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2|回复: 0

作家笔下忆过年 _光明网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20-1-17 21: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news.gmw.cn/2020-01/17/content_33487899.htm



正在阅读: 作家笔下忆过年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作家笔下忆过年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1-17 04:00
  作者:宫 立(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年最隆重也最热闹的节日当属春节,俗称过年。

  不同的人,对“年”的态度是千差万别的。

  即使都是孩子,对“年”的期许也是不同的。孙犁坦言,“如果说我也有欢乐的时候,那就是童年,而童年最欢乐的时候,则莫过于春节”。夏丏尊回忆他小时候,“一到冬季就日日盼望过年,等到过年将届就乐不可支,因为过年的时候,有种种乐趣,第一是吃的东西多”。而梁实秋小时候却非常不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炕桌上呼卢喝雉,没有孩子的份。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胡适小时候应该比梁实秋更厌烦过年,由于二哥的败家,“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地域不同,过年的饮食是不同的。

作家笔下忆过年

新喜亦寿考 齐白石/绘

  老舍回忆,在北京过年,“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在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朱自清1925年1月30日自白马湖致信俞平伯,“此间过阴历年亦甚寂寞,但饮酒、吃年糕而已。上虞年糕颇有名,兄亦曾尝其味,其佳在‘滑’。但日日亲炙,亦觉不过尔尔。新春曾泥醉一次,是喝了‘新酒’以后。那一醉真非同小可,一夜不得安眠,尽是梦想颠倒!我自恨笔不健,不能将那时的难受传些给苦忆江南的老兄,因为此亦‘江南味’也”。

  说到南北饮食习惯的不同,池莉就遭遇过一次尴尬,“我曾经被我丈夫怂恿着,在我婆家的春节团圆饭上做过一次鱼圆子。我公公是河北人,一生信奉‘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躺着’。我在这厢煞费苦心地做鱼圆子,他们在那厢已经吃开了大片肉和饺子。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大盘大碗闹哄哄的。我的鱼圆子上桌,挤在满桌狼藉的菜碗里,素白寡淡的模样,看没有一个看相,吃没有一个嚼头。怎么也不可能被吃出一个好来”。

  平日里,北方人就喜欢做水饺、包子等面食,然而南方人即使过年也未必如此。汪曾祺回忆,“我的祖母每年夏天都要摘一些马齿苋,晾开了,过年包包子。我的家乡普通人家平常是不包包子的,只有过年才包,自己家里人吃,有客人来蒸一盘待客。不是家里人包的,一般的家庭妇女不会包,都是备了面、馅,请包子店里的师傅到家里做,做一上午,就够正月里吃了。我的祖母吃长斋,她的马齿苋包子只有她自己吃”。

  不同的民族,过年的风俗也是截然不同的。

  在叶兆言看来,“过年的习俗中,我觉得藏族的新年更有趣一些”,“藏族的年夜饭叫‘古突’,有着很强烈的游戏味。所谓‘古突’,是用面疙瘩、羊肉、人参果煮成的稀饭。家庭主妇在煮饭前悄悄在一些面疙瘩里塞进石头,羊毛,辣椒,木炭,硬币等物品,吃团圆饭的时候,谁吃到这些东西,必须当众吐出来。这些东西预兆了人的命运和心地,石头代表心狠,羊毛代表心软,木炭代表心黑,辣椒代表嘴巴不饶人,硬币代表财运亨通。大家就此相互议论哈哈大笑。然后全家合力,用糌粑捏成一个魔女和两个碗,把吃剩的‘古突’和骨头等残渣倒入糌粑碗里,由一个妇女捧着魔女和残羹剩饭,跑出去扔在室外,一个男人点燃一团干草紧跟其后,口里念着‘魔鬼出来,魔鬼出来’,让干草和魔女一起烧成灰烬。孩子们则同时在一旁放起爆竹,意味着恶魔已去,吉祥的新年来到”。

  此外,郭沫若在1919年1月给父母的家书中还为我们描述了日本人过年的习俗,“日人过年,家家都舂饼。饼即年糕。不用磨,用臼舂。不包不裹,不放糖。食时先用火烤。烤后和以砂糖或洗沙。不然则用豆油汤煮,更下些小菜。如此名为‘杂煮’。颇有肉汤元之味。男最喜吃。舂饼是一门生意,有舂饼的匠人。主家于数日前定请。匠人来时,三五成队,自抬锅灶甑桶臼杵。挨门挨户,下灶开火。随煮随舂。舂时口里唱歌。一唱数和,殊觉闹热。日人过年,不贴门钱,不贴对子,门前两旁,竖立松竹,大约是取长青之意。门上挂草縺。千金万吊,意不可解。”

  新年快到了,各种吃的、玩的、看的、用的都将火红亮堂、热闹光鲜,但别忘了老舍的叮嘱:“咱们都沉思一会儿,想想在过去的一年中都做了些什么,和做得好不好。假若我们能在过年的时候责备自己一顿,或者倒比理直气壮地接受吉利话儿更有益处吧!”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17日 16版)

[ 责编:陈畅 ]

值班总编推荐
警惕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爆发期”
习近平出席缅甸总统温敏举行的欢迎仪式
习近平主席访缅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
追思

赵忠祥的声音一直留在观众心里


吴树青

吴树青池志强林良曾融生高伯龙卫兴华陈星弼孟执中田波刘纲纪文传源张嗣瀛
光明导读
清理拖欠账款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春运深夜里的列车“大师”们 走进一个人的卫生院
年货从吃饱到吃好,释放消费升级信号
安徽:以上率下扛起政治责任 刀刃向内抓好问题整改
[追思]他的声音一直留在亿万观众心里
光明图片

贵阳增开“红眼高铁” 服务旅客错峰返乡

春节临近 各地彩灯绚烂年味浓

“雪龙2”号顺利穿越西风带驶向南非开普敦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关于光明网 报网动态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光明员工 光明网邮箱 网站地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9-6 11:57 , Processed in 0.1139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