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73|回复: 4

致混缩初学者的一席话——隆熙俊

  [复制链接]
隆熙俊 发表于 2012-10-22 18: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 I& u% @! p0 ?' {8 e
    与往日没什么不同,我仍然坐在棚里的操作间,沏好了一杯茶,静静的守着这些挚友-我的设备,在常规与非常规之间思维跳跃着,每天,我几乎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而不一样的是所表达的音乐是不同的,每天,我都告戒自己,要比昨天进步一点点,要成功一点点,每天要做一件或者半件有意义的事情,到了夜晚入眠之前,我也好在整理一天的思绪后睡的安稳。* s$ p! p* k) d' V! o5 \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进步,给了我们这些音乐爱好者通过努力而成为音乐人的机会,这在90年代初期或者之前,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现如今的软件飞速发展,又使得我们这些平民音乐人有了施展自己音乐理念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抱以感激的态度来感谢宇宙带给我们不可思意的神奇世界。9 P; E" P$ u& R9 |
    从05年至今,不管是以怎样的学习和探索的方式,我已经在音乐制作的领域自产自销近六年,尽管面对山外山人外人,我仍然是个菜鸟,仍然不成熟,但似乎我也有说一些意见和个人见解的资格,接下来的个人拙见,希望高手看在眼力用温柔的语句多多批评0 O7 v% V( c' _! P( T2 _
    我们谈混音,优秀的混缩,能让我们的音乐作品听上去更好听、更耐听,那么混缩称之为后期处理,那么前期的致关重要对于后期混缩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第一前提,那么在此,我只想对前期简单做下说明以便对后面的混音理念有一个辅助的作用。首先,前期的录音素材的质量,决定了我们混缩的目的和安排:如果前期的准备是由对于录音概念模糊的人进行采集,并且采集声音的设备是非专业标准(普通的麦和民用的声卡),那么到了后期,我们所考虑的最终结果虽然仍然是让作品更好听,但此时后期的目的却是以挽救和补救为主要作用,因为我们都知道,麦取决于我们采集到的声音品质的好坏,而音频卡(声卡)取决于我们如果把优秀品质的声音很好的反映给我们的软件进行混缩,假如,这么重要的两个硬件达不到我们的标准,我们的素材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素材一经产生就好似先天不足的小儿麻痹患者一样阻碍了我们更好的让它成长,举个例子,我们花15块钱买的耳麦,是刚刚接触录音混音的爱好者最直接接触的低端音频设备,用它来录音,我们得到的声音,第一直觉感受就是,我们回放的时候,那并不是我们真实的声音,听起来不象,甚至会很夸张,主要特点就是声音的听觉感受很窄、很薄、没有弹性、总感觉缺少什么,那么这样的声音,我们拿给混音师,得到什么样的评价呢?在这里我还用一个医学实践来表达,此时的干声就好似垂死挣扎的患者,并且需要摘掉其器官或者肢体的某一部分来保住他的生命,但是生命虽保住,健康后的体态特征却已经是不健全的身躯。我们称这样的混缩为挽救和补救,是因为此时混音所做的是想办法在现有的缺陷的素材上找到奇迹让其生还,让其尽可能的听起来好听而已,但此时的好听是相对的,可能也是不真实的;与这样的情况相比,如果我们前期是由专业的录音师所采集的声音素材和中高端以上的专业的硬件设备,那么我们的后期混缩的目的在保留其该有的真实品质的基础上让所有的声音和谐融合,以每件乐器最真实最该发挥的音色体现在整首作品中,让听这感受到更好听更舒服的声音,显而易见这样的后期混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混缩。曾经,我听说过有这样一句话,不管是什么样的声音,拿到经验丰富的高级混音师手里就一定能混出好听的东西来,那么在此,我刚刚所说的一席话应该可以很清楚的解释这句话是否靠谱了。- s5 G8 j: O, s# O5 ~4 r- t9 f7 M
    有人会在这个时候问我,那我们初学混音的人对于理想的混音环境遥不可及,就什么都不可以做了吗,当然,不是的,对于上段文字所阐述的是从音乐的品质和档次的角度来说,而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即,以混音的学习的角度来说,并不是非尖端设备就不能学习混音,我们虽然不能保证音乐成品的最终品质,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现有的设备来尽可能的让我们的音乐作品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更好,这是完全可以并且触手可及的事情,需要的只是时间、信心和我们的耳朵。
4 W1 w) G7 J3 v. v. o( F6 Q/ X/ w0 g3 V7 G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我们最初必须拥有的并且掌握的,首先,有一个良好精准的监听环境,是我们能学习并混缩出好的音乐的一个大前提,所谓监听环境,用通俗的话讲,我把他比喻成一个能够真正体会好声音的环境,也就是说,如果说有个绝佳的好音乐让你来欣赏,你是否有一个能够非常清楚和还原体现这件音乐作品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我们使用的音箱、耳机以及音箱所摆放的位置和房间的收听环境。比较起来 最廉价的环境当属耳机。我们使用耳机来欣赏我们认为的好声音或者好音乐,至少不用太顾及象音箱还要考虑摆放或者房间的问题,戴在耳朵上,所有的问题就全解决了(如果你家门外就是菜市场除外)。好,新的关键字在不停的出现着,——音箱、耳机、环境。爱问问题的人这个时候应该已经举手了:到底是用音箱来监听我们的作品呢还是耳机来监听我们的作品,耳机和音箱我们应该选择哪一样来混缩我们的音乐呢?$ I$ r5 n# v! C* M, ]& ?4 ^% J" i  F
尽管这个问题是我问的,但是这个问题问的简直太好啦,我将以下面一大段文字来详细的解答这些问题。2 O; X& h# z0 m$ b
先从大范围来说,接触高端的制作唱片的录音棚的朋友并不多,在极其专业的混音环境中,其实是和录音室分离的,我见过的分配最细致的混音室包括,近场监听、远场监听、最后还有专门为成品做最后一道工序的母带室,也就是说,我们的作品要经过这么多间混音室才能确保被正确精准好听的混成CD最后拿到我们手里,从品质的高端化来说,这当然是有必要的,但是即便是国内,能够制作这样音乐以及操作这样的人也是微乎其微,只是从大范围来说初学混音的朋友有必要了解这一信息。那么,从我刚才的一段话中我要继续来补充的是,无论是近场还是远场,甚至是母带制作,我们就早已把环境添加了进来,环境,即房间,房间里有什么?有监听音箱,所以我想说,在一个经过特殊处理的房间以监听音箱作为混音的主监听是最正规最精准的混音监听模式,而耳机在这个时候主要在监听更多细节的时候才被使用并当作监听音箱的助手以辅助的形式出现。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国内的唱片行业的录音棚,大多数是近场和远场监听在同一个房间(经过特殊装修),只不过,由不同的箱子依不同的摆放来达到必要的监听环境。再往小范围来讲,说到我们个人工作室和音乐爱好者,专门打造一间专门混音的房间似乎不太切合实际,往往都是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或者和父母同住等等,条件不允许我们这样,但尽可能的,我们还是要有一对监听音箱,作为我们混音的必要监听设备理论上确实是件必须品,在低价位的监听设备中以2000左右的箱子基本上能够满足业余爱好者的混音监听,当然,有条件的可以选择更好的,那样对于我们把握声音的准确性会更精确。我们都知道,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那么我们大多数时候收听到的音乐是多种乐器混缩在一起的立体声音频,首先乐器与人声所构建的声场环境以及所有乐器以及人声的摆放都是以空间作为媒介而通过空气传播,我们耳朵所接受到的便应该是这真实的声场环境,而最接近这种环境的就是通过音箱来播放我们的音乐,混音师和一对监听音箱大致成等边三角型的位置,音箱精准的输出声音并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所听到的已经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带有空间感的音乐,这依监听音箱的品质的高低决定着我们所听到的音乐的空间的准确。而耳机,由于特殊构造,几乎紧贴我们的耳膜,这样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的距离,再好的耳机也未能准确的制造那种真实的声场,用耳机混缩出来的乐器以及人声的位置难免会出现误差,我们从耳机里听到的好声音仅仅是被模拟出来的声场,而未必是真正的好声音,举个例子,迷茫的朋友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那就是,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用耳机混音,混音结束在耳机里听感觉非常好,可是拿到其他的场合,特别是音响上来听感觉差距很大,甚至真的很不好听,其原因也在于此。
: @  P5 {' X4 x' n耳机非常容易误导我们对音乐的判断。可实际上,刚刚开始接触到混音的朋友,舍得花上几千元购置一套监听设备的却也没有太多,再者混音时的音量比平时会稍大,对于封闭不好的房间也容易扰民,等等这些非客观因素使得一些朋友只能依赖于耳机混音。那么在这里 ,我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实用的窍门,以便大家能够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勉强用耳机来混缩音乐。& T% `/ m% k! z( ^* S8 \5 E
首先要对自己的耳机有一定的了解,如何来了解?那就需要用你的耳机来充分的收听混音质量非常高的音乐,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只用我们的耳机来欣赏音乐,切记不要更换耳机或者音箱,当我们熟悉在我们的耳机中听到好声音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一定会下意识形成好声音在我们耳机中的记忆,那么与好声音相违背的声音,由于之前对于耳机已经熟悉很久,便很轻易的感觉到区别,至于这区别是好是坏,那就交给我们混缩来处理了。重点在于,我们要充分了解我们的监听设备后才能以它当作标准来混音,而用我们的监听设备听好的音乐的目的在于让我们清楚的了解好的作品在我们的耳机中的感受,形成记忆,这样相违背的声音我们才能轻易分辨从而达到了 用耳机监听的目的。8 a1 I7 ~4 ^1 x+ M. h- }  M; U
当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监听环境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让我们的监听环境配合我们的耳朵开始进行混音的工作了。那么我接下来说的并非具体到单个效果器的操作,而是对于初学混音的朋友我主张先把混音的整体思路搞清楚,不盲目、且具有针对性,力争做的每一步都是有目的有原因,有章可循。
. @, e" k4 Q  {7 M% G9 V如果这是你的第一首混音作品,你是否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呢?别急,听我漫漫讲来,我将对于一般的翻唱作品以人声与伴奏贴唱为例做以下建议,才此我尽量避免专业术语并以通俗的语言来做描述:2 O8 j7 n' m, d7 s, D$ l
1  找到接近母带的电平值仔细听原唱的细节8 s( V6 ^3 i, F& ?5 D* s) ^
   找到该作品的原唱,以耳机合适的音量偏大一点,固定此音量不变,聆听该作品的原因重现一到两遍, 不是傻听,我们要仔细感受的内容有,人声与伴奏的位置是靠前还是镶嵌内部,人声的粗混响大概是大还是小,伴奏乐器中压缩大的乐器多还是少,伴奏整体的压缩力度大不大,伴奏和人声的音量匹配的模糊判断等 尽可能的发挥想象,记住原曲的细节。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现在固定好的音量就不要在调节任何输出断口的音量了包括你的耳机调节音量以及软件的总输出,软调音台的总输出,这样你几乎可以确定将来你最后导出成品的音量应该接近现在听到的这首原唱的电平,在混音时,我们没有老师在身边,最好的老师就是原唱,多听几遍把原唱的整体概况和细节记在心里在自己混音的时候又所依靠,最初混音是模仿的阶段,当混音到了一定的阶段才有可能创新和混出自己的风格。
5 @9 f  i; a- w2        限制三个地方的输出电平防止过载
5 ]$ L1 P/ v( ?( S' E因为每个效果器的运用或多或少都会对电平产生影响,为防止过载,我们需要在特定的地方挂上限制器(一般为WAVES出品的L2),那么都有那些地方需要挂呢,第一个地方是最主要的,我们需要在你所使用的混音软件的总输出端口挂一个,这好比我们把最外面的门锁上,里面的所有内部操作几乎是被完全限制在额定范围内以至于无法过载的,但防御越多越保险越安全,我们还有两处需要同样做这样的限制,其一是我们的伴奏轨道其二是我们的人声轨道。在此特别注意的是,我所提到的限制便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限制器,限制器仅仅在超出我们的额定范围时才会起作用而在范围内的并没有做任何处理,所以一般情况下限制器应该是所有效果器中排在最后的效果器,它保证了所有效果器的运用,在终端都将受到当前轨道的限制器的作用,在发挥起本身效果器作用之余又在限制器的作用下不至于过载。4 j1 }# d4 z) _1 G+ z
3        人声波形电平的“粗”处理
/ b6 x4 i9 q4 P  z0 k3 ~) M当我们把限制器都挂好后,我们就可以放手在我们的工程中大手大脚的处理我们的素材了,那么我们刚刚采集的人声,在和伴奏放到一起时,未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由于动态太小,所以人声几乎是非常弱的相比伴奏来讲几乎听不到。我们就需要通过必要的手段先把人声大概提升到和伴奏基本匹配,为什么说是大概,因为在后面的操作中,人声会由于效果器的影响而影响电平的波动。我们再说提升波形,对于提升波形的方式,如果按照我的方式和顺序进行提升,理论上是不会有失真的危险的,第一步,先提升原波形,以最大波形位置提升到接近削顶时停手,这是我们用眼睛能够看到的波形的变化,此时的提升,波形图形最宽的地方已经接近削顶,这时我们需要进行第二步提升,第二步提升是利用我们的刚刚所提到的限制器来提升一定的范围,这个范围怎么来取呢,我们知道,限制器有增益按扭,那么单纯推动这个按扭,就肯定能够提升到我们所需要的音量,但这样做势必会影响到我们人声的整个动态,因为限制器的增益来达到的大电平,人声的动态也一定会受到影响而造成高电平失真,整体无色彩的悲剧,在这里,我们取一个中间值来完成我们的第二次提升,用数值来描述的话是这样,默认限制器的增益是0,假如我们推至-7刚好是我们听到的人声和伴奏匹配最合理的位置,那么我们把7除以2,把值设定在3.5的位置,这样,我们就在不影响动态的前提下利用限制器又提升了一部分电平,但显然这样的声音还是不够的,这时候,我们考虑最重要也是起至关重要的第三步,利用压缩器来迫使我们的人声尽可能的在动态合理的基础上达到和伴奏音量保持基本一致。
. h: T) [5 `9 r4 p/ O4        美化人声或弥补人声: L' R# n2 I7 o1 j& ]  h
当动态十足的人声已经和伴奏纳入我们的耳朵的时候,我们便开始考虑我们的人声如何才能表现的更好,此时,我们便需要对人声做均衡处理,但伴奏和人声同样足够大的时候,势必会有声音频点上的重叠和人声本身的问题所导致的人声和伴奏合起来听上去非常不好听。那么为什么不好听呢 ,在这里我们列出几个原因供大家参考:a 我们都知道如果同样的人声重叠起来听,感觉会很不舒服,原因在于同样的频点又重复了一次,这一次的重复不单单只是音量上的少许提升,频点重复是直接导致声音发生扭曲的一大因素,同样,在伴奏中,也同样存在和人声相同、相似的频点,一旦有所重叠,多出来的部分势必让我们觉得不好听 b 人声本身缺少必要的频点,这有可能是因为本身采集时就已经形成的,多发与质量和档次比较低的设备所造成的缺失 c 歌手对音色的把握并不熟练,导致音区随着增高而产生的音色变化使音色不统一甚至变形 。在这里我暂时先提出这三点原因,EQ(均衡)是能给我们人声带来很大帮助的效果器,但是,它能载舟也能覆舟,我曾经听说过一句经典的话,“EQ如果调不好,那就不要调,调就一定要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如果连自己做的EQ都不知道是改善了还是破坏了,那得到的声音一定是被破坏的”。对于E        Q的调整,是混音从始至终的效果器之一,也就是说,混到结尾时EQ也有可能还有细微的修改,那么EQ的原理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调整呢,请参看我主讲的EQ基础教学篇《EQ原理及使用方法》百度搜索即可; O3 t& @7 ?* \8 F
5  增益补偿我们的人声到合适的位置
! O( B. J% V- a9 E/ K# y' ?当我们对人声做了必要的均衡后,一般情况下,人声的电平 会有所衰减,那么我们仍然需要通过之前说过的压缩器来增益补偿我们的人声到我们认为合适的位置,
1 k! n6 R- u! w$ @8 `; Z& H$ \" R6        人声的混响的一些建议  P& _: ~/ n) `2 ]: f
接下来我们考虑混响效果器 ,谈到混响,我想说的是,这并非我们在唱卡拉OK时所感受到的混响,虽然它也是渲染声音之用,但更多的是起到和伴奏很好的融合的作用的效果器,并非无限大的混响感觉就是好的混响,除了要认真去学习混响参数和功能外,我在此说几点经验和建议供大家参考:a 如果你不知道人声的混响到底多大为合适,请以原唱的感受为主 b 一般情况下 伴奏乐器中失真和电声压缩比较大时,我们的人声混响便不宜过大 c 混响不是浑浊的响声,无论给人多大的感觉,也应该是清晰的,干净的,自然的能够从头寻到尾的透彻 d 人声和伴奏中乐器应该同属与一个声场范围,要把调节在人声上的混响使人感受到和同居一所的所有乐器一个环境中  e 混响弥补不了人声的缺陷,在现场KTV时混响出奇的大 ,以至于唱歌的人哪怕有些小问题都可以被混响所掩盖给人以唱歌好听的错觉,在混音中,你会发现这无济于事,不但没能改善和掩盖你的缺点,而且会不同程度上双倍奉还给你的缺点。混响可以让你的声音更好听,同时也会让你暴露的问题更明显。0 L) j9 F) D% b* j% I2 E5 h( d# F- G
7        人声的包络线* f; {6 Z+ l' x6 D6 R) I& ]
先通俗的阐述下它的定义:这是一条可以精细到没一个字的每一个音的最小时值手工调节曲线。我们做这个的目的是进一步让我们的人声丝毫不差的“镶”进我们的伴奏中。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整体通过“三步”手段提升的人声再经过效果器的处理,仍然有个别句甚至个别字的不理想,此时的不理想,是以个别字或句隐含在伴奏中或音量大与伴奏而浮在伴奏上为主要表现的遗憾,如果是整句电平高于或者低与伴奏,我们剪切此句,然后单独提升或者衰减达到我们的目的便可以,但如果是个别字呢?又如果是一字多音的其中一个音的情况呢?这样细微的遗憾,如果不做处理 人声的整体永远是参差不齐的,因为有些音量上的细微变化是无法用效果器做整体处理的,他们照顾不到更细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一旦被人声包络处理过后,人声音量就会变的平滑而流畅,对于这个步骤的操作,看上去字字细扣操作复杂费时间,但当它成为熟练操作后,以5分钟的歌曲为例,那么总耗时仅仅是他的三倍便能够达到我们预计的效果,为一首歌多花这15分钟想必是物超所值的事情,我们何必吝惜这15分钟呢
' {2 A! Z6 }: _* u1 ~6 [* q9 k8        降噪处理的一些建议
9 w* O# X) a) d( c4 w8 W对于录音环境比较恶劣的朋友,降噪恐怕是大家最熟知的一个步骤,但,对人声损失最多的效果器也必然是降噪处理,往往我们做过降噪处理的声音,确实干净了,但是干声本身也变的失真的非常厉害,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便是呼吸声变的很怪异不正常,一般这种情况就是降噪过度而造成的。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下这个效果器使用的顺序,有的朋友喜欢在后期处理的第一步就降噪,那么其实你降的并不是100%的噪音,而你采集样本后进行降噪后,是干声本身的噪音小了,但是后面你势必要提升你干声的电平,无论你通过手动提升还是通过效果器来提升动态,同样你降噪并不干净的干声的残余噪音也又再一次被提升上来,而且此时的噪音可能又是带着混响的或者是其他特殊效果器处理过的噪音,难道这个时候你还要再降一次噪?那干声的损失必将是惨重的并且是无意义的,所以,从我叙述的步骤来看 我放在了差不多第八个步骤来处理噪音的道理 大家应该体会到我的用意所在。还有一个问题,是我要提及的:我们不要轻易剪掉句与句之间的空白轨,而我不理解这是空白轨,虽然没有人声演唱的部分,但它仍然含有空气和环境,我理解你们的用意,你们想尽可能的让不唱的地方干净,但实际上你处理过后,缺少环境声音和演唱是伴随环境声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会明显有你切断的痕迹这个痕迹是无法改善的,我要说的是,当我们采用采样降噪音后,空白轨应该被我们所保留而不是彻底清除干净,这对于我们歌曲的连贯性不利。- z; O+ R' F1 h" r) s% U/ H, J# z- p
9        收尾工作& e  l0 h# a9 K- Y. R+ b4 M
如果我们对歌曲没有特殊的要求和特效的处理的话,此时,我们的主要工作就已经基本完成,在导出成品前我们再听一遍原唱,在不调整任何输出端口的电平推子的前提下回放我们的工程如果和我们听到的原唱基本一致,那电平就可以不用再做处理,在此我们看一下伴奏的开头和结尾是否淡入浅出不到位的地方我们细化他,此时可以切断从开始录音到进唱之前0.5-1秒前的环境音,我们把他静音,它并不影响我们的歌曲的完整性,所以我们有必要去掉,刚刚我在进唱前预留了0.5到1秒,我们从头部设计圆滑淡入并自然过度到歌词的第一句,非常好,我们做的很细致,同样,我们需要在歌曲演唱的最后一句后面延留0.5到1秒,后切断之后的部分,而0.5到1秒的尾部环境我们同样做圆滑浅出处理。放心吧,我们可以导出了……; K$ v9 h! i9 i9 {7 _
' l. L" Y6 H2 S4 {6 p. ^( e: L
说到这,一般歌曲的基本混音的步骤我已经基本可以收笔了,在实际操作当中,肯定远比我所说的这些要复杂的多,比如对于歌曲的一些特殊处理、电音、延迟、音高修正等一系列问题。但是通篇我所说的必然是一个基础性重点,把混音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汇总,让刚刚开始接触混音的朋友知道我们在混音的刚开始我要做什么,怎么投入后期制作,基本的流程是什么、哪些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哪些又是我们需要避免的,我希望读过我这篇文章的朋友能够对混音的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自己知道自己该如何着手进行学习,并且在我所涉及的分支中逐个攻破它,那么在混音的道路上,你即将开始一个新的台阶,即走向专业混音的领域 预祝朋友们成功!
( q3 \) r/ Q4 Q; `
3 F# a# G/ m/ D: P隆熙俊 笔3 J1 R& B0 h/ t# \8 w8 V
2010年08.04& t$ j/ A0 u  g; F
; ?8 a& \$ y4 Y* R& }9 z" H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2 金钱 +12 收起 理由
fyc + 12 + 1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fyc 发表于 2012-10-27 22: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珍贵的实践经验之作,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济南秋天 发表于 2013-1-23 18: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支持和关注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爱音乐人! 发表于 2013-8-21 17: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学习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无名_LOfB0 发表于 2016-3-17 15: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严重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4-4-27 04:06 , Processed in 0.1236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