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73|回复: 8

古诗中的合肥,原来这么美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19-11-27 18: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古诗中的合肥,原来这么美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9-11-27 18: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9-11-27 18: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9-11-27 18: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一诗一城!寻找古诗词里的完美安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9-11-27 18: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一诗一城!寻找古诗词里的完美安徽{:smile:}
到百度首页百度首页登录
一诗一城!寻找古诗词里的完美安徽

安徽网

发布时间:04-1516:44安徽网官方帐号

春天,一个诗意的季节。看到满眼春光,你是否也会诗兴大发,为美丽的家乡赋诗作词?

“完美”安徽,诗词故乡。安徽的16座城市,每一座都曾留下过千古名篇。古代的诗人词人用唯美的文字,为安徽的每座城市留下了无尽的想象。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皖南宣城,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皖东马鞍山,再到“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皖中合肥,和“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的皖北亳州……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新安晚报安徽网携手完美(中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联合开展“一诗一城寻找古诗词里的完美安徽”评选活动,为安徽16个地市选出一首最具代表性的古诗词,为这个城市“代言”。

完美(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公司总部坐落于广东省中山市。作为一家在中国经营25年的多元化集团公司,公司领导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情怀,继承了伟人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和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兴学报国”的民族气节,多年来积极投身希望小学建设和华文教育推广。

此次与新安晚报安徽网共同举办“一诗一城”活动,就是在读书日里对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一次致敬和对大美安徽的赞歌。

跟随古诗词,走遍完美安徽十六城

当你回首家乡故土,你是否能记起诗人们吟诵的千古诗句?

当你走过徽皖大地,你是否丈量过诗人们在这里留下的足迹?

伴着韵律优美的古诗词,走遍安徽十六城,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古诗词中的安徽。

下面,小编抛砖引玉,摘录部分千古传诵的古代诗词。但究竟哪首诗词才最能代表你的家乡?也欢迎广大网友和诗词爱好者一起来推荐、为自己的家乡选出一首"代言"古诗词,请发送到邮箱fclxawb@126.com

在这个诗意的季节,一起来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合肥】

的卢当日跳檀溪,又见吴侯败合肥。

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

——罗贯中《逍遥津上玉龙飞》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姜夔《送彭仲讷往合肥》

合肥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之都,两千多年的历史为这座古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合肥有关的古诗词歌赋灿足有数千首之多。从李白的《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到王安石的《汤坑泉》、苏轼的《孙莘老移庐州》,再到罗贯中的《逍遥津上玉龙飞》、王阳明的《立春日合肥道中短述》,还有南宋才子姜夔赤阑桥畔留下“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历史上诸多文学大家曾为合肥写诗作词。

【宣城】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尖如锥兮利如刀。

江南石上有老兔,

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之人采为笔,

千万毛中拣一毫。

毫虽轻,

功甚重。

管勒工名充岁贡,

君兮臣兮勿轻用。

——白居易《紫毫笔》节选

宣城,有着徽州特色的山水古城,系中国文房四宝之乡。范晔、谢眺、沈括、文天祥等曾先后出守于此,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李白曾多次到访宣城,宣城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的脚步。

【安庆】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白居易《题天柱峰》


▲天柱山 (资料图)

青山下碧流,江树引舒州。

千里轻帆外,层层见水楼。

——胡瓒宗《望安庆》

孤亭临四野,老眼上层楼。

水树千帆乱,云烟万岭低。

乡关今重到,景物昔都迷。

乌鸟知余恨,偏来傍耳啼。

——刘大櫆《登大观亭》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安庆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地方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安庆是戏曲之乡,文化之邦。安庆桐城的《六尺巷》道出了礼让包含的文化内涵,安庆还有影响中国历史文坛200多年的桐城派文化。

【池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五老湖光远,九华山色昏。

南冠前进士,北部故将军。

芳草江头路,斜阳郭外村。

匆匆十年梦,故国黯销魂。

——文天祥《池州》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一

池州文化厚重,历史悠久,间人文荟萃,佳话连篇。李白曾经多次上九华、游秋浦,留下《秋浦歌》十七首等赞美池州山水的不朽诗篇;晚唐诗人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写下的《清明》诗,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陶渊明、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包拯、文天祥、岳飞、朱熹、陆游、李清照等众多文人雅士也曾徜徉在池州山水之间。

【芜湖】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干将昔此铸芙蓉,风雨千秋石上松。

借问阊门腾虎气,何如江上锁蛟龙。

——汤显祖《赤铸山》

芜湖是一个半山半水的城市,有山的俊秀,有水的柔美,芜湖这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古时,很多诗人在芜湖驻足,留下众多佳句名篇。

【蚌埠】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垓下歌》,透着愤懑与无奈。短短四句,内容丰富,感情复杂。千百年来它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

【阜阳】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欧阳修《采桑子》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多次游览颍州西湖,留下许多佳话和轶闻。苏轼也曾为颍州西湖留下知名诗句:"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来自阜阳的剪纸作品《颍州西湖赋》(资料图)

【亳州】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

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

——刘开《城东观芍药歌》

芍花,是亳州的市花。清代诗人刘开的这首《城东观芍药歌》就是亳州芍花连片盛开如诗如画的写照。

【宿州】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当年拔萃登科离开宿州符离草堂故居时所作。宿州自古以来便人文荟萃。"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马戏之乡"、"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泗州戏之乡"。

【铜陵】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李白《铜官山醉后绝句》

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

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

——梅尧臣《铜官山》

古代诗人李白对铜官山深深留恋,而梅尧臣则对铜官山采矿工人生活命运的同情关注。

【黄山】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黄山迎客松 (资料图)

【淮南】

苻坚举国出西秦,东晋危如累卵晨。

谁料此山诸草木,尽能排难化为人。

——胡曾《咏史诗·八公山》

【淮北】

河县柳林边,河桥晚泊船。

文叨才子会,官喜故人连。

笑语同今夕,轻肥异往年。

晨风理归棹,吴楚各依然。

—— 孟浩然 《临涣裴明府席遇张十一房六》

【马鞍山】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渚苹溪藻犹堪荐,大雅遗风已不闻。

——白居易《李白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滁州】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六安】

重到云居独悄然,

隔窗窥影尚疑禅。

不逢野老来听法,

犹见邻僧为引泉。

龛上已生新石耳,

壁间空带旧茶烟。

南宗弟子时时到,

泣把山花奠几筵。

——皮日休 《过云居院玄福上人旧居》

作者最新文章
阜阳颍泉区:在主题教育中做实基层支部学习教育和检视整改工作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设13条红线
安徽:幼师有这12种行为将被处理
相关文章
当 “飞花令” 遇上 “圆周率”,网友惊叹:这脑子莫非是电脑?

古诗词中最美的情话

用一句诗词,写出你最向往的生活,你想到哪句?

《洗髓经》珍贵问道对答,原文辑录!

10首七律唐诗,每一首都有一个千古名句,你最喜欢哪一首?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9-11-27 18: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首页 登录注册商城
网页资讯视频图片
知道
文库贴吧采购地图更多»

合肥诗
搜索答案我要提问
首页
问题分类
知道日报
用户
合伙人
手机版  我的知道
赞美合肥的诗句 50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浏览 2742 次
2个回答 #公告# 双十卖萌节排名奖励以及问题名单公示
小牛骑马追火箭  
2018-06-28
1、《晋·谢玄》

年代: 唐 作者: 孙元晏

百万兵来逼合肥,谢玄为将统雄师。

旌旗首尾千馀里,浑不消他一局棋。

2、《次姜尧章饯徐南卿韵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姜郎未仕不求田,倚赖生涯九万笺。

稛载珠玑肯分我,北关当有合肥船。

3、《合肥怀古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吴资

合肥一都会,世号征战地。

我来值明时,不识兵革事。

4、《淡黄柳》

年代: 宋 作者: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亦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曲,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

5、《过护城》

年代: 宋 作者: 宋瑄

古道当长坂,肩舆入暮天。苍茫闻驿鼓,冷落见炊烟。

冻烛寒无焰,泥炉湿未然。正思江槛外,闲却钓鱼船。

12     评论 分享 举报 收起
北京王嘉化妆学校  
跟好声音造型师学化妆︱免费进修 推荐于2017-11-23
展开全部
花一般妩媚
歌一般清脆
诗一般浪漫
画一般壮美
唱不尽庐剧黄梅变奏曲
望不断蜀山淝水叠葱翠
一环环的玉带
一簇簇的琼扉
一片片的灯海
一座座的丰碑
巧扮日新月异的合肥
魔幻似的城廊
神话似的村野
刚把眼儿眨
刚把头儿回
山川面目已全非
真叫人惊佩
真叫人敬畏
这造物堪称神功夫
这沧桑变化快若飞
精粹的合肥
大气的合肥
虚怀的合肥
仁义天下,亲和万类
追求卓越
追求瑰美
都只为——
直奔和谐小康社会
早日和世界接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41     评论(2) 分享 举报
广告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找唐诗,上阿里巴巴,海量爆品等你抢批! www.1688.com



查看更多
第七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征稿启事
全国性诗文书画大赛即日起隆重征稿2020年3月1日截稿
www.cnprose.com 广告
其他类似问题
2016-12-21赞美华东的诗句
2016-12-06赞美珠江的诗句
2017-02-22赞美寺庙的诗句
2016-12-04赞美和平的诗句
2016-12-16赞美心情的诗句
2016-12-03赞美汤 的诗句
2016-12-04赞美经理的诗句
2016-12-26赞美大哥的诗句
更多相关合肥诗的问题 >
为你推荐:

特别推荐


智商高低和种族基因有关系吗?
大脑是如何用故事理解科学的?
电子烟到底能不能帮助戒烟?
老虎、黑熊真斗不过群狼吗?
等你来答
?换一换
如果提高老师的待遇,还会有人违规补课吗?
   等42746人想问 ?我来答
给我说一部你看过的动画片,证明你老了?
   等66656人想问 ?我来答
孩子说“不能让我生活好,把我生出来遭罪干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等62940人想问 ?我来答
两个员工,一个每天迟到但是晚上都加班,另一个上下班都很准时,老板会更喜欢哪一个?
   等83072人想问 ?我来答
连续吃一个月方便面,会发生什么?
   等68616人想问 ?我来答
旅游时你有跟异性拼房的经历吗?
   等129181人想问 ?我来答
帮助更多人?

我的财富值

--

去登录
我的现金

--

去登录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新手帮助
如何答题获取采纳使用财富值
玩法介绍
知道商城知道团队合伙人认证高质量问答
投诉建议
意见反馈账号申诉智能咨询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13】0934-983号     ©2019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知道协议  

返回顶部
{: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9-11-27 18: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到百度首页百度首页登录
古诗中的合肥,原来这么美

合肥在线

发布时间:05-0818:19合肥在线官方帐号
合肥,古称庐州、庐阳,位于长江、淮河之间,立于巢湖之滨,襟江拥湖,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两千多年的历史为这座古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频频到访于此,留下了无数文学经典作品。其中,和合肥有关的古诗词足有数千首,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今天读来仍然意境美妙,回味无穷,让人沉醉。



01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唐/李白

秀才何翩翩?王许回也贤。

暂别庐江守,将游京兆天。

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

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前。


李白在谒见庐江郡守吴王李祗时相处甚欢,与吴王一起为当地一名杜姓秀才送行,作《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此诗虽为应时挥毫之作,却留下了“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这样的佳句,清爽秀丽、浑然天成。

02

合肥怀古·曹公教弩台

唐/吴资

曹公教弩台,今为比丘寺。

东门小河桥,曾飞吴主骑。


诗句道出了“教弩台”与“明教寺”的历史关系。教弩台,亦名点将台,史载三国鼎立时期,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南朝梁时,在点将台原址上建寺(明朝时始称“明教寺”)。“明教寺”屡经兴废,至清咸丰三年(1854年)复毁于战火。同治初年,太平天国将领袁宏谟于太平军失败之后,慨然出家于紫蓬山西庐寺,后参禅于明教寺(为西庐寺下院),经多年苦行募化,终于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寺院。现在的大雄宝殿后殿即为当年的建筑,也是寺庙的主体建筑。1981年,明教寺被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03

咏四顶山二首(其一)

唐/罗隐

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

游人来至此,愿舍发和须。


这首诗描写的是庐阳八景中的一景“四顶朝霞”。四顶山,位于肥东县长临河镇境内、巢湖北岸,海拔174米,山体面积2.67平方公里。因山有四顶,故名。四顶山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两全其美和独特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而雄居皖中。

04

秋日湖外书事

唐/杜荀鹤

十五年来笔砚功,只今犹在苦贫中。

三秋客路湖光外,万里乡关楚邑东。

鸟径杖藜山醫雨,猿林欹枕树摇风。

朱门处处若相似,此命到头通不通。


秋日巢湖风光撩人,契合作者心境,两者产生共情。作者在巢湖岸边,望湖抒情,感叹人生。

05

仙人洞看花

北宋 / 欧阳修

学书学剑未封侯,欲觅仙人作浪游。

野鹤倦飞为伴侣,岩花含笑足勾留。

饶他世态云千变,淡我尘心茶半瓯。

此是巢南招隐地,劳劳谁见一官休。


仙人洞在巢湖市银屏镇南银屏山上,《巢湖地区简志》记:“洞高约20米,宽30米,纵深200余米。洞内曲折幽深,蔚然奇观。仙人洞上方为悬崖峭壁高有百米,临空欲倾,形极险峻。”

06

汤坑泉

北宋/王安石

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蒸。

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发兴。

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

更忆骊山下,敞然雪蒲塍。


这是王安石被贬至舒州赴任途中,受李公麟邀请游东汤池,品香茗,泡温泉,遂题诗《汤坑泉》。“汤坑泉”就是今天的汤池温泉,在庐江县汤池镇境内。丁汝昌亦曾题诗云:“青川水常流,骑马去闲闲。温泉如有意,暮雀相与还。名城藏古刹,落日满秋山。待到还乡日,归此且闭关。”

07

送范仲讷往合肥

南宋/姜夔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赤阑桥是南宋词人姜夔与合肥结下不解之缘的一个重要地名。从字面看,赤阑桥是红色栏杆的木桥,姜夔走过这座桥,就走进了合肥历史文化的重要一页。姜夔是江西鄱阳人,诗词创作的鼎盛时期,却是不断往返于杭州、合肥之间,因此在他的作品中,许多文字都是和合肥这座古城联系在一起的。

经考证,赤阑桥具体位置在今桐城路的月潭庵北侧,45中门口。2002年,合肥市政府在45中(当时是合肥师范附小)门口立了一块“赤栏桥”石碑,并将姜夔的《送范仲讷往合肥》刻于碑上。2006年,该桥附近进行改造,结合姜夔的诗句,再次将桥更名为更有历史意义的赤阑桥,成了桐城路上的标志性景点。

08

巢山二首(其一)

南宋/ 陆游

巢山避世纷,身隐万重云。

半谷传樵响,中林过鹿群。

虫锼叶成篆,风蹙水生纹。

不踏溪桥路,仙凡自此分。


此诗应该为陆游九年川陕生活后(淳熙五年)东归经巢山而作,细腻笔法,语言豪迈,描绘了巢山的优美风光,讴歌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诗中的巢山,据《太平环宇记》载,本名道人山,唐天宝六年改为巢山,即今巢湖市坝镇境内的象山。

09

立春日合肥道中短述

明/王阳明

腊意中宵尽,春容傍晚生。

野塘水轻绿,江寺雪初晴。

农事沾泥犊,羁怀出谷莺。

故山梅正发,难寄欲归情。


立春日为重大节日,巢湖流域称之为迎春日,仪式隆重。此为作者在立春日赴合肥途中见闻抒怀。

10

中 庙

明/储良村

湖上高楼四面开,夕阳徙倚首重回。

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

罗隐诗留仍水殿,伯阳仙去只山隈。

长空送目云霞晚,两腋天风下凤台。


明御史储良村这首诗描述了巢湖之中,傍晚之时,众多船只打鱼归来,降下风帆的画面。 同时,描写了中庙的气势。巢湖北岸延伸湖面百米的朱砂色巨石矶,突入湖中,形似飞凤,用“凤凰台”三字形容中庙最恰当不过,凌空映波,壮殿压云,缥缈于河岸烟雨之间。

11

谒包公祠

清/宋衡

孝肃祠边古树森,小桥一曲倚城阴。

清溪流出荷花水,犹是龙图不染心。


清代思想家宋衡诗中所描绘的孝肃祠指的就是合肥包孝肃公祠,坐落在合肥包河的香花墩之上。包拯辞世之后,灵柩从开封运回合肥,归葬于包孝肃公墓园,后在包河东南畔重建。到了明朝,包河岸边的香花墩兴建“包公书院”,供包家后裔及城内百姓读书,后被定名为“包公祠”,可惜毁于战火。直至光绪年间,晚清重臣李鸿章捐资,重建包公祠堂,一直延续至今。包公墓、包公祠、香花墩、廉泉,承载着后人对包拯的崇敬之情。

12

湖上七绝

清/李鸿章

巢湖好比砚中波,手把孤山当墨磨。

姥山塔如羊毫笔,够写青天八行书。


李鸿章对中庙、姥山有过设计与建设,此诗应为文峰塔续建后,登舟泛湖时的即兴之作,诗中透露出作者心情舒展,浪漫且不乏豪放与傲物。

本期编辑:汪雯雯

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

作者最新文章
官宣!合肥又要添一处大公园!位置就在……
合肥这里!雪正在下!
再见,纸质火车票!
相关文章
这首主席的《沁园春·雪》,能不能称为词坛史上第一名作

《洗髓经》珍贵问道对答,原文辑录!

专家发现5000年前古文字,这个民族仍在使用,却不被西方各国承认

宋朝书法史上的全才,写出最美小楷,影响了后世800多年!

「专访」杨照:《史记》变成了半本故事书,人们忽略了它的另外半本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9-11-27 18: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 ... /3115893?fr=aladdin百度首页 登录 注册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音乐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东淝河
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分类
艺术科学自然文化地理生活社会人物经济体育历史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星课堂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百度数说
城市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燃梦计划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个人中心
收藏 53
1
东淝河 编辑 讨论
东淝河古名肥水,是淮河右岸的一级支流,位于长江、淮河分水岭的北侧。东淝河全长152公里,流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历史上东淝河河道较深,由于历次黄河夺淮的影响,东淝河下段逐渐被淤积。民国27年(1938年)起黄河水南泛入淮河的9年间,东淝河自瓦埠湖口至河口15公里的河段,平均淤深达3米。
中文名称 东淝河 英文名称 Dongfei River 流经地区 安徽省合肥市 河流面积 4200平方公里
目录
1 简介
2 流域
3 工程
简介编辑
东淝河,古名淝水,有东、西两源,于董铺汇合。东源出肥西县的大潜山,北流经青枫岭,过淠河总干渠天河渡槽,经石步桥,纳官亭来水,又汇源出焦婆店经长城镇的来水,北流至唐老圩,与源出将军岭自东向西三水汇合,进入寿县境。折西向北与西源在董铺汇合,全长49公里,流经境内14公里,流域面积2ll平方公里。西源出六安县龙穴山,北流过石埠后入肥西县境,经金桥折西北,过淠河总干渠金桥涵至六安县太平集,纳源出枣树店的青龙堰水,曲折北流,经李家圩有源出三十铺的桃园河入,再北流又纳源出肥西县江夏店的大堰水入,进入寿县境,折东北,流至董铺汇合东源。全长56公里,流经境内长42公里。流域面积136平方公里。东西两源汇合后,进入平原区,北流经过石埠嘴、船涨埠,至白洋淀后进入瓦埠湖。自庙台起,两岸有堤。白洋淀以下,河湖不分,枯水期河槽出现。自董铺至瓦埠湖河口,全长96公里。东淝河自西源至瓦埠湖河口,全长152公里,其中境内长138公里,流域面积2563平方公里。 [1]
东淝河古称肥水。源出江、淮分水岭北侧,东与池河、窑河流域为界,西邻淠河流域,北抵淮河。董铺以上为双干河道,东干称天沟河;西干为主源,称东淝河。流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区占61.6%,平原区占29.7%,湖泊8.7%。河道全长152公里,平均比降0.30‰。  东淝河西干出安徽省六安市龙穴山,北流经下石铺入肥西县境,经金桥过淠河总干渠金桥涵;折西北流,至六安县太平集,左纳青龙堰来水;经李家圩左纳桃园河;又北左纳大堰来水,于东桥集入寿县境;折东北至董铺,与东干天沟河会合。天沟河出肥西县大潜山,北流经青枫岭,过淠河总干渠天河渡槽;经石步桥折北流,至唐老圩右纳一小支;入寿县境折西北流,至董铺与西干会合。
东西两干会合后北流,经石埠、船涨埠,至白洋淀注入瓦埠湖。瓦埠湖从白洋淀至钱家滩,南北向长52公里,平均宽仅5公里,湖底高程15.8米;东纳瓦埠河(亦名沿河,古阎涧水),西纳陡涧河,南承东淝河,湖的下口在东津渡稍上。湖水出钱家滩,经东津渡、寿县城北五里庙,过东淝河闸后,北流3公里注入淮河。钱家滩以下为东淝河的尾闾,河长15公里,有两股水道,一是老河,底宽52~56米,水深3米,泄水流量53立方米每秒;二是新河(1951年开挖),底宽18米,水深4米,泄水流量78立方米每秒。  瓦埠湖是淮河中游蓄洪区之一,1954年决口,7月26日最高蓄洪水位达到25.9米(计划最高为22.0米),总蓄洪量38亿立方米,相应水面面积856平方公里 [2]  。
东淝河
东淝河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于合肥市。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寿州民孙蟠等捐资重修东津渡大桥,于桥西南增筑长堤。民国5年,计划自肖家汊经赖山集至石头埠开新河入淮河,以降低瓦埠湖水位,后由于工程艰巨和经费不足,仅在赖山集以南长4公里的地段部分开挖,未能按计划完成。民国37年,淮河复堤工程局曾对东津渡至淝河口进行疏浚,完成土方40万立方米,未能彻底解决东淝河的排水问题。 [2]
流域编辑
东淝河
东淝河
东淝河西干出六安市龙穴山,北流经下石铺入肥西县境,经金桥过淠河总干渠金桥涵;折西北流,至六安县太平集,左纳青龙堰来水;经李家圩左纳桃园河;又北左纳大堰来水,于东桥集入寿县境;折东北至董铺,与东干天沟河会合。天沟河出肥西县大潜山,北流经青枫岭,过淠河总干渠天河渡槽;经石步桥折北流,至唐老圩右纳一小支;入寿县境折西北流,至董铺与西干会合。
东西两干会合后北流,经石埠、船涨埠,至白洋淀注入瓦埠湖。瓦埠湖从白洋淀至钱家滩,南北向长52公里,平均宽仅5公里,湖底高程15.8米;东纳瓦埠河(亦名沿河,古阎涧水),西纳陡涧河,南承东淝河,湖的下口在东津渡稍上。湖水出钱家滩,经东津渡、寿县城北五里庙,过东淝河闸后,北流3公里注入淮河 [2]  。
工程编辑
东淝河
东淝河
1950年洪水后,根据淮河防洪的需要,瓦埠湖被列为淮河控制蓄洪区之一。蓄洪工程的建设分两步实施,第一步疏浚东淝河下段(瓦埠湖以下至河口),解决瓦埠湖区的排水问题。原计划循老淝河疏浚钱家滩至河口段,长19公里,后因稀淤较深,施工困难,改在老河北滩开挖新河槽,自金刚嘴至入淮口,长15公里,设计河底宽18米,两岸各留滩地宽20米。工程于1951年6月开工,至7月15日竣工,完成土方175.2万立方米。第二步是拒淮水倒灌,在寿县城北五里庙建成东淝闸,有效控制蓄纳淮河洪水。后又相继建成东淝河拦河坝、二里坝、牛尾岗堤等工程。这些工程使瓦埠湖区与淮河分隔开来,初步形成了瓦埠湖蓄洪工程体系。1956年春至1957年冬,在东淝河下游左岸建成九里圩,保护寿县城郊部分居民及2.2万亩耕地。后又建成东津圩,保护耕地5250亩。九里圩内建成东津电力排灌站1座,排泄九里圩和东津圩12.5平方公里涝水入瓦埠湖,兼灌耕地1.5万亩。排灌站原装机8台计600千瓦,流量3.86立方米每秒;1984年改装3台计540千瓦,设计流量4.3立方米每秒,并保留原75千瓦的机组一台备用。继九里圩和东津圩之后,又建成千亩以上的圩口约15处。1978年又建成陡涧电力排涝站,装机两台共110千瓦。1975年后,瓦埠湖区围垦面积达20余万亩,圩堤总长320公里,缩小了湖区的蓄水面积,抬高了湖区的洪水水位;湖周农田受灾机会增多,河道被缩窄,严重阻碍泄洪。之后,群众逐渐废除了一些小圩,发展种养植业 [3]  。
1961年至1966年,沿瓦埠湖建成庄墓、朱集两座电力排灌站,并逐步配套形成两个灌区,用于解决瓦埠湖以东、沿河两岸及其以北地区的农田灌溉问题。庄墓电灌站位于长丰县庄墓附近,通过沿河提取瓦埠湖水,灌溉长丰县的庄墓、罗塘、徐庙、车王、兴隆、戴集、朱巷、曹庵、水湖等乡镇的农田。朱集电灌站工程于1965年开工,1966年冬建成,后逐渐配套成灌区。灌区涉及长丰县朱集、孙庙、杨公、曹庵等乡的全部和三和、小孤堆、史院等乡的部分地区,总控制面积230平方公里。庄墓和朱集两灌区的干渠扩大延伸至朱巷南与淠河灌区的瓦东干渠接通,并建有三里河分水闸控制,使三灌区得以互补供水不足。
1962年至1972年,在东淝河下游右岸淮南市赖山乡建成新河灌区。1965年开始在东淝河下游淮南市赖山、唐家山、蔡家岗一带建设施家湖灌区。
为解决东淝河左岸淠河灌区尾部地区的灌溉问题,1970年至1981年分别在寿县建成江黄、开荒、老岗头、郑岗电灌站,以及石埠电灌站、李咀电灌站和铁佛电灌站。 [4]
参考资料
1.  六安地区志  .六安地区志[引用日期2014-05-12]
2.  《中国河湖大典》编纂委员会..《中国河湖大典·淮河卷》: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9月:191~192
3.  淮河源被批准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新华网.20020328[引用日期2014-04-27]
4.  淮河概况:水系组成和流域特征 .中安在线.2007-07-12[引用日期2014-07-12]
学术论文 内容来自
刘新,罗梅青.    东淝河船闸设计简介. 《 CNKI;WanFang 》 , 年   瓦埠湖治理东淝河下段整治工程监理及老东淝河北门公路桥重建和大滩头圩桥扩建工程施工招标公告(安徽). 《 VIP 》 , 年
查看全部
词条标签:
地形地貌

东淝河图册
V百科往期回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34652次
编辑次数:15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曲陌灵风不死身(2019-11-17)
突出贡献榜
ahut206 创建版本

搜索发现
东原湖光里铝合金价格清货网集成灶农村赚钱项目出国劳务8万买什么车好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车险哪家好建站之星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new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
©2019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东淝河
进入词条
编辑讨论 收藏赞登录
分享
{:smile:}{: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9-11-27 18: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首页 登录 注册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音乐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南淝河
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分类
艺术科学自然文化地理生活社会人物经济体育历史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星课堂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百度数说
城市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燃梦计划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个人中心
收藏 140
2
南淝河 编辑 讨论
南淝河是合肥的母亲河,与其姊妹河东淝河正源都在蜀山区高刘镇东部的江淮分水岭地区。南淝河古代称为“施水”,东淝河古代称为“肥水”,早在东汉桑钦的《水经》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便有专述。古名施水,流域面积1700平方公里。
合肥之名便是因为南淝河和东淝河相交得名,合肥(淝),相交地点在合肥市的逍遥津。在南淝河上设有施口水站。 [1]
中文名称 南淝河 英文名称 Nanfei river 流经地区 安徽省合肥市 河    长 70公里
目录
1 历史
2 水文特征
3 名称来历
4 河流水源
5 未来发展
6 治理设想
7 保护开发
8 政策措施
历史编辑
先秦时期,在南淝河上游江淮分水岭处开凿人工运
南淝河
南淝河(4张)
河,沟通长江流域的南淝河和淮河流域的东淝河(尚待考证)。
三国时期,曹操发动军民进行重修,因而又有“曹操河”之名。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年),筑南淝河下游堤防及长河翟公堤,筑成三十六圩。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肥知县胡震亨在东城外建石闸,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经庐州知府王成修复后改名王公闸。 [2]
1953年2月至1954年6月,对合肥市东门桥以下31公里河道进行了疏浚。
1956年秋至1959年秋,又先后三次按底宽20米、河底高程5.88米,分别对合肥市区、板桥至湖浅及施口进行局部疏浚。
1978至1979年为引水抗旱,结合航道清淤,对水西门至湖浅10公里河道进行疏浚。
  为解决省会合肥市的防洪问题,1956年11月开始在合肥市西郊董铺郢南淝河干流兴建董铺水库。水库的主要功能是城市防洪、供水和灌溉。
1956年2月,安徽省水利厅、安徽省城市建设局、合肥市政建设局组织董铺水库设计组设计,治淮委员会工程总队三支队施工,1958年2月工程竣工。1962年遇大水,于1964~1965年进行续建,并开挖了宽50米的溢洪道。
1978年始,按照大型水库的要求陆续进行了防洪加固。
加高培厚水库大坝,加高防浪墙,对坝体进行了护坡,扩建溢洪道,新建了溢流堰,至1983年加固工程基本完成。
  1958年9月,在肥东县临河集南淝河支流店埠河上动工兴建撮镇电灌站,1959年建成临时站,这是省内首建的大型电灌站。后经三年续建,建成一、二、三级站。1963年经滁县专署水电局编制扩大初步设计,三级站总扬程达到40米,设计灌溉面积27万亩。
1965年大旱,又进行改建、增加机组,灌溉面积发展到31万亩。1966年又遇大旱,是年冬又增建刘营三站,1971年遇五十天不雨旱情,灌溉面积达35万亩。
1978年灌区内又增建十多座小型电灌站,灌区面积扩大到47万亩。
1988年撮镇一级站共装机泵61台套,8845千瓦,净扬程14.5米,最大提水流量为28.6立方米每秒。二级站共装机泵48台套,5250千瓦,净扬程11.0米。东三站共装机泵25台套2750千瓦,净扬程15.5米。北三站共装机17台套,2420千瓦,净扬程16米,抽水9.5立方米每秒,向北送水到滁河干渠,沟通巢湖与淠史杭水源。
1960年在合肥市北郊大房郢村南淝河支流四里河上开工兴建大房郢水库,当时设计总库容1.38亿立方米,控制面积179.3平方公里。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8.95米,与董铺水库一样同属合肥市的防洪工程,1962年停工。筑成大坝土方38万立方米,耗资230万元。至1988年底工程尚未复建。
20世纪80年代,为提高合肥市城市防洪标准,修建了防洪墙一期工程,同时增建了排水站。 [3]
南淝河古称施水,源于江淮分水岭大潜山余脉长岗(地面高程72米)南麓。
东南流向,至夏大郢进入董铺水库,于大杨店南出库后,穿亳州路桥,经合肥市区左纳四里河、板桥河来水,穿屯溪路桥至和尚口左纳二十埠河来水,至三汊河左纳店埠河来水,折西南流,于施口注入巢湖,全长70公里。
水文特征编辑
南淝河全长70余公里,其支流众多,流域总面积1640平方公里 ,其中山丘区占90%,圩区占10%。
芜湖路桥以上为丘陵河道,比降较陡,约1/6000;芜湖路桥以下进入平原圩区,比降平缓,约1/15000~1/30000。
亳州路桥至施口河段长33.3公里,河底宽30~80米,河底高程6~5米,洪水深约8米,两岸堤防高程16.2~13.0米。
南淝河北门站1954年7月11日洪水位16.19米,为历史最高,实测相应最大流量为1040立方米每秒。
建董铺水库以后,合肥东门站1983年实测最高水位为12.32米(7月24日),最大流量为145立方米每秒。
名称来历编辑
南淝河
南淝河
郦道元著名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南淝河,发源于合肥西乡江淮分水岭的将军岭一带,经市区注入巢湖,全长70公里。
虽谈不上源远流长,却是合肥人民的“母亲河”,可以说没有南淝河就没有合肥城。
从自然实体讲,“蜀山淝水”就是合肥的“形象代表”,老百姓世代择水而居,淘米洗菜,饮水灌溉。
河流水源编辑
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说起南淝河的源头,历史
南淝河源头碑
南淝河源头碑
上曾有多种说法,主要包括鸡鸣山说、兰家山说、紫蓬山说、小蜀山说、将军岭说和乱流说等6说,以及近代的长岗说和长丰多源说。合肥“母亲河”南淝河的源头在哪?一直争论不休。
南淝河与东淝河在古代皆被称为肥(淝)水,它们一入江,一入淮,孕育了合肥与寿春这两座历史名城。合肥之名即由此水而来;“淝水之战”更使淝水闻名天下。其中南淝河,又名施水,穿合肥市而过,经过巢湖流入长江,为合肥的“母亲河”。南淝河全长70余公里,流域总面积1640平方公里。其支流众多,正源位置到底在哪,多年来众说纷纭。为弄清其正源,自2009年8月1日开始,由安徽水文局、合肥水文局、合肥市水务局
正源红石桥
正源红石桥
和肥西县水务局等单位组成了科学考察小组,并聘请了河海大学相关专业的知名教授担任顾问,分别多次对南淝河流域范围内的肥西县境内的河源区域和主要水系进行了全面考察,并查阅了《合肥市水利志》、《肥西县水利志》、《长江志》、《巢湖志》等史志,以及近代关于南淝河河源的论述论断,初步理清历史上关于南淝河源的多种说法,并于野外一一进行了考察研究(记者曾跟随考察组徒步野外考察,并推出多篇独家报道)。
考察组自2010年年8月1日开始,分三次对南淝河上游河源区域进
源头
源头
行考察。考察过程中,分别对董铺水库上游段河流、四里河、板桥河三条河流及其各支流的长度、流量、流域面积、河源地势进行了综合考察,通过对考察结果的分析、比较,董铺水库上游段河道最长,流量和流域面积最大,河势最顺直,确定为南淝河主河道,从而排除了四里河和板桥河。而董铺水库上游河道又有左、中、右三条支流,通过同样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后,最终的考察结论为:南淝河正源为董铺水库上游河道北源右支,始于江淮分水岭东南侧,跨肥西长丰两县交界处。南淝河最初形成地表水流的源头部分为江淮分水岭东南侧的肥西和长丰两县交界区域,肥西县高刘镇岗北村何老家西北侧的红石桥。正源碑的设立,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南淝河源,从而保护淝河水质。源头保护工作将结合新桥机场建设和旅游开发,采取引导、示范、扶持等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绿化美化步伐,打造生态水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未来发展编辑
南淝河上只有寿春路桥、长江路桥等3座桥梁安装了灯饰。但是南淝河作为省城的一条主要河流和风景地,如何使得整个南淝河亮起来,是迫切的发展目标,合肥市灯饰办为此邀请了深圳等方面的灯饰专家,对南淝河的灯饰工程进行规划。南淝河上游凸显绿色生态、中游展示都市魅力、下游营造田园景观,河流整体定位于“一条风光迷人的都市母亲河”。随着1.7亿元南淝河治污项目的启动,“合肥市南淝河城市景观设计”专项规划也已初步编制完成,并首次揭开神秘面纱。 根据该项设计规划,南淝河将被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根据各段河流所处城市区域的不同、功能的各异,分别进行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设计。其中:上游结合森林公园,突出“绿色生态”的景观理念。主要围绕“绿色港湾”,打造亲水空间。包括沿河水边修建人行廊道,营造亲水氛围;沿河重要节点设计观景点和景观小品等。中游定位于“集中创造城市魅力的展示舞台,营造市民旅游休闲的温馨港湾”。该段流域将利用环城公园北段现有景观、空间条件,重点设计环城游憩带,同时选择布点,打造全民体育运动的休闲场所。下游重点突出“中心城区与滨湖新区的绿色纽带”概念,侧重“乡野生活的物质载体”。将利用市郊近巢湖流域的生态农业特色,建设沿河滨湖田园景观,并在与巢湖连通的节点建设“渔人码头”。
合肥市投资1.7亿元启动截污及水质改善项目,按照规划,预计到2010年后,南淝河总体水质将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城市景观水(V类)标准。水质有了保证,再通过河流景观的整体规划设计和改造建设,省城南淝河在不久后将真正成为一条展示都市形象、连接中心城区与滨湖新区的“绿色纽带”。
治理设想编辑
水源地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 ①划定源头万亩自然保护区;②树立“南淝河正源”碑;③实施生态修复工程:A.恢复源头千亩湿地;B.营造源头6000亩生态林,打造百树园、百草园、百花园、百果园; C.建设生态廊道,设置水源保护隔离带;D.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避免化肥、农药残留物污染。
保护开发编辑
①保护源头3公里长原生态景观及合寿古道上具有五百年历史的红石桥古迹;
②保护性开发将军岭上7.7公里长的“曹操河”遗迹;
③保护南淝河节制闸附近清道光年间“鸡鸣三县”碑;
④开发董铺水库入水口附近的三国时期合肥新城遗址;
⑤开发淠河总干、瓦东干渠、滁河干渠枢纽新民坝景观;
⑥开发长岗街道西侧宝教寺遗址;
⑦开发长岗店元末明初72口古井群遗址;
⑧开发新桥石佛寺遗址;
⑨开发燕山运动死火山-鸡鸣山自然景观。
政策措施编辑
建立保护区扶持基金。①市财政每年预算投入1000万元;②对调整农业结构营造生态林的农户,每亩每年补贴500元;林权属于集体的,聘用当地农民担任护林员,按月发给护林员工资;林权属于农户的,则该户享有林木收益权。
南淝河截污及水质改善工程概算1.79亿元,主要建设内容是对南淝河上游段(二环西路~当涂路桥)17.3公里河道分步实施综合治理。第一阶段(2007~2008年)实施截污、新建泵站及改造工程,实现污水不入河;第二阶段(2009~2010年)实施河道综合生态治理,包括清淤、赋氧、补水、生态浮床建设,进一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该工程于2007年7月开工建设,计划2008年年底前全部完成。106个排污口已截污76个。配套工程二里河、清Ⅰ/Ⅱ冲泵站及清Ⅲ冲排口箱涵已开工建设,蜀山叉东渠、63号排口泵站工程招标已结束,计划2008年5月中旬开工建设。
在南淝河的下游,有关部门会将南淝河与二十埠河综合改造结合起来,将瑶海工业园区等区域的污水拦截,送到朱砖井污水处理厂接受处理。
环城河以内老城区因排污量大,有关部门进行了调研,准备出台针对性的系统治理方案,保障城区南淝河水质的优良。合肥还打算结合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建设,在河道两侧管网覆盖不到或建设成本太高的地方,布局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并开展“中水回用”。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
词条图片(6)
南淝河
南淝河(4)
参考资料
1.  生态环境部首批最美水站推选结果  .生态环境部[引用日期2019-10-07]
2.  南淝河  .合肥日报[引用日期2017-07-10]
3.  安徽省地方志编委会 .安徽省志水利志 :方志出版社 ,1999-01 :第三篇 长江与新安江治理 二级目录:第二章 长江支流及湖泊治理 第四节 巢湖水系.
学术论文 内容来自
纪岚,杨立武,李菁.    南淝河水污染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2006   李柱,郭伟杰,成水平等.    南淝河叶绿素a时空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影响分析. 《 水生生物学报 》 , 2014   丁春,盛周君.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南淝河水质综合评价. 《 WanFang 》 , 年   司友斌,岳永德.    南淝河水及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评价.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 1998   汪天祥,许士国,韩成伟.    改进主成分分析法在南淝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 CNKI 》 , 年
查看全部
词条标签:
旅游 , 地理 , 地点 , 地形地貌

南淝河图册
V百科往期回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79293次
编辑次数:39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小浪花朵朵开 (2019-10-07)
突出贡献榜
小浪花朵朵开  热词版本
追风龙骑士 创建版本

搜索发现
铝合金价格赚钱小机器怎样让头发变直海南万宁房价彩钢板房多少钱前端工程师贝贝网童装特卖古摄影英菲尼迪车报价榴莲千层蛋糕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new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
©2019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分享
{:smile:}{:smile:}{: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7-17 17:11 , Processed in 0.1225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