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9|回复: 2

毛笔 中国独有的文化发明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19-12-14 11: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e.thecover.cn/shtml/hxdsb/20191214/122367.shtml



{:handshake:}星期六 2019年12月14日 华西都市报        -A6 风物志- 上一篇 下一篇

A6 风物志 下载PDF 下一版上一版 |
A6风物志
·古人变废为宝的智慧
·毛笔 中国独有的文化发明
·广元苍溪:抓紧抓实主题教育持续深化作风建设
·广元苍溪:聘特约监察员放大基层监督“显微镜”
·苍溪县住建局:严作风抓整改提升群众满意度
·公 告
·广告
大家都在看

晚报●早报(12月9日)
10小时前呼和浩特晚报6244
·晚报●早报(12月11日)
·【指看呼晚】12月9日呼和浩特晚报版面大集合
·【聚焦“十四冬”】火啦!呼和浩特这首disco神曲,你听过吗?
·向人民报告|建设“活力公安” 四川公安2019年做了啥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毛笔 中国独有的文化发明


蒙恬被尊为毛笔的始祖。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笔。



毛笔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毛笔。

  
蒙恬被尊为毛笔的始祖
  毛笔,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字太慢,于是“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毛笔。因为这个传说,蒙恬被尊为毛笔的始祖。浙江省湖州善琏百姓建“蒙公祠”,于每年蒙恬生日时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沿袭至今。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少有6000年历史。
  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陶器上,有些文饰的点的收笔往往带有挑锋,横线的收笔则往往有蚕尾;长线条饱满圆润,一眼就能看出毛笔的踪迹来。在商代的一些器物上也可寻得些许毛笔的痕迹。1936年出土一件朱笔书写的陶器和刻有文字的甲骨片,笔迹流畅,婉转自如,只有富有弹性的毛笔才能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

最早的毛笔实物是战国的
  毛笔易折易损,难以保存,因而古笔很难觅见,迄今未发现西周以前的毛笔实物。1953年,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笔,是我国最早的毛笔实物。该笔用兔毛制成,用优质的精竹作笔杆,将笔毛围在杆的一端,再用蚕丝缠绕,外涂一层土漆,这支笔被命名为“楚笔”。后来河南信阳也出土了楚笔。湖北云梦、甘肃天水出土了秦笔。秦笔的杆大多采用中空的竹竿,上端削尖,下端较粗,镂空成毛腔,笔头纳入腔里,后世毛笔大体如此。蒙恬制笔时即选较坚硬的毛做中心,形成笔柱,外围覆以较软的披毛。这样的毛笔,既可使笔头保持浑圆,又利于吸墨,书写更具稳定性。

浙江湖州的湖笔“甲天下”
  早期毛笔式样多种,名称也不一。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载,吴国称之为“不律”,楚国称之为“聿”,燕国叫“弗”,秦国叫“笔”。后来秦一统天下,“笔”的名字便被确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汉魏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对毛笔的制作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唐朝时,安徽宣州制出的“宣笔”笔料优良,制作精致,受到众多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推崇。宋元之际,天下大乱,宋室南迁,政治文化中心随之南移。宣州笔工为避战乱,四处流亡,另谋生计。湖州逐渐取代了宣州,成为制笔中心,宣笔遂被湖笔所取代。自元代始,山西、湖南、浙江等多地出产名笔,但只有浙江湖州的湖笔能甲天下。沈梦麟有诗描绘湖州一带家家制笔的景况:“山下人烟如井邑,家家缚兔供文苑。”诗人仇远赞叹说“浙间笔工麻粟多”。
  毛笔制作工艺也日趋成熟,由此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毛笔的理论总结性著作《考槃余事》。其由明代屠隆编著,详细叙述我国毛笔的发展历史、制笔工艺以及历代制笔名家。在书中,屠隆提出一款好的毛笔必须具有“四德”,即“尖、齐、圆、健”。“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指笔锋打开后,齐如刀切,无参差;“圆”指笔头浑圆挺直,无凹凸;“健”指写画时富有弹性,落笔时健劲有力。“四德”俱备才是好笔。它也暗含文人学士应具有“仁、义、礼、智”四德。好毛笔要合乎“尖、齐、圆、健”四个标准,一个人的言行也应符合“仁、义、礼、智”的规范。时至今日,“尖、齐、圆、健”这四大口诀,仍是评判优质毛笔的标准。

智永禅师建有“退笔冢”
  西汉扬雄称:“书,心画也。”虽然用笔技巧无外乎“皴、勾、勒、点”等,但毛笔之奇妙正在于人们在书写中浸淫了七情六欲,饱蘸了喜怒哀乐,将生命关怀和社稷理想都融注其中,小小的一支毛笔承载的是文化基因和生命热情。
  笔能抒情,字能观人,但要做字如其人绝非易事,凡大家都是经过刻苦的锤炼,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最后才能烂熟于胸,流溢于毫端。大书法家智永禅师曾客居湖州善琏,他把习字用秃的毛笔埋在蒙公祠南面的晓园内,在石碑上亲题“退笔冢”三字,此处至今还供人瞻仰。草圣张芝幼时即勤练书法,家门前的一池清水因他每天反复洗笔而变黑,后人称之“墨池”。后来张芝的字“其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被后人不断称颂和临摹。
  苏东坡有言:“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毛笔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历史情怀和审美情趣,定会伴随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下去。 据人民日报

分享给他们看看
{:handshake:}{:handshake:}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9-12-14 11: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9-12-14 11: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颖:胸无大志的悲剧蜀王https://e.thecover.cn/shtml/hxdsb/20191214/122384.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7-18 07:16 , Processed in 0.1234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