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14|回复: 28

用美术作品讲好马克思主义故事——美术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光明日报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9 09: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429_1-05.htm


用美术作品讲好马克思主义故事——美术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光明日报-光明网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9 09: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429_2-05.htm


素描的灵性世界-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9 09: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429_1-08.htm


解开王安石身上的谜团——《王安石年谱长编》读后-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29 09: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429_2-08.htm


用文学记录历史——评周健明的《柳林传》-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30 10: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川牛 于 2018-4-30 10:34 编辑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430_1-02.htm



与时间赛跑的人——钟扬教授的两个昼夜(报告文学)-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30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430_1-05.htm


戏剧的本源在“戏乐”-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4-30 10: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川牛 于 2018-4-30 10:46 编辑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430_3-05.htm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430_2-05.htm



采诗、裁诗入《易》爻-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1 10: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501_1-01.htm


-习近平回信勉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珍惜荣誉 努力学习 继续拼搏 再创佳绩<BR/> 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1 10: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501_6-01.htm


百廿星辰 巍巍北大——写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1 10: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English
您想去哪里?
时政国际时评理论文化科技教育经济生活法治军事卫生养生女人娱乐电视图片棋牌光明报系更多>>

01版:头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1日 星期二
< 上一期 下一期 > 往期回顾    数字报检索   返回目录
百廿星辰 巍巍北大
——写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
作者:本报记者 晋浩天《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1日 01版)
  1898年6月11日,一份诏书留下百日维新的历史叹息,而它留给历史的,还有终结开科取士、开启现代教育的惊天之举。仿佛树起一座灯塔,它点亮了多少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期许与信念。而这部在风雨飘摇中起笔的“史书”,也注定了日后的万千气象、波澜壮阔。

  这一天,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宣布维新变法,明确当年7月3日“诏立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革黜科举,代之以现代综合性教育——建立新型大学的理想就这样萌发了。

  这一年的12月17日上午,第一任管学大臣孙家鼐乘坐八抬大轿来到京师大学堂——北京景山东街马神庙路北的公主府。公主府外,爆竹阵阵,锣鼓喧天,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由此诞生。

  这一年,中华民族危机四伏,政治风向波诡云谲。救亡图存,维新百日,终告失败。但或许是命运使然,抑或是“以萌芽早,得不废”,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她同时保留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种。

  120年,此后整整120年,这里,成为与国运、与民族交织最紧密的阵地。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这里是推动社会进步、思想解放的先锋,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中流砥柱;无数灿若星辰的名字在民族进步与复兴的历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蔡元培、蒋梦麟、汤用彤、傅斯年、马寅初、冯友兰、沈从文、王力、吴组缃、朱光潜、宗白华、邓稼先、钱三强、黄昆、王选、宿白、屠呦呦……这里,涌现了一批批引领中国社会风气之先的人物,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各领域的开创者、奠基人。

  从来没有哪一所大学,能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息息相关。今天,这个在历史转折的节点上诞生,浓缩了中国近代以来全部的忧患、苦难与追求,又时刻为民族复兴大业振臂高呼的殿堂,走过了两个甲子。她,依然卓尔不群,清新夺目;她,依然海纳百川,挺立潮头……

  百廿载悠长学府,双甲子薪火相传,她,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北大总都是站在最前列”

  跨越三个世纪,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北京大学就被赋予了深重的历史使命感。爱国,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成为北大永恒的精神底色。

  1912年,千年帝制在辛亥革命的枪炮声中土崩瓦解,中华民国应运而生。那一年的5月3日,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严复出任北大首任校长。在短短8个月的校长生涯中,严复将北大教学推向正轨,英国教育学会承认北大学生的学历与成绩,成功接轨现代意义的大学。

  120年,一代代北大师生以行动挥洒爱国情怀、报国之志,在国家历史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冲在最前方的,永远有北大人的身影。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18年,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陈独秀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1919年,北大学生创办《心潮》《国民》……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919年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大会上,法科学生谢绍敏义愤填膺,当场将中指啮破,裂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字。4日,以北大为主力的各校学生3000多人到天安门举行集会、示威游行。当天,被抓走的32名学生中,北大占20人……北大,成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北大教授李大钊在中国第一个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发表《Bolshevism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式列入课程,组织指导“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进步社团……中共一大前,在全国8个地区建立的党组织中,有6个地区的党组织负责人是北大师生和校友,全国53名党员中,北大师生和校友21人,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有北大师生和校友5人。北大,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祥地,共和国先驱从这里迈出了走向社会主义的第一步。

  巍巍上庠,国运所系。从沙滩红楼到未名湖畔,从北京大学到西南联大,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北大师生“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的家国情怀生生不息。

  因为爱国,1945年初,日夜期盼抗战胜利的马裕藻在病榻上还喃喃自语:“天快亮了,天快亮了。”

  因为爱国,82岁的诗人冯至写下《独白与对话》十首诗,在以“我和祖国”为题的三篇中,“祖国,我爱你”“只有一句话——我离不开你”……朴素的情感,溢满书卷。

  马寅初提出“牺牲主义”、北大师生真情呼出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小平您好”……时代使命,被一代代北大学子赋予了鲜活的内涵。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寄语莘莘学子,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时代标杆,国之栋梁,北大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林巧稚一生献身医疗事业,被誉为“万婴之母”;全国模范教师孟二冬赴疆支教呕心沥血,49岁倒在三尺讲台,感动中国;24岁的北大学生宋玺尚未毕业,即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批赴亚丁湾护航编队里唯一一名女陆战队员……

  新时代,北大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建引领,常抓不懈;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高起点、多学科、多角度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与科学体系,不断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

  ……

  季羡林说,所有的抨击邪恶、伸张正义的大举动,北大总都是站在最前列,发出第一声反抗的狮子吼。北大教授袁行霈说,更能代表北大的,乃是120年凝聚起来的精神,即心系国家、愿以自己一生换来民族的繁荣昌盛。

“繁荣学术、追求真理”

  “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挥动于百年前的两面旗帜,成为无数热血青年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利器。北大教授谢冕曾经说,科学与民主是未经确认却是事实上的北大校训,二者作为刚柔结合的象征,构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

  时代演进,世事更迭,但北大师生高举科学大旗的情怀未曾改变,他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从未止步。2017年11月,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在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北大必须把繁荣学术、追求真理作为根本追求。”

  这里,涌现了一代代为真理而生的人。李大钊为他所坚定的主义慷慨就义;马寅初“单枪匹马”坚持“新人口论”风采永存;“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守护宝窟五十余载,青丝换成了白发……

  这里,催生了众多影响社会进程的思想成果。厉以宁的股份制理论,肖蔚云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和实践,王铁崖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这里,创造了数不胜数冲在世界前沿的科研硕果。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的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在1965年通过国家鉴定委员会鉴定,题为《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的文章署名21人,其中北大7人。2015年,北大校友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的突出贡献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这里,产生了一大批改变中国的创新创造。“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在大多数人对中国的系统能超过外国产品,淘汰铅字的历史变革能由中国人独立完成的质疑中,深耕激光照排系统领域18年,终让出版印刷“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世界首例经MALBAC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在北大第三医院诞生。

  一份份耀眼的成绩单,就是流淌在北大血脉中的“繁荣学术、追求真理”的真实写照。

  ——1999年,23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赵九章、郭永怀、钱三强、彭桓武、陈芳允、屠守锷、杨嘉墀、王希季、邓稼先、朱光亚、于敏、周光召,北大校友有12位。

  ——目前,全国共有29位杰出科技工作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其中,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谢家麟、于敏、屠呦呦11位为北大校友,居中国高校之首。

  ——目前,北大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还有25位教师获得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多位教师获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法兰西道德与政治科学院院士等国家相关科学院院士荣誉。

  ——2017年,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北大有41个学科入选,位居全国高校榜首。

  ——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北大被评为A+的一级学科数量为21个,评为A类的一级学科达到学校一级学科总数的70%,均领跑全国高校。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1916年12月22日,北京大学迎来了一位新校长——蔡元培。他带来的,不仅是焕然一新的校风,不仅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等一大批良师益友,更重要的是,他带来了北大传承至今的精神特质——“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认为,“兼容并包”是北大最值得一提的性格特征。“北大的‘兼容并包’在鼓励各种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其‘有容乃大’的性格。这一点是最难能可贵的,也完全可以看成是中国大学所应该追求的基本品格。”

  北大之大,在于广阔胸襟、高远器识、宏远气度。北大之大,在于学术的不懈求真、学人的海纳百川,学理的兼容并蓄……

  这一切,要从蔡元培入主北大后推行的一系列举措说起。当时,蔡元培改革旧制、扶植社团、延聘名师,不但聘请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一批新派人物,对确有真才实学的旧派人物,如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也予以聘任。当然,他也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范围限定在“与政治无涉”的学术领域。正如当时北大学生所说,蔡先生请刘师培讲六朝文学但决不允许刘提倡帝制,请辜鸿铭讲英国文学但决不允许辜提倡复辟、反对共和。

  正因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传播;五四运动因此有了策源之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下了根……

  北大校长林建华说:“抗战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建的西南联大云集四方名师,他们有着不同的风格、气象,形成了众多学术流派,这也是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承与体现。”

  其实,相比其他众多高校,北大的显著特点体现在“无”上:无校歌,无校训,无校旗。“三无”,不代表北大没有文化、没有精神,而这恰恰体现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特质。

  它体现在北大的一草一物、一人一事上。

  比如教师。2007年,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回到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魏文胜曾遭遇科研的低谷期,但学院领导只支持、“不过问”。正是在这种其他学校少见的“放养”,给了研究者充分的学术自由,也成就了他科研的成功转型。

  比如学生。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卖猪肉,并且与校友陈生联合创业,在全国开了1000多家店,真的把猪肉卖出了“北大水平”。

  甚至在北大,保安也卓尔不群。甘相伟、张国强等北大保安在燕园文化的浸润下,成功考上大学。甘相伟更将自身经历著书《站着上北大》,成为一时美谈。北大法学院教授白建军记得一个细节:“一天我去农园吃饭,路边俩执勤的保安在聊天。一个说,‘你那论文怎么样了?’另一个说,‘嗯,资料收集得差不多了,正在构思。’”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风气和精神,让每一位北大人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有了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机会。

“北大是常为新的”

  “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北大自诞生起,就有着自己的方向。在不同时期,北大会有不同的传统被挖掘、激发出来,但“敢为天下先”的胆魄,勇于突破创新的自信与信念始终如一。

  鲁迅在《我观北大》一文中写道,“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但开风气不为师。”

  突破、创新,再突破、再创新……北大一次次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先锋和示范。

  1918年,北大校役夜班正式开办。为全校工友办夜校,开创了中国高校之先例;

  1919年,北大首先将改年级制为选科制,以利于因材施教。3年后,全国其他大学陆续开始采用;

  1920年,春天开始招收女生入学,开创了我国大学教育男女生同校之先河;

  …………

  1988年,北大首先提出“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拉开了北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幕;

  1994年,北大在全国率先提出把北大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

  1998年,助推中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的“985工程”在北大百年校庆之时启动,中国高等教育走进跨步前行的时代;

  2014年,北京大学9院系试行“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3年后,该模式推至北京大学所有院系。

  2017年底,北大公布《北京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提出到2035年,北大居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本世纪中叶,北大将立于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

  今年3月,中国高等学府第一次以独资经营、独立管理形式走出国门开办的实体办学机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启幕。

  “在北大新的发展历史节点上,沿着旧地图绝对是找不到新大陆的,必须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林建华语意坚定,“求新”依然是不变的核心。

  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的今天,北大提出“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使命,今天的“新”超越过往,赋予更新的内涵。

  北大,意味着什么?

  李大钊说,“我个人心中没有一切,所有者唯北大耳”。谢冕说:“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南方科大校长陈十一说,“北大,我的精神源泉,我永远的学堂”。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北大一直是我的心灵家园。经济学院教授平新乔说,“在燕园,做片红叶也幸福”。

  陈平原说,“记得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这样开篇的:‘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请允许我套用:大学以精神为最上。有精神,则自成气象,自有人才。”

  北大,恰如此。

    (本报记者 晋浩天)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1 10: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501_1-04.htm


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金志刚:办出文化和特色孔子学院-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2 13: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502_2-01.htm



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影响----真理魅力的时代表达-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2 13: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English
您想去哪里?
时政国际时评理论文化科技教育经济生活法治军事卫生养生女人娱乐电视图片棋牌光明报系更多>>

01版:头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星期三
< 上一期 下一期 > 往期回顾    数字报检索   返回目录
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影响
真理魅力的时代表达
作者:本报记者 贾宇 王琎《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01版)
  “当今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新变化,难道马克思真的这么厉害,断定资本主义无法避开经济危机吗?”来自南京大学的青年学子问。

  “这就是科学的魅力。科学从不凭空预言,总是用真理说话。”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邱海平答。

  这是在中央电视台和融媒体平台同步热播的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其中的一个片断。

  青年代表在讲述中还原历史场景,学者与青年学子展开对话,短片、动画、图片和诗朗诵穿插其间,节目以青春的气息、活泼的形式、通俗的表达,将马克思的伟大一生和深邃思想进行了生动呈现。

  《马克思是对的》有理论深度、有实践温度,在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年学子中产生广泛影响。专家表示,我们的时代不能没有马克思,要让伟大的马克思走近老百姓,就要让马克思说家常话、说中国话。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推出这样一档节目,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将发挥积极作用。

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信仰的种子种进青年心中

  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已被一个半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和现实所证明。新时代,如何使这一科学理论更好地掌握群众特别是青年人,需要在实践上作出积极探索。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指出,《马克思是对的》用青年人的思维、青年人的方式讲述事实背后的道理、历史背后的逻辑,将信仰的种子种进青年心中,让青年人与马克思实现了心与心的沟通。

  中央编译局研究员杨金海认为,《马克思是对的》最大的特点是散发着浓郁的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气息,是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科学性于一身的优秀电视理论片。它不仅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且具有一种特别的魔力,使观众仿佛置身历史现场与马克思展开对话。

  “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直观”,是《马克思是对的》带给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郭广银的强烈感受。“这种方式让观众听得进听得懂,愿意看喜欢看,更使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同志增强了自豪感和自信心。”

  如何在电视观众面前,以平实的语言说清楚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节目嘉宾、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周嘉昕思考的课题。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著作凝结着经典作家探索科学真理、在实践中变革世界的深刻理论思考,学好讲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有历史的眼光,又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从当代青年最关注的问题着手进行深入思考。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培永认为,《马克思是对的》以经典串联经典、以问题导入问题,辅之以特定的场景设置与环节衔接,为普通观众呈现了经典理论化繁为简的解读方式与生机盎然的思想内核。特别是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代表参与到节目中,彰显了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的重要价值导向,即以真理的力量不断扩大经典理论的受众群体,使他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分析当今世界的科学工具

  17岁中学毕业时写就的论文、在与女儿问答中形成的“自白”、艰苦环境中被老鼠啃噬过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马克思伟大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具有时空穿透力的理论思考,随着节目的播出,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

  作为节目嘉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韩震指出,马克思致力于探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才能够理解世界发展的大势,从而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节目嘉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郝立新认为,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所在。“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分析当今世界的科学工具。”

  “马克思主义关注现实生活过程的理论品质,拥有其他理论难以比拟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人倾心于现代化建设、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向导。”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陈立新表示。

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是对的》用富有时代感的视听语言,以贴近现实的讲述方式,向观众传递着科学社会主义跨越时空的真理力量。

  “真金不怕火炼,错误思潮的攻讦、实践燧石的敲打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更加灿烂,照亮着人们求索真理之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艾四林表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和推进中,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和不朽价值。

  中国社科院大学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张政文指出,《马克思是对的》深入浅出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宣传和示范效果。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从中汲取有益经验,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青年学生头脑,将广大青年学生造就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是对的》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学校的课堂“搬”到电视荧屏,为广大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平台。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崔建西逐集观看了《马克思是对的》。他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马克思本着追求真理、为全人类谋解放的初心,毅然放弃了享受优越的物质,在精神世界里追求着幸福,对人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马克思的一生,对于青年学子正确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清华大学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协会会长赵鹤说,节目中的故事和问答进一步丰富了青年学子对马克思本人和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理解,引起大家情感上的强烈共鸣。“马克思的一生都在践行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人生理想。身处新时代的我们,也应当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投身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

  (本报记者 贾宇 王琎)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2 13: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502_5-01.htm


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中的协同共进——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2 13: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English
您想去哪里?
时政国际时评理论文化科技教育经济生活法治军事卫生养生女人娱乐电视图片棋牌光明报系更多>>

01版:头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星期三
< 上一期 下一期 > 往期回顾    数字报检索   返回目录
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中的协同共进
——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相关负责人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蕾《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01版)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这是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协同发展的基本要求。

  如何把握好上述5个关系,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永葆母亲河生机和活力,使其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

  记者: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既要求地方利益服从流域利益,也要求各地找准工作抓手和突破口。在这方面,长江流域各地区应该如何发力?

  常纪文:各地应服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的要求,严守生态优先的规矩,将大局的要求和本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流域内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整体推进。

  目前,应当在各专业领域和局部区域开展具体工作。例如,把化工园区的环境风险控制和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相结合予以重点推进;扎实开展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展城乡垃圾整治和厕所革命,防控区域的面源污染……只有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整体得到长久保护和持续提升。

  记者:有人认为,对长江经济带不能开发利用,绿水青山只能保护,不能转化为金山银山。对此,你怎么看?如何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常纪文:这种思想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甚至对立起来,是对长江经济带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教条主义理解。只有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路子,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充分调动老百姓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积极性,才能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在实践中由自发走向自信、自觉。

  为此,各地要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之内,通过高质量的发展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留足绿色空间、奠定生态基础。此外,还要下决心把长江沿岸有污染的企业都搬出去,做到设备清、垃圾清、土地清。通过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企业的污染治理,加强流域环境风险的集中控制,彻底根除长江污染隐患。

  记者:目前,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协同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下一步就是推进绿色发展久久为功了。如何处理好总体谋划与久久为功的关系?

  常纪文:各地要严守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生态引领、城乡一体、特色发展等措施,本着成功不必在我但成功离不开我的政绩观,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将政府组织的施政自觉变成全社会参与的行为自觉。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每隔五年制定长江经济带经济、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行动计划,并联合出台《地方党委和政府科学和民主决策办法》,确保总体目标和各地区目标的清晰性和可达性,让社会和市场主体有投资和发展的稳定感和信心,防止个别地方领导随意拍板导致投资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此外,各地要在长江经济带一盘棋的大格局下,建立健全科学的综合规划和民主的决策机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多规合一”,不断夯实地方的经济和环境保护基础,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基础、有动力、有能力。

    记者:如何破除旧动能、培育新动能,并避免新旧动能衔接不上而出现经济和社会问题?

  常纪文:在这方面,既要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企业,为新动能的进入腾出环境空间和生态容量;又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搞冒进。

  首先,解决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园区之间关联性小、难以形成长效产业链的瓶颈问题。其次,各地要形成拳头优势产业,立足于优势产业创新发展,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再次,在长江经济带化工企业环境风险大排查的同时,制定空间开发利用管制办法,将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相结合,发挥园区的环境风险集中控制作用;对园区内的企业和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信用管理,大力推行环境管家服务,切实提高每个企业的环境保护能力。

    记者:如何协调长江流域各地区自我发展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关系?

  常纪文:要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因产业结构雷同导致的同质化恶性竞争现象,走特色、优势、错位和协同发展的路子,促进流域内各行政区域产业集聚、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以中心城市带动重点和支点城市发展,以重点城市带动支点和卫星城市发展,让城市群形成整体合力;制定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措施,优化空间开发利用和产业布局,优化和发展物流、交通等基础设施及其空间布局,缩小投资和就业的地区差异,疏解中心和重点城市的人口、就业压力。

  要将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与工业化的升级换代相结合,与发展特色的旅游经济相结合,与发展本土化的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发展本地需要的现代服务业相结合,与城乡基础设施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结合,使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中协同共进;同时,避免下游发达地区借协同发展之名,向上中游地区转移落后的产业、工艺和设备。

    (本报北京5月1日电 本报记者 张蕾)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2 13: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502_1-02.htm


《马克思是对的》热播,用鲜活精准之笔勾画思想同心圆-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2 13: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English
您想去哪里?
时政国际时评理论文化科技教育经济生活法治军事卫生养生女人娱乐电视图片棋牌光明报系更多>>

0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星期三
< 上一期 下一期 > 往期回顾    数字报检索   返回目录
用鲜活精准之笔勾画思想同心圆
作者:苏胜利《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02版)
    【光明时评】  

  近日,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热播,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赢得了青年群体的青睐和点赞,成为刷爆朋友圈的“大众理论公开课”。然而,曾经一些高校思政课亲和力不强、抬头率不高,“人到了心没有到”的现象让人深感忧虑。这一热一冷,凸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法创新的紧迫性。

  细观《马克思是对的》的形式和内容设计,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节目中,知名理论专家、高校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代表走进“阶梯教室”,和观众一起重温马克思的光辉足迹,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感知真理的力量。其中,既有精彩的互动问答,又有生动的故事讲述,更有动情的诗歌朗诵,多种元素灵活交替使用,让这堂“理论课”鲜活而不失诚恳、激昂而充满理性,如同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之旅”。

  身处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对“无互动不传播”有深切体会。信息技术和传播形态的巨变,带来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同样呼唤理论传播方式的更新。如果不改变话语表达方式,一味止步于“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理论宣传就缺乏传播力、影响力,势必会陷入“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马克思是对的》之所以受到青年人的欢迎,最直接的原因是改变了课堂讲授方式。理论大咖、青年学者与大学生代表互动问答,让节目形式活泼起来,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从而增强了理论节目的吸引力、亲和力。而通过一个个诗歌故事,把马克思的学习生活乃至情感经历呈现在青年人面前,具有很强的“代入感”,马克思仿佛成了“邻家大叔”“青年偶像”,迅速缩短了青年群体与伟大人物的心理距离。

  当然,对一档成功的理论节目而言,只洋溢“青春气息”是不够的,必须彰显“理论气质”。否则,就容易陷入娱乐化、感性化的泥淖。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马克思是对的》把镜头对准了当代青年最熟悉的社会现象、最困惑的理论话题,也瞄准了青年人的“思想疙瘩”,以有效回应实现精准发力。这档节目在讲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等概念之时,没有停留于学理描述,而是用以解释我们自身遇到的困惑和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给出有力的理论回答,让深奥理论通俗化、生活化。而且,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了青年群体疑惑问题这一“的”,才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科学理论所具有的永恒魅力。在这个过程中,理论传播展现出特有的穿透力、影响力,打开了青年群体的“思想闸门”,深刻改变着他们的内心世界。

  因互动体验而鲜活,因有的放矢而精准,《马克思是对的》带领青年人重温马克思的光辉思想,也带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更多启示。无论是形式的鲜活还是内容的精准,本质都是在坚持理论传播方式的与时俱进,坚持受众意识、用户思维。其实,群众就是受众,理论就是产品。理论要被群众掌握,就必须发扬工匠精神,精打细磨做优理论产品,无微不至提供理论服务,确保理论产品和服务贴近生活、回应现实、走进心灵。唯有如此,才能充分释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才能让理论为亿万人民所了解、所接受,才能画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圆。

  (作者:苏胜利,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2 13: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502_5-03.htm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北京CBD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2 13: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English
您想去哪里?
时政国际时评理论文化科技教育经济生活法治军事卫生养生女人娱乐电视图片棋牌光明报系更多>>

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星期三
< 上一期 下一期 > 往期回顾    数字报检索   返回目录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北京CBD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03版)
  作为首都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中央商务区(简称北京CBD)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国际金融为龙头、高端商务为主导、国际传媒聚集发展的产业格局,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辐射带动力进一步提升,国际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正向世界级的现代高端商务区迈进。

  据统计,2017年北京CBD外资企业数量首次超1万家,达10057家,实现税收512.8亿元,外资在CBD功能区的经济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CBD的空间形态、产业形态成熟,营商环境优越,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据北京CBD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外资企业发展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企业发挥着重要功能。目前,朝阳区117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企业中,有83家落户北京CBD,相当于北京市总部企业一半以上都集中在CBD区域,如三星、壳牌、丰田、大众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上只占CBD企业比重的万分之四,却贡献了14%的税收;沃尔玛、特斯拉以及耶鲁中国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等世界著名大学培训中心,这些总部企业和国际机构相继入驻CBD,为区域外资企业发展注入了动能。

  “当前,北京进入减量发展阶段,到了攻坚克难、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CBD也进入了存量空间结构优化的转型升级期。”北京CBD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新形势,北京CBD从首都发展的全局出发,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推进重点产业的融合发展,瞄准高精尖,抓住产业链的关键,实现精准招商;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吸引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培育有创新活力的成长性总部,引导总部企业向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高端发展。

  为了营造“亲商、重商”的良好环境,CBD管委会建立了重点企业常态化走访机制,对重点企业加强跟踪监测和日常服务,做到主动上门、主动提问、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主动反馈问题,关注企业发展动态和遇到的问题,以精准服务促进重点企业的良好发展。

  针对总部企业再投资、新设业务、新建项目等经营和投资环节,CBD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合协商机制,通过重点跟踪对接、个性化服务、设立绿色通道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精准服务,解决总部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

  为促进政企交流,北京CBD还与欧盟、英美加、日韩等外资企业商协会建立横向交流机制,依托跨国公司俱乐部、金融商会、HR经理人俱乐部等平台,加强政策解读,助力企业把握发展脉搏。

  北京CBD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CBD还率先在北京市深化拓展外籍人才服务机制,试点开展外国人来华许可申请受理工作,对符合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点领域,完善外籍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认定和激励政策,支持外籍人才在京发展,激发企业活力,为外企创造更开放公平的投资环境。

  目前,北京CBD正积极对接北京市、朝阳区,探索建立外资企业备案就近办理机制,制定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对于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高精尖”产业,重点支持各类总部在科技、文化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鼓励总部企业设立功能性机构并开展实体化运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际研发总部在CBD落户发展。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进一步加强综合试点政策和总部政策的集成,发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科技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的聚集效应,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本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2 13: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502_1-04.htm


阅读数据背后 一个有怎样气质的苏州-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2 13: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English
您想去哪里?
时政国际时评理论文化科技教育经济生活法治军事卫生养生女人娱乐电视图片棋牌光明报系更多>>

04版:文化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星期三
< 上一期 下一期 > 往期回顾    数字报检索   返回目录
阅读数据背后 一个有怎样气质的苏州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吴天昊《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04版)

    2017年,第七届江苏书展在苏州举办,图为书展现场。资料图片


    慢书房组织的阅读沙龙 资料图片


    太仓一家咖啡店,读者在阅读。资料图片

  4月23日,光明日报、腾讯公司、京东集团共同发布了《从阅读指数看城市气质》,苏州在地级市阅读指数排行中位列第一。那么,在这份阅读数据的背后,是一个拥有着怎样气质的苏州?这座笼罩在氤氲烟雨里的千年古城,又是如何让书香蔓延至苏式园林和摩天大楼中的呢?

1.网上借阅社区投递 图书馆搬到家门口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图书馆也毫不逊色。走在苏州图书馆总部,白色是这里的主色调,倾斜的房檐、幽静的长廊、作为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天香小筑”,为这里添了些古朴和厚重。行至一楼的少儿分馆,仿佛走进了一个为孩子们创造的童话世界,小朋友们在这里席地而坐,看书,或听故事。据现场一位孩子的妈妈说:“这里不只是一个借书看书的地方,还是一个活泼、有趣的亲子活动乐园。”古典苏式园林建筑风格与现代化图书馆浓郁的文化氛围在苏州图书馆里巧妙融合,相得益彰。

  2012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组织编制了《“书香苏州”建设指标体系》,将“书香城市”建设列为十大文化工程之一,明确了从2015年到2020年“书香苏州”建设的具体规划和目标要求。“近年来,我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40多亿元,用于改善公共图书馆软硬件设施,创造条件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杰介绍,苏州市正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快建设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从2014年起,苏州市民拥有了一项把图书馆搬到家门口的福利。这项便捷的服务被称作“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活动。市民只要打开手机,点开“书香苏州”APP,在苏州图书馆选择的图书,在家附近的服务点就可以拿到。苏州图书馆为了打造市民“十分钟阅读圈”,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创业园区、社区等都设置了投递服务点,结合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初步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公共图书馆O2O投递服务网络。

  这种以全力为读者服务的理念而打造的新型O2O图书馆模式,提供了一个全天候、零距离、多样化的公共阅读服务平台。苏州市图书馆副馆长许晓霞介绍:“‘网上借阅社区投递’让图书馆不再受开放时间的限制。由于是读者提出借阅在先,物流投递在后,这就使得每一次找书、投递等服务都有目的指向,大大提高了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利用效率。”

  目前,苏州图书馆共建设了99个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点,包括71个分馆投递点、27个自助取书点和1个社会合作点,2017年共投递包裹49.5万个,网上借书量超过121.9万册,接近总借阅量的四分之一。

  “你选书我买单”活动也是苏州图书馆的特色品牌服务。读者持市民卡或苏州图书馆借阅证即可到苏州书城、凤凰书城等服务点选书,在现场办理借阅手续后,读者不用付钱,就可以直接把书带回家阅读。苏州图书馆通过与各大书店的合作,探索分众精准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公共图书馆馆藏建设与读者需求的对接。

  阅读需要制度的保障和引导。除了开发和提升苏州图书馆的服务,苏州市将“书香苏州”建设列入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中,把“书香苏州”建设提高到“文化工程也就是民生工程”的高度并加以落实。以此政策为主导,各级政府不断创新,做得有声有色。比如苏州张家港市在全国首创分流化阅读引导机制、首创社区阅读活动站等“四个全国首创”理念;常熟市通过“政府主导、市镇共建”“社会参与、广泛合作”等办法,实现图书馆体系市、镇、村三级全覆盖……这些成功尝试标志着苏州全民阅读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在全市范围内的初步形成,基本实现了公共阅读服务的均等化和便利化。书香,长久弥漫在苏州城乡的各个角落。

2.左手咖啡右手书 专项资金扶持实体书店发展

  参观过苏州市各大图书馆,再抽上一天时间,来苏州大街小巷的书店里逛一逛。

  清晨,绕过苏州百年商业老街观前街,拐进青石板小巷,行至蔡汇河头4号,会看到一扇映衬在一片绿荫之后的玻璃门窗,推门而入,一派生机盎然,这里便是慢书房。从店主到店员都自称“慢师傅”,他们和读者一起,在这喧闹市中心的静谧一角,放慢脚步、享受阅读。用书房创始人之一刘颖的话说,就是“通过这个空间,让时间慢下来”,因为“慢下来,才能对生活有更深感悟,才能找到真实快乐的自己”。

  慢书房每周都会组织读书会或文化沙龙,这些活动开展到今天已经聚集了上千位志同道合的会员,这也成为慢书房最大的“卖点”。“我们只为等待相同频率的爱书人。”店主羊毛曾写道,“书店不应仅仅是卖书的平台,更是坐下来阅读的空间。没有阅读,书就没有意义,我们想做的正是建立人与书之间的关系。”这大概是慢书房的标语“繁华静处遇知音”的最好注解。

  闷热的午后,踏入苏州园林博物馆一楼,指示牌边上的木质楼梯细细窄窄,曲径通幽,随着上楼时层层台阶发出的吱呀声响,仿佛穿越回古时园林主人在藏书阁中伏案品读的时光,待进入苏州园林图书馆,内心已少了浮躁。阳光透过花窗洒落在周围的书架上,三三两两的读者或是拿着书专心阅读,或是坐在书房中间的多媒体厅内欣赏园林纪录片,氛围宁静而自然。

  阅读需要传承和创新。苏州的实体书店,既有与姑苏老城沉静幽雅气质相融的古色古香,也有在和现代苏州时代气息碰撞下创造的活色生香。近3年来,为扶持实体书店发展,苏州市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传统书店向优秀书店、特色书店转型升级。

  暮色渐浓,穿过钟书阁的萤火虫洞,遇见从天花板泻在地面的一个个彩虹屏风搭建成的“新桃花源”,这里淡化了街角的商业气息,像是一个灯塔。巨大的落地窗前,远处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眼前是文字和淡淡的墨香,人们在这里坐拥诗与远方。

  或者,换一种方式,当你走进一家咖啡店,里面有超过3000册藏书,你是否会选择留在浓郁的咖啡香里,挑一本书来看?书店卖咖啡的成功范例给了太仓市图书馆灵感,2015年,“左手咖啡右手书”项目应运而生,通过图书进驻咖啡馆,将咖啡馆发展成馆外基地,官方和民间组织也会经常在这里举办读书活动,增进了书与人邂逅的机缘,活跃了整座城市的文化氛围。活动自启动以来,经过3期招募,现已与12家各有特色的咖啡馆达成合作,藏书总量达1.28万册,服务点遍布全市。

3.创特色文化品牌 举全社会之力推进全民阅读

  感受过苏州的图书馆和书店,不如再去热闹的书展和公益性阅读组织里瞧一瞧。

  2017年苏州承办江苏书展,通过组织全国各大出版社到苏州参展售书,销售额高达3200万元,充分展现了“书香苏州”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以“阅读,让苏州更美丽”为主题的苏州阅读节至今也已举办13届,被评为全国全民阅读有影响的品牌活动。苏州市民在大型书展、讲座论坛、新书发布与签售、“互联网+”体验等组成的盛大读书节日里享受精神滋养。

  全民阅读在苏州,显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以全体市民为受益对象的服务。2011年,苏州图书馆推出了“悦读宝贝”计划,成为中国内地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英国“阅读起跑线”的成员馆,每年向0—3岁婴幼儿发放“阅读大礼包”。去年,为进一步推动书香苏州建设,“悦读宝贝”的车开进幼儿园,带动更多家庭参与到亲子阅读中,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对有些不知该如何为孩子选书的家长,工作人员也热情地为他们进行了指导和帮助。同时,面向盲人读者开办“我是你的眼”视障读者帮扶活动、面向农民工开设工地书屋、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流动阅读大篷车配送服务、面向老年读者提供扶老上网服务等等,一直以来,苏州努力为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需求的市民创造优质平等的阅读服务。

  让千年书香浸润每一位市民,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苏州市首家公益性地方书院德善书院,是苏州推进“书香城市”、全民阅读的重要基地之一。在那里,孩子们穿上汉服,朗诵《论语》、吟诗作画、研究汉字,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艺术形式让看上去门槛高、难以深入学习的传统文化一下子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在苏州,提供公益性阅读服务的民间阅读组织还有很多。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主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和可持续发展,苏州市无偿为阅读组织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苏州“书香城市”建设的专项资金,每年会用于表彰一批“优秀阅读推广组织”“优秀阅读推广人”和“优秀阅读推广活动”。据了解,苏州市近三年通过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的方式已累计发放276万元。

  就在4月21日,苏州工业园区首家24小时智能图书馆正式“上岗”。除了提供全天的不间歇服务外,还辅助提供网借投递虚拟延伸服务,实现了掌上借书与家门口取书相互联通。书香城市建设,苏州永远处在进行时。

  “传承苏州书香文脉,建设书香城市,是历史赋予当代苏州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盛蕾强调,苏州当下正肩负着这一使命,并将持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图书馆资源整合与基层流通点建设,进一步加大实体书店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个人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开展经常性的阅读活动,让“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在苏州的土地上茁壮成长,让全民阅读深入苏州民心。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吴天昊)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2 13: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502_1-06.htm


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旗帜和方向-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2 13: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English
您想去哪里?
时政国际时评理论文化科技教育经济生活法治军事卫生养生女人娱乐电视图片棋牌光明报系更多>>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 第101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星期三
< 上一期 下一期 > 往期回顾    数字报检索   返回目录
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旗帜和方向
作者:叶小钢《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06版)

    日前,观众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观看“时代印迹——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第四届院展”。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内蒙古各地乌兰牧骑齐聚呼和浩特举行精品节目会演。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摄


    江西吉安遂川县文艺轻骑兵摄影小分队在茶乡汤湖镇采风、创作。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在很多场合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就文艺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地位作用、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当代中国文艺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旗帜和方向,需要每一名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贯彻。

1.全面深入把握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文艺是人类文明最引人注目的文化表征,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改造国人精神世界的利器,在培育民族情感、价值、理想与精神共同体,在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关切社稷民生,关切民族命运的现实与未来发展;是在充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广泛汲取世界文明优秀成果基础上,从艺术、人文、历史与现实的全局视角对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和规律作出的精准判断、实质把握与精辟阐述。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们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文艺实践至为重要的理论工具、思想武装与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文艺是具有真善美永恒价值的经典文艺,是流淌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民族文艺,是彰显时代精神风貌的时代文艺,是表达人民心声、体现人民情感、满足人民需求的人民文艺。在文艺创作中,如果不能随时代生活、依据自身个性实现观念与手段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只能“随人作计终后人”;优秀文艺作品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文艺作品是艺术家自身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的根本反映,离开了德艺双馨的文艺家就没有繁荣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是扎根人民,反映人民心声,来源于人民生活,体现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的现实人物心理真实,体现时代的典型人物,其所达到的高度,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艺术的高度。当然,这种有高度、有温度、有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优秀文艺作品是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开拓创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在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

  虽然优秀的社会主义文艺作品的判断标准有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条:一是要有“创新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二是要“文质彬彬”,“文”可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但要做到“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有感染力”;“质”要有正能量,能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做到“思想精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离开了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苍白无力的”。三是要经得起检验。具体来说,要符合人民的需要并经得起人民评价,文艺作品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要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经得起专家评价;要符合市场的需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2.文艺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当前,广大文艺工作者身处伟大时代,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

  从中外文艺创作实践来看,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堪称“时代前进的号角”。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蒙田、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文艺巨人,发出了时代的啼声,开启了人们的心灵。在我国发展史上,包括文艺在内的文化发展同样与中华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日寇发动侵华事变后,夏衍、于伶等百人集体创作演出的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郭沫若的《屈原》和《棠棣之花》、张寒晖的《松花江上》、田汉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作品,鲜明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极大地鼓舞了抗日救亡的热情与士气。

  以音乐作品为例。为何经典音乐作品总能与时代同频共振?音乐是能够深刻而精微地表达人类情感的重要艺术门类,当时代潮流涌起时,长于表现时代情感的音乐便会成为群众最普遍的精神需求。而优秀的音乐作品,更易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传播,最终成为经典。当然,音乐是文艺家族中抽象的艺术之一,抽象的艺术和一般受众的理解有时会存在一“隔”,只有对具象艺术或叙事艺术有了接受理解之后,才会消除抽象之隔,对更深沉、更内在并具有更多主体想象创造空间的音乐艺术产生强烈的需求意愿,这对音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当今社会交流的日益频繁,音乐作品对时代的反映也越来越快捷,手段越来越多样,覆盖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为音乐作品反映与引领时代创造了难得的条件。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

3.以赤子之心、高格之心、超卓之心创作生产优秀的文艺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在文艺创作中做到“三心”。

  赤子之心。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赤子之心就是要有一颗真诚无邪之心,去除那种巧智慧、小聪明与功利心。真诚、真实、真正的情感外化,才能成就艺术的经典。艺术家扎根人民,实际上应立足自己的真实内心,表达自己的真情感。这样,才能真正创作出艺术的“时代之声”。

  高格之心。王静安《人间词话》中言称“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艺术品是艺术创作者的心灵外化,所以艺术创作者只有不断克己修身、淬炼修养、蓄成其德,拥有高蹈的做人品格、道德境界,才能创作出由内及外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美善合一的优秀艺术作品。

  超卓之心。文艺统摄文学与艺术,就艺术而言,西文ART,是希腊文及拉丁文语源的联配,原意指“使自然界的事物适应人类生活用途的技能”,所以,在古希腊时期,理发、砌墙和绘画、歌唱都可称为艺术。至今,艺术作为“手工艺”或“技术”文化基因依然存续,所以,艺术水准的专业评价离不开“技术”的尺度。技术无边际,故艺术无止境。作为艺术创作者,必须怀有一颗谦卑、虔诚、不断操习技艺、不断追求卓越的超卓之心,如荀子所言,“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艺术创作技艺日臻精湛。因此,对艺术创作者而言,要抓住每一个创作灵感与创作机会,创作每一部作品都应殚精竭虑、穷尽技艺,对待每一部完成作品都只应视作背后的风景,在大量创作积累之后,蓦然回首,“优秀作品”会隐现在那灯火阑珊与离离疏影之中。

    (作者:叶小钢,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2 13: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80502_2-06.htm


中华传统价值理念与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光明日报-光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5-2 13: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English
您想去哪里?
时政国际时评理论文化科技教育经济生活法治军事卫生养生女人娱乐电视图片棋牌光明报系更多>>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 第101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星期三
< 上一期 下一期 > 往期回顾    数字报检索   返回目录
中华传统价值理念与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作者:王永智《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06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三个“共同体”意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深植于中华传统价值理念的肥沃土壤之中,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人类价值理念的重要贡献。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在中国传统文化建立和发展的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观、价值观,成为中国人的重要精神皈依。《周易》言:“生生之谓易”,而生的核心在于“与天地准”,即合天地万物的规律性;《老子》中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吕氏春秋》有言:“天地和合,生之大经也。”这种合天地万物规律而生存与发展的价值理念,奠基了中国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意识。

  首先,人与宇宙万物是处在同一场域之中的。张载《西铭》篇中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思想,深刻表达了“共同体”价值理念的本质——人不仅要意识到人与宇宙万物的合一,而且要积极主动地关爱这一场域中的所有存在。从道德价值观来说,人与宇宙万物应该是德性上的合一。

  其次,人同天地万物为同一律的存在,即天地万物和人受到共同规律的影响。《周易》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程颢言:“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过程是格物致知的学习过程、实践过程与悟道过程,既是人类实现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必须,也是个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性圆满境地获得的必须。

  第三,人与自然合其德、合其律,在实践层面要与自然共同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孔子言:“唯天为大”,培养人敬畏天地、敬畏规律的意识。孟子言:“斧斤以时入山林”,是要保护自然,顺应规律。《中庸》提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是指人要主动实现“与天地参”,帮助天地培育万物,达到在信念上、精神上与天地并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造

  中国传统文化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休戚与共视为人的社会性存在与发展的基础,铸造了中华民族共荣共进、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理念。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交织着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的实践理性精神,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爱国主义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公利天下。这种价值理念源于原始氏族民主制及夏、商、周开国统治者的实践,儒家的“仁政”、墨家的“兼爱”、法家的“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等,都是对公利天下价值理念在观念意义上的弘扬。

  第二,民惟邦本。《尚书》中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的学说中,强调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价值思想的传播、弘扬及发展,为日后志士仁人“为民请命”“舍身求法”提供了精神动力。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培育出了“国以民为本”的意识。

  第三,忠孝合一,恪尽职守。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意识在价值理念及实践中,形成了家国一体、忠孝合一、恪尽职守的价值观体系,使个人建立起对职业、家庭、国家同一的价值追求,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造起到了实质性推动作用。

  第四,“国格”意识及爱国主义精神。抵御外侮常常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董仲舒强调人应该“无辱宗庙,无羞社稷”;司马迁的《史记》倡导“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象征,铸造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抗侵略的民族性格,也使“爱国”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与共同价值追求。

人类共同生存与发展的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中华传统文化以群体主义、和平主义、仁爱主义的道德理想及实践理性精神谋求人类的共同生存与发展,推动实现共赢与共享。

  首先,以群体为本位是中华传统文化人类共生主义道德理想的核心,个人—群体—国家应该在价值上统一起来。人应积极入世,在现实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寻找生活的意义与幸福;努力在群体中创建事功,实现“三不朽”;在人类社会理想目标上追求“大同”社会的实现。

  其次,中国文化倡导和合文化,前提是培养人的自律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珍视他人的生命尊严和生命价值;同时,将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引向内心,自觉加以遵守;培养人的诚实、守信、宽厚、庄重、谦逊、温和等品质,实现“和为贵”。

  第三,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是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民胞物与”。由人及物,由人类及自然,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由人类共生主义而至宇宙共生主义,这是“仁”的精神的最高体现。

  上述中华传统价值理念培育出的三大共同体意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新时代必将为人类文明的持续和谐发展,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贡献。

    (作者:王永智,系西北大学教授、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4-4-24 01:10 , Processed in 0.1563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