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95|回复: 2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蹈演员孟庆旸—— “这很中国”,这很“圈粉”(文化圆桌)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23-5-3 21: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蹈演员孟庆旸——
“这很中国”,这很“圈粉”(文化圆桌)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3日   第 08 版)
  不少年轻观众因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认识了我,而我因为“青绿”重新认识了自己。这幅“山水画”,读它千遍也不厌倦。《只此青绿》至今已经演了270余场,幕起幕落,我总有新收获。

  初见青绿,它是画作上的宝石色泽。一种颜色,一个从《千里江山图》中提炼出的青绿意象,怎么演?没有可借鉴的角色先例。导演韩真告诉我:“从文化中还原和寻找角色的感觉。”

  慢慢地,我有了新的体会。《千里江山图》是画家王希孟在18岁时就完成的作品。欣赏这幅画时,我被这位少年的真挚情感深深吸引,能感受到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赞美。于是我想,是否应该尝试还原画家的创作态度?《千里江山图》中除了精妙的绘画技法,还有一股向上的少年心气,成就了画作的气韵生动。所以,青绿是什么模样呢?“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是她回首的恬淡,行动时她“放步霁霞起,振衣华风生”,静止时则充盈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历经整整5个月,经过这样一步步的思考沉淀,我慢慢体悟了青绿这个角色“心有丘壑,眼存山河”的心理状态。

  得之心,才能寓之舞。《只此青绿》火了,它收获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掌声。青绿,成为年轻人心中的“潮流色”。他们用更开阔、新锐、多元的视角分析这部舞剧,乐此不疲地进行二度创作和深度解读。不少80后、90后观众看完剧,愿意花时间深入研究《千里江山图》背后的历史和工艺,探究舞剧涵盖的更多细节。

  都说熟能生巧,但当我经历了《只此青绿》那么多场演出后,我才发现:青绿之后,还有无尽的文化宝藏等待我们去探寻、去挖掘。从首演到各地巡演,我们的创作团队一直在收集观众反馈,对舞蹈不断进行修改调整。正如导演周莉亚所言:“《只此青绿》没有最终的版本,只有最好的版本。”

  如果归纳这部舞剧“圈粉”年轻人的最大原因,那就是“这很中国”。说到底,是中国人的文化底蕴与文化自信造就了“青绿”的成功。从追捧“霹雳舞”到“只此青绿”的火爆,从热衷“洋品牌”到“国潮”的盛行,从青睐“喇叭裤”到“国服”引领风尚……今天的中国青年,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发自内心地认同、从精神深处自信。

  有天,演出结束后,我走到观众席中间,面向舞台的方向坐下。第一次从观众的视角看台上,我终于明白了谢幕返场6次观众还不愿离去的热情。这种热情,是真正走进人心的作品带来的。能以这样的方式致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带着热忱的心传递给年轻观众,我是幸运的、幸福的。作为90后舞者,面对更广阔的舞台,更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决心。

  世上有不绝的风景,我们有不老的心情。也许舞者生涯是有限的,但舞蹈作为一种“语言”,所能承载的美好记忆和情感是无限的。《千里江山图》历经近千载依然风华正茂,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魅力正在于此。有中华文化赋予的艺术能量,有年轻观众热切的期待目光,我们怎能不带着这份青春的心情继续起舞?

  (本报记者王瑨采访整理)http://paper.people.com.cn/rmrb/ ... b_20230503_3-08.htm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23-5-20 17: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so.com/s?ie=utf-8&am ... E&cp=1e2000437c《第二战场》 20220812 东方秘密战·风起云涌_CCTV节目官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23-5-20 17: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zuoqu.net/search.php ... amp;kw=%B6%AB%B7%BD把东方神韵,告诉世界!!
----“会唱歌的宣纸”原创优秀歌曲征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7-5 20:47 , Processed in 0.1065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