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18|回复: 1

品读“警营百灵”何丽华的《历史人物系列歌词》二十首,论坛:古代历史人物文学形...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20-12-21 08: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品读“警营百灵”何丽华的《历史人物系列歌词》二十首,论坛:古代历史人物文学形象的“解构”与“重构”(骆正军)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gRx&wx_header=0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20-12-21 08: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古代历史人物文学形象的“解构”与“重构”(骆正军)
原创 骆正军 黄胜泉名人茶楼 2017-04-08
图片

图片
名人茶楼  网上茶楼
欢迎转发  交个朋友
图片


图片

▲ 著名女词曲作家何丽华



敬请参阅:特邀嘉宾:荷花清音——著名女词曲作家何丽华



古代历史人物文学形象的“解构”与“重构”  



骆正军




论文摘要:何丽华的《历史人物系列歌词》二十首,以歌词为古代历史人物“画像”,且别具一格、独到而传神。作者具有深湛的文学“解构”与“重构”之功力,在短短的十几或数十行歌词之中,将古代历史人物勾勒成栩栩如生的“这一个”。 其运用得比较娴熟且较为成功的“重构”方式或手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标题式“重构”;2、串珠式“重构”;3、聚焦式“重构”;4、国画式“重构”;5、多维式“重构”。

关键词:古代历史人物  文学形象   解构  重构




“寻寻觅觅,我寻找了你一千年;穿越元明清,你还在西楼卷翠帘。闺中书香盈袖,庭前海棠依旧;一管翰墨、几多愁绪、声声慢。庭院深深,锁不住芳心一片;诗书传情,翰墨金石结良缘。红藕香残时,你独上兰舟;一个愁字,吟了千年。”(《宋时明月——李清照》)

品读“警营百灵”何丽华的《历史人物系列歌词》二十首,深深为其独到的体悟、见识而打动,更为其中许多大胆的“时空穿越”与睿智的“神来之笔”而拍案叫绝。

敢于以歌词为古代历史人物“画像”,且别具一格、独到而传神,这样的词作者的确少见,更何况是一系列的佳作迭出,几乎篇篇都令人称奇、赞叹。请看其作品中的人物,既有文人墨客——屈原、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李清照、郑板桥;亦有名将贤臣——岳飞、文天祥、林则徐、施琅、吉鸿昌;还有四大美女——西施、昭君、貂蝉、杨贵妃;以及古代的明君与近现代国家之领袖——李世民、毛泽东、宋庆龄、邓小平等等,可见其涉猎之广泛。

古代历史人物,尤其是著名人物,其一生或短或长,无不精彩绝伦,可歌可泣之言行、壮举甚多,或诗文高雅精美,独领风骚,树帜文坛;或壮志难酬,退隐山林;或跃马疆场,建功立业;或治国理政、业绩辉煌,流芳百世。数千年来,他们都是小说、诗歌、戏曲、曲艺、绘画、书法、雕塑等作品中,尤其是近百年来,影视问世之后,被人们反复描摹、讴歌的对象,如同世人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文学形象可谓千差万别。

如何才能在短短的十几或数十行歌词之中,将其勾勒成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这一个”?且能令人咀嚼,耐人品味,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这一个”?除了作者的勇气与胆识、灵气与悟性之外,还必须具有深湛的文学“解构”与“重构”之功力,才能在有限的篇幅之内,拈精撷萃,举重若轻,避实就虚,运用自如。


图片



一、文学形象的“解构”

“解构”,或译为“结构分解”,是后结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批评方法,是法国解构主义者雅克·德里达,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的一个术语。“解构”之概念,源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deconstruction”一词,原意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德里达在这个基础上,又补充了“消除”、“反积淀”、“问题化”等诸多意思。

“解构”是后现代艺术家经常喜欢使用的一个词汇,又是一个被媒体和种种艺术圈外人滥用的词汇。它是复杂而多义的。在文学评论中“解构”指一种演绎方法,它展示了一场辩论的结构如何能有效地破坏辩论的立场。后现代艺术,包括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的运用,其目的并非是要消灭原有的意义,而恰恰相反,那些艺术作品是要启发人们去思考、去追寻,以至于觉醒。这些后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负载着更多的意义,更着重于引导人们去进行独立思考。

对古代历史人物文学形象的“解构”,就是将其生平、言行、相貌、诗文,以及思想、作风、个性、人品等等,进行彻底的分解,像对待一台完整的机器一样,将其拆散、打乱为一个个的零部件。“解构”的过程,也是对人物原有文学形象进行深入了解、熟悉、分析、思考、酝酿的过程。

以何丽华的《诗仙李白》为例,请看歌词的第一段,“梦回唐朝,你浪迹在山水间;携一管翰墨,挥写锦绣诗篇。你白衣飘飘,轻捻长须;玉树临风,好象神仙。乘一叶扁舟,直挂云帆;长风破浪,笑吟两岸青山。朝发白帝城,暮登黄鹤楼;一步一诗,潇洒浪漫。李白,好一个诗仙;品性高洁,自称是青莲。李白,好一个诗仙;铁骨铮铮,永不事贵权。”

首句的“唐朝”,指明“人物生活的年代”;“浪迹在山水间”,高度概括“人物一生的遭遇、行迹”;2——4句,乃是对“人物形貌的描摹与勾勒”;5——8句,既是对“人物言行的描述”,也是“对其诗文的剖析与分解”(其中涉及李白的四首诗:《行路难》、《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9——12句,是通过“反转、回转等手法的运用”,对李白“思想、作风、个性、人品”的剖析与颂扬,从而“启发人们去思考、去追寻”,探究其所以然。


图片



二、文学形象的“重构”

所谓的“重构”,就是把原结构已经解体、肢解还原成每个局部的基本原始单位,重新排列组合,构成一个全新的、不同于以前的新物体结构。“重构”的运用范畴相当广泛,如“代码重构”、“空间重构”、“图像重构”、“色彩重构”、“三维重构”、“四维重构”等等。医学、建筑、软件方面,有关“重构”的运用更多。

而文学形象的“重构”,就是对原有人物文学形象被“解构”之后的“碎片”或“零部件”,经过筛选、撷取、提炼、锻造、抛光、打磨、涂抹、润色等等方式或手段,进行重新排列、组合、粘合、搭配、构建、塑造,成为一个全新的、别开生面的、鲜活有机的、高雅精美的,或者是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形象。

以何丽华的《历史人物系列歌词》为例,笔者认为,其运用得比较娴熟且较为成功的“重构”方式或手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标题式“重构”;2、串珠式“重构”;3、聚焦式“重构”;4、国画式“重构”;5、多维式“重构”。具体分析如下:

1、标题式“重构”——人们常说,“好的标题是作品成功的一半”。那些短小而精炼的标题、张扬而亲切的标题、有趣而不过分夸张的标题、温文而不乏优雅的标题,尤其是思想性与文学性俱佳的标题,几乎就是作品引人入胜的一道美妙风景线。

如何丽华的《宋时明月——李清照》、《大江东去——苏东坡》、《好一个郑板桥》。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出嫁以后,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和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生活美满。

1126年“靖康之变”,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通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

何丽华以《宋时明月》为题,不仅点明了“人物生活的年代”;而且将李清照喻为“明月”,格外贴切,寓意深远。中国历来以太阳象征男性,以月亮象征女性。月有阴晴圆缺,月亮带给世人无数的遐想和诗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之类神话传说不少,有关月亮的诗词更多。李清照也有好几首与月亮相关的词,如:《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怨王孙/忆王孙》“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诉衷情》“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等等,月亮成了李清照抒发内心情感的对象。

宋词名家辈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晏殊、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吴文英、李煜、欧阳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陈亮、陆游、张孝祥等;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有温庭筠、韦庄等。可以说,在宋代词人的星空中,雄性的阳光普照,而女性唯有李清照一人,恰似一轮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大地。


图片



2、串珠式“重构”——就是将历史人物文学形象已经被“解构”之后的“碎片”或“零部件”,用一根有形或无形的“丝线”,如同珍珠项链一样“重新串构”起来。这一串新颖的“项链”,是否精美绝伦,是否引人注目,公众是否认可,引起共鸣,甚至交口称颂、拍手称快?不仅与“零部件”的材质是否上乘,是否结实耐用有关,更与作者的匠心慧眼独运、工艺水准高低,息息相关。

前文曾经提到的《诗仙李白》,就是这样一串新颖的“项链”。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有几千余首诗传世,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旧唐书》与《新唐书》,都有《李白传》;宋之后有关李白的文章典籍、轶事典故不少,近现代以来,论著《李白与杜甫》、长篇通俗文学剧作《李白不是神之磨针溪启示录》、小说《大唐李白》、大型话剧《李白》、影视《诗仙李白》、《李白》、《杨贵妃秘史》、《大唐诗圣》相继问世。其文学形象可谓早已家喻户晓,世人皆知。

何丽华在她的歌词《诗仙李白》中,用“诗仙”作为有机的“丝线”,将李白一生的精彩,如同珍珠项链一样“重新串构”起来。两段歌词24句,所涉及到的李白之诗,除了前面的4首,还有《江南春怀》、《北风行》、《把酒问月》、《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等6首。

歌词的最末四句,“李白,好一个诗仙,才情飞扬,撒落山水间;李白,好一个诗仙,举杯邀明月,诗章千古传。”反复讴歌,将李白旷世的才情与旷达的品性,抒写得淋漓尽致,达到了“重构”“这一个”全新文学形象的最佳境界。


图片



3、聚焦式“重构”——物理学的“聚焦”,指控制一束光或粒子流,使其尽可能汇聚于一点的过程。例如,凸透镜能使平行光线聚焦于透镜的焦点;在电子显微镜中利用磁场和电场,可使电子流聚焦;雷达利用凹面镜,使甚高频聚焦。“聚焦”是成像的必要条件。

文学写作上的“聚焦”,是确立文章焦点的一种写作技巧或方法。其方式有3种:一是人物聚焦——以主要人物作为刻画的焦点;二是细节聚焦——以细节作为焦点,来刻画人物,突出主题;三是场面聚焦——是以重要场面作为焦点,写人陈情。

“聚焦”是文章中,暗示“文眼”所在的一种技法。古人讲究“理不可直指,情不可显露”,其意是说,文章的宗旨,无需明线直陈,往往如云中之龙,只隐约露其鳞爪;或者虽贴切却不露痕迹,这就是所谓的“用线贵藏”,采用了事件聚焦、形象聚焦、景物聚焦等暗示意旨的方法,通过这些焦点,来弥纶全篇、深化意旨。

前文说过,那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往往一生事业与成就极其辉煌,可供讴歌与颂扬的业绩太多,难以一一述及,面面俱到;而歌词的语言必须具备精炼凝重的特点,要想在短小的篇幅之中,蕴含丰富的内容,体现出作者充沛的感情,那就必须采取聚焦式“重构”的方式方法,选取人物的某一个方面、侧面,去加以巧妙的构思和立意,才能达到“重构”这一个文学形象的目的。

请看何丽华的歌词《好一个郑板桥》:“喝一壶难得糊涂,画几笔瘦竹;曾几时两袖清风,为民申诉。吟诗作画,嬉笑怒骂,放荡不羁;身穿布衣,一身仙风道骨。好一个郑板桥,好一个泰州人;横也是一幅画,竖也是一部书。画坛的怪才,诗坛的圣手;美了泰州城,风流了家乡故土。好一个郑板桥,好一个泰州人;醉也难得糊涂,醒也难得糊涂。高处不胜寒,自有闲情处;美了泰州城,风流了华夏千古。”

歌词仅有3个段落,12句,采用的就是聚焦式“重构”的方式方法,选取了郑板桥“难得糊涂”这一个焦点,来进行精雕细琢。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含有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传家有道存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这两幅对联,既可概括他一生的遭遇,也是其性情、精神世界的最佳写照与赞颂。

2002年TVB制作的电视剧《郑板桥》,由王喜、黎姿、陈松伶、胡杏儿领衔主演;于2007年1月4日,在TVB香港翡翠台首播。该剧主要讲述了画家郑板桥惩恶扬善却宦海沉浮,因而悟出惊世名言“难得糊涂”四字的故事。

剧中的主题曲《难得糊涂》,由主演王喜亲自演唱;此外,还有黄凯芹作词作曲,由谭咏麟、黄凯芹演唱的一首粤语歌《难得糊涂》;由吴旭文作词作曲,辛晓琪演唱的歌曲《难得糊涂》;以及由林夕作词,冯镜辉作曲,张智霖和吴倩莲演唱的一首歌曲《难得糊涂》。这些歌曲各有各的写法,后三首只是假借“难得糊涂”说事,未能直接涉及郑板桥的生平,但也比较流行,可谓各领风骚。

何丽华的歌词《好一个郑板桥》,以“难得糊涂”为“焦点”,简洁明快地勾勒出郑板桥一生的遭遇,对其“为政爱民、护民”,不惜“丟官归隐”的壮举,加以高度赞誉;对他“诗、书、画三绝”的高雅技艺,加以着力推崇;对他“率真”而“怪诞”的性情,“貌似糊涂,其实清醒”的作派,予以充分肯定,“重构”了“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这一个”,达到了“闻其歌而见其人”、雅俗共赏的完美情境。


图片



4、国画式“重构”——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用毛笔蘸水、墨、彩,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这类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文学形象的国画式“重构”,即借助于“国画”的手法和技巧,侧重笔墨神韵,虚实对比,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虚带实;使自然风光之美,欣然跃于词中,雄伟壮观,气韵清逸;重视意象,注重心灵感受,着力塑造和表现人物的形和神;讲究布局,适当“留白”,充分表露作者的心声,语言既经锤炼而又清新自然,不落俗套。

以何丽华的《大江东去——苏东坡》为例,歌词的第一段,“岁月悠悠,凋谢了多少春秋;江水悠悠,流走了多少忧愁。故垒西边,谁曾在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独临高楼。啊,苏东坡,伫立在黄州,多少感概凝聚心头。啊,苏东坡,一尊还酹江月,任凭大江东去,滚滚奔流。”

作者紧扣苏东坡的名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其诗句入词,虚实相映成趣,既有自然风光之美,又有人物的形神兼备,使人闻听此曲之后,眼前如同看到一幅国画:词人苏东坡,长衫飘飘,伫立在黄州长江之滨,手举酒盅,面对巍巍赤壁和滔滔江流,怀古思人,儒雅疏狂,神韵无限。

她的《屈原》、《林则徐》、《文天祥》、《怀念施琅将军》等几首歌词,也同样如此:人物形象的塑造,见筋见骨,顾盼传神,呼之欲出;景物描摹,以实带虚,寥寥数语,情景交融;且用词精炼,语意清新,一咏三叹,余韵悠远。

《越女西施》、《楚女昭君》、《貂蝉》、《杨贵妃》等歌词,对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描摹得美轮美奂,惟妙惟肖。既高度赞许她们清姿丽影、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的容貌;又十分钦佩她们这些绝世才女,琴棋书画、歌舞双绝的兰心蕙质;更为她们以身许国、灭吴兴越,汉匈和亲,促进边关太平的良知大义,所深深感动;也为红颜薄命、真爱何求的遭遇,而感叹不已。


图片



5、多维式“重构”——“维”是一种度量,一维是线,二维是面,三维是静态空间,四维是动态空间。物理上的三维一般指长、宽、高,在三维空间坐标上,加上爱因斯坦提出的时间维度,时空互相联系,就构成四维时空。现代科学家的理论,认为整个宇宙是十一维的,人们的眼睛只能看到三维,所以三维以上很难解释。

文学形象的多维式“重构”,即多维的视角,多维的视野,多维的观察,多维的思考,多维的分析,多维的想象,使文学形象的塑造,由平面式到立体式,再到动态式的“重组”或“重构”,成为全新的、动感的、活生生的“这一个”。

以何丽华的《桃源追梦——陶潜》为例,歌词的第一段,“牵一缕清风,行吟在江南,那梦中的桃花开得依然鲜艳。问园中的陶潜是否还在?可不可以让时光倒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下的茅舍正飘着炊烟。谁一身布衣,粗茶淡饭?归隐田园,自在象神仙。”词中既有平面的景物描摹,又有诗人陶渊明立体的形象雕塑,再加上时空穿越者——寻访之人的插入,使得歌词与“国画式重构”的人物刻画,有了形式与内容上的灵变。

第二段,“携几缕花香,我沉醉在江南,那诗中的桃源红得依然浪漫。问园中的陶潜是否醒来?可不可以让时光倒转。行遍江南村,悠然见桃源,桃源中的篱笆己晾满了诗篇。谁一身书香,吟诗作赋?隐居桃源,淡泊似神仙。”将时空穿越者——寻访之人的主观臆想,进一步增强升华。“篱笆己晾满了诗篇”,奇特的想象,词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三段,“哦,我想走进遥远的从前,向你倾诉心中的爱恋。哦,我想和你隐居桃源,桃花源里可耕田。”这是副歌,直接抒发作者钦佩、赞许、向往的情感。由于歌词中,引入了时空的交织,现代人与古人的对话,灵魂的碰撞,精神与情感的交流,从对古人平面的、立体的赞颂,变成了多维的、动态的讴歌。使歌词的意境更加深远,意旨更加突出,感染力更加增强。

歌词《宋庆龄》,“带着东方的微笑,你轻轻走来,雍容华贵,象牡丹开放;携着南国的清风,你轻轻走来,清新典雅,似茉莉飘香。”将其喻为“牡丹”和“茉莉”,十分得体,如诗似画。歌词多角度、多维度、多层面地写出了宋庆龄的“美丽温柔”与“男儿的刚强”,以及人生旅途的“风雨沧桑”,“崇高的理想”与追求;讴歌她的“善良慈祥”,“大爱如太阳”,充分表达了国人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此外,《宋时明月——李清照》,也是这样一首“多维式重构”的佳作,因文章篇幅所限,不再展开来讨论。


图片



三、《历史人物系列歌词》的不足之处

通观这二十首歌词,虽然精品佳作较多,细细品味之后,笔者觉得但仍存在一些瑕疵:

一是“解构”得不彻底,“重构”得不完整——以《诗人毛泽东》为例。《毛泽东诗词全集》(180首),从中可见毛泽东深厚的古文学素养与功底。他的诗作胸襟开阔,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慷慨激昂,如“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想象奇特,如:“小小寰球,有几只苍蝇碰壁”;柔情似水,如“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意境高远,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等等。

虽然纯属“副业”,而且大多是在马背上“哼”成的,或者是其丰富感情的自然流露,有的甚至不过是游戏之作,然而总体来说,他在诗词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在当代大诗人中是“独领风骚”、“首屈一指”,即使与整个中国历史上所有的诗词大家相比,也毫不逊色,且罕有人能与之“比肩”。

何丽华的歌词《诗人毛泽东》,虽然聚焦于伟人毛泽东“诗词巨擘”这一个侧面,进行“解构”与“重构”,而且涉及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七绝·题庐山仙人洞照》、《水调歌头·游泳》、《十六字令》、《沁园春·雪》等六首诗词,但感觉“解构”不够,“焦点”还是未能完全对准,使得她的这一首歌词,主题不够突出,意境未能深化,功力和效果都无法超越同类其它作品。

二是对历史人物的生平,缺乏全面的把握——何丽华的歌词《岳飞》,虽然着力刻画了他率部北伐,英勇抗金,驱驰疆场,尽忠报国的一面,也涉及到了他的代表作《满江红》“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但对他遭受诬陷、冤死于狱中之事,提而不透,缺少了悲剧色彩,给人感觉不够完整的印象,启迪与感染力都稍许欠佳。

三是少数歌词的用韵与句式,还有待商榷——歌词十分注重音律、声调的和谐之美,其创作与近体诗基本相似,对押韵有比较严格的规定: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其余的奇句(单句)的韵脚,可以不管,但偶句(双句)的韵脚,必须押韵(同韵);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何丽华的这些词作,很重视音律声字,强调“协律”,但在创作中又不受束缚;善于运用错综变化的声调韵律的不同节奏,来表达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通过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韵脚,大多数歌词都能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同时,在感情上也层层深入,把人物感情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给人一种旋律优美,富于感情变化和韵味浓厚的美感。

俗话说:“近山知鸟语,傍水识水性。”由于笔者对歌词写作略知一二,因此就其中几首,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如:歌词《最美的你——吉鸿昌》,共4段,16句,虽然也使用了“十一、庚(eng、ing、ong)”的韵脚,但作者也许是受本地方音、方言的影响,其中的第四句“一句话震摄了千万敌人”,和第十二句“一首诗留给了亿万子孙”,却使用了“九、文(en、in、un)”韵的“人”和“孙”两个字,显得有些语音不够和谐,韵律不够协调。笔者觉得,是否可以将此两句歌词,稍许改动,也许其意象更臻完美,意境更加深远,富有动感。

此外,歌词《屈原》共两段,20句,在句式上,好像为“4+3+3”。一般的歌词句式,若十句往往是“4+4+2”.她的这首歌词,不知在谱曲时,会不会给作曲家,带来音乐处理上的别扭或不便?

当然,瑕不掩玉,以上的评点,不过是“鸡蛋里面挑骨头”罢了,“解构”的确不易,“重构”当然更难,谨供参考。

人们常说,“歌词是音诗,曲谱是音韵,歌曲中的意境和形象是音画。”从整体上来看,何丽华这二十首歌词,写远古时代的历史人物,比写近现代的要好;写女性的比写男性的要强——为女性历史人物做词,树碑立传的有6首,几占三分之一,且篇篇都是精品。希望能被大作曲家们慧眼得识,为其谱上好曲,插上音韵的翅膀,那样方能既有歌词语言的音乐美,又有乐曲旋律的和谐之美,更有歌手的精心演绎,词、曲、唱三者相得益彰,流传更广。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殷切地期望何丽华这位“警营百灵”,不忘初心,巧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生活,撰写出更多感情深挚、诗味隽永、音韵谐美的词曲作品来。

——2016年10月20日于长沙


图片



作者个人简介:

骆正军,男,汉族,生于1955年8月,湖南永州人。中文教授,现已退休。

曾在《歌词》、《歌曲》、《华人音乐家》等报刊发表作品60余首,2010年歌词《圣湖纳木措》、《八月的羌塘》获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银奖与铜奖;2011年《难忘西柏坡》(歌词)获湖南省文联、湖南省文化厅金奖。2013年歌词《再唱新时代》,获“美丽中国”作词金奖;2015年《爱是一笔债》(词曲)获“放歌中华”创作金奖。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浏阳河大道588号红橡华园8栋304室

邮政编码:410001联系电话:13974988797

电子邮箱:71971821@qq.com微信号:lzj195581



点击链接更多精彩:

论坛:《百年中国千家词》序二(邬大为)

论坛: 百年词粹 光耀文坛——《百年中国千家词》序(刘钦明)

论坛:市歌的困境与出路(毛翰)

论坛:《百年中国千家词》总论

特邀嘉宾:著名诗人、词人、诗学词学理论家毛翰

名家新作:毛翰歌词七首



特邀嘉宾:永远是朋友——文化名家任卫新

特邀嘉宾:长大后我成了你——著名词作家宋青松

特邀嘉宾:著名词作家卢咏椿

特邀嘉宾:《中国乐坛》杂志社社长、著名音乐家沈尊光

特邀嘉宾:《新歌诗》执行主编、著名词作家马强

特邀嘉宾:敖长生—— 用歌声传播正能量, 向全国推广点、线平衡说话式自然歌唱方法的歌唱家

特邀嘉宾:山楂树之恋——著名作曲家曾国盛(新版)



图片

▼ 99%的人点击了“阅读原文”,《大观园》、《经典》精彩纷呈。别忘了在此点赞哦! 图片

阅读原文
分享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我懂你”,用古诗词的23种说法,真的太美了!
“我懂你”,用古诗词的23种说法,真的太美了! ...
赞 139
每天一首宋词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专访丨陈昌旭:念好“山”字经 做好“水”文章 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专访丨陈昌旭:念好“山”字经 做好“水”文章 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
赞 91
动静贵州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中国歌剧红楼梦四部曲片段《颦儿绝粒盼归天》作词:申卫东、高鄂
中国歌剧红楼梦四部曲片段《颦儿绝粒盼归天》作词:申卫东、高鄂 ...
阅读 57
红迷原创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4-5-5 13:08 , Processed in 0.1177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