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32|回复: 1

【天府作家·名家经典】杨 建(四川)||歌曲《爱在成都等我》音乐风格简析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23-5-26 12: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mp.weixin.qq.com/s/_byQgNo6fjGsxi8xCoHZ7A【天府作家·名家经典】杨 建(四川)||歌曲《爱在成都等我》音乐风格简析
原创 天府作家 天府作家 2023-05-24 17:56 发表于四川
图片
▲《爱在成都等我》音频▲

图片

图|蜀兵



图片


歌曲《爱在成都等我》

音乐风格简析



文/杨  建(四川)





图片



【摘要】近些年来,歌曲《爱在成都等我》(瞿琮作词,王富强作曲,万山红首唱)在民间广泛传唱,受到人们普遍喜爱。在音乐界,对该作品文学性评论的文章比较多,而对作品的音乐理论分析相对较少。本文侧重从该作品的音乐风格特征角度出发,围绕其调式调性、音程旋律、曲式结构和音乐美学等内容进行浅析。一己之见,诚望能激发专业人士和音乐爱好者对该作品音乐风格的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爱在成都等我  音乐风格  简析





▲成都地铁、公交循环展播《爱在成都等我》MV▲



图片


概  论



《爱在成都等我》是一首艺术性和文学性相融合、专业性极强、雅俗共赏、风格别致的艺术歌曲,是一首借第一人称,来描述一位慕名而来蓉的游客(或出门在外的游子重返家乡成都)对成都无比爱恋的“吟诵体”抒情歌曲。吟诵从音乐角度来分,可以分为吟读、吟诵、吟唱三种。“吟诵体”即为节奏特征突出、具有轻歌慢吟或朗诵诗歌般的韵律,且特别注重内心体验和唤起人们共情的一种抒情歌曲样式。这首作品由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歌词作家瞿琮作词,由著名诗人、歌曲作家王富强作曲,经由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女高音歌唱家万山红首唱而一炮走红,引发民间广泛传唱,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音乐界人士交口称赞,谓之如春风扑面,耳目一新。

一首优秀歌曲的产生,离不开歌词、歌曲和演唱三大部分。首先,必须依靠题材、体裁、内容、形式、意境、韵律、格律等高度统一的好歌词为依托。其次,必须以注重动机、乐汇、乐句、乐段的产生,以及运用调式、调性、音程、旋律、和声对位、节奏节拍和曲式结构等各类音乐元素的有机组成来体现。最后,还要根据歌曲的风格和歌唱家的不同嗓音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歌者来表现声乐作品的主题情感,从文学歌词、音乐风格的各个因素中,捕捉作品的情感细节,挖掘音乐形象的情感世界,充分表达歌曲的情感内涵,准确把握作品的个性风格特征,给歌曲注入活力,并赋予其鲜活的艺术生命。

正是以上这些要素的有机组成,成就了《爱在成都等我》的巨大成功。

本文侧重从该作品的音乐风格特征角度出发,进行初步的探讨,对作品歌词的文学特征和演唱艺术处理技巧,则另作专门章节进行阐析。



图片
▲《爱在成都等我》曲谱▲

一、调式、调性特征
按照斯克里亚宾的调性与色彩理论,降E大调一般具有淡黄的颜色,充满光明、明亮的感情色彩。作者将旋律确定在此大调,其用意是将歌曲感情抒发方式自始至终定位在坦荡向上、积极开阔的基调上,有意避开了大多抒情歌曲常用的小调色彩手法,显示了该歌曲调性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小字一组降E所处位置临近人声的换声点区域,全曲最高音也限定在此处,非常适宜大众传唱上口。以上两点,应是曲作者匠心所在。
歌曲旋律呈现部分主要还是由民族五音组成,4、7两音作为辅音出现不多,这是由该歌曲大调属性所决定的。
歌曲的引子部分很有创意。曲作者大胆把小调的主音放在突出位置,有意体现出小调色彩,并采用人声吟唱方式轻声哼出,思乡之绪缓缓流出,爱恋之情徐徐涌动,酝酿情绪,烘托气氛,起到了很好的自然铺垫作用。同时,前面小调的逶迤起伏与歌曲开头的大调属音五度音大跳形成鲜明对比。
“在调式思维发展过程中,大调和小调从来都不是完全独立地存在的。”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引子中的这种大小调交替手法在歌曲的呈现部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酣畅发挥。歌词在主题内容中出现如“春熙路、武侯祠、府南河、宽窄巷、望江楼、都江堰、青城山”等一连串的意象,而这些意象恰恰是成都最有地标性的景和物,将这些景物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幅淡雅而含蓄、且充满厚重文化底蕴的这座休闲之城的动人画面。因此,为了让旋律贴切行进而避免呆板,娓娓道来而又不失生动,曲作者采用了在高潮部分三个主音连续重音发出后,由大调直接转入乐句连续的小调调式变化,然后又自然回到大调属音上的手法,这种由大小调交替体系产生的感情色彩变化过程,的确收到了很好的视听效果,显示曲作者的过硬专业技能。

图片
▲《爱在成都等我》作词瞿琮▲

二、音程、旋律特征
在引子的铺垫下,歌曲旋律开头就大胆采用了属音到主音五度下行大跳方式。在大多数声乐作品中,用四度或五度以上大跳上行的方式开头,较为常见,如《我爱你,中国》《军港之夜》以及《敖包相会》的八度上行大跳等等。相对而言,四度或五度下行大跳作为歌曲开头,旋律进行的处理难度偏大,而且确实也不常见,如《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开头重复音后的六度下行大跳和歌曲《望星空》等。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为例,这是一首激情欢快的抒情歌曲,与《爱在成都等我》都采用五度大跳下行来开头,都含有挽留、依恋、期盼和挚爱的情愫,都采取了坦荡大气的抒情方式,尽管在节奏上有所区别(前者欢快跳跃,后者缓缓倾诉),但两位曲作者的异曲同工之妙,实在让人赞叹不已。
该作品的旋律流动具有其鲜明的特色。首先以歌曲开始部分的四个乐句为例,每一个乐句末尾的和声音即为后一乐句的开头音,如此往复,首尾接龙,一气呵成,酣畅倾情,把曲作者对成都一往情深的眷恋之情在歌曲第一部分就渲染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其次,四个乐句形成的旋律进行脉络,还体现了起、承、转、合的诗歌韵律特征,而且,这种特征在整个作品中都有不同形式的生动体现,有兴趣的音乐同仁可以自己去深入体会,后面在曲式分析时,我还会作详细阐析,这里就不再赘述。
作品整个音程都控制在中音区小字一组的音域范围之内,旋律也只在这个音域范围中流动变化,高音不超过男女声换声点,低音向小字组最多延伸两个音。简单流畅的旋律进行,加上收窄的音域,使得歌曲朗朗上口,老少皆宜,更方便大众口口传唱。在城市广场舞中,在乡镇擂歌台上,在社区文娱比赛活动里和专业团队以及知名歌手的演唱中,该歌曲之所以能在人们的生活中朗朗上口,耳熟能详,除了大众对歌曲深深的热爱之情这方面的原因外,适宜的音域和简洁的旋律是其重要的因素。
2019年5月下旬,《爱在成都等我》的曲作者王富强在接受四川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曾经这样说过:“我创作的歌曲,作品音域宽窄设计大都控制在十度左右。”这里,他在用最直白的话,回答了歌曲怎样为大众所接受而广泛传唱的真谛,同时,也显示出了作者高超娴熟的作曲手法。

图片
▲《爱在成都等我》作曲王富强▲

三、曲式结构特征
歌曲属于典型的三段式“引子+A+B+A”结构,整个作品曲式结构简单明晰,段落分明,句式对称,主乐句贯穿于各段落之间,以不同的表现形态再现在各个段落中,让眷恋成都的依依难舍、绵绵之情的感情主线,自始至终在作品中起伏波动着,使作品极具艺术魅力,动人心魄。
引子共16节,大致每四小节为一乐句,自然流畅,用人声轻吟慢哼方式,作应答式结构进行,起到烘托铺垫作用。
A段是呈示段,实际分别由不完全对称乐句的两个组A1、A2构成。A1组由属音五度下行开头结束在属音位置上,共8小节;A2组由小三度下行结束在主音上,共9小节。两组的第一乐句基本上在相隔三度音程的两条线条上作远程对位进行,同时,A2组开头乐句又是对A1组乐句的呼应和强调,通过曲作者在A2组后一乐句“来了,来了,就不想走”的节奏变化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位久别故乡的游子,回到家乡的心绪变化过程,先是发自内心的一声声深情呼唤(A1组乐句),随着脚步的一步步临近,心情越来越激动,家乡情结愈来愈浓(A2组乐句)。
由于A段开门见山就深情地引出了与故乡难分难舍的思恋之情,为后面B段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
从曲式三段式结构来看,B段作为对比段,既是A段旋律感情的延伸和发展,也是整个作品的高潮呈示部分,通常采取提高音区、强化节奏等手法来突出对比效果,达到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突出主题的目的。
该部分在A段收束性终止的主音基础上,直接用三个高八度音平行进行,以此提升了B段的整个音区。同时,由于节奏的鲜明变化,使对比更加强烈。除了音区和节奏的变化,从B段的内部结构来看,又可以分为B1和B2两组,第二组17节是对第一组16节的模仿,节奏上有些小变化,曲作者在第一组结束音采用开放性终止,旋律衔接自然流畅,全段结束在完全终止上,段落界限明显。
由于有了A、B两段强烈的对比效果,其感情表达方式也迥然不同:
如果说,A段对成都的爱恋之情是款款深情、依依不舍、娓娓倾诉,那么B段对成都的赞美之情,则是心潮涌动、激情四射、倾情讴歌。
C段是再现段,曲作者对此段首尾进行了一些巧妙的处理。段首用了衬词“啊”,既延续了主题段的感情脉络,又为再现段的出现作了很好的铺垫。段尾采用重复手段直到结束在属音上,即不完全终止上,仿佛给人一种对成都的深深爱恋,有道不完、唱不尽的家乡情愫,伴随着游子脚步的由远及近、由近及远、越来越远,歌声飘荡在广袤的成都平原,然后逐步扩散开去。
该作品曲式结构的成功设计,完全从属于作品主题展示过程的需要,使其极富感染力,产生了很好的听觉效果和赋予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图片
▲《爱在成都等我》首唱万山红▲

四、音乐美学特征
音乐美学是对音乐艺术进行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以及音乐作品自身的美学特征的研究。这里,我们侧重从该作品的有关创作、表演和欣赏角度的美学特征来作简要论述。
曲作者王富强先生是四川广安人,阅历非常丰富。资料显示,作为一名文艺大家,他在其工作、生活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深深的文化痕迹。他自2002年自广安调至四川省文联工作,除期间有一段时间被组织安排到遂宁市蓬溪县担任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外,20多年里他一直在成都生活。成都,可谓是他的第二故乡。自然,成都于他有着很深的家乡情结和归属感,他也一直有专门为成都创作一首歌的美好心愿,并使之“经得起专业的挑剔和岁月的沉淀,成为与魅力成都相匹配的一张响亮名片。”为此,作者数次到成都如武侯祠、宽窄巷子、杜甫草堂、府南河、春熙路等名胜景点采风,了解民俗,收集素材,体验生活,寻找灵感。一天,偶然在春熙路地铁站地铁口处,看到一对青年男女深情相拥,依依惜别的动人场面,触发了他埋在心底多年的情愫,主旋律自然而然地涌出,居然作品曲调轮廓一气呵成。以后又对该作品多次精心打磨,初步定型后又放置雪藏了一年多才拿出来正式发表,由此可见曲作者王富强先生对作品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生活,永远是音乐作品创作的唯一源泉,而情感只有来自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才能唤起人们的普遍共鸣。难怪青年文艺评论家洪莉平评价说:“瞿琮和王富强对成都深入骨髓的了解,使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成为浸润在回忆里的风景和故事,让人感受到层层叠叠的光阴和源自心底的情怀。”
有趣的是,近几年,《爱在成都等我》和《成都》两首同样以成都命名的歌曲都在大江南北、城市乡村中广泛传唱,引起了音乐界的注意。两首声乐作品在演唱者、演唱地点和演唱方式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爱在成都等我》演唱者大多是团队,地点一般在大众场合,演唱方式多以合唱、齐唱、轮唱、对唱、独唱、表演唱等群体方式和大型演出活动中表现出来;《成都》的演唱者一般是个人,地点大多在相对私密场合,如咖啡馆、夜总会等,有时在演唱会上,常常以独唱方式表现,偶尔也有领唱带跟唱。藉此,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声乐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由其不同的音乐风格来决定的。
《爱在成都等我》偏重感情热情洋溢,节奏明快,旋律朴实自然,在传播中最具代表性的成都小月亮音乐沙龙演绎的混声合唱《爱在成都等我》、都江堰市辣妈合唱团合唱的《爱在成都等我》、彭州市仙子合唱团合唱的《爱在成都等我》、四川白桦艺术团合唱的《爱在成都等我》、成都市文化女声合唱团演唱的《爱在成都等我》、成都市成华区市民文化艺术学校合唱的《爱在成都等我》、成都地铁循环展播的“天府之歌”《爱在成都等我》、成都水木年华合唱团演唱的《爱在成都等我》、“礼赞祖国·律动成都”成都合唱团演唱的《爱在成都等我》、成都电视台“礼赞祖国·律动成都”天府之歌推广传唱活动特别节目《爱在成都等我》等,很有特色,已有独唱、对唱、表演唱、歌伴舞、广场舞、国标舞、器乐演奏等多种艺术样式呈现,并亮相于社区、校园、军营、地铁、公交平台,港、澳、台地区及俄罗斯、新加坡的艺术家们也在演唱和传播《爱在成都等我》。《成都》则注重个人内心感情细节雕琢,节奏变化较多,旋律华丽精致,如最近四川交响乐团改编的交响版《成都》,颇有创意。
以上对比说明,作曲家的生平、思想、生活以及个人偏好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创作风格也有所不同。
近几年来,《爱在成都等我》在民间广泛传唱,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也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充分肯定,但从音乐美学欣赏角度来看,该作品所具有的特定内涵和表现形式,还有许多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我们期待专业人士能为该作品配上钢琴伴奏谱,或创作该作品钢琴演奏曲,让广大爱好者不再一谱难求;我们还期待“《爱在成都等我》王富强声乐作品演唱会”“《爱在成都等我》大型交响乐演唱会”“《爱在成都等我》钢琴协奏曲”等这些以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创作的作品,能早日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让该作品的音乐美学内涵不断藉此延伸。
参考文献
《和声学教程》伊·杜波夫斯基等,人民音乐出版社,第337页。
《音乐的结构和功能》王次炤,人民音乐出版社,第23页。
《醒着的梦——赏歌曲<爱在成都等我>》洪莉平,四川艺术网,2019年4月3日。


▲成都小月亮音乐沙龙合唱《爱在成都等我》▲


▲都江堰2020春节联欢晚会《爱在成都等我》▲


▲水木年华合唱团演唱《爱在成都等我》▲


▲都江堰市辣妈合唱团演唱《爱在成都等我》▲



▲“蓉贝”压轴节目《爱在成都等我》▲




▲仙子艺术团歌舞《爱在成都等我》▲




▲成都市郫都区老干部迎新团拜会节目《爱在成都等我》▲

图片
点击标题同步阅读关联王富强的其他部分文章:



【天府散文·序言】●邬大为||时代歌手  乐坛新秀——序王富强音乐作品选集《祖国恋》

【天府散文·评论】●晨  枫||笔触多姿的歌者——由青年作家王富强的歌词引出的话题

【天府散文】●王富强||父  亲

【天府散文】●卢子贵||更上一层楼——与青年文友王富强书

【天府散文】●王富强||记忆若花自成景——谢安军《拾花忆》序

【天府散文】●徐  康||生命的强音

【天府作家·随笔】王冠群(河南)||读王富强作品随想

【天府作家·序言】王富强(四川)||岁月留痕自芬芳——序彭杨《十年拾痕》

【天府作家·随笔】汤昭智(上海)||词友王富强

【天府作家·评论】洪莉平(浙江)||生命对生命的激荡——王富强抗“疫”组歌赏析

【天府作家·歌曲】王富强(四川)||战“疫”歌曲:众志成城的中国人(朗诵、视频、书法)

【天府作家·歌曲】王富强(四川)||战“疫”歌曲:我把吉祥送给你(朗诵、视频)

【天府散文·评论】●何映森(四川)||神与物游自清素——读王富强散文随笔集《阳台花开》

【天府作家】蒋大荣(四川)||梦在高处  拼才灿烂——记我的学生王富强

【天府作家·教师节特稿】王富强(四川)||我的老师谢吉芬

【天府作家·评论】孙  昭(陕西)||新时代文艺工作的责任与使命

【天府作家·评论】郑涵兮(四川)||写满耳朵的大爱——王富强老师词曲赏析

【天府作家·评论】谢诫勉(四川)||歌曲《扬帆远航》赏析

【天府作家】反映时代潮流  表达民众心声——歌曲《大地丰收山川美》在蓉激情唱响

【天府作家·随笔】吴  珹||他在“泛滥的迷惑”中吟咏

【天府散文】四川两名歌曲作家再次联袂 创作新歌《忘不了》为建党百年献礼

【天府作家】记住这个春天  感恩伟大祖国  歌曲《请记住这个春天》献礼建党百年

【天府作家·评论】洪莉平||光而不耀  境邃情深——用心跳聆听《把你选择》

【天府作家·评论】李寿和(深圳)||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天府作家·评论】白  雪||一首歌让我们记住了这个春天

【天府作家·评论】崔美兰||共同扛起春天的责任

【天府作家·评论】洪莉平||我们记住了这个春天

【天府作家·缅怀】王富强(四川)||爱唱歌的阳雀花因他而芬芳——深切缅怀著名音乐诗人李幼容先生

【天府作家·缅怀】王富强(四川)||清音犹存玲声远——缅怀四川清音著名表演艺术家程永玲

【天府作家·评论】巴山君子兰(四川)||珠联璧合  故事精彩——《你的故事》穿透心灵  让人永远《忘不了》

【天府作家】崔美兰||他用音乐演绎多彩的生活

【天府作家·评论】徐  潋(四川)||有一种力量叫艺术情怀——欣赏王富强老师部分作品有感

【天府作家·散文】王富强(四川)||我的化学科任老师

【天府作家·散文】王富强(四川)||昔日老师今日友

【天府作家·散文】王富强(四川)||心源开处有清波

【天府作家·散文】王富强(四川)||有一种师生之谊叫如同好友

【天府作家·评论】吴  野(四川)||他从新的地平线上走来——读王富强作品有感

【天府作家·评论】吴淑坤(四川)||闪光的足迹

【天府作家·评论】刘志毅(北京)||文短情真——王富强散文随笔集《阳台花开》读后

【天府作家·文艺大观】文艺助力消防救援

【天府作家·评论】张用生(四川)||强者智赋  歌者慧尚——赏王富强原创歌曲作品有感

【天府作家·序言】王富强(四川)||感动心灵的风景分外美丽——《那年那月那些事》序

【天府作家·文艺动态】仙子艺术团激情传播“天府之歌”《爱在成都等我》

【天府作家·歌舞】王富强原创歌曲《月映江天》广场舞欣赏

【天府作家】许德清(北京)||感受富强

【天府作家·歌舞】四川省妇女联合会会歌——《魅力川女一幅画》

【天府作家】 陈福利(吉林)||青春年少好登程

【天府作家·文艺】社会各界热忱传播“天府之歌”——《爱在成都等我》

【天府作家·评论】张  郁(陕西)||骚动在迷惑中的思绪——读王富强散文诗集《泛滥的迷惑》

【天府作家·作品研究】雷树福(四川)||“真情真话”与“再塑丰碑”

【天府作家】马光杜(福建)||耕耘沃土  收获硕果——《神州风釆·人物春秋赋》致王富强先生

【天府作家·好歌热唱】一城人传递一份情:成都各界群众喜爱“天府之歌”《爱在成都等我》

【天府作家·评论】余懋勋(四川)||优美的旋律  奋进的乐章——四川省成都市中和中学校歌《自强不息铸辉煌》赏析

【天府作家·评论】谢诫勉(四川)||值得传唱的好歌——我听成都中和中学校歌《自强不息铸辉煌》

【天府作家·文艺传播】四川白桦艺术团激情演绎“天府之歌”《爱在成都等我》

【天府作家】王富强(四川)||11月6日登东岳泰山祈求“天降斯人”——散文诗集《天降斯人》序章

【天府作家·散文诗】王富强(四川)||赠给你一个黄昏

【天府作家·文艺品牌】一首歌荣耀一座城,一城人爱上一首歌——“天府之歌”《爱在成都等我》

【天府作家&#8226;作品研究】郎太根(陕西)ll他用心灵的歌美化世界

【天府作家·朗诵】王富强(四川)||大海的情愫

【天府作家&#8226;经典名曲】不赠钱财送吉祥,经典名曲传四方——仙子艺术团激情放歌经典名曲《我把吉祥送给你》

【天府作家·名家序跋】王富强(四川)||因情结缘缘有情  以缘传情情更深——序蔡玲玲歌词选《情缘》

【天府作家&#8226;名家锐评】吴  野(四 川)||对拼搏者  生活永远美丽——王富强印象

【天府作家·作品研究】于忠正(甘肃)||读富强作品感言

【天府作家·名家锐评】张复员(广东)||生命的旋律  精彩的人生

【天府作家·名家美文】王群生(重庆)||青春+努力=闪光——读王富强散文随笔集《阳台花开》

【天府作家·名家锐评】冉  庄(重庆)||盈盈诗情——读王富强散文诗集《泛滥的迷惑》

【天府作家·艺术鉴赏】叶长贵(四川)||欣赏帮残助残公益歌曲《生命阳光》有感

图片

图片【作者简介】
杨  建  男,68岁,1973年至1974年从事声乐学习和音乐理论。在中等师范学校学习期间,随队深入厂矿、学校、部队和医院等演出,曾先后创作歌曲男声小合唱《基建队员之歌》并获奖,舞蹈歌曲《丰收舞曲》、歌曲女声表演唱《缫丝工人心向党》、器乐曲《海岛花正香》等曾公演。就读大学期间,举办《校园每周一歌》讲座,普及声乐及乐理知识。担任中专音乐教师和在其他工作岗位工作期间,长期参与大型文娱活动的策划、编排等工作。

投稿须知

投稿者须关注本公众平台。本平台坚持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它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每篇(首)文章(诗词)正文不得少于300字,并附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和一张个人生活照片(照片用邮箱附件),一律投递到下列邮箱;同时加总编(HHDK9999)和编审微信,便于联系和进行文字校对。
投稿邮箱:
906117771@qq.com
564107595@qq.com
投稿微信:
906117771
18349819616
图片
《天府作家》编委成员

总    编:胡大奎
主    编:唐明霞
审    稿:周联合   冯建华
编    委:张小明   李红军   梁有劳
图片

图片
◆不从众★才出众◆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更多精彩
点亮“在看”让世界知道您的喜欢▼
阅读原文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祝贺!天籁之音《尼木泽》再次获奖
峨边在线
不喜欢

阿洛阿仁:用歌声唱出家乡美
今日马边
不喜欢

【云听蒲江】520献礼 | 《想念》
蒲江新视界
不喜欢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_byQgNo6fjGsxi8xCoHZ7A{:handshake:}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23-5-26 15: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摩诃池
夹金山
   

□云飞扬
我在帕格拉神山脚下,
梦见美丽的冰雪融化。
神木垒的绿野仙踪,
藏在密林里的小木屋吱呀。
当年路过硗碛湖的旆旌和军装,
印染湖岸春天的花海和哈达;
邓池沟的驿路熊猫和藏族卓玛,
都见证了他们的长征步伐。
远处雪峰吐蕊的冰舌,
孕育着邛崃山脉的雪绒花。
掀开尘封的冰雪往事,
曾经有一支辗转的部队,
用三越夹金山解读北上密码;
高原冷浸瘆人的沼泽,
肆意虐噬勇士们的铮铮硬骨后,
却也因此记取了什么是金戈铁马。
那些等闲万水千山的灵魂,
转战万里不畏剿杀;
汹汹来势的九九八十一难,
也不能将二万五千里铁流击垮。
人迹罕至的皑皑雪山,
连空气都是吝啬的,
挑战生存极限的彝藏通道,
流传的竟是三军过后的神话。
大自然的坚壁清野,
令雪山草泽暗藏噬骨的爪牙,
风雪中接二连三倒下的饥寒伤病,
让远征付出了沉重代价。
瞻仰逝者,催人泪目的,
不仅仅是风云叱咤,
还有他们壮志未酬的遗话:
同志哥,别叫醒我,
让我把共和之梦做到天涯。
站在瑞雪兆丰的达瓦更扎,
远眺夹金山脉红旗漫卷如画,
雪山草地铸就长征筋骨,
恰似风雨如磐的暗夜灯塔,
照亮来时路,彪炳成菁华。
如今,江山多娇,岁月静好,
我们相约雪山之下,
看日照金沙灿若锦霞,
读精神谱系领航华夏;
美好生活不忘来处,
勇毅前行永驻芳华!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230526/294888.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7-5 07:47 , Processed in 0.1249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