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4|回复: 7

彭丽媛科学歌唱艺术

[复制链接]
我是韩宇 发表于 2017-4-10 11: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年6月17日 09:45 阅读 8 新浪博客 .


彭丽媛科学歌唱艺术(1)              

龙军华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嗓音研究所)  

科学歌唱方法,要有医学依据,一点不能掺假,完全是真功夫,真本事。违背医学的主观臆想不是科学的东西。只有天赋嗓音的差别决定声音优劣,不管什么唱法,科学唱法只有一种。获得自己最好的嗓音,保护发声组织的健康。

李凌是中国声乐理论权威,他是彭丽媛的伯乐。事实证明彭丽媛是中国声乐界的千里马。首先彭丽媛有天赋好嗓音,如果没有天赋好嗓音,科学歌唱方法也无能为力。

彭丽媛科学歌唱发声技巧,就是驾轻就熟地驾驭声带的快慢振动频率,歌唱时声带振动部分非常清楚。纯声带振动声音必然纯洁。喉腔内没有任何肌肉助振,没有软组织阻挡气息,发声时喉腔就没有挤压现象。声带下管腔充分扩张,声带振动的声音自然获得声带下管腔共鸣。人体发声柔和的音色来自声带下管腔共鸣,没有一点白声的感觉。优美、含蓄的音色感人肺腑。彭丽媛随心所欲要怎么唱就怎么唱,同一高音由弱变强,由强变弱,由暗变亮,由亮变暗,变化自如,各种各样的音色完成各种各样歌曲的感情绰绰有余。炉火纯青的发声技巧,演唱声乐作品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中国的歌唱家极少有这样的科学歌唱方法,更没有人能模仿彭丽媛的声音,因为她们没有了解、掌握科学发声理论和方法,更没有彭丽媛的天赋嗓音。

彭丽媛的歌唱呼吸,真正用的是丹田的力量控制气体,腹内压对抗膈肌的力量控制肺内气体冲击声带振动,由腹部的力量有机的轻重缓急控制肺内气体排放冲击声带振动,歌唱用气经济,不浪费气体,换气自然,保证了人体的正常呼吸,改善肺内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又激活了肺内另外三分之二的肺泡参加呼吸,大大的增加了肺活量,血氧增加,延长了歌唱呼吸周期,一口气能唱很长时间。肺内有充足的气体,才能随意控制气体排放量和排放速度,有条不紊地冲击声带振动,灵活变化的声带振动频率迎合轻重缓急的气体冲击,随意变化自己想要的音色、音调和音域。一些歌手根本没有领会到“丹田之气”的概念,没有用丹田的力量控制呼吸,不由自主地缩紧喉腔挤压声带发声,声嘶力竭,不但不能获得自己的好嗓音,还会损坏发声器官的健康。

强大的呼气气流与声带振动部分拮抗,这一过程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有意识地完成。一般的歌唱家不能领会到这一点,只能模仿别人的声音,自己的嗓子挤卡压。特别是唱自己的最高音,因为挤卡压很少有声带振动,只有肌肉振动,音色没有亮度。彭丽媛唱自己的最高音越唱越亮堂,加上科学用气,轻松地长时间地唱自己的最高音一点也不累,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歌唱技巧非同一般。高超的发声技术,用最少的气息,轻松的唱出自己最高音,世界顶级歌唱家才能做到这一点。挤出来的高音不值一提。

彭丽媛演唱歌曲字正腔圆。作为山东人,演唱太湖美不但音色美,咬字也非常标准,字声结合为一体,演唱作品感情比江南人还丰富。彭丽媛科学唱法的根本要素是咬字清楚,没有这一点就不是科学唱法。咬字清楚必须重新组合喉、咽、口腔软组织,为咬字准确清楚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这要经过长时间的科学训练才能完成。既要咬字准确清楚,又要保证声带振动的声音获得最佳共鸣。一般歌手注意到咬字清楚却影响了声音共鸣,追求声音的音色优美但咬字不清楚(美声唱法普遍存在的现象)。清楚咬字,歌词、乐音和旋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完成作品所需要的感情。

彭丽媛善于从生活语言中发现特殊性和规律性,提炼出精辟的歌唱艺术语言,为演唱歌曲字正腔圆打下夯实基础。科学的发声方法创新了自己独特的歌唱风格,只要改变一下歌唱形式,又能轻松唱出其他风格的声音。科学歌唱方法决定了彭丽媛的声音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没有人能超越。她所演唱的作品,在声音感情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没有相当的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很难创作出这样理想的作品形象。只有在理解歌词意义的基础上夸张地演唱,歌词才能委婉动听,表现歌曲思想有血有肉,声音感情丰富多彩,声音与歌词浑然一体。唱某首歌曲时很自然的就唱出了歌词,字声在中枢神经系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条件反射把词和曲变得不可分割。

发声和咬字是两个系统。 发声和咬字两个系统的分工明确,唱歌时声音和咬字不可脱节,否则咬字含糊不清,字倒腔不圆。彭丽媛歌唱时,声字结合的声音不直接从口腔向外传播,而是反射到管腔中对嗓音润色,灵活运腔,这是彭丽媛声音超群的重要因素。彭丽媛能准确控制发声和咬字两个系统,组织正确的动作,完成声乐作品。这是一般歌手做不到的。

为了科学歌唱艺术,彭丽媛牺牲了自己苗条的身材。科学歌唱方法需要强大的肺活量,肺活量来自膈肌大幅度下降,刺激不参加维持生命的肺泡进行呼吸,肺活量增加,胸部和腹部扩大,身体变成了自然的大音箱,苗条身材自然消失。彭丽媛强大的呼吸系统,科学地解决了喉内声带帮助控制气息排放。在歌唱气息少的情况下,生理性条件反射性地使声带自然靠拢减少气体排放,直接影响声带振动发声,声音明显挤压。肺活量大,呼气冲击声带振动发声,气体绰绰有余,血含氧量高,中枢神经没有迫不及待交换气体的意识,彻底排除了声带靠拢助排气。这样,彭丽媛轻松地直接驾驭声带振动部分与呼出气体拮抗,唱出自己主观上需要的各种声音,用中国“丹田之气”的科学歌唱方法,获得成功。用很少的气息唱出自己温柔的最高音。歌唱时不彻底解除声带参与气体排放的先天生理条件反射,不可能获得这一高难度的发声技术。彭丽媛在生理发声上解决了这一难题,最少要付出20年千辛万苦的训练。

彭丽媛掌握了科学歌唱方法,用丹田的力量进行呼气,膈肌大幅度下降,发声管充分扩张,气体与声带拮抗的力量增加,声音有弹性,穿透力强。声带振动的声音向上传播从喉腔经过咽腔到口腔,声音撞击硬腭,再从硬腭反射到咽腔、喉腔和气管。声带振动声音向下传播,激起气管和胸腔共鸣,从硬腭反射回来的声音与气管获得共鸣的声音频率相同,产生重叠共鸣(共振峰),重叠的声音越多音色越美,所以彭丽媛的音色变化丰富多彩,声音变化自如,可以唱出多种风格的声音,却紧紧抓住自己最好的风格尽情发挥,唱出了自己最好的嗓音。彭丽媛唱的“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嗓音发挥淋漓尽致,没有人能比。

不会唱歌的人用嗓子。唱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嗓子,嗓子是发声基地,声音从嗓子里出来,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嗓子,喉部各种各样的肌肉都处于紧张状态,歌手越想唱好歌越束紧嗓子,不该紧张的肌肉紧张,挤压声带,声音挤、卡、压。他们的呼吸方法一般都是胸式,胸部肌肉收缩帮助呼出气体,有的甚至出现伸脖子,耸肩、爆筋。胸部肌肉有一部分与嗓子肌肉连接,当气体不够用时,胸部肌肉和嗓子肌肉都紧张关闭声门裂,控制气体排放。肺内呼出气体来自三个方面的力量,膈肌、腹腔、胸腔,胸腔的力量微不足道。正确的歌唱呼吸严禁胸式呼吸,胸式呼吸因气体不够用,胸部肌肉紧张牵拉喉内肌肉帮助关闭声门,此时声带暴露在气管中不清楚、不纯洁,因控制气体少排放、不排放,气管明显收缩,管腔变狭窄,喉内肌肉帮助声带挤压关闭声门,挤压声带摩擦,歌唱不能正常进行,声带充血、损伤,导致声带出现病理改变。

会唱歌的人用肚子。腹部鼓起,膈肌下降,胸部肌肉放松,解除了喉外肌肉不必要的紧张,声带振动正常,气体排放有力,声带振动迎合气体的冲击,完成喉内基音。喉器的挤卡压要从膈肌的力量中解放出来。在医学上胸大肌全部切除不影响呼吸,膈肌麻痹呼吸停止,人的生命结束。全部用膈肌力量控制呼吸、胸部肌肉放松,喉部肌肉自然放松。腹式呼吸发声直接解决了胸部肌肉紧张缩紧喉器的挤压现象。歌唱呼吸首先想到的是膈肌不是胸肌,强化训练膈肌是必要的。从古至今没有因膈肌大强度的训练出现疾病,相反扩大肺活量能增强身体健康。无论什么风格类型的所有歌手扩大肺活量有益无害。

随意控制膈肌的活动,必须训练腹肌,腹部的力量,腹内压与膈肌对抗的力量。腹内压升高,歌手感到腹部有股力量支撑着气息,这种现象被抽象地称为“丹田之气”。中枢神经随意自主地支配声带振动部分多少,振动频率快慢,在“丹田之气”控制下进行歌唱,生命呼吸交换在优美的歌声中自然完成。歌手自我感觉膈肌上升排放气体的力量与声带振动的力量相拮抗,胸部一直处于被放松状态,有意识的膈肌呼吸,无意识地解除了喉部肌肉紧张控制呼吸的习惯动作。胸式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大敌。彻底解放胸部肌肉紧张,解除喉内外肌肉紧张控制声门裂大小,只有控制声带振动的肌肉紧张,收缩,避免其他非声带肌肉振动,纯声带振动,声音没有挤卡压。

中国传统唱法“丹田之气”,并非下腹丹田有什么气体排出振动声带,而是腹腔内压的变化增强膈肌支撑气体排放,在嗓子没有疾病和生理缺陷情况下,要唱出好听的声音,必须用肚子呼吸(腹式呼吸)。嗓音训练的消耗和强烈的体育运动一样消耗体能,要及时补充营养。能用“丹田之气”发声,歌手明显感到嗓子外部肌肉放松,喉内控制声带振动的肌力增强,在这样的基础上扩大音域、音量。

呼吸训练要得法,掌握要领。鼓起上腹部,膈肌紧张下降,胸部放松,喉外部没有任何紧张。开始练声感到力不从心,这是一个新的发声动作,与已形成的旧发声动作相不同,开始很不适应,一旦适应形成新的条件反射,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喉内部挤压。要建立单纯声带对抗气体振动的新发声动作,彻底改变原来错误的歌唱动作。新的歌唱方法感到有劲无法使,是因为正确的发声方法组织功能力量达不到,呼吸、声带振动、共鸣腔利用不协调,原来唱歌的缺点全部暴露出来了。如果原来的唱法正确,呼吸训练后发声功能自然提高。膈肌下降到最低位置后逐渐上升呼出气体,上升什么位置最好,以腹部的力量改变声音的强度为准,使劲呼出气体,冲击声带振动,气体力量与声带振动达到平衡为最佳位置。呼吸、声带振动、共鸣三大发声生理机制有机密切合作。任何一个部分薄弱都会影响歌唱整体,加强某部分组织功能训练,可以弥补歌唱不足。单独训练呼吸是可行的,同时扩张共鸣腔,喉部血供增加,声带和喉软骨关节润滑。

创新的歌唱方法,开始觉得声音没有以前好了,只要歌唱方法是正确的,坚持训练声音会有质的变化。

邓丽君有严重哮喘病,发作时,三分之一的肺泡交换气体不够用,因为肺内支气管收缩,拼命地用代偿的三分之二的肺进行大通气,保证血氧持平衡,迫使她加强了呼吸,一旦哮喘病缓解,肺活量就大大增加了,管道充分扩张。这种现象正是歌唱需要的呼吸训练。她的呼吸训练是被动的。现在我们要主动的训练,用全部的力量训练膈肌。呼吸训练必须魔鬼训练,来不得半点虚假偷懒。
唱得好的用脑子。大脑需要某种声音,首先发声器官要具备发这种声音的功能,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科学的发声方法,准确获得自己特有的音色,呼吸、声带振动、共鸣有机地配合,在大脑的调节下发挥自己最好的音色,完成作品不同感情的变化。人体各种美妙的声音都是后天训练所得。为某一个声音同时控制呼吸、声带振动、共鸣,发声组织产生各种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人体发声功能,在大脑指挥下同时完成,声音的色彩才能完美。发声器官的复杂性,发声组织功能的协同性,决定了声乐表现千姿百态的人声音乐。首先歌手要具备科学发声方法,强大的发声功能,否则脑子想象再好的声音都是徒劳的。唱得好的歌唱家,基本上都能充分利用人体发声功能获得各种不同音色的声音。思想集中在表现适合自己音域的各种歌曲。唱得好的用脑子,指人体发声功能由大脑随意支配,获得自己想要的各种情调的音色。彭丽媛理性智慧,精心设计每首歌曲的运腔韵味,科学启动呼吸、发声、共鸣组织器官,三位一体,珠联璧合地为各种不同的歌曲形成不同的条件反射。只要唱到某一首歌,大脑的条件反射自然而然地激发发声组织的习惯动作。杰出的歌唱家都能自主随意直接改变声带振动情状况,声带的振动不是随便可以随意支配的,要经过刻苦训练才能完成。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悟性高的人才能做到大脑直接支配声带的振动部分。       
 楼主| 我是韩宇 发表于 2017-4-10 11: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彭丽媛科学歌唱艺术(2)
彭丽媛的科学歌唱方法有三个重要位置。1音柱撞击硬腭位置。2声带气体拮抗位置。3丹田膈肌拮抗位置。能灵活用三个位置唱歌的才能算歌唱家。世界上顶级歌唱家都是用这三个位置进行歌唱的,遗憾的是他们不能从理论上科学的解释清楚。
三个歌唱位置至关重要,歌唱声音统一在整个人体发声管中,不同的位置产生各种各样的音色,丰富声音的感情。三个不同的位置都能改变声乐共鸣,在发声管充分扩张的情况下,三个位置协调的动作完成长管腔共鸣。
音柱撞击硬腭位置。彭丽媛的声音撞击口腔硬腭位置非常明确,从喉腔出来的声音撞击硬腭,撞击的声音反射到口腔,咽腔,喉腔,气管,胸腔,声音在长管腔内共鸣。短管发声声音共鸣局限,声带上管腔很小,声音挤在声带上管腔,腔体内声音很难产生音柱撞击到上腭某个部位。只有长管腔发声,气体与声带拮抗的力量激起长管腔共鸣,声音成柱形撞击上腭。上腭前面是硬腭,为骨性组织,吸音系数少,声音反射强,被撞击到硬腭的声音又反射到管腔里共鸣重叠,音柱撞击硬腭位置完成。如果撞击的声音直接从口腔传出,或者没有撞击硬腭位置,歌唱声音白。声音直接从口腔传播到体外是大白嗓,为先天发声方法,没有后天发声技术。
“声音的位置”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抽象理论,是成功的歌唱家对整个人体发声的一种感觉,觉得自己获得成功声音的原因,是口腔上腭的某个部位能得到声音最好共鸣的位置,找到这个位置就是正确的歌唱方法。这种不切合实际,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观点,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盛行。应该是科学歌唱方法获得声音位置,不是声音位置决定歌唱方法,歌唱家们不能准确指出声音位置在上腭某个特定的地方,误导学生的声音往上靠后,声音靠后,如果软腭不紧张上提封闭鼻后孔,声音直接进入鼻腔就会产生鼻音,软腭的活动是产生鼻音的重要因素。美声唱法要求学生用“打哈欠”的动作紧张软腭上提紧贴上腭鼻咽部,阻挡声音靠前的屏障消失,目的就是让声音靠前。上腭的后部分为软腭,是软性组织,吸音系数大,声音反射、折射、传递差,声音靠后音色暗涩。科学歌唱方法只有鼻腔共鸣,严禁开放性鼻音。软腭裂开说话“瓮鼻子”,咬字含糊不清,因为软腭裂开不能封闭鼻后孔,声音通过裂开孔直接进入鼻腔瓮在里面,产生严重的开放性鼻音。软腭裂开医学手术修复以后瓮鼻音消失,这一医学现象说明软腭在科学发声中的重要性,软腭是声音靠前的关键组织。美声唱法教学中的“打开软口盖”在医学上就是软腭紧张上提封闭鼻后孔。打开软口盖非常简单,张开口肉眼就能看到软腭,用压舌板刺激咽部立即引起呕吐条件反射,软腭紧张上提封闭鼻后孔,防止胃内容进入鼻腔。打哈欠是防止气体直接从鼻后孔进入鼻腔与呕吐反射一样,软腭紧张上提封闭鼻后孔,我们可以人为的直接训练软腭紧张上提,科学的东西其实非常简单。
硬腭位置是固定的,根本不用费心找什么万能的特效的声音位置,关键是有没有音柱撞击,音柱如何撞击?为什么高音容易感到硬腭有声音的位置,因为高音音强,撞击力量强,明显感到位置反作用于声音的传播和传递。中音,低音同样有声音撞击硬腭位置,因为声带下管腔充分扩张,声门裂大音柱撞击力度小,声音反射弱,只能增加声带下管腔共鸣弥补声音强度。没有强大的气息支撑,不能形成音柱,感觉不到硬腭位置反作用于声音反射。凡是不会用长管腔共鸣发声,声音就不能产生音柱,硬腭共鸣位置就像响锣,音柱就是槌。
怎样使音柱有力度的撞击硬腭?声音撞击硬腭的位置取决于膈肌与腹内压对抗的力量,腹部外挺,膈肌弛缓的位置决定长管腔产生音柱,硬腭再好的位置没有音柱撞击没有意义。长管腔共鸣发声,下颌前伸,舌后根靠前,喉口充分打开,上提软腭,硬腭相对靠后,声音相对靠前,有利音柱撞击硬腭。
花腔女高音声带振动频率快,声音像水柱一样射向硬腭,声音的反射,折射、传递佳。硬腭在这里起到骨码作用,高音直奔头腔共鸣,具有金属的堂音,明亮透彻,穿透力极强,这就是歌唱的最佳位置。决定声音位置不是上腭那个部位的变动,而是那些可改变声音传播的肌肉组织,采取各种不同的动作。低音、高音音调不同,声音一定要撞击在同一个部位,不同的是低音共鸣在胸腔,高音共鸣奔头腔,凭主观臆想在口腔、咽腔找到一个特殊的位置就是正确歌唱方法,在医学上无法解释。
彭丽媛曾经用声音靠后唱法训练过自己 ,歌唱声音压抑,音色暗淡,她立即意识到这种唱法会毁了她的声乐前途。这是中国声乐教学的一大误区,一个老师一个教法,因为这些老师自己悟出了点正确的唱法,声音非常好,但教学生因为没有科学发声理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凭主观臆想的东西瞎折腾,学生只能失败而告终。实事证明彭丽媛的启蒙老师王音璇教学是科学的。彭丽媛也正是沿着科学歌唱方法训练获得成功。
声带气体拮抗位置在喉腔。彭丽媛能随意地控制声带与气体拮抗的力量,变化声音的力度,说明她已经获得喉腔内声音的位置。彭丽媛能够自主控制声带振动的基音变化。声乐的最基本音是声带振动的基音,由许多频率不同的声波合成的声音叫复音,人声就是复音。复音中频率最小的是正弦振动周数,最小的那个音为基音,而其他的一些频率较高的,与基音的正弦振动周数成正数倍增加的叫泛音或谐音。复音的高音由基音的频率决定,音色则由复音中所包含的同一音高的泛音决定。声乐中的基音是指声带振动的原始音,是振动体振动后没有经过加工的声音。声带是一对韧带,有弹性,其振动的声音明亮纯正。除“假声”外发展音域宽大。音色纯正的声音,均要建立在声带产生基音的基础上。声带质地差,音质差,控制其振动变化差,有其他软组织参加振动,没有好的基音,就像劣质的乐器奏不出优美的音色一样。
声音的力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声带肌紧张的力度和气体与声带拮抗的力量,各种因素对声音力度的影响,都不如声带本身的张力改变和质地改变。声带光滑、坚硬、纯净、声带肌张力强,在一定气流冲击下产生的声音紧,有力度。声带毛糙,有疾患,声带肌不发达,气息冲击不够量,产生的声音松,紧张靠拢的声带没有大量气体冲击,声带气体拮抗力量小,声音没有力度。气体力量强大,拮抗力量大,声音强有力。用很少的气体唱出有力度的声音,这是声带自身痉挛的力量,喉内肌肉的紧张度可以直接控制声音的力度,非发声肌肉紧张挤压声带,声音没有力度,音色差。气体力量只起到辅助作用,不能改变音调的高低。减少声音的力度,声音显得轻,这种声音要与白声区别,白声没有力度,轻的声音仍然要保持一定的力度,能唱出有力度的轻声音,说明彭丽媛能自主支配喉反神经调节声带肌肉的紧张度,准确的控制声带振动部分,这是一个难度较高的发声技术,用这种发声技术歌唱,声音虽然听起来轻,实际上呼吸系统非常用力。不用力唱出的轻声音,给人的印象是白声。
声音的力度来自振动和振动源动力,两者中任何一方面作用力量小,都会减少声音的力度,声音的力度不是音量的大小,而是声音的强弱,力度大声音强。力度小声音弱,最弱的声音也保持一定的力度,发很轻的声音仍然使人感到有一股力量,表明气息与声带拮抗的力量达到了某种平衡,虽然用气不多,声带振动部分不多,但产生的声音轻而有力。响的声音没有拮抗的力量就不显得强,音量和音强是两回事,很小的声音可以唱得很强,很大的音量声音不一定强,一般情况下音量大,声音的强度相对增加,因为大音量需要大振动力。
振动源动力与振动体之间的拮抗力量决定声音力度,振动源动力大,声音有力度。振动源动力小,振动体振动力度大,声音小但有一定力度,振动源振动力大,振动体振动力度小,声带没有拮抗气体的力量,声音没有力度,没有振动体的振动力度增加,大的振动源动力将无意识地引起非声带组织帮助增加声音强度,喉内挤卡压,不但不能增加声音的强度,反而会使声音变弱,音色很差,(音可以唱得很准)。错误的发声方法挤卡压增加声音强度,适得其反。声带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且不改变这种状态,加大气流或减少气流冲击声带的力量,声音随气流冲击力量的大小增加或减弱,是振动源动力的作用,是科学发声的技术。彭丽媛用很少气体振动很小部分的声带完成轻高音,她掌握了声带气体拮抗位置,科学的利用气息与声带拮抗,随意改变声音的力度,完美各种声音音色,炉火纯青地发挥科学发声技术,轻而易举的演唱各种各样的歌曲。
丹田膈肌拮抗位置。彭丽媛的强大呼吸系统灵活运用丹田膈肌拮抗位置,稳定声音在长管腔获得共鸣。呼吸随声音的强度变化而改变位置。丹田膈肌拮抗的力度控制肺内气体的排放量和排放速度。一直停止在一个呼吸位置是不可能胜任各种声音变化的,共鸣腔内空气振动来自声带振动产生的波动,声带不同的振动频率在相应的共鸣腔内产生的共鸣最佳。用声带振动的声音激起气体振动引起共鸣是歌唱发声技术。没有科学歌唱方法,很难演唱难度大的歌曲,没有强大的呼吸系统不能演唱歌剧。彭丽媛演唱难度大的歌曲轻松自如,流畅悦耳,给人的感觉她的声音是从丹田里出来的。彭丽媛具备了科学的,高超的歌唱发声技术。在气息稳定的情况下,只有声带振动改变,演唱梁祝歌曲“在楼台”的楼字,彭丽媛能够在气息力量不变,呼气速度不变,丹田拮抗膈肌力量不变,声带的振动频率改变,一口气中完成,各发声组织间的、准确的、协调的、灵活的动作完成了彭丽媛的思想上需要的声音感情,音色优美,感情细腻,沁人肺腑的歌声,这才是真正的声情并茂。没有高难度的歌唱技巧,唱不出思想上需要的声音,彭丽媛高超的发声技巧,建立在科学歌唱方法基础上。这一技巧也是检查歌唱家能否随意控制声带振动的标准。
呼吸条件是建立在各种条件反射和机体运动耗氧基础上的,肌肉的活动经常伴有呼吸运动强度和频率的增加,目的是增加通气量。声乐呼吸训练是为了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呼吸肌直接控制呼吸,各呼吸肌随意准确地使呼吸系统产生不同的动作,肌肉收缩使许多内感受器都受到刺激,其中包括肌肉活动时收缩的各种肌肉感受器。这种条件反射取决于肌肉活动强度各种活动形成不同的感受器刺激组合。肺储存气体的量比气管储存的气体多几十倍。气管内保持均匀的气压,肺内排除的气体与声带拮抗,并保持一定的力量和持续一定时间,可使发出的声音平稳,保持某个音阶的时值、音质、音色不变,肺内必须有充足的气体。肺内少量的气体也能造成气管内很高的压力,但发声很勉强,声音没有后续力,不能长时间维持强音,换气时间长,上气接不到下气。             膈肌随身体姿势改变活动幅度,坐姿膈肌下降幅度最大,肺活量最大,怎样才能站着获得人体最大肺活量,可以超前训练膈肌大幅度下降。发声时挺胸收腹姿势,肺活量小,挺胸挺腹肺活量大。唱雄壮的声音,挺胸挺腹如果感到气短,用鼻子吸气不能感觉到吸气受阻,说明丹田与膈肌没有拮抗力量,强大的丹田膈肌拮抗力量,需要快速大量的气体吸入,两个小鼻孔显得太小。  肺内气体交换量取决于肺活量大小,歌唱时的呼吸运动量不亚于运动员强烈活动时的呼吸运动量。进行呼吸训练要尽可能激发大部分肺泡扩张,大幅度下降膈肌可保证肺扩张到最大通气量。肺活量能反映肺储备气体的能力和发声的适应力,呼吸周期,呼吸深度和肺通气量能反映呼吸系统的功能。膈肌力量强大的人各项肺功能指标都良好。肺活量对各种类型和风格的歌唱来讲越大越好。有了大肺活量丹田膈肌拮抗才能把握气息科学分配,不必为气体排放量和排放速度担心,充足的气体进行任何发声绰绰有余。肺活量小于发声气体需求,呼吸系统只有改变呼吸频率才能达到气体交换平衡,这是生理性呼吸自动调节功能,大脑需要补充氧气,明显感到气体不够用,呼吸不自然,上气接不到下气,迫切要换气,歌唱不能正常进行。有意识的强化丹田膈肌拮抗力量的训练,才能保证整个发声体系不出问题。
肺活量的大小影响气管内气压的大小。肺内气体少,气管内气体压力低,肺内气体多,气管内气体压力高。气管内要保持一定的气压,肺内必须有足够的气体。虽然肺内气体的多少影响气管内的压力,但不等于气管内气体的压力,取决于压力的是丹田膈肌拮抗力量。发声前激发呼吸肌群兴奋,刺激肺内所有肺泡参加呼吸,提高血含氧量,吸入足够的气体可以增加歌唱时的呼吸缓冲力。完成某种声音的最佳共鸣和最佳声带振动,每个人的呼吸应该相同。
沈湘一生教学的经验,最重要的一点是唱高音要吸气状,就是丹田与膈肌拮抗。“吸气状”充分扩张长管腔,呼气在管腔中形成气柱,没有丹田与膈肌拮抗的力量稳定气息,气柱不能完成,没有气柱,哪里来音柱?彭丽媛的丹田膈肌拮抗位置稳定地操纵着各种气息变化,科学地改变丹田拮抗膈肌的力量,轻、重、缓、急排放气体与声带拮抗,产生的声音撞击硬腭,三个不同的位置为声音最佳共鸣协同工作。声音在长发声管中畅通无阻,丝毫没有挤卡压迹象,这就是彭丽媛的科学歌唱艺术,她的天籁之音无与伦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是韩宇 发表于 2017-4-10 11: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彭丽媛科学歌唱艺术(3)

龙军华   

( 江苏南通市崇川嗓音研究所)

彭丽媛说话的声音像唱歌一样好听,唱歌像说话一样咬字清楚。

彭丽媛演小品“先声夺人”,一开声说话,观众听了她的声音都兴奋不已,个个不能控制自己的激情,情不自禁地发出赞美之声。

彭丽媛独特的歌唱风格,字声结合为一体,融入整个人体发声管中,感染听众,吸引听众,扣人心弦的声音与听众的情绪产生共鸣。

声乐是听觉艺术,在没有任何视觉的情况下,仅凭听录音完全可以感受到彭丽媛歌唱的各种感情,优美动听的乐音、旋律、音准、节奏、发声技巧,各种各样的音色刺激听众的听觉神经,引起中枢神经兴奋,美的享受使听众心情愉快。彭丽媛优雅大方的演唱风度和大将气派,与美妙的歌唱相配合,大大地加强了歌唱艺术的表现力。

乐器演奏可以表达乐曲的感情,但无法表达文字,声乐不但能唱出乐曲的感情,还能清楚地唱出文字,字声结合。歌曲演唱感情表达更为丰富。清晰地咬字在声乐中有其特殊的意义,不能清楚地咬好字,歌词和乐音就不能有机的联系,整个声乐艺术形象就要大打折扣。彭丽媛歌唱咬字完全是后天重新组合的创新动作,彻底改变了原来说话咬字的动作,在神经中枢形成了新的歌唱咬字条件反射。

中国地方语言极为丰富,各地语言都有自己的发声特点。这些方言的特点与声乐划分不同风格、流派有密切关系。一些地方的语言与声乐的某种风格很接近。北方人的语言发声用声带下管腔共鸣多,声音厚实。南方人发声用声带上管腔共鸣多,声音轻快。彭丽媛是山东人,她为什么能唱出非常轻快的声音?显然是她的科学歌唱技术起了作用。彭丽媛演唱每一个声乐作品,首先深刻理解歌词的意义,在理解歌词意义的基础上夸张地配上乐音,令歌词委婉动听,将歌曲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彭丽媛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相当的文化底蕴使她创作出理想的作品形象。这与她的科学歌唱方法含金量高、表演艺术性强密不可分。

唱歌只把字咬清楚没有好听的声音,或只有好听的声音没有咬字清楚,都不能算一个成功的中国民族声乐歌唱家。字声结合配上旋律,乐音与歌词浑然一体丰富声音感情,优美的声音表现歌词,唱到某首歌曲时自然就唱出了歌词,字声在中枢神经留下了共同的记忆,条件反射把词和曲变得不可分割。唱曲易,咬字难。民族声乐唱腔基本固定,改变剧情换字不换腔,演员对唱腔非常熟悉,换字后以腔就字,以固定、熟悉的唱腔唱新词,不重新组织发声器官的活动,就会出现咬字无力,声音漂浮,字音含糊不清。彭丽媛能在不管换什么字的情况下,每一首歌都重新组织发声功能把字咬得清楚,避免以旧代新,字声含混不清。所以她演唱不同的歌曲咬字都准确、清楚、声韵完美。声韵是我国民族声乐的特点。没有好的声韵,就不能充分表达字音的优美。声音要在口腔内产生共鸣,用舌后根、咽、舌体的各种阻尼动作加强字的声韵。清楚、自然地唱好词与声音共鸣是一对矛盾。声音共鸣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阻尼,而咬字清楚却必须增加发声组织阻尼。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建立新的咬字发声动作。有意识放松胸部,喉器稳定不上提,促使舌后根靠前不挤压喉口传播的声音,否则声音僵硬。彭丽媛的咬字彻底从生活语言中解脱出来,创新了一个全新的民族声乐歌唱咬字系统。她可以演唱中国各剧种,凭她的发声技术比专业剧种的演员声音更响亮,表现剧情更透彻。可见彭丽媛的发声功能非同一般。

加强字音准确,日常生活交谈中要尽量避免用地方语言,不断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发音,要用标准的普通话交谈,有意识的用丹田之气发声,尽可能让字音得到共鸣腔共鸣。当然,表演地方戏则另当别论。生活中要有意识地用歌唱发声动作讲话,强化自己新的咬字组织活动,巩固新条件反射,采取各种手段,避免重复原来的语言发声动作。参加拼音的软组织应有力地迎合声带振动,丹田稳定气息支撑,增加声音力度,否则字倒腔不圆。彭丽媛强大的呼吸系统,使字声组织之间的矛盾迎刃而解。她唱自己的最高音,面部不需要带什么微笑表情,不管她用什么表情丝毫不影响她随心所欲地唱最高音。她的发声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登峰造极。“美声微笑唱法”在彭丽媛身上黯然失色。

咬字和喉器活动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咬字时喉腔不能缩紧,喉腔缩紧说明喉器参加了拼音。咬字完全可以解除喉器参加拼音,这样既有咬字清楚又有声音圆润。提喉缩紧喉腔帮助咬字,字虽然准了,声音却挤卡压没有光泽。咽部肌肉参加阻尼拼音,唇部力量就会减少,彭丽媛的咬字在口、咽腔内完成,很少用到唇的阻尼参加拼音,声音非常贯通,只有声音从她口腔传播,没有气体直接排放。气体已经全部变成声音了,声音共鸣极佳。

以咽腔为主拼音,咬字不如口腔拼音清楚,但声音共鸣好。拼音位置靠后可以帮助咽腔扩大共鸣。上腭参加拼音有利于头腔共鸣,但咬字不如位置靠前的拼音清楚。练习绕口令训练舌体动作灵活,增加发声组织和器官的灵活性,做到字字铿锵、掷地有声。语言是直接反映大脑的思维、接受对方的语言和思想、并给与相应回答的工具。语言发声是由中枢神经控制、由复杂的发声组织和器官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些活动逐渐在中枢神经形成半随意条件反射。说话的人往往不会注意到发声组织和器官的活动,就好似我们的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谁也不会注意它一样。

语言是高等动物具有的抽象化交际手段。语言发声从歌唱艺术的角度来看,是低级的发声动作。低级的语言发声逐渐发展为播音、朗诵、戏剧和歌唱等高级乐音发声。经过各种训练创建新的发声动作,给原来的语言发声增加了乐音成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大脑不断发达,文化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感到仅凭低级的语言发声难以充分、完整、出色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人们逐渐地探索语音、语义、语法、语气等各方面语言要素的发声表达方法,加以特殊训练,不断增加语言声音的艺术色彩,从而产生了艺术的声音,即声乐。

说话和唱歌的声音虽然不一样,但都以正常的发声组织和器官为物质基础,以气体为振动源、声带为振动体发声。要得到好听的声音,咬字准确,说话和唱歌的科学发声方法是一样的。说话和唱歌的声音都要用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共鸣、咬字清楚等不同手段表现。要清楚、准确的读好每一个字,首先要辨别这个字的字面、字音、字义,抓住拼准这个字的要领,有意识地让口腔和咽腔内的阻尼与声音产生对抗力。这样读出的字音准确性高,声音强而有力。读不好字音,字的意义就会改变。一个字音失误,会改变其字义。说话和唱歌都要有字有声。字音准确、清楚名为有字。声音响亮、明朗名为有声,字发声落音要归韵。唱歌字不准就不能像说话那样让人听清歌词的意义。说话字音没有共鸣,就不能像唱歌那样悦耳。唱歌往往注重声音共鸣,忽视咬字准确。说话往往注重咬字确准,却没有好听的声音。字不准、声不响称之为无字无声,虽然音调也能发得很高,但听起来没有着落。这是发声生理条件先天不足或是错误发声方法造成的后果。

说话发声以字就腔,在字准的基础上声音相对得到共鸣。唱歌则从腔就字,在好听的声音基础上咬字相对准确。说话烘字托声,声音就像唱歌那样好听。唱歌烘声托字,咬字就像说话那样清楚。把说话和唱歌互相烘托字声的技术结合起来,用说话字准的长处弥补声音共鸣差的短处,用唱歌声音好听的长处弥补咬字不准的短处,取长补短,就能做到说话像唱歌那样好听,唱歌像说话那样咬字清楚了。

人们形容说话的声音像唱歌那样好听,是因为说话的声音没有唱歌那样好听,说话的声音和唱歌的声音不一样。唱歌改变声音音色的方法比说话改变声音音色的方法复杂、严格。说话的声音音域小于唱歌,不能像唱歌那样达远。但唱歌咬字不如说话清楚自然。说话的音域一般只有3~5度的变化,基本在一个声区内,声音非常统一。所以一开口就知道是哪个人在说话。唱歌声音的音调变化在2个8度以上,要在3个声区产生不同的共鸣,声音不易统一。高低音音色脱节,不像同一个人在唱歌,这是不会唱歌的人共有的用原始语音发声方法造成的。

说话和唱歌声音明显的区别并不局限于音域的大小。语言发声是摩仿的发声动作,而歌唱发声为后天训练的技术。复杂的歌唱发声比简单的语言发声难度大得多。未经训练的声音和经过训练的声音不一样,经过训练的声音仍然存在不同的音色,同一个人说话与唱歌的字准差异很大。男低音为了充分利用胸腔共鸣显示低音音色,必须改变口腔阻尼拼音,不将口腔阻尼拼音改变成咽腔阻尼拼音就不能充分得到胸腔共鸣,拼音由口腔转入咽腔后,声带的振动与咽腔内组织对抗为直管发声,声音能充分利用管腔、胸腔共鸣,但咬字准确性下降,说话发“白(bai)”字,用口腔阻尼的拼音“白”字清楚,准确,用胸腔共鸣唱的“白”字变成了“伯(bo)”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歌唱共鸣与咬字清楚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歌手很难有意识给予纠正。这是中国语言语音的复杂性所致,也是唱歌与说话声音不一样所致。如果不是用唱歌的声音要求发声组织改变原来的发声动作,“白”字能唱得很清楚,声音和说话的声音一样,就不像唱歌的声音了。解决字声之间的矛盾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容易。使字声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正是我们研究声乐科学发声的重要课题。美国语言病理学家格雷斯·普利维特认为口吃者说话时左脑控制发声咬字,唱歌时口吃消失,因为唱歌是右脑控制发声,2个不同的中枢神经发出的信号决定了歌唱与说话不可能相同。

话剧演员是以语言表现戏剧艺术的,没有好听的声音就不能充分表现剧情,激发观众的感情。台词本身的感情与声音的感情结合,产生内在感情的外在渲染,这是外部形体动作和其他舞台艺术表现形式不可比拟的。彭丽媛用声音渲染舞台,紧扣观众的心弦,不使观众的思维游离于舞台之外,靠的就是剧作的内容和演唱的声音。演员的外部的形体、舞台形象的好看只能刺激观众的视觉,演员的声音魅力才能刺激观众的听觉。所谓话剧,主要是听,其次是看。话剧如果用日常生活的语言发声和奢华的舞台设计加以拼凑,只能是产生华而不实的绿叶陪衬着凋零花朵的效果。

唱歌像说话那样,是指咬字的准确性。唱歌时发声组织和器官的活动幅度比说话大,声音易得到共鸣,因为管腔扩大,阻尼相对变小,字的拼音不像说话那样清楚。要使唱歌的咬字像说话那样清楚,就必须作出类似说话那样的(口腔的)咽腔阻尼动作。不同的发声组织和器官应该协调地为咬字准确而活动。唱好一个字有3个步骤,即发声、落音和收音。某个字的音调、音准、共鸣、呼气、声带振动等都要求发声组织和器官的动作要准确不能含混不清。

彭丽媛唱歌像说话那样轻松自然,发声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从不随意控制状态变成活动自如,全靠经常不断地训练,使发声组织和器官适应新的发声动作逐步从不习惯到习惯最后成为自然。彭丽媛自然流畅、大方优美动听的声音,经过了不自然的刻苦训练,花去了不知道多少心血才换来自然地随心所欲地歌唱。

要想说话的声音像唱歌那天悦耳,必须具备高于生活语言的发声。一般语言发声是摩仿而来的,只求表达意思不求声音感情。要使说话的声音能深刻的反映思想感情,就要对摩仿来的语言通过变化语调、语气和语态加以改造,使声音的音色像唱歌那样。这样,发声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不但要改变原来的语言发声动作,还要使发声动作接近歌唱发声。

根据发声组织和器官的生理特点,不同音色分3种音域类型。男性分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女性分女高音、女中音和女低音。不管哪一种类型的声音,完成不同的拼音都要用口腔和咽腔内的软组织阻尼。人声不仅可以划分3种类型的音域,而且还可以根据各人发声组织的好坏、发声器官的解剖特点、发声功能及发声技术,划分为不同的独特风格和流派。

说话时发声组织阻尼和拼音的不同,导致共鸣声音不一样。一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而说话的内容却是一样的。彭丽媛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声音表演不同的角色,声音的表现力非常丰富。

各种不同声区的声音表现的思想感情不同,高音表现激动、谴责、愤怒、号召;中音表现亲切、和蔼、愉快、幸福;低音表现悲哀、叹息、失望、痛苦。这些不同的感情声音千变万化,不能僵化,不能固定为某一程式。高、中、低3个声区的声音应互相穿插,根据剧情和角色的需要加以灵活应用。3个声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音色,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音色是演员必须掌握的发声技术。一个演员更换不同音色的声音,要根据角色的要求进行变化,声音才能符合角色的性格。声音的特色是塑造角色不可缺少的条件,不同的角色都有自己的声音。同一个戏,同一个角色,应随年龄增加改变嗓音,这种声音变化就是利用不同风格的发声完成的。角色从18岁的青年到60岁以后的老年,声音有生理上的变化。前者声音响亮,后者发声器官老化声音沧桑。演员要有意识地发出2种不同风格的声音,才能符合角色的特点及其生理情况,舞台表现才能符合生活逻辑。

整个歌唱发声是相关组织和器官功能在中枢神经控制下进行协调的,对抗性的,错综复杂的活动。发声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失控以后,整个发声过程不能正常进行,就像某种乐器的某个琴键或某根琴弦损坏了一样,出现咬字不能像说话那样清楚、准确,声音音质、音色差极。

歌唱发声在语音发声的基础上扩大了音域和音量,丰富了声音音色,加深了声音感情,并纯洁声音质地,再配上旋律,就可以使人通过听觉感受到歌曲的艺术形象。歌唱发声是建立在语音发声基础上的,所以歌唱的声音要比说话的声音好听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是韩宇 发表于 2017-4-10 11: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年6月18日 11:51 阅读 7 新浪博客 .


彭丽媛科学歌唱艺术(5)



龙军华

(江苏南通市崇川嗓音研究所)



彭丽媛用科学歌唱方法,获得娴熟的发声技术,完美的歌唱功能和文化修养,充分发挥了“自我”情感演唱,优美的乐音、清楚的咬字,给人以不寻常的艺术享受。

彭丽媛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中枢神经随意控制发声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创新声乐作品所需要感情声音,观众欣赏了她完美无缺声乐作品,都赞叹不已。

歌唱感情的表现是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以歌词、曲谱、剧情为依据,用歌声表现其含义。整个歌唱音乐创作过程包括歌曲作品和声乐表现2个部分。声乐作品要通过演唱进行再创作,无声的音符变成了有声的音乐形象。完整的声乐艺术作品是作曲家和歌唱家密切合作的产物,作曲家和歌唱家的形象思维一致,才能理想地完成二度创作。声音的二度创作一定要建立在作品的思想基础上。丰富的创作有赖于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很难吃透作品的内容,也不能深刻理解歌词的含义,声乐形象的创作不会完整,没有感召力。没有好的二度创作能力,嗓音难以得到充分发挥。2位歌唱家唱同一首歌,歌唱家不同水平创作的歌声效果可以相差甚远。

彭丽媛不但文化素质高,还经常深入生活,深入实际,积累了丰富的人生和社会的体验。她善于借鉴别人的艺术才能,潜心向多位国内著名声乐教育家学习科学歌唱方法,取其精华,排除糟粕,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智慧。想象和构思来自真实生活创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化知识素养。完美的声乐艺术形象来自实际生活和想象生活的完美结合。彭丽媛善于把在实际生活中的印象和想象变成理想情绪。超群的思想和情绪兴奋相结合,成功地完成了二度声乐作品创作。

一个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必须通过各种声乐技术表现形式才能表达出来。如旋律、音色、节奏、速度、力度、共鸣、和声、复调、调式、调性、曲式等。按律句长短,高低音连接、有条不紊地呼吸,各种必然的发声组织和器官密切配合。经过100遍以上的练习,形成新的固定条件反射。整个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在思想感情变化的引导下,声情并茂地阐释各种歌曲。具备了各种发声功能,声部转换自如,有极强的音乐感,嗓音刚柔相济、运用自如,深刻地理解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并与娴熟、高超的发声技术结合,声音和谐、音色优美,才能成功的完成二度创作。

接受任何一个声乐作品都应该有一个再创作过程。新的想象和渲染可以借鉴其他作品的表现技术,但要有不同的感情特点,切忌雷同。声音表现力非常丰富,无需刻意模仿。演唱单调、雷同,声音模式化,必然丧失声音本应具有的内在独特感情。整个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要靠精湛、细腻的发声方法。

彭丽媛二度创作的作品都有不同的韵味,能深刻表达复杂的内心活动,用各种不同的发声技术表现不同的作品。越是复杂、精细的作品艺术性越高。艺术性高的作品,必须由高超的发声技术演唱,才能显示声乐作品的真正面貌和深刻内涵。集中自己的智慧弥补声音表现感情的缺陷,仔细检查自己大脑的思维,务必达到想象正确,声音再创作才能更臻完美。

彭丽媛的歌唱声音为激情歌唱风格的典型。她不断开创新特点声音,用新特点声音深入细致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路历程,揭示唱词的内在含义和语音特点,充分展示自己歌唱风格的特色。彭丽媛演唱歌剧《洪湖赤卫队》“看天下穷苦人民都解放”使用了科学的发声技术,纯粹的无瑕疵的音色,激情演唱的风格,保持了中国的文化背景,科学演唱方法与歌曲作品思想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声乐的经典,前无古人。

整个声乐艺术表现能力的完成,需要一定时间。任何歌唱家都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显露自己所有的潜在发声能力。具备了很好的发声技术,还要有发挥这种技术的本领。歌唱技术对任何作品的表现都应该是游刃有余的。没有发声技术的声音很难表现好作品。炫耀声音华丽,卖弄自己的发声技术,表达却不符合作品要求的声音,有损于作品的形象。

彭丽媛经过几十年的艰苦训练,终于获得了科学歌唱方法。中枢神经随意支配声带肌的紧张、放松,自主控制声带振动部分的大小和声门裂的大小。声带振动频率与声门裂气体振动频率相同,获得真、假声结合的混合音。她能让声带振动弱,气体振动强,假声多,真声少;又能让声带振动强,声门裂气体振动弱,真声多,假声少。彭丽媛演唱歌剧《洪湖赤卫队》“看天下穷苦人民都解放”,其中 “娘啊”先假声多后真声多;唱“逃荒”真假声混合,真、假声音色比例改变,其他都不变,只有音色灵活改变,音色对比性大,声音感情多彩,表现力极丰富,彭丽媛演唱这一作品,激情的乐音登峰造极。中国歌唱家很少有这样高难度的发声技术,很多人唱不出彭丽媛高亢、亮丽、激昂的声音。她唱自己的最高音嗓音有水晶般的坚实。中枢神经随意支配声带振动,一定要经过非常艰苦的训练过程,因为声带振动在中枢神经不是随意支配的,只能通过声乐乐音逐步地、细腻的、间接地紧张声带肌,增加声带肌张力,有效地支配声带振动部分、声门裂大小。只有在声带肌力,肌紧张力强大无比的情况下,才能有正确的假声。喉腔内挤卡压造成的“假声”是声乐大忌。

声带自身振动的频率为真声。控制声门裂大小,气体通过声门裂,激起声门裂产生相对固定的有音调的声音为假声。喉腔缩紧挤压声门裂也能产生假声,这种假声很少有声带自身振动。大多数人唱自己最高音,在唱不上去的情况下,出现挤出的声嘶力竭的高音,音唱准了,乐音没有了,音色极差。特别唱高“依”母音,普遍存在这种错误的发声方法。大肺活量,科学的排气量,恰到好处地冲击声门裂,激起同频率气体振动才是正确的真、假声结合,高音因为有假声,音调再高也不刺耳。强大的气体冲击力量与声带强大的拮抗力量,演唱者感到全身的力量变成了自己的最高音。雄壮男高音和花腔女高音都能体会到这种发声状态。发假声比发真声难,真假声结合就更难了,声带产生的真、假声必须在长管腔中产生共鸣,声音才能统一。

吹口哨没有任何物体振动发声,只有气体经过洞口激起有频率振动,洞口大小变化改变音频,产生有音调的声音。这种声音和声门裂激起气体振动性质一样,声门裂的大小改变气体振动频率,产生有音调的声音。怎样使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声门裂气体振动频率相同,是歌唱家梦寐以求的发声技术。吹口哨易得高音,吹低音难,洞口小容易激起气体振动,洞口大不容易激起气体振动。声乐中的低音假声很少,道理就在这里。唱低音声带松弛,声门裂大,需要大气体量才能在大的声门裂激起气体振动,唱低音歌唱家们往往都感到气不够用。低音可以唱出优美的音色,是科学利用共鸣的原因,不是假声,共鸣与假声是两回事。假声建立在真声基础上,没有好的真声,假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医学角度剖析真、假声的客观实际情况,确定假声是否符合物理声学原理。  

彭丽媛按科学歌唱方法循序渐进,艰苦训练自己的发声组织和器官,完美了真、假声结合,唱出的乐音有钻石般光彩,使自己的声乐乐器成为中国瑰宝。

人体发声的通道,就是和唱歌有关系的管腔,是人体客观存在的管腔。整个发声管腔分5部分,即鼻腔、口腔、咽腔、喉腔和气管。发声管有4个口,分别位于声带、会厌、咽部和唇。这4个口均有肌肉控制其大小变化,控制气体排放和通道的共鸣。

彭丽媛自主地控制4个口的大小,调节声音的变化,特别是激情的音色。没有4个口的力量不能完成。中国民族唱法特别强调“气口”。“气口”大小直接影响声音的强度。彭丽媛随意地改变声音强度,就是靠“气口”的作用,特别是会厌气口,声音从喉传播的第1个口。她演唱歌剧《洪湖赤卫队》“看天下穷苦人民都解放”,其中“洪湖上”的“上”字,音色由暗变亮,增加声音经过“气口”的力量,声音强度明显增加,声音越唱越强,因为有假声,响亮的音色一点也不刺耳,这种声音最能激起听众情绪激动,使听众与演唱者一起兴奋。完美的歌唱来自艰苦的科学训练。

以声带为界划分上管腔和下管腔,上发声管由喉前庭、咽腔、口腔和鼻腔组成,下发声管由喉下腔和气管组成。发声管的粗细和长短时刻都随声带振动而变化。没有管腔共鸣,只有声带振动和喉内很小腔体产生共鸣,不能完善所有声音。声音没有共鸣,企图靠声带的振动强化声音,声带易疲劳,不由自主地挤、卡、压喉腔,损伤发声组织和器官。

人体发声管,一般情况下男比女长,男生音色比女生深沉。杰出的歌唱家发声管上下畅通,特别是声带下管腔共鸣超群。彭丽媛能灵活调节发声管的扩张,发出的声音必然超群。

为了使声音得到共鸣,要根据声音的变化调节发声管的状态,同时还要控制声音的传播方向,使声音得到更多的共鸣。发声管的长短和粗细不同程度地改变声音的色彩,任何一部分管腔变化都会影响音色。长短不同的管子对同一频率的声音赋予不同的音色,加上气体力度的作用和声音强度的变化,可表现各种不同轻重、响亮、柔和、激昂、细腻等声音。声音的感情和歌唱风格就是来自发声管的各种不同变化。

  声音要得到管腔共鸣,就要调节好管腔的粗细。高音在细管中产生共鸣,低音在粗管中产生共鸣。长发声管能激起更多的泛音共鸣。这样不但扩大了源音振动,并且激起第1、第2、第3或更多的泛音振动。短发声管只能激起很少的声音产生共鸣,短而细的发声管发声用气少,声音充实,给人有挤的感觉,长而粗的的发声管用气多,气体少时声音显得虚。声带振动产生的基音,向声带上、下管腔传播,激起管腔内空气振动产生共鸣。声带上、下管腔共鸣的声音重叠,大大增加了泛音。丰富的泛音可以随意加强各种声音的感情色彩,歌唱家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自然不做作。彭丽媛演唱电影《英雄儿女》插曲“英雄的赞歌”,其中唱“风烟滚滚”的“滚”,声音充分获得长管腔共鸣,声音在管腔中反复滚动产生共振峰,听众明显感觉到声音共鸣重叠,乐音美不胜言。没有相当的发声技术,不可能获得这样的共鸣声音,模仿就更免谈了。

  空气之所以在管腔中产生周期性的波动,是声带拮抗气流振动发声的缘故。声音回旋于发声管中,在相同情况下,粗的发声管气压小,细的发声管气压大,气流经过管腔的速度快,压力就大,速度慢,压力就小。要充分扩大发声管,必须吸足气体后,仍然保持吸气状态,激发声带下发声管都扩张。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发声训练,可以解决喉腔内的所有挤卡压。短管腔发声共鸣局限于声带上管腔,发高音有挤压感觉。声带的振动因为声带下管腔没有充分扩张,不是吸气状态发声,没有气息支撑,不自主地收缩气管,肺内储存气体少,排气快,为了减少声带下管腔气体排放量,声带自身振动负荷加重,同时声带兼顾控制气体排放量,不自主缩紧喉腔减少气体排放,直接影响正常发声。即使这样,歌唱家还是感到气短,力不从心。声带下管腔细,声带上管腔粗,发声时气体供不应求。声带下管腔粗,声带上管腔细,气体冲击声带绰绰有余,发声力量增加。直接调节发声管大小,配合声带振动频率产生共鸣,给歌唱家提出了难题。气管的壁肌不是壁神经支配的,不能自主控制,只能通过其他组织的活动,简接地改变发声管大小。怎样才能自主控制气管的变化呢。膈肌大幅度的下降,增加肺内通气量可以直接扩大气管。气管不自主地参加控制气体排放,肺内气体少的情况下,气管自然收缩变细,尽量减少气体排放。气体越少气管则越细。快速大量地吸入气体,气管充分扩张,气管扩张帮助大量气体短时间进入肺内,这一生理现象提示我们可以自主间接控制气管扩大。美国声乐权威范纳德说;“吸气状态尽可能保持与呼气的对抗。”沈湘教外国学生唱高音吸气状是有医学根据的。帕瓦罗蒂也是用这个方法唱自己的最高音哈C,吸气状气管充分扩张,哈C才能获得胸腔共鸣。科学歌唱方法使他们走到一起。帕瓦罗蒂为什么称沈湘是伟人?英雄所见略同。

美声唱法非常强调声音在管腔中的共鸣。“鱼嘴唱法”“蜡烛火不动唱法”讲法不同,目的一样,就是让声音在人体发声管中回荡。物理实验证明,直、弯管都能激起空气振动,但同样频率的声音,直、弯管音色不同,弯管比直管共鸣多,直管发声声音“吊”出来,弯管发声声音“倒”出来,人体发声管是弯管。美声唱法提倡声音像“倒”出来,目的要声音激起管腔共鸣。训练发声通道的共鸣功能,是培养正确歌唱方法的重要手段。虽然美声唱法没有讲出声音“倒”出来的深奥道理,但是训练方法符合人体发声功能,符合物理声学,符合科学发声原理。

民族唱法也能唱出漂亮的嗓音,歌唱家不能讲出其发声原理,并不等于其发声方法没有科学性。帕瓦罗蒂同样不能讲出自己用胸腔共鸣唱哈C生理上的变化。他只能讲自己像撑杆跳高越过高杆一样的感觉,谁能说帕瓦罗蒂发声不科学?能唱出自己最好的嗓音,说明发声符合人体发声客观规律,充分地发挥了解剖和生理发声功能。民族唱法有特殊的训练方法。在呼吸方面强调气沉丹田,与美声膈肌支撑呼吸同出一辙。民族唱法训练方法虽然没有系统地上升到理论,却经过无数次成功和失败,总结出实践经验,证明其行之有效。中国所有的音乐学院至今都提倡气沉丹田,用“丹田之气”发声法训练学生,悟性好的学生成功了,因为没有科学理论指导,也误导了不少学生。实际上丹田那里根本没有什么气,气全部在肺里。丹田之气是腹内压与膈肌拮抗的力量,小腹(丹田)用力支撑气体与声带拮抗。美声唱法的理论解释比民族唱法接近医学生理发声,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诠释客观的生理功能。一些“理论”大部分是歌唱家的体验、感觉,离医学人体科学发声甚远。彭丽媛的科学歌唱方法,完美无瑕的声乐技巧,将被医学发声生理功能论证。科学唱法只有一种,符合人体发声功能,获得自己最好的声音,保护发声组织和器官的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是韩宇 发表于 2017-4-10 11: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年06月18日

2016年6月18日 11:52 阅读 3 新浪博客 .


彭丽媛科学歌唱艺术(6)

龙军华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嗓音研究所)



彭丽媛演唱歌曲声情并茂,发声组织和器官与思想感情变化同步进行。神经系统、发声系统和共鸣系统密切配合,唱出有思想感情的声音,声音随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唱出感情声音时,所有的发声组织和器官均协调地为最佳声音进行工作,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新的条件反射。

建立新歌唱条件反射要经常刺激发声组织和器官,否则新发声动作就会受到抑制。新歌唱条件反射并不局限在非特异性反射基础上发展,可以在已有特异性紧张反射的基础上产生二级条件反射。这是高级动物的特性。

发声条件反射越多,歌唱家掌握发声技术就越广泛、越纯熟。想熟练掌握发声技术,必须多接受外界刺激,刺激要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进行。中枢神经不断接受外界刺激,以及发声肌的动作逐渐扩展,激发了大脑皮质的兴奋灶,并在兴奋灶之间建立了良好的联系。中枢神经有意识地产生歌唱兴奋,发声肌肉收缩活动。各发声组织的灵活动作和中枢神经兴奋相一致,就达到了训练神经系统的目的。神经与肌肉效应直接相联系。通过肌肉反应情况,可以知道中枢神经系统与发声组织和器官之间的协调是否达到一致。

大脑的特殊构造具备了高级神经活动多条件反射的潜能。将外界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赋予相应的组织活动,正是歌唱家在声乐创作中智慧的具体表现。没有规律、没有时间性地进行歌唱训练,会破坏中枢神经兴奋的规律性,造成发声时的兴奋和抑制达不到平衡,难以充分刺激发声组织和器官。中枢神经能灵活控制发声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使声音适合歌唱内容,充分反映歌词含义。要发挥声音的创造力,就必须有饱满的情绪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彭丽媛在整个歌唱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准确地指挥发声组织和器官灵活活动。大脑细胞活跃、超前地指挥复杂的神经系统,应激处理各种条件反射,调动诸发声肌群和共鸣肌群精准地活动。发挥最好的嗓音,唱出准确的歌词,随歌曲感情的要求,不断变化音色和外在表情,演唱歌曲各个方面的活动,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彭丽媛善于激动,表现欲强,又能适度而有效地控制自己,一般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声乐工作既是强度大的脑力劳动,又是繁重的体力劳动。繁重的体力劳动锻炼了发声肌、呼吸肌。凡按正确发声方法训练的歌唱家,30岁以后肺活量增大;发声肌坚韧发达;声带光滑、振动清楚有力;软腭肌肌力增强,随意封闭鼻后孔;发声管腔能充分扩张。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参加发声的肌肉组织活动敏捷、准确,大脑条件反射联系增加。条件反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彭丽媛演唱一首歌曲,未唱之前,精神上已注入了歌曲要表达的所有感情,演唱时,这种感情自然从声音中流淌出来。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歌声落处人心动。

彭丽媛具备了科学的发声技术,歌唱时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大脑反应敏捷,中枢神经发出的发声信息准确,灵活调动发声肌的应激功能,吸气深度大,呼吸畅通、节奏佳,发声、呼吸有条不紊。歌唱家的情绪对声乐的效果影响很大,如果情绪不好,不能灵活调控喉内肌和咽肌紧张力度,声音质量直接受到影响。一个人情绪不佳,做任何事情都勉强,萎靡不振不能唱好歌。精神痛苦的人演唱非常幸福愉快的歌曲,给听众的印象不真实,一个人痛苦的时候很难唱好愉快的声音。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唱愉快的声音,声音不可能不做作。这时候演唱痛苦歌曲倒可以尽情发挥。歌唱家首先要领会作品的感情才能充分发挥声音感情,压抑的感情声音心情要压抑,心情愉快才好演唱轻快的声音。这样,演员轻松,听众舒坦。歌唱家要更好地表现作品感情,必须在深刻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精神饱满,充满信心,让精神意境从歌声中表现出来。

声音感情和歌词感情相结合才能达到声情并茂。声音感情多,歌词感情少,或者歌词感情多,声音感情少都会影响声情并茂。声音本身的感情可以改变歌曲的感情,同一歌曲可以唱出多种感情色彩,但符合歌词感情的声音只有一种。要符合歌词作者的思想和声乐人物的性格,就要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各种人物的心情、思想,塑造不同的角色。真切的感情没有声音的变化难以完成。歌唱声音好听,指声音悦耳;易懂,指咬字清楚;感人,指声情并茂。过分强调咬字清楚不注意字词关系,语词被割裂就难以表达词的意义和感情。演唱歌曲要字正腔圆,这是发声技术的具体表现,也是声情并茂不可缺少的手段。腔不圆,唱走了调,字咬不准确则字倒。腔不圆,字不准就谈不上声情并茂了。字声结合完美、声音婉转自如、悠扬动听、口齿伶俐、字字清楚,都是声情并茂的必备条件。声音的感情来自音色的变化,音色变化非常复杂,振动体的振幅和频率,共鸣腔大小的变化、气管中气体的压力和气流的速度等,都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这些客观因素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明暗、快慢、长短、轻重等。不同的声音完成作品悲哀、愤怒、快乐、幸福的感情内涵。音色变化对比性大,乐音成分高演唱自然声情并茂。人声的对比性是其他任何乐器不能与之相比的。声情并茂来自发声技术,没有发声技术不能用声音深刻地表现歌曲感情,即使思想上认识到了作品的感情所在,也力不从心无法表达。一些歌唱演员用面部表情,手舞足蹈,眼神来借移声音感情,观众从听觉感受不到声音的实在感情。这样的歌者没有科学歌唱方法,发声技术不完善。科学发声技术决定声音感情的发挥。有了过硬的发声技术,还要克服不必要的精神紧张。彭丽媛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充分发挥声音感情上,牢固的科学发声条件反射,过硬的发声技术,都充分发挥在整个演唱过程中。没有过硬的发声技术遇到困难的乐句,正确的发声动作因为紧张而遭到破坏,越紧张越唱不上去,越唱不上去越紧张,恶性循环,感情声音丧失殆尽。

声音感情的变化完全是有意造型。不同的声音感情要靠共鸣腔对声音着色,基础音充分获得共鸣给声音增加色彩,声音自然有感情。要想歌声包含感情,首先要具备发出这种感情声音的技术。没有抒发感情的发声技术,感情无所依附。思想感情可以刺激声音,声音又能激发思想感情,2者既对立又统一。彭丽媛科学地解决解决了2者的矛盾,所以她能声情并茂地演唱任何歌曲。彭丽媛演唱歌剧《洪湖赤卫队》“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分析歌曲每一句歌词,对作品二度创作。声音的力度、速度、音色随思想感情变化,流畅而婉转,深情而剔透、激情演唱大放异彩。这样高难度的歌曲都能声情并茂低完美演唱,说明彭丽媛具备高超的科学发声技术,再演唱其他歌曲易如反掌。

如果发声组织和器官只会机械的活动,感情声音会受到限制。各种声音得到共鸣,才能有各种各样的音色。发声组织和器官为产生各种各样的音色应当灵活工作。开朗、亲切、快速的声音,下颌、喉腔和咽腔的活动频繁,下颌不断改变口腔阻尼产生共鸣,喉不但要调节声带的紧张度,还要迎合口腔、咽腔内软组织的阻尼以产生歌曲需要的声音。

声带产生的声音本身有感情成分,有意识地发出不同强度和不同速度的声音,也是产生声音感情的基本条件。声带感情声音与共鸣感情的声音结合为一体,声音感情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声乐乐器不像其他乐器的机械分割,发声系统和呼吸系统是歌唱发声整体组织的单元,声乐可以模仿丝、管乐器声音,其他任何乐器不能模仿声乐,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声乐乐器的复杂性,生理、神经、生化、解剖等人体发声功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进行不同的工作。没有大智慧不可能熟练地操作声乐乐器。虽然个人声音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但也不是固定不变得。歌唱家个性不同也会影响声音,机械地采用某种声音训练发声组织和器官,有碍声音感情的发挥。

声音感情随思想感情变化,思想感情决定声音感情,思想上没有某种特定的感情,硬要发出这种声音感情就会失真,给听众的印象做作、别扭。思想上有这种感情,演唱不能反映出来是发声技术问题。内在感情指声音本身的感情,外部动作再好看也无助于发出声音感情。同样一首歌曲不同风格、流派的歌唱家可以唱出不同的感情声音。不管哪一种风格、流派,表现某一首歌曲最好的声音只有一种,即符合歌曲内容的声音。不同风格、流派表现歌曲都难免存在着自己的不足之处‘声音突出了某一方面,就会使其相对的另一面表现力较差。雄壮失之村沙,蕴拭失之乜斜,轻巧失之寒贱,本分失之老实,用意失之穿凿,连贯失之清楚。各种不同的声音都有自己的对比性。高亢嘹亮的声音使人振奋,轻柔舒缓的声音感人肺腑,亲切流畅的声音沁人心脾。人们因声音引起感情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共性。慢速度的声音表现轻柔、平静、温和,快速度的声音表现兴奋、激动、亢进。高音华丽、激昂,低音庄严、深沉。响亮的声音光明。低浊的声音晦暗。尖叫的高音使人心怵,暗哑的低音使人胆颤。高音有暖的感觉,低音有冷的感觉。彭丽媛深刻分析、琢磨用什么音色、速度、力度表现流畅、婉转、深情、剔透以完成整个作品。用自己的声音弥补歌曲的不足之处,完成二度创作,充分显示了她的发声技术的高超和文化素养的深厚。

洪钟大吕、珠圆玉润、虎啸龙吟、莺歌燕语等各种声音不可能出自一个人的歌喉,一个人的声音表现力不是无限的,各种声音就好似非常多的好看的东西,琳琅满目。只不过观众欣赏声音不能看,只能听。要达到眼睛没看到,耳朵却听出来,仿佛身临其境的效果,听众需要通过声音产生感情共鸣。彭丽媛千辛万苦的训练就是为了这种声乐艺术造诣。外国歌唱家演唱歌曲虽然我们听不懂唱词,通过声音仍然能体会到演员表达的感情,这是声乐共性使然。

声音有它的特性,改变声音的特性可以增加声乐艺术形象。那些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声音,给听众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用高亢的声音表现激动,又用高亢的声音表现凄凉,歌唱家必须改变声音特性,没有这种发声技术的歌唱家很难做到这一点。有发声技术的歌唱家的成功演唱,可使观众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高兴、悲哀、盛怒、激昂,各种感情要从声音中反映出来。真正的感情声音和面部表情没有什么关系,听众看不到演唱者,照样可以通过声音想象到演唱者当时是什么心情。彭丽媛演唱歌剧《洪湖赤卫队》“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最后结尾“解放”的“解”字是“E”母音,又是最高音,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字音不变,长时间保持高音调,音色明亮、阳光,内行听了都惊呆了。民族唱法解字很难归韵,改成“gai”音演唱,彭丽媛的科学歌唱方法在这里是一个突破,比传统唱法更胜一筹,为中国民族声乐又创新了一个科学发声技术。

彭丽媛歌唱不仅有各种各样优美的音色声音,发声、呼吸组织和器官的灵活活动,还有丰富的想象激发声音感情。声欢降气自宽心中笑,声恨提气自急心中躁,声悲噎气自硬心中掉,声竭吸气自缓心中闷。各声皆从口出,若心中无意,声音不真实、不自然。歌唱家都希望能获得感情丰富的声音,自己的声音超过别人,但客观情况不一定能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科学发声和天赋嗓音决定了自己的声音能否超越别人。发声组织和器官不能完成高技术发声动作,发声动作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声音不但没有感情,而且连一般的乐音要素都不具备。不要怪罪发声组织和器官不争气,最好还是加强发声技术训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发声上的根本问题,获得自己最好的声音,歌唱家之间只能比发声技术,不能比人体发声客观条件(天赋嗓音)。彭丽媛的声音为什么超群?和她一样天赋好的嗓音为什么不能唱出超群的歌声,原因是她的科学发声方法超群。她演唱歌剧《洪湖赤卫队》“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精神上首先完备歌曲的形象,有效地激发各发声组织和器官兴奋,娴熟的发声技术尽情发挥,令各声区音色转换自如,感情乐音绚丽多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是韩宇 发表于 2017-4-10 11: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彭丽媛科学歌唱艺术(7)

龙军华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嗓音研究所)

彭丽媛演唱歌剧《洪湖赤卫队》,唱“抢走茅房”以气带声,先让气体排出声门裂之后再振动声带,给人的感觉气愤得唱不出声音,唱出声音更气愤,歌唱声音充分揭示了极为愤怒的心情。听众听了之后恨不得千刀万剐彭霸天。这种效果仅凭天赋嗓音是难以达到的。这完全是科学歌唱技术的效果。这一杰出的演唱技术充分体现了彭丽媛中枢神经随意支配强大的呼吸系统,充足的排气量,稳健的排气速度,有目的地排放适量气体,以及腹内压对抗膈肌平衡的力量。彭丽媛在歌曲演唱中经常运用这一科学发声技术。膈肌的强大力量,保证了“气息音”发声技术尽情发挥,中枢神经支配发声组织和器官随心所欲,感情声音流畅自如,高音响遏行云。歌剧《洪湖赤卫队》“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一曲,感情表现难度颇大,没有科学发声技术的歌唱家很难达到彭丽媛的演唱水平。

呼吸是歌唱的先决条件。呼吸活动的一切表现取决于机体与周围环境的互相关系。气体交换受大脑的精细调节,受多方面条件反射的影响。肺泡内进行着吸入空气中的氧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交换,血液在肺泡内获得丰富的氧,将氧送到组织,组织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各组织细胞内完成的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称为内呼吸,内呼吸改变呼吸周期。组织内氧的含量增加,呼吸周期延长,屏息时间增加。彭丽媛因为有强大的呼吸系统,大大增加了呼吸通气量,内呼吸早为发声组织提供了充足的氧,演唱各种各样难度高的歌曲一点也不感到气不够用。听众觉得彭丽媛演唱《十送红军》一个长音十几秒气没完没了,不知何故?秘密就是内呼吸在这里起了作用。歌唱家因为不懂什么是内呼吸,没有办法对内呼吸进行训练,只能依某个正确的声音扩大音域,呼吸训练,慢慢地逐渐训练膈肌的力量,增加膈肌的肌力和肌紧张力。彭丽媛40多年的刻苦训练终于获得了强大的呼吸系统。启蒙老师王音璇在其中起了关键性作用。根据彭丽媛的发声生理条件,王音璇制定了严格的科学训练计划,教育她热爱民族唱法,坚定不移地走声乐民族化的道路,为中国民族唱法创新科学发声方法不懈奋斗。彭丽媛遵循王音璇老师的指导,通过几十年的艰苦训练终于获得成功。

声乐中很多错误的发声方法是内呼吸差造成的。因为找不到原因,错误的发声动作不能及时纠正,经常不断地重复错误发声动作,白白葬送了天赋好嗓音,却仍然不知道原因在哪里。美声唱法理论没有一点涉及内呼吸,然而内呼吸在歌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外呼吸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内呼吸服务的,没有内呼吸人的生命就不能延续。

呼吸肌群由神经支配。呼吸中枢、延髓脑桥中枢和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群产生的冲动沿神经传递,膈肌、肋间肌节律性舒张收缩,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群收缩、松弛,肺扩张、收缩,吸进、排出气体。呼吸中枢的兴奋和抑制互相转化。安静呼吸时吸气为主呼气被动。强烈呼气,呼吸中枢兴奋沿神经传导,引起腹壁肌强烈收缩,呼气主动。歌唱时强烈刺激呼吸中枢兴奋,排放气体得到有效控制。

生理呼吸分随意、不随意2种。随意呼吸能激发所有呼吸肌群参加呼吸。不随意呼吸时部分呼吸肌群活动,部分呼吸肌群休息。生理上的呼吸运动只不过是以哪一方为主。有意识地扩张、缩小胸廓进行呼吸,腹部被动活动,这种呼吸称之为胸式呼吸。相反以腹部为主活动,胸廓被动扩张、缩小,称之为腹式呼吸。胸、腹之间的各种活动使肺扩张、收缩完成呼吸,肺活动直接受胸、腹呼吸肌群控制。胸肌保护胸廓,呼吸作用微不足道。应当训练彻底放松胸部肌肉,解除喉内外肌肉紧张。只有控制声带振动的肌肉紧张收缩,避免喉内其他非声带肌肉助振,单独的声带振动,音质自然纯洁,声音没有挤卡压。

胸肌紧张参与呼吸,说明膈肌力量薄弱,腹式呼吸功能差。胸肌紧张会牵拉喉部肌肉挤压喉器,胸部肌肉在整个发声中应该处于放松状态,使之有利于声带振动和发声管、胸腔共鸣。膈肌是呼、吸两用肌,下降吸气,扩大胸廓容积,吸入气体量多。膈肌活动直接受腹肌控制,其生理协同作用配合声门裂大小,有目的地排放适量气体,调动呼吸器官的积极性,将呼吸肌群的全部力量充分发挥,从生命自然呼吸经过不自然的艰苦训练到歌唱自然呼吸。歌唱仅用腹肌呼吸是不够的,还要有膈肌与腹内压的对抗力量。在发声管充分扩张的情况下,准确控制气体的排放量、速度和强度,需要特殊的呼吸训练才能完成。歌唱呼吸能力不是先天的就有的,而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声音稳健,音色统一都是由气息支撑着发声。没有膈肌与腹内压拮抗,不由自主地用喉腔缩紧帮助控制排放气体,演唱高音高不上去,低音低不下来。用喉腔缩紧、舌根下压、缩小喉口帮助控制气体排放,声带失去积极振动的自主性,声音挤压在喉腔内传不出去,根本的原因是呼吸系统未能全部负责气体排放之职,没有充分发挥气流与声带拮抗的力量,只能用错误的动作帮助发声,既不能得到好的声音又损坏发声组织和器官。发声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与呼吸关系十分密切。呼吸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强化呼吸肌的功能。彭丽媛已经具备了演唱歌曲的各种各样的呼吸功能,演唱任何歌曲无需为呼吸气体不够用担心,她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表现歌曲感情上。演唱时有意识注意呼吸会导致歌唱不自然。如果没有彭丽媛那样的强大呼吸功能,必然担心气不够用,发声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音乐嗓音认为歌唱发展了呼吸,故用声音来要求呼吸,经过漫长的训练获得歌唱需要的呼吸。医学嗓音认为呼吸决定了嗓音的发展,呼吸训练完全可以单独进行,要让呼吸肌群先行具备各种歌唱声音所需要的功能。要想在歌唱时不因呼吸影响发声,首先要具备坚强的呼吸肌群。这比等到发声时需要某种呼吸,这种呼吸又不存在,再进行训练要合理。美声唱法的理论都是成功的歌唱家的体会和感受,没有从根本上了解呼吸功能,不可能找到特殊的、提前直接训练膈肌的方法,导致学习声乐的时间延长。科学歌唱发声方法从理论上讲非常简单,但训练非常艰苦。

呼吸功能差,喉内肌肉活动不自然,调节声带肌发生紊乱,声音的各种缺点自然都会暴露出来。彭丽媛强大的呼吸功能使呼吸不自然造成的发声缺点全部消失。她演唱任何歌曲都保持呼气的力量与声带拮抗,低、中音都保持声音有相当的力度,难能可贵。

呼吸不自然,气不够用,各发声组织和器官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氧消耗多,来不及换气,气体交换不到位,体内二氧化碳蓄积,促使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周期变短,歌唱表现出气短、气急。发声组织和器官只有放松才能得到休息,呼吸经常不断地处于屏息状态,血液循环加快,耗氧多,也是引起气短的一个原因。这与气不够用,声带调节失控,呼吸功能差引起的气短不同。歌唱时声带不负责气体排放的调控,否则不能自主调节声带自身的振动频率,进而不能恰当地运用气流冲击声带,呼吸肌就不能准确地控制排放一定数量和速度的气体,歌唱出现漏气。歌唱漏气有2种情况,有意识和无意识。⑴有意识漏气。彭丽媛以气带声,先让一部分气体有意识漏掉,然后再振动声带。气体在排放过程中没有声带振动挡气发声,处于漏气状态,振动的声带一旦阻挡漏气,声带与气体共振,产生共鸣的声音含蓄、亲切,呈现肺腑之音。彭丽媛用这一发声技术演唱“我的父老兄弟”,歌曲要求多亲切,音色就有多亲切。

呼吸的长短由中枢呼吸系统二氧化碳的耐受力决定。这种耐受力的依赖因素很多,如对外周刺激的各种反射以及血液的理化状态等。呼吸中枢的机能状态也具有重要意义。发声气体不够用的主要原因是肺内氧与二氧化碳交换少,体内二氧化碳多,刺激呼吸中枢产生增加换气的要求。吸气时间长不能保证呼气时间也长。肺经过大量通气后,即使一次吸气很少,仍然可以保持长时间不呼气。一次吸气量对刺激中枢神经延长呼吸时间的意义不大。经过20次最大通气量交换后,血液和组织氧饱和,很少的吸气可以长时间发声,不要换气,这是内呼吸的神奇功能。

歌唱中出现脸红、憋胀、气急和端肩是没有强大的歌唱呼吸功能造成的。有意识地呼吸首先想到的是用胸廓帮助吸气,不自主地耸肩帮助扩大胸廓,想多吸入气体,主观上想调动所有的呼吸肌群参加呼吸,实际上扩胸远不及膈肌下降吸入气体多。耸肩帮助吸气适得其反,胸锁乳突肌紧张牵拉喉部,条件反射性的上提喉器,喉腔缩紧,声带振动紊乱。纠正耸肩要加强腹式呼吸,膈肌下降,上腹部扩张,胸肌放松,胸廓扩张,排出气体振动声带。耸肩帮助呼吸是没有强大的腹式呼吸功能造成的生理条件反射。

歌唱最大的困难是呼吸不自然。呼吸肌群在整个歌唱活动中要非常协调,不能同时紧张和松弛。如果呼、吸两肌群同时紧张和松弛,胸廓停止扩大、缩小,肺就不能吸入、排出气体。有意识地使呼吸肌群一直处于某种紧张状态是可以做到的,这种情况出现在不会运用歌唱呼吸,导致了不必要的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引起条件射,破坏了呼吸肌群的协同动作,演唱无法进行。

呼吸深度取决于呼吸中枢神经细胞兴奋发生的同时性。呼吸的频率取决于呼吸中枢神经细胞恢复过程的速度。从肺及颈动脉感受器来的各种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对呼吸深度及频率起很重要的作用。从迷走神经传入的冲动产生浅表呼吸。颈动脉化学感受器的冲动引起深呼吸。

歌唱呼气处于屏息状态,(发声管充分扩张)时间长了自然要换气。歌唱前进行呼吸训练,增加肺内氧和二氧化碳交换数量,大量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吸进大量的氧,发声组织充分获得氧,呼吸频率减少,呼气时间延长歌唱不会感到急着要换气,歌唱遇到长的乐句和长的高音不会感到气不足。通过呼吸训练,人为地增加肺内通气量,体内组织氧饱和,歌唱时即使吸入很少的气体,也能唱完长乐句和长的高音。

膈肌升、降是肺进行呼吸的动力。肺本身不能自主扩张和收缩,必须依靠呼吸肌群的紧张收缩,胸廓张开,扩大肺容积。肺脏受胸廓牵拉被动扩张完成吸气动作,又借已展开的肋骨还原和肺组织的弹性回位,胸廓缩小,完成呼气动作。呼吸运动依靠肋骨、胸骨、肋间肌、膈肌的活动和肺脏弹性进行。

用力吸气,斜角肌、胸锁乳突肌收缩,胸盖向上向前平举,胸廓上部的前后径增大。肺内气压大排气强,气压小排气弱,呼吸的压力由胸腔和腹腔压力构成。发不同的声音,气流有不同的压力。有意识地限制气体排放,气管扩张,声门裂变小,稳健的气流与声带的振动相结合,增加振动强度。膈肌紧张与松弛影响喉位置是一种生理现象。喉的位置只要不影响声带振动就行。各人有自己的解剖和生理特殊性。喉的位置有高有低,有意识下降喉影响声带振动。有意识下降喉有助发声在医学上没有科学依据。发声需要肺内气体排放,膈肌上升压迫肺脏。气体排放的强度、速度和排放量除受声带控制外,还受喉口大小的控制。人呕吐时喉头上升关闭喉口,声门紧闭防止胃内容进入气管,所以声门紧闭自然喉头上升。歌唱发声要彻底改变这一生理条件反射,发声时声带紧张,喉口必须打开不能上提,否则唱高音喉上提影响声带振动和共鸣。

下意识呼吸由延脑网状结构控制,随意呼吸由大脑皮质呼吸中枢控制。呼吸中枢位于大脑两半球前下方,其不断与大脑皮质歌唱发声中枢取得联系,并对呼吸的快慢强弱加以调节,以配合歌唱发声的需要。歌唱发声动作经常反馈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其紧密联系,加强对发声组织和器官活动的控制,形成条件反射。不同歌曲有不同的呼吸和不同的声音要求。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条件反射活动。彭丽媛经常不断地演唱各种歌曲,反复刺激中枢神经加强每一首歌曲的条件反射,牢固的条件反射使她的演唱驾轻就熟,随意发挥。

体内贮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会使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迟钝。体内氧充足,神经和肌肉的活动就活跃。情绪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应答。不同的情绪变化能改变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偶尔的刺激可以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之间出现暂时性联系,而经常不断地刺激就会使这种联系得到巩固,各种刺激形成新发声条件反射后,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歌唱家仍然可以利用大脑皮质已形成的正常联系模式改变情绪。非正常的情绪改变会引起发声组织和器官不必要的紧张,破坏发声组织和器官的正常活动,损坏声音的质地。声音变坏又反馈作用于情绪,使情绪更坏,直到歌唱不能维持下去。神经和情绪活动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神经兴奋与抑制的平衡遭到破坏,情绪彻底改变。只有通过足够的休息,才能使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达到平衡。声音的好坏直接影响情绪。唱出自己理想的声音后心情愉快,不能唱出理想的声音情绪颓丧。如果长期精神不振,再加上自己的声音与别人相比音质差,歌手对提高声乐技术的兴趣和信心就会逐渐丧失。

正确的发声方法训练发声,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浓郁,越练越有劲,音质、音色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不断提高。没有正确的发声方法训练发声,音质不会有什么改善,越练音色越差越没劲。大脑皮质中的神经细胞出现疲劳,很自然地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歌唱无法进行。要保证大脑皮质中的神经细胞保持一定时间的兴奋性,需要定时休息,让疲劳的组织及时得到恢复。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神经中枢会发生紊乱,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受到破坏,歌唱发声失去水准。帕瓦罗蒂每天要保证相当的时间休息,道理就在这里。违背了人体发声生理功能,他就不能唱出雄壮的哈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是韩宇 发表于 2017-4-10 11: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彭丽媛科学歌唱艺术(8)

龙军华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嗓音研究所)

彭丽媛演唱各种歌曲,她的喉都保持在稳定位置,唱自己的最高音喉不上提,只是声带与气体拮抗产生有力度的振动,丝毫没有肌肉辅助振动发声。她能准确地调节声带的振动部分,控制气体量,力度和速度在声门裂获得自己需要的真、假声,唱自己的最低音喉不下压,声带下管腔充分扩张,声带振动与气体拮抗清楚,胸腔共鸣非常好,喉的位置稳定,音色统一,声音稳定。彭丽媛演唱各种歌曲喉口始终是打开的,所以声音没有任何挤压。她的舌后根在歌唱中始终靠前,舌后根在喉口上面,靠后则喉口变小。舌后根的状态与咽腔共鸣有直接的关系。

喉是主宰声音的地方,是一个十分纤巧精致的器官。不能自主随意地控制喉内声带的动作,就不能获得优美动听的声音。正常的喉内组织活动要具备3个条件:⑴神经系统反应灵敏,⑵声带肌肉反应准确,⑶关节活动灵活。喉内有声门闭合感受器、关节肌感受器。这些感受器直接有效地控制、激发喉内肌肉活动。要使感受器的各项功能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随意指挥,必须经过特殊的训练。彭丽媛中枢神经直接调控声带振动不断变化,声带不受任何气息变化影响,只有声带积极振动与呼气拮抗。她不仅有强大的呼吸系统,还有无比坚韧的喉内发声肌群,激昂的声音来自气体与声带拮抗产生的力量。歌剧《洪湖赤卫队》“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一曲,需要高亢、激昂的声音。很多歌唱家不具备彭丽媛气体与声带拮抗的力量,所以没有将歌曲演唱得铿锵有力,也就没有把歌曲的思想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现在电子镜虽然能清楚看见声带振动的情况,但喉内每条发声肌在发声中起多大的作用,目前还没有仪器能够测量准确的数据,也没有仪器能准确地测定声带下管腔多少气体压力作用于声带振动为某音最佳发声状态。气体与声带振动的关系中尚未证实的客观现象却不断被用于声乐教学,因为没有理论依据,所以只能以某声音为标准进行发声训练。没有理论上的认识就容易出现各种错误的发声动作,结果造成未能获得好声音却损坏了发声组织和器官,同时造成很多教学内容局限在抽象的理念上,成功的歌唱家只能凭实践经验训练喉内发声肌,提高发声技术。

喉解剖和生理功能,以及喉内肌肉与声带的关系是歌唱家从理论上认识声乐发声原理,沿着科学歌唱方法进行训练的根据。声带以甲状软骨和杓状软骨为2个固定点,上下振动发声。每条声带肌均与后壁相连,发声时由声带肌控制声带振动部分的多少。有意识加强某些肌肉的训练,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喉内几十条细小肌肉活动的结果表现为发声,有一条肌肉功能低下不足以破坏整个发声的完成。一个人两侧声带的长短、振动周期不可能绝对一致;即使振动频率相同,振动体积和振动的其他状况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有些学生声带明显不对称,但并不影响正常发声,声带有强大的生理代偿功能。

环杓侧肌、杓斜肌、杓横肌关闭声门。环杓下肌打开声门。杓会厌肌缩小喉口,甲会厌肌扩张喉口。控制声带活动的肌肉很微小。环甲肌收缩声带,甲状肌放松声带。环杓下肌调节声带控制气体排放,发声时与内收肌对抗声带才能稳定在所需要的紧张位置。环杓下肌在发声时兼顾气体排放和声带紧张振动。喉强壮的肌纤维是保证发声技术提高的重要因素,任何错误发声都会损伤这些肌纤维,导致声带疾病。

声带与环甲肌有解剖上的直接关系,2者活动协调统一。唱高音时甲杓肌收缩,杓状软骨相对靠拢,两侧声带也靠拢,对抗气流的力量小,不能造成声门压力,这时甲杓肌不能紧张声带,拉紧声带的是环甲肌。在甲杓肌紧张的同时,环甲肌也拉紧声带,将声门固定于某种状态。环甲肌控制声带本身也参加振动发声。若气体不是直接作用在声带上,而是冲击在环甲肌上,声音暗涩粗糙。说明不能自主地有意识地直接控制声带振动。歌唱家怎样才能有意识地直接训练纯声带振动?“无声练习”“气泡音”“神经痉挛声带”,没有气体冲击声带自身振动,声带振动的声音全部来自神经痉挛。歌唱家用很少的气体演唱柔和的高音,就是以声带自身振动为主气体冲击为辅完成的。声乐中的这一高难度发声技术,是因为声带振动不是中枢神经随意控制其活动所造成的。彭丽媛演唱歌曲,中枢神经随意支配神经痉挛声带。这是货真价实的真本领,扎实的基本功,是通过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才使得气体与声带拮抗的力量日臻完善。连音、跳音、轻音、半强音和强音都很明亮,声音像汨汨流出的清澈的泉水,委婉、流畅、婉转,高音不冲,低音不压,声音连贯又灵活,真情不装腔作势,轻不畏缩,响不放纵,演唱歌曲感情真挚。这一切都取决彭丽媛创新的科学歌唱方法。她一直保持最清醒的头脑,吾日三省吾身,虚心向老一辈歌唱家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检视自己的发声是否正确,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声方法坚持训练 ,开辟了中国声乐艺术的新境界。

   人正常发育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喉大小不同。喉小音调高,喉大音调低。音调变化和喉的上升、下降没有关系。喉活动会改变喉腔大小,喉上提缩小喉腔挤压声带。不会唱歌的学生往往用提升喉发高音调,这种错误的发声方法普遍存在,不及时纠正会损坏发声器官健康。有的学生喉的自然位置并没有什么异常,高音唱不上去用提喉挤压发声,形成错误发声条件反射,挤压唱法固定不变,最后竟然形成了一种歌唱风格。这说明人的歌唱代偿力非常强。

喉的位置因舌后根和下腭的活动、颈部肌肉和咽喉部肌肉牵拉而变动。喉的解剖位置各人高低不同,歌唱发声时喉的位置每个人也各不相同。稳定喉不能采取某一种固定模式,要视各人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及声音进展而定。喉原本位置低,发声时不要往上提;原本位置高,不要有意识往下压。以不影响声带振动,喉口充分打开为正确位置,也就是最佳位置。彭丽媛歌唱发声喉位置是标准的正确位置。喉口充分打开,咽腔畅通,声音直接撞击硬腭,声带下管腔充分扩张,声音自然激起胸腔共鸣,声音贯穿整个人身共鸣腔体。

学生的颈各有长短,喉头位置有高有低。一般情况喉位置高,高音类型多,喉位置低,中低音类型多。客观现象使学生误认为唱高音喉要上提,唱低音喉要下降。实际上,不管喉持什么样的位置,均应以不影响声带振动为正确发声位置。提喉缩小喉口还会改变咽喉共鸣。有意识下降喉直接影响正常发声。喉位置高低是个体差异,不能强求每个人一样。在发声过程中喉不动是不可能的,喉因声带振动而振动,并不是上下活动。既然振动体是声带,所有声音都是由声带决定的,喉的上升与下降在发声中能起什么作用呢?那些要求高音喉下降、低音喉上升,都是主观臆想。喉必须稳定在生理发声位置上,被动或主动地上下活动都有碍声带振动。歌唱时喉大幅度上下活动是被动的错误发声动作,是呼吸功能达不到声音所需要的气息,借喉上升缩小喉口帮助排气造成的。喉往上提,喉口缩小,喉腔变小挤压声带,虽然高音挤上去了,音色极差。声带对抗气流冲击,喉部肌肉紧张,极力使喉稳定,只有声带阻挡气流,似乎感到喉往下降,实际上是声带肌极力紧张声带靠拢,增加对抗气流力量的结果,喉并没有下降也用不着下降。喉是产生基音的地方,其腔体略有变化就会影响整个声音的性质。稳定喉发声能增加声带与气流的对抗力量,扩大声带以上共鸣腔。

膈肌紧张与松弛影响喉位置是一种生理现象。喉可控制气体排放。声带振动发声需要肺内气体排放。膈肌上升压迫肺脏。气体排放的强度、速度和排放量除受声带控制外,还受喉口大小的控制。呕吐时喉上升关闭喉口,声门紧闭防止胃内容进入气管,唱高音声带紧张靠拢,条件反射使喉头自然上升,这是正常的生理条件反应。唱高音只要声带振动,稳定喉,喉口才能打开,否则唱高音条件反射喉自然上升,直接挤压声带振动。

高音声带振动最佳状态和低音声带振动最佳状态,喉应该在同一位置上,声带的各种振动都必须控制喉的上下活动。声带振动喉不上下活动,要克服生理上不利于声乐发声的习惯性条件反射。优秀歌唱家都是用声带振动发声,经过科学训练声带肌坚韧无比,声音厚实,音色相对暗,音值增加,声音延长,重叠时间久,不管声音高低强弱,一个音自始至终保持稳定的时间。初学声乐的学生没有办法获得这样的声音,只能用挤压喉发声,使音色接近歌唱家的声音,虽然音色有点像,但性质完全两样。

喉的位置受胸锁乳突肌、下腭肌、舌体、咽喉肌、腭咽肌紧张度的影响而改变。这些肌肉放松,声带最佳振动和声音激起喉口最佳共鸣的喉位置,为喉的最佳位置。喉的位置决定声带振动情况,我们可以反过来用声音鉴定喉的位置正确与否。

发声音质不好喉所采取的位置都是错误的。不能因喉的某个固定位置而忽视声带的最佳振动状态。各人生理特点不同,各人的喉有自己最佳位置,这个位置可以保证自己嗓音的最佳发挥。机械地要求每一个人将喉放在某个特定位置上显然忽视了解剖和生理的实际情况。喉部位本身就高,发声管又细,硬将喉往下压,能唱出好声音吗?所以应当要求发声时喉稳定,喉口打开,喉内不受挤压,单一声带振动,并抑制非声带组织振动。

喉保持稳定,对某些音阶的声音声带振动最佳,要注意以这几个声音扩大音域,强化声带肌群,不使喉因音调改变而上下活动。正确的声带振动,靠声带肌的肌紧张力而不是靠喉上下活动和改变喉口大小。没有强大的声带肌紧张力即发达的肌肉群,发高音不能对抗强大的气流冲击,喉必然上升,相反声带肌的力量无比强大,唱高音时喉位置不是上升而是感到下降。声带对抗气流的力量小喉往上升,声带对抗气流的力量大喉不可能上升,这符合生理原理。

喉上升和下降与音阶没有关系。如果用喉上升提高音阶,说明声带肌的紧张力量薄弱。学生用缩小喉口的方法提高音阶是错误发声方法,其结果是音色不统一,声音明显挤压。与声带无关的肌肉群随时可因声带肌张力达不到某高音的要求而代偿性地上提喉,这种本能的动作要强迫性的抑制。

强的声带振动必然引起喉振动。固定喉的肌肉力量薄弱则喉振动大,固定喉头的肌肉力量强大则喉振动不明显。腹式呼吸深吸气后不收腹放松胸部呼气发基音,大部分喉部肌肉均放松,利用这一生理原理训练发声时喉稳定,可使声带振动清楚。

   喉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呼吸肌群变化时直接牵拉喉。呼气不自然,喉自然产生某种动作协助呼气,这是呼吸系统各组织的生理条件反射。有意识地阻挡肺内气体排出体外,如果声门不能有效阻挡气流,为了防止大量气体排出,喉内肌对阻力减低的感受反射性地使喉括约肌紧张收缩、缩小喉口。喉口缩小时基音成倍减少,共鸣差。不管高中低音,歌唱时喉口都必须敞开。

发半开口音和闭口高音可以帮助稳定喉。喉在发声中明显的不自主活动是语音发声的习惯动作。稳定喉在声乐发声训练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喉口、咽口、口腔口3个口共同传播声音,并对声音共鸣起很大的作用。声音经过特定的口能被激发并产生共鸣。一个声音同时激发3个口产生共鸣很困难,但有意识地通过3个口把声音传送到某个地方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喉内基础音经过3个口都可以得到共鸣,说明发声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3个口持某种态势,口的大小正好能激起声带振动之声产生共鸣,声音优美动听。控制3个口的动作,可以协调,但不能一致,口要经常随声带振动的不同改变其大小,才能使不同的声音得到共鸣。学生使嘴唇呈圆形,像鱼嘴那样时,声音在口腔口能激起共鸣。

喉口的口径只有2 cm大小,它是声音传播的第一关口,是控制声音的闸门。喉口大小变化受到咽肌、舌后根的直接影响。有意识打开喉口,学生会不自觉地下降喉器、撑大喉腔会不自主挤压声带,声带正常振动被破坏,直接影响正常发声。虽然打开喉口和撑大喉器都表现喉口开大,但是打开喉口靠的是咽壁紧张、舌后根靠前和会厌软骨竖起,喉口自然敞开,喉内发声肌不受任何影响,传出的声音清晰没有喉音。有意识地压迫喉下降、撑大喉口挤压声带,声音压抑,音色暗,声音明显挤压。

喉口扩大或缩小要结合其他发声管腔的大小变化。单独的喉口变化对声音的控制局限于扩大会厌与喉前庭这段腔体,声音虽然能顺利通过喉口,但经过狭窄的咽腔时就会遇到较大阻尼,声音闷塞在管下腔,产生难听的咽音、喉音。

自然打开喉口,声带振动清楚。喉口大小受较多肌肉控制,变化较大。正确地保持喉口的某种态势,要先具备咽部肌肉一定的紧张度。打开喉口会厌由卷形变成管形,激起声音产生共鸣。某种位置的喉口形状对某种频率的声音共鸣作用特别强。喉口打不开,声音撞击会厌反射到喉腔,产生闷闭性喉音。声音流畅通过喉口,进入咽腔产生共鸣。故意压低喉不利于低音在声带下管腔产生共鸣。发低音时喉稳定利于声带放松,低音反射作用激起胸腔共鸣。没有发低音技术的学生想得到浑厚的音色,会有意识地压低喉,声音并不显得浑厚,这是因为共鸣腔没有产生任何共鸣作用,相反产生了闭塞性喉音和胸音。高音共鸣以声带上管腔为主。打开喉口、咽口,声音在口腔中撞击上腭。声带肌张力强,喉稳定,声带肌张力弱,喉器自然上提,缩小喉口,挤压喉助发高音,这是一种错误的喉上提发高音方法。初学声乐的学生普遍存在这种错误。

彭丽媛演唱任何歌曲,从头到尾声带振动清楚,喉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中枢神经主动、准确地调节声带振动部分,随意唱出自己的最高音和最低音,无需喉上下活动助发声。音色优美,音与音的链接平稳,没有痕迹,声音优美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是韩宇 发表于 2017-4-10 11: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军华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嗓音研究所)

彭丽媛科学训练发声器官,进行各种歌曲演唱,中枢神经、发声器官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中枢神经和发声器官同时兴奋,保证了中枢神经有条不紊的指挥发声组织准确的活动。中枢神经疲惫不堪必须禁止一切发声活动,要抓紧时间休息,消除中枢神经疲劳,确保演唱时中枢神经系统和歌唱发声系统同时兴奋。彭丽媛的发声器官兴奋,喉内的喉腺分泌充足润滑喉腔,声带振动灵活,振动部分清楚,发声组织积极相应中枢神经的各种兴奋,演唱和发声训练感到全身有使不完的劲。

人的大脑皮质里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我们不必为发声引起很多刺激反应和各种条件反射担心。发声动作凡属正常生理功能范围内的活动,大脑都能接受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所有发声组织和器官的活动均受中枢神经系统指挥。中枢神经的兴奋以冲动形式沿神经传播。肌肉的紧张和松弛由中枢神经产生的不同冲动控制。各种高级和低级的条件反射最后都表现为神经肌肉的各种紧张或松弛。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分的功能分3个方面。⑴维持机体的适应性,维持机体与外界的平衡,以造成与周围环境互相作用的高级复杂形态。⑵调节机体内部进行的所有生理学过程的互相联系,调节全部代谢过程及自主神经机能的互相联系。⑶形成躯体和内脏自主神经与生命活动的整合。发声组织和器官的活动受肌肉紧张度的控制。条件反射是人体一切活动的基础,没有神经和肌肉的工作,一切生命活动将停止。

神经系统分为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运动神经分布于所有骨骼肌、皮肤和黏膜。自主神经分布在骨骼肌和内脏平滑肌。运动神经传达中枢神经传来的冲动,由人的意志予以支配。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彼此之间有密切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运动神经冲动间接影响自主神经兴奋。自主神经分为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2部分。自主神经的中枢神经位于脊髓和脑髓,外周部分位于人体各部位的神经节、神经丛和神经分支。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的活动均受大脑皮质调节和控制。大脑皮质通过复杂的过程实现这种调节和支配作用。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反应。感觉神经细胞终末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沿着向心性神经传入大脑。大脑经过处理发出相应的冲动,下传至相应的发声组织和器官,使其发生反射性反应。新反射是由于提供了新刺激而形成。学生习惯了某种歌唱方法之后,整个发声过程自然而然产生条件反射。新条件反射提示我们,唱高音有其他与发声无关的辅助动作,形成条件反射后,唱到某个高音,这些动作自然出现。所以训练发声时可用新的条件反射引导学生。这些动作可以表现在身体不同地方,最好的辅助动作是呼吸系统紧张。学生常用膈肌紧张发高音,其他如手、脚、脖子、胸、眼、唇出现各种辅助动作都是膈肌紧张引起的生理性反应。膈肌紧张和声带紧张有生理性协同关系。科学歌唱方法膈肌紧张的力量与腹内压拮抗,其他与发声没有关系的肌肉紧张全部解除。

非特异性歌唱条件反射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天赋歌唱动作,就是人们平常感觉到并且常说的“拉开嗓子直叫”。这种声音没有任何音色变化。彭丽媛特异性歌唱发声是在实际发声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条件反射,整个发声受到各方面的刺激,产生新发声动作。特异性发声的组织和器官整体和局部活动,与非特异性发声相比性质不同。非特异性歌唱音色局限,特异性歌唱声音音色变化多种多样。彭丽媛建立了科学的新歌唱条件反射,她经常不断地刺激发声组织和器官,使新的科学歌唱条件反射得到巩固。不经常刺激产生新的条件反射,新的发声动作就会受到抑制。新歌唱条件反射不局限在非特异性反射基础上发展,可以在已有特异性紧张反射的基础上产生二级条件反射。这是高级动物的特性。彭丽媛演唱歌曲就是特异性二级条件反射,所以声音出类拔萃,音色不同凡响。

发声条件反射越多,学生掌握的发声技术越广泛、越成熟。想快速掌握技术的学生必须多接受外界刺激。刺激要在注意力高度集中,发声器官高度兴奋状态下进行。刺激越强条件反射越牢固。

大脑的特殊构造具备了高级神经活动多条件反射的潜能。将外界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赋予相应的组织活动,是学习声乐表现的具体智慧。没有规律、没有时间性地进行歌唱训练,会破坏中枢神经兴奋的规律性,造成发声时的兴奋和抑制达不到平衡,难以充分刺激发声组织和器官。中枢神经能灵活控制发声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使声音适合歌唱内容,充分反映歌词含义,发挥声音的创造力,同时要有饱满的情绪和高度集中注意力。

新条件反射可以建立在没有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在已有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几个条件反射可以共存。大脑能同时应付多种不同的条件反射。

神经系统的训练和其他系统训练不一样。神经的敏感性通过肌肉反映出来。准确的肌肉动作取决于神经活动。中枢神经不断接受外界刺激以及发声肌的动作逐渐扩展、激发了大脑皮质的兴奋灶,使兴奋灶之间建立了良好的联系。中枢神经有意识地产生歌唱兴奋,使某发声肌肉动作,各组织的灵活动作和中枢神经兴奋相一致,就达到了训练神经系统的目的。神经与肌肉效应直接相联系。通过肌肉反应的状况,可以知道中枢神经系统与发声组织和器官之间的协调是否达到一致。

外界刺激通过耳朵、眼睛传入大脑皮质的听觉和视觉区内形成兴奋灶,由此发生冲动传入皮质运动区,经延脑沿着离心神经纤维传达到相应肌群发生动作、产生声音。在视听条件反射的基础上,还可以形成更高级的条件反射。中枢神经听觉区与视觉区取得联系,2者的兴奋灶结合起来,经过多次刺激,产生二重性的条件反射。这种反射比一个刺激条件反射支配的组织活动准确性高。歌唱发声接受的刺激越多,中枢神经的内在联系则越多。中枢神经兴奋灶密切联系的目的就是产生声音。这种声音不仅音调准确,更重要的是声音含有丰富的感情。如果发声组织和器官不能完成中枢神经的条件反射过程,声音达不到所要求的水平,说明条件反射不巩固,要加强训练。

中枢神经形成条件反射,会使兴奋灶产生联系。如果有2个兴奋灶相联系,一个兴奋灶的兴奋自然就会影响到另一个兴奋灶。当钢琴奏出我们经常训练的曲子时,学生很自然地要歌唱,没有钢琴伴奏,学生歌唱时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似的。这就是中枢神经兴奋灶联系的结果。只有经常不断地刺激中枢神经发声相关区域使之兴奋,才能巩固新条件反射,保持好的音色。新的条件反射受到抑制时,发声组织和器官的活动变得迟钝。

外来的声音刺激通过耳朵感受并传入大脑,如果需要发声就会立即产生反应。外在声音感受和内在组织活动密切相关。内在感受可由外在刺激引起。在没有外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大脑直接激起发声。这种歌唱凭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外在刺激引起内在神经兴奋灶的条件反射。外来的任何刺激都要靠内在感觉、感受进而支配组织发声。如果听觉上有错误,整个发声都会错误。

歌唱发声是多方面的条件反射。视觉、听觉、呼吸、声带振动、共鸣腔大小都要在同一时间内作出各种变化。外界刺激如乐队、灯光、舞台、观众等。这么多的刺激同时给予一个发声技术缺乏的学生,必然会产生紧张、害怕、思想不集中、发声组织和器官不听使唤等反应。在训练学生发声技术的同时,还要给学生一些不同的外界刺激,让学生适应在各种不同刺激条件下完成演唱任务的环境,避免因不习惯造成发声组织和器官活动紊乱,破坏定型的正确发声动作。

歌唱家拿到歌谱就能唱出歌曲的主要内容(音符、音准),这是因为既往音符、音准已形成条件反射。但不可能唱出声音感情。因为中枢神经没有形成全面发声联系,发声组织和器官的活动还不协调。拿到任何歌曲,都要在歌唱前先进行深入分析,力求深刻理解歌曲的感情和思想内涵。领会作品的真谛后再进行发声训练。新作品训练不能少于100遍。出色的歌唱家不会满足自己的声音,在表现歌曲的精神境界上,发声技术的发挥没有止境。在中枢神经建立各方面正确联系的基础上,整个发声组织和器官之间进行着密切的协调活动。各种精细的肌肉收缩和松弛都离不开中枢神经的调节。

由于不习惯新环境,学生的情绪会改变。精神紧张,发声技术不能充分发挥,发声组织和器官应激差,较好的歌唱兴奋活动可以因为紧张遭到破坏。要使学生能很好地适应各种环境正常地进行演唱,平时训练发声要适当地给予不同的刺激,有意识地更换环境,产生多种条件反射,从而做到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进行演唱。中枢神经的多个条件反射会给智力不强的学生加重负担,使其在接受刺激后不但不能产生相应的反射,反而更加紧张。学生精神紧张是发声技术差引起的发声功能紊乱。学习唱歌的人,对声乐的发声器官不甚了解,没有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科学歌唱训练标准的概念模糊不清,误导了不少学生,无意损坏了发声器官。



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取决于中枢神经接受刺激的强度。机体本身的机能状态,也会影响中枢神经传来的冲动。中枢神经的各种高级、低级条件反射支配发声肌活动,产生不同的声音。当发声组织和器官的兴奋性与中枢神经产生的兴奋性相吻合时,声音达到理想化。2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或协调时,发声出现障碍。

神经组织和神经细胞的休息很重要。没有适度的休息,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最终会疲劳,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受到抑制。神经细胞不兴奋,发出的声音没有光泽,学生情绪萎靡。

演唱一首新歌曲,发声条件反射要建立正确的发声动作。牢固的条件反射不易受到破坏,演唱遇到特殊情况也不会破坏发声的正常进行。错误的发声条件反射如不及时给予纠正,正确的发声动作随时可以被错误的发声动作代替。一开始就形成正确的条件反射并加以巩固,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声音反常。

演唱一首歌曲的过程中要接受各种刺激,这些刺激由大脑皮质加以分析整合,将接受的刺激与机体发声组织和器官联系起来,逐渐形成特定的条件反射。演唱第2首歌曲,又接受新的刺激,大脑皮质又产生了新的条件反射。这时如果不经常重复第一首歌曲的刺激,先建立的条件反射无形中就会被抑制。所以一些老歌曲不经常唱,歌词甚至曲调就会忘记。老歌曲的相关信息在中枢神经中保存,只要略加刺激很快就会恢复。恢复原来的条件反射要比创造一个新条件反射容易得多。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发声方法,经常刺激都会使相应的条件反射得到巩固。歌唱家都能体会到表演老歌曲容易发挥,新歌曲即使背熟了歌词,唱起来也感到很费劲。因为老歌曲在中枢神经形成了牢固的条件反射,而新歌曲的新发声条件反射还没有得到巩固。

发声肌肉活动均受到运动分析器调节。感受器所感受的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分析后,产生使肌肉进行各种动作的冲动,出现各种表情、语言和歌唱动作。哪一方面的感觉不正常,都会影响大脑的正确分析。正确分析来自正确感觉。听觉上的错误将导致大脑分析错误,大脑分析错误导致传出指令错误,造成发声动作错误,歌唱声音必然错误,听觉是判断发声方法正确与否的鉴别器。

听自己唱歌,声音是从内部反射到鼓膜感受器上的。听自己的录音感到很陌生,不像自己的声音,因为此时声音是从外部刺激听觉器官的。大脑分析器接受这2种刺激产生的分析与处理不一样。经常听自己的录音会逐渐形成特定的新条件反射。听自己的录音能增加对声音刺激感受的敏感性,能更好地分析声音的好坏,帮助识别自己声音的优劣。

歌唱家从内部接受声音的刺激,评价自己声音的好坏,要比别人鉴别自己声音的好坏准确性差。由于错误感觉会被误以为是正确感觉,并在中枢神经产生错误指令而被执行,导致学生难以纠正错误发声。通过内外2种刺激同时感受,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判断准确性强。

喉内肌肉和气管、支气管的平滑肌都受迷走神经支配。喉内肌与气管、支气管平滑肌的紧张有协同作用。声音要得到气管共鸣,可以借助生理性条件反射,使喉内肌肉的紧张与气管的扩张或收缩协同发声,声音得到气管共鸣,形成新条件反射。这种新条件反射的产生是一种发声技术。经过严格训练,发声组织和器官在高级中枢神经支配下进行有条不紊的活动,正确发声动作形成条件反射然后加以巩固。

神经和肌肉的活动极为复杂。简单划分几种歌唱类型和歌唱风格不足以充分说明神经活动的性质。一切人体组织活动都应该能由中枢神经系统随意控制。没有中枢神经直接传出的冲动引起各发声组织和器官的活动,声音的变化就不能随意控制。发声在中枢神经语言区形成条件反射。外界刺激通过听神经和视神经传入大脑皮质语言区。中枢神经细胞的传出指令,通过运动神经使肌肉产生发声动作。这一过程的建立具有渐进性,逐步形成各种发声条件反射,由此产的新发声动作也有一个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发声时一般不会注意到组织和器官的活动情况。各发声组织和器官的局部活动自主协调,它们的活动好似各种零件构成的一部机器。

在没有气流冲击下声带形成的振动源于中枢神经冲动的直接作用。声乐中的“气泡音练习”“无声练习”实际上就是神经性的肌肉痉挛振动。

下意识呼吸由延脑网状结构控制,随意呼吸由大脑皮质呼吸中枢控制。呼吸中枢位于大脑二半球前下方,其不断与大脑皮质歌唱发声中枢取得联系,对呼吸的快慢强弱加以调节,配合歌唱发声的需要。歌唱发声动作经常反馈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其紧密联系,加强对发声组织和器官活动的控制,形成条件反射。不同歌曲有不同的呼吸和不同的声音要求。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条件反射活动。

体内贮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会使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迟钝。体内氧充足,神经和肌肉的活动就活跃。学生的情绪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应答。不同的情绪变化能改变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偶尔的刺激可以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之间出现暂时性联系,而经常不断地刺激就会使这种联系得到巩固。各种刺激形成新发声条件反射后,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利用大脑皮质已形成的正常联系模式改变情绪。非正常的情绪改变会引起发声组织和器官活动异常、不必要的紧张,破坏发声组织和器官正常的发声动作,损坏声音的质地。声音变坏又反馈作用于情绪,使情绪更坏,直到歌唱不能维持下去。神经和情绪活动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神经兴奋与抑制的平衡遭到破坏只有通过足够的休息,才能使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达到平衡。声音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学生唱出自己理想的声音后心情愉快,不能唱出理想的声音情绪颓丧。如果学生长期精神不振,再加上自己的声音与别人相比音质差,学生对提高声乐技术的兴趣和信心就会逐渐丧失。

用正确的发声方法进行发声训练,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浓郁,越练越有劲,音质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不断提高。用错误的发声方法练声,音质不会有什么改善,歌手越练越没劲。

歌唱家大脑皮质中的神经细胞出现疲劳,很自然地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歌唱无法进行。要保证大脑皮质中的神经细胞保持一定时间的兴奋性,需要足够休息,让疲劳的组织及时得到恢复。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中枢神经会发生紊乱,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受到破坏,歌唱发声失去水准。

声带振动来自2个不同性质的振动源,即人的声带振动发声来自喉返神经兴奋、肌肉痉挛和肺内排放气体冲击。神经兴奋振动声带和气流冲击振动声带是完成中枢神经同一信号采取的不同形式的动作。一般情况下,2种不同形式的振动源同时进行,中枢神经发出发声信号,喉返神经产生节律性兴奋,肺排出相应量的气体冲击声带,是先天性的生理协同动作。

人为切断咽通向喉腔的神经,声带肌麻痹,中枢神经系统失去支配声带肌的能力,不能随意关闭声门产生声带下管腔气压。这时即使有意识地调节呼吸系统,排出大量气体冲击声带,因声带肌麻痹不能配合气流冲击而失声。

声带振动首先来自喉内神经的自动兴奋节律,该节律传递到声带产生同频率微振动,一部分声带肌调节声带向喉腔中间靠拢,阻挡气管内气流通过。另一部分声带肌控制声带振动部分大小并产生不同频率的微振动。喉腔内的一切活动都是中枢神经发出某一种发声信息后同时进行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动作不协调都会影响声带振动。

没有任何气流冲击时,神经兴奋会产生声带微振动,这时可以听到“拔拔”声。这种声音声乐教学上称之为“气泡”音(像气泡破裂声)。神经兴奋产生的振动能反馈刺激并提高喉内神经的灵活性,强化声带肌紧张力,使声带振动部分清楚,没有任何软组织谐振,声音质地纯正。彭丽媛的神经系统非常灵活,大脑歌唱细胞活跃,控制声带振动部分能力强,发声组织应激中枢神经兴奋非常协调。多条件反射演唱一首歌曲,声音感情丰富多彩。

自主控制喉返神经兴奋节律使声带肌紧张,固定好声带振动部分,声带振动部分大而厚,在单位时间内振动频率慢,音调低。相反,声带振动部分小而薄,在单位时间内振动频率快,音调高。

喉内神经密布,穿行于发声肌肉中的神经非常复杂,一些肌肉动作不能随意控制,只能通过间接方法控制其完成紧张或放松,提示了歌唱家们获得自己最好的声音的难度很大。

中枢神经发出发声信号后,喉返神经调节声带振动部位、体积、厚薄,肺内排出相应量的气体,形成气流冲击声带扩大振动幅度。气流冲击声带振动的力量与神经兴奋振动声带的力量相匹配,发出的声音最佳,否则歌唱发声将出现各种弊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7-20 09:11 , Processed in 0.1500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