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30|回复: 0

江南民间奇芭——苏州评弹

[复制链接]
qyd 发表于 2016-6-27 14: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州评弹系评话和弹词的总称,起源于风景秀丽的苏州,用吴语苏州方言演唱,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她历史悠久,是盛行于江南一带的地方曲艺,被誉为江南奇葩,约有四百年历史。苏州评弹的音乐丰富多彩,跌岩起伏,变化无穷,十分优美动听,一直风靡全国,有着很强的生命力,直到今天仍然经久不衰,被大家钟爱和青睐。
苏州评弹是用民族弹拨乐器的三弦、琵琶自弹自唱,故有人称:“一琴一琵琶,一女一先生,余音绕梁转,良久不欲还”。表演时三弦低沉有力,琵琶清亮婉转透彻,与演员的唱腔相辅相成。这称“唱”和“弹”。虽然乐器伴奏单一,但却见其别致。在描述的故事中还穿插喜剧称作“噱”;或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表情、语言、语调及某些动作,又称“演”或“学”,也称“做”。其中穿插的都是江南地区的耳熟能详的民间小调音乐演变过来的唱腔,这种曲
艺表演方式,在苏州评弹中得到了引人入胜、淋漓尽致的发挥。虽然北方人在欣赏理解上,对苏州方言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但还是被她的音乐所打动,在全国广为流行和传唱。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曲苏州评弹毛泽东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就是最好的例证。为苏州评弹的地位奠定了卓越的地位,民间艺术的随和与平实轻易地突破了地域与语言的局限性。
在评弹发展史上,乾隆、嘉庆年间出现的陈遇乾;嘉庆、道光年间出现的俞秀山,咸丰,同治年间的马如飞,这三位在当时都是红极一时的著名弹词艺人,后人把他们称作是弹词唱腔流派的创始人,并将他们的唱腔分别称为“陈调”、“俞调”,和“马调”三大流派,人们把他们当作弹词音乐的奠基人。
马如飞的“马调”, 是在唱腔书调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受东乡调影响较深,故有“如能唱得真‘马调’,运不来时东鼓腔”之说。以吟诵为主,强调唱词的语言因素,旋律平直。但一字一音,铿锵有力,叙述性强。按七言唱词格律,在下句第六字上拖腔时常加顿音,以突出韵脚,形成特点。以“马调”为基础发展的流派唱腔,有“魏调”、“沈调”、“薛调”以及近世的“琴调”等,其共同特点是节奏明快,注重气韵,一般都擅唱长段唱词及联韵叠句。
    魏钰卿的“魏调”,唱腔较自由,节奏节拍常无固定,演唱时注重运气、呼吸,发挥了叠句连唱的特点,往往一泻而下,及句尾六字拖腔时又用许多连续顿音,以表现激情。魏钰卿传养子魏含英、孙女魏含玉,又有了进一步发挥,加强了曲调的音乐性。又如悠扬洒脱沈俭安先生的“沈调”,他喜爱京剧,尤其是周信芳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对他影响很大。他那软糯飘逸、悠扬洒脱、弹唱兼优的唱腔,娓娓动听,令人入迷。虽然他嗓音带哑和涩,但润腔婉转,韵味淳厚,回味无穷,自成系统。
    常说清脆铿锵的是薛筱卿的“薛调”, 在转腔、拖腔、迭句连唱等方面,有许多新的充实和丰富,使节奏更为活跃,有一泻千里之感。他除了发展“马调”、“魏调”爽利的特点外,还加强了明快的色彩,使表现力提高,唱腔变得细致。最为突出的是在行腔、吐字方面具有一种刚劲清脆、爽朗利索的弹性感。薛筱卿还充分发挥了评弹书调宣叙、吟诵的特点,酣然流畅。在乐器伴奏方面,创造了以琵琶紧密配合唱腔。在托奏手法上,则创造了灵活多变的支声复调,丰富了音乐性,使唱腔表现更为悦耳动听。
现在要提到的是周云瑞先生,他善弹善唱又善谱曲,是评弹界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仅丰富发展了流派“沈调”,在弹词唱腔音乐方面还有许多其他贡献。他吸收了京剧中的“娃娃腔”,使“俞调”增添了刚劲的色彩。他还运用京韵大鼓中的念白和唱腔,加强了评弹“俞调”的激昂气势。如祁莲芳同志在《秋思》开篇中,谱成委婉动听的音乐后,“祁调”一举成名,在流派唱腔中又开放出一朵绚丽多彩的花朵。
    在老听众中,时常会想起上海评弹团著名演员朱雪琴所创的流派唱腔,人称“琴调”。音乐豪放雄健,弦子过门是从琵琶的延化出来,起到烘情托月,挥洒自如,丝丝入扣和灵活多变的效果。象一条明净的溪流,带着欢乐的水花,争琮跳跃。  
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一片百花争艳的繁盛景象。 艺人们别具匠心的创造,如夏荷声的“夏调”,杨小亭的“杨调”,徐云志的“徐调”等,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再以后发展至徐丽仙的“丽调”,因她唱过很多民间小调,曲牌,又吸收了北方戏曲河南豫剧的某些音乐特征,即在她的唱腔中经常会出现升“4”这个清角音,这是在原来的弹词唱腔中所没有的,这种带有新意色彩的元素,听起来颇有新意,给音乐增辉不少。
苏州评弹唱腔的各种流派,张扬的音乐个性与变化的旋律、节奏有关,之中隐藏着几代评弹艺术家的艰辛,苏州评弹的音乐发展与流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独特和鲜明的旋法常以级进平稳进行为主与大跳进行相结合,有时为了情绪内容的需要,象五度、六度和七度的大跳会经常出现,从而加大了旋律的起伏变化,使感情的抒发更加真诚、委婉,旋律更加优美、动听。特别是在细腻、独到的演唱上,“绕”是一大特点,即经常在拖腔上用有特点的核心音调、节奏绕来绕去,形成了一种好似“余音绕梁”的特殊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绕”的手法,实际是乐句以宫音开头,又用宫音作结音,其它只是在宫音上展开,即在一个核心音调上不断变化重复。旋律的节奏也相当灵活,乐句长短不一,有时是几个小节,有时仅只有一个小节或一拍。演唱中的间奏、尾奏也是唱腔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承前启后、连贯唱腔、分清句逗起讫,创造意境等多种功能,为演唱者提供了接气,借力的机会,起到了渲染、帮衬、烘托气氛和增色添彩的作用。对抒发情绪的激情表达,是缺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时为了表现伤感的情绪,在经过低音区的徘徊后,常用大跳来作反弹,使旋律充满感情,艺术感染力很强。
不愧众人都说“评弹的音韵和旋律实在是太美了”, 它不像昆曲一般曲高和寡,而有着浑然天成的丰厚底蕴。经过以上所列举的苏州评弹种种音乐流派及音乐的艺术特性,可以帮助不了解苏州评弹的同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愦憾的是,这些曾经过几代人传承发展的精萃音乐,风靡流行的珍贵唱腔,由于当时没有录音的条件,仅靠口传心授所保留下来的曲谱还是不多的。为此,我们要加大挖掘和传承保护的力度,让这朵奇芭能进一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苏州评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4-5-16 02:40 , Processed in 0.1068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