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秦川牛

埋在雪里的童话,是否已经发芽? -诗歌集结号

[复制链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6-12-31 17: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碎的光阴从指缝漏落 悉悉索索,像一串长长的警语

2016年12月31日     成都商报电子版
  《诗歌集结号》专访女诗人桑眉

  “把每一首诗都当情诗写。”

  12月30日晚,由成都商报《诗歌集结号》、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成都时代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桑眉诗歌品读会暨《姐姐,我要回家》首发”,在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以跨年诗会的形式火热举行。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草堂》诗刊主编梁平,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新泉,以及凸凹、向以鲜、陶春等《诗歌集结号》导师,共计近百名诗人到场助阵。

  诗会结束后,《诗歌集结号》专访了桑眉。

  《诗歌集结号》:许多诗歌中的意象都会多少有虚构的成分,你的《姐姐,我要回家》有吗?

  桑眉:我一直觉得写作者有两个自我,一个活在俗世,一个活在乌有国。它们互为梦境。我有个诗观:以我入诗,诗意生活。我习惯把“我”装扮成“你”或“她”,放置在诗中,而我则像旁观者,在诗外看她的悲伤、隐忍,见证她所有悲欣交集。“姐姐”在《姐姐,我要回家》这首组诗中,是真实存在;在整本诗集中,“姐姐”可能是作者,也可能是任何一个读者,她是一个虚指,传达的是情怀与愿望。“回家”才是全书的精神内核。

  《诗歌集结号》:你的新书中,有近乎三分之一的内容都源自感情。你怎样看待情感经历对写作的影响?

  桑眉:写作是精神层面的活动,其本原来自现实,表面看是造梦运动,其实是还原真相、剖出秘密。这些真相或秘密,有时是独自的,有时是可以由此及彼的,所以才有读者、知音的“共情”“共鸣”。一个人的来或去,两个人的相遇或分散,都动人心魄。亲情、友情、爱情是触发灵感的火线,也是持续写作的原力。把那些悲愁欢欣写出来,仿佛河水流淌,年深日久就走远了,走到传说中去了。

  《诗歌集结号》:早些年您曾辗转多个省份、城市,最终定居在了成都。能讲一下为什么在漂泊多年之后,选择来到成都吗?

  桑眉:其实,我从小向往远方,想要像三毛那样,把万水千山走遍,后来嫁给湖北的小我九岁的辛酉。后来他离开了人世,我也就留在了成都。我打心底喜欢成都,它的节奏是慢的。我也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它几乎是我生活的全部;但还是愿意自己是个异乡人,或许是生存的危机感和与生俱来的漂泊感使然。

  《诗歌集结号》:有些诗人一生都不会写几首情诗,而有些诗人几乎一直在写情诗,你显然属于后者,为什么呢?

  桑眉:古往今来,流传最广的多为爱情作品,其实“情诗”并不仅仅指儿女私情,还有对世间万物的欢喜之情。细小洁白的六月雪凋落了又绽放、繁复绮丽的牡丹萎谢了又盛开……好看的银杏叶黄了又绿、寂静的女贞籽实坠了地又捧出来……生命的轮回与盎然,引人眷恋,引人反省内心深处的颓唐。把每一首诗都当情诗写,心肠会不会格外柔软呢?怀揣一份热切与盼望,尘世会不会更加让人留恋呢?(朱光明)

  梦见了群山(组诗)

  ◎龚静染

  初春

  安静的小路

  收下四溅的泥浆

  光亮的石头上露珠丛生

  鱼在水中翻背

  清风喂养着枝条

  这一切都让人相信去年的雪

  已被野花烧毁

  山里的那些小镜子

  宁静而暖和

  种子把土地抬高了一点

  大雨运来了青草

  云朵的母亲正在怀孕

  这一切都让人相信来世里

  仍有溪水和蝌蚪

  梦见了群山

  在梦里的群山上

  云朵不是我的

  秋天不是我的

  山顶的金子也不是我的

  但有个声音在说

  轻雾是天堂的

  飞鸟是喇嘛的

  站着的地方是佛的

  是风听见了它们

  就像豺狼听见了溪水

  萤火虫听见了黑暗

  而虚无在一场大雪中

  变成了聋子

  傍晚的飞机

  鸟的身体在秦岭以南

  变成了杯盏

  天边有一道浅浅的唇印

  要是在陆地

  我已坐在酒吧的一角

  敲碎冰块

  让琥珀长出羽毛

  但现在我是安静的

  天空也是安静的

  有人放着河灯

  有人捡着发光的虫子

  树木之巅

  清晨的往事

  黑暗中的微笑

  是如此惊心动魄

  一片树叶遮住

  另一片树叶

  是自然的事情

  如果阳光在雾中

  长满蘑菇

  如果露珠的牙齿

  美如石榴

  我会在醒来之时

  飞往树木之巅

  蚂蚁

  蚂蚁只有细细的六条腿

  细得像睫毛

  在哭泣面前停下来

  每天早晨

  蚂蚁把露珠搬到树叶上

  将阳光分给每片叶子

  它们整天忙碌

  晚上才卸下六条细腿

  当做故事的枕头

  诗人简介:龚静染,1967年出生,四川乐山人。著有诗集《影子》,随笔集《小城之远》《桥滩记》《万历的边城》,长篇小说《浮华如盐》《光阴交错》等,非虚构文学《新塘沽往事》入选2016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主编《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等。现居成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1-8 12: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chengdu.cn/html/2017-01/08/content_585107.htm


总之谁也拗不过这桩事情 除非名字上升, 向星象去看齐 - 成都商报|成都商报电子版|成都商报官方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1-15 15: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chengdu.cn/html/2017-01/15/content_585721.htm


我养过雪花和四月的蔷薇 收割过秋天和盛夏的果实 - 成都商报|成都商报电子版|成都商报官方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2-12 13: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chengdu.cn/html/2017-02/12/content_587406.htm


首页 » 第07版:诗歌集结·诗歌集结 » 让短暂而永恒的事物卷土重来 让我感到只有这一个春天 在宣告所有内心颓丧荒凉的死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2-19 13: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chengdu.cn/html/2017-02/19/content_587946.htm


他在异国他乡等我的到来 -首页 » 第07版:诗歌集结·周末百科 » 他在异国他乡等我的到来  成都商报|成都商报电子版|成都商报官方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2-19 13: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 » 第07版:诗歌集结·周末百科 » 他在异国他乡等我的到来  下一篇 字号 [放大 默认 缩小]



他在异国他乡等我的到来

我手里的那枝野菊,在颤抖

2017年2月19日     成都商报电子版






  作者简介

  梁平: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作协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青年作家》主编、《草堂》诗刊主编。

  诗歌评论家眼里的梁平,啥样?

  《梁平诗歌研究》出版,揭秘“三面梁平”

  曾经为成都、重庆两地创作《九眼桥》《重庆书》等诗歌精品的著名诗人梁平,这些年还担当一个重要角色:青年诗人们的伯乐。他曾为多位青年诗人撰写诗歌评论,在诗坛有口皆碑。日前,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了吕进和蒋登科主编的《梁平诗歌研究》,在国内诗坛引起强烈反响。据悉,此书从诗人梁平、评论家梁平、编辑家梁平三个视角,揭秘了“三面梁平”。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诗歌评论家吕进说:“《梁平诗歌研究》选入的评论,从不同视角打量了诗人梁平。这对于欣赏梁平、研究梁平,都是有价值的。我想说的是,目前对梁平的研究显然还不够,作为当代优秀的诗人、评论家、编辑家,他是一个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对象。梁平还在发展,评论应当跟上他的步伐。”

  “很多人都不知道我是色盲/我对本色极度敏感/我眼前的本色/来自我诞生的一霎那/血红是真/雪白是纯/我的世界让我无法识别/形形色色的表演/但任何表演都远离本色/都将自惭形秽……”

  这是梁平《1955年12月12日》中的最后两节,那一天是他的生日。西南大学教授、评论家蒋登科说,自己从这些诗行中读出了诗人对于生命之真的理解和追求。

  “这种追求是与生俱来的,深入骨髓的,就是所谓的生命底色。诗歌是一种具有特殊本性的艺术样式,它所表达的就是诗人对于生命本真状态的寻求,从诗人与作品的特殊关系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梁平的这种生命底色一定会影响到他的诗歌写作。换句话说,对本色的追求可以为我们解读梁平的诗歌提供一种具有意义的路径或角度。”

  熟悉梁平的人都知道,他出生于重庆,生活于成都,长期充当着诗人、评论家、编辑这三个角色。2014年,梁平曾凭借书写多条成都街道的诗集《深呼吸》获得成都商报读者口碑榜2014年度作家。更早之前,梁平为重庆书写的《重庆书》,在中国评论界影响也很大。

  在《梁平诗歌研究》一书中,谢有顺、张军、陈仲义等著名评论家都撰写专题,深入研究了“梁平的《重庆书》现象”。

  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谢有顺认为,写《重庆书》的梁平,是在用另一种形式为城市立传。“他以语言的耐心,对抗审美的加速度;他用慢,留住和展现了一个城市长期被遮蔽的灵魂和大地。从这个意义上讲,梁平的写作给整个汉语诗歌带来了启迪,《重庆书》无疑是我国现代长诗的重要收获。”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实习生 朱光明

  实力诗人梁平 独家首发 《俄罗斯笔记》

  (2首)

  《2点零5分的莫斯科》

  生物钟长出触须,

  爬满身体每一个关节,

  我在床上折叠成九十度,

  恍惚了。抓不住的梦,

  从丽笙酒店八层楼上跌落,

  与被我驱逐的夜,

  在街头踉跄。

  慢性子的莫斯科,

  从来不捡拾失落。

  我在此刻向北京时间致敬,

  这个点,在成都太古里南方向,

  第四十层楼有俯冲,

  直抵疼痛,

  没有起承转合。

  这不是时间的差错,

  莫斯科已经迁徙到郊外,

  冬妮娅、娜塔莎都隐姓埋名,

  黑夜的白,无人能懂。

  一个酒醉的俄罗斯男人,

  从隔壁酒吧出来,

  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的俄国名字叫阿列克谢》

  有七杆子打不着,

  第八杆因为翻译讲究中文的相似,

  我就叫阿列克谢了。

  我不能识别它的相似之处,

  不明白我为什么不可以斯基,

  不可以瓦西里,

  不可以夫。

  唯一相似的是我们认同,

  俄罗斯的烤肠好吃。

  斯基还喜欢面包,

  瓦西里还喜欢奶油,

  夫还喜欢沙拉。

  我在莫斯科的胃口,

  仅限于对付,有肉就行,

  也不去非分成都街头的香辣,

  眼花缭乱的美味。

  所以我很快融入了他们,

  还叫我廖沙、阿廖沙,

  那是我的小名。

  《诗歌集结号》导师作品二首

  《重游般若寺》

  ●陶春

  灰蒙蒙的雨,穿过天空。细如亮灯的牛毛

  一根根,轻盈飘落。在赭红色页岩

  或天青石幕之上,重塑过金身的菩萨,更加耀眼

  零星的香客,慕名而来。许下一个愿望

  走出庙宇,怅望向四周:持续荒芜的农田与宅基

  摇曳在锋利的野草间,无名死者的墓碑

  与叶片边缘,模糊闪现

  城市轮廓的幢幢楼影交替、重叠

  山坡两侧,芭茅花依旧吐露颤抖空气的束束银辉

  令曾经激烈,兄弟般,通宵达旦雄辩啤酒

  与观念烟草的青丝,窜出一段

  悚目芒鞋的拷问,丈雪粒粟良知的奇异灰白

  黯然砸入池塘,泼墨树丛、圮墙

  或道路倒影的天光,移动在头顶上空,低声召唤

  虔敬岁月的燃烧者!仿佛,那株

  矗立旷野,合十双手的丹桂,年复一年

  从她提前勘破冰雪加交尘世的肚腹

  顽固,供奉出慰藉人心的缕缕清气与馨香

  《黄土萝卜》

  ●周瑟瑟

  你把萝卜种在土里

  这是你的生活

  你拔出萝卜

  挑到镇上去卖

  你坐在扁担上

  看见我走向你

  我叫不出你的姓名

  我们同时打招呼

  ——黄土萝卜

  黄土萝卜你喜欢吗

  白的肉体

  黄的泥土

  这是我喜欢的东西

  四周的嘈杂

  让一地萝卜显得安静

  我蹲下来

  萝卜显得更白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3-11 13: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chengdu.cn/html/2017-03/11/node_11.htm


http://e.chengdu.cn/html/2017-03/11/content_589824.htm



·诗歌集结 » 世界上的云朵 总是不停变换方位 总是纤盈的指尖,轻点风的意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3-11 13: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 » 第10版:快拍成都·诗歌集结 » 世界上的云朵 总是不停变换方位 总是纤盈的指尖,轻点风的意念        上一篇        字号 [放大 默认 缩小]
世界上的云朵 总是不停变换方位 总是纤盈的指尖,轻点风的意念
2017年3月11日     成都商报电子版
  头条诗人 入围作品

  本周《诗歌集结号》头条诗人入围作品3首,获奖作品依然空缺。

  《回到故乡》

  ◎钟继根

  黄昏走到村口

  看见那棵老槐树伫立的表情

  沉默,封锁我想高呼的咽喉

  燃烧无声

  岩石没有伙伴捣鼓的喧闹

  小树林摇着头

  二十年雨点侵蚀、衰草腐朽

  老屋以及田野的轻柔

  是怎样一种模样

  那些美好的风,还在吗

  老去的脚印发出曾经驰骋的声音

  等待的村庄安宁了土楼

  这一方大地长满褶皱

  山,听见时光澎湃呼啸

  阿婆是在搓草绳,还是砸核桃

  天堂传递微笑

  冬雪已凝固纯净的画面

  想起时,夏虫鸣叫,涨潮一般涌来

  寂静了好久的夜

  将几多吆喝扔进小河里梦游

  月光打着寒战,碎在我脚踝

  远去白云悠悠

  老黄牛的眼神不断咀嚼、反刍

  《你的名字》

  ◎李继宗

  我叫你三妮子,孩子他娘,你说嗯

  你在场院的那一头说嗯

  斜阳的半边脸露在云层里

  微风不知今夕是何年

  我们坐在旁边太久的一张石桌

  我们剩下的半生

  一点也不惊讶,为着你的名字

  它们听我叫了几十年

  由最初你听到欲说嗯时的娇羞

  到如今你仍然顺声说嗯时的侧脸

  望我,哦,几十年

  夜色从窗台上把我们的身影抹去

  没有你的名字

  场院的角角落落

  将会一直凹陷,将会一直空着

  《雨中过龙泉驿》

  ◎凌风

  二月初八,惊蛰。惊风雨,有桃花过境

  小贩和环卫工收起推车,表情宁静

  天空落着洁净的水源

  纪元前的小镇,地下有火车穿行

  飞奔无声

  《我记得某些瞬间》

  ◎熊焱

  十六岁那年,我做了一个大手术

  全麻后醒来,下午的阳光正端着颜料

  涂抹着窗口的画板。树枝上的鸟儿正拉着琴弦

  唱出大海激越的潮音

  我欣喜地摁住心跳:多好啊,我还活着呢

  多年后,我在悲伤中喝得酩酊大醉

  夜半醒来,头疼若绽开的烟火

  窗外的灯光仿佛胜利者不屑一顾的讥讽

  大街上,疾驰的车辆掠过了呼啸

  宛如漩涡中荡起的波涛

  我沮丧地问自己:哎,我为什么还活着

  再后来,很多年一晃就过去了

  我记得某些瞬间,全都隔着茫茫的生死

  作者简介:熊焱,1980年生,贵州瓮安人,现居成都。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四川文学奖、第二届成都商报读者口碑榜2015年度新锐诗人等多种奖项。著有诗集《爱无尽》《闪电的回音》,长篇小说《白水谣》《血路》。

  八位青年诗人诗歌朗诵会 本周日在省图书馆举办

  3月12日下午2点,由《草堂》诗刊、四川省图书馆联合主办的“青春唤醒的耳朵”——四川80后、90后青年诗人诗歌朗诵会暨名人堂年度诗人颁奖礼,将在四川省图书馆二楼多功能厅举行。熊焱、罗铖、羌人六、余幼幼、朱光明、程川、谢云霓和简杺,这8位活跃在四川诗坛的青年诗人,将作为诗会主角集结,以诗歌的名义歌咏青春与春天。

  在8位青年诗人中,年龄最大的是出生于1980年的熊焱和罗铖,年龄最小者则是现就读于川美的成都女孩谢云霓和《诗歌集结号》编辑朱光明,两人都是出生于1994年。“其中,熊焱、罗铖、余幼幼、程川等青年诗人,已经在诗坛颇有名气,多次获得诗歌大奖。这次诗会,《草堂》诗刊选中这批优秀的80后、90后青年诗人,为他们举办诗歌朗诵会,正是进一步扶持他们,给他们阳光,让他们灿烂。” 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作协主席、《草堂》诗刊主编梁平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诗会主角熊焱,曾获第二届成都商报读者口碑榜和2015年度新锐诗人,现任《星星》诗刊的编辑和《草堂》诗刊副主编,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他说:“做一个真正的诗人是幸福的。我一直为自己是一名诗人而感到欣慰和自豪。诗歌让我找到了心灵的安静和灵魂的抚慰,找到了精神的家园和生命的皈依。正如我在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我庆幸我还有文字,为我扶住了灵魂的秤砣。”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3-11 13: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chengdu.cn/html/2017-03/11/content_589821.htm



水墨四川 - 成都商报|成都商报电子版|成都商报官方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3-11 13: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chengdu.cn/html/2017-03/11/content_589870.htm


两会见证者眼中的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进程 - 成都商报|成都商报电子版|成都商报官方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3-11 13: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chengdu.cn/html/2017-03/11/node_10.htm


水墨四川 - 成都商报|成都商报电子版|成都商报官方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3-11 13: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chengdu.cn/html/2017-03/11/content_589868.htm



创新要素聚集 成都科学城必然是“涌现”之地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成都分院院长张雨东:----- 成都商报|成都商报电子版|成都商报官方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3-11 13: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chengdu.cn/html/2017-03/11/content_589858.htm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形成良好创新创造生态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唐良智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成都商报|成都商报电子版|成都商报官方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3-11 13: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chengdu.cn/html/2017-03/11/content_589863.htm


走出去 开门红 成都1-2月外贸进出口总值涨9成 - 成都商报|成都商报电子版|成都商报官方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3-25 14: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chengdu.cn/html/2017-03/25/content_591064.htm


闭上眼也能感受 这滴落人间的清凉 - 成都商报|成都商报电子版|成都商报官方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3-25 14: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搜索首页 - 新闻 - 言论 - 视频 - 论坛 - 评房网 -        更多»       
注册 / 登录 / 忘记密码 / 帮助
设为首页•        收藏   
成都商报电子版
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成都商报网站: http://e.chengdu.cn | 成都商报刊号: CN51-0073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86612222  |   成都商报APP客户端下载   四川名医   成都儿童团
首页 » 第06版:快拍成都·诗歌集结 » 闭上眼也能感受 这滴落人间的清凉        上一篇        字号 [放大 默认 缩小]
闭上眼也能感受 这滴落人间的清凉
2017年3月25日     成都商报电子版
  在头条诗人连续空缺数周之后,龙小龙成为《诗歌集结号》第23位头条诗人。

  自己的作品能够获奖,龙小龙感到很惊喜。他说:“写这首诗的时候,脑里已有微雨,凉风,歪斜的天空等意象,我想到了母亲,想到天下跟我一样怀念亲人的人们,希望表达出那种人文情怀,在忧思中触动内心柔软的部分,激起另一种温暖和力量。”

  龙小龙是四川南充人,现居乐山。高中时他便开始诗歌创作,并在《四川农村日报》等报纸杂志发表作品。由于家庭原因,高中毕业后他主动辍学回家,直到1998年左右都在乡里教书,同时一直坚持诗歌创作。后来因为外出打工,忙于生计一度停笔,但对文学的那份热爱,一直在龙小龙心里埋着。2008年,工作稍微稳定后,他趁着网络诗歌兴起,又重新提笔。

  回归诗歌创作后,龙小龙经常在工作之余看书和写诗。龙小龙称:“诗歌非但不会与生活发生冲突、影响工作,相反,这份爱好还有助于调剂枯燥的工作,激活思维——我先后在几家大型民营企业做人事行政管理和文化营运,业绩都不错。”

  龙小龙不是他本名,而是他最初投稿时的笔名。“后来作品经常发表,老师同学们、村里的乡亲们都喊我龙小龙。在人口普查的时候,索性就把身份证名字改成了现在的龙小龙。”(《诗歌集结号》编辑 朱光明)

  头条诗人获奖作品

  《清明雨》

  ◎龙小龙

  是谁用手拿湿漉漉的橡皮锤敲击一切?

  花草、树木、天空、大地

  还有屋顶的瓦片。它拿捏的精准度令人暗叹

  溅落下来的声音,不重,也不轻

  就像老皮匠密密实实地敲打着牛皮鼓的边沿

  ——他们倾注一生的艺术

  就是在尘埃上敲打出一簇簇细微的花朵

  来修补俗世的创痛

  许多时候,我们闭上眼睛也能清楚地感受到

  这无休无止滴落在人间的清凉

  颁奖词

  《清明雨》立意好,在于皮匠与橡皮锤的引入,亲切,怀旧而新鲜。

  晋家希天(叙事诗) ◎凸凹

  山泉镇的大桥沟,

  东大路的岔道边,

  一个男婴出生了。

  他哇哇哇的哭闹

  像一些鲜嫩、慈祥的手,

  像龙泉山的泉水,房前屋后的竹桠,

  把晋家大院的喜悦和欢笑

  拍打得那么明亮、喜气、灿烂。

  那一天,距今已114年。

  那是光绪二十九年的事了。

  那个男婴就是后来被誉为“种桃第一人”的晋希天,

  就是写过《龙泉山区果树栽培》一书、

  被誉为“川西坝子大善人”的晋希天。

  吃水不忘挖井人。

  前人栽树,后人享福。

  今天,我们必须以桃花、家风和诗的名义

  记起他。

  晋希天,字华育,希字辈,

  有两哥,六姐。

  父晋蒿修,行医又种田,

  母王氏,持家教子最能干。

  这就是小希天的家,

  这就是由族谱、班辈、血脉、房屋、庄稼构成的

  小希天的家,

  这就是小希天最初的天空与大地。

  小希天睁开眼就看见了亲人的脸,

  就感受到了家风的吹拂。

  晋家的声名有多大,

  晋家的气场就有多足,

  小希天的成长就有多少阳光和雨露。

  小希天一开始接受的是山河的教育。

  山河的教育,让他的眼界和梦想

  山清水绿,清澈见底。

  到了发蒙的年纪,

  父亲一咬牙,紧紧裤腰带,

  卖了家中仅有的一头猪,

  把自己最疼爱的幺儿,送进了私塾。

  家族血脉,怎样才能一代一代传接,永不断流?

  家族崛起、家族兴旺,怎样才能完成,永不断链?

  对于这些问题,晋家只有一个回答,

  那就是:耕读传家,诗书传家。

  那就是:要想富,去读书;

  要心安,多行善!

  山泉镇十里八乡的人家,

  家家都有自己的家规。

  晋家的家规也有十条八条、这款那款,

  但这就是晋家最宽广的家规、最细碎的家规,

  这就是晋家的家风——

  一股姓晋的穿堂风。

  说白了,

  家风其实就是家的路,就是家人的路。

  路的宽窄、长短、曲直,以及平坦还是坎坷,

  基本上是家风说了算,

  基本上由家风来决定。

  说白了,

  晋希天一生走了很多路,

  但他的每一步

  都走在家风的路上。

  1916年,小希天跟随他的希贤长兄

  走出龙泉山,去了仁寿县,

  自此踏上了离乡求学的第一步。

  那一年,他13岁。

  13岁的小希天不想离开亲人啊,

  亲人更舍不得他。

  但,你是晋家人,就必须服从晋氏家风的安排,

  连在晋家筑巢的小鸟也不能例外。

  白驹过隙的时间,

  让希天成了山泉镇百年不遇的学霸,

  成了晋家大院引以为傲的优秀后裔。

  读了仁寿小学,读了华西协和中学。

  教了三年书后,

  又读了华西大学。

  他用学校奖学金冲抵学资,用业余照相取得吃食。

  为了少花一点晋氏族人设立的助学基金,

  从1916到1931,

  懂事的小希天,

  十五年,十五年过的是半工半读的辛苦生活!

  小希天不仅读课堂的书,

  也读乡土的书。

  晋家大院那棵黄桷树至今都记得,

  考上华西协和中学的第一个假期,小希天回到家乡,

  正遇到大人们忙着重修《族谱》,

  而他却缠着大人们给他讲《族谱》中的“传记”故事。

  这个寒假,他有了一个初愿:

  向先人学习,以故事中的主角为榜样,

  实现一个布衣读书人的家国梦。

  正是在桑梓立下的初愿,

  让晋希天成了一位有心人:

  任何一个机会,他首先想到的是亲人,

  任何一种可能,他第一时间关心的是家乡。

  他本是攻文学、专外文的,

  为了晋家的兴旺,

  却在本专业之外,成了果树专家。

  他本是学子追随的大学教师,

  为了回报故土的养育,

  毅然辞掉工作,脱下大马褂,回到山泉镇,

  当起了山中的果农、祠堂的乡贤。

  这一当,就当了36年,

  这一进山,就在山中待了36年!

  直到离开人世,他都寸步不离他心爱的果树

  他眷顾的故土!

  你们来算一算,

  这需要下多少吨位的决心啊。

  你们来测一测,

  这需要跳动起多么火热的一颗赤子之心啊!

  1941年,

  38岁的晋希天返乡的步子有多快,

  驿马河的风知道。

  1941年,

  离家25年的晋希天驮回的桃苗有多沉,

  东大路的石板知道——

  载过千军万马的东大路都被踩得东倒西歪了。

  25年是位魔术师,

  让一个人离乡的时候是青葱的小希天,

  返乡的时候是儒雅的晋先生。

  晋先生满面春风的时候,

  桃花开了。

  桃树下,先生邀来乡人和成都同学

  赏花饮酒,赋诗作乐,

  你一句,我一句,吟了这首,吟那首。

  赏花的日子,他们吟了很多诗

  以这一首最为有名:

  “龙泉山中桃花源,桃花堆成龙泉山;

  今年赏花人两桌,半个世纪万倍多。”

  先生是孝子、善人、乡贤,

  是果树专家、翻译家、摄影家

  是大面积改良川西坝子果树的造福人。

  通过这场桃花邀约的聚会

  我们又获知了一个信息:

  先生还是出口成章的诗人,

  还是成都国际桃花节发起的源头,

  还是一位看得见时间这头风景的预言家……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上一篇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最新跟帖
发帖区已有0条跟帖(点击查看)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登 录  发 表  快速注册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新闻搜索
搜索
版面新闻
跟随镜头,看看品酒师是个什么师?闭上眼也能感受 这滴落人间的清凉
最新团购
更多
最新活动
更多
商讯
Copyright © 1996 - 2009 C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成都商报
新闻热线 86612222 | 城市热线 86613333 | 订报热线 86740011 | 广告热线 86510016 | 广告服务| 商报广告价目表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86753210 | 投递质量投诉电话 86740011 | 总编信箱 cdsbzongbian@163.com
本社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159号 610017 | 蜀ICP备05017899号 管理员: master@cdsb.com 情感邮箱: rxb@cdsb.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7-21 10:08 , Processed in 0.11854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