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5|回复: 1

人民为什么支持了希特勒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14-3-26 16: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秦川牛 于 2014-3-26 16:40 编辑

人民为什么支持了希特勒

景凯旋 1月6日 21:36
分享
在对待历史的问题上,德国人的反思是深刻的,但这反思却与民族性无关,而是因为有了公民政治意识。在战后一段时间,许多德国人对历史的看法其实充满谬误,尤其在涉及到纳粹的国内政策和犹太人问题上。历史是大人物创造的,但在大人物背后却站着千千万万小人物,他们是纳粹统治的民众基础,没有他们历史就没有体积。
正是由于这一点,二战刚结束,美国记者迈耶就重返德国,在十年居住期间,他跟踪采访了十位普通德国人,了解到为什么大多数普通德国人会拥护纳粹,其答案正如他为自己的书所取的书名: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一战后,德国背负了巨额战争赔款,新建的魏玛共和体制一直处于混乱之中,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更使德国雪上加霜:马克大幅贬值,失业率高达30%,而各派政治力量却整天互相攻讦、无计可施。希特勒上台前,这十位普通德国人都处于失业状态,生活无着。在他们的回忆中,1933年纳粹上台至1939年战争爆发前是德国历史上最好的时光。纳粹靠着使德国强大和富裕的承诺赢得选举,上台后即大搞基础建设,整顿社会秩序,迅速振兴了经济,恢复了公共服务。仅仅三年间,德国的高失业率即下降为零,成为当时的经济强国,并且实现了共同富裕,连工薪阶层也能和管理阶层一样去国外度假。
纳粹所以能迅速壮大,全靠大量工人、失业者、农民与中产人士的支持。在那段时间,这十位德国人的家庭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不再受穷挨饿。一位裁缝告诉记者,1918年的共和使他父亲变穷,是纳粹给了他父亲工作。他想要的就是安全保障、国家提供的工作,而且有保险和养老金;1935年他成为纳粹成员后,这些梦想全都实现了。一位木工则说,纳粹缩小了贫富差距,每个人都有了工作机会,而战后虽然有了自由,但自由却不能作为生活的替代品。
1 (1938年,柏林。希特勒在纳粹德国接管奥地利的签字仪式上。).jpg
(1938年,柏林。希特勒在纳粹德国接管奥地利的签字仪式上。)
这表明,尽管纳粹上台后就开始镇压反对派,迫害犹太人,但只要让民众得到他们想要的物质生活,他们就会支持纳粹。在他们看来,如果希特勒不发动战争,他就仍将作为历史上振兴德国的伟人而载入史册。
那位木工就发现,纳粹制度“有许多好处”:纳粹打破了阶级区分,使他与上层人之间有了同等地位,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在群众组织“劳工战线”中,他与一位教师也成了战友,大家完全平起平坐。那位裁缝曾给大学教授做衣服,他对此既自豪又忌恨,成为纳粹成员后,他发现自己可以对教授们指手划脚了,这使他感到极大的心理满足。希特勒非常懂大众心理,他争取他们支持的办法不是提高福利,而是增强他们的翻身解放意识。社会福利的增加毕竟是有限度的,而平等甚至在政治上比他人优越却能使普通人获得幸福感,哪怕他们的生活并不是太好。
实际上,这些普通人都是很正派勤劳的人,他们在纳粹统治下没有受过迫害,也不认识任何高层人士,甚至不知道大屠杀。即使他们知道一点也不相信,认为是犹太人的谣言。由于缺乏公民权利意识,他们总觉得犹太人经商太有钱,感到很不公平,认为剥夺犹太人的财产是应该的。那位裁缝就告诉记者,正是犹太人偷走了自己祖先的所有东西。一位银行职员则认为,应当让犹太人的经济下降到与他们的人数成比例。他们渴望社会公平,但却缺乏把各种事实联系起来的能力,把宣传和事实分开来的能力,因而看不到纳粹的“公平”是在攻击人的基本价值和所含的权利。
导致纳粹上台的不是民主制度本身,而是当时的德国人的政治观点多是从个人处境出发,对他人的权利漠不关心。他们没有社会公民意识。
所以与许多普通德国人一样,纳粹宣传说通货膨胀是犹太人造成的,他们就相信了。报纸上整天告诉他们,“犹太人是世界资本家”,“犹太人统治着英国”,“犹太人控制着俄国”。那位裁缝曾与记者谈到毒气室,说:“如果发生了那种事,那它是不对的,但我相信它没发生过。”偏见使他只相信官方媒体的宣传,而不是相信事实。即使发生了屠杀事件,他也认为领袖是好的,坏事都是周围人干的,是地方上的纳粹滥用了党的原则,领袖只是受骗了。但他自己每天看到犹太人佩带耻辱的袖章,却视为理所当然。1938年11月10日,发生了犹太会堂纵火案,一群孩子从被砸的犹太人糖果店搬运糖果,警察和成人在旁边看着。此事他们也都知道,但并不觉得这是在犯罪,因为他们从没有听说过穆勒所说的“多数人的暴政”,也没有听说过汉密尔顿的名言:“先生,你们的‘人民’是一只巨兽。”
为了巩固对民众的思想统治,纳粹强调的都是一些非智性的品格,诸如忠诚、纯洁、劳动、简朴和爱国主义等,并把喜欢思考的知识分子看成是不可靠的、有危害性的阶层,这给那些不愿思考的人提供了一个不思考的借口。对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多数普通人只有二选一的简单思路,一位收账员曾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希特勒的名言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这给大多数德国人的选择提供了一个解释: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完全可以放弃维护个人权利。在这位美国记者看来,这些普通德国人不是不关心政治,而是缺少政治权力意识,不懂得自己拥有最高权力的公民的责任,总认为国家是崇高的,而个人无足轻重,因而对他人的苦难漠然置之,甚至参与迫害。
战后德国人开始了新生活,这十位普通人的生活又一度变得艰难,他们需要承担比从前更多的个人选择和责任,对此他们总是抱怨和不满,觉得纳粹曾经把一切都管理起来,统治得很好。这表明,他们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受骗,他们以为他们在纳粹统治下是自由的。事实上,他们渴望的从来不是自我实现的自由,而是想要摆脱“自由选择的可怕负担”(陀思妥耶夫斯基语)。这位美国记者由此得出结论,这是自由制度与不自由制度造成的价值观之别。从一个习惯于凡事自主的美国人的角度看,这些普通德国人缺少的其实是公民意识和勇气:“一种能够使人既不被统治也不统治别人而是能够自我统治的勇气。”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价值观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是现代世界分裂的主要原因。对于从前的许多德国人来说,纳粹并不是一目了然的邪恶,只有当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价值观,具备了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公民意识与责任,明白对他人权利的剥夺即意味着对自己权利的剥夺,才会真正认识到纳粹的实质与危害。
(责任编辑:王晶)
阅读(5.3万) 评论 21 赞52
分享到: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邮箱
新浪微博
Facebook
Twitter
作者其它文章:

文艺并不能诊断现实艺术掩盖不了罪恶让富人变穷,社会就公平了吗?小丑与傻瓜反腐不能寄望贪官“多行不义”
发表评论:


评 论
同步:还能输入140字
精华评论

黄道源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公民意识与责任,明白对他人权利的剥夺即意味着对自己权利的剥夺
评论3月17日 20:37
killgod369只能说希特勒的前几任太差了。至于太差的外因有他国干涉是很正常的说是有犹太人的原因是不会错的但不只犹太人就对了(它让我想到华尔街)。说和中国情况相似是有的中国经济受外国干涉很厉害,战争大部分中国人都没想过有希特勒的前车在可能性不太高(主动战争)被动战争就没办法避免。
评论2月23日 16:55
王英杰这就是在重蹈德国的覆辙 || @agen123: 中国和中国人的一切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在现代和当代其他的方面都是次要的!
评论2月23日 11:41
argen中国和中国人的一切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在现代和当代其他的方面都是次要的!
评论2月22日 19:20
小眼狐狸作者就想说说德国的事吗?!
评论1月21日 20:25
张卫东很多人有这种观念,只要打的是所谓坏人,你就可以列入好人行列了,哪怕是刚干了其它见不得人的事
评论1月11日 09:20
眼光大于努力当机会来临时,很多人都想把握 却往往因各种借口错失良机。 这是一个获得永续被动收入的机会你想了解吗? 居家工作>不需要口才好>不需要伤人脉>不需囤货>不需出门>推荐给需要的人 有意者点我昵称 比尔盖茨说:网商时代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
评论1月8日 20:54
易强耳目一新...........
评论1月8日 20:26
徐凡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必然性,我们也是一样,百年后谁又能说这是好是坏呢?
评论1月8日 17:10
王英杰无疑德国人在纳粹统治下的表现就是中国大陆人在鬼吹灯统治下表现的前车之鉴。此外,这个美国记者的论断无疑也是不客观的,因为美国自己当初也是纳粹统治的榜样:在导致美国建立的美国革命中,所谓的爱国者们对持不同政治观点的同胞——效忠派,就是如同纳粹希特勒对待犹太人和其它政治党派一样。
评论1月8日 08:04
1
2
3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1-20 16: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对比
2017-01-18 历史奇闻趣事

为避免再次失联,请热爱历史的朋友们长按下方二维码三秒,识别后可加历史君为微信好友,朋友圈文章更有种、有趣、有料。


希特勒和斯大林

在二十世纪,斯大林和希特勒作为两个最负盛名的领袖,他们都曾对他们的国家做出过卓越的贡献,而他们死后,留下的都是万世恶名. 两个独裁者,红与黑的国度,他们真的是如此的神似。

1、个人生活

斯大林喜欢抽那根又老又黑的烟斗,经常饮伏特加酒,对女人没有太大兴趣。不修边幅,活像个工人。

希特勒不吸烟不喝酒,素食,过着斯巴达式的苦修生活,对女人很可能没有兴趣。按照古德里安的话说就是:“他从不知道怎样体会生活的乐趣。”其举止优雅,无可挑剔。

2、爱情

当斯大林对他的妻子粗暴而且蛮横,他曾当众逼迫他的娇妻喝酒,对她说:“喝了它,母狗!”当他这位第二任妻子自杀后,斯大林一直独居。

希特勒有个情妇,这个情妇一个平凡却真诚的女人,她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恶魔,当希特勒还没有注意到她时,她就开始苦恼,竟然做出了自杀的事情。但是“希特勒认为,他没有做任何导致她采取自杀行动的事。但是他考虑到,如果再次出现一宗年轻姑娘自杀的事,那么就会使他蒙上一层阴影,联系到他所承担的政治使命,他感到十分痛苦并且非常不安。这一点,爱娃以其女人的心计在格莉自杀之后已注意到。希特勒在受到敲诈之后,除了越来越关心爱娃布劳恩外,别无他法。 ”希特勒竟然被绑住了。尽管号称做了希某人的情妇(谁也不能确定他们发生过关系没有),爱娃还说:“几年前首长说过,如果有朝一日我爱上了另一个男人,我只要告诉他一声,他就放我走!”

1945年4月底,希特勒决定将爱娃送到安全的地方,但被爱娃拒绝,“此刻,元首史无前例的当众吻了爱娃,原来他,也是个常人。”(荣格回忆录)

3、家庭

我一直认为检验一个是领袖是为私利还是为民族服务的根本标准就是:他是否任命亲属担任关键的职务。血缘上的关系在政治舞台上无疑是最为可靠的,最能加强自己的权力。所以领袖是否对国家政权怀有多大的私心完全可以从他的亲属从中获得多少好处看出来。斯大林和希特勒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两位领袖的亲属在国家大事上毫无影响力,从不出入公众场合。

当斯大林的长子雅戈达被德军俘虏,被要求用来交换包鲁斯时,斯大林沉默着,半响说:“我不能用一名元帅换一名士兵。”于是雅戈达被杀。

身为中将的勇敢飞行员,斯大林的小儿子,在屡次汹酒犯事之后,被流放,直到客死他乡,死后,这位斯大林儿子的墓碑上仅仅刻了他自己的名字。

斯大林的女儿生活糜烂,也曾被斯大林劳改。

作为世界历史上最富大名的人物,却有一群最默默无闻的亲属:希特勒的他有一个姐姐劳巴尔,仅有的记录就是他的姐姐虽然获得希特勒的尊重,但是也仅仅给希特勒当过管家而已,没有任何其他职务,而希特勒也没有给过他任何其他好处,直到恶魔临死的时候才将自己为数不多的遗产分给了她一些。

希特勒还有一个侄儿,这个侄儿出生于英国,听说叔叔在德国混得不错,他就去投奔,希望能给个比较好的职位,于是希特勒为他找了个很普通的职位,但是这个贪心的侄儿很明显不满意,叔侄大吵了一架,于是侄儿计划离开德国,希特勒给了他一笔钱。这个侄儿到了美国希望参军反对希特勒,但是征兵调查报告上写的是:太懒了。

希特勒的妹妹叫保拉,由于害怕保拉因为自己被报复,希特勒把妹妹的名字改了,保拉很少见到哥哥,只是每月份希特勒都会给保拉汇250马克生活费,仅仅相当于普通人家,希特勒不允许保拉工作,原因是保拉身体不好。每到节日希特勒都会给妹妹写封信并送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礼品。

“亲爱的保拉,这是西班牙的香肠,很有营养,你身体不好,记住要多烧一下,那边免疫不是很好。阿道夫。希特勒”

当年还有希特勒的侄女,版本太多,难免带有恶意中伤,我不多说。

4、个人才能

斯大林的文章有比较高的理论水平,其一生都在学习中,尽管“藐视”腐朽的资产阶级文化,尽管被国民吹嘘为无所不知,但斯大林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阅读西方著名政治学家,政治学家,科学家的著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现代知识,从《君主论》到《国富论》,从《相对论》到《人口论》,无所不读,按照斯大林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一生都在学习。”所以,斯大林能够对现代国家建构,现代国家外交和现代工业建设有清醒的认识。



希特勒的爱好广泛,据说其曾私自收藏5100多套丛书,书的内容驳杂繁多,按照希特勒的说法就是,他最喜欢的就是学习,当他有空闲的时候,他就会翻阅他的藏书,他曾深入研究过国家经济运行特点,欣赏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并提出了一些很明智的意见;他有绝对顶尖水准的工程技术才能,并是保时捷博士的密友,参与设计了虎式坦克的发动机和NSU原型车的草图规划;军事上对每个部队、梯队的配备组成相当熟悉,甚至对重型反坦克战车营这样的特种部队也十分了解;他能满怀激情地向人们讲述奥地利的历史,剖析哈布斯堡王宫里的各种阴谋,或是令人心碎地把德国描写得奄奄一息;他还能同样出色地引用绝对让人折服的细节,没完没了地谈论教堂、修道院和城堡的建筑艺术最微妙的细节。

5、对人才的任用

斯大林善于利用人才,如果人才对他有用,他就用,如果人才对他有害,他就毫不犹豫除去。

图哈欠夫斯基可以被杀,同样朱可夫能够被重用,当然这样毫不妨碍朱可夫战后被他贬斥。

和斯大林一样,希特勒认为:“科学家和军人是德意志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其给了德国科学家几乎可以是奢侈的尊敬和优待,这当然与其经济复兴是分不开的。

如果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上来说,真的没有希特勒更加令人叹为观止了。他任命沙赫特向美国借款;他任命戈林重建空军;他任命古德里安建立装甲兵。

他能够发现隆美尔军事天才的唯一根据就是他阅读过隆的《步兵进攻》一书,当然这也于希特勒本人非凡的现代军事素养分不开的。

他可以在打进攻战役中,提拔任用曼斯坦因;然而当曼无法抵挡苏军克里米亚的攻势,稳固防守时,他就果断任命莫德尔,而后者显然比前者更加胜任防守工作。

他可以放弃脾气火爆的隆美尔,任命精明温顺的凯瑟琳将军担任意大利防守,因为在这里德军必须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保持亲密。

当意大利向希特勒求援,希特勒要派一名将军到北非,陆军部推荐的曼斯坦因,希特勒却任命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隆美尔。

对希特勒对人才任用能力的最大肯定就在于,二战中德军将领中没有饭桶。(嘲笑戈林的人先认真看一下历史)(曼帅1940年二流军的军长,1942年南方军群总司令;隆美尔1940任师长,1941年,非洲军总司令;古德里安1940年装甲师师长,1943年装甲兵总监)

6、经济发展能力

斯大林的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一战后,本来就远远落后于西方的俄国更加贫弱。并面临着分裂的巨大危机。

要实现高速的工业化,首先需要大量的钱。怎样获得这些钱呢?对几乎一无所有的俄国来说,只有地里打出的粮食和原材料能够换钱。但农民不会轻易交出粮食,他们曾嘲笑亲自下乡收粮的斯大林:“你要给俺们跳个舞,俺们兴许给你点粮食”。



斯大林当然不会去跳舞,而是用武力强迫农民们建立了集体农庄。在付出了巨大而残酷的人道代价后,(乌克兰饿死了至少三百万人)粮食终于被控制在政府手中,并以源源不断地出口来换取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甚至俄国的艺术品和沙皇的珍宝也被拿来从西方富豪手中换钱。

从各种渠道弄来的钱大都被用于大量进口机器和引进技术。在1932年,英美两国全部出口机器设备的一半都被苏联人买去,大量失业的国外技术人才被招募到苏联。同年,已有外国专家1810人,技术人员10655人在那里工作,西方经济危机为苏联创造了不少机会。

为了尽快建立强大的国防,工业建设重点被放在直接为军事服务的重工业上。在战前13年,苏联国防拨款达1701亿卢布,而同期工业总投资也不过1850亿卢布。苏联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工业突飞猛进,烟囱越来越多的同时,日用品和食物却依然极度匮乏,没有猪肉、没有牛奶、没有黄油、没有面包、没有菜汤。人们得排队上厕所。苏联人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德国,甚至是战争中的德国。

为此斯大林不惜用武力压制爱发牢骚的人民,强迫他们接受这种变态工业化给他们带来的负担。为了让工人超负荷上班,迟到三小时就要坐牢;为了让农民交出粮食,不惜动用最血腥的手段。在强力的鞭策下,斯大林所要求的高速度得到了实现。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在一战前产值仅相当于德国的17.2%、并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旧俄基础上,苏联的工业总产值据称已奇迹般地跃居欧洲第一,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7、大国博弈能力

斯大林的当政中,俄国获得了波兰东部,波罗的海,北科维纳,比萨赞比亚,夺回了萨哈林半岛南部,重新支配东欧,通过朝鲜战争影响了东亚。

在俄国国力未能明显增强之前,斯大林想尽办法与西方国家建立缓和的国家关系,尽可能从中获取资金和技术发展国家实力,力避冲突,显得极其小心谨慎,装作无害的样子。当国力增强的时候,他就毫不犹豫的对外侵略,获得实际利益。无耻的欺诈和暗算,除了在巴尔干国家的争夺和苏德战前的外交欺骗中被希特勒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以外,无论是对付美国的罗斯福和英国的丘吉尔或者新生的中国,他都能应付自如,尽情的敲打欺骗,获取大片实际利益(如掠夺东北工业设备和韩战后支配朝鲜以及中国东北)。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比希特勒善于国家博弈了,如果不是遇到了三个不可思议的对手,他的阴险手腕几乎不可能被击败。(没有丘吉尔的坚定和不惜一切的牺牲精神,大英帝国很可能就在澳大利亚的劝说下与希特勒议和了,而议和的后果就是希特勒统治的欧洲大陆庞大的工业不再受封锁困扰,并获得充足的原材料全力生产出数量将无比可怕的毁灭人类的武器;没有斯大林冷酷无情的钢铁手腕,俄国不可能成为一个工业大国,更不可能驱使万千生命不顾一切的拼死抵抗,庞大的俄国将沦为希特勒欧洲工业的巨大原材料产地;没有罗斯福的睿智的深远见识,和主动引导,美国强大无比的孤立主义绝对会把美国引向中立,而没有美国的积极庞大的援助,英国俄国就很可能毁灭于希特勒无情暴力机器的摧残之下。)

他用外交和欺骗将德国从一个囚笼中可怜巴巴的宠物,变成欧罗巴大地上最强大的怪物,一步一步毫不留情,毫无廉耻,毫不犹豫,毫无差错的利用欧洲各国的矛盾和自私,吞并肢解,三年内完成了他的历代前任600年都没有完成的大业,仅凭这一点,就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了。

从对美国的鼓励外交攻势到对英国的橄榄枝,以及对俄国的“真诚”友好,无疑不是经典之作。为了麻醉斯大林,希特勒甚至不惜在莫洛托夫面前扮演小学生。

8、对本国民族的态度

雷锋同志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像冬天一样冷酷无情”,而斯大林同志则是对于两者都像冬天一样的冷酷无情。”

他曾一次次发起无情冷酷的大清洗,杀戮党内军队中的反对人士;他下令工人迟到3个小时就要坐牢;他没收农民的土地,勒令农民交出大部分粮食;在苏德战争中的危急岁月,斯大林不惜用最冷酷的手段对付丧失斗志的士兵,“我要告诉他们,战死,绝对是最好的选择!”斯大林说,处死逃跑的士兵,流放他们的家属,然后在给他们加上“叛国”的罪名,让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忍受死亡、饥饿和耻辱,也许,现代人看上去如此不人道的事情,却是战场是最实用的方法,这种策略在布良留克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真的搞不懂斯大林的士兵是怎么想的,难道他们就不知道放弃根本无望的战斗,保全自己的生命吗?”(德军日记)“就这样的冲锋,一拨又一拨,不知停歇,不知疲倦,痛苦。” 而这些手段在1942年时就发挥了及其明显的效果,41年苏军被俘三百多万,而斯大林《军事条令》公布后,42年被俘投降的苏军不到41年的十分之一,大部分损失的苏军都是在拼死抵抗后牺牲了。



希特勒建立了世界第一套全民福利,并设计了全民度假计划。

1934年,波兰西部发生了骚乱,西里西亚的日耳曼裔人遭到波兰人野蛮欺凌,当时希特勒为了让波兰在德国外交中保持善意的中立,刚刚与签订了《波德互补侵犯条约》,听到这个消息后,“元首眼泪湿润了,手在颤抖,他对我说:‘德意志的人民被野蛮人欺凌,而他们爱戴的领袖却要与野蛮人握手。’我不知道元首怎么想的,‘我必须让我们的国家能够所有日耳曼人提供庇护。这是你我一生的目标。但是现在,即使我的心已经破碎,我也要保持坚强。”(《戈培尔日记》)当德军打败波兰后,希特勒下令将参与1934年骚乱的波兰人全部押入集中营,没人知道这些人后来到了哪里,但可以确定的就是都死了。
战争中,按照希某人的话就是“我不希望日耳曼人民被饿死。”于是德军疯狂掠夺粮食来喂饱德国人(这都是饿死大批敌国人民为代价的)。

在1939年,德国粮食产量为2446万吨,养活着战前疆域的约8000万人口,到1943年则跌落到2133万吨;肉类产量也从1938-1939年的340万吨下降为180万吨。而有些西方农业学家认为,由于存在严重的统计缺失,德国的实际粮食产量要比官方数字所显示的要高,直到战争最后两年,德国粮食产量才比战前下降了10-15%,德国平民在1942年获取的卡路里得以维持在2450-2700之间(东部占领区居民的3-4倍以上),军人在27580-3750之间。依靠掠夺来的大量粮食,除了战争结束前夕的很短一段时间外,德国人在战时一直过着丰衣足食的舒服日子。"

战争中容许后方百姓巨大惰性。甚至在1942年,德国90%的军事工厂还在懒洋洋的执行这一班制。和1941年相比,1942年德国的民用消费指数虽然从901下降为815,却依然维持在一个很高水平。

希特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从来不对德国人民搞迫害。直到紧急法案公布。
尊敬的读者,《历史侠》是中国高端精英读物,读史论道,真实客观,提供顶尖阅读。更多精彩,欢迎免费关注。

长按二维码,识别后即可关注
阅读 1148555 投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7-19 04:21 , Processed in 0.12396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