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03|回复: 12

[其他] 大概只有汉族人,才写得出“红歌”这类玩意儿?

[复制链接]
章言 发表于 2016-3-20 19: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概只有汉族人,才写得出“红歌”这类玩意儿


1dlts1 于 2016-3-15 13:19:34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中华56个民族,大概只有汉族人才写得出“红歌”这类玩意儿,音乐能力极度低下,基本靠“吼”,调门虽激亢,音域却狭窄,且转折呆板,都是拿来给乐盲唱的,别说与西方音乐相比,就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远远比不上。

    诗、词、歌、赋原本都是音乐,不只是文学,更是文艺。元曲,一听就是元代的歌曲;唐诗呢?也是歌曲,吟诗就是吟唱,用歌声表达诗情画意;还有宋词,为啥被说成填词?往哪填?往曲子里填,“词牌名”就是曲调名,譬如虞美人,居然被填写过上千种词。正常的说话写文章,是没必要平仄、用韵和对偶的,这些构造一看就是歌词结构,不是拿来一字一句背诵的,是拿来抒情歌唱的。

    可惜唐诗宋词的曲调失传了。没有五线谱,简谱也没有,有过“工尺谱、减字谱”啥的,却诘屈謷牙、如看天书,文人都未必看得懂,更何况一直是文盲居多,只能“不立文字、口授心传”,口头传着传着就断了,没了曲,只剩字。

    然而西方历史上,音乐一直是文化和文明的构成要素,非但用文字记载语言,更用谱子记载曲调。五线谱历史悠远,源自古希腊、成形于古罗马。音乐家也广受尊崇,到处竖立音乐家雕塑,施特劳斯、贝多芬、肖邦、莫扎特、舒伯特... 中国自古只有领袖雕塑、神仙雕塑,哦,还有木匠雕塑,鲁班啥的。从没音乐家雕塑,连音乐家的名字都找不到。

    中国人里面,主要是汉族不重视音乐,少数民族的歌舞还是绚丽的。作为音乐的一种,唐诗为啥繁荣?因为唐高祖李渊就有少数民族血统,他母亲独孤氏是鲜卑族,李渊自己,包括李世民也都娶了鲜卑族的妻子,唐代皇帝都有少数民族血统。

    唐朝大诗人李白,其实是大歌星李白,用魏颢的话描述:“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头大目深、相貌堂堂的胡人。他应该不是作为文学诗人被招募进宫的,是作为文艺歌手,剑胆琴心、载歌载舞,是偶像型加原创型歌星,集谱曲、诗歌、演唱于一体。

    唐朝的杜甫也是个诗人,却为啥进不了宫?一方面是汉人,歌舞能力较弱,另一方面都是悲情诗歌,所谓相由心生,其相貌肯定苦大仇深,皇室不待见。

    桂林的刘三姐,虽是壮族文盲,却“开口一唱,歌成河”。她对面的汉族秀才们虽饱读诗书,可一轮到对歌,就现了眼,个个慌腔走板、五音不全。

    哪怕五音齐全,也七音不全,汉族民乐只有“哆来咪索拉”五个全音节,没有“哆来咪发索拉西”这七个音阶,根本不晓得半音为何物。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过2400多年前先秦时期的曾侯乙编钟,总音域跨越五个八度,仅次于现代钢琴,十二个半音齐备,能击奏出七声音阶,但这是宫廷乐器,所以用来陪葬了。以至后世的民乐几乎没有“发fa、西si”两个唱名,大多沦为了残疾乐。

    还有汉族的乐器,主要是原始的打击乐,敲锣、打鼓、击缶、编钟,依靠原始的敲击,是高级灵长类动物原始本能的升级版,只要抓到手里就能敲敲打打。笛子、排箫、古琴是有的,却也只是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单调乏味,不晓得和弦,也没有和声。“南郭先生”们都是一个旋律的合奏乐,不是多声部的交响乐,极易浑水摸鱼,所以“滥竽充数”之类的典故只会发生在汉民族里面。和弦、和声,后来在欧洲西洋乐里才出现。

    那么胡琴和琵琶呢?也都是舶来品。胡琴,一听就是胡人的乐器。琵琶呢?“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听就是草原和大漠里的玩意儿。敦煌壁画上看到过琵琶,可敦煌在哪?丝绸之路上!所以是少数民族的玩意儿,不是汉人的。

    后来的元曲为啥昌盛了起来?蒙古人的天下么,从贵族到黎民都能歌善舞,有古典的圣歌、赞歌、宴歌,有民间的萨满教歌舞、呼麦、狩猎歌曲、英雄史诗、集体歌舞,后来又演变出长调牧歌、潮尔合唱、马头琴等。汉族曲艺应该是被蒙古人带动起来的。

    所以汉民族远非“礼仪之邦”。礼和仪的基本要素是音乐,敲敲打打、滴滴答答就是音乐啦?原始部落么。当然啦,后来汉族人毕竟弄出了一个“国粹”京剧,还有昆曲、秦腔、黄梅戏啥的,虽剧种繁杂,却依然有个通病:器乐和唱腔都是同一个曲调!没有和声与和弦的伴奏,只起到同声帮腔的作用。

    后来的聂耳、贺绿汀,也仅小调小曲的水平,一上大制作就抓瞎。王洛宾呢?没啥原创,专靠搜集西域民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也是纤夫号子的半抄半改,所以歌词虽亢奋,曲调却基本是“嘿咻嘿咻”用蛮力,勉强的三流作品,只能在大陆用作政治汇演。

    到了“红歌”阶段,更是不堪入耳,像打了鸡血,不是马屁味,就是武斗味,唯独听不出韵味和人味。有人迁怒苏俄,却忘记了一点,俄罗斯是一个拥有柴可夫斯基、鲍罗丁、拉赫玛尼诺夫、格林卡、科萨科夫等音乐巨匠的伟大民族,哪怕政治上堕入黑暗,艺术上都不会沦落不堪,随便一只“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水晶般剔透的旋律仿佛就是从大自然本身诞生出来的,再与诗一般的歌词相交融,抑扬格律顿时不俗,转折得体、气息宽广、结构精巧、生动意趣,哪怕苏联解体已久,其艺术魅力依然令人惊叹不已。

    汉人不仅民乐发育不良、红歌格调低劣,哪怕贵为御用文工团,只要跑到俄罗斯红星歌舞团面前,立刻会矮上两截,从来不是一个等量级的。所以不是别人的问题,是汉民族自身的问题,一直到现代,中国的“原创乐坛”上依然是饱受诟病,都是好词配孬曲,文字功底恢复些了,作曲能力却仍然低下。这不能责怪当代音乐人,这是基因使然,汉民族的基因里,缺乏音乐细胞的传承。
 楼主| 章言 发表于 2016-3-20 19: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申明一下:我看到这个文章,觉得挺有意思。但我并不赞成他的观点!

转发的目的,是让大家见识一下,奇文共欣赏,呵呵。

请各位老师切勿对号入座,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章言 发表于 2016-3-20 19: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大概只有汉族人,才写得出“红歌”这类玩意儿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1511704&boardi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章言 发表于 2016-3-20 19: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卫兵战歌,呵呵
1458026131869162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章言 发表于 2016-3-20 20: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章言 于 2016-3-20 20:29 编辑

《乐经》译文乐本篇
    乐本篇

    原文: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耐动,放行于声。声相应,放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于戚羽毣,谓之乐。

    译文:一切音乐的产生,都源于人的内心。人们内心的活动,是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人心受到外物的影响而激动起来,因而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各种声音相互应和,由此产生变化,由变化产生条理次序,叫做音。讲音组合起来进行演奏和歌唱,配上道具干戚、羽旄的舞蹈,叫做乐。

    原文: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哗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历;其散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译文: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所以心中产生悲哀的感情,则发出的声音就急促而低沉;心中产生快乐的感情,则发出的声音就舒展而和缓;心中产生喜悦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就振奋而奔放;心中产生愤怒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就粗旷而激越;心中的产生崇敬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庄重而正直;心中产生爱恋的情体,则产生的声音和顺而温柔。这六种情感并非出自人的天性,而是受到外物的激发而产生的。

    原文: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译文:所以先王十分注意怎样来对人们进行影响,用礼制来引导人们的思想,用音乐来调和人们的情感,用政令来统一人们的行动,用刑法来防止人们的邪恶行为。用礼制、音乐、刑法、政令,这四者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用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意识,建立清明安定的政治局面的。

    原文: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成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译文:一切音乐都是从人的内心世界产生的。感情在心中激荡,因而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声音组成和谐的条理,叫做音乐。所以太平时代的音乐安祥而快乐,这是政治和谐的表现;动乱时代的音乐怨恨而愤怒,这是政治脱离政道的表现;即将灭亡的国家,音乐充满乐悲哀和忧思,这是人民生活处境艰难的表现。音乐的道理,和政治是息息相通的。

    原文: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怙懘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征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矣。

    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译文:宫音是君,商音是臣,角音是民,徵音是事,羽音是物。这五种声音不发生混乱,就没有弊败不和的音了。宫音混乱就成为散漫的声音,象征着国君骄横;商音混乱就成为偏激不正的声音,象征着官吏堕落,角音混乱就成为忧愁的声音,象征着财物匿乏。五种声音都发生了混乱,互相排斥,叫做慢,在这种慢的情况下,国家灭亡也就在眼前了。

    郑国和卫国的音乐,是社会动乱的音乐,接近于慢了,桑间濮上的音乐,是亡国的音乐,政治混乱,人民流离失所,社会上盛行着欺侮国君自私自利的风气,无法收拾。

    原文: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也。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库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译文:音,是由人心产生的。乐,是与事物伦理相通的。所以只懂得声音不懂的音乐的是禽兽,只懂得音乐而不懂的乐理的是普通百姓。只有君子才是能够懂得乐理的人。

    所以能由辨别声而知到音乐,由辨别音乐而知乐理,由辨别乐理而知道政治的好坏,就具备了治理天下的方法。所以不懂的声音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音乐。不懂得音乐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乐理。懂得乐理就接近于知晓礼仪了。礼仪和理乐都通晓,叫做有德!德,就是得到的意思。

    所以乐的隆盛,并不是使声音极尽华美。在宗庙中合祭祖先的礼仪,并不是使食物滋味极其丰富。在宗庙中弹奏的瑟,安装这音色沉浊的朱红色熟丝所做的弦,底部的孔眼很疏朗,弹奏时发出沉浊而舒缓的声音,一个人唱歌,三个人应和,这声音并未达到丰富多彩的完美境地。合祭的礼仪,崇尚玄酒,并以爼盘载着生鱼,肉汁不用盐菜来和味,食物的味道并不丰富。因此此先王之所以制定礼乐,并不是它来满足人们口腹耳目的欲望,而是用它来教导民众节制自己的好恶之情,从而归于正确的人生正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章言 发表于 2016-3-20 21: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红星歌舞团演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_南空铁鹰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7826340101hokn.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五云召 发表于 2016-3-20 22: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歌要创作,不过太多了确会显得泛滥,有的可能甚至成为拉关系的工具。我觉得艺术就是艺术,是为了表达内心的真情真意,应该用它来表现正面的事物,揭露负面的事情,更加应该把它向有意义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利用它来做不良的吹捧。当然,把它做成更富有艺术感的,让人赏心悦目的作品,更是基本的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章言 发表于 2016-3-21 12: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云召 发表于 2016-3-20 22:32
红歌要创作,不过太多了确会显得泛滥,有的可能甚至成为拉关系的工具。我觉得艺术就是艺术,是为了表达内心 ...

完全同意老师的看法。

主贴文章虽然观点偏激,但也有所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tjneg08088 发表于 2016-3-23 14: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的,长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易斋主 发表于 2016-3-26 11: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民族的音乐基因还是有的,不过是在2000年以前。自从统治者开始以暴力禁锢思想,提倡老百姓做奴才,不许说真话以后,音乐基因也基本上被阉割了。虽然有所谓“乐不能伪”的说法,但有些歌唱了心里感觉还是要暗地里骂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章言 发表于 2016-3-26 1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成老师的看法!是专制统治残害了中国音乐包括我们汉民族的音乐!

专制是中国二千多年来的祸根,目前仍然没的摆脱。

文革时期的语录歌,是最典型的代表,的确支持了主贴的观点,的确是强奸了音乐艺术,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4-5-18 10:56 , Processed in 0.13324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