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秦川牛

中关村成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 ——2017中关村论坛侧记--科技日报

[复制链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12-13 19: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 t_383930.htm?div=-1


计算更快速 精度更精准 调控更科学——记“大电网网络分析计算能力提升及多级协同计算架构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 --科技日报数字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12-13 19: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 t_383927.htm?div=-1


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开市15年 累计成交455亿元-----技术交易市场化,浙江一直在路上 --科技日报数字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12-13 19: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 t_383921.htm?div=-1


30万人才缺口拦路 IC产业“火车头”难提速 --科技日报数字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2-18 13: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baidu.com/s?rsv_idx=1&wd=中关村在线&usm=1&ie=utf-8&rsv_cq=驱动之家&rsv_dl=0_right_recommends_merge_21102&euri=0e602edf43214e7fa1e4db2e988dc13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2-18 13: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2-18 13: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ai.zol.com.cn/


AI人工智能_中关村在线AI人工智能频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2-21 21: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16 08: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 t_392469.htm?div=-1


十四秒内刹住时速六百公里乘客舱——“秒停”的超级高铁,现实吗? --科技日报数字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16 08: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 t_392446.htm?div=-1


韩国:神经元芯片成AI研发“明星” ——访韩国纳沛斯半导体公司安廷镐部门长--科技日报数字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18 08: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418_3-08.htm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撑-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19 09: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 t_392663.htm?div=-1



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这些“细节”让中国难望顶级光刻机项背 --科技日报数字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19 09: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 t_392662.htm?div=-1


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 --科技日报数字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0 16: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川牛 于 2018-4-20 17:00 编辑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 t_392805.htm?div=-1


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中兴的“芯”病,中国的心病 --科技日报数字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0 17: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01版:今日要闻 下一版
我科学家用遥感首次发现国外丝路考古遗址
中兴的“芯”病,中国的心病
向着网络强国阔步前行
“潜龙三号” 第一潜
我国首家民企探索小型核聚变技术
融合发展 制造业方能告别大而不强
嫦娥四号中继星名称将颁布
当前学术评价为何各方都不满意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缩小默认
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
中兴的“芯”病,中国的心病
    本报记者 张盖伦 付丽丽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②
    当地时间16日,一记重拳向中兴通讯砸下。美国商务部表示,由于中兴通讯违反了曾与美国政府达成的和解协议,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出口任何技术、产品。
    招商电子分析称,中兴通讯的主营业务有基站、光通信及手机,而芯片在这三大领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给率不足。
    若真的禁运,中兴危矣。
    专家称,美国制裁中兴,是警钟,也是集结号。“我们需要反思,但也不能让步。集结号已经吹响,国产芯片何时能上战场?”
    每一步都是高难度操作
    缺“芯”缺在哪?
    以此次中兴通讯被制裁的用于光通讯领域的光模块为例,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光电及电光转换。光模块中包括光芯片,即激光器和光探测器,还有电芯片,即激光器驱动器、放大器等。低速的(≤10Gbps)光芯片和电芯片实现了国产,但高速的(≥25Gbps)光芯片和电芯片全部依赖进口。
    为何缺“芯”?首先来了解一下“芯片的诞生”。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副研究员、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介绍,芯片核心产业链流程可以简单描述为设计—制造—封装。
    其中有三个关键步骤:第一,提炼高纯度二氧化硅,做成比纸还薄的晶圆;第二,在晶圆上用激光刻出数十亿条线路,铺满几亿个二极管和三极管;第三,把每片晶圆切割封装好——目前指甲盖大小的芯片里能集成150亿个晶体管。
    每一步,都需要极精细操作。
    “芯片的制造如同用乐高盖房子。先有晶圆作为地基,再层层往上叠,最终完成自己想要的造型(即各式芯片)。”米磊说,做晶圆需要一种特殊的晶体结构——单晶,它可以像原子一样一个挨着一个紧密排列,保证基底平整。
    要做出单晶的晶圆,就得对原料硅进行纯化和拉晶。拉晶过程中,“要用到单晶硅生产炉、切片机、倒角机等多种设备和材料,其中90%需要进口。” 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院总经理张思申介绍。
    “还有一个卡住我们的,就是芯片纳米级工艺。”米磊说,当前国际上可达到的芯片量产精度为10纳米,我国能达到的精度为28纳米,还差两代。“而且,关键原材料和设备还都是进口。”
    芯片制造难,也烧钱。
    前芯片行业从业者王岩(化名)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做芯片“投入几十个亿可能就听个响”。制造芯片需要实践,但芯片的实践和试错成本太高,往往一颗芯片就能决定一家公司的生死。如果投入无法获得对等产出,这种耗资巨大的试错和实践就不会持久。“没有持续的实践,技术积累也就是空谈。”而如果没有实践中的经验积累,那么设计制造芯片过程中出错率高,产出率也差,形成恶性循环。
    美国出了张“大王”
    “缺芯现状非短期所能改变,要有耐心。”在18日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举办的一场特别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表示,国家芯片水平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整体水平。“从设计、加工到设备配套,芯片产业链漫长,涉及领域广,尤其需要经验的累积。”李国杰坦言,“不是说砸钱下去就能把差距追平。”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包云岗认为,差距的形成和拉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国错过了一个时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芯片产业开始发展并迎来腾飞。“每种芯片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成熟度,差不多需要万人/年的投入,而且是长期投入。”
    我国芯片产业根基薄弱,国际环境也不好。
    中科学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处理器负责人胡伟武感叹,没想到美国这么快就出了张“大王”。“如果禁运发生在五年后,我们或许能应对得更加从容。”
    何出此言?胡伟武指出,在国际上,通用CPU的性能于2010年左右已达到了天花板;而我国自主研发的通用CPU性能,也预计在2019到2020年左右逼近天花板。再过五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围绕自主芯片的生态也可初步形成。“现在主要有两个生态体系,一个是英特尔加微软,一个是ARM加安卓。在我国一些特殊领域,如能源、交通、金融、电信和国家安全中,国产芯片已经得以应用;再过若干年,到开放市场上或也可以一战。”胡伟武判断。
    不要等“做到跟国际水平一样”才用
    在18日晚的论坛上,主持人展示出了一张看起来有些“刺眼”的图:根据一份分析报告,在计算机系统、通用电子系统、通信设备、内存设备和显示及视频系统中的多个领域中,我国国产芯片占有率为0%。
    李国杰院士反复强调一句话:自主芯片产业发展需要应用支撑。
    “这个方面,国家过去有些动摇,态度不是很鲜明。以前想过启动政府采购,后来也没有。”李国杰说,“发展自主芯片,不要想着什么时候芯片做得跟国际水平一样好了才用。你不用它,怎么发现问题,怎么不断改进?”
    技术需要迭代;要迭代,就得经过市场的检验。胡伟武建议,要加大自主研发的元器件推广应用力度,给国产芯片更大空间。
    因为,没有市场,做出来就是白做。“应用”对芯片的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胡伟武打了个比方:国产芯片现在在一楼,想努力去往二楼,可是没梯子。“就算不给梯子,给条绳子也可以,至少让我们有东西能借力爬上去。”魔鬼藏在细节中,而细节,藏在应用中。缺少应用,也就难以进行针对性改进,“二楼”就变得可望而不可即。
    八年来,无锡江南计算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程华一直从事国产关键软硬件的评测和自主可控度评估工作。从2010年开始,她每年都会将三大国产品牌的最新款处理器与国外芯片进行对比。到2014年,基于部分国产处理器的整机性能已经追平或超越基于英特尔奔腾4双核处理器(主频3.2GHz)的整机性能。“我三年前用过‘龙芯’的电脑,我觉得挺流畅。”
    程华认为,国产芯片发展,很大的问题是缺少生态。“政府可以补贴家电下乡,为什么不能补贴搭载国产芯片的电脑呢?”她也呼吁,就算此次禁运危机解除,国产芯片也要有上战场的勇气。“我们热身了十几年,也该出来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科技日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05116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0 17: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 t_392809.htm?div=-1


融合发展 制造业方能告别大而不强 --科技日报数字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0 17: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01版:今日要闻 下一版
我科学家用遥感首次发现国外丝路考古遗址
中兴的“芯”病,中国的心病
向着网络强国阔步前行
“潜龙三号” 第一潜
我国首家民企探索小型核聚变技术
融合发展 制造业方能告别大而不强
嫦娥四号中继星名称将颁布
当前学术评价为何各方都不满意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缩小默认
融合发展 制造业方能告别大而不强
    科技日报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付丽丽)“当今社会,要素融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融合发展前景广阔,大有作为。任何个体、组织只有在融合发展中,才能获得新的动力。”19日,在2018第二届中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暨志高4·19超级品牌日启动大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说。
    石军介绍,融合发展就是诸多经济体为了共同发展目标、科学选择合作方式、合理配置要素资源、拉长拉高产业链条,获取更多收益的经济机制或发展模式。中国制造业要想强大,也需要融合发展。
    “企业发展由实体+模式+资本组成,实体是基本,资本是保障,模式是关键。”石军说,融合发展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如利于聚集人才、增强科技创新的实力;在更大范围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避免恶意竞争、更好开拓市场等。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需要“四力”:动力、活力、创造力、竞争力。精髓就是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著名经济学家、新闻人艾丰表示,体系质量问题是制造业的根,没有良好的生产体系,就很难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再就是企业一定要重视品牌效应,品牌不仅是单个产品,更是平台。
    志高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兴浩指出,“中国制造2025”指引空调业扭转大而不强的局面,每个中国制造企业都有必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市场,做出跨越时间、空间的好产品、好品牌。一切升级都离不开制造,这是实体经济的“根”,也是未来品质化、个性化、高端化消费升级,以及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制造升级的基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科技日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05116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0 17: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 t_392811.htm?div=-1


当前学术评价为何各方都不满意 --科技日报数字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0 17: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01版:今日要闻 下一版
我科学家用遥感首次发现国外丝路考古遗址
中兴的“芯”病,中国的心病
向着网络强国阔步前行
“潜龙三号” 第一潜
我国首家民企探索小型核聚变技术
融合发展 制造业方能告别大而不强
嫦娥四号中继星名称将颁布
当前学术评价为何各方都不满意

3上一篇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缩小默认
当前学术评价为何各方都不满意
    于扬清
    前几日,腾讯“大家”平台发表了一个6000字的邮件全文,作者解释了为何不愿意就学术评价的话题给该公众号写约稿的原因。不过,作者虽然有诚意、也率先表明自己只熟悉文科的情况,但文中却对理工科的一些情况妄下结论,有失严谨。
    笔者对人文社科情况不太熟悉,在此仅浅谈理工科学术评价的情况。
    学术自由和学术评价都很必要
    学术自由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英国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说,从事学术工作的人有选择自己研究问题的权利,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受外界的干扰与控制,并同时根据自己的意见教授自己的研究所得。在国内传递学术自由思想并为公众所知的蔡元培认为,各家学说在没有被淘汰的情况下,应允许它们各自发展,即所谓兼容并包,也由此开中国大学风气之先。
    不过,学科的存续需要人、财、物等物质条件的支撑。各种学科都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什么学科应该得到更多支持或应予优先支持,同一学科领域内哪些学者应该得到支持,这些都是作为管理者的“蔡元培”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他需要一把尺子——学术评价。对学者个体来说,科研经费的申请、论文的发表、成果的评判、职称的晋升、“长江学者”或者“院士”等人才帽子的加持,都离不开学术评价,因此这关系到每一个学者的切身利益。不仅如此,学术评价还关系到所在学科、单位或者地区、部门的利益,比如是不是“双一流”,也就意味着你所在的院系、大学能否拿到教育部的巨额经费支持。
    在当前以建制科研力量为主构成的学术共同体中,学术评价是这个圈子中游戏规则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学术导向与学术生态的形成。如果说崇尚自由是体现学术应该有的自然属性,那么学术评价则是学术工作社会属性的体现,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当前理工科学术评价的症结
    科技评价专家程津培院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我国现行科技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比如在项目(成果)评价方面以SCI为纲、论文量化指标滥用;在人才评价方面,“人才帽子满天飞”,各种人才计划过泛。除此之外,当前的学术评价其实还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马太效应”。在自上而下组织部署的项目中,为了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管理部门总是倾向于选择技术能力强、基础好、声誉好的科学家及团队。这其中的经济逻辑是把资源分配给机会,而政治逻辑是“免责”——对管理部门来说,如果选择公认优秀的科学家及团队仍无法完成项目任务,那么官方也就容易找到免责的理由了,这跟政府采购负责人购买公共产品时往往选择贵的名牌货是一个道理,但造成的后果就是科技资源的集中化甚至垄断。
    二是学术评价过频的问题。在任期制或者聘期制下,目前的学术评价往往每年或者两三年一评,时间尺度过短。为了通过年度考核,学者们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拼凑应付或者将可能产出的大成果挤碎成小成果交差。而对于学者和科学研究来说,往往“厚积”时间多而“薄发”时间少,因此这种不符合科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做法,正是我国重大原创成果一度稀缺的重要原因。
    三是中国人情社会、学术传承等特点还决定了专家评审中往往难以杜绝人情因素、学科利益和部门利益因素等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在项目和职称评审中,明里暗里打招呼的现象还是存在的,特别是单位内部的职称评审,由于圈子更小、利益交织,其中掺杂的人情因素往往更多。
    对不同学术评价的评价
    不同的学术评价有不同的指标体系,相同的指标体系由于指标权重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正如对大学的评价可以从生源质量、教师数量、师资质量、成果产出、社会声誉、校友捐赠等组合衍生出不同的排行榜一样。因此,学术评价体系无所谓优劣,主要看其定位和出发点。
    从驱动力方面看,科学研究分为好奇心或者兴趣驱动的研究以及任务导向的研究。对于任务导向的研究,必然要体现任务委托方比如国家或者企业的意志,在相应的学术评价中更多从物质生产的要求出发而较少考虑科研精神活动的特点。因此,任务导向的科研与好奇心驱动的研究天然具有不同的评价定位与评选标准。
    从创新链方面看,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与特点不同,评价标准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基础研究客观标准强,应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着重评价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成果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等,应用研究评价应以用户和市场为主决定,着重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贡献等。
    另外,不同评价体系下出来的结果不能简单对比,跨时间尺度、跨体系的对比更是不可取。比如,“千人计划”与“院士”,前者在学术领域要求的是“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不强调国籍,入选者的学术积累多在发达国家完成,而后者要求的是“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中国籍研究员或教授,也就是强调对国家的重大贡献和中国籍。“千人计划”中有很多牛人,国家的意图显然是不分内外、为我所用,但院士中大科学家也不少,国家的初衷则是从为我所有的人才中选拔杰出者,因此二者的选人视野和评价体系并不相同,更不能以新近评选的“千人计划”与多年以前当选的“院士”相比较,因为学术水准总体上是提高的,不同时代的科研环境平台、软硬件条件都不相同,正如今天985高校很多新晋教授的学术成果会多于和高于20年前的教授一样。
    学术评价只能达到“相对最优解”
    改革总是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进行的,笔者并不看好学术评价改革能达到一个各方满意的状态,而只能以问题为导向寻求一段时期内的“相对最优解”。
    事实上,前面数十年我国每一阶段的学术评价都是基于问题导向。正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我们也不能以现在的视角去评判特定历史阶段的学术指挥棒是否合理。比如当前确实存在论文量化指标滥用蔓延的情况,但是却不能否定,20年前确立的这一导向有正面的、积极的意义,比如提高了我国学术研究在世界的分量和影响。同样,我们今天审视过往“只重数量、忽视质量”的做法,也不能忽略的是,只有在一定学术体量和规模之上才能追求质量,特别对于我们这样偌大的国家,包括计量经济学也可以计算给出,一定的规模基础对于创新效率提升是必要的,我国今天能形成产业链如此齐全的国民经济门类体系和跨越宏微观的制造业,某种程度上说和前期积累形成的完整的创新链密切相关。
    那么,学术评价改革的边界在哪里?党对一切工作,包括对学术与人才工作的领导是最重要的原则,我们必须在这一原则下开展工作,往形成中国特色、有利于国家发展和学术繁荣的学术评价制度方向努力。
    问题导向的解决思路又在哪里?应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人才特点,建立完善分类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机制。针对“马太效应”,即是要在满足国家需求的同时,保持并加大对青年学者、自由探索的支持力度,保护并调动好奇心驱动的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而对于学者来说,实际上应该认识到,“国家既要给我钱、给我资源,又不能管我做什么、怎么做的”的理想情况是难以实现的——如此“吃瓜群众”恐怕也会跳出来质疑,努力寻求自由探索与国家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应该是工作的方向。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  
3上一篇
Copyright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科技日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05116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0 17: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 t_392784.htm?div=-1


34家公司签署网络安全技术协议----承诺抵制技术滥用 保护用户安全-- --科技日报数字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0 17: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02版:国际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非洲科学家呼吁自主掌控基因组数据
NASA新一代系外行星“猎手”将进入新轨道
茫茫宇宙,可还有像我这样的星?
34家公司签署网络安全技术协议
为了证明我们不孤独
国际数字商业创新节将在华举行
小行星撞击火星“抛出”火卫一和火卫二
脑部免疫记忆影响神经疾病进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缩小默认
34家公司签署网络安全技术协议
承诺抵制技术滥用 保护用户安全
    科技日报纽约4月18日电 (记者冯卫东)34家全球技术和安全公司日前签署了一项网络安全技术协议,同意共同保护受到网络恶意攻击的用户,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企业集体网络安全协议。
    参与签署协议的公司在四个方面作出承诺:一是加强对网络攻击的防御,并在全球范围内为每个用户提供保护,无论网上攻击的动机如何;二是不会帮助政府对无辜公民和企业发起网络攻击,在技术开发、设计和部署的每个阶段防止其产品和服务遭到篡改或利用;三是为用户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供更多帮助,在产品和服务中联合部署新的安全功能;四是采取集体行动,加强技术合作,协调漏洞披露,分享威胁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恶意代码引入网络空间的可能性。
    趋势科技首席运营官凯文·西姆则表示,网络威胁在现实世界造成的后果已被反复证明。行业企业必须联合起来打击网络犯罪,阻止未来攻击造成更大的损害。网络攻击的受害者遍及各种规模的企业和组织,预计到2022年网络攻击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到8万亿美元。
    ARM公司总顾问卡洛琳·赫佐格认为,技术协议将有助于保护预计在未来20年内部署的万亿个连接设备的完整性。将世界上最重要的技术公司的资源、专业知识和思想统一起来,将为技术用户建立一个值得信赖的基础,这些用户将从更安全的互联世界中受益匪浅。
    签署协议的公司将在旧金山RSA信息安全会议期间召开首次会议,重点关注能力建设和集体行动。未来的行动可能包括共同制订指导方针,开发可广泛部署的新安全功能以及开展信息共享和合作,以打击特定威胁,致力于使网络世界成为全球企业和个人的安全场所,并坚守技术为社会带来的愿景和利益。
    这34家公司包括ABB、ARM、思科、脸谱、惠普、慧与、微软、诺基亚、甲骨文和趋势科技等,共同代表着为全球互联网通信和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动力的技术运营商。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科技日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05116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0 17: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价转基因要“用数据说话” ——独家专访纪录片《食物进化》导演和制片人--科技日报数字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 t_392799.htm?div=-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0 17: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 nt_392766.htm?div=0


它促成了人脑的进化? --科技日报数字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0 17: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05版:科技之谜 上一版  下一版
它促成了人脑的进化?
国王遗产 德国发现千年宝藏
马界“关公” 英国马长两撇大胡子
世外桃源 印度有个丛林“乌托邦”
心形鼻子 斑点狗自带“表白”技能
掰响手指容易 掰清原因很难

下一篇4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缩小默认
它促成了人脑的进化?
本报记者 高 博

    有人将爱因斯坦的大脑切成片,想搞清天才为什么聪明,却没发现异样。这说明,普通人和天才的大脑一样,至少在器质上一样。但我们并不知道,人类大脑何时、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聪明?
    最近一位儿科医生在雪貂身上找到了关于这个问题的些许线索:一个简单基因的突变,让我们有了特别皱巴的大脑皮层。论文发表在4月11日的《自然》杂志上。
    一个基因的突变让我们与众不同?
    大脑分灰质和白质。内芯白,表面灰。吃过猪脑花的人知道,大脑是皱皱巴巴的。人类的大脑特别皱,表面积比近亲黑猩猩高出3倍。所以人类把黑猩猩关进了笼子,而非相反。而最近,导致人类大脑特别皱的一项基因被找到了。
    克里斯托弗·沃尔什是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的研究员,他的实验室前几年关注胚胎大脑的病变:大脑在成型时有时会出错,导致大脑皮层即灰质较少。使得患儿的头部比正常情况小。小头畸形有遗传根源,前两年肆虐的寨卡病毒也会造成小头症。
    以前,科学家利用小鼠做模型,研究小头症。但小鼠大脑比人类大脑小千倍,且缺乏人脑中丰富的几种脑细胞。其大脑萎缩也不是很明显。
    沃尔什和同事们想到了一种新的实验动物——雪貂,沃尔什说,雪貂是一种快速繁殖的更大的哺乳动物,也有更大的大脑皮层,皱皱巴巴,与人类相似。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叫ASPM的基因,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影响大脑灰质的生长。在小头症案例中,ASPM的灭活使得人类大脑的体积减少了50%,与黑猩猩的大脑相当。
    于是通过灭活ASPM基因,研究人员创造出了第一只神经系统突变的雪貂。这种被修改了基因的雪貂大脑比正常雪貂的大脑小很多,脑重量少了40%。
    从雪貂模型中研究人员发现,小头症缺陷与一种叫ORG的胶质细胞有关。ORG是由干细胞变来的。沃尔什的论文指出:ASPM调节干细胞和ORG之间的转换时间,从而影响到后续各种神经细胞的比例。总之,调节ASPM可以改变大脑中的神经细胞数量,或许就是因为人类的ASPM基因发生了突变才让我们有了与众不同的大脑。
    灰质越多越文明?
    如果将哺乳动物的大脑一字排开,很容易发现人类与其它物种的区别——灰质特别发达(表层皱褶最深)。大象是为数不多的脑子比人大的生物,象脑比人脑重3倍;但是人类的灰质神经元细胞有160亿个,是大象的3倍。
    在雪貂身上的发现让我们不禁联想到,现代人与古代类人猿,还有一些原始人的区别,或许ASPM基因是关键。大脑皮层因为ASPM基因的变异而显著增加,也许是几万年来人类加速进步的基础。
    这并非夸大灰质的地位。尽管科学家仍未揭开所有奥秘,但让人类脱离蒙昧的那些能力,无疑与灰质紧密相关。
    比如今年一项研究发现,大脑的顶叶和颞叶交汇处的灰质多少,与一个人换位思考的能力有关。表现更无私的那些人,在这一部位有更多的灰质。而很多古人类学家认为,生物学上的利他主义本能,是现代智人倾向于团体合作的基础——这是否来源于灰质的增加呢?
    再比如,与间歇性暴怒障碍(IED)患者相比,行为温和的人在大脑额叶边缘的灰质更多。IED指的是受外界刺激容易失控和诉诸暴力,患者并不喜欢或认同暴力,只是难以自控。过激举动与大脑灰质的明显关联提示我们:抑制简单本能,代之以更社会化、更理智的行动,以灰质增多为基础。
    此外,也有研究发现体重正常者比起肥胖者,有更多的大脑灰质。一些肥胖症患者更难以控制本能,才会过量饮食。大脑灰质中涉及人类行为习惯的背侧纹状体部分,在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还有近年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放纵动物本能的行为,会减少某部分的大脑灰质(比如沉迷游戏、酗酒);文明和自制的行为则增加大脑灰质(比如练习冥想、学习外语)。
    随着人的成熟,灰质密度会增加。而且,女性的脑体积虽然较男性小9%,但灰质密度比男性高,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女性的认知表现更好。
    什么让脑容量快速增大?
    如果ASPM基因突变奠定了一切文明的基础,这个突变是何时开始的呢?沃尔什倾向于认为,ASPM的突变让我们超越了几十万年前与我们分道扬镳的亲戚——尼安德特人。
    但很遗憾,还没有证据能证明沃尔什的猜想。研究古人类大脑演化的权威、哥伦比亚大学的拉尔夫·霍洛威指出,最近400万年内,人的脑容量一直在增加,从不足400毫升增加到今天的1400毫升。第一次飞跃在东非的早期智人头颅标本中可以看到。而人的大脑从800毫升至1500毫升期间,身体尺寸没有任何明显变化。
    霍洛威认为,尼安德特人的颅骨与最近的智人相比,没什么特别,脑容量还稍大一些。
    至于大脑灰质因为什么急剧增加?现在还只有一些猜想。有假说认为,烹饪食物可能是推动神经元数量增长的原动力,或者生活在水滨的人类转以鱼类和贝类为食,提供了大脑发育的必要营养。
    还有一种假说认为:环境和食物资源的变化青睐更聪明的大脑,这种变迁或许来自气候变化,或许是因为人类迁徙到远离赤道的地区;也有可能是人类迁徙到寄生虫较少的地区,让更多能量从免疫系统转向大脑。
    还有一派学者在分析各地化石数量和脑容量的联系后认为,大脑的发达是因为人口密度增加,社会关系变得复杂,使更聪明和善于社交的人,有更大的几率留下后代。这个理论也可以解释人类大脑为何快速增大——这种竞争一代比一代激烈。
    霍洛威认为,社会竞争假说听起来非常有道理,但证实这类假说的难度在于,几百万年的人脑演化历史,只有二十几个颅骨标本为证。我们看不到早期人类的大脑。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脑组织,来自一颗6000年前的佛罗里达的头颅。
    (本文部分材料由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提供)
下一篇4
Copyright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科技日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05116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0 17: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 t_392764.htm?div=-1


兼容并蓄覆盖多个频段-----小芯片让5G手机“全球通” --科技日报数字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0 17: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06版:企业汇·核心技术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步酸溶法:将粉煤灰的有价元素吃干榨净
“定海神针”击破国外垄断
膜界“异类” 让净水技术更“净”一步
小芯片让5G手机“全球通”
给高铁供电接触网配个“体检医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缩小默认
兼容并蓄覆盖多个频段
小芯片让5G手机“全球通”

左边是差分输出芯片,是核心电路的验证模块;右边是正交输出芯片,是完整的、可以用于5G系统的芯片。
    目前不同国家应用于5G通信的频段各不相同,我国是24.75—27.5GHz和37—42.5GHz频段,欧洲是24.25—27.5GHz频段,日韩则采用26.5—29.5GHz。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手机芯片不支持这么多不同频段,出国旅游时手机就无法正常通信了。究竟能否研发一款宽频带“通用芯片”全部覆盖以上各个不同频段呢?
    科技日报记者从电子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博士生张净植,在日前召开的2018年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强耦合变压器的电流提升技术”,初步实现了用一款芯片把多个频段全部覆盖,让“全球通”变成了可能。
    张净植在2018年国际固态电路会议展示的研究成果便完成了上述构想。他在论文中设计了两种5G“通用芯片”,大的规格为910微米×920微米,小的为700微米×670微米,面积都小于1平方毫米,大小相当于一根针的横截面。这种小芯片却具有“兼容并蓄”的广阔“胸怀”,极大地提升了注入锁定倍频器的工作带宽,它的专业称呼是“基于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的超宽带注入锁定倍频器”。在与业界最先进技术的比较中,该技术在仅消耗2倍功耗的情况下,将工作带宽提升了5.2倍,它还解决了毫米波频段中“低相位噪声信号源的大带宽设计”挑战,为毫米波领域超宽带低相位噪声信号源设计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案,对5G通信的高频段多频带应用有着实际意义。
    “输入电流和工作带宽是正相关的,如果要提高电路的带宽就得想办法增强输入电流。要增强输入电流,一种方法是增大输入信号,但一般而言,外部给的输入信号大小是固定的,所以此路不通。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提高输入极的增益,但业界已经把输入极优化得很好,想进一步提升基本不太可能。”谈及芯片研发思路,张净植说,在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自我否定之后,他提出了一个突破性想法:能不能用无源电路把电流提升,然后插入一个变压器,这样就可以使电流提高数倍的同时,把带宽也提高数倍。最终他和团队将这样的构想付诸实践并获得成功。“这种新型芯片,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应用并且和工业界紧密结合的,随着5G通信时代的到来和各种应用逐渐推广,我们的芯片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他说。(通讯员高千雯 游晓鹏 记者盛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科技日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05116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8-8 12:50 , Processed in 0.1376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