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03|回复: 0

变奏曲(二)

[复制链接]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8-13 17:32:53 | |阅读模式
在十九世纪的奏鸣曲中,还可以找到教堂奏鸣曲的流风余韵。意大利作曲家帕格尼尼写过六首小提琴和吉他合奏的奏鸣曲,每首都由一慢一快的两乐章组成,沿用了教堂奏鸣曲速度对比的原则,但把四乐章压缩成了二乐章。第一奏鸣曲的慢乐章采用了二段式的歌曲结构,音乐简洁明快,象一首民歌。由小提琴演奏旋律,吉他和弦伴奏。第二乐章是一首小小的变奏曲,由主题和一个变奏组成。主题活泼欢快,具有舞曲的特点。变奏部分由小提琴把旋律加以装饰,广泛运用左手拨弦的技巧。第二乐章象第一乐章一样。也由小提琴演奏旋律,吉他和弦伴奏。5 ~7 V  }( T" P
! O5 U/ Y; p  B
  室内奏鸣曲由一系列古典舞曲组成,它同组曲没有什么区别。巴赫的a小调无伴奏长笛奏鸣曲包含四首舞曲,每首舞曲都是a小调,都用古二段式写成,但互相形成速度和节拍的对比。第一首是古老的德国舞曲,名叫“阿勒曼德”,意思是“德国的”。阿勒曼德是中等速度的四拍子舞曲,旋律流畅,从头至尾保持着一拍四个音的平均节奏。第二首是古老的意大利舞曲,名叫“库朗”。这是一种快速的三拍子舞曲,贯穿着奔流不息的节奏。第三首是古老的西班牙舞曲,名叫“萨拉班德”。这是一种缓慢的三拍子舞曲,节奏庄严稳重。第四首是法国舞曲“布列”,但带有英国土风舞曲的特点,二拍子,速度很快。这种形式的套曲,大多称为组曲或帕蒂诺。称为奏鸣曲的作品是比较少的。
" H5 C: l  M; Q7 {" L9 [
$ l8 ?9 |" V; D0 W5 b, R  另外还有一种早期奏鸣曲不是套曲,而是单乐章的器乐曲。这种单乐章的奏鸣曲大多是风俗性的体裁,常常具有田园曲、小步舞曲、基格舞曲、萨拉班德舞曲等的特点。+ z6 x/ u" K# R/ o- v
1 F$ f2 D$ U7 c- }, I
  巴赫的同时代人,意大利作曲家多美尼科·斯卡拉蒂作有五百多首钢琴奏鸣曲,大多是这种单乐章的奏鸣曲。并且大多采用古奏鸣曲式写成。$ ^0 N5 _7 m' M0 T3 s4 R& c

# z- E1 i& k( b5 I) o4 A: V$ Q  古奏鸣曲式由古二段式发展而成,分为两大段:第一段是两个对比主题的呈示,第二段是第一主题的展开和第二主题的再现。
2 Y8 g* Z: }8 p! e* ]% x
, G- J7 G9 u; A0 i& {! @" `  斯卡拉蒂所作的d小调奏鸣曲具有田园曲的体裁特点,旋律优美流利,从容不迫,全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呈示部,包含两个对比主题,第一主题在小调上,结构比较简短,是一个乐句。第二主题在大调上,是一个完整的乐段。在两个主题之间,有一个连接部;在第二主题的后面,有一个短短的结束部。第二部分是展开——再现部,前半部分是第一主题的展开,后半部分是第二主题在主调上的再现。象这样的形式,叫做古奏鸣曲式。! W/ K& {9 U& g5 X) x/ b

. l" {: N5 V! d  E. w' k, t& S  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以上几种奏鸣曲发展成为近代奏鸣曲。近代奏鸣曲通常包含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一般是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快板乐章,由以斯卡拉蒂的作品为代表的单乐章奏鸣曲发展而成。% T  S+ x, ?( t- ]) e

( R+ c0 I' A2 u9 e. V6 \  所谓奏鸣曲式,它的概念不同于奏鸣曲。奏鸣曲,是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器乐套曲,而奏鸣曲式则是指大型器乐套曲中某一乐章的曲式结构。
1 I: |0 A# B) M& d. t' {+ j' F  m7 A1 H/ v' h
  近代奏鸣曲的第二乐章是抒情的慢板乐章,由教堂奏鸣曲的慢乐章发展而成。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谐谐曲,由室内奏鸣曲的舞曲发展而成。第四乐章是快速的终曲,常采用回旋曲式,由教堂奏鸣曲的快乐章和室内奏鸣曲的快板舞曲发展而成。: ~/ g" Q- ?+ u$ u$ k+ V2 `* U8 P
$ |  |. `, Z! j; |' ?
  近代奏鸣曲从形成到现在,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在风格上、形式上和表现手法上都不断地有新的发展。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奏鸣曲——贝多芬的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是一首典型的四乐章奏鸣曲,由小提琴和钢琴合奏。由于这个作品洋溢着光辉明朗的青春气息,常常被称为“春天奏鸣曲”。它创作于十九世纪第一春,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们豪情满怀、意气奋发的精神境界。贝多芬的这部作品,把十八世纪后半叶多少带有世态风俗性质的奏鸣曲,提高为表现社会先进人物典型性格及其思想感情体验的戏剧性体裁。
9 P& f8 L- V; g* N. B( p2 k$ K/ t/ S+ a. Q, |
  第一乐章是描写积极的精神活动的快板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奏鸣曲式是从古奏鸣曲式发展而成的,它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组成。呈示部一般有两个性格鲜明而又形成对比的主题。展开部把呈示部的主题作富于动力的发展。再现部则先后再现呈示部助两个主题。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第一主题,有一个生动流利的旋律,纵情歌唱着青春的欢乐。小提琴和钢琴一唱一和,相映成趣。第二主题用干净利落的节奏,表现出青春的坚强的毅力。第一主题在F大调,第二主题在C大调,中间有一个连接部,末尾还有一个结束部。展开部一开始就把两个主题揉合在一起,进行充满动力的发展。展开部是不间断地通向再现部的。在再现部中,两个主题都在F大调上出现。% U) z0 F2 C9 H/ V1 ]# P) G& }0 j

$ Y8 [% J5 ~9 o" w: m% @% x+ e  t  第二乐章是抒发内心世界的慢板乐章,用单主题三段式写成,第一段是主题的呈示,第二段是主题的发展,第三段是主题的再现。主题优美婉转,富于深情,也由钢琴和小提琴一唱一和。主题再现时,装饰得更加华丽,表现得格外妩媚动人。
, T+ j) |$ M1 B5 P1 {
9 \' Z- C3 x  ]; J8 R  第三乐章是一首谐谑曲。贝多芬在这个作品中,把风俗性的小步舞曲发展成为活跃奔放的谐谑曲。这个乐章用复三段式写成。分三大段,每一大段各分二小段。第一大段用富于弹性的节奏,表现出一种机智、幽默的情趣;第二大段的旋律上下奔驰,象一阵旋风;第三大段是第一大段的再现。
( ~, O0 F; w5 L# V
! h6 A% M  P- K6 S% c3 ]+ u, _8 y  第四乐章是和第一乐章遥相呼应的快板乐章,音乐也和第一乐章一样充满春的气息,但更显得生机蓬勃。这个乐章包含三个主题,它们互相形成对比,但都生意盎然,具有爽朗明快的性格。大调式的第一主题和第一乐章开头的主题在音调上有密切联系,在气质上有共同的特点;钢琴和小提琴一唱一和,也象第一乐章开头的主题一样。第二主题由小调转入大调,色彩由暗而明,旋律上下跌宕,别有情致。小调式的第三主题以均匀快速的节奏,围绕着几个枢纽音上下运转,象一股奔流不息的泉水。以上三个主题按照A-B-A-C-A-B-A的次序相继出现和重复,构成一首绚丽多姿的回旋曲。/ V# Z) K3 Y$ ?% y2 W# q7 T
, J! O- E' ]$ @  }) a: U0 c' W
  《春天奏鸣曲》的四个乐章在思想内容和音乐形象上有着有机的联系,具体表现在音调上的联系。试把第一乐章开头的一段旋律同第二乐章的一段旋律作一比较;再同第四乐章开头的旋律相对照,有调上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这种音调上的联系还只是一种外在的联系;但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四个乐章不是孤立的,它们组成了一气贯穿的一个整体。' `  K& @2 ^5 N- x! B3 |

/ ^& B/ ~/ R/ j& c  还有一首浪漫派的奏鸣曲——肖邦的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它也有四个乐章。这首奏鸣油表现奔放洒脱的感情,突破了古典形式的约束,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按照传统奏鸣曲的格律,第四乐章的规模要比第三乐章宏大;而这首奏鸣曲则恰恰相反,第三乐章很长大,第四乐章却很短小。另外,传统奏鸣曲的第二乐章是慢板,第三乐章是谐谑曲;而肖邦的这首奏鸣曲则象贝多芬的某些后期作品一样,颠倒了它们的位置。把第二乐章写成谐谑曲,第三乐章写成慢板。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生动活跃的谐调曲和旋风一般的终曲碰在一起,失去了应有的对比。所以。肖邦把这首奏鸣曲的四个乐章作这样的安排,是有艺术上的目的的。1831年9月,华沙起义政权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使身在国外的肖邦义愤填膺,激情满怀。这首奏鸣曲表现了肖邦悲愤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苦难人民的深切怀念。
, H9 N" [% E( E; H! L- q9 {
7 p( W% C) r" q9 g1 {* I8 i  除了四乐章的奏鸣曲以外,三乐章的奏鸣曲也是很常见的,它可以省去第三乐章,也可以省去第二乐章。有些三乐章的奏鸣曲很难说是省去了哪一个乐章,因为它的第二乐章既有慢乐章的性质,又有谐谑曲的某些特点;或者第三乐章兼有谐谑曲和终曲的双重性质。另外还有两乐章和一乐章的奏鸣曲。在两乐章的奏鸣曲中,以上这种情况就更为常见。
3 b/ X- J% u3 a
% G# a3 r9 J: ~1 d" z  例如贝多芬的第二十七首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是快板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即本乐章,是速度不十分快的奏鸣回旋曲式——所谓奏鸣回旋曲式,是把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结构——从这一点来说,这个乐章具有第四乐章的特点;但抒情歌唱性的主题,又使它具有第二乐章的性质。这个乐章的第一主题是一首淳朴的歌曲,带有民歌风格。第二主题清新欢畅。也有歌曲的特点。& c0 v* Z. E6 P! g

9 t8 U- s9 n& l/ C0 e  李斯特的钢琴奏鸣曲只有一个乐章,但结构庞大,音乐形象变化频繁;虽然是单乐章奏鸣曲,却包含着多乐章套曲的因素。因为内容和形式都很复杂,这里就略而不谈了。
9 R( x  I% k( `+ |: H( X: @" X: V$ ]$ D% _  X1 b( e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4-6-2 18:29 , Processed in 0.12219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