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5|回复: 4

谭五昌:现在的好诗人为何不如八十年代那么出名?_她满足所有人对才女的幻想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16-8-25 19: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秦川牛 于 2017-2-8 17:19 编辑

http://cul.qq.com/a/20160824/037347.htm


谭五昌:现在的好诗人为何不如八十年代那么出名?_文化_腾讯网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1-13 16: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culture.ifeng.com/a/20170112/50564465_0.shtml


罗振宇:诗人没有在商业那儿挣到钱,是诗人无能_凤凰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2-8 17: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满腹诗书的武亦姝,最喜欢的诗人是哪位?
2017-02-08 黄奕珍 社科学术期刊荟

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昨晚迎来决赛,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夺冠。

诗词量2000首加上不俗的气质和高颜值,网友们盛赞“满足了自己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昨天也上了微博热搜榜。

满腹诗书的她,最喜欢的诗人是哪位?

“我的书柜上,只有一本书,就是陆游的诗词”,“喜欢陆游。是因为他‘可爱’。”武亦姝说,陆游写过:“我与狸奴不出门。”意思就是:“啊,天气不好,风雨那么大,我就不出门了,在家摸猫。”又比如,陆游有句诗:“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

能够扣动00后女孩的心弦,他(陆游)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今天就从他“成都时期”爱国诗的特色谈起。






与游仙主题结合


陆游成都时期爱国诗作的一项明显倾向,即是广泛与其他主题作深密的结合。其中,饮酒主题是最受到重视的,例如倪海权就曾指出:“在此期间,陆游写了很多醉酒的诗……在陆游的‘醉歌’中,塑造最多也最成功的是失意斗士的形象。”高利华也说:“陆游积极进取逞强好勇的性格在醉歌与梦诗中得以淋漓发挥。这两种诗在陆游古体诗的创作中是最具神采的,气象直逼盛唐。”

而除了饮酒诗外,与游仙主题的结合也值得探究。陆游的道家思想相当浓厚,对求仙访道亦颇热衷。在成都时期的爱国诗作中,可以看到以下几种思路。

如把学道与从戎并举,将其视为人生路途的两个选项。《岁暮感怀》云:

征尘十载暗戎衣,虚负名山采药期。少日覆毡曾草檄,即今横槊尚能诗。昏昏杀气秋登陇,飒飒飞霜夜出师。会有英豪能共此,镜中未用叹吾衰。

隐隐透露了对选择从戎、壮志未酬因而错失了采药名山的机会的懊恼与悔恨。《对酒叹》则罗列了更多的选项:

我欲北临黄河观禹功,犬羊腥膻尘漠漠;又欲南适苍梧吊虞舜,九疑难寻眇联络。惟有一片心,可受生死托,千金轻掷重意气,百舍孤征赴然诺。或携短剑隐红尘,亦入名山烧大药……(《剑南诗稿校注》卷五,第415页)

这两首诗皆可看出在与爱国主题结合后,求仙已然失去主导的地位,其功能在于映衬诗人灭胡心愿之受挫。

而《梦游山水奇丽处有古宫观云云台观也》最足以显示他对于华山的向往:

神游忽到云台宫,太华彩翠明秋空。曲廊下阚白莲沼,小阁正对青萝峰。林间突兀见古碣,云外缥缈闻疏钟。褐衣纱帽瘦如削,遗像恐是希夷翁。穷搜未遍忽惊觉,半窗朝日初曈昽。却思巉然五千仞,可使常堕胡尘中?小臣昧死露肝鬲,愿扈銮驾临崤潼。何当真过此山下,百尺袅袅龙旗风。(《剑南诗稿校注》卷七,第595—596页)

此诗前八句写梦中情景,把华山及其著名的云台观描述得瑰奇美丽,并特别以普受宋人尊崇的陈抟来点出此地的神异。之后交代梦醒时景况,并慨然祈愿能够扈从君王驾临关中,堂而皇之地路过华山。其中的“却思巉然五千仞,可使常堕胡尘中”,正是为道教圣地竟为女真统辖一事感到愤怒,而思以匡正。这首诗虽然寄寓了对华山的衷心向慕,然而其主旨仍在于表达未能恢复故土的惆怅,和一般的游仙诗仍有差异。事实上,这样的想法在之前已经出现过,只是陈述相当简略:“何时关辅胡尘静?大华山头更卜期。”(《次韵周辅雾中作》,《剑南诗稿校注》卷五,第459页)诗人借着与朋友之约定来表达他对游览华山的愿望,也蕴含着南宋失去中原的痛心。

然而,陆游最令人惊叹的还是借用游仙题材特有的优势写成的、充满魔幻色彩的诗篇。《融州寄松纹剑》即为佳例:

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术成欲试酒半酣,直蹑丹梯削青壁。青壁一削平无踪,浩歌却过莲花峰;世人仰视那得测,但怪雪刃飞秋空。老胡畏诛奉约束,假息渔阳连上谷。愿闻下诏遣材官,耻作腐儒常碌碌。(《剑南诗稿校注》卷八,第616页)

作者以融州寄来的松纹剑为由搬演了一段奇异的故事。主人翁剑术高超,可以削平青壁、飞跨高峰,使得平地上的一般民众瞠目结舌。诗人巧妙使用“丹梯”、华山名峰莲花峰来指涉其修仙的道行。而后四句笔锋一转,竟写到盘踞中国北方的女真,不仅认为他们内心怯懦,而且断言其政权亦不能长久,进而提出希望朝廷征召勇士北伐灭胡之意见。诗中的主人翁显然与末二句所言有关,这个勇武绝伦的男子空有一身本领,却屈居无用的儒者,与他心中的理想落差不啻千里之遥。这个主角当然带有陆游的影子,不过,借由游仙求道的思路,他却得以用超现实的想象、夸张的笔法,生动地描摹出他心目中那位超迈的英雄。

陆游另有二首诗皆与靖康之难时参与战事而后远引的将帅有关。其一是姚平仲,诗人在诗题中简述了他的生平:《姚将军靖康初以战败亡命建炎中下诏求之不可得后五十年乃从吕洞宾刘高尚往来名山有见之者予感其事作诗寄题青城山上清宫壁间将军傥见之乎》(《剑南诗稿校注》,第585—586页)。这是一个离开战场后寻仙得道的奇士,陆游曾这样描述他:“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诗中称:“造物困豪杰,意将使有为,功名未足言,或作出世资。姚公勇冠军,百战起西陲。天方覆中原,殆非一木支。脱身五十年,世人识公谁?但惊山泽间,有此熊豹姿。”以十二句写姚将军的生平,后十句则明言陆游意欲追随他服食灵芝、历览名山而终于得道的心愿:

我亦志方外,白头未逢师。年来幸废放,傥遂与世辞,从公游五岳,稽首餐灵芝,金骨换绿髓,欻然松杪飞。

另外一位是赵宗印,陆游在《赵将军》一诗的序中如同前首之诗题一般,亦为其作了小传:“靖康建炎间,关中奇士赵宗印者,提义兵击虏,有众数千,所向辄下,虏不敢当。会王师败于富平,宗印知事不济,大恸于王景略庙,尽以金帛散其下,被发入华山,不知所终。予感其事,为作此诗。”(《剑南诗稿校注》卷九,第705页)因为此事乃“客为予言”,赵宗印又远遁华山,与前述活动往来于南宋领地之姚平仲并不相同。因此,这首诗起首即将场景设定于梦中的关中,并且以奇诡的想象描述此地的雄伟与之后陷贼的悲慨。最后遥想赵将军游仙于华岳三峰的景象。

我梦游太华,云开千仞青。擘山泻黄河,万古仰巨灵。往者祸乱初,氛祲干太宁。岂无卧云龙,一起奔风霆。时事方错谬,三秦尽膻腥。山河销王气,原野失大刑。将军散发去,短剑斸茯苓。定知三峰上,烂醉今未醒。

和之前的诗歌相比,这两首诗明确指出诗人所欲追随或所向慕的得道者身分,他们和传说中的王乔、赤松子等不同,也与前朝的陈抟有别。这二位既与陆游同时代,而其学仙之前的事迹又皆为抗敌有功,这样的经历打动了诗人,是以二首诗皆云:“予感其事。”他为何如此的原因也许有二个:一是姚、赵二人具体实践了他的人生规划:他原来是既想学道,又想上战场杀敌的。二是,他们二人在这两件事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成功,与陆游此时的困顿低落恰成对比。

在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游仙主题大体有游仙访道和借之抒发怀才不遇之感两类,陆游对于二者皆有所继承。他在将爱国与游仙主题结合后,成功替换了求仙的对象,把原本对仙界或仙人的企慕转移成功成身退的将军或武艺过人的英雄,于是游仙一变而为陪衬志士爱国情操的工具。另外,他还巧妙应用游仙主题的虚构特质,婉转吐露自身的爱国情怀,造成诗篇内涵的奇宕起伏,可说是将二者做了彻底的融合。





以阅、听方式起兴


成都时期陆游写作爱国诗的另一特色是往往以读书、看图或闻声起兴,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内涵,技巧也相当成熟。

《观大散关图有感》是其中最受瞩目的一篇,原因是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跌宕的典型风格: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大散陈仓间,山川郁盘纡。劲气钟义士,可与共壮图。坡陁咸阳城,秦汉之故都。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士马发燕赵,布帛来青徐。先当营七庙,次第画九衢。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剑南诗稿校注》卷四,第357—358页)

全诗章法谨严、跌宕生姿:开头与结尾的四句写自己的志向与此愿终究落空的惆怅,第五至八句写此一地区的地灵人杰、第九至十二句将视线东移至咸阳而以幽微的笔法写其陷贼的不幸,而十三至二十四句则陡然振作,用极具气势的诗句痛快淋漓地完成复国的大业,最后则表壮志难成的慨叹。而在写失去故土的悲哀时,“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的细腻与悠长的余韵和“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的气魄也正可互相比对,而显示出陆游对表现此一题材的娴熟程度。还有,“大散关图”和现实的大散关间是有距离的,诗人完全不理会他正在阅览的地图,反而将重心放在他对此地的认识与其在复国一事的作用上,而且很快地离开大散关往东推进至西安、函谷关与山东、河北,由此既能见出他对大散关的钟爱,也可以知道他对挥戈北伐的热衷。

同样是观图兴感,此诗与《观长安城图》便大为不同。后者虽一样不就地图作文章,可是却以低沉的语调娓娓述说自己曾如此靠近长安却未能收复故土的悲伤以及遗民的惆怅。其实陆游爱国诗作中这类的写法并不少见,只是较不受注意而已。二者比较,便可见出他并不囿于一般认知的那种风格。

至于《夜读东京记》则为另一种形态:

海东小胡辜覆冒,敢据神州窃名号。幅员万里宋乾坤,五十一年仇未报。煌煌艺祖中天业,东都实宅神明隩。即今犬豕穴宫殿,安得旄头下除扫。宝玉大弓久不获,臣子义敢忘巨盗?景灵太庙威神在,北乡恸哭犹可告。壮士方当弃躯命,书生讵忍开和好。孤臣白首困西南,有志不伸空自悼。(《剑南诗稿校注》卷七,第591—592页)

全诗在东京沦陷与国仇未报间来回拉锯,大体前半篇二句一换、后半篇一句一换,此一节奏呈现二段式的变换,至第二段时速度加倍。而且,此诗也缺乏《观大散关图》的高昂慷慨,整体氛围比《观长安城图》更为阴郁悲惨。虽为读《东京记》一书,内容却少见相关的陈述。

由以上二诗可见陆游往往以现实世界的样貌为主体,而忽略、轻省以之起兴的阅读对象。《夜读唐诸人诗多赋烽火者因记在山南时登城观塞上传烽追赋一首》亦复如此:

我昔游梁州,军中方罢战。登城看烽火,川迥风裂面。青荧并骆谷,隐翳连鄠县。月黑望愈明,雨急灭复见。初疑云罅星,又似山际电。岂无酒满尊,对此不能咽。低头愧虎,零落白羽箭。何时复关中?却照甘泉殿。(《剑南诗稿校注》卷八,第627页)

诗人虽云是因读唐人赋烽火诗而起兴者,但却追忆南郑从军时所见的烽火景况,而后才回到自己的壮志未酬与欲复故土的心愿。而重新回到唐代都城所在的关中,才是与唐人有关之处。《龙眠画马》亦是如此,只是比前三首多了一些描写所观览之马画的部分。

国家一从失西陲,年年买马西南夷。瘴乡所产非权奇,边头岁入几番皮。崔嵬瘦骨带火印,离立欲不禁风吹。圉人太仆空列位,龙媒汗血来何时?李公太平官京师,立仗惯见渥洼姿。断缣岁久墨色暗,逸气尚若不可羁。赏奇好古自一癖,感事忧国空余悲。呜呼,安得毛骨若此三千匹,衔枚夜度桑干碛!(《剑南诗稿校注》卷五,第451—452页)

此诗前八句写的是南宋畜养战马成效不彰的实情,而后才带到李公麟所画的骏马以作对照。之后再写自己的忧愤,尾段奋然振起,欲以画中之良马直捣贼穴。在现况与理想中来回摆荡的模式也昭然可见。

综观此类诗作,可以看到诗人描写的重点不在阅览的图书,而在于由此引起的联想与感慨,图书描绘与书写的城巿关塞与图像,指向一个失落于过往的世界,对此他心向往之。举凡“大散关图”“长安城图”“东京记”,不是在边境就是在敌境,而李公麟所画的骏马或是唐人诗中赋写的烽火皆在图写逝去的荣光。至于诗篇的风格也由慷慨激昂到悲抑低吟而多有变化。

陆游另有一类以听闻声音起兴的。写于五十岁时的《秋声》在开头就替“悲秋”传统作了翻案:

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快鹰下鞴爪嘴健,壮士抚剑精神生。我亦奋迅起衰病,唾手便有擒胡兴,弦开雁落诗亦成,笔力未饶弓力劲。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剑南诗稿校注》卷六,第422页)

而后,他接着说明原因。因为秋天是放鹰打猎的季节,于是写鹰,再由鹰之健猛写壮士,最后,焦点集中在他自己身上。而他受到二者的激发,遂生起了“擒胡兴”。在此事业之中,他的角色是起草檄书、参与作战,堪称文武双全。此诗的联想节奏极为快速,又把壮士、诗人本人、猎鹰的行动与特质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得以彼此指涉并加强其迅捷勇猛之特质。还有,他在诗篇将结束时,才以“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扣紧诗题,再次突显了由壮士与他共同完成的北伐声势是何等的浩大、速度又是何等飘疾。

至于《夜闻浣花江声甚壮》则花费较多笔墨于“江声”:

浣花之东当筰桥,奔流啮桥桥为摇。分洪初疑两蛟舞,触石散作千珠跳。壮声每挟雷雨横,巨势潜借鼋鼍骄。梦回闻之坐太息,铁衣何日东征辽?衔枚度碛沙飒飒,盘槊断陇风萧萧。不然投檄径归去,短篷卧听钱塘潮。(《剑南诗稿校注》卷六,第515页)

然而,刻画完江水之奔流与水声之浩壮后,陆游笔锋一转,把江声与征辽部队的行军声响联系起来,而发出何日宿愿得偿的慨叹。这首诗也把联想所及的声音置于倒数第三四两句,只是《秋声》以高昂的胜利场景作结,此处则为辞归回乡,借以表达壮志难酬的想法。而且,这两首诗写声音的两句“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衔枚度碛沙飒飒,盘槊断陇风萧萧”也都将想象的场景一跃至西北边塞。

写于五十二岁的《中夜闻大雷雨》亦为名篇:

雷车驾雨龙尽起,电行半空如狂矢。中原腥膻五十年,上帝震怒初一洗。黄头女真褫魂魄,面缚军门争请死。已闻三箭定天山,何啻积甲齐熊耳。捷书驰骑奏行宫,近臣上寿天颜喜。合门明日催贺班,云集千官摩剑履。长安父老请移跸,愿见六龙临渭水。从今身是太平人,敢惮安西九千里!(《剑南诗稿校注》卷七,第552页)
这首诗仅有首二句与所闻之雷雨直接相关,不过却以带有神话意味的方式加以绘写。之后,他把这场雷雨当成是清洗中原陷入如动物般的女真手中所沾染的腥膻气味,而旨令是由震怒的上帝所下达的,这就延续了原先神异化的路线。接下来,他略过征战的过程,直接写贼虏投降的画面与北伐的势如破竹,又将镜头移到似是御驾亲征的行宫中诸臣祝贺的场景,再特意强调长安父老恭请迁都之事。最有意思的是结末两句,陆游的想象已到成功恢复故土的将来,所以这个不知名的人物在彼时彼地不仅衷心庆幸自己已然生活在太平盛世,并且还愿为维持这个不易得来的疆域与国势远赴安西。我们当然可以把这个主人翁想成陆游本人,可是在诗篇里并未设有如此的限制,这与前述的《秋声》与《夜闻浣花江声甚壮》之诗人现身说法并不相同。而且,总体说来,本诗对情节的虚构程度与远离现实的夸张水平都是令人相当惊叹的。

由声音起兴的三首诗,都处理了现实所闻与想象场面,只是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速度有快有慢、后者的虚幻成分有深有浅,而且,后者皆与边塞景况密切相关。陆游面对南宋已然缩限的疆界与对汉唐广袤领土的向往,促使他使用这样的手法来加以表现,事实上,这也改写了边塞诗的传统与内涵。而且,这种起兴的方式和他备受重视的“梦”诗一般,皆是用以展开各具特色空间的媒介,并以之赋予“北伐复国”多采的面貌。



对异人奇士的歌咏


陆游此一时期特别欣赏“奇伟超凡、特立不群的英雄形象”已为学者所注意,然而这其间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如果由叙事的角度来观察,大约可分为两类:叙事者身分不明与身分相对明确者。

第一类包含叙写对象为个人与非个人者,前者分别描绘“丈夫”与“壮士”的行径。知名的《金错刀行》先以精美的佩刀开场,并以之喻寄主人的英武不凡: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剑南诗稿校注》卷四,第361页)

而后主人翁以气宇轩昂的姿态出场,接着深入说明他的作为、个性、志向,最终则以错落的诗句突显他复国的雄心。这位主人翁年约“五十”、从军于“汉中”地区,又能望见终南山,与陆游此时的年纪(四十九岁)、曾有的经历可说是若合符节,可以说这是以他自己为蓝本塑造出的英雄人物。而另一篇写“丈夫”的为《胡无人》,是与《金错刀行》同时创作的:

须如猬毛磔,面如紫石棱。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蹋黄河冰。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群阴伏,太阳升,胡无人,宋中兴。丈夫报主有如此,笑人白首篷窗灯。(《剑南诗稿校注》卷四,第367页)

此诗先聚焦于主人翁的面容,把他模拟成曾三次北伐的东晋名将桓温,之后再言其马上立功的信心,第五至八句写他追击敌人的急捷,第九至十二句写战功彪炳、已然获胜,之后连用四次三字句写胜利的欢快并点出此一战争即南宋之中兴,最后则与独守篷窗、落拓江湖的白头人做对比。

这里描绘的是受到重用并建立奇功的“丈夫”,与《金错刀行》渴望得到明主赏识的恰恰相反,而这里作为对比的那位失意者,反而比较像是陆游本人。如果把这两首诗比并来观察,不难看出《金错刀行》深入刻画了诗人当时深埋的理想,而《胡无人》则摆脱了受限的状态而尽情想象得志功成的景象,并以此嘲弄现实生活中诗人的潦倒。

而同样写于五十三岁的两首诗则集中描绘了“壮士”。《出塞曲》的壮士似为杰出的将领,他气概万千,既能领军打仗,又是射猎高手,在广阔的北方边塞东西驰逐:

佩刀一刺山为开,壮士大呼城为摧,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动地银山来。长戈逐虎祁连北,马前曳来血丹臆;却回射雁鸭绿江,箭飞雁起连云黑。清泉茂草下程时,野帐牛酒争淋漓;不学京都贵公子,唾壶麈尾事儿嬉。(《剑南诗稿校注》卷八,第624页)

而《大雪歌》中的壮士则尚未受帝王倚重,所以陆游以其率性豪迈的举止、射猎猛虎的武艺表现他的瑰伟特出:

长安城中三日雪,潼关道上行人绝。黄河铁牛僵不动,承露金盘冻将折。虬须豪客狐白裘,夜来醉眠宝钗楼。五更未醒已上马,冲雪却作南山游。千年老虎猎不得,一箭横穿雪皆赤。拏空争死作雷吼,震动山林裂崖石。曳归拥路千人观,髑髅作枕皮蒙鞍。人间壮士有如此,胡不来归汉天子!(《剑南诗稿校注》卷九,第710页)

与绘写“丈夫”的两首诗歌一样,这两首诗也分别描写了“壮士”获用与不用的两种状况,而且,不管是哪一种状况,壮士的行为皆以极度夸张的手法加以描写。另外,《出塞曲》和《胡无人》的结末也都以叙述者所不屑的人物来与主人翁对照,以见出高下。前者是诗人所不喜欢的自己,后者则是他鄙视的那些无法承担大任的纨绔子弟。

不论是写“丈夫”或“壮士”,陆游似乎借着双写用/不用的情况,全面地表达了他对自己的看法,即是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而他正徘徊于二者之间。

陆游尚有另一类诗歌是以描绘战争过程为主,而未如前述一般突显某位英雄人物,例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

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阶前白刃明如霜,门外长戟森相向。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谁言铁衣冷彻骨,感义怀恩如挟纩。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剑南诗稿校注》卷五,第344页)

诗题交代了背景与写诗的缘由,描写者似是梦中的陆游,但却完全未作任何界定。首先写故事发生的场所与主人翁们的一日行事,位于河东塞外的军士镇日忙碌非常,装备精良的他们也取得了傲人的勋功,同时也以严寒的气候衬出上下一心的事实。而“元无恙”写出了叙事者原先心中的挂虑,即此二地也许会一直被腥臊如动物的金人所占据。最后,则以“天山健儿”高唱凯歌作为结束。为何要指名是天山健儿呢?应该是要强调从此统一固有之疆土,因此得以广纳来自不同区域的新成员。

全诗以高扬的情感、快速的节奏写北伐、复国的顺利成功,并以全体参与此一战争的人员作为歌颂的对象,是比较少见的写法。

《战城南》也是如此,但重点有所不同:

王师出城南,尘头暗城北。五军战马如错绣,出入变化不可测。逆胡欺天负中国,虎狼虽猛那胜德。马前嗢咿争乞降,满地纵横投剑戟。将军驻坡拥黄旗,遣骑传令勿自疑。诏书许汝以不死,股栗何为汗如洗?(《剑南诗稿校注》卷八,第625页)

开头四句各以五、七字的错落句式强调“王师”训练的精良、战术的灵活,而后则专力描写赢得胜利后胡人弃械投降的场面,并以王师主帅宽宏大量的处置态度作结。后面三分之二的诗句虽未如前一首诗般直接描述战争的过程,然而却也保证了前四句所言的可信度。即使将军帅气出场,不过整首诗的歌咏对象仍为受天子号令的勇锐军队。

至于叙事者身分较为明确的诗歌则以二首《剑客行》为代表:这两首诗写作时间相当接近分别为淳熙三年(1176)五月及淳熙四年(1177)十一月,且皆写于成都。,事件有类似处,但由叙事者与主人翁的关系却可窥见其中的差异。首先,二诗皆先对剑客的兵器与武艺作了近于神化的描写“我友剑侠非常人,袖中青虵生细鳞。腾空顷刻已千里,手决风云惊鬼神”、“世无知剑人,太阿混凡铁。至宝弃泥沙,光景终不灭。一朝斩长鲸,海水赤三月。隐见天地间,变化岂易测。”这有助于读者理解之后他们所作奇事的能耐。其次则是二者皆为刺客,任务为刺杀敌国君主“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入燕诛逆虏”、“酒酣脱匕首,白刃明霜雪。夜半报仇归,斑斑腥带血。”

然而,第一首《剑客行》中的剑侠是独力完成任务的,诗人说他是“一身独报万国仇”,而于成功之后“归告昌陵泪如雨”,这里的主人翁对于整个任务的意义有着深刻而完整的理解,他之所以哭告宋太祖之陵寝正是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对失去半壁江山一事向宋朝的开国君主有所交代。可是第二首《剑客行》中的剑客却类似于张良所招募来击杀秦始皇的大力士,真正知晓全盘计划与其深意者,则是招募他的人。这个人自称“臣子”,他因“国家未灭胡,臣子同此责。浪迹潜山海,岁晚得剑客”,而在剑客得手后,他这样说道:“细仇何足问,大耻同愤切。臣位虽卑贱,臣身可屠裂。誓当函胡首,再拜奏北阙。”可见,叙事的当下,是刺杀成功而尚未将金主头颅献给宋帝之时,这位叙事者并声言事成之后要“逃去变姓名,山中餐玉屑”。换句话说,前首的剑客包办了后首剑客与臣子的双重任务,而叙事者只单纯作其“友人”,对他的行为做了翔实的描绘,而后首的叙事者身为臣子,以招募剑客执行刺杀来表现他报国尽忠的赤诚,这首诗表面上在写剑客,实际上是以剖露此一叙事者的心迹为主,他才是真正的主人翁。

如果再加上本文第二节所论《融州寄松纹剑》中的剑客与姚平仲、赵宗印二将军,那么他所绘写的奇士阵容就更为浩大了。豪侠、剑客、将军或北伐将士,基本上都是能投身战场或执行刺杀任务的干才,他们也是陆游心目中足以担负恢复大任的英雄,借着生动、华丽、眩目的描绘,诗人以文字展演了具体的复国图卷。

而叙事者身分是否明确也对诗篇的阅读效果造成不同的影响。叙事声音不明者让读者的目光几乎都集中在主人翁身上;而叙事声音明确者,则能写出其与主人翁间更为复杂的关系,让读者能以更为多重的角度来审度情势。



文章原标题:《论陆游成都时期爱国诗的特色》
以上内容为节选,全文刊载于《文学遗产》2016年第5期
作者:黄奕珍,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学遗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行





《文学遗产》征订方式


微店订阅

★ 备注:请在汇款留言栏注明刊名、订期、数量,并写明收件人姓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方式,或者可以致电我们进行信息登记。

邮局汇款
收款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期刊运营中心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座1403室期刊运营中心
邮 编 :100029

银行汇款
户 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开户行:工行北京北太平庄支行
账 号:0200010019200365434

联系方式
订阅热线:010-59366555
合作热线:010-59366565
邮 箱:qikanzhengding@ssap.cn
传 真:010-59366566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社科学术期刊荟”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文学遗产》
阅读原文阅读 26赞 投诉
写留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2-8 17: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昨晚迎来决赛,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夺冠。.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2-8 17: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她满足所有人对才女的幻想


http://ent.ifeng.com/a/20170208/42827180_0.shtml#p=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7-19 13:12 , Processed in 0.1283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