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89|回复: 10

10问10答,让你秒懂“协奏曲”| 音乐会观赏指南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2-21 12: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问10答,让你秒懂“协奏曲”| 音乐会观赏指南

原创 2018-02-21 进进 橄榄古典音乐
什么是 协奏曲?
它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套路?
有哪些奇葩而有趣的协奏曲作品?
能不能推荐些经典版本?

这篇 干货文 满足你!







1
“协奏”到底啥意思?

就是【竞争且合作】的意思



“协奏曲”源于拉丁文Collcertaye,是“竞争”的意思,但现在常提到的Concerto是“既竞争,又合作”的意思。我们不妨听下这首曲子,感受一下这种微妙的关系:

♪♬

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4 in G, Op.58 - 2. Andante con moto
Claudio Arrau;Staatskapelle Dresden;Sir Colin Davis - Beethoven: The Piano Concertos
乐队开始以阴森狰狞的姿态开场,随后钢琴以哀求凄婉的语气与之对话,被乐队粗暴地打断。经过了几轮对峙,钢琴逐渐开始强势占据上风,并驯服了乐队声部,与之交融在一起。





2
谁和谁“竞争且合作”呢?

【独奏家】和【管弦乐团】


一位独奏家与乐队
音乐会上常见的大多是“独奏协奏曲”,协奏曲由一位器乐独奏者与管弦乐团合作出演。如果独奏乐器是钢琴,那就是“钢琴协奏曲”,如果独奏乐器是小提琴,那就是“小提琴协奏曲”。


多位独奏家与乐队
此外,还有一种“重奏协奏曲”,由多位器乐独奏者与管弦乐团合作出演。有的是几件同样的乐器,如维瓦尔第的《四小提琴协奏曲》和门德尔松的《双钢琴协奏曲》;有的是几件不同的乐器,如莫扎特的《长笛与竖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和贝多芬的《三重协奏曲》等。





3
什么乐器都能有协奏曲吗?

基本上什么协奏曲都有啦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音乐会上最常见的,当属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的协奏曲; 管乐器中,长笛和单簧管也有着相当数量的佳作。此外,中提琴、双簧管、圆号、竖琴、吉他等常见乐器,也都有着一些名家创作的协奏曲目!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一些相对冷门的乐器,如竖笛、长号、低音提琴、定音鼓、马林巴琴等也都有一些较为冷僻的协奏曲; 值得一提的是,人声也可作为协奏曲中的独奏乐器,比如格里埃尔的《花腔女高音协奏曲》。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不少杰出的中国作曲家,为民族乐器谱写过协奏曲,包括琵琶、古筝、二胡、古琴、唢呐、竹笛、笙箫、马头琴等。





4
具体如何“竞争与合作”呢?

按作品来说,大致分三种


剑拔弩张式
为了赋予协奏曲跌宕动人的戏剧张力,许多段落里,独奏家需要与管弦乐队激烈对峙,当乐队声势浩大地席卷全场时,独奏乐器像力挽狂澜的勇士,以洪亮饱满的音质与之抗衡。

♪♬

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Violin Concerto No.1 in G minor Op.26 : III Finale - Allegro energico
Maxim Vengerov;Kurt Masur;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 - Bruch : Violin Concerto No.1
乐队奏出按捺不住的动机,接着小提琴华丽登场,先是一番自问自答式的慷慨陈词,接着整个乐队与之呼应,形成激烈的争辩。



水乳交融式
协奏曲是交响曲的近亲,很多时候这两种体裁会界限模糊,许多作曲家在创作协奏曲时,特别注重整个管弦乐队的效果,使独奏乐器高度融入乐队织体中,使之具有“带独奏的交响曲”意味。

♪♬

李斯特【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Liszt : Piano Concerto No.2 In A Major S125 : III Allegro Deciso
Boris Berezovsky - Liszt : Piano Concertos Nos 1, 2 & Totentanz
李斯特非常擅长管弦乐配器,他的这部钢琴协奏曲,将高超的钢琴技巧,完全镶嵌在斑斓壮丽的乐队织体中,如汹涌大河奔流在雄伟的山谷之间。



唯我独尊式
许多协奏曲的创作者本身就是技巧精湛的独奏家,比如肖邦和帕格尼尼,他们把协奏曲中自己所擅长的独奏声部写得极为精彩华丽,使得乐队声部只能让步屈为陪衬。

♪♬

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Violin Concerto No. 2 In B Minor Op. 7 (1987 Digital Remaster) Iii. Rondo ('La Campanella')
Yehudi Menuhin - Paganini: Violin Concerto Nos 1 & 2
这个著名的乐章常被人称作“钟”,帕格尼尼在其中充分发挥了小提琴几乎所有艰深的技巧,独奏声部令人眼花缭乱,飞珠滚玉,晶莹剔透,十分精彩!





5
“协奏曲”有啥套路呢?

三个乐章,快-慢-快


三个乐章,快-慢-快
协奏曲大多三个乐章。第一乐章要采用奏鸣曲式,激昂深刻,中庸偏快;第二乐章通常是个抒情慢乐章,浪漫抒情;第三乐章通常壮丽辉煌,多采用回旋或奏鸣曲式。圣桑曾形容他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为“两峰夹一湖”。

为了更直观展现协奏曲的套路,下面以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为例:

♪♬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不太快的快板  钢琴奏出的主题在乐队厚重的铺陈下蜿蜒壮大,经过繁星璀璨的技巧乐段后,情绪愈发激烈;高潮处钢琴铿锵轰鸣,与乐队咆哮对峙......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3 in D minor, Op.30 - 1. Allegro ma non tanto
Martha Argerich;Radio-Symphonie-Orchester Berlin;Riccardo Chailly -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3; Suite No.2 for 2 Pianos


第二乐章:间奏曲,柔板  这个乐章充满了冥想和沉思,气氛凄婉悲凉,在乐队婉转沉痛的烘托下,钢琴发出悲鸣,荡气回肠。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3 in D minor, Op.30 - 2. Intermezzo (Adagio)
Martha Argerich;Radio-Symphonie-Orchester Berlin;Riccardo Chailly -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3; Suite No.2 for 2 Pianos



第三乐章:终曲 奏鸣曲式 引子部分,钢琴一扫阴霾,以势如破竹的姿态带领乐队冲锋陷阵,整个乐章刚猛激烈,气势如虹,发挥了钢琴辉煌的演奏技巧!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3 in D minor, Op.30 - 3. Finale (Alla breve)
Martha Argerich;Radio-Symphonie-Orchester Berlin;Riccardo Chailly -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3; Suite No.2 for 2 Pianos







6
那可以不按套路来吗?

当然可以咯!


可以伪装成“交响曲”
一些作曲家喜欢以“交响曲”来命名协奏曲,比如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本质上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但作曲家为了突显作品浓厚的交响意味,以“交响曲”命名。此外,莫扎特和普罗科菲耶夫还写过名为《交响协奏曲》的协奏曲。



乐章数可多可少
许多协奏曲并不遵循三个乐章的模式:李斯特的两部钢琴协奏曲都是单乐章协奏曲;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是两个乐章的;维厄当《第四小提琴协奏曲》是四个乐章的;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是一部五个乐章的协奏曲。



第二乐章可以很激烈
三乐章的协奏曲,通常第二乐章是慢乐章,但有些第二乐章相当激烈,比如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布里顿《小提琴协奏曲》等。





7
“华彩”到底是啥东西?

是给独奏者的炫技段落


乐队停下来让独奏者炫技
“华彩”叫做Cadenza,是乐队停下来,让独奏者发挥的炫技段落。华彩通常安置在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临近末尾处,有的协奏曲每个乐章都有华彩,有些协奏曲没有华彩。

协奏曲的华彩乐段,有的是作曲家自己创作的,比如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和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等。有些是由演奏者或后世作曲家创作的,比如克莱斯勒、约阿希姆为贝多芬、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都创作过华彩乐段。

♪♬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华彩


Cello Concerto No. 1 in E flat major, Op. 107: III. Cadenza
Sol Gabetta - Shostakovich Cello Concerto No. 1 / Rachmaninov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op. 19
华彩在许多作曲家看来,不仅是一个让独奏者单纯炫技的乐段,而是将作品动机深化推衍,发自肺腑地呐喊出来的段落。在这段华彩中,大提琴从绝望低吟,到悲壮嘶吼,再转为对命运的辛辣嘲讽和挑衅,充满人性深度!






8
哪些大咖对协奏曲贡献巨大?

大咖太多,以下四个代表



维瓦尔第 一生创作了至少500部协奏曲,为协奏曲这一体裁确立了“快-慢-快”的三乐章基本模式。其作品清新质朴,热情洋溢,尤以小提琴协奏曲曲集《四季》和《和谐的灵感》为人熟知。




莫扎特 为钢琴、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协奏曲。他为古典主义协奏曲奠定了“双呈示部”的结构,也就是在首乐章,由管弦乐队将主题先展现,再由独奏乐器登场。此外,他将木管乐器的协奏曲提升到了一个十分显眼的地位。




古典时期的协奏曲,非常考验独奏者的基本功,但技术上大多不会过分艰深。小提琴鬼才 帕格尼尼,提升了协奏曲对独奏者高超技术的要求,他之后的浪漫主义和现代协奏曲,愈发注重对独奏乐器演奏技术的拓展。



勃拉姆斯 的两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和一部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具有浓厚的交响性,使协奏曲趋向“带独奏声部的交响曲”,这一特质直接影响到了拉罗、柴可夫斯基和西贝柳斯等人的创作。





9
为啥有些协奏曲怪怪的?

有三种特殊的协奏曲


叫协奏曲的键盘独奏曲
巴赫有许多取名为“协奏曲”的键盘乐独奏,比如他的《意大利协奏曲》只需要用一台古钢琴演奏,并无乐队协奏。以此为例,他创作过大量的“为大键琴而作的协奏曲”和“为管风琴而作的协奏曲”亦是如此。


巴洛克时期的“大协奏曲”
巴赫、亨德尔、科莱里、斯卡拉蒂等巴洛克时代作曲家都创作过“大协奏曲”这一体裁的作品。“大协奏曲”乐队规模较小,由几件富有特色的乐器组成“主奏部”,由弦乐和键盘乐组成“协奏部”,两个声部交替应答。这类体裁的典范是巴赫的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


类似交响曲的“乐队协奏曲”
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没有设置乐器独奏,也没有固定的主奏声部,它更近似于交响曲。但在它精妙的乐队织体中,会在特定的一些片段中,突出乐队中的一些乐器的表现能力。





10
能否推荐10部经典之作?

资深乐评人推荐10部协奏曲


1. 巴赫《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推荐墨西哥籍波兰小提琴家谢霖担任独奏的版本,谢霖的演奏端庄典雅,他演绎的巴赫小提琴作品是许多人的首选版本!

J.S. Bach: Violin Concerto No.2 in E, BWV 1042 - 1. Allegro
Henryk Szeryng;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Neville Marriner - Bach, J.S.: The Complete Orchestral Works (9 CDs)


J.S. Bach: Violin Concerto No.2 in E, BWV 1042 - 2. Adagio
Henryk Szeryng;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Neville Marriner - Bach, J.S.: The Complete Orchestral Works (9 CDs)


J.S. Bach: Violin Concerto No.2 in E, BWV 1042 - 3. Allegro assai
Henryk Szeryng;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Neville Marriner - Bach, J.S.: The Complete Orchestral Works (9 CDs)



2. 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推荐著名女单簧管演奏家萨宾·梅耶的版本,她的演绎与乐队奇妙相融,涌出发自内心的欢乐与宁静。

Konzert fr Klarinette und Orchester A-dur KV 622 Rekonstruierte Fassung fr Bassettklarinette: I. Allegro
Hans Vonk - Mozart: Clarinet Concerto


Konzert fr Klarinette und Orchester A-dur KV 622 Rekonstruierte Fassung fr Bassettklarinette: II. Adagio
Hans Vonk - Mozart: Clarinet Concerto


Konzert fr Klarinette und Orchester A-dur KV 622 Rekonstruierte Fassung fr Bassettklarinette: I. Allegro
Hans Vonk - Mozart: Clarinet Concerto



3.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别号“皇帝”,钢琴大师米凯兰杰利的版本是令人叹服的,不但声势迫人,而且音色漂亮,堪称一绝。

Piano Concerto No. 5 in E-Flat Major, Op. 73 "Emperor": I. Allegro
Italian Radio Orchestra of Rome RAI;Massimo Freccia;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5,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vs. Claudio Arrau (Compare 2 Versions)


Piano Concerto No. 5 in E-Flat Major, Op. 73 "Emperor": II. Adagio un poco mosso
Italian Radio Orchestra of Rome RAI;Massimo Freccia;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5,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vs. Claudio Arrau (Compare 2 Versions)


Piano Concerto No. 5 in E-Flat Major, Op. 73 "Emperor": III. Rondo. Allegro
Italian Radio Orchestra of Rome RAI;Massimo Freccia;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5,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vs. Claudio Arrau (Compare 2 Versions)



4. 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推荐日本女提琴家庄司纱矢香的演奏版本,她技巧惊人,对乐句的处理别具一格,与乐团的合作可以说是滴水不漏,其情意绵绵无人匹敌。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64 - 1. 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
Sayaka Shoji;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Radio France;정명훈 - Tchaikovsky &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s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64 - 2. Andante
Sayaka Shoji;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Radio France;정명훈 - Tchaikovsky &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s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64 - 3. Allegro non troppo - Allegro molto vivace
Sayaka Shoji;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Radio France;정명훈 - Tchaikovsky &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s



5. 舒曼《钢琴协奏曲》首推一代钢琴大师波利尼的演奏版本,在他的演绎下,这首协奏曲可谓千变万化,诗意荡漾而又不失理性克制的深邃意味。

I. Allegro affettuoso
Maurizio Pollini;Berliner Philharmoniker;Claudio Abbado - Schumann: Piano Concerto


II. Intermezzo - Andantino grazioso
Maurizio Pollini;Berliner Philharmoniker;Claudio Abbado - Schumann: Piano Concerto


III. Allegro vivace
Maurizio Pollini;Berliner Philharmoniker;Claudio Abbado - Schumann: Piano Concerto



6. 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老柴的失意之作,也是无数爱乐者的古典启蒙之作。推荐基辛与卡拉扬的版本,两人将这部作品演奏得深沉而激昂。

I. Allegro Non Troppo E Molto Maestoso, Allegro Con Spirito
Evgeny Kissin;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II. Andantino Semplice, Prestissimo, Tempo I
Evgeny Kissin;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III. Allegro Con Fuoco
Evgeny Kissin;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7. 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是“钢琴女大祭司”阿格里奇最擅长的一首曲目了,她与老搭档阿巴多的合作,讲将肖邦青年时懵懂的情感弹得真挚而炽烈。

1. Allegro maestoso
Martha Argerich;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Claudio Abbado - Martha Argerich - Concertos


2. Romance (Larghetto)
Martha Argerich;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Claudio Abbado - Martha Argerich - Concertos


3. Rondo (Vivace)
Martha Argerich;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Claudio Abbado - Martha Argerich - Concertos



8. 格里格《钢琴协奏曲》无论从内容到效果都是钢琴家竞相展示的优秀作品。罗马尼亚钢琴大师鲁普的演绎至今都是所有排行榜力荐的版本。

Grieg: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Op.16 - 1. Allegro molto moderato
Radu Lupu;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André Previn - Grieg / Schumann: Piano Concertos


Grieg: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Op.16 - 2. Adagio
Radu Lupu;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André Previn - Grieg / Schumann: Piano Concertos


Grieg: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Op.16 - 3. Allegro moderato molto e marcato - Quasi presto - Andante maestoso
Radu Lupu;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André Previn - Grieg / Schumann: Piano Concertos



9.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是每个大提琴家的保留曲目,罗斯特罗波维奇大师的演绎是大家熟悉的,但海因里希·席夫与科林·戴维斯的合作版本也值得反复品味。

I. Allegro
Heinrich Schiff;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Sir Colin Davis - Dvorák: Cello Concerto / Elgar: Cello Concerto


II. Adagio ma non troppo
Heinrich Schiff;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Sir Colin Davis - Dvorák: Cello Concerto / Elgar: Cello Concerto


III. Finale - Allegro moderato
Heinrich Schiff;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Sir Colin Davis - Dvorák: Cello Concerto / Elgar: Cello Concerto



10. 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虽然名版众多,但杜普蕾的演绎显然绕不过去。她几乎以一次录音(巴比罗利指挥)奠定了一生的地位。

I. Adagio
Jacqueline Du Pre;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Sir John Barbirolli - Elgar: Cello Concerto; Sea Pictures


II. Lento
Jacqueline Du Pre;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Sir John Barbirolli - Elgar: Cello Concerto; Sea Pictures


III. Adagio
Jacqueline Du Pre;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Sir John Barbirolli - Elgar: Cello Concerto; Sea Pictures


IV. Allegro
Jacqueline Du Pre;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Sir John Barbirolli - Elgar: Cello Concerto; Sea Pictures





现在,你与协奏曲的距离
只剩这一本杂志书了

预售 已经开始啦!



1.

第二期MOOK《音乐会观赏指南》(单本)



橄榄古典音乐《音乐会观赏指南》(单本)
原价:48元
预售优惠价:36元

↓ 点击二维码即可购买 ↓


进入微店可以找到第一期+第二期的购买链接




2.

新刊+周边商品组合

橄榄古典音乐《音乐会观赏指南》
+
杯垫/眼镜布/帆布包/三件套
过有格调的生活
原价:99-147 元
预售优惠价:69-99 元

↓ 点击二维码了解更多详情 ↓






3.


新刊+全国音乐会演出票



橄榄古典音乐《音乐会观赏指南》
+
全国音乐会演出票
8个城市,14场演出,每场10张限量预售
预售优惠价:136 - 2016 元

↓ 点击二维码了解更多详情 ↓
商品详情里有详细的演出信息




【请注意 !!】
本商品为预售,预计 3月下旬 发货

购买杂志及物流任何问题
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
或联系小编微信/ganlanmusic
手机/13601977457(尽量短信)
小编在线时间:工作日10:00-18:00




线条分割线
古典音乐全媒体
《橄榄古典音乐》

Q:我们有哪些产品?
A:微信公众号、杂志、沙龙、电台、视频、音乐周边
Q:我们有哪些微信号?
A:橄榄古典音乐、橄榄钢琴课堂、古典与爵士、橄榄戏剧
Q:合作、投稿?
A:请邮件 liujie@ganlan.com.cn


Tips: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最新杂志哦,马上下单吧!微店上购买的杂志物流有任何问题,请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联系小编微信/ganlanmusic 手机/13601977457(尽量短信)
修改于2018-02-21 11:21
阅读原文阅读 503769 投诉
精选留言
写留言

7
老先生
谢谢有这样通俗易懂的好文章。
2小时前
2 作者回复
也谢谢你的前来欣赏~
1小时前
3
猪长老快收了神通吧
干货满满( ̄∇ ̄)不过我对钢琴协奏曲情有独钟,总感觉只有钢琴这种大块头才能在响度上与乐队整体抗衡……
2小时前
3 作者回复
其实主要看创作者的交响把控能力,比如贝多芬、勃拉姆斯、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管弦乐十分宏大,但是却一点也不抢夺小提琴的光环。再比如《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中,恰当的管弦乐安排,能让吉他这种音量上不适合协奏曲的乐曲大放异彩
1小时前
3
叶小安
内容实在!文笔流畅!用词精准!排版完美!
2小时前
3 作者回复
谢夸~
1小时前
3
SheldonRain
进进出品,必属精品!
1小时前
2 作者回复
感谢这位读者的捧场哈,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进进的文章
1小时前
2
梦中的蓝花
好棒的文章给小编加鸡腿🐔
2小时前
作者回复
小编想吃蟹腿
1小时前
1
大男孩
点赞,请问一下第四张照片的钢琴美女是不是阿格丽奇
1小时前
1 作者回复
是的,年轻时的阿姐
1小时前
1
Tina小瓶🐱
小编辛苦了 文中好多音频都是最经典的版本。柴一 拉三 格里格a小调 贝五 肖一 。收藏了
2小时前
作者回复
谢谢支持~
1小时前

宁佳
1小时前

$5🤘🏻>U<🤘🏻
肖宝宝你很任性啊
2小时前

少年阿纬🌚
拉二啊!!
2小时前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2-21 12: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10问10答,让你秒懂“交响曲”| 音乐会观赏指南

原创 2018-02-19 进进 橄榄古典音乐
什么是 交响曲?
它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套路?
有哪些奇葩而有趣的交响曲大作?
能不能推荐些经典版本?

这篇 干货文 满足你!








1
“交响”到底啥意思?

就是【一起来演奏】的意思咯



“交响”的希腊原文叫Symphonia,Sym是“共同”的意思,Phonia是“声音”的意思,所以“交响”的本义就是“共同发出声音”。如果你目测参与演奏的乐手特别多,需要一个颇具规模的舞台或大厅才能坐得下,那它八成就是“交响乐”啦!




2
“交响乐”就是“交响曲”吗?

【交响乐】的范畴更广


这些都算“交响乐”
如果你正在欣赏的这部音乐作品,是由这样一支大型管弦乐团演奏的,那它基本算是交响乐作品。交响乐作品包含诸多体裁和形式,交响曲是一种有着特定套路的交响乐。如果曲目单上写着“某某某第几交响曲”或者“XXX交响曲”那基本上可以断定它是一部交响曲啦!




3
演交响曲一定要指挥吗?

指挥当然很重要咯



指挥就是乐队的chef
打个比方:作曲家就像是留下菜谱和配方的人,而指挥家是根据菜谱把佳肴烹制出来的大厨,而乐手们就像帮他洗菜、切菜、开火的小帮手们!

不要以为指挥可有可无!每个乐句的速度具体多快多慢、音量到底多轻多重,声部之间的刚柔对比怎样分配更恰当,都需要指挥来决定!





4
演交响曲需要啥基本配置?

【4X4】让你秒懂乐队架构

弦乐组 设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4种乐器,小提琴分第一小提琴声部和第二小提琴声部。

木管乐器组 常用到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和大管这4种基本的木管乐器,有时也会用到短笛、英国管、低音单簧管、倍低音管和竖笛等特殊品种。

铜管组 中最常用到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这4样铜管乐器,它们音色嘹亮,音量宏大。从外形可以很容易分辨。

打击和色彩组 的乐器品种繁多,根据不同作品而搭配差异较大。最常用的是定音鼓、马林巴琴、竖琴和钢片琴这4件,它们随着交响乐的发展而愈发被作曲家重视。




5
是不是还可以加很多料啊?

当然是不怕事儿大咯


可以加独奏钢琴
许多交响曲都会添加钢琴作为色彩乐器,比如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但诸如梅西安《图伦加利亚交响曲》和伯恩斯坦《第二交响曲》里,钢琴被置于乐队前,以近乎协奏曲的面貌参与到演奏中。



可以加管风琴
管风琴音量宏大,气氛庄严,加入到交响曲中能产生一种“星空笼罩大地”般的肃穆感。最为杰出的当属圣桑《第三交响曲“管风琴”》,此外科普兰、哈恰图良等人也创作过带有管风琴声部的交响曲。



可以加独唱歌手
当作曲家希望将文学和宗教元素揉入交响乐之中时,就需要有歌唱家来把诗歌或经文演唱出来了,比如伯恩斯坦《第一交响曲》的末乐章,他让女中音在乐队的烘托下深情唱出《圣经》中的“耶利米哀歌”。



可以加合唱团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其晚年的巅峰之作,也是交响乐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末乐章加入了四位独唱和庞大的合唱团,唱起席勒的《欢乐颂》诗句,传达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境界!



可以什么都有
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真的有达到过上千人的演出规模,无比庞大的管弦乐团,加上七位独唱歌手、两个混声合唱团、一个童声合唱团以及管风琴,令人叹为观止!




6
“交响曲”有啥套路吗?

四个乐章,四个套路


大多是四个乐章
交响曲大多四个乐章。第一乐章要采用奏鸣曲式,大多速度偏快;第二乐章通常是个慢乐章,浪漫抒情;第三乐章大多是谐谑曲,风格活泼幽默或玩世不恭;第四乐章通常辉煌壮丽,多采用回旋或变奏曲式。下面以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为例:

♪♬


▼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柔板-很快的快板  这个乐章采用了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五个部分构成,主部主题具有黑人灵歌风格,副部主题具有斯拉夫特色。

I. Adagio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Dvorák: Symphony No. 9 - Smetana: Die Moldau



▼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广板  这个乐章以其优美动人的思想主题而闻名于世,在弦乐的微醺烘托下,英国管哀切地吹出“念故乡”的主题,感人肺腑。

II. Largo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Dvorák: Symphony No. 9 - Smetana: Die Moldau



▼ 第三乐章:非常活跃的谐谑曲  这个乐章灵感源自印第安舞蹈,两个对比鲜明的主题相互辉映,营造出热烈戏谑的音乐氛围。

III. Scherzo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Dvorák: Symphony No. 9 - Smetana: Die Moldau



▼ 第四乐章:火热的快板  第四乐章气势宏大而雄伟,刚劲有力的开头立即让人进入热血沸腾的状态,在乐章发展推进时还依次回顾了前三个乐章的主题。

IV. Allegro con fuoco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Dvorák: Symphony No. 9 - Smetana: Die Moldau






7
一定要按套路创作吗?

大师总是很任性的


乐章数可多可少
并不是所有交响曲都是四个乐章的,西贝柳斯《第七交响曲》只有一个乐章;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只写了两个乐章;斯特拉文斯基写过一部《三个乐章的交响曲》;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有五个乐章,斯克里亚宾的《第一交响曲》则有六个乐章。



柴可夫斯基:我就是要悲到底
普遍情况下,交响曲的末乐章就算不是乐观欢愉的,也应该是激昂磅礴的,但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偏偏要悲剧到底。这部交响曲的末乐章灰暗漠然,有一种哀默大于心死的绝望氛围。



肖斯塔科维奇:鬼子来了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首乐章的展开部非比寻常,采用了类似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变奏形式,重复着著名的“入侵主题”,通过逐渐扩张的配器达到一种类似军队由远及近的声效。


门德尔松:我只用弦乐团
门德尔松年少时期便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除了他之后广为流传的5部交响曲外,他13岁时曾一口气创作了13首模仿巴赫风格的《为弦乐而作的交响曲》。这些灵活精美的交响作品,只需要用弦乐队来演奏。




8
交响曲规模越大越好吗?

四大导师为你作答




马勒:当然咯!
1907年,马勒和西贝柳斯这两位交响大咖见了一面,他们谈到交响曲的创作理念,马勒表示:交响曲就是整个世界,什么都可以容纳进去!他的交响曲,无论从演奏时长,还是乐队规模上都是史无前例的浩大。



西贝柳斯:不,越精简越好!
在与马勒的会晤上,西贝柳斯持截然相反的观点,他表示:简洁凝练的交响曲,足以呈现动机之间深刻的逻辑联系!他的交响曲,越写越精简,最后一部《第七交响曲》只有一个乐章。


勃拉姆斯:够用就可以啦!
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曲,每首都是彪炳千古的佳作,这位略显闷骚的作曲家身一生都在恪守着一种吹弹可破的“中庸之道”。他非常厌恶布鲁克纳那些过于庞大的作品,戏称它们是“交响曲中的大蟒蛇”。


贝多芬:这个问题重要么?
贝多芬信奉“为了更美,没有什么陈规不可破”,他的九部交响曲在规模和长度上都很随性,这样一位开创浪漫派先河的革命者,在晚年突然又写了一部古典风格的《第八交响曲》,接着又推出波澜壮阔的《第九交响曲》,大师就是这么任性!




9
有哪些伟大的“交响开拓者”?

这可是四位“交响革命家”


俺就是“交响乐之父”
海顿(Joseph Haydn, 1732—1809)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因其确立了交响曲的体裁规范而享有“交响乐之父”的美誉。他生前创作了上百部交响曲,直接影响了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创作,所以有着“海顿爸爸”的绰号。



贝多芬:俺让交响曲人声鼎沸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是横跨维也纳古典乐派和浪漫主义音乐的的“乐圣”,他的9部交响曲是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他以“谐谑曲”取代了海顿交响曲中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的规范,并极大拓展了交响曲的表现力,其巅峰之作《第九交响曲》中首次将合唱和独唱加入交响曲编制中。



柏辽兹:俺用交响曲讲故事
柏辽兹(Hector Louis Berlioz, 1803—1869)十分重视乐队色彩和固定乐思,他的《幻想交响曲》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将音乐、戏剧和文学高度融合,五个乐章均有相应的标题和情景,具有强烈的自叙和幻想意味。对李斯特开创交响诗这一体裁具有直接推动意义。



马勒:俺让交响曲无所不包
马勒(Gustav Mahler,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不仅是作曲和指挥巨匠,也是是现代音乐会演出模式的缔造者。他的交响曲构思宏伟,篇幅浩大,充满复杂深邃的哲学内涵,在形式上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度,是浪漫主义晚期顶天立地的“交响巨人”。




10
能否推荐10部经典大作呢?

资深乐评人推荐你10部经典交响曲


1. 海顿【第45号交响曲“告别”】海顿第45交响曲“告别”写于1772年,在乐曲的最后,作曲家请参加演奏的乐团团员演奏完毕以后,一个个收拾乐器,吹熄谱架上的蜡烛退场,只留下极少数人,孤单地继续演奏。据说,此时公爵尼古拉斯终于领悟了其中的寓意。翌日,他马上传令让全体人员放假回家。

Symphony No.45 in F sharp minor, 'Farewell' : II Adagio
Nikolaus Harnoncourt - Haydn : Symphonies Nos 45 & 60


Symphony No.45 in F sharp minor, 'Farewell' : III Menuett
Nikolaus Harnoncourt - Haydn : Symphonies Nos 45 & 60


Symphony No.45 in F sharp minor, 'Farewell' : IV Finale - Presto - Adagio
Nikolaus Harnoncourt - Haydn : Symphonies Nos 45 & 60


Symphony No.45 in F sharp minor, 'Farewell' : I Allegro assai
Nikolaus Harnoncourt - Haydn : Symphonies Nos 45 & 60



2. 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维特”】《第40交响曲》是莫扎特的交响曲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完成于1788年,整部交响曲热情洋溢,乐思非常活泼,朗朗上口。这首交响曲在19世纪初于莱比锡演奏之际,曾收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

Mozart: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2. Andante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Karl Böhm - Mozart: Symphonies No.41 "Jupiter" & No.40


Mozart: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1. Molto allegro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Karl Böhm - Mozart: Symphonies No.41 "Jupiter" & No.40


Mozart: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3. Menuetto (Allegretto)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Karl Böhm - Mozart: Symphonies No.41 "Jupiter" & No.40


Mozart: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4. Finale (Allegro assai)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Karl Böhm - Mozart: Symphonies No.41 "Jupiter" & No.40



3. 贝多芬【第3交响曲“英雄”】1803年夏天,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诞生,最终长度仅次于《第九交响曲》,在艺术成就上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贝多芬恭恭敬敬地写了献给拿破仑的题词,当得知拿破仑称帝的行径之后,贝多芬冲动地撕下了写有题词的交响曲总谱首页。

I. Allegro con brio
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 Beethoven: Symphony No. 3 "Eroica"


II. Marcia funebre - Adagio assai
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 Beethoven: Symphony No. 3 "Eroica"


III. Scherzo - Allegro vivac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 Beethoven: Symphony No. 3 "Eroica"


IV. Finale - Allegro molto
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 Beethoven: Symphony No. 3 "Eroica"



4. 舒伯特【第8交响曲“未完成”】舒伯特《第八交响曲》可称为作曲家顶峰之作,其中浸透着一种浪漫、悲剧的诗意,与贝多芬的“雄性”相对,是“雌性”的温柔,其中不乏舞曲的节奏。据说1824年送交委约人时,仅完成两个乐章。舒伯特逝世后,《第八交响曲》作为遗作首演。

Schubert: Symphony No.8 In B Minor, D.759 - "Unfinished" - 1. Allegro moderato
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Claudio Abbado - Schubert: Symphony No.8 "Unfinished"; Grand Duo


Schubert: Symphony No.8 In B Minor, D.759 - "Unfinished" - 2. Andante con moto
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Claudio Abbado - Schubert: Symphony No.8 "Unfinished"; Grand Duo



5. 门德尔松【第4交响曲“意大利”】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意大利”》作于1831-1833年, 受伦敦爱乐协会之托而作。这部作品在意大利期间创作,其中采用了一些意大利民间素材,所以门德尔松自己称它为“意大利交响曲”。

Mendelssohn: Symphony No.4 in A, Op.90 - "Italian" - 1. Allegro vivace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Neville Marriner - Mendelssohn: Symphonies Nos.3 "Scottish" & 4 "Italian"


Mendelssohn: Symphony No.4 in A, Op.90 - "Italian" - 2. Andante con moto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Neville Marriner - Mendelssohn: Symphonies Nos.3 "Scottish" & 4 "Italian"


Mendelssohn: Symphony No.4 in A, Op.90 - "Italian" - 3. Con moto moderato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Neville Marriner - Mendelssohn: Symphonies Nos.3 "Scottish" & 4 "Italian"


Mendelssohn: Symphony No.4 in A, Op.90 - "Italian" - 4. Saltarello (Presto)
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Neville Marriner - Mendelssohn: Symphonies Nos.3 "Scottish" & 4 "Italian"



6. 勃拉姆斯【第1交响曲】被彪罗称为“贝多芬第十”。该作品的创作至少花了14年,而勃拉姆斯自称从草稿到最终完结长达21年。该作品的创作时间如此漫长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勃拉姆斯对自己的挑剔,导致他常常毁掉许多以前的作品;其次是朋友和公众期望他继承“贝多芬的遗产”,这一潜在的标准使勃拉姆斯感到自己不能对《第一交响曲》掉以轻心。

Brahms: Symphony No.1 In C Minor, Op.68 - 1. Un poco sostenuto - Allegro - Meno allegro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Carlo Maria Giulini - Brahms: Symphony No. 1 op. 68;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Haydn, op. 56a


Brahms: Symphony No.1 In C Minor, Op.68 - 2. Andante sostenuto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Carlo Maria Giulini - Brahms: Symphony No. 1 op. 68;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Haydn, op. 56a


Brahms: Symphony No.1 In C Minor, Op.68 - 3. Un poco allegretto e grazioso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Carlo Maria Giulini - Brahms: Symphony No. 1 op. 68;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Haydn, op. 56a


Brahms: Symphony No.1 In C Minor, Op.68 - 4. Adagio - Piu andante - Allegro non troppo, ma con brio - Piu allegro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Carlo Maria Giulini - Brahms: Symphony No. 1 op. 68;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Haydn, op. 56a



7. 马勒【第5交响曲】作于1901至1902年,后来马勒又对总谱进行了多次修改。这部作品的第四乐章小柔板因用于电影《威尼斯之恋》名声大噪,后证实这是一首作曲家向阿尔玛求爱的情书。

Mahler: Symphony No.5 In C Sharp Minor - 1. Trauermarsch (In gemessenem Schritt. Streng. Wie ein Kondukt - Plötzlich schneller. Leidenschaftlich. Wild - Tempo I)
Berliner Philharmoniker;Claudio Abbado - Mahler: Symphony No.5


Mahler: Symphony No.5 In C Sharp Minor - 2. Stürmisch bewegt. Mit größter Vehemenz - Bedeutend langsamer - Tempo I subito
Berliner Philharmoniker;Claudio Abbado - Mahler: Symphony No.5


Mahler: Symphony No.5 In C Sharp Minor - 3. Scherzo (Kräftig, nicht zu schnell)
Gerd Seifert;Claudio Abbado;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Mahler: Symphony No.5


Mahler: Symphony No.5 In C Sharp Minor - 4. Adagietto (Sehr langsam)
Berliner Philharmoniker;Claudio Abbado - Mahler: Symphony No.5


Mahler: Symphony No.5 In C Sharp Minor - 5. Rondo-Finale (Allegro)
Berliner Philharmoniker;Claudio Abbado - Mahler: Symphony No.5



8. 布鲁克纳【第7交响曲】是他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作曲家将它献给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二世,其首演是布鲁克纳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成功,给他带来了少有的自信,使得布鲁克纳有勇气在接下来的《第八交响曲》中展开更加惊人宏大的结构。《第七交响曲》因其如优美哀伤的第二乐章名闻遐迩。

Bruckner: Symphony No.7 in E major - Ed. Nowak - 1. Allegro moderato
Staatskapelle Berlin;Daniel Barenboim - Bruckner: Symphony No.7


Bruckner: Symphony No.7 in E major - Ed. Nowak - 2. Adagio. Sehr feierlich und sehr langsam
Staatskapelle Berlin;Daniel Barenboim - Bruckner: Symphony No.7


Bruckner: Symphony No.7 in E major - Ed. Nowak - 3. Scherzo: Sehr schnell
Staatskapelle Berlin;Daniel Barenboim - Bruckner: Symphony No.7


Bruckner: Symphony No.7 in E major - Ed. Nowak - 4. Finale: Bewegt doch nicht schnell
Staatskapelle Berlin;Daniel Barenboim - Bruckner: Symphony No.7



9. 柴可夫斯基【第5交响曲】作曲家曾在札记中写道:“这一作品是从完全听从命运,而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克服悲惨的命运,从而表现了肯定生活的思想”。因此,此部作品也被称为是柴可夫斯基的“命运交响曲”。宏大的“命运主题”在第一乐章序奏时以单簧管演绎,在之后也不断回旋体现。

Tchaikovsky: Symphony No.5 in E minor, Op.64 - 1. Andante - Allegro con anima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Valery Gergiev - Tchaikovsky: Symphony No.5


Tchaikovsky: Symphony No.5 in E minor, Op.64 - 2. Andante cantabile, con alcuna licenza - Moderato con anima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Valery Gergiev - Tchaikovsky: Symphony No.5


Tchaikovsky: Symphony No.5 in E minor, Op.64 - 3. Valse (Allegro moderato)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Valery Gergiev - Tchaikovsky: Symphony No.5


Tchaikovsky: Symphony No.5 in E minor, Op.64 - 4. Finale (Andante maestoso - Allegro vivace)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Valery Gergiev - Tchaikovsky: Symphony No.5



10. 肖斯塔科维奇【第5交响曲】作于1937年,作曲家本人称这部作品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他说:“这部作品从头到尾的构思都是抒情性的,在乐曲的中心我看到一个饱经沧桑的人。末乐章解除了前几个乐章的悲剧性的紧张搏动,使之成为生的乐观和喜悦。这部作品分为四个乐章,具有很强烈的色彩与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2-21 12: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5 in D minor, Op.47 - 1.
The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Bernard Haitink - Shostakovich: Symphonies Nos.5 & 9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5 in D minor, Op.47 - 2.
The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Bernard Haitink - Shostakovich: Symphonies Nos.5 & 9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5 in D minor, Op.47 - 3.
The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Bernard Haitink - Shostakovich: Symphonies Nos.5 & 9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5 in D minor, Op.47 - 4.
The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Bernard Haitink - Shostakovich: Symphonies Nos.5 & 9







现在,你与交响乐的距离
只剩这一本杂志书了

预售 已经开始啦!



1.

第二期MOOK《音乐会观赏指南》(单本)



橄榄古典音乐《音乐会观赏指南》(单本)
原价:48元
预售优惠价:36元

↓ 点击二维码即可购买 ↓


进入微店可以找到第一期+第二期的购买链接




2.

新刊+周边商品组合

橄榄古典音乐《音乐会观赏指南》
+
杯垫/眼镜布/帆布包/三件套
过有格调的生活
原价:99-147 元
预售优惠价:69-99 元

↓ 点击二维码了解更多详情 ↓






3.


新刊+全国音乐会演出票



橄榄古典音乐《音乐会观赏指南》
+
全国音乐会演出票
8个城市,14场演出,每场10张限量预售
预售优惠价:136 - 2016 元

↓ 点击二维码了解更多详情 ↓
商品详情里有详细的演出信息




【请注意 !!】
本商品为预售,预计 3月下旬 发货

购买杂志及物流任何问题
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
或联系小编微信/ganlanmusic
手机/13601977457(尽量短信)
小编在线时间:工作日10:00-18:00




线条分割线
古典音乐全媒体
《橄榄古典音乐》

Q:我们有哪些产品?
A:微信公众号、杂志、沙龙、电台、视频、音乐周边
Q:我们有哪些微信号?
A:橄榄古典音乐、橄榄钢琴课堂、古典与爵士、橄榄戏剧
Q:合作、投稿?
A:请邮件 liujie@ganlan.com.cn


Tips: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最新杂志哦,马上下单吧!微店上购买的杂志物流有任何问题,请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联系小编微信/ganlanmusic 手机/13601977457(尽量短信)

阅读原文阅读 21228198 投诉
精选留言
写留言

22
Dalton
这期内容好硬!以后再也不用傻傻分不清了。
2天前
15
4+🙊
这马勒头像长得跟陈坤似的
2天前
13
高立诚
好文!喜欢!受益匪浅!
2天前
12
为正
如此热心普及工作,功德无量!
2天前
4 作者回复
新年快乐~感谢支持~
2天前
11
🎼The flaneur
文末套路很自然
2天前
4

从满不懂到徦行家。只因不学习和一知半解。
攺变从今曰开始。
千万不能秒懂。细心领会吧!
2天前
9 作者回复
秒懂不是一秒就懂,而是给人点拨,茅塞顿开
2天前
6
BM.PRO
好多人认为,像古典音乐这类我们都不懂,没法接触……其实古典音乐从来一直都在你身边,只是你没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2天前
6
星平
石破天惊命运开
温文尔雅有情怀
唐风宋雨沧桑后
万紫千红春复来
2天前
5
Lijie Wang
简而易懂的大全,
2天前
5 作者回复
欢迎关注近期的一系列十问十答专题
2天前
5
Carlotta
钢琴一般都归在打击组。。。。所以我在乐团是一名光荣的打击乐手
2天前
4 作者回复
巴托克和普罗科菲耶夫的确认为钢琴是打击乐器呢
2天前
5
? 柔情主義?
32个赞
2天前
1 作者回复
爱你么么哒~
2天前
5
涵珍
干货满满
2天前
5
红毛牛
条理清晰,简要,瞬懂!
2天前
5
語語
我注意到了马勒好帅
2天前
4
$5🤘🏻>U<🤘🏻
贝六啊!!
2天前
4 作者回复
我个人最喜欢贝八
2天前
4
Ꮐᵘ⳽ⲧᵃᵥ ℳₐʰ ℓₑ ʳ
马八有八位独唱,虽然第三女高扮演的圣母玛利亚只有几句但是非常重要啊
2天前
4 作者回复
嗯,马八非常震撼
2天前
4
Jack Wang
圆号是否因其音色温润柔和而归在木管乐组呢?
2天前
4 作者回复
圆号的音色像木管一样温润,但音量却有着铜管的饱满洪亮,从发音原理上它是铜管。萨克斯的哨片是木制的,管身是铜管,所以萨克斯是木管和铜管之间的
2天前
4
小人书
老师新年好!大小调已经学了3遍了,一遍满满3小时。这节课容量更大,文采洋溢,编排灵气,我要循序渐进好好学。谢谢老师带着入门
2天前
2 作者回复
不客气~~~
2天前
4
SheldonRain
哇!小进进好厉害!收藏收藏!
2天前
4
阿沛
谢谢推送的“指南”!有些曲目未听过,得空逐一欣赏!
2天前
3
匿名用户
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2天前
3 作者回复
欢迎关注近期将推广的一系列普及文
2天前
3
杨小梅
套路清晰,归纳简洁明了,曲目丰富完备!👍👍👍👏👏👏🌷🌷🌷
2天前
3 作者回复
谢谢~
2天前
3
乔晓宇🎺
竖琴是不是算弦乐组?
2天前
3 作者回复
不是哦,弦乐器分拨弦和拉弦,我们通常所说的乐队中的弦乐组特指拉弦乐器
2天前
3
月上柳梢头
請问您推荐的老貝為何只第三?第五(命运)第九(开創性的加声樂)不好么?老柴為何选第5,何特色?第1(冬日的梦幻)、第4、第6(悲愴)不好吗?補充,老具第6(田园)不好吗?老肖著名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没入选?
2天前
3 作者回复
哈哈哈,是一位资深乐评人推荐的版本,大家口味各异吧,你推荐的也是极好的
2天前
3
朱月华
欣赏交响乐扫盲的节奏谢谢小编
2天前
3 作者回复
不客气
2天前
3
老先生
普及交响乐常识,是件非常了不起的大好事。
2天前
3
宁佳
2天前
3
YLL
Q:乐章中间需要鼓掌吗?A:不。如果觉得好听请大声咳嗽
2天前
2
晏子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不错,还有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
2天前
1
旺杰
给钱才是真爱!
2天前
1 作者回复
谢谢真爱
2天前
1
不老的山妖
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一直是我的最爱,没有之一。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看了一部日本影片叫《火红的第五乐章》,里面反复出现《自新大陆》片段,从那以后就喜欢上了这首交响曲。
昨天
1
非洲雄狮
【雄狮点评】能将绝大多数人‘’听不懂‘’也不愿听的交响曲,用如此通俗的语言和方式加以解读普及,善莫大焉!一百个赞👍👍 👍……!赶紧认真收藏,得空仔细学习、聆听、欣赏-别笑本帅连五线谱都不懂,还附庸‘’交响曲‘’的风雅!还真不是,精神食粮,是千金难买的!亲,你懂的-哪怕赶脚自己没啥音乐和艺术‘’脓包‘’!
昨天
1
自由的灵魂
小编,你太有才了
昨天
1
波希米亚人
交响曲谁不懂?但读后还是非常受益。谢谢啦!顺便提一下:我不大赞成滥用“交响乐”一词,觉得很多时候叫“管弦乐”更恰当。
昨天
1
tian
莫扎特40的链接,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的顺序反了。
2天前
作者回复
多谢指正
昨天

卡拉young
小编辛苦啦!打算接下来研究研究老柴的曲子
话说个人觉得德沃夏克的钢琴谐谑曲也不错
另外想问问小编,电影配乐中的一些曲子也有用到交响乐团,那些作品也算交响曲吗?
2天前
1 作者回复
算交响乐,不算交响曲
2天前
1
Sbrina_chow2013
期待继续
2天前
1
申馨
转发与收藏一下吧?
2天前
1
面瓜熊
接地气的大牛文章
2天前
1
手中杯
好棒好棒 秒懂~
2天前
1

2天前
1
匿名用户
我一直都在,从未曾离开。
2天前
1
蓝毛毛(超然坊)
非常棒!感谢作者分享!
2天前

Hua
演奏人员可以迟到不打招呼,可以在台上交头接耳,可以在自己演奏间隙不断调试乐器吗?
1小时前
作者回复
第一个当然不可以咯,会有替补的。后面俩很正常
1小时前

晨曦之光
介绍的好全。但我记性不好,是否配套服务提供CD唱片,慢慢欣赏。谢谢,新年快乐。
4小时前

简单🎶
这么拉风的莫扎特必须买🕶️
昨天

佳杨
失恋中听老柴悲怆。。。练老柴悲歌。。。。还能不能再悲催点了😭
昨天

贪玩的小学生
文章很厉害,唯一美中不足莫扎特的交响曲顺序错了。点进来就觉得不对。哈哈
2天前
作者回复
多谢指正
昨天

毛毛
满满干货!感谢春节值班编辑老师!
2天前

zhang
为何我如此喜欢《自新大陆》,我爱橄榄古典音乐。
2天前


深入浅出地普及详介交响曲乐知识,功莫大焉!大赞👍
2天前

略风
非常感谢,收藏了。
2天前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2-21 12: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sogou.com/sie?hdq=AQxRG-0000&query=交响曲&ie=utf8


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2-21 13: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


http://baike.sogou.com/v144129.htm?fromTitle=交响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2-21 13: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ou.kuwo.cn/ws/NSearch?type=all&key=交响曲&from=sogou


交响曲_歌曲在线播放_酷我音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2-21 13: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2-21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sogou.com/sie?hdq=AQxRG-0000&query=协奏曲&ie=utf8


协奏曲 (concerto),指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既有对比又相互交融的作品。用一件乐器者又称“独奏协奏曲”,用几件乐器者又称“大协奏曲”。通常为三个乐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2-21 13: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aike.sogou.com/v64693009.htm?fromTitle=协奏曲



协奏曲 (concerto),指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既有对比又相互交融的作品。用一件乐器者又称“独奏协奏曲”,用几件乐器者又称“大协奏曲”。通常为三个乐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2-21 13: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3 11: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8-8 10:16 , Processed in 0.1588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