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11|回复: 8

创作歌词歌曲的基本问题 与朋友们讨论:旋律-2

    [复制链接]
王二二 发表于 2010-8-27 17: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9 张小刚1.jpg
5 N1 w- p9 q; v09 中国当代画家张小刚的作品。去年中国美术馆举办60年美术展。借到张小刚一张画。走遍美术馆,看到各种画。张小刚的作品乃独此一份。他的表现技法和所有画油画的人都不同。那些人的题材,形式可以不一样(印象,照相写实,新古典),但都好像出自一个师傅:美院。! Y8 x. B9 b" b" n2 E  F/ z
. Q! K1 D. h7 Q8 Z& P. y
苏芮原唱的《是否》,罗大佑作词作曲。堪称经典,写得讲究。我在介绍写法的时候不应当对作品评价。给大家整理一下,放在这里:5 o8 `  n8 Z* r, T4 p8 }* E
例-3 是否-1.gif
. a; f, X7 ~- j, N例-3 《是否》
) l5 A8 w" J. j1 j
* Y% F: ?4 {9 U- s 是三段式 ABA。3 5!, 4!6, 5!7,把旋律越带越高。A段以b7为最高音。然后落下去。在B段,上来就是高音 1^4就出现,它还是原来的动机。这一出现,就知道整个旋律的音高被抬升了,带出B 段的激昂旋律。整理好后,请竖着看,3 5!, 4!6, 5!7;33 44 55;12 23 34;注意,动机和句子的发展。这5句的开始都是:大跳下,又跳回来,他们的形都是35!3312。朋友们最好到网上找到这个歌,听听苏芮原唱歌。同时多看看,多分析这首歌。& ]- ?9 _6 ^7 o

, ]# p. ?' x) I+ k: P*** 扩展/紧缩/删减/增加5 I3 y  n' ]* Z/ a
看标题就知道意思了。

1 P! ?" d0 Z* O  前面已经有一个例子:9 l, W5 R3 ~" m/ }
  |0/ 1^/   7/6/  5 • 1^/  | 3^/ 2^•  2^ -|& g2 f* U* e2 N3 K4 X
  的紧缩和扩展。
. J& ?8 O0 R) k+ N  + w( V' B1 N# [5 C; J8 K" ]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快:( s" w. b& n3 h: d; z9 n
  |0  7!//6!//5!//6!//| 1/ 0/  
$ C3 f3 B/ r& J3 y! {4 H- b    2//  1//  7!// 1// | 3/ 0/  
3 {; l6 x5 J: b/ h! B9 f  f! R    4//3// #2//3//| 7//6// #5//6// 7//6//5//6// |6 O" X9 M! ?; H( E% o
     1/ 0/ 6/ 1/ |7/ 6/ 5/ 6/||7/ 6/ 5/ 6/|7/ 6/ 5/ 4/|3/0/7 o7 G2 h# f$ `1 X+ @
    
  N- i5 W- k2 L6 i  动机7656来回出现,2171,43#23,都是这个动机,还是它。从低到高,由松到紧,再把它扩展。在最后3小节还是它,7656,但扩展开,速度慢了一倍。

! e7 U/ X3 }  |  M+ F  《北风吹》6 r9 t# x; J: S+ u4 R  R3 O' f
  原来:|6 5  5/2/ | 3/2/ 3- |5 4  3/2/ | 2/6!/  1- |
/ a7 x% Y. K) {! g  后来:' v9 u% L7 }3 g# N
  |6- 5|6 5-|6 5  2 |3 - -|3 - -|' y8 l  k, |' j- A5 L' N' Z$ B8 }4 U
  |5- 4|5 4-|5 4 6! |1- - |1 - -| …
8 r, J. d8 I! @$ h% v0 D  大概如此吧。
* E2 g- k+ w3 v) H) M, ?8 \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 ^: A$ p# d6 x& z: e& A  先呈示这个:1 n( I3 R2 T" N. F0 V6 l: {/ q- g: r
  |4 •  3/ 2/1/ 2/3/ | 5 - - 6 | 1^ •  3^/ 2^/3^/ 7/6/ | 5 - - 6|
2 c; u5 ^7 ?1 V5 h3 D; ~% p- L1 q  |1^•  6/ 1^ 2^| 3^ •  2^/   3^ 5^|   2^/3^/ 2^/7/   6/1^/ 5/6/|1^ - - …$ m" {, k. v" l9 N# ?9 u& D
  第二次出现:
" K% t; l8 b2 H6 u  |4//5//4//3//       2//1//2//3//   5 •  6/ |
5 o8 a: w; W$ z" U+ U  |1^//2^//3^//5^//   2^//3^//7//6//  5 •  6/|
& h' t) `1 ?2 s. g, ~2 x  |1^ • / 6//   1^/ 2^/  3^• / 2^//   3^/ 5^/ |
6 C: |( j3 K' b* N  | 2^//3^//2^//7//   6//1^//5//6// 1^ •  6/ |…! O' F# \9 J8 _7 u2 q8 d
  大家可以自己找找。一般乐曲用的多。主题再现的时候,把它拉长,展开。如果歌曲要这样用,则第一次展现放在低音区。在下一乐段放在高音区,拉长。注意,整个歌曲的音域不可太宽。
' X6 D. k( D4 l) j

. j8 Q1 C9 N. D+ T$ X) G 10忻东旺 448万.jpg ' p  C2 ?$ l: T% I* |
10 当代美术家忻东旺的作品。他画的真好。真,朴实,生动。美术馆收藏他一幅画:《早餐》。 这张画拍出448万人民币。这些人虽然都长的不像。但很显然,他们是一个族群的,是一伙的。你能认的出来。你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推门进来的人,不是他们。无论在大街上,工地上,菜市场,你遇到他们,你能认出来,就是这伙人。
$ Y: b* I; h/ Q9 P- }2 @ - E$ m7 A# u0 N& B

  ]* E. i+ l0 M乐句
% G# ]& e! r! M7 w+ W4 e2 ~* v4 ~* m6 l! i3 N  q5 i
*** 乐句的发展, F2 Q( x; t! H9 l% A  Y# r& x2 X
  哼哼得到一句旋律,有了第一句,怎么弄第二句呢?乐句怎么发展,多几句,成一个乐段多好。一个作品中的片段,都是一伙人。他们可以貌似不像,但你能认得出,就是这伙人。
/ c* X, _) T8 p. \3 q5 q( A+ m2 {8 A  刚才其实很多处都涉及到乐句了。方法差不多。
; U2 S; m: J  |/ {# o9 G0 B" e
  重复。0 n  n) M5 t) J/ v) x; G
  得到一句,马上重复,两句一样。就有了两句。重复不能小看,发展音乐的主要手法。尤其音乐写大点,一定要重复。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好旋律,多重复多展示,多巩固。# n, E( W# }! N4 {4 e2 h8 ?
  
  Z# ]7 f9 x9 @7 s4 A: ]  重复的例子很多。我以《三十里堡》举例:
; V/ Q; w3 _/ z   例-4 三十里堡副本.gif 7 p6 L/ Z, Y/ r& ]; L
  例-4 《三十里堡》
+ W  _; I8 }2 ~8 d  
0 L( h/ a# r+ {: v& z  这个歌一段式。起音很高,因为是原生态唱法。可以用F 调。高音5 就是high C。这也没什么。与美声唱法不同。& ^* y" n% \4 S  I3 k3 s& O
  注意(下面要用到):
- D7 b6 a# o1 {  p' ?$ F) O  陕北民歌很多都是这样的:起音高,而且第一句包括最高音,然后,由此下落,落到低主音(往往是最低音),稳定结束。旋律的整体走向是下行。兰花花也类似。如同长叹几口气。又高广又哀怨。整歌曲旋律下降,做好落在低音主音上。开始第一句长音落在主音上(徵调式)。最后一句的开始是在下属音上。& Q1 D) u' n; s
  但这个歌还有点特点,最后一句记为(bB):! L2 `8 w% K  r; }0 i) _
  1^• /1^//  7/6/ | /5/6/ 2^/6/| 5 - ||
: ^  j' U6 V. x, E7 |. Z7 ]  这就是说,开始是徵调式,结束还是转到徵调式上。不应当有大调那么亮。虽然还是结束在 F和弦上,但前边一个和弦(如果不用民族和声),应当是c小,C bE G,或c小7;而不是C大,C E G,或C属7。这里的旋律,整个歌都没有碰到E,bE。有时间,在写和声的时候再说。也不知道是否有空,有精力写。$ X) M9 X7 Y9 n3 q
  
+ W0 d( a! a  a6 ?, `5 [  有时也不一定完全一样地重复。可以加入变化:) M/ U! Q1 P9 h+ n) P  l
   例-5 童年副本.gif
1 t6 K* P* f$ \, e5 D  例-5 《童年》; I: N. i8 o/ e7 b
  第一句尾: i65--,进行很自然;第二句,句尾要到高音2,就改一改,向上顺一下,改成:6i2^--,又是,进行很自然。两个长音还5 度呼应。
& P0 a! i: n3 R6 g0 S: ]  
  J! m6 `# K# W; g) x& h4 s  5 H, n' Z+ B# p6 a" Q8 `
  模仿" p  r4 P) A+ D( j
  和前面说的类似。整句的模仿,把前一句每个音,向上或者向下移动移动,就得到后一句。如果在乐曲的开始,第一句“起”是展示,第二句“承”,是巩固,按照设计的方向发展主题。在曲的中间出现的时候,可以把旋律发展,或导向高潮或者另外的情绪。很多例子。大家都可以找。
; x+ ]6 N# w2 n5 C  小提琴) ?* J/ B/ P9 h1 L. _
0/ 5^//6^// | 3^/5^/ 2^/7/  6/ 3  5/| 1^/ 2^//3^//  7//6//5/  6 - |( g5 m" t1 K# r  v. f+ M3 R1 [
  大提琴(低 8 度)
  `- [, ~, P- s% Y; D* e% b( H& Z  y0/ 1^//2^// | 6/1^/ 5/3/  2/ 6!  1/ | 4/ 5//6//  3//2//1/  2 - |

2 k3 i" `: s- N* R+ S, n# L7 k& F  x. e" u; ?' @
          11 普契尼.jpg 1 Z: n/ C+ y( m' M
      11音乐大家普契尼
: B+ T+ F8 o9 S# k; ~4 T" X& c6 W2 m
5 J* k8 _5 Y5 x) G: f: A# I  最棒的是普契尼的《今夜无人入睡》,大家,大师,master,我们心甘情愿地这样叫他。我力劝请朋友听听《今夜无人入睡》,你一定会注意:
& @  ~3 w4 X. X6 d- R! q  | 0/1^/2^/3^/ 2^/1^/  2^• / 7//   |  6 -  |$ K8 Z5 L2 r% d& L1 E
  | 0/2^/3^/4^/ 3^/2^/  3^• / 1^// |  7 -  | ...
' l9 H9 |9 w1 Z+ J% v  
: C, ?5 F1 r7 Z( x  男高音演唱。整个音型(乐句)上移,但音型本身后半部分下降,一次比一次向上,又压下来,聚集多么大的张力。当随后的旋律展开时, 用两个模进,推到并停留在全曲的最高音 b 上,展示辉煌的黎明。我们为普契尼Puccini 伟大的旋律折服,让它带到阳光和飞云倾泻,灿烂的天空。  N# p8 L2 V" `8 S
  $ [4 e3 o1 ]9 F/ ^& d" u
  一般实力不到男高音哪里敢演唱,出去没有自知之明的。请朋友们点击下面的连接,听帕瓦罗蒂演唱普契尼的大作,这是百年不朽的旋律:
+ s* V/ k3 g. h7 J: E4 S/ G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4ODQ2MDAw.html
: ?% L6 d6 ~5 ]* u+ L  或
  H2 n! G% n3 U6 `, D* v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v7_j2C9fPE/isRenhe=1
# T; l' r% s# W" r0 Q  z  x% t3 @  : H5 Y) g/ Q" K
  4 w5 `5 j+ u) Z, w5 Q# E
   12 主题逆行倒影副本.gif ; R) u' [3 o# K* d% f4 a4 K
  12 旋律的图形映射
& X! B# r" c: p  + F/ T+ g7 w3 x- k! b2 V* }8 J
  逆行/倒影/逆行倒影
  h/ w- ?$ e0 ^  F$ T       朋友们一看上图就明白。图上画出了四个旋律线。设我已经有了图中的主旋律⑴。比如随便给个主旋律。也请朋友们自己写几个旋律。- ?. h: I+ J, O1 L
  主旋律:1- 3/5/4/3/  2/1/2/3/ 5
% z) x# t: K7 {) N  写出调式音阶(调式音阶很有用,有人老觉着没啥意思)* u: m5 K& u9 M( d! Y0 }1 X
  1234567i
1 D# F  C, ^$ @3 I3 Y% I  + I- Y) z/ Z0 }
  ⑵逆行。反过来就是:5  3/2/1/2/  3/4/5/3/ 1- ' Y5 i) l4 V7 j9 t& g9 G
  
8 E8 K7 Y  A- W2 K0 D  ⑶倒影。翻过来就是。从一个音出发,主旋律上几个音,倒影就下几个音。反之亦然。正好翻过来。我们从高音i出发,不按照严格的上下度关系完成倒影。
+ b4 I5 g! \% Y* ^2 Z- Y9 S  原来的:1- 3/5/4/3/  2/1/2/3/ 59 ?& s9 b2 u# A
  倒影后:i- 6/4/5/6/  7/i/7/6/ 4     再把这个旋律移动一下。) u2 M6 ?: ?) @4 Y% h  x0 ]) O
  移动后:3- 1/6!/7!/1/  2/3/2/1/ 6!   最终结果。5 z5 L. Q+ p  X" r/ P
  + N' X8 Z  h/ \5 E6 ^- R9 \* D
  音阶变换的对照为:
5 K8 s5 a" S* p+ b; E/ _  原来的:i 7 6 5 4 3 2 1+ c% N4 Z; \7 H
  倒影的:1 2 3 4 5 6 7 i
0 }) A( M# L! ^6 t, i  移动的:3 4 5 6 7 1 2 3
: T# [5 H* k1 \8 [. q0 C  . e: B. b5 m0 x' v3 \  ]" }5 o
  开始不熟悉时可以根据上边的音阶变换表来做。自己做一个4、5度的倒影试试。2 r, s! i. ^! {
  倒影乐句一般从上或下3 度的那个音开始,确定开始上面3度那个音,或者下面3度那个音。也不一定,看情况。为说明倒影的形成,在这里用i开始。实际做的时候直接到3度音。熟了之后不用列表,主旋律上去几个音,倒影就下去几个音。反之亦然。; H  A  @  B: ?( ~" f
  
# \  i& ~+ [/ H; B3 `+ n  ⑷逆行倒影就是先做逆行,得到中间结果句,再把它做倒影,得到最后结果。
. F9 Y' J5 V! O, ?/ p; |4 v    6!1/2/3/2/ 1/7!/6!/1/ 3-3 m3 Q$ P* A6 S6 m; k) A
  " l* K, S3 }# b' e
  你得到结果后,都可以做一些改动,在节奏,音高上做点变动。加几个或者减几个音。注意,有时做好这些变动的句子后,可改变调性,放在其他段落。
; F5 S! J: ~3 Z% q  f1 e  这样得到的旋律都和主旋律是一家子。一听就是这个曲子里的句子。
4 ~& t% p6 A1 b2 [  
7 ~3 o5 U9 B. f: I. |  严格的方法:
& [+ s* _: N7 P8 N9 E5 O. w
      做倒影,逆行倒影的时候不用调式音阶。严格地,从选好的第一个音开始,主旋律上几个半音,倒影就下几个半音。反之亦然。
! ^7 o% f0 X. u* ^: e  2 H+ S3 d- A, i( r. ?' u& k& v
  这些方法其实是借用复调手法。写对位,写赋格的时候用。大家听听巴赫的《G小调赋格》加拿大铜管五重奏。比管风琴演奏的好很多。
, C5 p% W1 t: G9 i  W6 p  主题也可以在调式上做变动。开始呈示的时候是主要的调式,主题在主调上。中间变到其他调上,其他调式上。后面再回来,回到主调和主调式上。《G小调赋格》的主题是:|6  3^  1^•  7/| 6/1^/7/6/  #5/7/ 3 |。一个小调主题。上上下下展开很多次之后,转成大调在低声部上展现:
* }, \/ A( \0 `% Z& V8 o1 Y  |1 5 3•  2/ |1/3/2/1/ 7/2/ 5!|3 }3 j. I# P. V' w* s" W5 c
主属各个音机的关系一点都没变。下面一节有一个大调小调关系对照表,一看就明白。

( c, ?. X5 U5 u; f7 l: I* s  就是在我们给歌写伴奏的时候,也常用到对位的手法。主旋律在发展,找地方重复重复,对个位。因为要在竖向满足和声的要求,对上去的旋律一般都有小变化。但一定要是一家子的,听着就是曲子里的句子。5 R* p  g' K! S4 t  X* s4 ^
  _5 m0 g8 H* r* D
13 艾舍尔.jpg * A8 G" `# b5 |) L
13 艾舍尔莫比乌斯带4 @# F. c+ W- W' L; x
13-1 莫比乌斯带.gif - k" C" m- ~+ z$ R0 C% ^
13-1单侧曲面莫比乌斯带的几何图形
. @, P3 x, x& n. A- M7 f: o5 }6 [  x5 g3 I& _* B
3 N. L: }' J: |( _, }
<六> 复调 和 转调尺
1 D3 U  |: ]" h( k+ V- M* c  
- m" l3 u- w3 M*** 复调polyphony music
% M5 V) z1 _7 T: l8 G5 Q  不具体写了。书很多,介绍对位、卡农、赋格等。除了吃音乐的,不知道还谁买,卖得好不好。一般是在和声之后才介绍复调。因为复调是多个旋律出现。横着看,几个旋律线在流动,在不同音域上,不同乐器组上。各声部的旋律都重要,相互独立,声部间可对比并相互补充,一般各旋律没有主次之分。这些旋律起码要是一家子的,不能上面声部《打靶归来》,下面《马赛曲》。所以就要有对位法,赋格的写法,卡农的写法。就会用逆行、倒影、倒影逆向,应答之类。竖着看,这些旋律碰在一起也要满足和声的要求。就是写一个两声部的卡农,也要注意竖向关系。写好第一声部的第一小节后,马上复制到第二声部的第二小节上。这时,看着第二声部第二小节(刚复制上去的那小节,和第一声部第一小节相同),写第一声部的第二小节,和声上没问题,就写好了第一声部的第二小节。然后又把它复制到第二声部的第三小节上去,看着写第一声部的第三小节…。如此延续。有对比的方法,称之为对位法,特征是两个旋律在节奏和音调上都不相同;有模仿方法,刚才说的“卡农”。特征是主题在不同声部、错开时间追逐;有衬托方法。因为是“衬托”,这就区分主次了,“副旋律与主旋律保持共同的骨干音,再加以装饰、变形,进行中与主旋律时分时合。”大家自己看看吧。都有书,老担心卖的不好。
2 W' n5 o; S/ v- T/ R6 Y  中国民间的复调音乐好。复调音乐很多。青歌赛上有羌族兄弟演唱《酒歌》,二位歌唱家还真是喝了酒才唱。不仅歌唱者,观众都醉了。朋友们可以到网上下载音视频。
7 p3 W$ o' G7 p# G9 h: K# `: T  
. z/ x* r' ^7 D  当然复调音乐发展发展,条条框框越来越多,很多约束和注意的地方。这就让人烦。结果条款被打破,后来者少受到条框的约束。再发展,又走到另一个极端,随便来,怎么都成。完全不顾竖向的结果。多调性,无调性,都来试试。也是一类写法。有人说烤面包必须严格按照规矩,发酵时间、烤箱温度、糖的比例…等等,都必遵守。有人说,去他的,我就吃发酵好的面,不用烤,生着咽,我就养成这习惯。现在社会多宽容,怎么都成。美国同性恋都可以结婚。但大多数一般人,总是在两者(两极)之间。
: r8 W3 M0 c: M, A0 `
: w" j$ }! f, n$ u! Q
. x: t" C2 ^$ T4 ^; p# o, m
14 艾舍尔-7.jpg
2 @6 M  }% D1 V4 H& Z9 F5 P 14 艾舍尔作品局部。外圈的人不断地上楼梯,内圈的人不段地下楼梯。大家都在不断地转圈。 + t5 T- J" ]. B9 \
. I. J# Y  @. V( E4 D* B, }% H
* * * 复调音乐大师巴赫
1 S/ M" @! g! m2 K3 B  提起复调音乐,当然都得称颂巴赫的名字。他的音乐最奇妙。有人说我们仰视上帝,而巴赫平视上帝。) y3 ?4 m3 j  U
  有一本书把三个人联系起来了。这本书我很多年前读过,如今又复活了,叫《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我看的好像不是这书,但内容必定相似),大受追捧。这三个人是数学家哥德尔,荷兰画家艾舍尔(埃舍尔)和音乐家巴赫。

7 L; K; j" O5 N3 B$ }" i 8 |0 \: B: X/ y% m, h  ~& }+ t
6 m9 T3 N% w* A/ |( S; U
  哥德尔,(Kurt Godel,1906—1978)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出生在奥地利,德国籍,是天才的,鬼灵的数学家。他在欧美的影响不亚于爱因斯坦,其实他们是很好的朋友。哥德尔的天才成就在于他的不完备定理,他说任何逻辑系统必定是不完全的,系统包含了既不能证明为真也不能证明为假的命题。简单地说任何逻辑体系都是不完整的(任何相容的形式体系不能用于证明它本身的相容性)。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数学的范围。它不仅使数学、逻辑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影响到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哲学、语言学。哥德尔被看作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智慧巨人之一。美国《时代》杂志曾评选出20世纪100个最伟大的人物,在数学家中,排在第一的就是哥德尔。: L$ g* \% w1 i: Z& d9 {
  荷兰版画家艾舍尔(Escher, 1898-1972),他称自己称为一个“图形艺术家”,做木版画和平版画。是一位怪才,专画空间错觉、几何拼接。他描绘的世界对主观感造成极大的冲击,好像是不可能的世界。因为他的画都源于悖论,而产生幻觉。“自相缠绕”是他的作品的根子,而这正是歌德尔数理逻辑的起因和道理。- S0 D3 M- l) ]8 W9 u9 x# V* N" `
     巴赫呢,他是音乐巨人。他的赋格有数学般的精致和紧致,有逻辑般的完备。上面已经劝说朋友们听巴赫的<G小调赋格>,就知道我说的不假。巴赫不仅音乐很棒,而且是个很棒男人,他二十二岁取了表妹玛利亚,这位亲戚给巴赫生下了七个孩子;玛利亚去世后,巴赫和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蕾娜结婚,又生兀的十三个孩子。我靠,整二十个,猛。还有其他的趣事,扯远了。
# T, b& ^, V( n& Y; { 5 n+ i0 `; J; N+ R& ~
  这三个人怎么联系起来呢?简单说,悖论是根儿上的纽带。: H0 E* k. G- L) _: J# c. {
  大数学家罗素的悖论震动数学家,动摇了数学的基础,大家急了,直到歌德尔的不完备定理出现,才解除了焦虑。+ N) N/ Q$ V: D4 w8 f. K; a
  罗素的“理发师悖论”大家或许知道:一个理发师宣称他只给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么,这个理发师是否给他自己理发呢?如果他不给自己理发,那就违背了他的宣称,所以他应该给自己理发。如果他给自己理发,就不是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所以他就他不能给自己理发。. g! x8 ^7 r9 m* `/ _
  悖论很多。比如说谎者悖论:一个人说:“我现在在说谎”。这是真话还谎话?
5 m5 H7 G9 m( T  “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真理是不能说的”3 S# s  Y2 D- t
  这些问题都是自己和自己相关。自己套在自己上头。歌德尔的数理逻辑是它们的的理论基础。艾舍尔把它们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他画中有很多自己和自己相交的例子。最典型的是莫比乌斯带。我们知道连一张纸都有两面,你在这面涂上颜色,另一面就没有颜色。而莫比乌斯带,只有一个面。你给它涂颜色,涂着涂着,咦?又回到原点了。带子上所有面积都被你涂到了。蚂蚁在这个带子上攀爬,转来转去,总回到出发的地方。还有其他单侧曲面,都是自己和自己相交。
9 K9 M/ H4 u7 |
+ t8 G, x0 m9 V5 ~: X$ x5 O0 ^
  巴赫的音乐已经说了有数学般的严紧,像数学般美(我不敢说完美了,刚写了不完备定理)。他结构严密,带着你在逻辑中追赶(fugue赋格的意思是追赶),你像蚂蚁一样攀爬,你在优美紧致的逻辑中飘翔。你忽然发现,咦?回到原点了。应当只有复调才能写出这样的音乐。巴赫原来没什么名,后来贝多芬他们对巴赫惊讶,推崇。但真正理解巴赫,可能要了解歌德尔的定理和数理逻辑。不容易。这个意义上,巴赫又是现代作曲家。3 ^' |3 H0 M2 o8 R
不能再多说了。
' V5 r$ u$ `$ o5 h5 k/ h1 a ' Z3 R5 V- `4 m& W! q, Y4 j" B' R* [
*** 变调尺& s' r9 H/ B: L4 X0 N
       歌曲或者曲中有变调,很常见。简谱转调有点麻烦。大家不熟悉的时候如何解决?1 }: e. I7 I) Z
  以前曾见过演奏民乐的朋友出示过一个变调尺。Long time ago。试着回忆。他们的好像只是一个尺子,拉来拉去,显示变调后的固定音高。我因不能完整回忆,在这里就画一个两层的尺子。忘了就设计,只要知道原理。看看还行。谁要有高见,欢迎修改。
3 }% m! s; ?# i! R; ?
15 转调尺副本.gif
3 P; H3 a: _1 z6 s5 |% m) p 15 转调尺
9 Q* R; i9 j7 u- U1 K  中间两个尺子可以动,就叫它游尺吧,插在固定的尺子中。固定尺上写固定音高。游动尺上写简谱音高。在1的位置画上标记(我画了一个红点)。
# c5 h6 c+ _' D. }# C5 ?  
# s* c+ f+ o- n  简谱转调时,上面游尺是前调,将1对准位置;下面游尺是后调,将后调的1也对准位置。前后两个调的关系,这两个调又和固定音高C大调的关系,就显示出来了。* P% D5 C; L( k6 P6 G& V
  比如从D调转到A调。上面黄色尺子的 1 对准D;下面绿色尺子的1对准A。这就可以了。升降音,两个调之间简谱音的换算,等,都在这儿了。
8 V6 Z& _; K* O) k  我这尺子有两个游尺,反正还行,能反映出来。大家顺手用硬质纸张,薄塑料板做一个,可能比我用画图画这的尺子的时间都短。
+ Z- Z8 w3 _* y1 N* t" O+ d
6 ?) h3 a" b8 n/ z) i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金钱 +4 收起 理由
fyc + 4 + 4

查看全部评分

艾梅 发表于 2010-8-27 23: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28:}{:28:}{:28:}{victory:{: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iajinxi 发表于 2010-8-30 07: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05:}{:05:}{: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济南秋天 发表于 2011-11-2 15: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恋花痴 发表于 2011-7-30 00: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浅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jfvo 发表于 2011-10-12 12: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了!
0 R! m1 ?# a5 n3 T
( U" P& x, R: O3 ~# N% u  X5 c; G" E# q
7 X+ L$ r& o4 D% q

! x0 i" w9 C  z, u
6 m9 d1 v2 [! P: B/ Z
. d- U7 j' r6 C* i
5 U- @. x; ]6 U1 a9 g. {" P* Y0 Q4 C" G# k  l  R
# K6 p" @+ Z" x2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蓝天之子 发表于 2012-1-11 14: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棒!!!!!!!MARK一下  H2 x; O3 M. o* X$ d2 H+ {$ {1 ^
9 {: C' j# b9 t& f0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蓝天之子 发表于 2012-2-4 22: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 很认真的学习了
5 o' ]& U9 x! W3 ^( n8 o: v- g" Y6 n  i2 ~9 l% `+ ^
非常简洁 明了 
6 w# X' A: v0 T) O* b
# T/ b. b" \# P基本能够理解内容' ^! V& I0 P: U! k( \1 g

  a: }6 P, F# l: T*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黄不菲 发表于 2012-2-21 19: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堂课很好!很实用!谢谢。。。。
6 D5 }9 O% e  t, k" g1 ]5 E作曲要灵感。多学习,多练习,多体会生活,灵感就源源而来,质素更提升了吧。。。哈哈装内行写几句。无关痛痒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5-10 07:58 , Processed in 0.15699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