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8|回复: 0

我眼中的大上海

[复制链接]
刘和清 发表于 2014-10-27 17: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和清 于 2014-10-27 17:13 编辑

                                                                        我眼中的大上海

                                                              (  随笔)

                                                            作者:刘和清


         客居上海六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填补了许多感性与理性上的空白;所见、所闻、所感的主要收获大抵如下:
       品尝了海派风味的小吃及洋快歺。
       在狂打折的季节淘到不少在其他城市很难买到的正宗品牌货。
       在号称世界之最的摩天大楼前留了影像。
       在雄居全国人口宝座的二千四百万上海人口中,见到了多如牛毛的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洋人。
       体验了上海交通工具的先进与便捷。(当然,在上海市繁华路段,开私家车比骑自行车还慢的事见怪不怪。)
       目睹了誊为“东方芝加哥”的国际大都市的繁荣、圣洁及城市人性化、现代化管理的高水准。
       感受了具有四百年建城史的上海人的傲气与豪气。
        体会了买“上海一张床、外地一套房”天价住宅的巨大压力。(在外地,有人购买公益彩票中了五百万大奖,高兴得一蹦三尺,呼吸几乎骤停;以为自己从此摆脱了贫困,富得流油了;而在上海,若侥幸中了五百万大奖,缴税后的四百万,想在内环中心地段买一套八十平米的两房两厅一手房,尚差一大堆人民币,照样兴奋不起来。)
        观察了九百余万外来人口在上海求生存、谋发展、奋斗不息的艰难而匆匆的脚步。
        见证了上海人感慨的“大美女都被高鼻子洋人娶走了”、“好房子都被外地富豪买走了”、“上海方言被普通话挤到郊区去了”的尴尬。
        看到了上海特有钱人和特没钱人生活方式之反差的真实状态。
        验证了大上海高素质人才密集的真实性;(在上海,若是不小心从楼上掉下一块西瓜皮,可能砸到五个人的脑袋,其中一个是从英国剑桥海归的洋博士,一个是拿国务院津贴的院士,一个是清华毕业的教授,还有两个是复旦毕业的双学位博士)……。
        在大上海,别的城市有的东西,无论是吃、穿、用的,它都有;而别的城市没有的东西,它也都有,如经济发展指标第一,高素质人才数量第一,人口总量第一,摩天大楼高度第一……等等。
        在大上海,没有你想看而看不到的艺术,没有你想买而买不到的商品,没有你想吃而吃不到的美味,没有你想找而找不到的人才。没有你想买而买不到的高档商品房、私家车。没有你想花而花不完的钱,没有你想见而见不到的美女……。前提是你必须有足够的钞票!
        在大上海,要想生存下去,不怕你没有钱,就怕你没有智慧和机遇;不怕你没有文凭和技能,就怕你没有拼搏精神、持久的耐心、使不完的力气及平和的心态……。
        言而总之,客居上海的外地人所收获的东西不是一个“多”字能囊括的。上海就是上海,中国仅有一个大上海;大上海之大,人口之众多,经济之繁荣,城市品位之高,城市管理手段之新,高素质人才之密集,都是全国其他城市可望而不可及的,因为不在一个重量级,不服不行!
         当然,倘若你只是匆匆而过,仅仅是去上海旅游观光、走亲访友、参加会议或经商交易,那么,你很难感受大上海的真正的特有魅力。

         2014年10月27日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8-17 11:14 , Processed in 0.1237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