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柴欣 于 2017-4-25 10:48 编辑
' |. `/ t7 @7 \' G% I) O9 q) e0 I( I6 y6 _# F" B% i6 B
前 言
) W0 ~+ \; A% s) p2 i 在曲网上玩的时间不算短了,发现有一部分曲友和我一样,虽然不专业但却对歌曲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浏览一些作品,发现这部分曲友对歌曲写作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于是我想把自己多年来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这一系列的帖子能够对大家的创作有个借鉴的作用。
% Q4 r! I4 z+ j $ N3 Q) A7 J# ?+ l$ f1 _0 U; x
本系列内容过于简单。曲网的大师们请绕行。如果不惜屈尊耽误时间前来指导,我诚挚地表示感谢。( w( ]. |* M6 u% p1 L
& w1 W( v; m1 `. ] 作曲,是音乐的最高形式。作曲分两方面内容:器乐作曲和声乐作曲。歌曲写作属于声乐作曲范畴。虽然歌曲写作主要表现为人声演唱部分的旋律创作,而且常见的是单旋律(单声部)的写作,但涉及的音乐理论却很多,因为本人分享的这些知识是面向非专业创作人群,所以尽量在最基本的层面上进行叙述,如果这样还看不懂,那您真得自己学习一下相关的基本乐理了。/ A" @4 l+ x' g
0 a0 h9 j7 ?7 w# }% U( k
歌曲写作分感性作曲和理性作曲两个方面。感性作曲就是您哼唱出来的一句或一段旋律完全是随口随心的,它在听觉上不错,在谱面上也显得中规中矩,但要是让您解释原由,您自己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这是因为您在音乐上的天分和长时间积蓄的音乐底蕴所自然形成的。理性作曲是在自己所掌握的创作理论基础上,有意识地去把一个旋律片段按歌曲创作的一般规律去发展成一个段落、一首完整的作品,或者把自己感性创作出来的旋律修改的更好一些。! m5 ?6 V' t" Y
5 u) \: D; Z& v1 w$ A6 q( N& a 在实际创作中,感性作曲和理性作曲通常是结合运用的。有时候光凭感性创作出来的旋律会有一些不足,会出现一些瑕疵和错误,这时候如果理性加进来,会让自己的作品更趋于完美。) i9 p" I: v1 T
) I8 \5 f2 O5 }
学习歌曲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别指望在较短时间内就能熟练掌握作曲的各项技能,即使在短时间内学习了很多相关知识,那还涉及到实际运用的问题。我这个系列分享也不是一下子都拿出来,我会一周发一个帖子,给大家一个消化理解的时间。
1 C/ D. j, z6 ]& O; g( R1 w2 _
1 L2 B& S+ J/ O7 R 在以后的帖子谱例中,我尽量选择曲网里公开发表的曲谱。如果作者认为侵权,请及时在回复中声明,我会尽快更改谱例。
! Z% u; G6 h8 _1 \- A. ]7 w5 b9 E$ A! I( H$ _
现在有关歌曲写作方面的书籍太多了,但从基础写作或零起步方面来说,个人觉得杨瑞庆编著的《自学作曲辅导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写的相对通俗易懂,我在以后的帖子中,很多内容是参照或照搬这本书的内容的,力求简单实用,尽量避免过深的音乐理论。在此向杨瑞庆老师表示感谢和敬意。 V; W5 n' r$ Q- I7 _
1 n$ [" a S" z# |8 \
爱迪生说过:“天才,1%是灵感,99%是汗水。”对于业余的歌曲创作爱好者来说,不要认为只要付出努力,学习了相关的作曲理论,就能写出让大多数人都叫好的歌曲,爱迪生这句名言还有一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所以,从歌曲写作方面来说,音乐天分和音乐理论的掌握相辅相成,才能最大程度的写好一首歌曲。& X( A- v" \* t
0 y( P. x$ P: _分析歌词
7 @, N4 y9 K# V7 P1 M
+ q% b! P- e% a! d2 l @ 一首歌曲的形成,绝大部分是先有词后有曲。歌词是从“诗”分离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通俗的讲,歌词就是符合旋律结构的诗。在决定为歌词谱曲后,曲作者首先要分析歌词的结构形式和风格。; D5 O2 J0 x1 E' K3 v# B8 L
这里虽然分析的是歌词,但却是从曲式的角度上分析的,曲式就是旋律的结构形式,这里就是指歌曲的结构形式,所以在分析歌词的同时,也捎带着学习歌曲的曲式。2 d1 l8 s; \& e1 c: K
一、歌词结构:2 u2 `6 K5 g# ]5 m' X7 ~' P
这里虽然分析的是歌词结构,但却是从曲式的角度上分析的,曲式就是旋律的结构形式,这里就是指歌曲的结构形式,所以在分析歌词的同时,也捎带着学习歌曲的曲式。下面所分类的“几段体”不是文学意义上的“段落”,而是指“乐段”。
) O! h2 j S, l' `; ~ 1、一段体。只有一段歌词,或者多段格式、基调相同或相似的歌词叫一段体歌词。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一段体分两个类型,一是一段词对应一段曲,也叫单节歌;二是多段词对应一段曲,也叫分节歌
% I6 n1 V% i! H8 V" X' H3 L
7 x/ ?. O3 z& ~2 H' W4 M 一段体歌曲因为只有一个乐段,所以情绪一般平和,即使有多段歌词,情绪也难以展开,故而在民歌、儿歌中常见。如果想让一段体歌曲的情绪有所变化,只能在乐段内部短时间、小部分进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属于一段体歌曲。, E- F* Y; O4 O$ d- k
看一下曲网上的歌词《猜月儿》(相相心 词):
8 b' D8 W9 z! o _8 z* I C 窗打开 月儿来
" Z/ g, [0 l Z* S0 D 笑迷迷的让我猜1 _5 }* x0 g, c% j/ Y) V+ J @
月宫桂子何时开( P. w5 E4 C6 f( L
吴刚哥哥有多帅
}5 y# \$ [9 V# k( [- v( m4 G 嫦娥姐姐有多美
j4 B% b$ Q1 b; l& ^' `# H6 X8 E( b 玉兔儿有多乖
2 p# O) O x |8 O8 G. @( z
' T$ x3 ?4 k4 i/ G' T: L$ \ 不用猜 不用猜
9 d8 ?2 A. M2 s0 J" A9 t5 y" n 天宫微信刚发来
`$ g9 I: k% O# w! u 月宫桂子花初开9 W" n5 n3 `1 ]3 c
吴刚哥哥正砍柴4 K0 [3 G, D, g y
嫦娥姐姐舞长袖3 z3 k- V& Z) f0 {; E8 O5 Z
玉兔儿忙采摘
( E% `; b( ~# G- w1 Y% T- K- z- O3 z; A h1 }% B
这两段歌词虽然内容不同,但格式相同,基本情绪也一样,所以很自然的两段歌词共用一段旋律,形成一首分节歌式的一段体歌曲。但事情往往不是绝对的,如果曲作者有想法,也可以谱成两个乐段的歌曲,单就这首歌词而言,儿歌要求音域不能宽,旋律不要求太复杂,在两段歌词格式相同,情绪也相同的前提下,还是谱成一段体歌曲为宜。" v; R, H5 I$ ?$ }# j% K: N
再看这首《你有一颗美丽的心》(房玉军 词)" S+ M/ D9 ]! b) p/ o
你有一颗宽容的心,
$ x' p: D6 d9 ^3 U' W; _- ` 微笑对待变幻的风云,
% X2 k, v. p: Z4 B2 z% g 微笑对待生活的艰辛,
" ^; L2 c4 Z2 Z 四季的风霜雪雨,
7 e: [7 W" A; T4 L( P0 A 在你眼里都是春晖。# \6 H, I4 e* \' e$ N8 c2 ^( o$ d4 D. U
# ^( o" y5 h; j5 f0 z
你有一颗快乐的心,
( r. R/ e3 G% |: \; E" b 幸福创造甜蜜的芳菲,2 d3 O% x/ G& F( ]- V+ r/ d
幸福改变生活的韵味,
, t5 ^1 O$ k$ `! } 岁月的恩宠光阴,, k3 C0 o5 S0 D: ^
在你梦里都是耕耘。
5 b. X7 |3 v' A$ p! R/ M% l& P H) _& E( M* `9 B; B0 K
你有一颗感恩的心,! M$ H- ~, V) \1 Q/ @
虔诚感受世界的泽惠,7 S8 \5 a7 a9 W# S$ ]" H
虔诚感受生活的滋润,
4 a ?1 n/ g; f 红尘的酸甜苦辣,5 L3 {. b, Q E% d# y
在你的爱里都是情深。
/ X+ x5 V* h" `; S% O5 X( f5 X; {/ f# R% U7 }1 O
你有一颗美丽的心,+ f. t. v/ @7 p+ o+ x2 T0 N
和谐拥抱世界的缤纷,/ L! i6 ~1 A! ]- L
和谐拥抱生活的甜美,8 Z: [- S3 q8 L( S2 V" M5 y
人间的悲欢离合,
, e5 P& H, b5 }4 e' ~) t 在你的魂里都是丰碑。# t4 I1 y1 h) G4 I
四段歌词格式相同,内容情绪基本一样,每段都是说你有一颗心,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单从结构形式上看,这就是分节歌式的一段体,如果在旋律上硬生生改为两个乐段不是不可以,但从歌词内容上来说,唱完第一段歌词后,似乎没有让旋律展开(进入第二乐段)的素材。& z8 \6 I a7 d n0 s* r
; A) W' }& E" O& y 2、两段体。这是最常见的歌词结构形式。由两个情绪明显不同的歌词段落构成。有两种类型:
0 S5 @4 B0 z% C) a 单纯的两段体。A、B段可以是一段词,也可以是分节歌式的多段词。如《难忘曾经你的温柔》(苑冰 词)
$ H: a& \: h+ U# V0 p i& _ 秋风吹落一地凄凉) |$ V: M+ W' |" |& q1 k
回忆刺痛心里的伤
/ n9 _, ?: c m0 r0 g 走在夜色霓虹的小路
5 P" V/ g0 ]7 ^ 默默地凝望着远方+ d3 ? O5 I5 b
8 g7 I% U$ S; x% W: V0 a
心中思念夜色微凉
% K! l+ c4 p0 h 痛是抹不去的心伤' d" E( n0 c9 l4 C
留不住你离去的脚步6 r" h' F( H5 R) g7 q9 I
失去怎能把你遗忘5 S) T7 L) e7 @: a$ ?) C; R j, d: G
1 R3 b$ }0 D) |/ }: o
爱你想你 想你爱你好无助( S# s8 l) r9 k3 A
爱着却不能把你挽留
1 A. @) G& z H3 n# j* u 痴心为你付出所有; j7 t7 e8 |1 X8 X: `
我的真心怎么可以不在乎
0 J5 D7 z0 y% R7 V% q+ k3 A2 G4 N8 C' V: ^" w- F& m% ?, j( f
爱你想你 想你爱你好想哭% W; f4 Q% @0 @/ H/ z: } `" _
再也不能牵着你的手) ~ ]. p5 h4 X, G
难忘曾经你的温柔
6 I- d. U3 O* F. h& k y1 e4 l 爱却覆水难收 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眸5 g/ r0 G) G; ^9 v& f
这首歌词分四个自然段,前两个段落的格式情绪一样,后两个段落的格式情绪一样。所以可视为两段体歌词。旋律上总的说来要求创作出两段情绪不同的乐段即可,但是,在写两个情绪不同的乐段这个前提下,具体怎样安排各段歌词,就依曲作者的想法不同而不同了,可以有多种形式:
. B/ P' y2 d4 h A1、A2共用一段旋律,B1、B2共用一段旋律;A1-B1,A2-B2.
$ }7 n3 _0 _* g9 m$ [, P m A1、A2安排在一个乐段里,B1、B2安排在一个乐段里;A1-A2,B1-B2.
3 G* V ]( C0 l A1、A2共用一段旋律,B1、B2安排在一个乐段里;A1-B1-B2,A2-B1-B2.
' N8 Y9 Y8 e* T0 G, u A1、A2安排在一个乐段里,B1、B2共用一段旋律;A1-A2-B1,A1-A2-B2
7 _; T5 j9 a! L+ R 不管采用上述那种方法,歌曲总是两个情绪不同的两个乐段。
@- m' B' w& J# t$ B( A 主副歌式的两段体。AB段(指乐段)其中一段是多段词,即分节歌形式,常常是主题的多角度描述,称为主歌;另一段是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升华,只有一段词,称为副歌。如《我们走在大路上》,演唱图示是这样:A1-B,A2-B,A3-B,A4-B。也有的歌曲是这样:A-B1,A-B2,A-B3.....; n& t0 o! u: ^
. Y1 h( c1 K+ S T! V. @1 G* F: { 这里把两段体歌曲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很多歌曲写作教材上是这样分类的,N年前我受的教育也是这样。另外,常常听一些词作者在和曲作者交流时总是说我的主歌怎么怎么样,副歌怎么怎么样,可是看他的词作,就是一个单纯的两段体歌词,在这样的词作者眼里,似乎只要是两段体歌曲,A段就是主歌,B段就是副歌,这是不对的。
0 b/ m8 {+ z" ^& s4 a& N, N# Y7 s6 {) s# _5 `% [+ \1 p/ }2 _
即使两段体可以分出这样两个类型,我个人现在也认为不妥,两段体尽管表现了不同的情绪,那也是从不同方面叙述歌曲的主题,不应该有主副之分,一般说,两段体歌曲是先叙事(A乐段)后抒情(B乐段),那么,光叙事不抒情,歌曲不够尽兴;光抒情不叙事,没有铺垫显得太突兀,叙事抒情都很重要,从这个角度说,就不应该有主副之分。这是个学术问题,还有待于广大同行交流研讨。
* ^& @3 C7 \% R1 k. a& |7 u& x2 d ]; v/ l3 D2 t
3、三段体。了解了前两种结构形式,三段体的构成就不难理解了。它分两种形式:% v3 t! U1 I& I0 x4 N- o4 n
带再现的三段体。一、三段相同或相似,二段与前后形成情绪上的对比(A-B-A)。如梅艳芳演唱的《女人花》(以第一遍为例)
4 [8 J( Q: |3 D3 Y* s- D' H A 我有花一朵,种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幽幽,
# H7 b* I- \1 X+ `! a1 i; k3 j 朝朝与暮暮,我切切地等候,有心的人来入梦。* S R" ?9 f6 O P2 u' q
* A O4 k% _, S1 \) ^8 }$ i
B 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
* F2 c/ m; b* K% G! [- n 只盼望有一双温暖手,能抚慰我内心的寂寞。, h9 H: B4 e& F) ~: s0 r
- F: m4 O% C3 {. A& |
A 我有花一朵,花香满枝头,谁来真心寻芳踪,
7 L6 s1 y3 o `3 p8 o. y& E0 i 花开不多时啊堪折直须折,女人如花花似梦。 c6 F( o" J S( {- o5 j3 ~* Y8 }
带再现的三段体是基于两段体上的,目前我在曲网里很难看到由词作者原本就设计好的这种类型歌词,常见的是曲作者拿到的是两段体的歌词,但根据自己在歌曲情绪走向上的设计,觉得高潮抒情段落(B乐段)结束后,应该有个情绪回落的平静乐段,要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将A乐段再反复一下然后结束,就变成了这种类型。
6 S. ?3 P. [4 i; b& Z) H; g- b1 l' A; t6 s
不带再现的三段体。三段的内容情绪各不相同,情绪是逐步递增的,全曲最高潮的地方在第三乐段(A-B-C)。我在曲网上曾发表过一首歌词《相信自己》,就是这种类型。(旋律已经写完了,但没工夫做伴奏小样呢):6 \8 R4 E" y$ _7 O/ n; D* T) J
A1
" z0 @2 \7 W) Y7 Q 我不能在蓝天上自由的飞翔,
]/ ~( Z5 o5 U) `! k! H 可是我能感受到天空的宽广,) R# g9 M5 _3 v- P7 H
我不能在山林间尽情的奔跑,( ?; N, n6 _6 Q* S
可是我能呼吸到田野的花香。
0 B3 ^) G, {# n7 W9 j+ e$ N" V A2
3 h3 E8 W" N3 A+ _# C1 @# w 我不能够表达出心中的向往,' m" Y0 }9 ]5 I8 H4 c; \
可是我能描绘出七彩的霞光,8 Z5 t6 m$ m# Z/ ], S2 @4 k, T0 n
我不能够听见你动情的歌唱,$ V F L6 k. M! O' p* e z$ U
可是我能看见你微笑的脸庞。
1 H" ?3 }, x7 w1 [- h B- O! Y, p6 { D/ G6 S/ `
无尽的黑夜中我不会再彷徨,
! t/ H9 E' b3 D6 m9 g7 S- E 因为太多的那份爱照亮了前方,
+ Z' \% F q: q1 ]2 z) @$ T; w& V! a+ @ 无声的世界里我不会再迷茫,9 D3 Z4 r! W2 F' I
因为心里的那首歌一直在回荡。
`$ {" C$ B: s8 x6 Z1 z C1
' B" G; R* J/ g6 K, d/ p I will be strong,我会坚强,
7 k0 p- g* R: O, A1 {; C 相信自己,不再忧伤,
/ z/ r1 q# y; p" x: i$ A ` 当心中充满了自信的力量,
8 @$ k, X' L# f. ~+ Q0 _7 ~1 Y 我依然可以拼搏在人生的赛场,
" F/ m# p" T6 q* w; r# `6 a C2
- M" W( r; q, v, _- P" K6 o I will be strong,我会坚强,
1 u7 ?$ s) o A2 I 相信自己,不再忧伤,6 A/ w5 e1 P$ Z/ _
当心中充满了美好的希望,4 C7 ^5 j9 s: h; B" B8 p/ r
我依然可以拥有那温暖的阳光。# z& @8 M. ~" M$ U4 `. g) n
7 M0 ]3 h B) G& x! \ 除了上述三种结构形式外,还有多段体,即由四个以上的段落构成,因为不常见,故不再赘述。在现代通俗歌曲中,最常见的就是两段体和三段体结构。
N. Y( U/ Z* X5 l2 k0 t5 B" M- E- d4 ?) c# R. R
分析歌词结构可以让旋律在总体上有个情绪走向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有的词作者在发表歌词时,已经在每个歌词段落前标注了应属于哪个乐段的标记,如A1、A2、B1、B2等这样的标记。有的歌词虽然没有标记,但每个自然段间有空行,也能一目了然。但有的词作从头至尾每句歌词都是挨着的,怎样分段就要靠曲作者自己的理解了。/ w+ Z8 J2 F ^8 o1 U1 K2 o4 {. r
( T+ H0 N# m$ T: C5 S4 J* Y$ R. d二、歌词风格:
/ u) O, T& U4 L1 F. R$ J: h 歌词的风格直接影响着旋律的风格。现代通俗歌曲的风格多样,但有时候每种风格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因为一首歌曲除了人声演唱的单旋律,还有伴奏在里面,所以光看单旋律很难具体定义歌曲的风格属性。如庞龙演唱的《家在东北》,人声旋律是浓郁的东北风格,但伴奏是流行风格。我们心中主要探讨歌曲单旋律的写作,所以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单旋律上。
# `8 }- I4 D% o0 C' \ 如果歌词内容带有特定区域性特点、环境特点、语言特点,那么曲作者在旋律创作风格上就应该尽量贴近这些特点,比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我的家乡沂蒙山》、《人说山西好风光》,还有上面说的《家在东北》,歌词已经明确了区域范围,那么在旋律创作中运用新疆、山东、山西、东北等地民歌的特点曲谱曲会更贴切。
: v# c) P w3 A% G9 n; @* I, ~
3 x6 J: I" ~4 S6 l: _+ u8 x 即使没有明确区域范围,但歌词的环境内容也表明了地方性,比如出现“凤尾竹,竹楼”等词,就是傣族或西南民歌风格。出现“雪山,格桑花”等词,就是藏族风格。如果歌词出现“呀儿伊儿呦,哎嗨呦”等等这样的衬字,虽然没有表明地方性,但至少应该用民族风格旋律谱曲是贴切的。
) L5 a4 T( C# {2 p- I7 z
b6 `0 g# d% z: k! y; O q$ h 歌词内容的风格和旋律风格保持统一是对的,但不能太教条,有时候也可以灵活处理。有时候具有地方性的歌词,可以让旋律风格显得中性,比如《太阳岛上》,太阳岛是我们东北哈尔滨的公园,但旋律风格却没有东北特色。有时候不具备地方性的歌词,也可以让旋律具有地方风格,比如《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旋律采用了西北风格。% v( \7 J/ j. P }& ]/ z( y8 D! {7 q3 `! B
' j# o2 K0 p& d$ }: l5 k: A
今天先说到这儿,下周见。有什么问题和意见可在回复中提出,我们共同交流。, a7 x6 o% f: @1 V. x+ _,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