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8|回复: 0

百万雄师攻占南京,究竟是哪支部队最早入城并将红旗插在总统府上的?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5-21 16: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万雄师攻占南京,究竟是哪支部队最早入城并将红旗插在总统府上的?


2017-05-21 史海钩沉


本期编辑:吴幽兰




经公众号“中国国家历史"(微信ID:zggjls)授权转载。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当时的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究竟是哪支部队首先攻进并把红旗插上了总统府,立下这不世之功?为什么多年来却几乎无人提及?本文将为您揭开这个谜团。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接受双方代表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历时20天的和谈至此破裂。

21日,人民解放军即遵照毛泽东和朱德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的要求,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


《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和朱德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三支大军,不多不少,整整百万,是名副其实的“百万雄师过大江”。

东路军35万人,由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指挥,在南京浦口至南通的张黄港渡江。

中路军30万人,由第三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谭震林指挥,在芜湖裕溪口至枞阳镇段渡江。

西路军35万人,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参谋长李达指挥,在江西湖口至安徽枞阳镇段渡江。


渡江战役示意图

毛泽东亲自为新华社撰写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其实,文章见报的前一天晚上,即4月23日晚,东路的陈毅第三野战军已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攻占国民党总统府。捷报传到北平,毛泽东又写下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主席这两天真的很忙啊!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攻进总统府,解放南京是中国革命的划时代事件。一幅流传十分广泛的照片,一队威风凛凛地站在总统府大门上解放军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60多年后的总统府,游人如织。走进总统府的前厅,有一幅巨幅的《煦园曙光》油画。画面上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几位领导: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等人,昂首阔步,走进总统府。事实上,当时他们五位正忙于在各地指挥作战,根本就不可能聚集在一起走进总统府。但是,在一些回忆的史料中,4月24日下午,五前委中的部分首长曾经进入总统府。《煦园曙光》的场景是虚构的,这是一种艺术上的合理想象。


煦园曙光(油画作者 陈坚)

但是,首长们对攻占总统府,这个标志性的事件,则是相当地重视!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这是哪支部队首先攻进总统府,立下这不世之功?

离休前任宁德军分区副司令员的管玉泉,渡江战役时任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35军第104师312团3营营长。多年以后,他回忆道,我军(仅指35军)一枪未发便渡过了蒋介石依赖的“长江天险”。不费一枪一弹占领总统府。

“一枪未发”“不费一枪一弹”,真是匪夷所思!

“……4月23日拂晓,作为解放南京的第一梯队先遣突击营陆续渡江。由于守卫南京的敌军已经弃城逃跑,我军一枪未发便渡过了蒋介石依赖的‘长江天险’。

4月23日凌晨,南京长江路292号……我率部抵达总统府后,发现大门虽然紧闭着,但只是用插销插着,并没有上锁。当部队到大门口时,里面立即就有了反应。很快,出来了三个人,很配合地将大门打开。六名战士用力推开了沉重的镂花大铁门,大队人马立即涌入,很快就抢占有利地形,控制了整个总统府大院,当时未遭到残敌顽抗,只俘虏了10多名未佩枪弹的卫兵,不费一枪一弹占领总统府。

……随后,在俘虏兵的引领下,我们登上了总统府顶楼,看到旗杆上还挂着青天白日满地红的‘狼牙旗’,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把国民党的旗子扯下,换上一面我军冲锋时用的红旗。这时正是4月23日上午8时。

……蒋介石的一张大办公桌上,还端放着一套《曾文正公家书》,点钟、笔托、毛笔等,依次放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台历,上面显示的是:中华民国卅八年4月23日星期六,农历己丑年三月大,代电:梗。”


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的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

是的,首先攻占南京总统府的,是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35军。

攻占南京总统府,降下青天白日旗,这样的大事,长期以来,历史教科书、南京总统府里陈列的展览中甚至军史为何都很少提及,这是为什么?

这就涉及到了一位著名的反将——吴化文以及他担任军长的35军。

百度百科:

吴化文(1904年—1962年),字绍周,山东人,原冯玉祥部任参谋,他先是追随冯玉祥,后投奔蒋介石,再投靠汪精卫,又反投蒋介石,最后加盟解放军,一生事四主。

解放后,吴化文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不久即转至地方工作后,被任命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交通厅厅长,1959年起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吴化文(1904年—1962年)

渡江战役中的几个主力兵团,在淮海战役之后都接受了一些国民党起义或投降的部队。如在淮海战场起义的张克侠部编为32军,隶属八兵团。何基沣部编为34军,隶属八兵团。

之前,在济南起义的吴化文部编为35军,隶属七兵团,被部署在长江北岸的三浦(浦口、浦镇、江浦)。

吴化文这支军队非同寻常,背景极其复杂。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变。

1930年倒戈,背叛冯玉祥,投奔军阀韩复榘。

1938年接受蒋介石改编,任旅长、师长。

抗战初期,他曾经率部在泰安等地与日军作战。此后,与八路军不断发生摩擦,残害共产党人和抗日人员。

1943年,他投靠汪精卫,当了汉奸,被委任为日伪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协同日军进攻八路军。


1943年2月,国民党鲁苏新编第四师师长吴化文率部投降日军。图为吴化文(左二)到南京受到汪伪政权要员褚民谊(右二)、刘郁芬(右二)、林柏生(右三)等人的欢迎。

1945年5月,吴化文率部投靠蒋介石,摇身一变,被任命为第五路军司令。

1947年3月,吴化文带领国民党整编八十四师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1948年4月,他率部进驻济南,归王耀武指挥,防守济南西线。

194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济南。吴化文在9月16日率两万名官兵战场起义。

1949年2月和解放军的鲁中南纵队合编为第三野战军七兵团下属的35军。

被收编仅仅两个月后,吴化文这支部队被派往浦口。

陈、粟的军事部署,其真实意图是什么,说法不一而足。无足轻重是一说。另一种说法是想让吴部啃啃南京这块硬骨头,消耗一下这只“胡传魁”式的队伍(当然,35军也不光是吴的部下,35军是由吴部和鲁中南纵队合编而成)。

按照粟裕的作战方案,东路和中路突破之后,形成钳型攻势,从两边包抄南京。可没想到4月20日开始渡江的中集团(第21、24、25、27军)动作太快,4月23日已进至安徽宣城、郎溪一线,粟裕的一记“右钩拳”直击沪杭欲断国军后路,国民党守军司令汤恩伯吓坏了,急令南京守军撤退,准备固守上海。国民党军队连夜撤退,南京顿时成了真空地带。

吴化文见机行事,立即带兵渡江,一枪不放,长驱直入。他对这里太熟了——在这里接受过汪精卫的召见,聆听过蒋委员长的指令,熟门熟路,根本不用向导,一点儿弯都不绕,便可直接打到总统府。


浦口与总统府仅一江之隔

吴化文的35军捷足先登。当他的第104师312团赶到总统府时,国民党的守军早已树倒猢狲散,跑得踪影皆无。35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总统府,拣了一个天大的便宜,这支部队成为蒋介石政权在大陆的“掘墓人”。

吴化文的35军拣了这个“漏儿”,让陈毅、粟裕“哑巴吃黄连”。

粟裕在他的《回忆录》中,对于35军攻占南京的战绩,只是寥寥几笔:

“镇江正面的第三十四、第三十五两军,于二十三日晨占领镇江和浦口、浦镇,当晚占领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

对这样一个大事件,作为主帅的粟裕只是一笔匆匆带过,着墨还不如“围歼逃敌于郎溪、广德地区”。本可浓墨重彩,大书特书一笔的历史,只能淡出历史,直至一段时间内,完全退出历史。

吴化文也有自知之明,他曾说过,自己的“吴军” 就像“妓女”,跟了这个跟那个,最后跟了共军算是“从了良”,而正是这名从良的“妓女”居然捣了“老鸨”的窝,做出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事业。

这个细节,像个笑话,颇值得玩味,也颇具讽刺意味。


1948年9月,国民党暂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右)在济南高埠部起义。

这个笑话可以这样表述:是一支前国民党军队——当然现在是人民解放军的35军,最早攻入国民党首都南京,把红旗插上国民党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总统府。

事后诸葛们总结国民党失败的原因,计有千千万万,仅就这一点而言,国民党焉有不败之理?

由于种种原因,第35军于1950年1月撤编。从1949年2月组建到1950年1月撤编,35军存在的时间还不到一年,是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寿命最短的一支军队。这支为不同政权“屡建奇功”的部队,后来被改编至浙江省军区,吴化文也随之转业到浙江工作。

从此,攻占总统府的战功,就再也没有哪个部队来认领,也几乎再也无人提及。而原35军第104师312团3营营长管玉泉回忆,则是多年以后的事了。

吴化文的一生,是不断叛变的一生。吴化文自己就说,他的一生都在压宝,这最后一次算是压对了。后来他的履历,竟然被人粉饰为是不断革命的一生——这真是亵渎了革命——但无论若何,毕竟是同一战壕。为尊者讳、为同志讳,是传统使然,也是现实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历史就是服务现实的。


汪精卫接见吴化文

仅从道义上说,吴确实算不上什么君子,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气节,但社会就是如此复杂,手中有军队,有实力,还能识事务,这就是在江湖中历练出来的生存之道。李敖曾说他最佩服的人之一,就有这位“反水将军”吴化文。李傲是个心高气傲的人,能够入他法眼的人不多,吴化文算一个,在那样的多事之秋,吴能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的确要有几把“刷子”。

运气好,押对宝,有自知之明,一生作恶不少却也立下“奇功”的吴化文将军,他的结局并不坏,让那些以所谓的气节和忠诚对抗到底而被俘(尽忠的另当别论)国军将领们,艳羡不已。此时,他许多的“战友”,无论是在冯玉祥、汪精卫,还是在蒋介石队伍中,都在战俘营里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自由。

在浙江,他的自知之明发挥到了极致。这一次,他称病转业至省交通厅,做了地方官员,官至交通厅长。据说,吴化文和他的四个老婆及一家人,在西湖之滨尽享天年。


吴化文与林世英照片

他去世的那一年,是1962年。他幸运的是,那场席卷全国的风暴,还没有到来。他一生的每一次反水,都把握住了时机。连他一生仅有的一次死,也恰到好处,死得其所。


延伸阅读

总统府晴空万里 ——一幅画背后的历史



1976年,上海画家陈逸飞、魏景山合作了著名历史画《占领总统府》:一群英武的战士,荷枪实弹冲上伤痕累累的南京国民党“总统府”顶楼,升起一面红旗。背景是笼罩在浓烟战火中的城市。

和陈逸飞、魏景山合作的历史画《占领总统府》不同,李斌画中的“占领总统府”,背景一片祥和。他看过一些党史研究文章,主要结论是,南京城不是打下来的


424晴空万里·南京1949

2010年,上海画家李斌重构了这个已成经典的画面:升旗的战士成为背景。一位身着白色旗袍的女性,与一位解放军指挥官握着手,站在总统府顶楼的最前端。他们身后,是一大群穿着、神态各异的人。有西装革履,有长衫礼帽,有解放军制服,有国民党陆海空军制服……景深处一片祥和,南京城晴空万里。

这幅油画的名字就叫《424晴空万里·南京1949》。


强攻计划取消

这幅画起源于李斌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党史研究文章,主要结论是,南京城不是打下来的。



身着白色旗袍的女性,是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陈修良。1946年,她是中共派到南京的第九任最高领导人,前八任大多牺牲了。


陈修良(1907年—1998年11月6日 ),女,浙江宁波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曾任汉口市委宣传部秘书、江苏省委妇委书记,《新华报》总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全国妇联华东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第二届执委、浙江省委宣传部代部长、上海社会科学院顾问;她在晚年抱病写下一百多万字的回忆文章;陈修良病重住院期间,江泽民、黄菊、曾庆红等领导人专程来到医院看望;1998年11月6日病逝,享年91岁。

1949年4月23日上午,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面临解放军全面包围,决定弃城而走。攻打南京的解放军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渠制定了全面炮轰南京的强攻计划。由于南京地下党的及时联系,强攻计划取消,没有出现《占领总统府》中浓烟战火的惨烈局面。


陈士榘,湖北省荆门市人。1909年4月14日出生于武昌黄陂(今武汉市蔡甸区)。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现代国防工程的奠基人。1995年7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陈修良发动2000名地下党员、2000名南京警察与近万名群众配合,解放军几个小时便渡过长江,顺利接管南京。

陈修良与丈夫沙文汉、女儿沙尚之的合影照。

国民党撤退前曾计划炸掉南京老江口的火车轮渡,被地下党用机枪扫射制止。火车轮渡一次便能运送一个团的部队,刘伯承、邓小平都是坐着轮渡过江的。接管政权的过程中,南京电力、自来水未停,公共交通正常,报纸按时出版。


南京老江口的火车轮渡

画面里和陈修良握手的是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渠。旁边的几位解放军高级指挥官,包括一张圆胖脸的第三十五军军长吴化文。这位将领曾倒向多种势力;最后一次是1947年宣布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五军。首先进入南京城的,正是这支部队。


吴化文(右)

陈修良左下方是她领导的几位地下党高层,其中包括她的小叔子史永——策反部部长。右边是起义的B24轰炸机飞行员俞渤、“重庆号”巡洋舰舰长邓兆祥、首都警卫师师长王晏清等国民党军官。



最左上角,戴眼镜着长衫、表情平和的方脸中年人,是国民党末任最高检察长,被称为“世界五十位最杰出法学家之一”的杨兆龙。陈修良通过他取得国民党司法部长张知本、代总统李宗仁的同意,释放了全国被国民党关押的一万多名共产党员、政治犯,有些是已经判处死刑的。


杨兆龙(1904—1979),字一飞,毕业于燕京大学和东吴大学;后获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通晓英、法、德、意等八国外语,对大陆、英美两大法系均有精深造诣;曾任推事、律师、宪法起草委员会和资源委员会专员、代理最高检察长等职;曾草拟《国家总动员法》、《战争罪犯审判条例》等法律;曾当选为中国比较法学会会长、刑法学会会长、国际刑法学会副会长等职;被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评选为世界范围内50位杰出法学家之一;建国后境遇凄惨,先后被打成“右派”分子以及“反革命分子”,遭到关押,1979年不幸离世,1980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为了寻找这些历史人物1949年前后的照片,李斌花了好大力气。他甚至和这些历史人物的后代成了朋友。画作展出时,不少历史人物的后代来看画,他们很满意,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怎么能把吴化文画得那么正面?

“吴化文的儿子对我说:他爸当年带兵投降日本人,是国民党秘密安排的。”李斌无奈地回忆,“这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就搞不清了。”


1943年2月,国民党鲁苏新编第四师师长吴化文率部投降日军。图为吴化文(左二)到南京受到汪伪政权要员褚民谊(右二)、刘郁芬(右二)、林柏生(右三)等人的欢迎。

“南京实为和平解放的,地下党起了重大作用。”陈士渠、宋任穷等人在回忆录中,都肯定了这一事实。


宋任穷

南京解放后,陈修良和她领导的地下党组织却被全面“边缘化”。陈修良由市委书记降为市委组织部长,不到一年就离开南京。


陈修良与丈夫沙文汉

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不少人命运悲惨。研究陈修良多年的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唐宝林写道:“文革”时,有人提出一个流毒极深的论调:“凡地下党员如果没有成为烈士,活下来的就一定是叛徒或潜伏下来的特务。”


1952年,陈修良(左一)和中共南京地下党情报系统负责人合影。

1958年,陈修良在浙江省委宣传部长的职位上被定为“极右分子”,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下放浙江嘉兴农村劳动。她对此是有心理准备的。一年前她的丈夫、浙江省首任省长沙文汉已被定为右派,开除党籍。

当年与她产生深厚情谊,为南京和平解放做出贡献的那些人,几乎无一幸免。


陈修良和丈夫沙文汉

杨兆龙听从妻子和地下党劝说,留在大陆。1952年院系调整,杨兆龙从此再无事业可言。这位通八国语言的法学名家,成了一名俄语教员。





1957年,他在上海民盟主持的座谈会上,呼吁实行民主和法治。不久成了右派。1963年,杨兆龙被判处无期徒刑,直到1975年才同在押的最后一批国民党战犯一起被特赦。释放后,他发现妻子十年前就已自杀身亡,儿子判刑十年,女婿判刑二十年……不到两年,他突发脑溢血,至死都未能得到平反。



杨兆龙去世的1979年,陈修良得到平反。她回到上海,才知道杨兆龙的命运。在上海市高等法院举行的一次听证会上,她说:把杨兆龙留在大陆,是我动员的结果。杨对我党立了大功!是我害了杨兆龙和他全家……我欠了他们的债,现在我要还债。



第二年,杨兆龙被宣布撤销原判,宣告无罪,恢复名誉,发还家产。

“1983年1月我调到上海社科院去做党委顾问。我已经75岁了,余年做什么我也考虑过,要回忆历史,替人家证明写点东西,后来一直就搞这个事。”这是陈修良晚年,躺在医院病床上口述历史时,留下的录音整理内容。


晚年陈修良。

她本人成了“文革”后拨乱反正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年她领导的地下党、她策反的起义将士、她多年来的下属和上级,纷纷要求她写材料为自己证明清白。她当仁不让,仅晚年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回忆文章,就涉及潘汉年、顾准、夏衍、朱枫等数十个历史人物。


南京复成新村10号,中共南京地下党的秘密机关,陈修良曾在这里主持市委会议。

陈修良很早就发现保留一份历史的必要。中央下令发动“文革”的文件、浙江省委批判她和她丈夫的材料、他们在运动中被迫写下的交代和检查、友人之间互通的信件,她都留一份存档。光“文革”期间的报纸和民间小报,她就收集了206份。



星光满天的半夜三更,一个在杭州大学扫地的老太太偷偷爬起来抄墙上的大字报。谁想得到,这个老太太,就是当年的南京地下市委书记?

一大批文件在“文革”中被抄走,平反后陈修良坚持不懈地索要,终于要回了大部分。材料总计六千多份,光是分类目录,就出了一本《沙文汉·陈修良自存文档目录》。这本书,李斌也收藏了一本。



陈修良于1998年去世,享年91岁。去世前她已双目失明,就躺在床上做口述历史,留下了四十盘录音带。陈修良留下的工作,由她的女儿沙尚之继承。在华东师范大学和宁波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这六千多份文档全部变成了电子版,目前正在整理,把手写体和扫描件变成打字版本,已经提供给了很多历史学者做研究。两年前,沙尚之为母亲出版了传记《拒绝奴性》。

从1920年代的党建工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传播,到联合抗日、地下战线、情报工作、大跃进、反右运动、“文革”……这份档案,已经远远超出了陈修良个人经历的范畴



提到《424晴空万里·南京1949》,沙尚之很满意。她很肯定李斌为画这幅历史画所进行的考证工作。为了画这幅画,李斌还专门到南京的“总统府”去过,禁不住赞叹当年陈逸飞、魏景山两位画家的创造力:顶楼没有多大的空间,根本站不下几个人。



1949年23日晚至24日晨,母亲陈修良一夜无眠。天一亮,她去找解放军司令部,当时三野八兵团驻扎励志社(今钟山宾馆),她跑进去说要找首长,负责保卫的小战士就是不让她进去,因为陈修良一身旗袍,还烫了头发,这让小战士无法理解。两人相持间,三野政委何克希走了出来,他认识陈修良,一见面两人就大呼,激动地拥抱,旁边战士全部傻了,心想我们首长怎么了,怎么和这样一个女的拥抱。



确认身份后,三野派车护送陈修良前往寓所,得邻居知真正她的身份后,更是大吃一惊,这位没事总爱搓麻将的“张太太”,竟是共产党的市委书记。

很快,中共中央电令重新组建中共南京市委,二野司令员刘伯承为市委书记,宋任穷为副书记,陈修良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她的3年市委书记生涯就此结束,百死一生的“地下”生活也成为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工作需要,陈修良之前穿旗袍、烫头,还打麻将的生活,曾引起一些非议。此外因为性格刚烈,她看不惯一些战士为首长抢房子,还组织干部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这篇文章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以及进城后失败的教训作了总结,结果再度引发一些人的不满。

据《炎黄春秋》杂志刊载,解放后对地下党的政策,曾有一个“新十六字方针”——“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



陈修良以前在策反和情报工作中,曾经强调为了配合解放军解放南京,“使战士少流血”,却被说成“言下之意好像地下党很有力量,可以不依靠解放军打进来,就能先解放南京。”(陈修良工作笔记)柯庆施在一次常委会上说:“过去地下党同志有一个口号叫做‘保管好工厂,将来就好当厂长’,那么说,你保护好了总统府,总统就是你当了?”(陈修良《关于南京党的几个问题》,1969年6月4日,手稿)陈修良当场驳斥没有这回事,但高层领导却相信了。后来在南京全体干部4000人大会上,陈修良被当面批评。

1957年,陈修良和丈夫沙文汉双双被打成“右派”,直到1979年“文革”结束才得以平反,那时她已经72岁高龄。

晚年时光,很多当年的手下找她,因为同样的遭遇,希望她能写材料证明自己清白,陈修良全部答应。她还做了口述历史,留下40盘录音带,提供给很多历史学者做研究。



1998年,这位传奇女性去世,享年91岁。

至今,还有很多人怀念她。

2010年,上海画家李斌重构著名历史画《占领总统府》,“总统府”顶楼不再伤痕累累,背后的南京城也不是浓烟战火,而是郁郁葱葱,一片祥和。站在顶楼上的,除了解放士兵,还有普通市民,中间则是一位穿着白色旗袍的女子,正和一位解放军指挥官握手。

李斌说,女子就是陈修良。这幅画,名为《424晴空万里·南京1949》





各位朋友,我建了个“历史研讨群”,有喜欢探讨历史事件,追寻历史真相的,可以加编辑好友,打开您的“朋友圈”,并回复“史海钩沉”,编辑审核后会拉您入群。
(请各位一定加编辑好友,才能加入群聊,在公众平台回复是加不进群的)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史海钩沉】


你|价
的|值
分|连
享|城


阅读原文阅读 250313 投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7-21 01:09 , Processed in 0.13895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