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68|回复: 20

世界民族音乐

[复制链接]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8:02:06 | |阅读模式
1、 什么是民族音乐?  答:民族音乐(ethnic music)原意为“少数民族音乐”,  广义的说法:民族音乐就是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者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 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  狭义的说法:民族音乐指的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的音乐 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25:46 |
2、 音乐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宗教、语言有哪些关联?  答:一、音乐与自然环境    以乐器为例:  ① 湿润的东南亚适宜竹子生长,竹制乐器较多,如笛子;干燥的阿拉伯地区,同样形 态的笛子材质则选取苇秆,制成纳伊笛。 ② 盛产木材的东亚一带所使用的琵琶,其共鸣箱是用整块大木头挖空制成的;在干燥 而不生产大木头的中亚,琉特类乐器的共鸣箱一般都是小型的,即使像乌德琴(阿拉伯琵琶)那样的大型乐器,其共鸣箱也是用木片拼凑制成的。 ③ 干燥地带的游、牧畜牧社会,传统的琴弦多使用以羊的肠子制成的羊肠弦;中国等 出产蚕丝的地方以丝弦为主。随着社会发展,近代出现了金属弦和尼龙弦。 ④ 以鼓为代表的膜鸣乐器,蒙在鼓框胴体两面的皮革有牛皮、羊皮、马皮、蛇皮、猫 皮、狗皮、骆驼皮等,皮革来源多就地取材,与当地动物的饲养和生长环境相关。 以音阶为例: ① 温带的东亚地区主要使用五声音阶。 ② 热带、亚热带的东南亚地区,同时使用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 ③ 印度、西亚等地主要使用七声音阶。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27:09 |
二、音乐与社会环境    关于生产方式:  ① 斯里兰卡的原住民维达族,其生产方式很少依赖于集团性的协作来进行劳动,因此 没有集体所共有的歌和舞,每位成年男子都有自己创作的歌和舞。此外,在安达曼岛等地的自然民族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各人拥有自己的个别性歌唱的状况,这应该可以认为是与生产方式有紧密关系的歌、舞形式。 ② 因纽特人的音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猎捕北美驯鹿的个人劳动为中心的音乐, 其节奏较为自由,不具统一性;一是以猎捕狼獾的集体性劳动为主的音乐,其节奏较具有规律性,适合于集体性歌唱。这也表现了生产方式与音乐节奏的关联。 关于专业音乐家:  在印度教的社会中,专业从事音乐工作并不是根据个人才能,而是被纳入种姓之中,专业音乐家是作为地位特别底下的贱民的职业而存在的。     关于歌会:         从喜马拉雅周边到阿萨姆、东南亚内陆、中国西南部地区的所谓阔叶树林带地区, 共同点是都有歌垣(歌会),歌垣贯穿了婚姻的全过程,其音乐以合唱音乐传承的多音性为特征,并与这一歌唱的社会环境有一定联系。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27:38 |
三、音乐与宗教     以亚洲为例,宗教与音乐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对应中也表现出一定的特征。  ① 在伊斯兰社会的基层文化中,由双簧管类的双管气鸣竖笛“兹卢纳”和双面鼓“多 路”组成的乐器组合在相当广阔的地区得以传承。这种乐器组合的音乐分布与伊斯3 I2 {/ z+ u1 S- m2 l) \: l- G. _
# B2 `6 i% L) E9 |0 C
兰教的某些流传地区形成对应关系。 ② 在佛教方面,与大乘佛教相对应的民族音乐大致都属于五声音阶。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28:14 |
四、音乐与语言 语言声调方面: ① 在中国的汉民族语言中,由于声调具有明确语义的作用,所以与之吻合的乐音也往 往在其运动过程中发生有意识的音高、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即“乐音的带腔性”。 ② 在欧洲民族语言中,由于不重视声调,声调不具有明确语义的作用,所以与之对应 的乐音就没有“带腔”的必要,乐音与乐音之间呈现明显的直线型的阶梯式状态。 节奏方面:      朝鲜半岛音乐多用三拍子节奏,中国和日本的音乐多用二拍子,有人认为这种节奏方面的差异是与语言差别相对应存在的。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29:29 |
世界民族音乐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课程。其目的在于向学生介绍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丰富多采的多元音乐文化,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了解地球上各种各样的音乐现象。打破那种以一、二种音乐文化代替全人类创造的音乐文化,忽视其他音乐文化,或以某一种音乐文化的审美观点标准来评价其他音乐文化的错误现象,克服以偏概全,见木不见林的片面性。使学生能够采用全球性的视角看问题,以客观公证,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世界各种民族音乐,建立起世界音乐文化 多元性的概念,以更好的进行民族音乐创作,研究,表演,教育工作。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30:42 |
本课程中的世界民族音乐主要指世界各地的民族传统音乐及根据传统音乐素材改编的音乐。世界民族音乐按地区大体分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阿拉伯(西亚、北非)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西欧、东欧、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共11种还有不按地区划分的犹太、吉普赛、库尔德、萨阿米(即拉普人)音乐。本课程大致按上列顺序进行。但从国内实际情况出发,课程中不包括中国民族音乐及欧美艺术(专业)音乐。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力求将每种民族音乐与其文化加以联系并注意音乐文化的内涵、功能,而不是孤立的描述音乐。在教学中还运用适当采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及文化价值相对论和多 进化论来说明某些音乐现象。本课程及其相关学科已在世界上受到广泛重视及推广,欧美、美国、日本各著名大学音乐院校均已设有此类课程。在我国,除中央音乐音乐学院外,只有个别音乐院校开设了类似课程。本课目前以课堂讲授为主,除在理论上描述该地区的音乐文化特点外,还配有大量的录音、音像资料,以便学生能在感性上接触、熟悉具体的音乐和有关的视觉形象,更好的理解这些音乐。授课时间为每周二小时,共一年,四学分。期末考试形式为听辨,课堂笔试或写专题文章。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32:13 |
世界音乐(World music)有时又称民族流行音乐(Ethno pop)。广义的世界音乐可以泛指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音乐。但是在这里我们所要介绍的世界音乐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美国流行音乐为主体的,同时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元素的一种新音乐形式。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32:40 |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流行音乐占据了整个世界。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索尔音乐和其他更多的形式充斥全球的每个角落,对各国流行乐坛带来巨大的冲击。其实,所有的这些"美国"形式,实际上都是非洲血统的基因转移,是贩奴时代流传到北美的节拍。当这些节奏稍略加工以后以新的形式回到他们的故乡时,又影响了曾经孕育他们的文化并诞生了令人兴奋的混血品种--世界音乐。80年代世界音乐对西方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有趣的是这种影响却是一种循环关系:非洲的黑人文化作为流行音乐的源泉使其迅速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当这种美国形式的流行音乐回到非洲时又促使了世界音乐的诞生。80年代,当世界音乐的影响逐渐扩大,世界各地(特别是亚非地区)的音乐家便通过各种先进手段充分体现了更加前卫的当代意识,从而又返回来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世界音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种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甚至传统音乐相结晶的混合体。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33:46 |
人类的历史即将进入21世纪。近百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展,交通的发达,信息的迅速传播,生活在全球各地的人们交往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了解和理解已成为人们当前迫切的需要。世界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了解世界。作为当代的中国音乐家和音乐教师,也必须扩大自己的视野,站在全球的角度来观察研究音乐。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34:09 |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音乐?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最容易的回答可以是中国音乐和外国音乐,或者是器乐和声乐,但这似乎过于简单化了,不能说明问题。如果按国家来计算,世界上就有100多种音乐。但问题在于有些国家虽然不同,但音乐基本相似,有的虽是一个国家,但内部人种,民族,文化差别很大,音乐往往很不一样。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36:56 |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可以说音乐是属于文化的,有多少种文化就有多少种音乐。但对文化或文明也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过去有四大文明,五大文明之说。近年来英国历史学家则将世界上从古至今的文明定为26种或37种。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37:58 |
从上世纪末开始,全世界的音乐人类学家,民族音乐学家对全球五大洲的民族音乐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近几十年来则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全世界的民族音乐,舞蹈进行了录音,摄影,取得了大量,珍贵的资料,这样才有可能对世界音乐文化形成一个大致的概念和看法。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38:30 |
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分类可从各种角度来考虑,既可以粗略地分为几类,也可以细分为几百种几千种。但以取中较好。根据人类学界,历史学界和民族音乐家的意见,并考虑到音乐文化的具体特征,我认为世界上现存的音乐文化按地区大致可分为9至11种:即东亚、南亚、东南亚、阿拉伯(西亚北非)、中亚、西欧、东欧、北美、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其中
  |- d8 E+ T1 M! j8 q3 c5 P+ ^+ _/ S/ C/ g/ e
西欧与东欧,阿拉伯与中亚可分可合。此外还有犹太人,吉卜赛人,库尔德人,萨阿米人(即北欧的拉普人)等几种不按地区、国家划分的特殊的音乐文化。每一种音乐文化区还可细分,如东南亚可分为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音乐文化区,黑非洲可分为埃塞俄比亚、西非、中非、东非、南非、马尔加什、布须曼等亚音乐文化区,大洋洲可分为美拉尼西亚、波里尼西亚,密克罗西亚三个亚音乐文化区。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38:58 |
世界上每一种音乐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特征:如具有深厚历史传统文化的印度就拥有自己高度发达的音乐体系。它的音律、调式、旋律、节奏、曲式、体裁、乐器、乐队、唱法、音色、音乐表演方式,音乐的功能,审美观„„等都带有特殊的印记,因此即使是一个外国人也很容易辩认印度的音乐风格。又如非洲的黑人音乐,它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直接、紧密的联系,音乐几乎伴随着人们所有的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劳动,仪式歌曲外,还有批评,讽刺性歌曲,用来表达人民对统治者和为富不仁的不满,甚至还有用歌唱来进行诉讼的,在尼日利亚的某些部族中,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上都以半唱半说的方式陈述事实,进行辩论。节奏是非洲黑人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强烈奔放,复杂多变的节奏是黑人对世界音乐的最大贡献。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40:03 |
对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文化有了初步的理解以后,我们才有可能客观、公正、平等地对待世界各种民族音乐了。过去那种以欧洲艺术音乐作为绝对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音乐的“欧洲中心论”的观念正在改变。剔除了偏见后,我们就可以按照各种音乐文化的特征来认识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就能发现无数晶莹夺目、闪闪发光的音乐瑰宝,就能聆听绚丽多姿,几乎是无穷无尽的音响世界。一个新颖、令人神往的世界音乐百花园将出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为之惊叹、迷惑、思索、倾倒,心醉。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40:25 |
现在,世界民族音乐百花园的大门已经打开,让我们进去参观吧!世界上有一种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曲,一般人很难相信,但这是确实无疑的,那就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呼麦”歌曲,过去我国新疆蒙古族中也有人会唱。“呼麦”歌曲堪称音乐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国际音乐界为之瞩目,现在不仅蒙古人唱,而且也有美国人、法国人学会了“呼麦”的演唱。菲律宾有一个全部采用竹制乐器的竹乐团,演奏的竹乐美妙动听,令人神往,飘飘欲仙的竹乐不仅演奏菲律宾的民间音乐,也常常演奏欧洲名曲。菲律宾的竹制管风琴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每年都在马尼拉郊区的一个小镇上举行国际性的竹管风琴节。在印度,从西方传来的小提琴、吉他、曼德标、黑管、萨克斯都彻底的印度化了,除乐器的外形未变外,演奏的音色、方法、风格、内涵都完全变化了,而且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系,当代小提琴演奏大师梅纽因曾与南印度小提琴家苏布拉马尼亚姆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表演了二重奏,是又一次音乐上的“东方与西方相遇”,为音乐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在印度除了根深叶茂,欣欣向荣的传统民族音乐外,电影音乐正在崛起,这种音乐的旋律、声乐唱法都是印度的,在乐器,和声方面加入了西方的因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印度电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受到普遍的赞赏和欢迎。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乐队是传统的敲击乐器大合奏,表现力很丰富,它的音响有时像夹杂着轰轰雷鸣的狂风暴雨,有时却又如潺潺流水在小溪里歌唱。“甘美兰”的乐队及其音乐是世界各国数代民族音乐学家的研究课题,也是西方人最熟悉的东方音乐。在美国已有100多所大学的音乐系开设了演奏“甘美兰”音乐的课程。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40:47 |
非洲黑人(尤其是中非洲)的节奏是很复杂的,合奏时常常有五六种节奏同时进行,而且互不干扰,还进行精巧的即兴装饰变奏,令人叹为观止,人们称之为“节拍器式的节奏感”。在大洋彼岸的拉丁美洲,印第安人雄浑、深沉的排箫音乐传遍了安第斯高原,他们能在一支排箫上同时吹出两个声部,也是世界上罕见的;特立尼达多巴哥人民发明的钢鼓音乐响彻了加勒比海,并且已进入美国、加拿大的中学音乐教育课程中。在浩瀚无际的太平洋,夏威夷风韵独特的草裙舞和热带海洋温柔缠绵的旋律令人心旷神怡。毛利人的文化已成为新西兰的骄傲,毛利男子的“哈卡”舞勇猛激烈,令敌人丧胆,女子"玻依歌"抒情优美,十分动人。欧洲的民间音乐也有自己的特点。瑞典的民间小提琴音乐在70年代时得到复兴,现在每年都举行琴师节,其音乐风格自然、朴素、透明、纯净,把人们带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气氛中。电影“音乐之声”中的《牧羊人之歌》的演唱风格就来自瑞士民间的“约德尔”唱法(这是一种用真假声迅速交替的唱法)。苏格兰风笛,爱尔兰竖琴,西班牙“弗拉门戈”歌舞,葡萄牙的“法朵”悲歌,罗马尼亚的排箫音乐都是欧洲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41:46 |
在中国,长期以来由于主观、客观上的各种原因,我们对世界上的音乐文化知之不多,主要集中在欧美的艺术音乐和中国本国的音乐方面,对南亚、东南亚、阿拉伯、拉丁美洲、黑非洲、大洋洲的音乐我们所知甚少。全国的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师范大学音乐系都没有这方面的课程,广大的从事实际工作的音乐家也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资料,即使对欧洲、北美的民间音乐我们也了解得不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如今在欧洲、美国、日本的著名大学和研究院中,都已开设了介绍世界民族音乐的课程,有的学校还开设了演奏世界民族乐器的课程,美国还规定从小学音乐教育开始就要设立多元化的音乐课程。而在我国目前只有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开始设立这类课程,全国从事这一学科工作的不过20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看来取得人们的共识和支持已成为燃眉之急。我们呼吁音乐界和有关方面的领导大力支持,创造条件,使这一学科得到较快的发展,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这是历史赋于我们的责任。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43:15 |
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具有各种营养的食品,中国营养学家认为每人每天应吃10多种食品,日本厚生省(卫生部)希望每人每天吃30多种食品,这样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文化和音乐又何尝不是如此!
 楼主| 莫甘娜 发表于 2015-9-11 19:44:42 |
全方位的开放,面向多元化的音乐世界是21世纪的大趋势,21世纪的中国音乐家音乐教师应该在重视本国民族音乐传统的同时,跳出狭窄的圈子,以新鲜的口味,喜悦的心情来品尝世界上绚丽多彩、营养丰富的种音乐,从中汲取活力,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音乐事业。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4-5-6 22:53 , Processed in 0.1448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