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9|回复: 2

李敬泽:中国作家与批评家思想碰撞减弱了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14-7-23 11: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敬泽:中国作家与批评家思想碰撞减弱了
2014年07月22日14:02  南方都市报   评论中大奖(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李敬泽李敬泽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的新书《致理想读者》,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李敬泽近年来有关文学的文字和言谈,既有对文学现状的思考、文坛新现象的剖析,也有对莫言、贾平凹、毕飞宇、冯唐等作家及其作品的点评。
    近日,李敬泽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谈及当下的文学批评环境称,文学座谈会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逐渐没有那么纯粹了,“这不仅是社会风气的问题,而是作家与批评家之间思想的碰撞和张力消失了。”

    关于理想读者
    一种无功利的阅读状态
    谈及什么是理想读者,李敬泽说:“它肯定是没有标准的,谁都可以读书。不必纠结自己是不是理想读者,也没有必要吃饱了撑的去琢磨别人是不是。所谓的理想读者,其实是一种比较好的阅读状态。特别是针对文学书而言,当我们拿起一本文学书的时候要从中得到什么,从功利的意义上说,什么也得不到。你看了一堆爱情小说,可能还是不会谈恋爱。读书的价值在于,给我们提供一个精神上的远方。”
    从五年前出版的文学评论集《为文学申辩》,到今天的《致理想读者》,李敬泽认为,当前阅读的大环境没什么改观,“这两本书从题目上来讲,都带有防卫性,《为文学申辩》是防守的姿态,《致理想读者》从骨子里讲也是防卫性的姿态。在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它与我们人生的关联受到了挑战。当我们大家都看重什么东西都要有用的时候,那么文学的意义何在?这确实就成为一个问题。我也是有意无意的,去面对公众去申诉文学的价值,去申诉它的无用之用。”在书中,李敬泽也提到当下的学校教育,无助于这种“无功利阅读”状态的培养。“在欧洲一个中学生毕业时已经读了很多国外文学的基本经典,他的感受力得到了充沛的培育,而我们的中学生大概顾不上这个。”

    文学批评现状
    缺乏思想碰撞上的张力
    书中有不少文章是李敬泽给青年作家们写的序言,有人把李敬泽称作青年作家的教父,也有人说他是序言专业户。李敬泽笑着说:“谁神经病啊,特别爱给人去写序言。我天天在抵抗写序言,有的时候也在所难免。我现在聊以慰藉的是序言这事不是现在才有的,我看唐宋八大家的集子,那序言多了去了,鲁迅给人写的序言出书的话,也能出《鲁迅序八集》。当然,我不是自比唐宋八大家或者鲁迅。序在中国,本身就是一种文体,像唐宋八大家他们给写序的书有的都没了,但是他们的序还留存下来。”与写序言的人情味相类似,现在的文学评论家们还常常在一些新书研讨会上碰面。李敬泽认为,文学座谈会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本来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个媒介,但现在逐渐没有那么纯粹了。“这不仅是社会风气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人情问题,而是作家与批评家之间思想的碰撞和张力消失了。有的批评家也没看过作品就开始评了,作家从批评家那里得不到什么有用的营养,批评家也看不出作家的一些用心之处。”李敬泽认为,作家和批评家之间应该有一种思想碰撞上的张力,作家的作品对批评家形成挑战,批评家以他的洞见对作家形成压力。
  学术化禁锢了文学评论谈到文学评论的逐渐弱势,以及这种思想碰撞张力的消失,李敬泽称更深层的一个原因是文学评论的学术化。“我们现在的文学评论从90年代以后,越来越变成在学院里封闭运行的一门体制化学术,它被充分纳入学术体制,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其主要的目的不在于跟现在的文学现实,跟当下作家的创作对话。也就说,已经可以自己玩自己的了,现在很多批评家对现在的文学没什么兴趣。”
    问及现在的文学评论界是不是太过于一团和气了,不如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那么争鸣,李敬泽说:“现在不是不打架,而是架吵得水平太低。看过之后我们就疑惑,这个吵什么呢?既不能增进我们对文学的理解,也不能增加我们对人生的认识。所谓文学的黄金时代,不过是每一代人自己的错觉而已,就像我永远认为我那个青春时代是黄金时代。等到80、90后到我们这个年纪,就会觉得他们年轻时是黄金时代。”

     再谈作家与现实
     缺乏应对复杂现实的自觉性
  “作家被巨大的社会景观吓住了,相比于这个高速旋转、奇迹迭出的世界,作家多么小多么无力。”对于作家与现实社会的关系,有不少作家感慨现实比小说更荒诞,生活大于想象。不过,李敬泽认为,这是作家们得了生活恐惧症或生活抑郁症,“我们应该看到这个时代社会景观的复杂性,可以说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很难想象哪个时代像现在这么复杂。就一个个体来说,他从早晨起来到晚上面对的事情,也比以前任何时候的一个中国人复杂得多,这给作家造成了很大的难度。不过,我们的作家们还缺乏思想上的准备,也缺乏艺术上的努力,甚至也缺乏应对这种复杂景观的自觉性。我们还是从过去的常规和习惯出发,就像用农耕时代的东西,来应对此时此刻的中国,这肯定是要出问题的。你还是286电脑的系统,要运行最新的苹果软件,这一定是会死机、黑屏。”相对于一些老牌作家,李敬泽注意到,近年来一些青年作家包括一批媒体人出身的写作者正为中国小说带来新的可能性,比如夏榆、阿乙、李海鹏、黄惊涛、阿丁等,“我对年轻的作家更怀有期待,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寄希望于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作家,面对复杂经验的时候更加敏锐,他们也没有原有的文学经验那些包袱。”

    书摘
    李敬泽点评冯唐
    冯唐小说写了十几年,粉丝遍江湖,传言此人是一高手,但是,没人说得清他是哪门哪派,也没哪个批评家愿意招他惹他——我不记得有哪位成名批评家拿他试过招,我也不想惹这个麻烦,这只会暴露文学之树之绿和理论之灰。中药铺里,每一味药都有一个抽屉,但冯唐这味药装不进任何抽屉,只好放在柜台底下,知道他在,权当他不在。
  不能纳入现成阐释系统的小说家当然是不幸的,至少是当不成大师,他注定是癫和尚癞道人,破履烂袈裟,度牒也没有,游戏红尘,不干不净。而大师,需要被阐释、被放进药罐子里熬成济世利人的汤。正如有的和尚注定当方丈,宝相庄严,看着就像,注定受十方香火,有巍峨庙宇、金珠玉帛配他。
    癫和尚若是做了小说家,大约就是冯唐这样。他无差别心,他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分成爹妈儿子,分成领导、知识分子和群众,正如医生眼里,人在产房一样、推进炉子时也一样,在搓澡师傅眼里,人在澡堂里一样,深知众生平等,做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方做得成癫和尚,酒肉穿肠、呵佛骂祖。
  ————摘自书中《无托邦》一文
    人物简介
    李敬泽,原《人民文学》杂志主编,现为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1964年生于天津,祖籍山西。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小说选刊》《人民文学》杂志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批评写作,曾获中华文学基金会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等。著有《颜色的名字》《纸现场》《河边的日子》《看来看去或秘密交流》《冰凉的享乐》、《读无尽岁月》《见证一千零一夜》等多部文集。
(责编:甄紫涵)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8-27 11: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cul.qq.com/a/20170824/020554.htm


李敬泽:文学的元写作与元动力为写作提供新的方法论_文化_腾讯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7-10-14 16: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culture.ifeng.com/a/20171014/52634102_0.shtml


美国汉学家金介甫:近些年来中国作家释放了想象力_凤凰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4-4-20 16:30 , Processed in 0.1205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