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6|回复: 2

江津区 -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3-26 19: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aike.sogou.com/v183455.htm?fromTitle=江津区



江津区 - 搜狗百科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3-26 19: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
网页
微信
知乎
图片
视频
明医
海外
百科
更多>>
登录
搜狗百科

江津区
进入词条搜索词条
搜狗百科

搜索词条编辑词条收藏分享申诉登录
首页
精彩百科
任务
用户
公益百科
积分商城
个人中心
添加义项
同义词
收藏
分享
江津区
编辑词条

江津区,位于中央直辖市重庆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以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江津区距渝中区公路里程50公里;铁路里程65公里;水路里程72公里。江津区气候特征与重庆主城九区相近,域地形南高北低,最低处珞璜中坝海拔178.5米;最高点四面山蜈蚣坝海拔1709.4米,主城区平均海拔209.7米,50年一遇洪水位199.13米,全区面积3200.44平方公里。
快速导航
关系表
中文名称        江津区
行政区类别        直辖市辖区
下辖地区        几江、德感、白沙镇
邮政区码        402260
面 积        3200.44平方公里
方 言        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
著名景点        碑槽山溶洞群、石门大佛寺、聂帅旧居       
外文名称        Jiangjin District
所属地区        中国重庆
电话区号        023
地理位置        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南部
人 口        127.51万(2008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机 场        江北国际机场
展开内容


1简介
自然地理
政区地理
历届领导
综合经济
基础设施
工业
商贸旅游
财税金融
社会事业
景点
主要景区
特产
2历史沿革
自然地理
政区地理
历届领导
综合经济
基础设施
工业
商贸旅游
财税金融
社会事业
景点
主要景区
特产
3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
政区地理
历届领导
综合经济
基础设施
工业
商贸旅游
财税金融
社会事业
景点
主要景区
特产
4资源
历届领导
综合经济
基础设施
工业
商贸旅游
财税金融
社会事业
景点
主要景区
特产
5交通
历届领导
综合经济
基础设施
工业
商贸旅游
财税金融
社会事业
景点
主要景区
特产
6人口
历届领导
综合经济
基础设施
工业
商贸旅游
财税金融
社会事业
景点
主要景区
特产
7政治
历届领导
综合经济
基础设施
工业
商贸旅游
财税金融
社会事业
景点
主要景区
特产
8经济
综合经济
基础设施
工业
商贸旅游
财税金融
社会事业
景点
主要景区
特产
9教育
景点
主要景区
特产
10旅游
景点
主要景区
特产
11著名人物
12长寿之乡
1 简介 编辑
江津区,位于中央直辖市重庆西南长江之滨,距渝中区公路里程50公里;铁路里程65公里;水路里程72公里。江津区气候特征与重庆主城九区相近,域地形南高北低,最低处珞璜十坝海拔178.5米;最高点四面山蜈蚣坝海拔l 709.4米,主城区平均海拔209.7米,50年一遇洪水位199.门米,全区面积3200.44平方公里,人口147万。  江津古属于《禹贡》梁州,星临由大朱雀鬼宿,周属巴国(今重庆渝中区),秦届巴郡,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早期文明在这里繁衍。

江津区常住人口127.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8.6万人,城镇化率53.8%;户籍总人口148.6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02万人,农业人口76.63万人。2012年全年完成GDP426亿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

大江西来,在江津城区受阻于鼎山转而向北,复受阻于马骏岭东巡,再受阻于高家坪南巡南回,最后转向东北,环鼎山绕了一个几字形的大弯,故江津又名几江。重庆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以来,江津区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1年底,中心城区建成区达48.8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达45.5万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效显著,重庆绕城高速(外环高速)、渝泸高速公路等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九江大道、西江大道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了与重庆主城区的联系,“五桥六路融主城”的格局逐步形成,城区管网已全面完成改造,城市垃圾实现分类收集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稳步推进,商品流通、金融保险、交通邮电等传统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教育、医疗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四大文化品牌”已深入人心,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2012年6月13日,中国老年协会正式授予重庆市江津区“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

古为巴国地,南齐永明五年(487年)置江州县。西魏(553-557年)改江州县为江阳县,县治在今江津顺江。北周孝文帝元年(557年)县治迁至今几江,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县城地处长江之要津而改江阳县为江津县。唐武德三年(620年)析江津县西部置万春县(治今朱沱,后改为万寿县)。宋乾德五年(967年)裁万寿县入江津县。元至元16年(1279年),属四川省重庆路总督府自辖的录事司。明清时期属重庆府。民国时期先后属四川省重庆抚府、川东观察使、川东道、第三行政督查区。

1949年12月,江津属四川壁山专区;1950年,壁山专区划归川东行署。1951年1月,壁山专区由壁山县迁往江津县,改称为江津专区,属四川省。1960年,江津专区驻地迁往永川,仍称江津专区。1968年改为江津地区。1981年改为永川地区。1983年2月撤销永川地区并入重庆市,江津县属重庆市辖。

1992年8月4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88号)批复同意:撤销江津县,设立江津市。为四川省辖县级市,由重庆市代管。1997年,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江津划归重庆直辖市管辖。

2006年10月22日,国务院(国函[2006]110号)批准:撤销江津市,设立重庆市江津区。以原江津市的行政区域为江津区的行政区域,江津区政府驻几江街道。2007年2月13日,重庆市江津区正式挂牌成立。

自然地理

江津城区气候特征与重庆相近,但综合气象指标要优于重庆。江津区域地形南高北低,最低处珞璜十坝海拔178.5米;最高点四面山蜈蚣坝海拔1709.4米,主城区平均海拔209.7米,全区面积3200.44平方公里。

大江西来,在江津城区受阻于鼎山转而向北,复受阻于马骏岭东巡,再受阻于高家坪南巡南回,最后转向东北,环鼎山绕了一个几字形的大弯,故江津又名几江。

政区地理

江津,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位于重庆市西南部,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尾端,东邻巴南区、綦江县,南界贵州省习水县,西接永川区、四川省合江县,北靠璧山县、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幅员面积3200平方公里,辖2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 个风景名胜区,189个行政村、77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49万。区人民政府驻地几江街道。古为巴国地。秦置巴郡江州县。西魏改江州县为江阳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江阳县为江津县。明清时期属重庆府。民国时期属四川省第三督察区。1949年江津解放后属川东行署璧山专区。1951年璧山专区改江津专区。1968年江津专区改江津地区。1981年江津地区更名永川地区。1983年永川地区与重庆市合并,属重庆市管辖。1992年撤县设市。2006年撤市设区至今。

江津区位于长江中上游,三峡库区尾端。地处东经105°49′—106°38′,

北纬28°28′—29°28′之间,东西宽80公里,南北长100公里。东邻巴南、綦江,南靠贵州习水,西依永川、四川合江,北接壁山。地形南高北低,以丘陵兼低山地貌为主,分平阶地、丘陵地和山地,其中丘陵占78.2%,低中山占21.8%。南部四面山区系云贵高原过渡到四川盆地的梯形地带,北部华盖山等系华莹山支脉。海拔最高处四面山蜈蚣坝为1709.4米,最低处珞璜镇中坝为178.5米,相对高差为1530.9米。

江津气候属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尚足,无霜期长。市区几江镇年平均气温18.4℃,冬季平均气温7.7℃,夏季平均气温28.5℃。年日照时数1273.6小时,年降雨量1030.7毫米,无霜期341天,年湿度81%,太阳总辐射量86.5千卡/平方厘米。

江津资源丰富,是全国商品粮、柑桔、瘦肉型猪、速生丰产林和食品工业基地。全市有主要动植物1800多种,天然气、石膏、石英砂、石英石、石灰

石、矿泉水等10多种矿产储量丰富。全市现有森林面积11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7.5%以上。水能资源200多万千瓦。江津拥有聂荣臻元帅陈列馆、聂荣臻元帅故居、陈独秀旧居,风景宜人的黑石山、骆来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等众多的历史文物和风景名胜区。江津物产丰富,特产众多,江津柑桔、江津花生、油酥米花糖等名特产扬名海内外。

江津区地处重庆西南长江要津,地跨长江两岸,东邻綦江、巴南,西接永川,南连四川合江、贵州习水,北与璧山县、九龙坡区相邻,长江流经境内,渝蓉、渝黔铁路环绕市境,是川东南、黔北通往重庆的必经之地,重庆西南方向的交通总口。

江津地域蕴含巨大的交通发展潜力,现有6条国道与江津结缘:长江过境127公里,拥有5个国家级深水港,境内大小溪河通航里程长达305公里,水能蕴藏量近300万千瓦:渝蓉、渝黔铁路过境15站135公里:公路210国道过境53公里;渝昆高速、渝黔高速公路均为江津开有(或预留有)路门。小南海一珞璜长江铁路大桥和江津长江公路大桥横跨大江南北。斜贯市域的渝滇快速通道现已列入重庆市米字型八大快速通道规划。

区内已建成去主城区快速路有九江大道、西江大道、及渝昆高速公路、重庆绕城高速(外环高速)、渝泸高速;外环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迎宾长江大桥、几江长江大桥、江津公路长江大桥、地维长江大桥、小南海长江大桥;规划建设五举长江大桥、油溪长江大桥、白沙长江大桥、朱杨溪长江大桥。

1997年,江津市面积3200.2平方千米,人口145万。辖47镇19乡。市政府驻几江镇。2000年6月30日,夏坝镇政府驻地由夏坝街迁至青江街(渝府[2000]137号)。江津市辖几江、德感、白沙、四面山、珞璜、油溪、石门、吴滩、石蟆、永兴、龙门滩、先锋、李市、西湖、双溪、碑槽、龙吟、嘉平、滩盘、罗坝、傅家、羊石、稿子、塘河、东胜、广兴、长冲、金刚、慈云、和平、高歇、津福、蔡家、柏林、仁沱、支坪、贾嗣、杜市、朱杨、夏坝、享堂、夹滩、吴市、马宗、中山、骆崃山、临峰、秦家、鹅公、两岔50个镇;大桥、嘉乐、紫云、月沱、刁家、金泉、清溪沟、长林、麻柳、洞塘、沙埂、现龙、毗罗、凤场14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1322890人,其中:几江镇118934人、德感镇77113人、临峰镇6259人、享堂镇15322人、津福镇11692人、双溪镇14090人、油溪镇28828人、长冲镇12034人、金刚镇17788人、吴滩镇26747人、吴市镇13236人、碑槽镇8798人、石门镇27792人、秦家镇15136人、朱杨镇30802人、滩盘镇14782人、石蟆镇54227人、稿子镇11622人、羊石镇15054人、白沙镇89694人、永兴镇28261人、塘河镇14141人、鹅公镇13363人、龙门滩镇26160人、罗坝镇23161人、李市镇33006人、慈云镇10260人、两岔镇9283人、蔡家镇24920人、龙吟镇16100人、中山镇15943人、嘉平镇13892人、柏林镇14722人、傅家镇10880人、东胜镇6069人、四面山镇11465人、先锋镇39447人、夹滩镇15215人、仁沱镇34217人、和平镇14841人、马宗镇16162人、珞璜镇51206人、贾嗣镇39979人、西湖镇26304人、骆崃山镇13008人、夏坝镇20195人、杜市镇22218人、广兴镇14551人、高歇镇13782人、现龙乡7536人、毗罗乡10443人、刁家乡12754人、洞塘乡7684人、沙埂乡5965人、大桥乡7026人、月沱乡8234人、嘉乐乡6915人、清溪沟乡6616人、紫云乡10889人、凤场乡7180人、麻柳乡9009人、金泉乡14178人、长林乡5760人。

2001年,江津市将63个乡镇街道调整为37个乡镇街道。

2002年,江津市辖2个街道办事处、35个镇,82个居委会、380个村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146.1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08万人。

2006年,江津市(行政区划代码500381)辖3个街道、23个镇:几江街道、德感街道、支坪街道、双福镇、油溪镇、吴滩镇、石门镇、朱杨镇、石蟆镇、永兴镇、塘河镇、白沙镇、龙华镇、李市镇、慈云镇、蔡家镇、中山镇、嘉平镇、柏林镇、先锋镇、珞璜镇、贾嗣镇、夏坝镇、西湖镇、杜市镇、广兴镇;四面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2008年7月14日,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双福镇设立双福街道的通知》(江津府发[2008]77号):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江津区双福镇设立双福街道的批复》(渝府[2008]96号),撤销双福镇,设立双福街道;双福街道管辖原双福镇行政区域,街道驻地双河场。

2011年9月,根据重庆市政府的96号批复,将原几江街道调整为几江街道和鼎山街道。

调整后的几江街道,辖原几江街道四牌坊社区、大什字社区、小什字社区、通泰门社区、得胜社区、小西门社区、大西门社区、南门社区、3539厂社区、3533厂社区、五举村的行政区域,共10个社区、1个村。幅员面积29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百货街96号。

鼎山街道辖原几江街道东门社区、长风厂社区、琅山社区、艾坪社区、高牙村、仙池村、双碑村的行政区域,共4个社区、3个村。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鼎山大道18号(原几江街道办事处驻地)。

调整后,江津区共辖28个镇街,其中镇23个,街道5个。

2008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27.51万人,比上年增加1.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8.6万人,增加2.88万人,城镇化率53.8%,比上年末提高1.8个百分点。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48.65万人,比上年增加0.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2万人,农业人口108.63万人。当年出生人口1.77万人,其中男性0.91万人,女性0.8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1:100(以女性为100)。当年死亡人口0.98万人,其中男性0.6万人,女性0.38万人,死亡率为6.6‰。当年迁入人口1.55万人,其中市内迁入1.1万人,市外迁入0.45万人。当年迁出人口1.45万人,其中迁往市内1.14万人,迁往市外0.31万人。全区常住已婚育龄妇女18.98万人,其中年内初婚女性0.72万人;无孩妇女1.18万人,一孩妇女14.56万人,二孩妇女3.11万人。当年常住人口合法生育率为88.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8‰。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8元,比上年增长14.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5411元,比上年增长19.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8%。

历届领导

区委书记:陶长海

区长:王合清

区委常委:周德勋、周明兵、张果、辛华、张晓江、江夏

政府领导:王合清、张晓江、唐大军、李祖明(女)、刘新跃、张尚毅、肖文军、吴晓琳

综合经济

江津在19世纪小期发展成为长江上游著名商埠,中国创办的第一批公司中就有江津枳壳公司(清.野史大观),1911年,江津鹿蒿玻璃制品在巴拿马万国工艺品展览竞赛中夺得头等奖。县内的白沙镇曾名列全川四大经济重镇之一[江油中坝镇、江津白镇、渠县三汇镇(或射洪太和镇)、金堂赵家渡镇]。到20世纪中期,江津已成为经济繁荣的“成渝三江地区”(成都、重庆和温江,内江、江津)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津境 内拥有西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达144万千瓦的珞璜 电厂);重庆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年产180万吨优质水泥的 江津水泥厂);江津城内目前拥有的数控加上设备和齿轮加工 设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江津生猪生产名列全国前茅:粮食生产进入全国百强:目前综合经济实力在重庆40个区市县中排名中上。

全年实现江津区生产总值426.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14.0%,在同组10区中名列第3位。总量是2007年的2.46倍,年均增长1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7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5.6亿元,增长18.0%;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24.1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9.7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5.9%、77.5%和16.6%,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6.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8.5:46.2:35.3调整为14.3:60.0:25.7。

基础设施

外环高速、渝泸高速一期、九江大道、西江大道建成通车,迎宾长江大桥、几江大桥、南北大道加快建设,轨道交通5号线江津段列入重庆市中期规划,江津长江公路大桥顺利回购,二级公路收费站点全部取消。滨江新城提速建设,双福新区初具规模,东部新城基本建成,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到48.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至45.5万人,城镇化率达62.1%,大城市框架基本搭建,滨江大道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重庆“最美十大街道”,城市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全区森林覆盖率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30平方米,2011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5天,成功创建市级森林城市,荣获“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称号。

工业

“一区四园”工业发展格局形成,园区面积拓展到50平方公里,被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连续9年跻身重庆十强工业区县。五年完成工业投资430亿元,建成投产企业337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23家,实现产值61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4%。六大产业集群实现产值512亿元,其中装备制造、汽摩及零部件、新型材料等产业产值均超百亿元。电子信息、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产值超亿元企业增至86家,重齿公司、华能电厂产值均超50亿元,重庆潍柴等9家企业产值超10亿。

商贸旅游

时代广场、祥瑞商业步行街建成投用,遗爱池商圈启动建设,江津滨江美食夜市建成营业。3个产品被授予中华老字号,4件商标获评中国驰名商标。攀宝钢材交易市场基本建成,双福国际农贸城、和润国际汽摩城加快建设,恒大酒店建成营业。四面山望乡台瀑布入选“中国最美十大瀑布”,中山、塘河、白沙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清溪沟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山古镇老街入围重庆“最美小巷十强”。光彩国际游艇、恒大国际滑雪健康养生度假中心、四面山·少林寺签约入驻。五年房地产销售面积超500万平方米,全区港口码头年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客运、货运周转量五年分别增长60%、170%。2011年全区商品销售总额243亿元,被评为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区县。

财税金融

2011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8亿元,增长46.9%。地方财政支出突破100亿元,增长54.5%。基本支出、民生改善、重点建设等得到有力保障。5年政府投资项目累计融资超100亿元,建立“借用还”良性机制,设立石银村镇银行、白沙明星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5家,全区金融机构增至41家,2011年存款余额353亿元(含本外币),贷款余额187亿元,存贷比比2006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区“五权”抵押贷款累计达5亿元,累计引进1亿元以上项目270个、10亿元以上项目68个。中粮集团、益海嘉里、群光电子、重庆金融后援服务中心等一大批项目入驻江津,世界500强企业达7家。5年实际到位资金近600亿元,实际利用内资总量及增速均位列同类考核区县前列,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8.5亿美元,分别是2006年的22倍、18倍。获“重庆市服务外包示范区”称号。

社会事业


5年引导企业科技投入22.5亿元,全区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8%。连续三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县,两次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实施中小学生免费营养奶工程及免费中职教育,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发放教辅资料,完成30万平方米校安工程改造,重庆交通大学等8所高校入驻江津,建成全市首家数字档案馆,在全市率先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工程走在全市推广。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区社会福利院、区精神康复院迁建工程基本完工。投入12.5亿元完成22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投入1.4亿元实施计生家庭奖扶,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重庆市文明城区通过验收,第五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1]


年末全区中等职业学校6所,普通中学55所,小学495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各类学校专任教师8942人,其中小学4235人,中学4067人,职业中学607人,特殊教育33人。全年各类学校招生4.95万人,在校学生18.82万人,毕业生4.28万人。其中,职业中学招生0.95万人,在校生2.44万人,毕业生0.44万人;普通中学招生2.53万人,在校生7.14万人,毕业生2.18万人;小学招生1.47万人,在校生9.22万人,毕业生1.66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44万人。全年高中毕业升入普通高等院校6064人,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8015人,升入中职6783人,初升高升学率97.5%,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年末全区高等院校在建和启用高校10所,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江津校区、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江津校区、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电讯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公路运输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嘉峰物流职业学院、重庆顺庆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建设管理学院。年末已启用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达3.02万人。

全年开发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项,重庆市重点新产品4项,获国家专利授权90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户,新创重庆名牌产品5个,复评产品8个。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150.48亿元,同比增长76%。

景点

江津堪称风景名胜之乡,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位于江津区域南端渝、川、黔结合部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以森林为基调,以丹霞地貌为特色,以水景为亮点,绵亘百里,四面飞瀑。四面山西南紧连四川合江佛宝国家森林公园,贵州赤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赤水国家桫椤保护区、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赤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四渡赤水国家文物保扩区,贵州习水自然保护区等,组合成我国绝无仅有的首家超大型生态公园,是地球同纬度硕果仪存的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位于西南部的黑石山--滚子坪省(市)级风景名区横跨三镇两乡,面积125平方公里,由黑石山、滚子坪、大圆洞、塘河水域和清源宫5个独立景区单元组成,其中黑石山在半个世纪前就已入选美国出版的世界风景名胜辞典。

江津东部有骆崃山市级风景名胜区,由骆崃99峰、龙登山、紫荆山和天台湖等景区组成,龙登山曾是明代建文皇帝避难之所,骆崃山上的猪嘴洞曾为田纪云同志当年露宿之地。

主要景区

江津西北部有碑槽山市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景观有碑槽山溶洞群、石门大佛寺、聂帅旧居、石笋山、云雾坪、石笋山素有江津后花园的美称,石门镇李家坝是著名道教仙人铁拐李李玄(八仙之首)的故乡,石笋山也是是铁拐李晚年修道处,利济桥等,石门大佛为长江边第一大佛、中国第九大佛和世界最大的观音菩萨石刻造像,其中石门镇李家坝也是著名学者华轩居士的家乡。

西南部有以湖、瀑景观为主的清溪沟市级风景名胜区,

古老的几江城区,集中了聂帅母校、聂帅陈列馆、陈独秀故居、陈独秀原某址、天下第—长联、江公享堂、圣泉寺遗址、石佛寺、莲花石以及鼎山、几水等众多高质量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是“一日游”选择线路的最佳日的地之一。

江津文明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目前已发现固定文物603处,其中古遗址11处,古墓葬265处,古建筑67处,石窟及石刻93处,近现代史迹17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3处,其他固定文物127处。在这些固定文化遗产中,属于新石器时代的3处、汉代49处、宋代19处、明代79处、清代414处、近现代39处,其中有266处已被列入《中国文物地图册》。

江津抗战遗址

5月29日,笔者从江津区获悉,该区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发现抗战遗址23处,该区的抗战遗址总量由原来的7处上升为30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3-26 19: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战遗址是与抗日战争期间有关的建筑或场地。在这次文物普查中,该区文管所通过查阅历年文物档案、抗战回忆文章、《江津县志》等史志文献,访问了经历抗战时期的老人,取得了抗战遗址的第一手线索。

文物专家介绍,新发现的23处抗战遗址对进一步研究我市的抗战历史和摸清我市的文化底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该区文管所用文字叙述、测绘、摄影、卫星定位等方式,对新发现的抗战遗址的位置、布局、形态、保存现状、历史沿革、保护及利用价值等作了全面的记录,建立了完善的抗战遗址保护资料。

旅游路线:

四面山二日游:重庆--江津--四面山龙潭湖--卧龙沟--望乡台--大洪海--渝黔界碑--中山古镇--返程

四面山三日游:重庆(成都)--江津--四面山龙潭湖--卧龙沟--望乡台--大/小洪海--水口寺--中山古镇--返程

四面山四日游:重庆(成都)--江津聂帅陈列馆--万里长江第一路--望乡台--大/小洪海--珍珠滩--土地岩--水口寺十里峡谷--朝源观--龙飞庙--中山古镇--返程

四面山五日游:重庆(成都)--江津聂帅陈列馆--滨江路风光--天下第一长联--四面山龙潭湖--望乡台--大/小洪海--珍珠滩--土地岩--水口寺十里峡谷--朝源观--飞龙庙--大窝铺原始森林--中山古镇--返程

江津城区一日游:天下第一长联--万里长江第一联--聂帅陈列馆--陈独透墓--艾坪山兵器演示场--陈独秀旧居--返程

津北旅游线二日游:聂帅旧居--石门大佛--碑槽溶洞--临峰山森林公园--返程

骆崃山二日游:天台湖--狮子头--骆崃山--鸡公嘴--猪嘴洞--返程

黑石山--滚子坪三日游:白沙镇--黑石山--塘河古镇--滚子坪、九龙溪--倒流水--石蟆清源官--大圆洞--返程

特产

江津美食与江津风光一样的迷人。江津广柑以锦橙为代表,圆润鲜泽,果味醇浓,酸甜适度,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名扬中外,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头条新闻介绍了江津广柑。江津白酒以“几江”牌为代表,醇厚廿咧,年产数万吨,畅销全国,被誉为江津茅台:江津花生果仁饱满:酥脆香甜,著名的江津“天府花生”在东南亚、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享有良好声誉:江津米花糖源起太和斋,香脆化渣,以“玫瑰”牌和“荷花”牌为代表的江津米花糖日前已占领全国同类产品50%以上的市场份额,江津己成为全国最大的米花糖生产基地:江津“顺发麻糖”与著名的湖北孝感麻糖齐名,合称中国麻糖姐妹花:江津芝麻圆子香甜爽门,油而不腻,1981年获重庆“名小吃”称号;江津肉片色泽金黄,外酥内嫩,1974年入选《四川菜谱》:江津冰糖竽儿泥、江津冰糖藕丸、江津绿豆团、江津夜露霜等小吃清香甜嫩、爽口化渣,1981年分别入选《川东小吃》和《川味小吃菜谱》:江津灿香鸡、江津地雷鸭子、江津酸菜鱼(邹鱼)等菜品邑、香、味俱仕,享誉巴蜀,流传全国;江津“四面碧芽”、“骆崃迎春”、“崃山云雾”等富硒名茶清香鲜醇、汤色绿亮,深受游客欢迎;江津先锋花椒品质优良,畅销全国,供不应求。江津四面山绞股蓝、四面山腊肉、四面山豆花、四面山糯包谷以及四面山山珍系列等保健饮品和食品源出天然,绝无污染,最能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求。

江津雄踞重庆长江上游咽喉,扼沪渝、控涪合、接滇黔、通藏卫,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清末以来一直为主力师驻超过50名。江津同时也是巴渝地区近现代重要的军火基地,重庆历史上最大的铁炮“三将军”即为江津所铸造。江津已两次被命名为全国的双拥模范城。

江津文化昌明,人才辈出,20世纪初由蔡元培、吴玉章等倡导的留法勤工俭学,江津成名人数占全国百分之三以上。

抗战时,著名的津(江津)沙(白沙)文化区曾一度与重庆沙(沙坪坝)磁(磁器口)文化区、成都金牛(金牛坝)文化区、北碚文化区并列为中国大后方四大文化区之一。

江津是明代著名辅相江渊和宋代首筑重庆九开八闭坚城以抗元兵的彭大雅的故乡,是共和国元帅聂荣臻的诞生地,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的客死处,。

江津还出了作者钟耘舫,“白屋诗人”吴芳吉,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中国女排前主教练邓若曾等杰出人才。

江津是现代科技人才的摇篮,在整个20世纪的重庆籍院士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是江津人。此外,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两弹元勋邓稼先、工程院士丁衡高等也曾就学于这片上地。

2012年6月13日,中国老年协会正式授予重庆市江津区“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江津区也成为全国第25个,重庆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区。 同时,江津也成为继上海崇明之后,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

江津区目前健在的百岁老人有122人,占总人口比例的8.1/10万。该区总人口150.4万人,老龄人口29.3万人,80岁以上老人占户籍人口比例2.88%。

该区最长寿的老人为现年112岁的蔡树华婆婆,现精神状态依然很好。

在授牌发布会上,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介绍,中国长寿之乡”的评选由中国老年学学会发起评选并认定。自2008年广东佛山市三水区获评首个“中国长寿之乡”迄今,包括江津在内,已有25个城市获此殊荣。

据悉,评选共15个指标,包括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大气质量等12个考核指标,另有3个必达指标:一是连续3年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十万分之七以上;二是全区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岁;三是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在1.4%以上。同时,为了体现长寿之乡的广泛性,评审只限户籍人口10万人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域参加。

据赵宝华副会长介绍介绍,在众多“中国长寿之乡”中,江津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寿星分布最均衡。[2]

2 历史沿革 编辑
古为巴国地,南齐永明五年(487年)置江州县。西魏(553-557年)改江州县为江阳县,县治在今江津顺江。北周孝文帝元年(557年)县治迁至今几江,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县城地处长江之要津而改江阳县为江津县。唐武德三年(620年)析江津县西部置万春县(治今朱沱,后改为万寿县)。宋乾德五年(967年)裁万寿县入江津县。元至元16年(1279年),属四川省重庆路总督府自辖的录事司。明清时期属重庆府。民国时期先后属四川省重庆抚府、川东观察使、川东道、第三行政督查区。

1949年12月,江津属四川壁山专区;1950年,壁山专区划归川东行署。1951年1月,壁山专区由壁山县迁往江津县,改称为江津专区,属四川省。1960年,江津专区驻地迁往永川,仍称江津专区。1968年改为江津地区。1981年改为永川地区。1983年2月撤销永川地区并入重庆市,江津县属重庆市辖。

1992年8月4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88号)批复同意:撤销江津县,设立江津市。为四川省辖县级市,由重庆市代管。1997年,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江津划归重庆直辖市管辖。

2006年10月22日,国务院(国函[2006]110号)批准:撤销江津市,设立重庆市江津区。以原江津市的行政区域为江津区的行政区域,江津区政府驻几江街道。2007年2月13日,重庆市江津区正式挂牌成立。

自然地理

江津城区气候特征与重庆相近,但综合气象指标要优于重庆。江津区域地形南高北低,最低处珞璜十坝海拔178.5米;最高点四面山蜈蚣坝海拔1709.4米,主城区平均海拔209.7米,全区面积3200.44平方公里。

大江西来,在江津城区受阻于鼎山转而向北,复受阻于马骏岭东巡,再受阻于高家坪南巡南回,最后转向东北,环鼎山绕了一个几字形的大弯,故江津又名几江。

政区地理

江津,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位于重庆市西南部,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尾端,东邻巴南区、綦江县,南界贵州省习水县,西接永川区、四川省合江县,北靠璧山县、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幅员面积3200平方公里,辖2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 个风景名胜区,189个行政村、77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49万。区人民政府驻地几江街道。古为巴国地。秦置巴郡江州县。西魏改江州县为江阳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江阳县为江津县。明清时期属重庆府。民国时期属四川省第三督察区。1949年江津解放后属川东行署璧山专区。1951年璧山专区改江津专区。1968年江津专区改江津地区。1981年江津地区更名永川地区。1983年永川地区与重庆市合并,属重庆市管辖。1992年撤县设市。2006年撤市设区至今。

江津区位于长江中上游,三峡库区尾端。地处东经105°49′—106°38′,

北纬28°28′—29°28′之间,东西宽80公里,南北长100公里。东邻巴南、綦江,南靠贵州习水,西依永川、四川合江,北接壁山。地形南高北低,以丘陵兼低山地貌为主,分平阶地、丘陵地和山地,其中丘陵占78.2%,低中山占21.8%。南部四面山区系云贵高原过渡到四川盆地的梯形地带,北部华盖山等系华莹山支脉。海拔最高处四面山蜈蚣坝为1709.4米,最低处珞璜镇中坝为178.5米,相对高差为1530.9米。

江津气候属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尚足,无霜期长。市区几江镇年平均气温18.4℃,冬季平均气温7.7℃,夏季平均气温28.5℃。年日照时数1273.6小时,年降雨量1030.7毫米,无霜期341天,年湿度81%,太阳总辐射量86.5千卡/平方厘米。

江津资源丰富,是全国商品粮、柑桔、瘦肉型猪、速生丰产林和食品工业基地。全市有主要动植物1800多种,天然气、石膏、石英砂、石英石、石灰

石、矿泉水等10多种矿产储量丰富。全市现有森林面积11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7.5%以上。水能资源200多万千瓦。江津拥有聂荣臻元帅陈列馆、聂荣臻元帅故居、陈独秀旧居,风景宜人的黑石山、骆来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等众多的历史文物和风景名胜区。江津物产丰富,特产众多,江津柑桔、江津花生、油酥米花糖等名特产扬名海内外。

江津区地处重庆西南长江要津,地跨长江两岸,东邻綦江、巴南,西接永川,南连四川合江、贵州习水,北与璧山县、九龙坡区相邻,长江流经境内,渝蓉、渝黔铁路环绕市境,是川东南、黔北通往重庆的必经之地,重庆西南方向的交通总口。

江津地域蕴含巨大的交通发展潜力,现有6条国道与江津结缘:长江过境127公里,拥有5个国家级深水港,境内大小溪河通航里程长达305公里,水能蕴藏量近300万千瓦:渝蓉、渝黔铁路过境15站135公里:公路210国道过境53公里;渝昆高速、渝黔高速公路均为江津开有(或预留有)路门。小南海一珞璜长江铁路大桥和江津长江公路大桥横跨大江南北。斜贯市域的渝滇快速通道现已列入重庆市米字型八大快速通道规划。

区内已建成去主城区快速路有九江大道、西江大道、及渝昆高速公路、重庆绕城高速(外环高速)、渝泸高速;外环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迎宾长江大桥、几江长江大桥、江津公路长江大桥、地维长江大桥、小南海长江大桥;规划建设五举长江大桥、油溪长江大桥、白沙长江大桥、朱杨溪长江大桥。

1997年,江津市面积3200.2平方千米,人口145万。辖47镇19乡。市政府驻几江镇。2000年6月30日,夏坝镇政府驻地由夏坝街迁至青江街(渝府[2000]137号)。江津市辖几江、德感、白沙、四面山、珞璜、油溪、石门、吴滩、石蟆、永兴、龙门滩、先锋、李市、西湖、双溪、碑槽、龙吟、嘉平、滩盘、罗坝、傅家、羊石、稿子、塘河、东胜、广兴、长冲、金刚、慈云、和平、高歇、津福、蔡家、柏林、仁沱、支坪、贾嗣、杜市、朱杨、夏坝、享堂、夹滩、吴市、马宗、中山、骆崃山、临峰、秦家、鹅公、两岔50个镇;大桥、嘉乐、紫云、月沱、刁家、金泉、清溪沟、长林、麻柳、洞塘、沙埂、现龙、毗罗、凤场14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1322890人,其中:几江镇118934人、德感镇77113人、临峰镇6259人、享堂镇15322人、津福镇11692人、双溪镇14090人、油溪镇28828人、长冲镇12034人、金刚镇17788人、吴滩镇26747人、吴市镇13236人、碑槽镇8798人、石门镇27792人、秦家镇15136人、朱杨镇30802人、滩盘镇14782人、石蟆镇54227人、稿子镇11622人、羊石镇15054人、白沙镇89694人、永兴镇28261人、塘河镇14141人、鹅公镇13363人、龙门滩镇26160人、罗坝镇23161人、李市镇33006人、慈云镇10260人、两岔镇9283人、蔡家镇24920人、龙吟镇16100人、中山镇15943人、嘉平镇13892人、柏林镇14722人、傅家镇10880人、东胜镇6069人、四面山镇11465人、先锋镇39447人、夹滩镇15215人、仁沱镇34217人、和平镇14841人、马宗镇16162人、珞璜镇51206人、贾嗣镇39979人、西湖镇26304人、骆崃山镇13008人、夏坝镇20195人、杜市镇22218人、广兴镇14551人、高歇镇13782人、现龙乡7536人、毗罗乡10443人、刁家乡12754人、洞塘乡7684人、沙埂乡5965人、大桥乡7026人、月沱乡8234人、嘉乐乡6915人、清溪沟乡6616人、紫云乡10889人、凤场乡7180人、麻柳乡9009人、金泉乡14178人、长林乡5760人。

2001年,江津市将63个乡镇街道调整为37个乡镇街道。

2002年,江津市辖2个街道办事处、35个镇,82个居委会、380个村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146.1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08万人。

2006年,江津市(行政区划代码500381)辖3个街道、23个镇:几江街道、德感街道、支坪街道、双福镇、油溪镇、吴滩镇、石门镇、朱杨镇、石蟆镇、永兴镇、塘河镇、白沙镇、龙华镇、李市镇、慈云镇、蔡家镇、中山镇、嘉平镇、柏林镇、先锋镇、珞璜镇、贾嗣镇、夏坝镇、西湖镇、杜市镇、广兴镇;四面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2008年7月14日,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双福镇设立双福街道的通知》(江津府发[2008]77号):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江津区双福镇设立双福街道的批复》(渝府[2008]96号),撤销双福镇,设立双福街道;双福街道管辖原双福镇行政区域,街道驻地双河场。

2011年9月,根据重庆市政府的96号批复,将原几江街道调整为几江街道和鼎山街道。

调整后的几江街道,辖原几江街道四牌坊社区、大什字社区、小什字社区、通泰门社区、得胜社区、小西门社区、大西门社区、南门社区、3539厂社区、3533厂社区、五举村的行政区域,共10个社区、1个村。幅员面积29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百货街96号。

鼎山街道辖原几江街道东门社区、长风厂社区、琅山社区、艾坪社区、高牙村、仙池村、双碑村的行政区域,共4个社区、3个村。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鼎山大道18号(原几江街道办事处驻地)。

调整后,江津区共辖28个镇街,其中镇23个,街道5个。

2008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27.51万人,比上年增加1.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8.6万人,增加2.88万人,城镇化率53.8%,比上年末提高1.8个百分点。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48.65万人,比上年增加0.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2万人,农业人口108.63万人。当年出生人口1.77万人,其中男性0.91万人,女性0.8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1:100(以女性为100)。当年死亡人口0.98万人,其中男性0.6万人,女性0.38万人,死亡率为6.6‰。当年迁入人口1.55万人,其中市内迁入1.1万人,市外迁入0.45万人。当年迁出人口1.45万人,其中迁往市内1.14万人,迁往市外0.31万人。全区常住已婚育龄妇女18.98万人,其中年内初婚女性0.72万人;无孩妇女1.18万人,一孩妇女14.56万人,二孩妇女3.11万人。当年常住人口合法生育率为88.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8‰。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8元,比上年增长14.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5411元,比上年增长19.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8%。

历届领导

区委书记:陶长海

区长:王合清

区委常委:周德勋、周明兵、张果、辛华、张晓江、江夏

政府领导:王合清、张晓江、唐大军、李祖明(女)、刘新跃、张尚毅、肖文军、吴晓琳

综合经济

江津在19世纪小期发展成为长江上游著名商埠,中国创办的第一批公司中就有江津枳壳公司(清.野史大观),1911年,江津鹿蒿玻璃制品在巴拿马万国工艺品展览竞赛中夺得头等奖。县内的白沙镇曾名列全川四大经济重镇之一[江油中坝镇、江津白镇、渠县三汇镇(或射洪太和镇)、金堂赵家渡镇]。到20世纪中期,江津已成为经济繁荣的“成渝三江地区”(成都、重庆和温江,内江、江津)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津境 内拥有西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达144万千瓦的珞璜 电厂);重庆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年产180万吨优质水泥的 江津水泥厂);江津城内目前拥有的数控加上设备和齿轮加工 设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江津生猪生产名列全国前茅:粮食生产进入全国百强:目前综合经济实力在重庆40个区市县中排名中上。

全年实现江津区生产总值426.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14.0%,在同组10区中名列第3位。总量是2007年的2.46倍,年均增长1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7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5.6亿元,增长18.0%;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24.1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9.7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5.9%、77.5%和16.6%,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6.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8.5:46.2:35.3调整为14.3:60.0:2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7-21 09:57 , Processed in 0.1130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