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5|回复: 8

《大数据时代》_CCTV节目官网-纪录片_央视网(cctv.com)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20-1-28 10: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baidu.com/s?tn=50000 ... E%E6%97%B6%E4%BB%A3《大数据时代》_CCTV节目官网-纪录片_央视网(cctv.com)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20-1-28 10: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tv.cctv.com/2019/07/02/VI ... O1j8n7d190702.shtml《大数据时代》_CCTV节目官网-纪录片_央视网(cctv.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20-1-28 10: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首页 登录 注册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音乐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大数据时代
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分类
艺术科学自然文化地理生活社会人物经济体育历史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星课堂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百度数说
城市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燃梦计划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个人中心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4个义项) 添加义项
▪IT行业术语▪网站▪2012年出版图书▪国内首部大数据产业题材纪录片
收藏 707
491
大数据时代 (IT行业术语) 编辑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
中文名 大数据时代 外文名 Big data 提出者麦肯锡 类    属 科技名词
目录
1 产生背景
2 影响
▪ 大数据
▪ 大数据的精髓
▪ 数据价值
▪ 可视化
3 特征
4 思维变革
5 产业崛起
6 提供依据
7 应对措施
产生背景编辑

进入2012年,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
大数据时代来临
大数据时代来临
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它已经上过《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专栏封面,进入美国白宫官网的新闻,现身在国内一些互联网主题的讲座沙龙中,甚至被嗅觉灵敏的国金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等写进了投资推荐报告。 [1]
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并变大,它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虽然很多企业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数据爆炸性增长带来问题的隐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数据对企业的重要性。
正如《纽约时报》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中所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2]
影响编辑
大数据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 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数据(Big data)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在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分析时会花费过多时间和金钱。大数据分析常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因为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一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或甚至数千的电脑分配工作。 [2]
在现今的社会,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彰显他的优势,它占领的领域也越来越大,电子商务、O2O、物流配送等,各种利用大数据进行发展的领域正在协助企业不断地发展新业务,创新运营模式。有了大数据这个概念,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判断,产品销售量的预测,精确的营销范围以及存货的补给已经得到全面的改善与优化。
“大数据”在互联网行业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互联网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累积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这些数据的规模是如此庞大,以至于不能用G或T来衡量。
大数据到底有多大?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相当于美国两年的纸质信件数量);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卖出的手机为37.8万台,高于全球每天出生的婴儿数量37.1万…… [1]
截止到2012年,数据量已经从TB(1024GB=1TB)级别跃升到PB(1024TB=1PB)、EB(1024PB=1EB)乃至ZB(1024EB=1ZB)级别。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为0.49ZB,2009年的数据量为0.8ZB,2010年增长为1.2ZB,2011年的数量更是高达1.82ZB,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而到2012年为止,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是200PB,全人类历史上说过的所有话的数据量大约是5EB。IBM的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 [3]  每一天,全世界会上传超过5亿张图片,每分钟就有20小时时长的视频被分享。然而,即使是人们每天创造的全部信息——包括语音通话、电子邮件和信息在内的各种通信,以及上传的全部图片、视频与音乐,其信息量也无法匹及每一天所创造出的关于人们自身的数字信息量。
这样的趋势会持续下去。我们现在还处于所谓“物联网”的最初级阶段,而随着技术成熟,我们的设备、交通工具和迅速发展的“可穿戴”科技将能互相连接与沟通。科技的进步已经使创造、捕捉和管理信息的成本降至2005年的六分之一,而从2005年起,用在硬件、软件、人才及服务之上的商业投资也增长了整整50%,达到了4000亿美元。 [3]
大数据的精髓
大数据带给我们的三个颠覆性观念转变:是全部数据,而不是随机采样;是大体方向,而不是精确制导;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A.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随机采样,以前我们通常把这看成是理所应当的限制,但高性能的数字技术让我们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人为限制);
B.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研究数据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不再热衷于追求精确度;之前需要分析的数据很少,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精确地量化我们的记录,随着规模的扩大,对精确度的痴迷将减弱;拥有了大数据,我们不再需要对一个现象刨根问底,只要掌握了大体的发展方向即可,适当忽略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会让我们在宏观层面拥有更好的洞察力;
C.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我们不再热衷于找因果关系,寻找因果关系是人类长久以来的习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无须再紧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应该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也许不能准确地告诉我们某件事情为何会发生,但是它会提醒我们这件事情正在发生。
数据价值
大数据时代,什么最贵?
十年前,葛大爷曾说过,“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深以为然。只是,十年后的今天,大数据时代也带来了身价不断翻番的各种数据。由于急速拓展的网络带宽以及各种穿戴设备所带来的大量数据,数据的增长从未停歇,甚至呈井喷式增长。
一分钟内,微博推特上新发的数据量超过10万;社交网络“脸谱”的浏览量超过600万……
这些庞大数字,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一种全新的致富手段也许就摆在面前,它的价值堪比石油和黄金。
事实上,当你仍然在把微博等社交平台当作抒情或者发议论的工具时,华尔街的敛财高手们却正在挖掘这些互联网的“数据财富”,先人一步用其预判市场走势,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收益。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这些数据都能干啥。具体有六大价值:
●1、华尔街根据民众情绪抛售股票;
●2、对冲基金依据购物网站的顾客评论,分析企业产品销售状况;
●3、银行根据求职网站的岗位数量,推断就业率;
●4、投资机构搜集并分析上市企业声明,从中寻找破产的蛛丝马迹;
●5、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依据网民搜索,分析全球范围内流感等病疫的传播状况;
●6、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竞选团队依据选民的微博,实时分析选民对总统竞选人的喜好。 [1]
可视化
“数据是新的石油。”亚马逊前任首席科学家Andreas Weigend说。Instagram以10亿美元出售之时,成立于1881年的世界最大影像产品及服务商柯达正申请破产。
大数据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其获取、储存、搜索、共享、分析,乃至可视化地呈现,都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1]  。
“当时时变幻的、海量的数据出现在眼前,是怎样一幅壮观的景象?在后台注视着这一切,会不会有接近上帝俯视人间星火的感觉?”
这个问题我曾请教过刘建国,中国著名的搜索引擎专家。刘曾主持开发过国内第一个大规模中英文搜索引擎系统“天网”。
要知道,刘建国曾任至百度的首席技术官,在这样一家每天需应对网民各种搜索请求1.7亿次(2013年约为8.77亿次)的网站中,如果只是在后台静静端坐,可能片刻都不能安心吧。百度果然在提供搜索服务之外,逐渐增添了百度指数,后又建立了基于网民搜索数据的重要产品“贴吧”及百度统计产品等。
刘建国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想了很久,似乎陷入了回忆,嘴角的笑容含着诡秘。
倒是有公司已经在大数据中有接近上帝俯视的感觉,美国洛杉矶就有企业宣称,他们将全球夜景的历史数据建立模型,在过滤掉波动之后,做出了投资房地产和消费的研究报告。
在数据可视化呈现方面,我最新接收到的故事是,一位在美国思科物流部门工作的朋友,很聪明的印度裔小伙子,被Facebook高价挖角,进入其数据研究小组。他后来惊讶地发现,里面全是来自物流企业、供应链方面的技术人员和专家,“Facebook想知道,能不能用物流的角度和流程的方式,分析用户的路径和行为。”
特征编辑
数据量大(Volume)
第一个特征是数据量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
类型繁多(Variety)
第二个特征是数据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价值密度低(Value)
第三个特征是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如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
速度快、时效高(Velocity)
第四个特征是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
既有的技术架构和路线,已经无法高效处理如此海量的数据,而对于相关组织来说,如果投入巨大采集的信息无法通过及时处理反馈有效信息,那将是得不偿失的。可以说,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的数据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们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潜力。 [2]
思维变革编辑
当数据的处理技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大数据时代,我们的思维也要变革。
第一个思维变革:利用所有的数据,而不再仅仅依靠部分数据,即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
第二个思维变革:我们唯有接受不精确性,才有机会打开一扇新的世界之窗,即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
第三个思维变革: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知道现象背后的原因,而是要让数据自己“发声”,即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个案一
你开心他就买你焦虑他就抛 [2]
华尔街“德温特资本市场”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霍廷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利用电脑程序分析全球3.4亿微博账户的留言,进而判断民众情绪,再以“1”到“50”进行打分。根据打分结果,霍廷再决定如何处理手中数以百万美元计的股票。
霍廷的判断原则很简单:如果所有人似乎都高兴,那就买入;如果大家的焦虑情绪上升,那就抛售。
这一招收效显著——当年第一季度,霍廷的公司获得了7%的收益率。
个案二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估测,这些“数据”值钱的地方主要在于时效。对于片刻便能定输赢的华尔街,这一时效至关重要。曾经,华尔街2%的企业搜集微博等平台的“非正式”数据;如今,接近半数企业采用了这种手段。
●“社会流动”创业公司在“大数据”行业生机勃勃,和微博推特是合作伙伴。它分析数据,告诉广告商什么是正确的时间,谁是正确的用户,什么是应该发表的正确内容,备受广告商热爱。
●通过乔希·詹姆斯的Omniture(著名的网页流量分析工具)公司,你可以知道有多少人访问你的网站,以及他们呆了多长时间——这些数据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詹姆斯把公司卖掉,进账18亿美元。
●微软专家吉拉德喜欢把这些“大数据”结果可视化:他把客户请到办公室,将包含这些公司的数据图谱展现出来——有些是普通的时间轴,有些像蒲公英,有些则是铺满整个画面的泡泡,泡泡中显示这些客户的粉丝正在谈论什么话题。
●“脸谱”数据分析师杰弗逊的工作就是搭建数据分析模型,弄清楚用户点击广告的动机和方式。
处理和分析工具
用于分析大数据的工具主要有开源与商用两个生态圈。
开源大数据生态圈:
1、Hadoop HDFS、HadoopMapReduce, HBase、Hive 渐次诞生,早期Hadoop生态圈逐步形成。
2、. Hypertable是另类。它存在于Hadoop生态圈之外,但也曾经有一些用户。
3、NoSQL,membase、MongoDb
商用大数据生态圈:
1、一体机数据库/数据仓库:IBM PureData(Netezza), OracleExadata, SAP Hana等等。
2、数据仓库:TeradataAsterData, EMC GreenPlum, HPVertica 等等。
3、数据集市:QlikView、 Tableau 、 以及国内的Yonghong Data Mart 。
产业崛起编辑
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等机构开始意识到数据正在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产,数据分析能力正在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有以下三大案例:
1、2012年3月22日,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拉动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奥巴马政府将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并表示一个国家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及解释运用的能力将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甚至将成为陆权、海权、空权之外的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
2、联合国也在2012年发布了大数据政务白皮书,指出大数据对于联合国和各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人们如今可以使用极为丰富的数据资源,来对社会经济进行前所未有的实时分析,帮助政府更好地响应社会和经济运行。
3、而最为积极的还是众多的IT企业。麦肯锡在一份名为《大数据,是下一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的专题研究报告中提出,“对于企业来说,海量数据的运用将成为未来竞争和增长的基础”,该报告在业界引起广泛反响。
IBM则提出,上一个十年,他们抛弃了PC,成功转向了软件和服务,而这次将远离服务与咨询,更多地专注于因大数据分析软件而带来的全新业务增长点。IBM执行总裁罗睿兰认为,“数据将成为一切行业当中决定胜负的根本因素,最终数据将成为人类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
在国内,百度已经致力于开发自己的大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腾讯也提出2013年已经到了数据化运营的黄金时期,如何整合这些数据成为未来的关键任务。
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有关“大数据” 主题的并购案层出不穷,且并购数量和规模呈逐步上升的态势。其中,Oracle对Sun、惠普对Autonomy两大并购案总金额高达176亿美元,大数据的产业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1-2]
提供依据编辑
大数据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积累至今,按照自身技术发展逻辑,从提高生产效率向更高级智能阶段的自然生长。无处不在的信息感知和采集终端为我们采集了海量的数据,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计算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这就围绕个人以及组织的行为构建起了一个与物质世界相平行的数字世界 [1-2]  。
大数据虽然孕育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日渐普遍和成熟,但它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绝不限于技术层面,更本质上,它是为我们看待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即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做出,而不是像过去更多凭借经验和直觉做出。
事实上,大数据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信息通信产业,而是正在“吞噬”和重构很多传统行业,广泛运用数据分析手段管理和优化运营的公司其实质都是一个数据公司。麦当劳、肯德基以及苹果公司等旗舰专卖店的位置都是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之上的精准选址。而在零售业中,数据分析的技术与手段更是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企业如沃尔玛通过数据挖掘重塑并优化供应链,新崛起的电商如卓越亚马逊、淘宝等则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掌握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最让人吃惊的例子是,社交媒体监测平台DataSift监测了Facebook(脸谱) IPO当天Twitter上的情感倾向与Facebook股价波动的关联。在Facebook开盘前Twitter上的情感逐渐转向负面,25分钟之后Facebook的股价便开始下跌。而当Twitter上的情感转向正面时,Facebook股价在8分钟之后也开始了回弹。最终当股市接近收盘、Twitter上的情感转向负面时,10分钟后Facebook的股价又开始下跌。最终的结论是:Twitter上每一次情感倾向的转向都会影响Facebook股价的波动。
这仅仅只是基于社交网络产生的大数据“预见未来”的众多案例之一,此外还有谷歌通过网民搜索行为预测流感爆发等例子。不仅在商业方面,大数据在社会建设方面的作为同样令人惊叹,智能电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城市等的蓬勃兴起,都与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息息相关。
“大数据”可能带来的巨大价值正渐渐被人们认可,它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数据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法。更多地基于事实与数据做出决策,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预见,将推动一些习惯于靠“差不多”运行的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应对措施编辑
一个好的企业应该未雨绸缪,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着手准备,为企业的后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做好准备,企业可以从下面六个方面着手,这样当面临铺天盖地的大数据的时候,以确保企业能够快速发展,具体为下面六点。
目标
几乎每个组织都可能有源源不断的数据需要收集,无论是社交网络还是车间传感器设备,而且每个组织都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IT人员需要了解自己企业运营过程中都产生了什么数据,以自己的数据为基准,确定数据的范围。
准则
虽然每个企业都会产生大量数据,而且互不相同、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企业IT人员在现在开始收集确认什么数据是企业业务需要的,找到最能反映企业业务情况的数据。
重新评估
大数据需要在服务器和存储设施中进行收集,并且大多数的企业信息管理体系结构将会发生重要大变化,IT经理则需要准备扩大他们的系统,以解决数据的不断扩大,IT经理要了解公司现有IT设施的情况,以组建处理大数据的设施为导向,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设备的购买。
重视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词语,而并不是所有的IT人员对大数据都非常了解,例如如今的Hadoop,MapReduce,NoSQL等技术都是2013年刚兴起的技术,企业IT人员要多关注这方面的技术和工具,以确保将来能够面对大数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
培训企业的员工
大多数企业最缺乏的是人才,而当大数据到临的时候,企业将会缺少这方面的采集收集分析方面的人才,对于一些公司,特别是那种人比较少的公司,工作人员面临大数据将是一种挑战,企业要在平时的时候多对员工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以确保在大数据到来时,员工也能适应相关的工作。
培养三种能力
Teradata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辛儿伦对新浪科技表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应该在内部培养三种能力。第一,整合企业数据的能力;第二,探索数据背后价值和制定精确行动纲领的能力;第三,进行精确快速实时行动的能力。
做到上面的几点,当大数据时代来临的时候,面临大量数据将不是束手无策,而是成竹在胸,而从数据中得到的好处也将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军武 《军武次位面》官方账号

大数据时代还有秘密可言?你悄悄搜了啥,他们统统都知道...

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我们都将无处遁形…上周末,英美两国的媒体,爆出了一则与Facebook脸书有关的大新闻。并且,利用这5000万用户,操纵了2016年的美国大选。利用大数据给人洗脑?

2018-04-10288阅读28670
参考资料
1.  大数据时代下的大数据到底有多大?  .中国大数据[引用日期2014-03-06]
2.  带您了解大数据  .中国大数据.2014-02-26[引用日期2014-03-25]
3.  大数据:抓住机遇 保存价值  .中国大数据[引用日期2014-07-21]
词条标签:
互联网

大数据时代图册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军武 《军武次位面》官方账号
  大数据时代还有秘密可言?你悄悄搜了啥,他们统统都知道...
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我们都将无处遁形…上周末,英美两国的媒体,爆出了一则与Facebook脸书有关的大新闻。并且,利用这5000万用户,操纵了2016年的美国大选。利用大数据给人洗脑?
V百科往期回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1873101次
编辑次数:90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有球必火(2020-01-08)
突出贡献榜
田之缘孵化园 创建版本
1 产生背景
2 影响
2.1 大数据
2.2 大数据的精髓
2.3 数据价值
2.4 可视化
3 特征
4 思维变革
5 产业崛起
6 提供依据
7 应对措施

搜索发现
什么是大数据时代什么叫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大数据解决方案大数据分析平台大数据时代是什么意思大数据时代什么意思何为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大数据技术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new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
©2020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大数据时代
进入词条
编辑收藏赞登录
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20-1-28 10: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到百度首页百度首页登录
大数据时代,如何不做“透明人”

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19-09-0110:56中国青年报社
【圆桌对话】

大数据时代,精准营销成为广大商家百试不爽的推销利器。当你在购物软件的推荐栏里发现最近搜索过的心仪物品时,或许你还会沾沾自喜于智能推荐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但当你因为高频、高客单价的消费而后知后觉地被购物网站“杀熟”时,恐怕只能像待宰的羔羊般感到深深的无力。

我们是大数据的生产者,也是大数据的使用者;我们是大数据的获益者,也是大数据的受害者。个人信息保护在大数据时代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处境?我们该如何给裸奔的个人信息穿上衣服?人类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作为来面对大数据时代甚至是整个科技发展事业的利与弊?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四位嘉宾,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嘉 宾:

连玉明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皮剑龙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

程 啸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

姜 颖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

主持人:

1.如何增进我们的数据安全感,是大数据时代必须回答的一道考题

记者:大数据在广告、金融、医疗、出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生活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同时也使保护用户权益成为摆在数据合规发展面前的问题之一。您认为,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保护面临哪些挑战?

连玉明:在智能化、便捷化成为大数据时代人类生活重要特征的同时,在个人数据权益保护方面,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也有不少,非法交易、泄露个人信息等违规行为屡见报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烦恼。个人信息随时随地被泄露、被窃取、被篡改、被过度收集并被滥用,让我们处于垃圾信息和骚扰电话没完没了的“围剿”之中。某一条信息被泄露或被窃取,很快就会演变成一个关联度极高的信息链,并形成非法产业链,以至滋生出电信诈骗、金融诈骗、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绑架甚至故意杀人等犯罪活动。

皮剑龙: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成为社会各项活动的重要元素,成为驱动社会发展的新型生产资料。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拥有发展的关键条件。个人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数据资源。然而,由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不完善,个人信息面临着许多安全风险。

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非常分散,大多是在事后对公民个人信息提供保护,举证比较困难,维权成本非常高。另外,根据相关法规,公安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相关部门都负有对个人信息监管的职责,但这些部门之间沟通不畅,难以有效地协调保护个人信息。企业行业自律差、公民自我保护意识也比较薄弱,使得个人信息更加容易被侵害。总的来说,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保护形势非常严峻,尽快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是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

程啸: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挑战表现在:一方面,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已将现代社会生活高度数字化(或数据化),Cookie技术和各种传感器可以自动地收集与存储个人信息。个人信息被大规模、自动化地收集和存储的情形变得越来越普遍,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由于收集、存储和利用个人信息的主体数量众多且数据规模巨大,一旦个人信息数据被泄露,则涉及的受害人数量极为庞大,可能造成的危害也是非常巨大的。海量的个人信息因保管不善被泄露甚至被非法出售或利用,就会出现犯罪分子利用非法取得的个人信息对受害人进行精准诈骗或者实施其他侵害自然人人身财产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另一方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与使用变得非常简单,个人信息被滥用的可能性极大增加。各种网络平台通过分析和利用海量的个人信息,对目标群体做人格画像,实施精准营销,甚至行为操纵,严重危害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妨害人格的自由发展。

姜颖:大数据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体量浩大、模态繁多、生成快速和价值巨大但密度很低。大数据所带来的巨大科技利好是我们肉眼可见的,但它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挑战也是多方面的,几乎每一个人都受到个人信息泄露的困扰。

首先,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个人信息所体现的是公民的人格利益,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或利用直接关系到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权在客体、内容、行使方式等方面有别于传统的具体人格权,获取个人信息的企业或平台可以直接将个人信息进行变现,这时候个人信息就出现了一定的财产权属性。如何对个人信息进行定性,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和用户权益,是大数据时代对理论界提出的挑战。

其次,在大数据时代,由于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个人信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传播到极广的空间。政府很难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对个人信息加以保护,因为这个传播速度太快、范围太广了。这是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给执法部门带来的挑战。

最后,对于司法部门来说,由于当前各方面规定还不够完善,用户的个人信息很容易被泄露。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案件大量出现,问题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但司法部门对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的保护仍处于探索阶段,这就对我们的法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要对法律理论有深刻研究,也要跟踪业态变化,因为你今天的一个判决可能就会颠覆一个行业。

2.发展数字经济,要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数据安全保护体系

记者: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对于大数据的监管也需要新的思路。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来构建个人信息多元保护体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分别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连玉明: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战略部署。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既要大力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也要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数据安全保护体系。一是要加快立法。《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对搜集信息、数据使用环节和隐私政策进行了规定和限制,从立法层面看,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虽已被列入本届人大一类立法计划,但分别列为第61位和第62位,这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的紧迫性极不适应,应当提前提早起草审议并尽快颁布实施。二是要完善司法责任制度。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公益诉讼,特别是对侵害众多公民个人信息,以及相关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众多公民个人信息被侵害的,应当提起公益诉讼。三是要强化监管。加大政府对侵害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的监管力度,保障个人隐私不受公权力的侵害。

数据安全强调治理而非传统的管理,需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安全技术研发和产品化,实现合规运营;需要各类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搭建协调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平台,督促并协助企业加强行业自律;需要个人提高信息保护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并尊重他人个人隐私,最终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相互配合的协同治理模式。

皮剑龙:构建个人信息多元保护体系,要重点解决我国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相关立法,构建互联网行业规范和个人信息保护自律机制。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管,建构合理、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企业要完善自我监管和企业内部的合规审查机制,严格依法合规进行经营;相关社会、行业组织要制定对应的自律规范;消费者也需要加强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及时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程啸:大数据的监管和个人信息的保护要有赖于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就行政机关的监管而言,需要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收集、存储、分析、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予以严格管理。行政主管机关应当配备充足的人力和物力来查处侵害个人信息的各种违法行为。

自然人自身要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在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时要向有关部门举报;在个人信息发生错误时,要求信息收集者予以删除和更正;当个人信息被侵害并受损时,要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相应的民事责任。只有自然人积极维权、勇于维权,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权利。

就企业而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所施加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和规则来收集、保管和利用个人信息,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与企业正常经营发展之间的有机协调。

姜颖:在数字经济人人参与的时代,对大数据的监管应当囊括各方主体。政府一定要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在各个层面构筑一个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同时,执法层面要严厉打击非法获取、买卖、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司法层面要通过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打击关于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

企业在大数据时代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个人信息多元保护体系构建方面,企业应当严格自律,在肩负经济责任的同时,也应该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构建个人信息数据保护防火墙机制,在法律框架内合理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互联网企业的行业协会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资源,聚合优势,在制定行业规范的同时利用技术手段把控好协会成员的经营行为。

对于个人来说,虽然在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信息的产生、存储、转移和使用都不受用户个人意志的控制,在平台面前,个人似乎也显得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个人在使用互联网产品的时候要防止个人信息被悄无声息地掠夺,在个人信息受到侵害的时候要果断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积极为个人信息保护贡献力量。

3.构建可持续数字世界,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治理

记者:信息流通无国界,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也成了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各国在应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方面,可以从哪些方面深化合作?

连玉明: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其价值的实现体现在数据挖掘的深度和数据融合的广度上,背后是数据开放、流通和应用。信息流通无国界,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也成了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保护数据安全,离不开国际规则和各国法律法规的成熟与应用。

个人信息保护国内立法要在体现域外效力的同时,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在联合国框架下推动形成更加完善的国际数据安全治理规则,共同制定数据安全防护措施、推动数据安全技术和相关业务的交流,共同打击侵犯个人信息等网络犯罪,促进大数据安全和网络空间隐私权的保护。同时,积极探索推动成立一批跨境数据安全合作组织,引导跨境数据安全高效流通,促进国际社会数字经济良性发展。

皮剑龙: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是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要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签订双边多边国际协议,共同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新挑战。

我国可以对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国际合作问题作出思考,并且参与到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当中,在各国认可的前提下展开合作。此外,也应当凝聚共识,推动我国相关企业主体在符合我国基本利益和立场的前提下主动制定内部自律规则,经相关法定机关审査后借助商业的力量将其推广,从而在法律机制和企业内部机制相融合的模式下推动相关国际规则的发展。

程啸:信息流通没有国界之分,各国也都高度重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在应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方面,由于各国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和考虑的本国利益不同,在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的流通利用关系处理上也有不同。有些国家更重视个人信息保护,而有些更重视的是数据的流通利用,因此形成了各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上的差异。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各国可以借鉴彼此的经验,取长补短,深化合作,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理论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姜颖: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因此,推动个人信息保护国际合作的前提是尊重各国的网络主权。各国国情不同,可以通过宣言、声明等方式,促进各国技术共享,分享有益司法经验,营造一个良好的数据使用环境。

4.人类科技大课题,让发展和安全的守护相伴而行

记者: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背后映射出的是人类科技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您认为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连玉明:数据保护与数据开放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就像是天平的两端,只强调数据保护忽视数据开放,不利于大数据的发展;而只强调数据开放不注重数据保护,将会给世界带来一场灾难。因此,必须在开放中保护,在保护中开放。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背后是人类科技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是科技进步对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带来的颠覆式变革,考量的是人类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平衡好这一关系,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基于数据力和数据关系的新的社会秩序,能够在保护个人尊严和自由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有效流转和价值挖掘,最终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进入数字文明新时代。

皮剑龙: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是人类技术进步的趋势,为社会生产生活效率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网络平台用户数量庞大,信息较为完整,且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一旦涉及金融、交易等业务环节的平台,具有极强的利益属性,很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对象,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

科技本身没有道德可言,如何使用它,却是对商业机构以及有关监管机构的道德考验。国家与社会在大力扶持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对其弊端保持警惕,及时完善相关监管体制,提高企业个体的合规经营能力以及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程啸:在处理科技发展和安全关系的时候,既不可因噎废食,废弃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也不应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无视日益严重的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清醒地直面问题,重点放在科学合理地协调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流通利用的关系之上。在为科技的发展划定底线的同时,不去任意划顶线,预留未来科技发展的应有空间。

姜颖: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安全问题的确是大数据时代带来的,然而,我们并不能因为出现了此类问题就否定科技发展的意义。

我们要明确的是,人类科技发展和安全并不是互相矛盾的,虽然产生了个人信息泄露这样的问题,但总体而言,科技让我们更安全了,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对海量DNA数据的比对找到被拐儿童,也可以通过天眼系统识别犯罪嫌疑人。可以说,科技的发展、大数据的兴起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大数据的确对我们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用积极的、包容的心态去看待科技,不断地完善科技。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我们可能没办法让科技只产生正效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将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让人类科技的发展和安全的守护相伴而行。

作者最新文章
美国军方证实一架军用飞机在阿富汗坠毁
德国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
相关文章
2020年值得关注的十大网络安全公司

华为概念的国产软件公司,技术领先业界,10家流通股东竟8家增持

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岗位有哪些特点

【网络安全】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障

过百武汉商户和阿里密切协同 保障医生护士吃得好睡得好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20-1-28 10: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ocn.com.cn/reports/13 ... 2398132935248755829{:smile:}{:smile:}http://www.ocn.com.cn/reports/13 ... 2398132935248755829{:smile:}{:smile:}大数据行业分析报告_2020-2024年中国大数据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_研究报告_中投顾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20-1-28 16: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hF7jlBhSpJl7CyNQZ0C读《魔鬼数学:大数据时代,数学思维的力量》有感
原创 数学文化征文  好玩的数学  2019-08-03


本文为“数学文化阅读心得征文比赛”参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点击图片查看征文比赛通知。

☞数学文化阅读心得征文比赛延期通知



读《魔鬼数学:大数据时代,数学思维的力量》有感

作者:张茹

作品编号:027

投稿时间:2019.7.29





点击图片购买



学生时代时间充裕,通常可以抱着一本书慢慢看,或者做些笔记。工作以后,读书时间变少了,也由纸质阅读转向了电子阅读,而《魔鬼数学:大数据时代,数学思维的力量》这本书就是在微信读书上完成的。



读这本书的时候,整个人像是有股电流流过全身一样,十分激动,每一个观点、事例都让人耳目一新,阅读后你会真正意识到数学与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息息相关,可以帮助我们洞见在混沌和嘈杂的表象下日常生活的隐性结构和秩序。这也让我更加思考自己的数学教学,在日常学校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中的规则、定律和公理之外,如何能够帮助他们运用数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数学的问题。《魔鬼数学》就是这样一本带领我们踏上精彩绝伦数学思维之旅的一本书,经历这场旅行之后,相信你会成为一个更棒的思考者。



这本书主体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线性、推理、期望值、回归、存在。在这里我特别想介绍在引言部分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也让我进一步反思如何利用数学思维更好的思考、解决问题,下面将与大家分享这个故事。



这是一个二战期间如何避免飞机被敌方轰炸的故事。于是问题就来了。我们不希望自己的飞机被敌人的战斗机击落,因此我们要为飞机披上装甲。但是,装甲会增加飞机的重量,这样,飞机的机动性就会减弱,还会消耗更多的燃油。防御过度并不可取,但是防御不足又会带来问题。如何找到最优方案了?由于美军飞机在欧洲上空与敌机交火后返回基地时,飞机上会留有弹孔,但是这些弹孔分布得并不均匀,机身上的弹孔比引擎上的多。军方提供了如下的相关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军官们认为,如果把装甲集中装在飞机最需要防护、受攻击概率最高的部位,那么即使减少装甲总量,对飞机的防护作用也不会减弱。因此,他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可以提高防御效率。我想正常人都应该这样思考的,在我第一次阅读这个问题时,我与军官们的看法是一样的。



军官们虽然确定了防御部位,但是到底需要增加多少装甲呢?于是他们找到瓦尔德,未曾想,瓦尔德却给出了不一样的回答——需要加装装甲的地方不应该是留有弹孔的部位,而应该是没有弹孔的地方,也就是飞机的引擎。为什么反而是在弹孔少的部位加防御了?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继续阅读下去,想要知道瓦尔德是如何思考的?飞机各部位受到损坏的概率应该是均等的,但是引擎罩的弹孔却比其余部位少,那么失踪的弹孔在哪儿呢?瓦尔德深信,这些弹孔应该都在那些未能返航的飞机上。胜利返航的飞机引擎上的弹孔比较少,其原因是引擎被击中的飞机未能返航。大量飞机在机身被打的千疮百孔的情况下仍能返回基地,这个事实充分说明机身可以经受住打击,因此无须加装装甲。同样的道理,如果去医院的病房看看,就会发现腿部受伤的病人比胸部中弹的人多,其原因不在于胸部中弹的人少,而是胸部中弹后难以存活。



这里让我们看到从事数学研究的人经常会询问:“你的假设是什么?这些假设合理吗?”在以上这个例子中,军官们在不经意间做出了一个假设:返航飞机是所有飞机的样本。如果这个假设真的成立,我们仅依据幸存飞机上的弹孔分布情况就可以得出结论。但是,一旦认识到自己做出了这样的假设,我们立刻就会知道这个假设根本不成立。



而在本书的主体部分中同样存在非常有趣和精彩的事例,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进一步理解这本书,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真正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正如作者在结语中说道,数学告诉我们:世界是有结构的,我们可以期待去了解它的部分结构,但不可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蹴而就。




请读者为作品027号打分

(打分结果将作为评奖的指标之一,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传播数学,普及大众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身边的朋友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好玩的数学。

阅读原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20-1-28 16: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20-1-29 11: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瞻产业研究院 - 中国产业规划咨询领导者_持续领跑研究咨询16年https://f.qianzhan.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20-1-29 11: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f.qianzhan.com/chanyegui ... hua&author=zain前瞻产业研究院 - 中国产业规划咨询领导者_持续领跑研究咨询16年
















http://www.zuoqu.net/search.php? ... =%B4%F3%CA%FD%BE%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7-16 19:38 , Processed in 0.1301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