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医药卫生工业技术自然科学农业科学社科财经文教体育
医药 | 化工 | 财经 | 中医中药 | 教育 | 自动化计算机 | 机械仪表 | 水产渔业 | 电子电信 | 畜牧兽医
文献检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报刊荟萃》 > 2012年第03期
苏联为何遭遇体系性失败
□ 丁学良
摘 要:
政治极端主义体现在这个系统的所有方面。其基本点就是:放眼望去。到处看到的都是敌人。都是危险,都是阴谋,都是破坏。只能把所有能动员起来的资源,统统用来对付它们。
关键词:失败 体系 苏联 极端主义
分类号: [D815.5]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 > 国际问题 > 国际安全问题,国际反恐怖、缉毒活动
口丁学良
政治极端主义体现在这个系统的所有方面。其基本点就是:放眼望去,到处看到的都是敌人,都是危险,都是阴谋,都是破坏。只能把所有能动员起来的资源,统统用来对付它们。
政治极端主义产生于非常时刻。一开始是出于惊弓之鸟的心理,而实际的内外威胁淡化以后,往往会出现一种新的推动力使其延续,那就是新生的特殊利益集团。最重要的两个,一是军工利益集团,另一个就是克格勃。
列宁时代有个基本规矩,只要是党内辩论,不管观点、建议、批评是什么,都合法,允许在党内公开争论。
苏共越来越保持高压,一直到1980年代中期为止,党内不可能对最基本的政策提出批评,否则就会被定性为叛徒、奸细,西方帝国主义派来的颠覆者。 两个亲身体验:经济烂摊子,民众大逃亡
2011年12月25日,是苏联解体20周年。1988年年底我为了做博士论文,到苏联去做调研。此前虽然读过很多关于苏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书,但对其整个地理状况的理解还很抽象。1988年底去苏联待了好几个星期,跑过很多地方。脑子里每天都盘旋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个地球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经济这么差?我1984年到美国后才直觉体认到,在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可能会遇到严重经济困难,但有三个国家不应该,即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苏联。我当时想,上帝为什么对苏联这么恩惠,对中国那么不公平,资源那么少!
这三个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到居民即使不努力干活,也不至于饿肚子。只要政府不有意破坏本国经济,让它自然运转,生产出财富是水到渠成。
可是1990年春苏联已接近解体。我们从东柏林开车到苏联,考察了很多乡镇,发现出不去了。边境关口的人多到难以想象,大家用各种交通工具逃离本国。绝大部分都是本国产的三轮、拖拉机、破烂房车。到东欧方向去的人、车排了十几公里长,都带着各种生活用品,每天只能移动一点,那么多人不知要挪动多久才能离开。
为什么那么多人要逃离?而且那些人大多是专业技能最好的国民,因为农民和文盲不会跑。以上是我反思苏联的两个经验起点。
政治极端主义
苏联崩溃的原因已被国际国内讨论过千百次了,《南方周末》也两次刊发万字长文(见2001年8月16日头版头条《苏共亡党十年祭》、201 1年8月19日《苏共亡党二十年祭》)。我希望提供一点新角度反思。
苏联的垮台是整个系统的失败(System failure),不是哪一个局部更不是哪一两位个人。如果要用一个概念来描述该系统失败的原点,我将之归因于政治极端主义。政治极端主义是从1917年到1990年代末的一个基调,只在极少数时候才有微偏这个基调的做法和政策。
中国自从跟苏联闹翻后,一直试图对苏联的系统做一个透彻分析,当年发表了很多文章批苏。中苏公开论战已近60年,现在回顾起来,还站得住脚、颇有说服力的就是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的描述,只有八个字:“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半个多世纪前中国对该系统的这一批判,堪称经得住时间考验。
政治极端主义体现在这个系统的所有方面。其基本点就是:放眼望去,到处看到的都是敌人,都是危险,都是阴谋,都是破坏。面对各种各样的敌人、阴谋、危险、破坏,你怎么办?那只能把所有能动员起来的资源,统统用来对付它们。
为什么会这样?开始确实有部分事实支持这种观察和判断。
当年列宁从西欧回俄国参与十月革命暴动的领导,在整个欧洲,绝大部分国家对他们都不友好,也有非常敌对的。因为布尔什维克说自己就是整个欧洲资本主义体系的掘墓人,别人怎么会客气待你?但也有很支持他们的,比如德国政府。所以那时有人说,推翻俄国旧政权的团体拿的是德国资助。
在俄国内部,布尔什维克上台后推行的激进政策,使中产和上层阶级原来的生活方式过不下去。当权者把一些贵族家族成员全部处死,包括儿童。“内外皆敌”的做法风行一时。
其实近代以来任何的大革命,都有一段短暂时间处于类似的非常状态。凡发生这种紧急状态的国家,政府都有一些紧急措施。问题是这之后该怎么办?
沉浸在这种特殊时期的政权有两大类。一类把这看做极其短暂的状态,尽力创造条件使它过去,尽快回复到正常状态。另一类像苏联,就是把紧急状态中的措施变得常规化了,这才是政治极端主义的病根。
为什么会常规化?有人说由于列宁死得太早。但我认为这只是偶然因素,很多紧急状态下的非常措施是他本人制定的。列宁有两句话很出名,其一,我们的革命专政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不仅包括拒受旧法律的约束,也包括非常时期的一切严厉措施不拘泥于新法律。这是对内而言。其二,为了我们的目标和利益,可以和任何人联手包括魔鬼,可以干任何事。这是对外而言。
如果是紧急状态下短暂实行的政策,那是可以谅解的。我读过列宁那段时间几乎每天的日程安排,从欧洲回到俄国,到他变成新政府首脑,只有7个月。对他来讲革命胜利太快,是意外。后来的那些应急措施都由于胜利来得太快,而不得不仓促临时决定。问题在于这些措施后来变得常规化了。
我们也不要忘记,当年对中国的政策全不顾正义只维护自己利益的大国,首推俄苏。特殊利益集团绑架政策
政治极端主义产生于非常时刻。一开始是出于惊弓之乌的心理,而实际的内外威胁淡化以后,往往会出现一种新的推动力使其延续,那就是新生的特殊利益集团。最重要的两个,一是军工利益集团,另一个就是克格勃。我读过的所有资料都显示,从1920年代末到1980年代末,只有这两个集团是始终维护紧急状况下的一系列特殊措施的力量。当年苏联党政军系统里许多人的回忆录、苏联学者的研究,绝大部分将问题追根溯源到这两个利益集团身上。
极有趣的资料来自苏联解体前最后两任克格勃的首脑,一个是克留奇科夫,参加了“八月政变”,后短暂坐牢;以及接任的巴卡金,原是法律教授。
......(暂无全文信息,请到维普官网检索)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相关文章
我看中苏关系近四十年变迁
苏联科技进步论及其中的社会和谐观念
英雄交响曲:苏联的纪念性艺术综合体
金丹大道之法门(下)
再说斯大林死亡之谜
萨义德论恐怖主义
十几年来理论界关于东欧剧变的研究综述
重新崛起的俄罗斯
试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项目体系之构建
论克林顿政府力促巴以和平及其失败原因
走近世界第一位女航天员
太空“东方红”
“列宁共青团”号:苏联首艘核潜艇
前苏联的“7小时核战争”
人啊,你是如此复杂
跨越“失败”和“创新”的心理鸿沟
担保危机是企业内控的失败
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个名人的爱国方法论
“安倍经济学”已经失败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IP查询
金月芽期刊网 2020 触屏版 繁體版 电脑版 京ICP备13008804号-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