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音色
$ B4 ~3 ?" i/ K" L* r+ K要辨别音色首先要看张琴有没有抗指、打板、沙音
! N% L8 Y, v" N) x& u; W$ J 检验音色:) F7 b& K& s6 k" W" K3 C1 \6 D" j
右手弹空弦,听音量和音色是否统一。
0 b$ w C2 n, H: n; j. u 左手按弦于每个徽上,右手弹弦,听各处音量和音色是否统一、相近。$ a8 y, O( W! X9 V8 [$ r' ^
把按音和空弦音反覆连续弹奏,听音色和音量是否统一。2 l, D% p& P* {8 Q
左手按弦着与琴面,右手弹弦,在声音未停时,按弦左手左右移动,如余音延长则是优点。8 m' G3 E$ t) t
左手轻点弦于相应徽位处,右手同时弹弦出声,听每一个泛音是否明亮清澈。
# C& a( E D, e2 M% M) @/ C: s 古琴音色听起来要有下沉感,声音松透不散而韵味悠长者为良。- [! [: _9 o% T( e, p# X
建议初学者在买琴前多听听看看一些做工音色较好的老琴或名家制做的古琴以增强对古琴工艺与音色的了解。' S; C. u3 a( t2 m% m& |- p
, Y! n. b2 n& f" R: Q7 Y* w
琴门的先辈们,通过长期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九德之说。所谓琴之九德,是说一张理想的琴,应具备九条标准,即所谓: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九德简说:
- S3 F1 n7 Z; N4 ]. A & W" r1 p6 V+ J' s
(1)奇0 \3 b/ f1 f* D0 S
" Y; I# p3 D' B" p" O! P6 E, E
所谓奇,指其琴轻松脆滑兼备。其材轻松脆滑。音亦轻松脆滑。
, p$ |; ~2 z4 q* D, i; F+ K4 D
6 |7 U$ J% ^& U% x; b* F(2)古# _" S" S& E) t2 I( ^7 {
) m7 }0 c: K/ u, u6 r
所谓古,指其琴音淳和淡雅中有金石韵。
9 Z; c L2 ~( {& p. {4 u! a \+ L
1 g' z6 H7 H' r# N3 y$ N# V) K(3)透6 f9 a6 r* F; m, V% C$ }
7 _& `9 x/ [3 y% F; x所谓透,指其琴发音清亮绵远而不咽塞。* `$ [8 \; i' @. D
* V/ h. Z% m& `(4)静# u# `/ H# u' \9 V/ @
( i- D8 G+ }& P: c6 L) q1 j
所谓静,指其琴音纯净,没有杂音。. Z9 ?; \3 ?+ \- v9 s5 `( @) h# s
, y4 n8 h6 J7 N! g; X/ [, _3 d: G* M
(5)润* W+ A/ Z, _: N# Q' o. b
Y4 y4 [9 F$ Y+ Z! z L所谓润,指其琴发声不燥,韵长不绝,清远可爱。& K6 v8 d$ C2 E9 q! r4 ~. N- O5 @+ O7 M
' b5 p" l: D* I6 h3 Q1 f' D$ f3 {(6)圆* ]' k/ t& T2 C6 P* u' U' n
8 S& X6 G! x1 x% k所谓圆,指其琴声浑然不散。
! x; U$ _# e% ^+ O$ P
6 l0 f+ c6 G( Y(7)清/ a. c- `8 _ ^) W, @
* R/ H! x O* ?" R+ t( \4 M
所谓清,指其琴声如金石,如风中铃铎。
8 U5 [& @* _: C5 k% O
2 i! H( M/ c, y1 d. A+ ^(8)匀
' E0 Y: p. f& M % D& k7 y$ @ e% Z8 i7 u; v
所谓匀,指其琴七弦俱清圆,匀均平衡,无三实四虚之病。
: s" J9 b% N* x2 {8 C% w
4 z# Q( s) i) u9 R5 U(9)芳
# x* N8 w. b) R \ % h4 Q( ~, F. Y4 Z- `4 ~9 ~0 }
所谓芳,指其琴弹愈久而声愈出。% p, U$ h* T. m& R0 m
% |2 M* B7 B; q; C7 ]" r我们现在对琴的理解是一张较好的古琴,应具备以下一些优点:; `+ A( ]* i& V( K* r
, o+ `1 \0 v4 ?; z(1)高音区要清脆有金石声,中低音要浑厚丰满。 1 S2 `+ o4 n4 b) Q8 c6 l7 g
(2)发音要松透、明亮、圆润、有韵味。% l' Q. H7 H* F& d
(3)琴弦离琴面不可过高,琴面要平均,不可有杀(噪)音。
3 N, T: k$ a K( Z0 _$ j (4)徽位排列要正,否则会影响按音的准确和泛音的发音。
* g/ d a; T% { (5)年代久远有历史价值的古琴,琴身上往往有断纹,这种琴常常发音松透、圆润,优美动听。
" G1 d$ I& j% U7 g- z# r- S# B
b- u/ ?( r" n- U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古人誉为“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虽然赞颂过激,但史绩记载古琴轶事,确有其感人之魅力。我国几千年来把古琴视为能登大雅之堂的一种乐器。研究古琴艺术和撰写古琴论著的人颇多如:刘向(西元前79年——前8年) 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古人誉为“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虽然赞颂过激,但史绩记载古琴轶事,确有其感人之魅力。
0 d2 l0 p" K4 o* L 我国几千年来把古琴视为能登大雅之堂的一种乐器。研究古琴艺术和撰写古琴论著的人颇多,如:刘向(西元前79年——前8年)著《说苑·修文篇》、薛易简(西元725年左右——800年左右)著《琴诀》、冷谦(西元1268——1408左右)著《琴声十六法》、朱权(西元1378——1448年)著《太音大全集·抚琴论》以及徐祺(1580年左右——1650左右)著《奚山琴况》等等。
5 L% F D( T' ~2 R o$ V5 @3 t 《奚山琴况》论述弹奏古琴的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园、坚、宏、细、溜、健、楼宇烈教授轻、重、迟、速。),虽然对每况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如在“细”中,他总结了初学琴者弹起琴来就手指忙个不停,生怕前后音接不上,想延长节拍自己控制不了,就难做到细,存在的问题是分析的很实际),但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仍未深入下去。
+ s. F6 N1 J7 I) a ! v0 J0 a/ a, U p
一、弹奏古琴的“超前感”修养2 o2 }% z0 z1 b. b0 o7 u
了解古琴和弹奏古琴的人有这样的同感,即弹奏一首琴曲不难,将琴曲的意境有感情地表达出来却非易事。往往弹奏者只知按指法拨弄琴弦,结果手与愿违,音非意合。; V( E; y% N q. I( }
古琴弹奏左右手指法有一百多种,堪称指法丰富,表现力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乐器。正因为它指法多而细,弹奏者容易顾此失彼。注意了指法,忘记了节拍,注意了指法与节拍,忘记了弦数与音位,还要掌握音准和轻、重、徐、疾。若想把琴曲的感情处理好确非易事。所以说:“古琴易学难记、易学难精”。那么,如何在感情与表现方法上进行结合,弹奏出美妙的琴曲,就存在一个“超前感”的问题。1 Y& p* ~' L# j
(一)、准备时的超前感。前人传授学生琴艺,首先强调一个“品字”,就是衣冠要整齐,坐势要正确,必须静下来,等气沉丹田后方可操琴。其实这种要求并不苛刻,因为衣冠不整有碍外观和指法运动;坐势不妥有碍左、右手的配合;心不静意境就发挥不出来;气不顺则无法控制气势。除此外,为使起音不紊,使弹奏流畅,还必须在未开指弹奏前,头脑里先要起音,就好比唱歌起音定调一样。这样做的好处是:1、可使思想集中心静下来。2、帮助激发感情,3、心中有音有备无患。虽然道理很简单,对弹奏者也是一种必要的艺术修养。
# e. q4 v. s0 ~0 Y m5 @$ ~, ]- @! f 坐势很重要. N' N& Q9 P& G( Y
(二)、“意通三会”。意通三会是处理音与音之间协调关系的一种超前修养。乐曲每一小节(句),音与音之间都有强弱之分,和声的两音也有主次之别,这是普通常识,意通三会就是弹奏时必须掌握三个音,即:第一个音过去后要在头脑里回荡,在发第二个音时要考虑与前一个音的承前关系,用什么样的力度,同时还要考虑第三个音的超前准备(思想上和指法上的准备)。. t- l0 m) p4 j7 }; @+ t* w! z
(三)乐曲整体中的“超前感”。每首乐曲都有它的主题思想,全曲音乐中又有表现主题思想的主要部分,主题乐段必须要有其它乐段来托衬。如果弹秦琴曲处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没有一种血肉相连的关系,那么就无法突出主题。因之,弹奏乐曲的整体观念是必不可无的。处理好承前继后的关系,也必须有一个“超前感”,方能弹奏出完整的好琴曲。8 B! t- c6 }# r
“超前感”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它是弹奏人体质、气质、技法等修养融汇为一体的结晶。好比书法家写字一样,无论写正楷、行书、草书、运笔快、慢都能掌握书写规律,所以一篇字写出来都能气运贯通、一气呵成。练习书法要多渎、多看、多写、学习得法自然久练成钢。弹奏古琴则应多听、多弹、多学、多想、培养情操,旷日持久必达妙境。3 {& N R8 ~0 @: C
要坐得住,与古人交。8 z/ d+ A3 {3 w! G6 a( \
古琴的音色包括
2 A+ @. z# Z& V4 N 培养“超前感”陈勤学苦练外,默唱旋律也是一种好方法。当老师教弹时,跟着老师弹秦的旋律默唱、默记,自己练习时,重复默记的旋律让自己的指法跟着旋律的节拍运动,开始指法跟不上或按不实都勿顾虑,可以由慢入调,熟练后自然音就铿锵坚实。但是,往往有的学琴人说自己嗓子不好或不会唱歇,不愿唱(包括默唱),其实它与演唱要求不一样不是要求唱的好听、动人,唱不好能够跟着旋律哼也可以。这是一种手随音走,锻练发挥内在感情的正确学习方法。天长日久自然养成心手相应,意与妙合,切不可只顾指法,头脑里没有音作规范,养成习惯,必入岐途。! T2 ~6 R# q$ K) ^" c
二、弹奏古琴中的紧迫感# k0 V; b B/ t% Z9 H/ a
思想上有了超前感,一般技法可以做到手随音走,如遇有急促乐句或必须在十六音符上表现的指法,如:(豆)、(急撞)、(掐起)等,它是以气运指瞬间表现的动作,不仅要求出音干净利落,同时还必须与后续的音保持有机联系。
7 F8 f2 ]& y$ e3 o) E9 p 如何培养自己的紧迫感?6 {; e8 _- s" m5 } ?4 w
1、必须一丝不苟地掌握这类指法;; R b- G& y) |
2、在弹奏时要思想上摆脱这类指法的动作构思,让指法融汇在思维中,随着思想上的意合(节拍)自然地做出来,这样才能弹出好的效果。如:广陵派琴曲“梅花三弄”第五段是在一个小音区内用三种不同技法描述梅花迎风摇曳,它与前后两个乐句主要不同处,就是十六分音符上的急豆,既要做得干净利落又要与下七徽六分名指九徽掐起联起来,如果不发挥指法的表现力,就达不到梅花抗风雪战严寒迎风摇曳的意境要求。这个乐句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好的,必须掌握正确的指法,把它融汇在意念中一气呵成。因此“紧迫感”是弹奏古琴演奏技法上不可缺少的一种修养。0 b' C4 t/ q$ Y1 v2 Q
三、弹奏古琴中的持续感1 [0 L4 s9 m6 h. `8 S4 G3 J
弹奏古琴是通过复杂的指法掌握散音、泛音、按音三种音色交替表达乐曲感情的乐器,主要演奏技法又在按音上。
+ y2 @7 t2 E' D1 S 从这三种音色以及音的波动特点来言,散音与泛音当弦震动出声后,因没有物体碰撞,余音随弦的震幅逐渐消逝,可以保持一定时值的余韵。而按音靠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出音相互配合,当右指弦弹出音后,左手指必须按在弦上不离开才会保持余韵,如果左手指一离开弦,余韵就消失了。 R) @# W3 m9 b& ^$ J! S
古琴是装有七根弦的乐器,每根弦上有三组音,由于七根弦粗细不一样,所以各弦同音阶的音位就不固定在同一个徽位上,作曲者为了发挥古琴音色美、音域广的特点,在编曲与安排指法上都是采用同音阶音色的方法组曲,因此,弹奏起来手指就必须不断变换弦相音位,两音相隔距离远的还要跳动。& d4 b8 R& E" ^8 ^7 A
为什么古琴的指法多而细呢?最根本的是为了丰富琴曲感情,适应表达能力的需要;同时也不能排斥适应多音位弹奏方便的需要。如何有效地将不同弦、不同音位上的音密切的联起来,除紧迫感外还有一个音与音连贯协调的“持续感”问题,所以“持续感”也是弹奏古琴者必须重视的一种修养。
! o/ q/ |0 t- @3 z 弹琴人最易犯的指法毛病就是重视“音”而忽视“韵”。就是手指在弦上移动时,前一个指法做对了又害怕下一个指法不好就忙于起指做下一个指法的准备,这样音是有了,余音(韵)就断了。另一种易犯的指法病,就是用指不当,不会掌握变换手指的方法和一指按多弦的技法。为使琴音演奏得园、润、洁、丽,必须培养弹奏技法上的“持续感”。! g: N1 a6 O+ T5 }& f- y
培养“持续感”应该注意:3 ~" @% _+ Y1 a" h$ g
1、心要静不可浮躁,不能只听音不求韵。
$ _/ [' u4 ^% j8 R' k2 M. y 王鹏 古琴; 2、起指要慢,就是当两个手指先后按弦时,要尽量做到后一个音未出现,按前一个音的手指不动,保持余音不断的情况下有机地与后一个音联起来。
7 Q7 E9 }( O! k" `+ C/ W- }! c- D 3、不能用两指交替,必须起指变换音位的时候可采用前一个音氵(注下),后一个音卜上(绰上),其目的就是让前一个音弱下去,后一个音由弱到强自然联起来,这样音与音的衔接就不会硬梆梆的不协调,同时还可避免突然中断。 u: R% r% }6 }1 P4 U3 J, _
4、多弦连续取音是技巧问题,一般采用“一指按多弦”和“蛇行鹤步”技法处理。" Z3 S% g5 _7 M2 n5 H; g
一指按多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临近两弦连续音,用一指按两弦上下滑动或连弹两音;另一种是三根弦以上,手指可以同时按多根弦,这样出音的效果自然连贯无间隙。* u( D& |! Q5 E( `1 ^
蛇行鹤步是仿效蛇游走和仙鹤走路跨步的一种指法。蛇行,一般用在大指同时按多弦连续取音上。鹤步,是隔两徽以上的取音方法,因为手指长度不够,必须象仙鹤走路一样跨过去。但是初学者员容易犯的毛病就是:3 f9 O) X5 s/ x
1、急急跨出后,控制不住落指力量,不仅有打琴面的木板声,同时也不可能掌握协调的音色。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思想上必须有超前感,使手指跨出前不紧张,同时要看准音位适当用力以手指压弦到琴面的方法按弦,不能用打琴面的方法按弦,这样方可取得好的效果。
, c# X+ J( R& U 2、跨出的手指按不准音位。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熟知音位和散、按音同度、八度的和声关系,例如:常用的正调(1=F)七弦上的徽外、十二徽、十徽、九徽、七徽六、七徽、六徽二分、五徽八分、五徽……等。两弦和声(隔一根弦的小间和弦)、大间和弦(隔二根弦的和弦)。跨间和弦(隔三根弦以上的和弦)。熟知音位后有一种简易的按准音位方法,特别对初学者有帮助,古琴的音色有那几种不妨试一试。就是当您需要按某音位时,眼睛看音位不要看手指,就可以使手指基本准确得按准(音准问题还需要靠听觉作微调)。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人体各种功能都是由大脑指挥的,眼睛观察的讯息传给大脑,大脑再指挥手的动作,这种统一性是人的本能,只要眼睛不看错音位,手不会按不到音位处的。
5 Q& B% Y$ _! y( B% Q% S+ j 3、琴谱上常见有“二上”、“二下”等不记音位的指法动作,初学者往往随便上二次或下二次,出现“黄”音(不准的音),天长日久会造成听觉上的差异,应值得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