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6|回复: 2

麦家:读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国家的最佳途径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14-8-21 10: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视频
财经
股票
汽车
房产
科技
数码
游戏
教育
时尚
文化
更多

99+
腾讯文化 资讯 影像 图片 观察 书院 讲堂 访谈 阅独

麦家:读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国家的最佳途径
阅独腾讯文化2014-08-21 04:51我要分享 1
[摘要]麦家:汉学家的稀缺,或者说汉学家的断层,是当代中国文学走出去非常大的瓶颈。

麦家:读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国家的最佳途径

【编者按】在麦家、林恪、蔡崇达的对谈过后,意犹未尽的观众又进行了连番的提问,在文化君看来有些提问背后的思考比相对学术的对谈更为精彩。

观众:我读过麦家老师的《暗算》,因为我条件不好,但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有名的作家,所以从2010年开始,就在文坛上努力,我想在文坛上有所发展,问一下麦家老师,可不可以收我这个徒弟?

麦家:我愿意收你,但是我怕误人子弟,如果你真的喜欢写作,我倒可以传授一下我的经验,读书写作,不停的读书,不停的写作,阅读是作家最好的准备,写作是写作最好的老师,这是我的经验之谈,你要想成为一个作家,我觉得至少要拿出60%的时间去阅读,通过阅读去寻找自己的亲人,在阅读当中你会发现某一个作家的气质特别契合你,你在阅读它,其实也在拜他为师,早期模仿他都没关系,光阅读也不行,真正教会你写作的是写作本身,不停地写,不停的被淘汰,不停的在废墟当中站起来,就像你骑自行车一个道理,开始骑肯定会摔跤,当你摔跤到一定的时候,自行车也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你骑得越多,感受越充分,自行车和身体的关系就越紧密,有一天你会发现自行车不是自行车,而是你的脚,一个器官,那时候你已经超过我了。

观众:几位老师好,我是现场的工作人员,非常荣幸,今天碰到了林恪老师,《围城》的英文版翻译,心情挺激动,因为我在初中一年级时第一本正经读的书就是《围城》,我想问一下林恪老师,尽管两位老师一直在惩罚麦家老师,如果从荷兰文学,或者说荷兰读者主流的角度,《围城》的结局从您看来,会是怎么样的?

林恪:报纸上有几个评论家评论了这本书,他们觉得很幽默,这个问题,回忆起来还真想不起来。评得最好的那位,读《围城》小说的这本书,他觉得人物对话那种说话方式是写得最妙的,人家在表面上说的一些东西,其实他们下面的意思是在说其他。比如说夸一个人,但其实是骂一个人,他们觉得写得非常精彩,但是没有一个评论家说到结局,很多评论家看到了语言能力,但是没有一个人讲这个。

观众:林恪老师,在之前读的文学著作当中,大部分是读的雨果、狄更斯,您如果推荐荷兰文学,您推荐哪一部?

林恪:有一本,但是刚好送给麦家老师了,已经翻译成中文了,这是《暗示》,赫尔玛士写的,1995年去世了,他是二战以来最伟大的一个作家,我个人也很喜欢他的书籍,任何一个译者来译释他的东西,他都觉得不好,所以在国外很多国家都不认识他,但他去世后,他的儿子开始翻译他的书籍。

观众:几位老师好,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林恪老师,通过您刚才说的那些话,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现在西方对于中国书籍还是在完全非文学性的爱好状态中,那您为什么选择《红楼梦》呢?您刚才说不管是西方人不喜欢的点也好,中国文学的特点也罢,几乎刚好完全集中在了《红楼梦》中。刚才蔡崇达先生说到一个词“交织”,正是红楼梦的特点,草蛇灰线、伏笔千里。以前我阅读过一些中国古代诗词英文作品,几乎是不能看,根本看不下去,因为我是学传统中国古代文学,我本身也不是非常青睐汉学家的一些观点,他们的一些翻译方式也不是我能接受的,它的翻译难度对您来说也很大,您为什么还选择《红楼梦》呢?

林恪:其实翻译《红楼梦》,也是跟《围城》是一个出版社,他们请我来推荐中国的一些经典作品,一个是20世纪的经典,就是《围城》,还有其它的吗?我说当然有,给他们看《红楼梦》的英文翻译,他们马上就很喜欢,看了一部分,可能是这个原因,但是这个出版社是专门出版经典小说的出版社,所以他们出的书都是非常好看,黄金封面什么的,出得非常漂亮,出版过《圣经》和《堂吉柯德》等,我就答应了这个工作,虽然难,可能要十几年,但是这个机会不要错过。

观众:您的意思是说这个出版社是文学传播的,他们不在乎盈亏的,《红楼梦》那些诗词很难用荷兰语翻译的,您现在觉得状况如何?

林恪:因为不是我一个人翻,我和两个同事一起翻,一个是平时翻译诗歌的人,请他帮忙,还有一个人比较懂时代历史背景,所以我们三个人觉得还是有充分的准备,但是诗词我们还没完全找到答案,我们只翻了一半,还有很多会讨论这些问题,但是您刚才说的这些关于《红楼梦》的人物故事性,有时候我一边翻译,一边担心,出来以后读者会觉得怎么样,我有点担心。

观众:感谢您为中国文学在荷兰的贡献,谢谢你!

林恪:翻译这本书我很高兴,天天都其乐无穷。

观众:麦家老师您好,今天的主题是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刚刚听您分享了一些东西,觉得中国的很多优秀文学作品并不能真正走出国门,您已经走出了这一步,您可以分享一下,除了您刚刚说到的机缘之外,您有什么在这方面成功的经验,还有您觉得为什么现在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不能为更多的世界国家所认知并喜欢,缺陷在哪里?谢谢!

麦家:缺陷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原因,但是这种综合性的原因最后导致一个结果,就是整个西方社会,就像林恪先生这样的汉学家,对中国文学能够欣赏,而且对中国这片土地有感情的汉学家翻译家太少了,为什么像林恪先生这样的翻译家少了,我觉得有很多原因。

从大的宏观上来说,整个从明清之后,这两三百年以来,从工业革命兴起以来,西方一直是它的发展远远强盛于中方,中方落后了,被西方殖民了,被西方小看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背景;从小的背景来说,我们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个文化大革命基本上把门关起来了。

我们跟世界隔绝,汉学家想学汉语却没有途径,汉学家的成长不是说努力学汉语苦学三年。学了英语,我们绝对可以到英语国家去正常的生活交流,但是作为汉学家,尤其要成为一个翻译家,并不是会汉语就行的,他有一个非常缓慢的成长过程,不但要学会中文,还要阅读大量中文作品,包括文学意思,哲学等等,他要了解我们的历史,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了解我们是非常难的,所以汉学家的成长有个过程,汉学家的稀缺,或者说汉学家的断层,是当代中国文学走出去非常大的瓶颈。

我想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后如果有可能的话,继续崛起,让世界不停的关注我们,随着我们经济的崛起,西方人乃至整个世界,都希望获知了解我们中国,通过什么东西来了解?通过小说文学,是了解一个国家民族的最好途径,我坦率地说,我至今没去过美国,但是我对美国的了解,一点不亚于美国人,为什么?因为我读了大量的美国书籍,我觉得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途径也是要阅读中国的文学作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这个符号在世界越来越增大,他们对我们了解的期待冲动愿望越来越强烈,同时像林恪这样的汉学家,成长起来之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路肯定会越来越宽。

我个人觉得走出去,我刚才说了,很多是运气和眷顾,如果说要说到我有什么必然的,我觉得还是我写了很独特的小说,所以我对小说没有非常强的地域性,同时我塑造了在文学家族里非常新鲜的人物,中国文学家当中,应该是没有破译家的形象,这个形象我塑造的还是成功的,并且前提还是书要写得好,我的翻译由于爷爷是破译家的原因,她买了我的书看,如果我的书写得不好,她也不会翻译,如果出版了以后,书本身写得不好,读者也不会买,更何况大量媒体来报道,我觉得这是作为资深读者,都是鸡蛋里挑骨头的作者,如果品质不好,运气最后还是会离开,运气是给谁的?机会是给谁的?时刻准备的人,就是这样!

林恪:我想补一句,中国小说走出去的问题,不仅是中国小说崛起的问题,我觉得荷兰的小说都很难走出去,我刚才说了,法国的小说很难走出去,为什么呢?英美文学霸占了全世界,像好莱坞电影世界上都看得到,美国小说也一样,为什么荷兰的书店现在70%都是英美的书,并不是他们写得好,是因为荷兰读者更能接受。

麦家:你们面对英美,你们还是处于弱势,你们的作品要翻译到英国去确实很难,但是你们要翻译到中国来其实不难,我们有多少拉丁美洲作家的书。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拉丁美洲的文学作品,但是我们的文学作品向拉丁美洲的输出也照样受到瓶颈。

林恪:像马尔克斯的小说,有一次有个记者问他,哪些西方作家对你的影响最大,他就说是卡夫卡、福克纳,没有一个南美作家影响了他,除了祖母给他讲故事,这是唯一本地的影响,他完全是看西方欧洲文学长大的,我想南美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欧洲文学的影响。

麦家:我们更凄惨的是,他们可以走到我们这来,我们走到他们那的难度很大。

观众:我想请问林恪老师,关于一些非中国国籍以英文进行虚构性写作的华裔作家,他们作为中国文学还是西方文学的一支?他们的这些英文写作作品,对于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形象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林恪:你在美国的话,哈金这些作家,也不是完全把他当做美国的作家,也不是完全当做中国作家,但是他们的作品,是模仿英美写作方式的,所以他们的书在美国卖得很好,我想是同样的道理,也是因为他有点学会了英美学小说的叙事方式,最近有个比较年轻的叫李翊云,她在中国长大的,20几岁搬到美国以后开始写作,描写人物更符合美国读者的口味和读书习惯。

麦家:西方很多大学里专门有这么一个课creative writing,教文学爱好者怎么样成为一个作家,你刚才这个问题,其实林恪先生回答的时候我也在思考,这些作家用的英语写作,其实他的思维还是中式的,我觉得写作是一回事,思维是一回事,从语言层面上当然不能算中国作家,像哈金,包括李翊云,他们其实在中国有生活经历,我相信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写作的很多题材都是中国题材,用中国思路,中国题材,从这个角度上也可以说是中国作家,但他们的写作成功与否,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也不能形成太大的帮助。

林恪:严格讲,因为他们的叙事方式和中国方式不一样。

麦家:关键是英语翻译不过来,如果翻译可以的话,我十年二十年前就走出去了

观众:刚刚提到语言文学的事是个隔阂,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都没有想过自己多培养一些翻译,然后把这个东西翻译出去呢?我还想问一下林恪老师,像您这样的汉学家,在荷兰乃至整个欧洲大概有多少?

林恪:在荷兰,像我这样的有三四个。此外还有一些他们偶尔做,偶尔感兴趣,在杂志里投稿,也有这样的,在别的国家不知道,法国和美国多一些,特别是法国,好像法国是西方翻译中国文学最多的,他们历来好像很感兴趣,所以对培养翻译家我觉得是一个问题,现在在西方,几年来有汉学热,很多人想学汉语,自己的大学和中学都开始上中文课,很热心,但是学习一门语言和翻译文学还是两码事,因为翻译家起码得有一点文学修养,可能是一个爱读书的人,爱看小说的人,现在我们发现,不知道你们怎么样,但是在荷兰看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都在网络上看。

观众:我有个问题想问一下麦家老师,您的作品在中国和海外非常受欢迎,海外的读者读到您的书,比如说他在火车上或飞机上巧遇了您,跟您认识了,他跟您打招呼了,您的反应或者想法会跟您对中国读者怀着崇拜的心情来阅读您的作者有什么样的区别?一般西方读者都会怀着批判性的心情来看待作者,国内读者会怀着崇拜的心情来拜读作品,所以我想听听您对两个不同地方读者的反应,另外一个问题是给林恪老师的,您是否认为在翻译中国作家作品时,如果这个作家还健在,相对来说更容易一些?

麦家:我先说,其实你说被国外的读者,在大街上认出来,这种机会没有,其实坦率地说,在中国大街上被认出来的几率也很低,作家其实不是明星,可能读过我的书,但是你并不知道这个书是我写的,这是我今天和你在某一个地方相逢,你依然不知道我是麦家,因为我不是靠面孔被大家熟知的,我是靠作品。所以在大街上认出来,狭路相逢这种体会很少,在杭州、成都这两个我生活比较久的城市偶尔会有,在国外其实没有,我到现在,美国都没去过,我唯一就是6月份去了西语国家,三个国家做了宣传,西班牙,阿根廷和墨西哥,但是倒是有一次经历,就是我从玛格丽到巴塞罗那坐的高铁,在月台有个书店,我被一个人认出来了,但这个人不是读者,他是卖书的一个销售员,他为什么认出我来,是因为当天西班牙最大的报纸登了我的大幅照片,他出于宣传我的书,他把我的报纸贴在店门口,然后我去逛这个书店,中国人肯定见得比较少,在火车站中国也很多,他一下子把我认出来了,当然非常高兴,他确实也跟我合影,希望我给他签名,他那个书店里总共进了40本书,但是他已经卖掉了13本,剩下的27本我全部给他签下名,就是这样。

林恪:当代小说容易翻译最大的原因,因为《围城》是民国时代,语言很多东西一看不懂,还得查字典,《红楼梦》更不用说了,但是作家沟通也是很重要的事情,我翻译的时候,90年代,还是写信,问他很多问题,偶尔有机会可能见面,带着很大的名单,我的问题就记录在上面,去看作家,但是看容易,一个东西,翻译还是要把它表达出来,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麦家作家帮助了我,所以是这么一个过程。返回腾讯网首页>>

相关阅读:
阅独
南方
文学周
麦家
·【阅独】我们被假装理解的力量所操纵 2014.08.19
·【阅独】最强大脑写给女间谍的情书 2014.08.18
·【阅独】老舍讽刺短篇《抱孙》 2014.08.17
相关搜索:

读麦家《解密》有感作家麦家简历麦家《解密》电子书麦家先生谈文学与现实麦家小说《刀尖》全本麦家小说解密的结局
分享到: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二维码
爱看
不感兴趣
收藏本文
热门推荐
Rob Gonsalves的创意错觉绘画
10张人类灭绝后的地球照片
老济南印象与乡村情怀
组图:清华校花私照曝光 证件照媲美陈都灵
组图:深圳地铁口女大学生剪刀架脖子讨薪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详细]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arronyao]


腾讯文化微信号
精彩内容随身看

精华推荐

见证日军暴行:活人被剖开胸膛 九岁女童遭强奸
见证日军暴行:活人被剖开胸膛 九岁女童遭强奸
上海书展观察之二:每个译者都是一个“董存瑞”
上海书展观察之二:每个译者都是一个“董存瑞”
【他们读他们】王小波张爱玲马尔克斯共读海明威
【他们读他们】王小波张爱玲马尔克斯共读海明威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正确含义公布 网友:误解多年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正确含义公布 网友:误解多年
大家 | 叶倾城:平庸者就活该得不到爱
大家 | 叶倾城:平庸者就活该得不到爱
视觉焦点

鸟瞰德国的几何形体
鸟瞰德国的几何形体
2014最佳GoPro作品
2014最佳GoPro作品
日本密苏里号投降仪式
日本密苏里号投降仪式
纪实摄影:极地遗梦
纪实摄影:极地遗梦
大家爱看
19天前
麦成辉:人太渺小 我们能知觉的太少
麦成辉:人太渺小 我们能知觉的太少
福氣來了不清楚,還以為應得;禍事將至也不會知道,還沾沾自喜。
17次转播/评论
转播 | 评论
张小娴:天堂和地狱是一个套餐
林少华:这世上傻人多还是聪明人多?
刘墉:羡慕别人时更要期许自己
张颐武:年轻时着急容易用歪招
刘墉:生活的留白让人回味生活
阿来:腾讯微博将消失,和朋友说再见了
视频推荐
《产科医生》佟丽娅接生 《产科医生》佟丽娅接生《爱情回来了》小贤逆袭 《爱情回来了》小贤逆袭《离婚律师》剧王来袭 《离婚律师》剧王来袭《暗黑者》笑抽神经 《暗黑者》笑抽神经香艳《性爱大师》火爆回归 香艳《性爱大师》搞科研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协议 | 隐私权保护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
返回首页
1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6-7-31 14: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culture.ifeng.com/a/20160731/49692865_0.shtml


中国“谍战之父”麦家宣布将告别“谍战文学”_凤凰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6-7-31 14: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sogou.com/sie?query= ... a452edff079ca6-1004


麦家作品全集txt下载 - 搜狗搜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7-17 06:55 , Processed in 0.8163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