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踏浪而歌

《歌词写作之十忌》

  [复制链接]
汤陈里 发表于 2006-8-15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受益非浅!
塞北风 发表于 2006-8-16 0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p><p></p><p>&nbsp;&nbsp; 话很精,词很锋利</p>
秋天的童话 发表于 2006-8-18 0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一篇歌词理论,赶紧读来.
大白菜 发表于 2006-8-20 0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样的文字一字千金!!!!</p>
吉卡 发表于 2006-8-20 0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读起来收益非浅啊[em32]
injansen 发表于 2006-8-22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学习一下</p>
潇雨 发表于 2006-8-27 1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真好,收藏此文.
m2792 发表于 2006-8-29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来之笔
轻舞飞扬 发表于 2006-9-3 0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值得一看,值得一学[em01]
刘兴隆 发表于 2006-9-3 0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不错
不孤单 发表于 2009-10-19 02: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唔,包括我在内,这个版起码有一半歌词都是犯了以上的忌!汗颜,受教。
刘兴隆 发表于 2009-10-19 18: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
龙麒麟 发表于 2010-4-1 21: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学习了
1381771 发表于 2010-4-1 21: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敬!!!
力之 发表于 2010-4-3 07: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踏浪而歌


    高论:victory: :victory: :victory:
墨寒 发表于 2010-4-3 10: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理,论点正确,写词者当引以为戒,支持:victory:
打酱油 发表于 2010-8-7 19: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我要学习
钰花源 发表于 2010-8-7 20: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挂起,改天再学。
╰☆可逸☆╮ 发表于 2010-8-8 01: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可逸☆╮ 于 2010-8-8 01:46 编辑

yue kang guo
╰☆可逸☆╮ 发表于 2010-8-8 01: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可逸☆╮ 于 2010-8-8 01:45 编辑

像这样的帖就作曲网的少,红袖添香和歌词网大把的!反观,那俩网站的歌词量就好像没作曲网多!
柯南 发表于 2010-8-8 01: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支持
╰☆可逸☆╮ 发表于 2010-8-8 02: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袖添香 → 红袖论坛 → 歌词论坛
  


《网络歌词写作之十忌》   

 

  
发言:踏浪而歌

- 主贴  

-发布日期: 2005-6-28  

-发布时间: 10:15:44  
   


   
  《网络歌词写作之十忌》  


《网络歌词写作之十忌》

                      _______作者:踏浪而歌

  某在长期的歌词创作中,习惯手记。对创作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弊端,小心铭记,以帮助自己不蹈覆辙,今将手记简而洗出,总结出写词八忌,希望能对大家写词也有所补益。
  此八忌为:
  熟、散、叠、虚,离、谜、贴、肿、骨、断。
  一、熟:一位音乐大师,在听一个钢琴手弹自己创作的一支曲子,大师冥神静听,十分投入,并时而起立脱帽施礼。钢琴手大惑,问,大师何为频频施礼。大师一笑答曰:我一次次地见到老朋友,怎能不施礼。大师所说的老朋友,当然指的是非常熟悉的旋律。我在这里指的熟,即是歌词的语言句子。我们的论坛题材较为单一,似是而非的“熟”的句子几乎满天飞。 而大多数作品中的语言能在作者自己曾经写过的作品找到影子。依我看如果不另造新意,这句子便没有再使用的价值了。
  二、散:刘熙载在《艺概·经义概》中曾有如下的论述:“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主脑皆须广大精微,尤必审乎章旨、节旨、句旨之所当重者而重之,不可硬出意见。主脑既得,则制动以静,治烦以简,一线到底,百变而不离其宗。如兵非将不御,射非鹄不志也。”
   兵非将不御,射非鹄不志也。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即是你所写的句子不是作品主旨要求的东西,就不能用。写文章一定要句句射中主题。因此,我说一首歌词充其量三十几句。因些作品中的每个句、段都必须紧扣主题。不应虚虚连连可有可无。这样的句子,往往多加一两句,主题也深不哪去,删下这一两句,对主题毫发无损。歌词应该是一条等待作曲家下油锅的去鳞去脏的鲜鲜白白的鱼。
  三、叠:我说的叠不是遣词造句中的叠字技巧。而是诗意重叠。只是表述语言不同罢了。这种情况经常发现在多段两段体作品中。很多作品的第一段往往很漂亮,但第二段使或多或少差强人意了。我们也习惯称这种现象为“合掌?意即两只手合在一起。
  四、虚:我拿人的身子虚做比吧,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三宝。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又指精神意识活动。《内经》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也就是说,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所以又称精神。拿到词论中,则可以说主题的表现,为精神。主题的表现虚弱无力,似病女恹恹之呻吟。而作者自己往往不察。
  五、离:我想起一个成语:貌合神离。在词作中的表现常常为:词的一句,严重的一小段都游离在主题之外。乍眼一看其貌,像是在写主题,细一琢磨,则蛮不是那么回事。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呢?我想,无外乎是因为作者在写作时信马由缰,觉得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产生了创作**,然后,不加深思熟虑,巧妙地构架一下,就匆匆落笔而致。
  六、谜:自己的作品奔什么主题去,自己不清楚。但凡自己想到的,觉得贴乎的,就一古脑地写进去。最后,连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想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明代王夫之在《船山遗文》中曾写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样的东东,在论坛上我时常见到。或许有人会辩解说,那是我的作品写的隐晦,耐咀嚼。具有朦胧诗般的美感。我说,歌词是婉拒朦胧诗的。(读后令人如坠五里云雾,需三五日或更长时间里,才隐约有悟。)但歌词并不拒绝朦胧美。歌词中的朦胧美是什么呢,是你所造的意境是清晰明了的。而其中蕴含的东西是朦胧的,是要靠你去咀嚼才能品出滋味的。这当然是歌词的一种境界了。
  七、贴:句段有膏药之感。是作者硬贴上去的。这些句段绝不是作品中的肉或骨。也许作者因为词美句佳,不忍舍弃。这些句子表现为单拿出来欣赏,是漂亮的。遗憾的是,它只能算是作品中的一贴膏药。这样的句段不要也罢。
  八、肿:人,吃五谷杂粮,焉有不病?发炎肿痛是常事。歌词写作也如此。尤其是初学写词,肿,是一最常见的毛病。一个灵感飘忽而至时创作冲动最高,纵使正在如厕,也要抓起笔来,将灵感如见蝶之花上小心捕住。此时,多想到什么即写下什么,像军阀们在招兵买马。然后匆匆写就。中间多少杂芜就顾不上了。这种情况的突出表现,多为所招进来的兵马,都还有战斗力,只是强弱不等罢了。中间很多兵丁,只配去埋锅造饭。如有这种情况,我们只能给其消肿。除却埋锅造饭的多余兵丁。使作品精不可当。此时的最高境界当然是,删一字不可,加一字嫌多。
  九、骨。即骨感。我们常说一首作品有骨头。意即,其中的蕴意有嚼头。其主题思想像骨一样挺得起来。而我说的骨则是干瘪枯槁,瘦骨嶙嶙。其状可怜。表现为歌词作品的主题思想赫然挺拔,而说明诠释论证演绎不足。歌词艺术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即,形象思维。我们常说,歌词需要用形象说话。歌词短于说理,长于抒情。而抒情,则绝对离不开形象思维。还引明代王夫之在《船山遗文》的观点: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立约,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乌苔林,金锻锦帐,寓意则灵。”王夫之所说:烟云泉石,花乌苔林,金锻锦帐,寓意则灵。即是形象思维的过程,用形象及意境说话的过程。这个过程,肯定会使你的作品丰满而润泽。
   十、断:每首词作中都藏着意脉。这意脉连接全篇。而在句子中,表现为句意的连贯。句意的连续决定着全篇意脉是否贯通流畅自然。句意的中断,是作品思想感情表达的大碍。这样的作品,在网络歌词作品中,为数不少。








--------------------------------------------
发帖时间:2005-6-28 10:15:44



      


  
发言:无厘头

- 第:1 楼  

-发布日期: 2005-6-28  

-发布时间: 10:29:16  
   


   
  回复:《网络歌词写作之十忌》  


读了一遍,略有收获,谢谢提供之类的文章


--------------------------------------------
发帖时间:2005-6-28 10:29:16



      


  
发言:130429

- 第:2 楼  

-发布日期: 2005-6-28  

-发布时间: 10:41:30  
   


   
  回复:《网络歌词写作之十忌》  


仰视中~~ 呵呵


--------------------------------------------
发帖时间:2005-6-28 10:41:30



      


  
发言:春语秋凉

- 第:3 楼  

-发布日期: 2005-6-28  

-发布时间: 10:44:57  
   


   
  回复:《网络歌词写作之十忌》  


楼主的心得手记还可作为我等写词和评词的依据呢。
╰☆可逸☆╮ 发表于 2010-8-8 02: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袖添香 → 红袖论坛 → 歌词论坛
  


歌曲高 潮的处理手法和方式   

 

  
发言:小楼昨夜又春风

- 主贴  

-发布日期: 2008-11-2  

-发布时间: 7:47:26  
   


   
  歌曲高 潮的处理手法和方式  


歌曲高 潮的处理手法和方式

大家都知道, 一首歌曲最少要有一个高 潮的部分才能哄托出情绪和气氛,否则歌曲将给人平淡无味的感觉,但是也有例外的,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全歌就没有高 潮点。

歌曲高 潮的处理手法和方式,是一个比较难掌握分寸的问题,由于篇幅所限,俺就在下面简单地说说,只是随笔,没作系统的论述。请谅。

歌曲的高 潮可由作词者或作曲者来处理,又以作曲者的处理为重。

一首好的歌词,尤其是由歌词写手专门为歌曲创作而写的歌词,就已经把高 潮点给写出来了,也就是说,在何处地方歌曲的高 潮应该出现。为这种歌词谱曲时,作曲者一般都会跟着歌词的写法去写曲的。但是,很多时候歌词本来只是一首诗,也就是说作者写诗时根本没把高 潮的处理考虑进去(没有高 潮点的诗比比皆是,随街可拾)。遇上这种歌词(诗),作曲者就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高 潮的处理了。

通常,很多的“歌词”, 特别是在网上发表的歌词,其通病是作者没对所要写的歌词作一通盘的结构性思考和分析,尤其是初稿完成后就匆匆发表。这种作法跟写诗没两样,一般来说写现代诗是很随意的,结构和形式都没有什么限制,只要跟着感觉下笔就行,三五句一段,每段的行数不等,有没有高 潮点等等都不是问题。但写歌词就比写诗要严谨,要考虑的不仅是内容,也要考虑其它方面如形式,句法,行数和字数,高 潮的布局,……等等。

歌词的高 潮布局点通常是放在中后段。这种处理手法便于利用前半部分的歌词来铺陈和营造气氛,把高 潮一步步推上去。这是最常用的手法。还有的是歌曲一开始就形成一个高 潮点,把气氛鼓动起来,然后再陈述铺垫。这种手法有点类似写文章小说和电影的倒述法,先把故事的结局大概表述一下,吊起读者的兴趣,然后再展开。在歌曲的高 潮处理时, 这种手法不常用,而且一般来说其结尾也必定有另一个高 潮点与之相呼应,且通常第二次高 潮处理比第一次的要强烈如此才不会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

作曲方面来说,音乐的处理手法上可用渐进上扬或突进拔高的音阶,加快旋律的速度节奏和频率来显示歌曲高 潮的来临。通常,全曲的最高音区也就是高 潮出现的地方。

一般来说,短小的歌曲只有一个如正弦曲线般的高 潮,较长的歌曲可有两个或更多的高 潮点,其旋律有如波浪式的连绵起伏。

下面就举些实例来说明一下歌曲高 潮的处理:

《我的祖国》 (乔羽 词 刘炽 曲)

(一)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二)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三)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灿烂的阳光

这是一首词曲俱佳的上成之作。此歌集独唱(领唱),合唱一体,词曲优美动听,激励人心,足以作为词曲创作的范例。在俺的拙作《歌词写作浅析》里也有对此歌做了点表面的分析,由于篇幅所限,此处只对其高 潮处理的手法作点论述。

此歌共有三节,每节的前半部采用独唱(领唱),从歌词的内容来看,属于描述铺陈性质,而到了后半部的副歌,采用合唱,从歌词的内容来看,用于概括本节的内容,可见歌词作者写歌词时就考虑到把歌曲的高 潮放在此处。我不知道当时歌词作者在写歌词时是否已想到副歌部分要采用合唱的形式来处理,但可以肯定的是,作曲者用合唱来处理,并用加快旋律和强度以及副歌部分几乎都在高音区里徘徊的手法来处理副歌(合唱)部分,的确使此歌的高 潮在此处展现。在合唱开始时,歌曲的旋律在“这是美丽的祖国”这句里与领唱部分相对地突然拔高,另人精神为之一振,显示高 潮的即将到来,尤其是最后一节歌词里的最后一句音乐的处理手法,使全曲结束在强盛的高音区,把歌曲的高 潮推上最高峰。

建议有心学习的词曲创作同好们能多听听多理解和分析此好歌,必有收获!

再来谈谈短小歌曲的高 潮处理,东蒙民歌《嘎达梅林》是一首很好的范例。此歌也是分节歌,每节只有四句歌词。

《嘎达梅林》(东蒙民歌)

(一)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
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二)
北方飞来的大鸿雁啊
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三)
天上的鸿雁从南往北飞
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
反抗王爷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四)
天上的鸿雁从北往南飞
是为了躲避北海的寒冷
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从歌词上看来,其高 潮的地方并不如《我的祖国》那样明显,但“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一句,给予人一种追求的感受,有情感升华的感觉。从乐曲上看,其旋律大约像一个正弦曲线波,从全曲开首的低音”la”到第二乐句尾的“la”,然后逐步下降回复到全曲尾的低音”la”。这点旋律的走向在五线谱上最是明显不过了,但在简谱里却看不出形状来。因此,从通常的高 潮理论上来看,此歌的**点是在第二乐句(也就是第二句歌词)的收尾处,不单是因为那里出了全曲的最高音“do”,而且那个”la”为四拍的长音。

另一首只有四乐句的多节短小歌曲《送别》 (片段)(郑洪 等词, 巩志伟 曲)

(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农友乡亲心里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从歌词上看来,其高 潮点可以放在第二或第三句上,在乐曲的处理上,作曲者明显地把**点放在第三乐句(第三句歌词)的末尾“心里亮”处。此歌的旋律在总体上也是呈一个正弦曲线波,只不过其波峰相较于《嘎达梅林》而言就偏向歌曲的尾部。

至于把高 潮放在歌曲开首处的特殊处理手法,比较少见。此种手法可见于《黄河大合唱》组曲里的《怒吼吧!黄河》:“怒吼吧,黄河!怒吼吧,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 歌词一开头就是激昂的呼叫,所以可以确定的是此处就是高 潮,但不一定是全曲的最高 潮处,此歌的最后才是全曲最高 潮之处(一首歌曲,特别是比较长的歌曲,可以有多于一处的高 潮点)。

下面再以原创歌曲的实例来具体说明一下我个人对歌曲高 潮的形成和处理的方法。

《莫问》的歌词分两节,每一节又分成上半部和下半部如下示:

《莫问》

作词: 温柔一刀
作曲: 黄 鹤 楼

(一)
莫问我的来处,
我只会出现在,
不为人知的一隅,
静静遐想期待。

一枚擦亮的火花,
为我点燃一根香烟;
慢慢燃烧起,
那没有预谋的爱情。
慢慢燃烧起,
那没有预谋的爱情。

(二)
莫问我的去处,
我只会行走在,
了无痕迹的键盘上,
默默顾念怜惜。

一场热烈的燃烧,
犹如生命短暂消亡;
匆匆化为了,
那灰飞烟灭的结局。
匆匆化为了,
那灰飞烟灭的结局。

每一节歌词的前半部意境都比较消沉,平淡,一看就知道不会是也不应是高 潮该出现的地方。下半部,倒数第三句才是重点,因此也是高 潮之处。

我在音乐的处理手法上,整首歌的节奏是稍慢,带点儿无奈,带点儿沧桑,带点儿期盼,带点儿伤感。歌曲的上半部旋律起伏不大,流连于低音区,尤其是“静静遐想期待”(和“默默顾念怜惜。”)一句,令人心生爱怜。下半部的起句“一枚擦亮的火花”旋律就比较“亮”,旋律在音高上跟前一句“静静遐想期待”形成相对强烈的对比,以便哄托出希望,并为全曲的高 潮铺陈作准备,然后旋律上扬,到“那没有预谋的爱情”一句里达到全曲的最高 潮。

有的歌可以结束在高 潮点上,但是这首歌的歌词意境不容许如此做法。因此,俺就把歌词的最后两句重复(原诗里每节最后的两句是没有重复的),以便能让旋律从高 潮点上降下来,回到低音区作结束,表达出一股无奈,落莫,和落空的感伤。

我的另一首近作《小舟》:

《小舟》

词曲: 黄鹤楼

一叶小舟
在人生的江湖上漂荡
不经意间匆匆地划过
一个美丽纯洁的心湖
轻轻地激荡起
几重涟漪
几朵水花

纵然小舟已远去
纵使舟子不回头
也难忘那
曾经历的一片纯真景色
无论漂泊何处
小舟总在
亲吻着柔情似的水
承载着明月般的心

这是首单节歌,在写法上歌词虽分为两段(其实可以把中间的空行拿掉),但旋律只有一段。前半部的歌词看上去没有高 潮点,但在音乐的处理上我在“心湖”二字上用上了全曲的最高音,也就是营造出一个小高 潮,以表达出心湖的高贵和纯洁,令人不由心生仰慕之情。然后,在“纵然小舟已远去”一句的开首,也出现全曲的最高音,跟前面的音阶形成一种比较强的高低差对比,拱托出另一个比前面的“心湖”更高的高 潮,此歌的后半部旋律虽有起伏,但基本上是在高音区里徘徊。最后,全曲的最高 潮落在“承载着明月般的心”处作收。可以说,此歌有三个**点,一个比一个高。

《莫问》和《小舟》的旋律如用小提琴等弓弦乐器来演奏,感觉非常的棒。


--------------------------------------------
发帖时间:2008-11-2 7:47:26
[小楼昨夜又春风 编辑于2010-1-25 3:55:31]
╰☆可逸☆╮ 发表于 2010-8-8 02: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袖添香 → 红袖论坛 → 歌词论坛
  


[转贴]流行歌词创作技巧---让我们一起学习                                                                            

分页链接: [1]  [2]  [下一页]   

  
发言:黄连

- 主贴  

-发布日期: 2005-1-4  

-发布时间: 22:24:35  
   


   
  流行歌词创作技巧---让我们一起学习                                                                           




      最近论坛新人较多(其实自己也是新人),有些基础非常不错,但对于歌词的形式、韵律、结构、写作要求等还不太了解。对于怎样创作出好歌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
基于此,昨晚费了半天功夫,找来一篇文章,供初学者和我们大家一起学习。

               流行歌词创作技巧
      青春总是充满了感动,每当这时很多人都有一种想歌唱的冲动。很多年轻的朋友,他们有着出色的文采,有着对生活独到的见解,又或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们不再满足于只是听别人的歌,唱别人的歌,他们更想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
      写一首流行歌曲不外于两种途径:一是依照写好的歌词谱曲,二是依照已有的曲子填词;这两种方法现在都经常使用。对于许多音乐基础不足的朋友而言,作词(或填词)相对容易一些。然而,要想写一首内容好、好唱又好听的流行歌词却也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行。许多热心而有才华的朋友将他们的歌词作品向我们投稿。可遗憾的是,我们发现其中的大部分要么是语言表达的功力还不够,要么虽然写得不错却很难谱上曲子来唱。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这些朋友没有掌握创作歌词的方法和技巧,空有才华,却难以充分发挥。
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一首好的歌词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歌词不等于诗歌。
很多朋友寄来的作品,其实只是一首现代诗,而不是歌词。有些朋友也曾问过:究竟诗和歌词有什么不同?是啊,要想写一首好的歌词,我个人认为第一时间就要分清这二者的区别。
现代诗歌与流行歌词确实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从很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格律的限制,形式和内容都更自由。从本质上讲,歌词也具有诗所具有的艺术特质、表现技法和情感特征,但它和诗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歌词为了能够配上曲子唱,在结构、语言、韵律等方面要受到音乐旋律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它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着旋律。所以,流行歌词相对于现代诗歌而言,自由度要小很多,不能随心所欲,海阔天空地写。而且语言要求通俗易懂,尽量避免谐音产生“畸意”;比如,在心里老是唱成“你知道我在等你妈(原词是‘吗’)”,那种感觉要多别扭有多别扭。本来一首很好的歌,却因为一个糟糕的谐音而“毁”了。
  话又说回来,流行歌词与现代诗歌同出一源,所以写好诗歌是创作流行歌词的基础。诗歌创作的经验也能给歌词创作以很大的帮助,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成功诗歌的创作能使一个人的文笔更精练、更准确、更富表现力,这些对歌词创作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诗歌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最大特点有三:语言精练且更富有韵律,表现手法更有力度,结构更严谨。诗歌在相对较小的篇幅内要想有动人的表现力,不做到这三点是不行的,歌词也一样。有一些朋友的作品几乎像写散文诗一样自由,尽管能传神地表现内在的情感,但语言拖沓重复,甚至节奏和音韵都不整齐,这样的歌词作品即使内容非常好,很感人,也很难变成一首歌。
可以说,歌词创作:第一忌,语言不精练、不优美;第二忌,节奏和音韵不合;第三忌,语言深奥晦涩或单纯说教;第四忌,结构混乱;第五忌,平平淡淡没有**;第六忌,有破坏没建设的糟糕的谐音。
      下面,我们先来详细探讨一下怎样创作出好的歌词。


     第一,要能够感动自己,更要能够激起他人的共鸣。


     一定要用全部的情感去锤炼一首歌词,把自己生活中最受触动的故事和情感融会在一起,用最准确、传神的语言来表达,以严谨的结构层层铺垫,直到**。要写最令自己感动的东西,不仅仅要在一种充满燥动的情绪中去写作,更要在阅读自己的作品时能再次被它打动。如果能做到这一步,你就已迈出了成功最关键的一步。但这一步也是最难的,要看你的文笔和才情是否到家。
真正的高手,他或许只是听了别人的故事,却也能做到感同身受,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对人性、对感情、对人生有着深刻的见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文字,也能写出感人至深的作品。
反过来,有的人虽然也有着动人的经历,文笔也过得去,可写出来的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感觉”。这是因为在写的时候,这些朋友忽略了对故事的巧妙的讲述,人物的细致刻画,以及巧妙地表达内在的情感。他们没有很好地刻画细节。所以,尽管语气热烈澎湃,但离感动总差一点点。比如,有很多朋友写他们初恋的歌,有的是没头没脑的一段抒情,有的是评书一样的爱情故事。如果这些朋友仔细地研究一下《同桌的你》,也许会真正感受到什么才是最好的关于初恋的歌词。
        同桌的你 词:老狼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A)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B)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C)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和我在一起(A1)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B1)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C1)
从前的日子都远去/我也将有我的妻/我也会给她看相片/给她讲同桌的你(A2)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C2)
  啦……(D)
老狼在他的这首经典作品里,首先是对“她”进行了细致传神的刻画,“爱哭的你”、“总是很小心,向我借半块橡皮”,这样生动的描绘,言语不多,一个纯真、可爱的女孩却已活现眼前。老狼用非常巧妙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初恋故事:岁月流逝,回首从前,从相识、相爱到分离,唯美但令人叹息的初恋分成三大段来歌唱,每大段都回到**的四句排比上,以一种“追忆逝水年华”的总的情感统御几个并不连续但很经典的画面。众多与爱情有关的意象——日记、相片、长发、嫁衣信——交错而过,那份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不但没有沉下去,没有在歌声的反复中消散,而是不断地盘旋凝聚,越来越浓郁,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热烈……
  综上所述,做好第一点,刚开始的时候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 尽可能描写自己有着强烈感触的故事和情感;
  ● 对人性、感情乃至人生要有比较深刻的体悟和见解;
  ● 要注重细节的刻画,尤其是很多人都可能有类似经历的那些细节;
  ● 不要说评书,要发挥诗歌跳跃性强的特点,“镜头”对准最有代表性的画面;
  ● 不要只有抒情没有故事,哪怕讲得再含糊也要有一点故事的“碎片”或“影子”;
  ● 要有最精华的句子来作**,“语不惊人死不休”,没有想出精彩的词句就坚决不动笔。


         第二,精心规划歌词的结构,把握好“起、承、转、合(**)”的步调。


       做好第一点后,我们应该对要写的歌词有了比较清晰的感觉,同时也应有了最精彩的词句,接下来就应该精心构思整首歌词的结构。有一些朋友一有了好的感觉或词句就迫不急待地坐下来写作,这往往得不到好的作品。我们要养成先规划好歌词段式的习惯。流行歌曲的基本段式有一段式(如邓丽君的《小诗》,见《如歌浓情》),二段式(如邓丽君的《云河》,见《如歌浓情》),三段式和多段式四种。目前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三段式或多段式,一段式和二段式因为太短,难以很好地表现情感,已经很少用了。一首歌曲的段式一般是由其旋律决定的,像前面的《同桌的你》,还有张楚的《姐姐》等,就是多段式。
我在第一条里讲到“不要只有抒情没有故事”,主要就是针对用三段式或多段式进行整体布局而言的,因为在写三段式的歌词时,用“故事+抒情”的手法相对容易一些。而且一首歌词如果能有一点故事情节,就能更好地进行“起、承、转、合”的变化。虽然这听起来有一些老套,但对于刚开始学习歌词写作的朋友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其实,大多数优秀的歌词作品都是很好地把握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我们以《驿动的心》为例,来说明歌词中的“起、承、转、合”。
  驿动的心 词:梁宏志
  (起——)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的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
  (承——)这样漂荡多少天/这样孤独多少年/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
  (转——)哦……
  (合——)路过的人我早已忘记/经过的事已随风而去/驿动的心已渐渐平息/
  疲惫的我是否有缘/和你相依
  大多数三段式和多段式的歌词,“起、承、合”都十分明显,却没有明显的“转”。这种情况下,“转”主要体现旋律上,一般都是在第二段(承)的最后一句上出现向**过度的旋律进程,而这时的歌词往往也有比较明显情绪和语气的变化,以配合旋律转到“**”。虽然说“起、承、转、合”的步调主要是通过旋律的变化来体现,但词作者在作词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才行。曾见过有的朋友把一首词中最好的句子放在开头,这样只会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我常常戏称之为“塌台”,意思是词的后半截撑不起来了。
  最后要注意的就是歌词的结尾,以及全词的和谐。词的结尾一般有三种:一是将**的全部或部分反复至结束,例如《凡人歌》;二是从**过渡到一些虚词上,像“啊”、“啦”之类,例如《同桌的你》;三是重复开始头(也可以略加变化),让高亢的情绪平静下来,例如《恋曲1990》。歌曲的结尾主要由曲作者安排,可词作者如果能在创作时就考虑到,就能给曲作者留下更多的创作空间。另外,全词的每一个段落要做到前后呼应,尤其在细节上,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这里要注意的是:
  ●起——开头和**一样重要,你的故事、你的情感一开始就要能吸引人;
  ●承——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能否顺利过度到**,全看最后一二句;
  ●转——不一定要有明显的“标记”,更多的可能只是情绪和语气的变化;
  ●合——早说过了,没有想出这一段,就不要轻易动笔。
  ●结尾——要让人有回味无穷、“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


         第三,把握好歌词每一段的节奏感,运用合理的句式来组织语言。
       词作者如果是填词,那有原曲的旋律参照,一般都会处理好语言的节奏感。如果是先创作歌词,那就要会为自己的词设想一种旋律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创作。这一点很重要。
流行歌词有别于美声歌曲和民族歌曲类歌词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相对自由一些。传统的歌词对句式有一定的要求,如2+2+3的七字句、2+3的五字句。流行歌词没有这些限制,在同一段内句式可以有比较大的变化。但在不同的段落之间,尤其是旋律相同或相近的段式中相对位置上的句式,要求不能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这些段落句式差别太大,就会给谱曲造成极大困难。《同桌的你》中不同段落间相应的句式就很同步,只在B1段的第三句上句式有少许变化。这样的变化不但是允许的,对于流行歌曲而言往往是必须的。如果每一句(或每一段的相应的句)字数完全一样,旋律上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人以僵化、单调的感觉。这时,相应句式的少许变化,反而会使整首歌曲显得更生动。
        每一句字数基本都相同的歌词是非常难写的。没有顶尖大师的水准,最好不要尝试。这样的代表作有:罗大佑的《恋曲1990》和李宗盛的《凡人歌》。前者基本上是十二字句,但在**和尾声部分句式仍加入了微小的变化;后者前四段全是五字句,但进入**却从一个六字句过度到七字句,再进而过度到三个九字句,给了**部分激越的感情以充分的语言空间,在将前四段进行第二遍反复时,句式又加入了微妙的变化(加上了括号中的字)。这样的作品将语言和旋律运用得出神入化,可以说是流行歌曲里的巅峰之作了。

  恋曲1990 词:罗大佑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
  轻飘飘的就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漂泊/寻寻觅觅常相守是我的脚步
  黑漆漆的孤枕边是你的温柔/醒来时的清晨里是我的哀愁
  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
  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生命中就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轰隆隆的雷雨声在我的窗前/怎么也难忘记你离去的转变
  孤单单的身影后寂寥的心情/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

  凡人歌 词:李宗盛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你)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
  多少男子汉/一怒为红颜/多少同林鸟/已成(了)分飞燕
  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恋/爱人不见了/向谁去和喊冤
  问你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是否就算是拥有春天


         第四,语言要有优美的音韵,即使是纯粹的朗诵也能给人强烈的乐感。
  从学术上讲,语言的音韵是由其平仄和辙韵构成的。
所谓平仄,指的是字的声调,在普通话中汉字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基本上前二种为平声,后二种为仄声。一些方言的声调就更复杂了,比如粤语(广东话)就有九种声调,说起话来都像唱歌一样。不过流行歌词的平仄并不是很讲究的,相信大多数词作者在创作时不会从声调的角度去考虑平仄的问题,而是凭自己的语感,自然而然地调整歌词的平仄关系。
  所谓辙韵,就是我们常说的押韵,辙和韵是同一个意思。中国的传统诗歌对辙韵(以及平仄)有很深入的研究和规定,比如一个四句的段落中,二、四句一定是押韵的,第一句也常押韵。辙韵有“十三辙”和“十八韵”之分,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下表列出了十三辙的类别,供大家参考:

  十三辙 韵 母 用此韵的歌词
  发 花 a(啊) ia(呀) ua(哇) 《雨一直下》
  梭 波 o(喔) e(鹅) uo(窝) 《小城故事》
  乜 斜 ie(耶) üe(约) 《雾里看花》
  姑 苏 u(乌) 《风雨无阻》
  一 七 i(衣) ü(迂) er(儿) 《同桌的你》
  怀 来 ai(哀) uai(歪)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灰 堆 ei(诶) uei(威) 《爱不后悔》
  遥 条 ao(凹) iao(腰) 《我是一只小小鸟》
  油 求 ou(欧) iu (优) 《让我欢喜让我忧》
  言 前 an(安) ian(烟) uan(弯) üan(冤) 《真永远》
  人 辰 en(恩) in(音) un(温) ün(晕) 《凡人歌》
  江 阳 ang(昂) iang(央) uang(汪) 《梦里水乡》
  中 东 eng(冷) ing(英) weng(翁) ong(轰) iong(拥) 《月亮代表我的心》
      在很多流行歌曲中,用了不只一个韵,为了让歌词的音律有更多的变化,往往会用二个以上的韵,但一般不超过三个。比如:《驿动的心》三段分别用了“人辰”、“言前”、“一七”三种韵,由于这三个韵母的发音变化很自然,所以韵虽用的多,依然有很好的乐感。巧妙的换韵,会赋予歌词以多样的色彩和情绪,用得好的话会有很好的艺术效果。过多的换韵会使这首歌没有明显的韵脚,处理不好的话,歌词就会显得很难唱。初学写作的人不要轻易尝试。
       在歌词转韵中,常常会用“通韵”的手法,即利用韵母中主要元音相近、相似的字,如音和英、安和昂、优和乌、衣和诶等韵,这样会自然很多。一个优秀的词作者会十分重视歌词的押韵,他们会从作品的表现技法、作曲家谱曲、歌手演唱三个角度综合考虑,挑选那些适于传达情感、咬字清晰、发音顺畅的字作韵脚。
只有在偶然的机会下,一些顶尖的词作家才会用自由韵(也即不押韵),初学者千万不要模仿,那只会浪费你的灵感。这样的作品并不多,而且往往是在一些原创的经典作品。自由韵的代表做有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顺子的《回家》、朱哲琴的《阿姐鼓》等。其实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些歌词是用了很自然而又巧妙的转韵,只不过韵脚太多,且转换之间也没有什么规律可言,所以被归入自由韵之列。
      以上分别从立意、构思、分段、遣词四个方面介绍了流行歌词的写作要点。但千万别把这些当成条条框框生搬硬套,真正在写作时应灵活处理。这里介绍一种速成的方法,就是模仿他人的作品,进行填词。找一二首旋律非常熟悉的歌曲,不要看原词,纯粹从旋律的角度考虑来填词。这样能很快明白诗歌与歌词的不同,而且也能从中领悟到很多语言无法准确讲述的技巧和要诀。
       其实拿别人的曲子来填词也是流行乐坛常见的做法,不少港台的流行歌曲都是拿欧美或日本的流行歌曲来重新填词的,如《柠檬树》。说不定,你的成名作就是从此诞生的呢!
如果填词已能摸到诀窍,就可以开始自己作词了。歌词从内容上分不外乎叙事、抒情、写景、说理、对唱五种。而流行歌曲中最常见的就是“叙事+抒情”,即使是纯叙事的歌曲也需浓厚的感情做基础(如李春波的《小芳》和《一封家书》)。纯抒情的歌也不多,《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勉强算是吧,但还是有一点点情节的影子。写景的流行歌曲好的很少,BEYOND的《长城》是其中的叫佼佼者。说理的流行歌曲也不多,因为一不小心就成了说教,写得好的当属《凡人歌》,说理歌到此也就见顶了。对唱的形式一般用在重唱中,二个或更多的人像互相对话一样地歌唱,经典之作首推李宗盛的《当爱已成往事》和《最近比较烦》。
      我个人认为,开始学作词时,还是以创作“叙事+抒情”的作品来锻炼自己,等真正有实力和灵感时再创作其他类型的歌词吧。学习写作的过程总是这样的,先是模仿,然后是写作,最后经历不断地磨练和突破,才能进行原创的殿堂,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有了一个好的作品之后,还要给它起一个好的名字。好的名字是歌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能够反映歌词的主题,吸引人的注意和兴趣。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一、用这首歌中最经典的句子,如《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二、用这首歌最核心的意象,如《棋子》;三、用与这首歌有关的对象,如《阿姐鼓》;四、用能够反映作者创作意图的概念,如《恋曲1990》。
       创作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朋友们,努力吧!要切记,只有深明作曲之道,才能创作出数一数二的歌词。




--------------------------------------------
发帖时间:2005-1-4 22:24:35
[黄连 编辑于2005-1-4 22:29:46]
╰☆可逸☆╮ 发表于 2010-8-8 02: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袖添香 → 红袖论坛 → 歌词论坛
  


歌词学习贴〔再转〕,词友们看过来!   

 

  
发言:无厘头

- 主贴  

-发布日期: 2007-12-17  

-发布时间: 11:26:28  
   


   
  歌词学习贴〔再转〕,词友们看过来!  


一、关于歌词的一点理论

歌词创作,是横跨文学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的叫查领域,要求歌词的创作者既要具备文学知识,又要对音乐创作的基本规律有所了解。

利用好原则这把剪刀

作词的几项原则:

1,  歌词与诗是两种艺术载体,歌词与诗虽然有相同的共性,但歌词就是歌词,不是诗,诗也不是歌词,两者表达方式不同,现代流行歌词尤其这样。

2,  歌词主题要突出集中,歌词的选材可以宽,但选题要集中,主题一定要突出,不要在一首歌里出先太多事件。太多线索,太多形象,太多人物或太繁琐的时间地点。
3,  歌命,标题要有新意,形象要鲜明。
4,  歌词要有流行句,记忆点。
5,  歌词语言要简洁,口语化和具有时尚性,通俗性。
6,  歌词结构要分明,清晰,歌词构成的基本元素是字,音节,句式,段落。其ˇ樽ˇ样式是受到一定的曲式结构所限制的,歌曲曲式中最基本的几个结构要素分别为主歌,副歌,插句,以及记忆点。因此,一首歌词应有段落,有成次,有**,有对应和对比。

7,  歌词要注意故事性和情节性。


            玩好文字语言这个魔方

名词+形容词,
不要过分修饰 追求真实的感觉
不要过分夸张 追求大众 时尚化语言
不要矫揉造作 追求有趣味的句式
不要牵强附会 追求自然的美感

动词+副词,
动词与副词的选择十分重要,要使你的歌词自然,生动,富有魅力,就要正确选择恰当又生动的动词,它是歌词创作的生命线
避免文字的苍白肯定要学会副词的运用,尤其流行歌曲的叙述,如果没有或缺少副词的正确连接,就像上楼缺少台阶一样,它是极具吸引力和诱惑里的修辞手法。
在写作的实践中,开始可以从简到繁,加强形容词与名词的组合,以及动词与名词很有新意的搭配,到了写作后期,又要从繁到简,删去不必要的组合,这就是词人创作的二次飞跃。
第进是情绪的快车
在歌词写作中,常常采用第进手法,来推进人的情绪和情节的发展。而梯进手法又分平行梯进(排比)和顺序。平行梯进说理性强,顺序梯进叙述性强。一般来说,写得不露表成是好
衬托是思路的立交桥
不描写形体,描写它的影子并通过影子来显出形体,叫取影。也就是衬托,这是指不正面写人物或故事,却描写别的事物来显出人物或故事。
衬托,无论是陪衬还是反衬,都是歌词修辞手段。在现代歌词中不一定的是在开头使用,有不少衬托是在副歌中出现的,或者在某一句感情之初使用衬垫
以它景它物陪衬此景此物,以它景它物陪衬此情此意,以其影,其环境衬托人的思想感情。当然,陪衬的手法一定要运用得当,陪衬得好可以煽情,起到推动感情发展的作用,陪衬不好,则会画蛇添足,减弱感情发展。
比喻是意象的万花筒
暗喻,某种事物被比喻成另一中事物,提及的另一种事物,事实上就是指被比喻的这种事物。
明喻,描述某种事物和另一种不相似的事物的关系,则用ˇ像ˇ,ˇ如ˇ,ˇ似ˇ。ˇ好象ˇ,ˇ好似ˇ等词连接。
借喻,是不出现比喻的本体,把喻体直接当作本体
形象思维就是用具体事物,景物的形象来表达歌词中抽象的思想感情。故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一样,也是词家的思维方式之一,或许是更重要的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以写形象为主,借具象表达思想感情,二是写感情,在抒情中含蕴着具象,三是既写形象又写思想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

叠字与连环句法横生妙趣

         在歌词修饰中,重复,设问,比拟,点染,对偶,比兴等都是常用的手法,
自然与平淡
自然不是修辞方法,而是歌词风格。对流行歌词来说是很重要的风格。许多形式,风格的作品,语言并非都要有寓意,都要夸张,相反越自然,越单纯,越朴素的语言,往往越能打动人。
自然是相对做作而说的,指的是不做作,不涂饰,不堆砌,不华而不实,不哗众取宠。

厚积薄发
     在学习歌词修辞手法,语言写作技巧外,特别要注意的是,作为词人,应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自己的语言,加强语言语汇的信息量,建立自己语言的信息库。

1,  多读散文,报告文学,诗歌以及其他边缘艺术,这将会丰富你的知识面,拓宽视野。

2,  注意多听音乐,听经典唱片及电台的排行榜

3,  注意观察生活,搜集现代年轻人的生活用语,加强口语化,大众化,都市语言。

总之,把歌词当作职业来认真对待,语言是魔方,看你如何旋转,旋转的重要基础是语言的积累,在歌词创作过程中,任何凭空想象都是徒劳的,只有厚积薄发才有希望成为职业词作家。


                  搭好歌词结构框架

歌曲与诗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结构形式的规范不同,这种规范只能称作大体规范。不规范与规范是相对的,初学写作必须了解清楚歌曲的基本规范。

  我们强调的是歌曲有其独特的风格韵味,也有它优美动人的语言,如果初学者忽视歌词创作必须符合歌曲曲式结构的规律,就是最大的错误。

 一个词人的思维逻辑常常表现在他们结构布局上。

  大结构D D 段落  小结构D D成次

  结构原则:

1;歌词结构必须服从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感情,人物活动,情节发展,环境描写,感情延伸的需要。

2;歌词的结构安排,必须符合事物,故事,情节内在联系,要合情合理,合逻辑。

3;结构安排要层次清楚,连贯,简洁。

4;歌词结构应充分考虑歌曲载体,演出形式等因素,因形式不同而结构不同。

一般流行歌曲的结构是以主题(A),副歌(B),过度句(插句)(C),流行句(记忆点)(D),桥段(序唱,过门,间奏)(E)等组成,一般来说,单二部曲式最为多见。
主歌:

主歌是流行歌曲中的主体,就是主要段落,也是流行歌曲民谣的基本段落。在许多歌中,就是四句左右的分节歌,不段重复A1A2A3A4~~~~中间有些小变化。

主歌往往在A,A2中描述有关人,事,时间,地点,特定情绪的重要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将有血有肉的细致描写,具像描绘,情节叙述都放在主歌内完成。
副歌:
   因为副歌有重复,对比两大功能,副歌就成为流行歌曲必不可少而普遍采用的曲式结构。这就是A-B的基本曲式形式结构,大部分歌曲的流行句式,记忆点都设置在副歌部分。

   写好副歌,甚至先写出副歌部分,是许多流行歌曲作家常常采用的写作步骤,并获得成功。

副歌的动能:

1,  对比性:在节奏上,情感上一定要与主歌形成对比,为曲调提供较大的对比变化

2,  重复性:在流行句式上获得重复或变化重复,是流行歌曲传播最重要因素,不可不在意,但也不能对情绪不加以克制

3,  发展与概括性:歌曲的**往往设计在副歌内出现,而**的内容往往要求概括性。

流行句记忆点

歌词中流行句或记忆点的设置方法:

1;以歌名为核心的流行句,是设置流行句或记忆点的第一种方法。

2;在主歌中设置流行句或记忆点

4,  在副歌中设置流行句或记忆点

过度句,插句,引导句

可以称为副歌前的导句,也可称为A,B间的插句,过度句,一般二句到四句组成,最好不要超过主歌或副歌,否则回喧宾夺主。

间奏,桥段,间奏通常出现在歌曲中间2/3处的段落,目的是为了~改变~和扭转歌曲的调性关系,让情绪和气愤产生对比和变化,使听觉新的冲击,就像 之间的,是一个大呼吸点。

1,  演唱式桥段 ,需要歌词中给一个新信号,新信息,有时用衬托词搭桥

2,  演奏式桥段 ,这是典型的间奏写法或用独奏SOLO,或用节奏型,或用齐奏等等,总之,演奏式桥段,即间奏,应尽量避开主歌,副歌的主旋律,以发展新的乐思为好,

句式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整个曲式的最基本单位,也是主要的语言节奏单元,一句词往往由若干音节组成,由此形成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形成音乐节奏形。

                                      (转自桐雨日记)



--------------------------------------------
发帖时间:2007-12-17 11:26: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8-16 21:51 , Processed in 0.1547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