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90|回复: 1

【特稿】别了,“刘三姐” 黄婉秋:夜空多了一颗璀璨的巨星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23-3-5 11: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秦川牛 于 2023-3-5 11:43 编辑

【特稿】黄婉秋:夜空多了一颗璀璨的巨星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132#wechat_redirect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23-3-5 11: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特稿】黄婉秋:夜空多了一颗璀璨的巨星
原创 文硕 文化产业的文硕视野 2023-03-04 07:05 发表于北京
图片

2月20日23点20分,突然收到黄婉秋阿姨的微信:“我一生最后一次的微信:我的亲人们.我的挚友兄弟姐妹们,以及国内外厚爱我的“刘三姐”影迷朋友们:永别了!!!我将到天外传歌去了⋯我嘱托丈夫有才及女儿小秋、外甥女如秋、羽秋继续为中国刘三姐文化传承好!发展好!为中国的民族文化宣传好!宣传我们美丽的广西、桂林!天上,人间我心永远与你们同在!刘三姐~黄婉秋2023.雨水节之日”

我当时都傻了,以为是阿姨的微信被盗,有人恶作剧,马上试探性回复:“阿姨,咋了?与您通微信,是我一天最大的快乐啊!”几分钟之后,她先生何有才回复:“她已进重症室,意识摸糊靠氧气支撑,时日不多”。我马上拨通阿姨女婿小黎的电话,询问详情,第二天他告诉我:现在政府组织了专家组在会诊。“人生如梦”,我90岁父亲经常在我耳边说的话语,又再次回荡在我的耳际。仿佛一切不可逆转,但我坚信,奇迹一定会出现。前天,她女儿还告诉我,她上午特地给黄婉秋阿姨买了她想吃的米粉,看到病情好转,我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下来。

没想到,今天凌晨,她女婿联系我,说非常遗憾,黄婉秋阿姨还是因抢救无效,不敌病魔,已经于2023年3月4日凌晨3点16分在桂林人民医院不幸去世!我开始不停地翻阅近年来我与阿姨几乎每天联系、相互问候的微信,一格一格地往上爬,回忆起我们的所有交往。这个微信,一直留存着我与阿姨不断分享的观点与动态,还有她的教导与鼓励。我觉得应该马上起床写篇纪念性的文章,悼念我敬爱的黄婉秋阿姨。

感恩黄婉秋阿姨
为我的专著《中国现代音乐剧史1949-2000》(上册)撰写推荐语
在当今时代,黄婉秋这个名字或许是一个遥远的个人文化品牌符号。在多数人看来,她是因为一部山歌电影《刘三姐》一鸣惊人,然而一旦深究她的表演生涯,她甚至还有着《刘三姐》舞台剧女一号、歌剧《百鸟衣》主演、黄梅戏电视剧《黄山情》女一号、《刘三姐》家族品牌灵魂等多重身份,堪称为《刘三姐》品牌的最好继承人。相比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著名文化品牌而言,比如歌舞片《阿诗玛》主演杨丽坤,没有哪一个歌舞巨星具有黄婉秋阿姨那样具有连续的品牌美誉度。黄婉秋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精神世界是如此多彩使人陶醉,又如此迷人使人兴奋,经得起反复推敲,流连再三。

图片

我第一次认识她,是在家乡电影院里观赏刚开禁的《刘三姐》银幕上,那时,自己还是初中时代那个明眸皓齿的早慧少年。《刘三姐》的公映,在那个时代是全国的文化盛事。阿牛哥那个扎在水里的猛子、与数位书生的对歌、刘三姐悄悄绣的荷包和《藤缠树》唱段,成为我少年时代最深刻的印象。懵懂少年时看《刘三姐》的感受:刘三姐置身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桂林美景中,仿佛星空下凡的天使,绝尘出世,美若天仙。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黔东南一次苗族歌舞节上,当时我正与北京和广东的一帮音乐人在当地采风,基于对她的无限崇拜,竟然没勇气去接近这位歌舞节的特邀嘉宾。没想到,多少年过去了,竟然在我的音乐剧微信群里相遇,当柳州市原文化局局长,也是音乐剧《白莲》总策划刘沛盛先生将她拉进群里时,群里顿时一片沸腾。第一次,我感到自己离偶像竟然如此近距离,心跳几乎停止。黄婉秋13岁学艺,17、18岁驰骋荧幕时已是大家气象,不仅纯朴而自然,而且成熟而从容,看似阴差阳错、信手拈来的电影处女作,宛如天成的精致而完满。“你的表演很好,又风趣,又活泼,还很自然,特别是你的眼神、秋波很厉害,这个秋波既不要媚,又不要艳,但一定要有清纯中透出少女的灵气”,当她从一位默默无闻的配角,取代“官宣”的电影《刘三姐》四位刘三姐候选人,成为正牌“刘三姐”女一号而脱颖而出时,大家一致如是夸奖。

图片

在20世纪70年代,以《刘三姐》和《阿诗玛》为代表的歌舞片重见天日之际,在覆盖神州大地的文化领地里,但凡倾心文艺的青少年们,谁不曾听说过黄婉秋这位“歌仙”?谁又曾忘怀过这个无数少男少女偶像的美妙歌声?她与杨丽坤一样,成为那个时代最精美也最浪漫的“梦中情人”或美之幻象,也是刚走出文革风雨如磐的禁锢岁月之后,中国人给自己编织的一个绮丽的文化符号。是的,黄婉秋们因为一个时代的谢幕,幸运地在青春正好的红颜正饱受摧残之后,逃逸出艺术生涯枯萎与政治压抑的双重夹击,最终酣畅淋离地将歌舞之美铸成新的丰碑,召唤出全新的人性精神,从而横空出世,卓然醒目。

图片

图片

黄婉秋从最早的桂剧、彩调戏到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电影《刘三姐》,她演《斩三妖》中的苏妲己、《水淹金山》中的白娘子、《西厢记》中的红娘、《打金枝》中的金枝、《梨花斩子》中的梨花、《双拜月》中的姐姐、《闹严府》中的严婉玉,,还主演过中国歌剧院韩冰导演的歌剧《百鸟衣》,尤其是她主演的舞台版《刘三姐》中的“刘三姐”,把生与死演得如此轻盈灵动,把爱恋与忧伤演得如此婉转飘逸,等到从桂林赴南宁参加全州《刘三姐》汇演,已经能驾轻就熟地将科班桂剧名旦苏芝仙师傅教导的“眼睛不要时时用,要用在点子上,一下子抓住观众”的经验用于舞台表演上。从《刘三姐》中可以看到,那右扬的眼神、那俏皮的神态一分一毫的流转,传递的感情都是真情实意。怪不得黄婉秋在《艺术人生》中介绍,主演《刘三姐》之后,观众都说,如果票价一块钱,电影结尾刘三姐抛给阿牛哥的那个媚眼就值8毛。她在长春电影制片厂试戏阶段,就以她那美丽、善良、聪颖、泼辣的天性,将“绣绣球”和“骂财主”两段大起大落的戏,演绎得栩栩如生。正是无限柔情与泼辣倔强这两个反差极大的表演,不仅证明了她扎实的戏曲表演功底,而且,具有良好的悟性和钻研技法的韧性。正是心头的戏感,天生的歌喉,带着拂面而来的秀美漓江气息和淳朴清丽、牙尖嘴利、聪明灵气与嫉恶如仇的邻家小妹形象,将黄婉秋从《刘三姐》舞台版推向电影版。无疑,黄婉秋是一个表演层面质朴而又丰富的演员,尤其是她身上有真正的“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淳朴天性。由于有了这一自然、淳朴特质,她在《刘三姐》不同版本中的表演,歌如泉涌,恬淡拔俗,在能满足苏里导演“我要拍一部富有我们本国民族鲜明特色的歌舞片”这一点上,就显得尤其有价值。无怪乎苏里、乔羽、雷振邦乃至田汉,纷纷惊叹这少女演员的老成,又倍赞这老成演员的年少。

图片

黄婉秋在不同《刘三姐》所着重演绎的民间歌舞,是天然纯朴的,也是诗意智慧的,犹如漓江的蜿蜒山峰、奔流不息的遇龙河;传说与神话是它的原初形态,犹如那千年藤缠绕的大榕树。原来山歌也可以如此唯美,传说也可以如此罗曼蒂克,所以,至今观赏,依然是如此珍贵。在《刘三姐》舞台版中,有这样一个名为“歌墟”的歌舞场面:“以‘传伞’之‘术’幻化出无数‘刘三姐’,又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但见刘三姐忽而出现在榕树下,高歌一曲;忽而隐没在花伞中,歌声犹在;而花伞启处,却变换出另一个‘刘三姐’,每个‘三姐’都是那么美,又都是那么能歌善唱。花伞闪闪,使人眼花缭乱,仿佛到处都是刘三姐。一会儿,三姐撑伞从群众里闪出来,唱道:‘好笑多,好笑州官禁山歌,锣鼓越打声越响,山歌越禁歌越多。’一会儿,群众将三姐‘掩护’起来,齐声唱着:‘大雨濛濛不见天,大河涨水不见船,四处歌声不见姐,引得狐狸四处藏。’直到小牛一箭射落地主的帽子,迫使他狼狈逃去。”其中,传伞这一细节是作者们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的成果,从时隐时现的刘三姐动作中,观众强烈体会刘三姐来自民间,人间到处是刘三姐,一箭数雕,颇具匠心。这是从原始社会一直流淌而来的中国风歌舞叙事,源自生活本身,发自内心最深处,不矫揉,也不故作深沉无病呻吟,摒弃那个年代独特的政治色彩,这种自然、纯粹、鲜活的歌舞剧表演,可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看到这样的创意,仿佛感觉到一种无法抗拒的拔地而起的民族力量,一记又一记地狂扇那些自称“中国音乐剧之父”的人的耳光。正是通过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形式,远古的神秘传说与当代的观众审美有了连接,和谐地成为一个血肉相连的文化整体,具有“备于天地之美”的特性。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曾经充满古代神秘与想象的《刘三姐》,已经变成一个充满戏剧张力、有广度有深度的民族文化世界。观众从这个歌舞剧世界中找到共鸣,并借此辨识了《刘三姐》的崭新面貌与形象。

当镜头推拉摇移地掠过那些美得让人神魂颠倒的桂林山水美景,刘三姐的歌声一次次悠扬、清亮地响彻在耳边。这是一种自然而质朴、古老而鲜活的审美瞬间。也许,《刘三姐》本身难逃政治色彩,但却意外地表现了人性中超越阶级的爱之纯净与浪漫,再现了一种自然而真挚的男女之情。“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这是电影中的“藤缠树”唱段,饱满得犹如一粒稻子,淳朴得犹如一片茶叶,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当爱情不指向任何宏大目标,它就获得了永恒。这是一种久违的爱情,直接俘虏了一直被文革压抑的无数少男少女的春情萌动之心!

图片

中国音乐剧—大美为美学,中美为戏剧,小美为歌舞;音乐剧演员—大智为歌舞之道,中智为歌舞之剧,小智为歌舞之技。相对于21世纪缺乏戏曲功底的音乐剧演员,黄婉秋身上有一种显著的戏剧表演早熟和深思熟虑,第一次置身于电影片场而又镇定自若,其作品《刘三姐》焕发出桂剧和彩调戏演员的基本气质,由唐代就开始流传的民间故事、原生态山歌、彩调戏到山歌电影,它们层层叠加构成了中国音乐歌舞剧和歌舞片几何般奇异的效果。这也正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歌舞技法和经验运用到戏剧、美学之中,以加强区域文化特色的有益尝试。而就其戏剧的歌舞性而言,程式性与写实性表演风格的融合,似乎预示了只要遇到机会就足以一鸣惊人的种种可能性。由此可见,黄婉秋跨界主演安徽地方戏曲黄梅戏《黄山情》,也就不足为奇。黄婉秋以集写意导向的“唱念做打”和写实导向的“能唱能跳能演”为一体的 “三项全能”表演能力,训练有素而真朴淡远,加上某种南方稚嫩少女的歌舞天赋,给中国歌舞剧界带来了精熟、天真、情致老到的歌吟和爱恨分明、刚正不阿的咏叹,也给出了刘三姐传说轮回转世的最新版本。某种程度上,黄婉秋堪称1949年政权更迭以来,替百年中国歌舞片引进了第一束耀眼的冬季光芒,也给中国音乐歌舞剧界开了第一个神采飞扬的玫瑰色歌舞“天窗”。

在她病重之前,我与黄婉秋阿姨几乎每天微信问候、交流和分享她的最新动态,没有任何禁区,无话不谈。有一次湖南卫视《再次遇见你》栏目组给她做专访,一连拍摄了两天,她告诉我摄制组全是年轻人,很前卫,有创新,效果肯定不错。去年底,我特邀她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百小汇儿童音乐剧课本剧进入校园的师资培训项目,做《刘三姐》专题讲座,她爽快答应,但后来因为身体实在不舒服而作罢。黄婉秋阿姨习惯性地称我为“大手笔”,令我终生难忘的,是她的这一句:“神仙下凡,終于和人间大手笔成为知已,真是老天撮合,恩赐友情,珍惜且珍惜。”我们最后一次微信联系,是2月4日立春之日,相互视频问候与祝福。

图片

在我建构中国音乐剧和中国歌剧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黄婉秋阿姨一直追踪关注。因为她自身就是一位戏曲出身的表演艺术家,对我主张中国歌舞戏曲就是中国写意音乐剧的观点,不断表示了极大的赞赏,还特地为我和孙晓牧博士编著的《中国戏曲考》撰写推荐语:“大家对我的了解,基本上局限于当年我主演过的《刘三姐》电影,其实,我还扮演过彩调戏歌舞剧《刘三姐》中刘三姐,像彩调戏这样的载歌又载舞的民间戏剧,我一直认为就是最中国的音乐歌舞剧。彩调还荣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戏曲考》启发我们:不同时代与文化中的各种不同形态的歌舞叙事,一直有着伴生甚至共生的关系;中国传统上的歌舞小戏、歌舞剧、歌舞戏曲,就是今天的‘音乐剧’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前身。我也相信,今后,‘以歌舞讲故事’或‘以歌舞演故事’还会有不同的呈现形态,犹如后浪推前浪,持续不断地激活中国歌舞叙事的血脉。”而今,阿姨选择飞翔,飘然而逝,没惊扰一阵凉风,没打扰一缕春风,只留下对刘三姐品牌的深情祝愿,一如她谦和的品格,安然,寂然,坦然。

图片

图片

回眸岁月,往事已隐入尘烟,唯有真爱和成长相随。刘三姐和阿牛哥在对唱情歌“藤缠树”之后泛舟漓江,峰回路转,山色随船划进今天,在中国传统文化正被市场经济的滔天巨浪所淹没之际,黄婉秋倾注一生心血打造的文化品牌《刘三姐》一定会通过女儿、女婿和孙女之手,继续灿烂绽放,大放异彩。我坚信,她们代代传承,将一直被聚光灯映照在舞台中间,坚定不移地站在身后的,是平悲痛、承遗志,再振《刘三姐》品牌的“阿牛哥”。

图片

图片

本人与黄婉秋阿姨和她女儿、外孙女合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别了,“刘三姐”
中国妇女报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别了,“刘三姐”
中国新闻周刊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北影厂女演员长得美丽却不红 丈夫是明星专演外国洋人 夫妻恩爱情意深
DJ雅清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7-5 18:20 , Processed in 0.1141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