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8|回复: 1

那些前辈作曲家们

[复制链接]
musicge 发表于 2010-12-8 14:08:06 | |阅读模式
那些前辈作曲家们 : `7 o  o" Z* D" }2 F
* N, c0 I* N1 y  w
5 R5 W1 O: m# r' h8 f! \
  建国前后,潮剧有一批作曲名家,如林如烈、黄玉斗、陈华、杨其国、杨广泉、黄秋葵等。这批名家,现在已很少在媒体为人所提及,只有在出演他们谱曲的剧目时,我们才能在演职员表里看到他们的名字。新一代的潮剧演员和观众,居多未识其名,识其名的,也居多不以其为然。但事实上,他们都是潮剧发展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师级人物,值得好好纪念和总结。
2 E) @! G7 h- z8 A: B  林如烈、黄玉斗、杨其国都是全才式的名教戏。林如烈是潮剧泰斗级的人物,对潮剧的创腔、过门和拖腔的运用作出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奠定了潮剧板腔体,《王金龙命中不幸》《风打松声侬心焦》等唱段成为潮剧招收演员的固定考题,至今传唱。& D2 }0 q: f0 D2 p1 q
  在老演员的口中,经常可以听到玉斗先生、其国先生这样的尊称和“玉斗曲”“其国曲”的说法。先生们都已作古,但从耳熟能详的《彩楼记》《嫦娥奔月》(黄玉斗)和《急子回国》《罗衫记》(杨其国)中原汤原味的潮剧旋律,我们依旧能够领略到先生们艺术上的风采。最近,在QQ群聊戏的时候,有朋友是这样评价其国先生的曲的:每次听其国曲,越听心越清。作为同好,非常理解这种感觉,这些老先生朴实、典雅的曲风,实在是回味无穷,也很难再现了。
! Z( M% P# ^0 m* _6 Q) A; O  陈华又叫陈仙花,著名演奏家,在唢呐改革上成就非凡。同时,他也是著名作曲家,成就非常高,他的曲被行内誉为“仙花曲”。他作曲和参与作曲的《苏六娘》、《荔镜记》、《辞郎洲》、《松柏长青》、《万山红》、《江姐》等,都成为公认的潮剧经典之作。杨广泉是二弦著名演奏师和改革者,黄秋葵是名司鼓,他们多年合作,珠联璧合,一部作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春香传》、《芦林会》、《孟丽君》等同样也是影响极大的经典作品。
& M; g  {8 J3 m4 T2 l# \6 g  这批名家,大多数都不是单司作曲,甚至在专业归类上,不少都归为教戏、演奏、司鼓。但是,他们在潮剧作曲上都有很大的建树。先生们的曲风各异,但艺术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受传统熏陶极深,底蕴极厚,创新意识极强。因此,他们谱出来的曲,既不落俗套又潮味浓郁,剧种特色鲜明。这种建立在尊重传统、尊重剧种特色基础上的创新品质,很值得尊重、学习和发扬。9 |6 z5 m: h- U" Q7 s- J
  潮剧是地方戏曲,曲是最具地方特色和赖以生存的根本。既然是潮剧,那曲就一定要有潮味。以前这批先生都深谙此道。林如烈的《王金龙命中不幸》与前相比,已经是一种新腔调新曲越;杨广泉黄秋葵的《春香传》、陈华等的《江姐》,都已不受曲牌局限,完全是从剧情人物出发进行谱曲。这些作品在作曲方面的改革不可谓不大,但是因为作曲家们恪守剧种特点,曲子潮味浓郁,路子对头,观众也十分接受,这些唱段都很快流传并成为潮剧经典中的经典。0 @: R. Y2 X! T  C( q8 f
  近年来潮剧的作曲,创新是不少,但受北方剧种影响太大,不少曲子一味追求高亢,演员但凡出声,都是直逼高音,震耳欲聋,与剧种特点南辕北辙,格格不入。吸收是必要的,创新也是必要的,前辈大师们是这么走过来的,剧种也是因为这样才发展起来的。但创新不应该成为一种旗号和借口,如何吸收,如何创新,大师们为我们做出了太多太好的榜样。
; ]% f* g. c6 }9 h/ i; Q" B( c) Z8 l$ r/ H9 p8 o* ]0 m
% K2 ?( Z3 ~9 t: K6 e3 @# ?5 f
zhunnsong 发表于 2011-9-17 01:22:04 |
曾经沧海桑田!!!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4-5-19 14:14 , Processed in 0.1084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