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5|回复: 4

中国诗歌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提名作品选粹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8-9 07: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秦川牛 于 2018-10-3 13:48 编辑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8oHC5fxQz6rv10O0#rd



中国诗歌网---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提名作品选粹


https://sh.qihoo.com/915e9f349a4 ... f29d4c19477544c6bfa历史上杀气最重的10句古诗词,随便一句当签名,都能气吞山河!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8-9 07: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提名作品选粹
一见之地  中国诗歌网  昨天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诗歌奖提名作品


《传记的秋日书写格式》

江  非



《去人间》

汤养宗



《落日与朝霞》

杜  涯



《高原上的野花》

张执浩



《西藏书》

陈人杰



《九章》

陈先发



《沙漏》

胡  弦



《我们的暴雨星辰》

姜念光



《万物生》

韩文戈



《从今往后》

路  也



以上作品目录来自2018年8月7日“中国作家网”

(“鲁奖办”公示以作者姓氏笔划为序)







◎劈柴的那个人还在劈柴



文/江非



劈柴的那个人还在劈柴

他已经劈了整整一个下午

那些劈碎的柴木

已在他面前堆起了一座小山



可他还在劈

他一手拄着斧头

另一只手把一截木桩放好

然后



抡起斧头向下砸去

木桩发出咔嚓撕裂的声音

就这样

那个劈柴的人一直劈到了天黑



我已忘记了这是哪一年冬天的情景

那时我是一个旁观者

我站在边上看着那个人劈柴的姿势

有时会小声喊他一声父亲

他听见了

会抬起头冲我笑笑

然后继续劈柴



第二天

所有的薪柴

都将被大雪覆盖





——摘自江非诗集《传记的秋日书写格式》






江非,1974年生于山东临沂;曾参加青春诗会,获华文青年诗人奖、屈原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海子诗歌奖、诗刊年度青年诗人奖、两岸桂冠诗人奖、茅盾文学新人奖、北京文学奖、海南文学双年奖等,著有国学专著《道德经解注》,以及诗集《传记的秋日书写格式》、《白云铭》、《傍晚的三种事物》等;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现居海南。









◎去人间



文/汤养宗



时常对人说:我要再次去人间。说完就突然

年代不详。还对人说,我们再来一次

旧瓶换新酒,或者摔碎。路边莫名的手

拉我到一旁,面授机宜,那只老虎跳不过去

这一只从头再来。这回我要重新做起

反对这与反对那,用新脚把旧路再走一遍

和陌生的熟人说话,对谁与谁故意张冠李戴

仿佛他们都要锯掉,果树那样嫁接

有动物朝我咧着牙,它定是遇见另个朝代的什么

比如它的仇敌。夜里,我疯狂地搬石头

家园,也开始绕开人重建。我是新的

我手上的法则让人望而生畏。大声说

这条河流错了,相对于我,有人抢走了河床

连续地,一些标记,建筑,留下了斧痕

我经历的搏杀,除了要让出更人间的路径

还要安放上我的某句话,长多少,宽多少

做完了这一切,我又回来。我听到他们在议论

这一次他还是没有彻底走掉



2011-10-9



——摘自汤养宗诗集《去人间》






汤养宗,1959年白露出生,闽东首府霞浦人。曾在东海舰队某导弹护卫舰上当过声纳兵,从事过剧团编剧,电视台记者等职业。写有长诗《一场对称的雪》《危险的家》《九绝或者哀歌》《寄往天堂的11封家书》《举人》。出版诗集《水上吉普赛》《黑得无比的白》《尤物》《寄往天堂的11封家书》《去人间》《制秤者说》《一个人大摆宴席汤养宗集 1984--2015》七种。先后获得人民文学奖、中国年度最佳诗歌奖、诗刊年度诗歌奖、储吉旺文学奖、滇池文学奖、扬子江诗学奖等奖项。作品被众多文集,年选及核心年代选本选入,部分诗作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发表,写有部分诗学随笔。










◎落日



文/杜涯



西沉的落日里有永在的方向

它引导群树、晚霞、飞鸟的翅膀

清辉向暮垂落,山河也趋向壮丽

滚滚的星宿,它总是年年出现在岚霭里

在旷野上,在一条路的尽头,在远处的树林上

所有的事物都朝向了温暖,温暖而又惆怅



在许多的年月里,我总是想:

一年一年,落日是无法治愈的乡愁

它保存我的思念、流年,延伸我的眺望

那壮阔,那迢迢的远路,无法企及的故乡

当它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沉沉远去,我总是想:

这西沉的忧愁,旷世的无法治愈的永伤



但现在我愿意相信:落日是上帝的完美

是星系心中的爱、善、博大、光明

时间不老,星空永恒转动的见证

人世长河流泻、苦乐往复的恒常

当它在年年月月的深邃处光耀并圆满

它是完整,关于黎明,自然的光华、绽放、回返



我见过长江和运河上的落日

在过往里我见过秦岭上的落日

在五月我听到过落日里白杨林的轰响

也见到过向晚里秋天旷野的辽远、肃穆

我曾望着城外的落日而怆然泪下:

这落日下的山川、万事令人眷恋、悲怆



而人们依旧在日月里劳作、生活

沉默,和平,忍耐,世代生息

落日曾照耀他们的先人,照耀于城河和城墙

曾照耀柏拉图的古希腊和老子的春秋:而今一切何在?

远去了,那在漂泊中吟叹“黍离”的忧心诗人

远去了,那曾与日光争辉的哲人、圣者、思维



在落日里我想起过芳华过往

我想起世代的流转、更迭、云烟

凋败、黑暗、虚空,以及挣扎、希望、光芒

我想起时间的无情,人世的无常、空旷

我曾在落日的辉光中驻望,驻望又彷徨:

是继续流连、忧怅,还是就此离开?



一切都不会改变:落日里有白杨

有河流蜿蜒在大地、城镇、村落

河流两岸花开花谢,朝霞升起,陈旧而新鲜

有我年年于晚光中对落日的迢遥注目:

那是我永世的热爱,千年的浩叹

那是我留给自然的一个圆圆的无声的泪滴



现在,落日依旧是忧悒的思想、方向

当它在西天辽阔处庄严远去

它指引了众峰、霞光、生命、归宿

当我在清光中驻留、漫游,然后西沉、飞翔

一切都在落日里永留

一切也都在落日里苍茫、凋谢、永恒、温良……



                       2014.11.15—16



——摘自杜涯诗集《落日与朝霞》








杜涯,1968年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县乡村,1987年毕业于许昌地区卫校护土专业。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自学考试)。曾在医院工作10年,后离开医院,先后在郑州、北京任图书编辑、杂志社编辑等职。12岁开始写诗,出版有诗集《风用它明亮的翅膀》《杜涯诗选》《落日与朝霞》。先后获“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称号、“刘丽安诗歌奖”、《诗探索》年度奖、《扬子江》诗学奖等。现居许昌市。










◎高原上的野花



文/张执浩



我愿意为任何人生养如此众多的小美女

我愿意将我的祖国搬迁到

这里,在这里,我愿意

做一个永不愤世嫉俗的人

像那条来历不明的小溪

我愿意终日涕泪横流,以此表达

我真的愿意

做一个披头散发的老父亲





——摘自张执浩诗集《高原上的野花》





张执浩,1965年秋生于湖北荆门,198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汉诗》执行主编。主要作品有诗集《苦于赞美》《动物之心》《撞身取暖》《高原上的野花》和《宽阔》,另著有长中短篇多部。作品曾入选多种文集(年鉴),曾先后获得过中国年度诗歌奖(2002)、人民文学奖(2004)、十月年度诗歌奖(2011),第1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2013),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金奖(2014),第六届湖北文学奖(2014)等奖项。










◎鹰



文/陈人杰



它看上去一副老相,但非老态龙钟

从尖利的喙子、红色眼圈

可以看见天空暗藏的死结

它老,与年龄无关,与怜悯无关

它的老,是地老天荒的老,仍有

从万物的心脏取出刀锋的本领



它有很多形容词,显然雄鹰的雄不是性别

而是将我的心从媚俗的肉身里兑换出来

在愈来愈高的苍穹上变幻着不可企及的弧线

显然它的翅膀在自己的回声里变硬

当它再一次翻腾

它成为风暴的源头、江河的源头、雪山的源头

天空中帝国的源头

它的长唳,像从另一个国度传来的圣谕



再也没有什么想像了,但生活如果没有想像

我们依靠这魂一样的精灵做什么

我们该向谁学习飞翔?

它不断升高,接近崇高,又俯冲下来

重回深处的磨难

一生,生于羽毛,困于翅膀

它已使尽了所有的力气

仍不能变成一道光向太阳奔去

如苦胆高悬,衰老的荣耀带着年轻的梦幻





——摘自陈人杰诗集《西藏书》





陈人杰,1968年生于浙江天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第一届“德艺双馨”艺术家,曾获徐志摩诗歌奖、《诗刊》青年诗人奖、《扬子江》诗学奖、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奖特别奖、杨牧诗歌奖等奖项,曾担任西藏历史上首部大型史诗性音乐组歌《极地放歌中国梦》的文学总监和16首歌的词作者,在《人民文学》等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诗歌作品几百首,多组作品入选年度中国最佳诗歌多种版本。入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60年诗歌精选)、《“青春诗会”三十年诗选》。三届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扶贫先进个人,2014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出版有诗集《回家》《西藏书》。 










◎南洞庭湿地



文/陈先发



所有地貌中我独爱湿地

它们把我变成一个

两个,或分身为许多个

寡淡的迷途者

在木制栈道上,踩着鹭鸶模糊的

喉咙走向湖泊深处

又看见自己仍在远处枯苇丛

同一个原点上



此生多少迷茫时刻

总以为再度不过了

附身于叛道离经的恶习

被淡淡树影蔽着,永不为外人所知

只在月明星稀的蛮荒之中

才放胆为自己一辩



徒有哀鹭之鸣

以为呼朋引类

徒觉头颅过重

最终仍需轻轻放平



听见第二个我在焦灼呼唤

我站在原地不动

等着汹涌而旋的水光把我抛到

南洞庭茫茫湿地的外边



2016.10.14



——摘自陈先发诗集《九章》






陈先发,1967年10月出生,安徽桐城人。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著有诗集《春天的死亡之书》《前世》《写碑之心》《九章》,长篇小说《拉魂腔》,随笔集《黑池坝笔记》等。曾提出诗歌主张:"本土性在当代"与"诗哲学"。2005年曾组建若缺诗社。曾获奖项、被媒体和文学研究机构授予的荣誉有"十月诗歌奖"、"十月文学奖"、"1986-2006年中国十大新锐诗人"、"2008年中国年度诗人"、"1998-2008年中国十大影响力诗人"、"首届中国海南诗歌双年奖"、《作品》中国长诗奖、复旦诗歌特殊贡献奖、首届袁可嘉诗歌奖、第九届天问诗歌奖 等数十种。作品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希腊等多种文字传播,并被选入国内外多所大学的文学教材。代表作品有短诗《丹青见》《前世》,长诗《口腔医院》《白头与过往》《姚鼐》《写碑之心》等,长篇随笔集《黑池坝笔记》等。










◎左手



文/胡弦



右手有力。

左手有年久失修的安宁。



总是右手相握,在我们中间

打一个死结;或者



像个有力的扳道工。当生活

这列火车从右侧呼啸而过。左手,

在左侧有了另外的主张。



右手前伸,

左手还滞留在记忆中。

“某些间隙,世界就像消失了……”

无所事事时,右手

会不经意间握住左手,



像握着一件纪念品。





——摘自胡弦诗集《沙漏》




胡弦,江苏铜山人,出版诗集《阵雨》《寻墨记》《沙漏》,散文集《菜蔬小语》《永远无法返乡的人》等。曾获诗刊社“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2009)、华西都市报“名人堂年度诗人”(2015)称号,作品获《芳草》“汉语诗歌双年十佳”奖(2010)、闻一多诗歌奖(2011 )、《作品》年度长诗金奖(2011)、徐志摩诗歌奖(2012)、《十月》年度诗歌奖(2012)、《时代文学》年度诗歌奖(2013)、柔刚诗歌奖(2014)、《诗刊》年度诗歌奖(2014)、中国诗歌排行榜2014-2015年度奖(2015)、《文学港》储吉旺文学奖(2015)、腾讯书院文学奖(2016)等。 现居南京。










◎一枚弹壳



文/姜念光



一枚弹壳立在书架上

似乎在张望

一行早已写完的诗句

满架图书都解释不清

那一种永不回头的,绝望的

欣喜

我心中,也有呼啸无法收回

虎头和马眼,在尽头闪耀

留下了爆破与燃烧的痕迹

海防来信,说到了诗

一位守岛士兵的信写了三页

他说爱看书,坐在海边看书

"波浪就像朗读者,一遍遍数沙子"

他不说我也能想到

还有礁石啊!他们的心

怎么收纳那无穷的漩涡

翻开下一页,鱼群突然跃出水面

海鸥闪烁,于是说到了诗

他说如果,补给船没有按时到达

没有淡水,没有蔬菜,没有手机信号

但是,有很多鱼,有诗歌

这个时候的诗歌是最好的诗歌

我心中感叹,士兵们真是内行啊

在他们享有的孤独磁场

无用的诗歌变成了自负盈亏的明月

风暴过境,海天狂吼

就像大发雷霆的坏脾气上级

他说我们不在乎,我们已经明白

三天过后,大海就会露出羞愧的神色

也像是祖国,在面前欲言又止的

祖国

来信的第三页写道:此致敬礼

我读着,听任波涛推进胸膛

像第一次写作那样,我踌躇不前

应该如何去写啊!它有别于

当代几乎所有的诗

那种英勇的、无名的感觉

那种寂寞、忍耐,生死契阔





——摘自姜念光诗集《我们的暴雨星辰》






姜念光,男,1965年出生于山东省金乡县,先后毕业于某军校军事专业、北京大学艺术学专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2000年停笔,2012年重拾写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报》等报刊。著有诗集《白马》《我们的暴雨星辰》,另有散文随笔、批评文章若干。2000年参加第十六届“青春诗会”。现为《解放军文艺》杂志主编。










◎万物生



文/韩文戈



生下我多么简单啊,就像森林多出了一片叶子

就像时间的蛋壳吐出了一只鸟



而你生下我的同时

你也生下吹醒万物的信风



你生下一块岩石,生下一座幽深的城堡

你生下城门大开的州府,那里灯火通明



你生下山川百兽,生下鸟群拥有的天空和闪电

你生下了无限,哦,无限——



从头到尾,我都是一个单纯而完整的过程

来时有莫名的来路,去时有宿命的去处



而你生下我的同时,你也生下了这么强劲的呼吸:

这是个温暖而不死的尘世





——摘自韩文戈诗集《万物生》






韩文戈,男,1964年生,河北丰润人。当代著名诗人。冀东丰润山地人,现居河北石家庄。1982年开始诗歌写作并发表第一首诗,1994年前后进入第一次诗歌转型期。在《诗刊》《星星》《诗歌报》《诗神》《诗林》《诗潮》《山花》《芙蓉》《草原》《飞天》等杂志上发表作品。作品同时被选入海内外多家年度选本和典藏本。1999年后,努力使自己像诗歌本身一样边缘化,不再参与任何诗歌活动,几乎没有公开发表作品。自喻为“地下诗歌写作者”。2004年开始了第二次诗歌创作转型期。先后出版诗集《吉祥的村庄》《渐渐远去的夏天》《晴空下》《万物生》《岩村史诗》等,习诗至今。










◎从今往后



文/路也



从今往后

守着一盏小灯和一颗心脏

朝向地平线

活下去



从今往后

既不做硬币的正面,也不做它的反面

而是成为另外一枚硬币



从今往后

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

方圆十余里,既无远亲也无近邻

小屋如山谷,回响个人足音



从今往后

东篱下的野菊注定要

活过魏晋

比任何朝代都永恒





——摘自路也诗集《从今往后》






路也(1969-),现执教于济南大学文学院,曾为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美国KHN艺术中心入驻诗人。主要从事诗歌和小说创作,兼写散文随笔。著有诗集《风生来就没有家》《心是一架风车》《我的子虚之镇乌有之乡》《从今往后》,长诗《心脏内科》等。同时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是你的芳邻》,以及长篇小说《鞠是有的》《别哭》《冰樱桃》《亲爱的茑萝》,散文随笔集《我的城堡》。曾获《诗刊》第三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和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奖、《星星》年度诗人奖、人民文学奖等多种奖励。





本文经许可转自:一见之地(oneview1)


往期回顾

【赠书】泰戈尔《吉檀迦利》新译:恒河菩提树下的千古绝唱

今日立秋 | 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提名名单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一见之地 一见之地  
阅读原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8-12 12: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812_3-04.htm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见证中国文学迈向高峰的坚实脚步-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8-12 12: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见证中国文学迈向高峰的坚实脚步
作者:本报记者 饶翔《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12日 04版)
  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各评奖委员会在国家公证机构的公证下进行最后一轮投票。在庄重、严肃的计票环节结束之后,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宣读了投票结果。同日,经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审核批准,7个奖项共34篇(部)作品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在谈到本届获奖作品时表示,34部获奖作品体现了过去四年来我国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所取得的成绩,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发展的态势。广大作家、评论家和翻译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潜心创作,精益求精,在题材、主题、风格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创作出了一批关注现实、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获奖作品毕竟是少数,这些获奖作品和更多没有获奖的好作品共同构成了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的宽阔景观,体现了中国文学在新时代的生机和活力,见证着中国文学正在由“高原”迈向“高峰”的坚实步伐。

  “中篇小说创作这四年的收成很不错,成绩喜人。”中篇小说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周大新说,四年之间,老中青作家不少人参与到中篇小说创作里,积极认识和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获奖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在思想上有新的发现,艺术上有新的突破。《蘑菇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新的思考与呈现;《世间已无陈金芳》对都市人物的生存状态有精彩的表现;《李海叔叔》既有时代的变迁,也有对人民日常生活情境和心理的独到的书写;《傩面》在时代变化的背景下对地域文化与乡村生活作了深刻审视和表达;《封锁》在小说叙述艺术上作了可贵的探索。

  本届短篇(含小小说)的参评作品数量在各门类中是最多的,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短篇小说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鲁敏认为,由此可以看出近几年短篇创作的活跃与丰盛。老将屡有佳作,新荷出手不凡,中坚更是繁花满目。弋舟的《出警》笔风沉郁有力又热人衷肠,写出人间之相互依偎,折射着现实主义的多重光泽。黄咏梅的《父亲的后视镜》构思妙谐,充盈着劳动者人生长路中的爱与智慧。马金莲是来自西海固的“80后”女作家,《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带着岁月与时代的回响,从日升月落流水生活里淬炼出静美境界。朱辉的《七层宝塔》投笔乡村大地,关切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伦理变迁与邻里道德守望。老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足本)更以俗雅融通、拈轻成重的魅力为小小说赢得第一个鲁迅文学奖。

  报告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主任张胜友表示,报告文学被称作文学轻骑兵,此次参评的众多报告文学作品是近年报告文学创作繁荣发展的一次集中检阅,形成了一股强烈的阵势:深情抒写领袖与作家的情谊、浓墨重彩描绘国家扶贫战略、形象实录重大科研创新成果、深情呼唤生态文明、热切关注社会民生、讴歌各条战线英模人物,题材多样,视野开阔,立意高远,主旋律高昂,读来催人奋进,堪称新时代的投影与图谱。

  中国作协副主席、诗歌奖评奖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表示,无论是10部提名作品还是最终获奖的5部作品,都在评委会获得了广泛的共识。此次评奖每一位评委都本着对所有参评诗人、对中国诗歌高度负责的精神完成了评奖条例赋予大家的各项任务。此次获奖的胡弦(《沙漏》)、陈先发(《九章》)、张执浩(《高原上的野花》)、汤养宗(《去人间》)和杜涯(《落日与朝霞》)代表了几种不同的诗歌写作方向,他们的获奖诗集也是当代中国诗坛的重要收获。我要向关注此次评奖的朋友表示感谢,向获奖的诗人表示祝贺,向此次参评的219位申报者的热情参与表示谢意。

  “鲍尔吉·原野、李娟、李修文、宁肯、夏立君的作品体现了四年来中国散文创作的较高水准。”散文杂文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刘亮程说,李娟的“阿勒泰角落”系列及《遥远的向日葵地》,写出了最边远处人的生活梦想和激情,让遥远、贫穷、荒凉有了新的更为积极的内涵。鲍尔吉·原野的《流水似的走马》,是对蒙古族文化的一次耐人寻味的寻根。李修文的《山河袈裟》写出了普通劳动者的坚韧和尊严,读来令人感动。宁肯的《北京:城与年》写出了一代人的城市记忆,温暖而踏实。夏立君的《时间的压力》是对古代文人贤者的心灵追索和致敬。本届评奖的200多部入选作品再次表明,散文这种万能文体已深入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成为这个时代最广阔的表达方式之一。

  文学理论评论奖评奖委员会主任施战军介绍道,本届评奖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文学理论评论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的较系统的梳理和检验。新时代的文学理论和评论导向更明确,视野更宽展,学理与悟性兼具,批评的胆识与建设的担当同向。5部获奖作品的作者包括老中青学人和批评家,他们的成果跟许多参评著作、论文一起,反映出新时代文学现场和文学发展中理论评论领域的繁荣局面和景深效果。

  文学翻译奖评奖委员会主任陆建德说,今年翻译奖获奖作品共4部,两部是古典文学经典,《贺拉斯诗全集》是李永毅从拉丁文直接翻译出的,填补了国内空白,非常难得。另一部获奖作品《疯狂的罗兰》是中世纪骑士文学的百科全书,王军的译作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形式和语言,是对翻译艺术的有益探索。余中先翻译的法文作品《潜》,译文注重节奏,行文错落有致。《火的记忆Ⅰ:创世纪》译文风格独特。这些成果都证明了翻译家的慧眼和勤勉。

  随着获奖作品的揭晓,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奖落下帷幕。文学评奖是推动出作品、出人才、促进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手段,四年一届的鲁迅文学奖既是对过往成绩的梳理,也为总结经验、继续推动文学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中国作家迈向文学“高峰”的脚步一往无前。

第七届(2014—2017)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以发表或出版时间先后为序)

中篇小说奖

    《世间已无陈金芳》 石一枫 《十月》 2014年第5期

  《蘑菇圈》 阿来 《收获》 2015年第3期

  《李海叔叔》 尹学芸 《收获》 2016年第1期

  《封锁》 小白 《上海文学》 2016年第8期

  《傩面》 肖江虹 《人民文学》 2016年第9期

短篇小说奖

  《父亲的后视镜》 黄咏梅 《钟山》 2014年第1期

  《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 马金莲 《长江文艺》 2014年第8期

  《俗世奇人》(足本) 冯骥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1月

  《出警》 弋舟 《人民文学》 2016年第7期

  《七层宝塔》 朱辉 《钟山》 2017年第4期

报告文学奖

  《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 李春雷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4年5月

  《西长城》 丰收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9月

  《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 许晨 《中国作家》纪实版 2015年第11期

  作家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2016年4月

  《大森林》 徐刚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年5月

  《乡村国是》 纪红建 《中国作家》纪实版 2017年第9期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7年9月

诗歌奖

  《去人间》 汤养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5年8月

  《落日与朝霞》 杜涯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6年1月

  《沙漏》 胡弦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6年8月

  《九章》 陈先发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7年10月

  《高原上的野花》 张执浩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年12月

散文杂文奖

  《山河袈裟》 李修文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年1月

  《北京:城与年》 宁肯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年7月

  《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 花城出版社 2017年11月

  《流水似的走马》 鲍尔吉·原野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年12月

  《时间的压力》 夏立君 译林出版社 2017年12月

文学理论评论奖

  《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 黄发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10月

  《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陈思和 《文学评论》 2016年第6期

  《必须保卫历史》 刘大先 《文艺报》 2017年4月5日

  《重读汪曾祺兼论当代文学相关问题》 王尧 《文艺争鸣》 2017年第12期

  《文坛新观察》 白烨 作家出版社 2017年12月

文学翻译奖

  《火的记忆I:创世纪》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乌拉圭) 西译汉 路燕萍

  作家出版社 2014年11月

  《潜》 克里斯托夫·奥诺-迪-比奥(法国) 法译汉 余中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12月

  《贺拉斯诗全集》 贺拉斯(古罗马) 古拉丁译汉 李永毅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7年12月

  《疯狂的罗兰》 卢多维科·阿里奥斯托(意大利) 意译汉 王军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年12月

    (本报记者 饶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9-19 17: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8-9 15:07 , Processed in 0.1235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