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秦川牛

大秦正声 世纪回响---西安易俗社艺术流派传承研讨会举行 -

[复制链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23-2-25 21: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范紫东先生还是位金石家

  

  □曹军华

  范紫东先生在陕西大地上几近家喻户晓。他是闻名遐迩的易俗社创始人,知名秦腔剧作家。新中国成立后曾出任以汇聚硕学鸿儒、名流俊彦而闻名的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长。

  范紫东先生乃陕西乾县人,原名范凝绩,字紫东。一生创作秦腔剧本共计69部,在戏剧界素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誉。人们耳熟能详的《三滴血》《瀚墨缘》《软玉屏》《美人換马》《颐和园》《新华梦》等优秀秦腔剧目均出自其手。先生是一位修养全面的传统文人,其在创作秦腔剧本之余亦热心于书法绘画及诗文创作。以资料丰富、馆藏量大、历史悠久而著称的陕西省师范大学图书馆就藏有多件范紫东先生的书画作品。在闲暇阅读中,笔者亦多次在西安市文史馆所办的《西安文史研究》上欣赏过先生的书画作品,其笔墨逸气纵横、风雅蕴籍、润目怡神,令人过目难忘。

  多年来,先生一直是以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优秀传统文人的形象伫立于我以及多数人的心中。然而,近日,一次偶然,笔者阅读到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嘉树堂金石小品》,我才发现并得知范紫东先生原来还是一位大金石家呢。

  在《嘉树堂金石小品》中,赫然有范紫东先生于1936年题跋的一帧古玺印拓本。拓本的下方传拓着一枚珍贵的斗状古玺印,再下方是该玺印所钤的一朱一墨两方印蜕。在玺印拓上部(占整个拓本近三分之二)是范紫东先生风神俊逸的行楷墨迹。墨迹共20行,近600余字。读来感叹,先生学识之广博,考释之有据,思路之清晰,文笔格调之高雅,令人由衷敬佩。笔者不能独享其美,兹节录如下:

  按古执政者所持之信,最初以玉为之名,曰“瑞”,《尚书》“班瑞以群后”是也。其后又称“玺”、称“节”、称“印”耳。玺者瑞之刻文者,故字皆从“玉”……《汉官仪》诸侯王黄金橐驼钮文曰玺;列侯黄金龟钮文曰章;御史大夫金印紫绶文曰章;千石至四百石皆铜印文曰印。兹观此印,质坚色白,为角为瓷,殊未敢定,然古色异质,自非近代物也。文曰“凤山之印”。以汉制,文即称印当为铜质,而此印非铜。考汉时郡有监,以御史充之。凤山非郡,则非郡监可知。又考《汉书·地理志》,又未见凤山之名。且御史大夫应称章,不应称印,然则此印乃钱官也。今各省凤山之名不下五六处,惟湖北之凤山在鄂城县,亦名凤楼山。《玉海》云:吴建兴中,凤皇(凤凰)降此,因名。宋有凤山监钱官,是则凤山之名起于汉,而后凤山之监始置于宋也。此乃宋钱官之印,是可宝也……

  先生这件考释有据的珍贵跋后钤印两枚。一为:范凝绩印;一为:紫东。

  尽管当年范老先生题写该跋时是应何人所请、为何人动墨赐跋,今天已不可考,但面对这件难得一见的珍贵作品,笔者还是深深为之触动,金石之学直追文明肇自时期,是中华悠久文化的源头活水。大凡文化人作学问到最后,几乎没有不喜爱并钻研之者!

  随后,我把这件珍贵的范先生金石题跋复印,并郑重地将其粘贴在了一令红纸挂轴上,且不计笔墨文辞简陋,记录心迹如下:

  此跋为范老先生于1936年所考释题跋。至于因何而跋,又为何人所跋,已不可考焉。然透过字里行间,先生治学之严谨,考释之有据,学识之广博,犹可见矣!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 ... content_139738.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7-5 16:05 , Processed in 0.10667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