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34|回复: 1

不仅有丝和远方 也有诗和远方 中国蚕桑文化诗歌会在乐至举行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23-4-28 18: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仅有丝和远方 也有诗和远方

中国蚕桑文化诗歌会在乐至举行


诗人们在乐至县东山镇桑田里采风。

  行走在4月的晨间,嫩绿鲜亮的桑叶随风摇曳,偶见采桑人的身影穿梭在桑田间,在这里,可以寻找向往的诗和远方。4月27日,四川乐至第六届田园诗会诗人采风暨中国蚕桑文化诗歌会在东山镇蚕桑文化博物馆举行。
  来自成都、资阳的诗人,乐至县本地文艺家以及乐至县各部门代表等汇集在田园,共话蚕桑文化,吟诵蚕桑诗歌。诗歌会开始前,诗人和嘉宾们还来到东山镇蚕桑基地开展采风活动,不仅感受到了“蚕月桑叶青”的典雅意境,更是从一片片巴掌大的桑叶中,看到了“中国桑都”乐至蕴藏的巨大潜力。

在桑田中追寻诗和远方 乐至蚕桑产业蕴藏巨大潜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会现场,乐至县蚕桑局局长都国胜吟诵了这句名诗。他感慨道,蚕桑文化不仅是农耕文化的代表,也象征着绝美的爱情和强烈的奉献精神,是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
  他介绍,乐至县在1986年设置了蚕桑局,距今已经有37年的历史。“乐至蚕桑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唐朝便有记载,在清朝光绪年间还设立了蚕桑传习所,教老百姓如何种桑、如何养蚕,提高生产效益。”
  如今,乐至蚕桑产业也在日益壮大。记者了解到,乐至蚕桑种养规模稳定,目前有桑园面积10万余亩,蚕桑基地乡镇12个,重点村100个,养蚕农户2.1万户,蚕茧年产值达2.25亿元。
  “乐至蚕桑业态众多,我们目前主要推广家庭农场养蚕,把养蚕当成一项事业。加工企业有15户,其中包括2家省级龙头企业。主要生产生丝、蚕丝被、僵蚕、叶绿素、桑葚酒、桑叶茶等60余种产品。”都国胜谈到,乐至蚕桑综合产值已突破15亿元,带动就业3万余人,综合开发能力居四川省前列。
  作为不折不扣的绿色产品,蚕桑也助力着绿色生态发展。“蚕宝宝非常‘娇气’,所以我们的桑叶都不打药,有任何农药都不行。因此我们生产的丝织品是真正的健康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生态环保。”都国胜说。
  “大家在田园里散步,发发呆,在成片的桑叶‘海浪’里去追寻诗和远方,也希望各位诗人回到家以后能多吐‘诗’。”他打趣道。

诗歌会节目精彩纷呈 诗朗诵中赞乐至蚕桑
  徜徉在清新安静的田园,景色优美,让不少诗人和文艺家们“跃跃欲试”。
  诗会现场,乐至县文化馆的表演者们带来了精彩的歌舞和诗朗诵演出。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国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银莲作为外邀诗人进行了蚕桑选题诗词朗诵,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乐至蚕桑文化的热爱。
  王国平感叹,在乐至,不仅有丝和远方,还有诗和远方。他表示,如今的蚕桑业已经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巨大推手,乐至因此成为乡村振兴的印象标杆,乐至人民也因为蚕桑业的繁荣发展而走向了富裕之路。“‘遍身罗绮者,尽是养蚕人’,这是乐至人民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乐至发生的变化也必将为诗人们带来更多的诗歌灵感。”诗人王小四在现场有感而发,即兴赋诗一首。“我真的不想离开这里了,此次活动打破了我对乐至是‘陈毅故里’的单一印象,让我感受到原来乐至还有这么浓厚的蚕桑文化。”
  诗会尾声,乐至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还向特邀诗人们颁发了“驻村(社区)诗人”聘书,聘期三年。最后,现场所有人集体朗诵了一首田园诗。“我们共同期待乐至的明天,千姿百态皆可寻,山清水秀长相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赵奕 陈远扬 王祥龙 摄影报道https://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230428/194273.shtml{:handshake:}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23-4-28 18: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中国桑都”乐至有“诗”也有“思”
  正是乐至田园好风景,桑绿时节又逢君。4月26日-27日,中国(乐至)第六届田园诗会采风暨中国蚕桑文化诗歌会活动在资阳乐至县举行。两天时间,40余位诗人大咖先后来到高寺镇僵蚕产业园、红旗丝绸厂、东山镇蚕桑生产基地、蚕桑文化博物馆等地,徜徉于桑都田园,实地感受当地引人入胜的田园风光,以及蓬勃发展的蚕桑产业。
  2017年,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携手乐至县委县政府,初尝“乐在蜀中,至善至美”的独特韵味。此后几年,双方一直为时代而歌,为发展喝彩,田园诗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乐至先后被授予“中国田园诗歌之乡”“田园诗歌创作基地”。而田园诗歌大赛,更是让当地的“诗与远方”不断被邂逅。
  作为“中国桑都”,蚕桑产业如何让乐至有“诗”也有“思”,记者在跟随采风过程中,不断寻找答案。
  绿色,可以说是乐至的“底色”。在东山镇的乐至现代蚕业产业园,翠绿色的桑田一眼望不到边,蛙鸣、鸟叫不绝于耳。不远处,几名蚕农背着背篓,正在地里采摘桑叶。40余位诗人大咖徜徉于桑田之中,感受田园乡愁。
  诗人王小四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小时候跟着奶奶养过蚕,卖蚕茧交学费还历历在目。”采风最后,王小四有感而发,创作了诗歌《蚕的传说》,“想赖在乐至,不走了,你采桑,我养蚕。或者,我采桑,你养蚕。看春暖花开,日升月落,看春蚕如何吐丝,编织我们的爱情……”
  “乐至不仅有‘丝’和‘诗’,还有‘思’。”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国平称,因为一根丝,乐至走向了世界,成为丝绸之路的靓丽风景。因为一首诗,乐至回归了田园,成为直抵灵魂的精神慰藉。“此外,我还看到关于蚕桑种养与乡村振兴的思考。”
  据乐至县蚕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建立“园区+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引进红旗丝厂等多家企业入驻现代蚕桑产业园,以“大园区+小业主”、“返租倒包”等模式带动发展蚕桑家庭农场、大学生创业主体、农家乐等新型经营主体。
  当地给出了一组数据:2022年,乐至全县有桑园面积10万余亩,蚕桑基地乡镇12个,重点村100个,蚕桑家庭农场186个,养蚕农户2.1万户,产茧452万千克,蚕农茧款收入2.26亿元。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乐至将坚持“立桑为业,多元发展”理念,按照“粮桑统筹,以粮为主,先粮后桑”的模式,统筹抓好蚕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从建设园区强基础、全链发展强工业、壮大僵蚕强特色、深化融合强品牌四个重点方面入手,持续推进乐至“中国桑都”建设走深走实,为全省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乐至贡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王祥龙 赵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7-7 19:58 , Processed in 0.8610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