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6|回复: 3

在新时代书写家国情怀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19-2-8 11: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9-2-8 11: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08版:副刊    PDF版下载  上一版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日 报




周 报




杂 志





人民日报 2019年02月08日 星期五




人民网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19)






在新时代书写家国情怀


梁鸿鹰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08日   08 版)










  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五千年文明血脉在我们身上流淌,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将我们紧紧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前方响亮召唤。欣逢新时代,有志气的作家艺术家当放开手脚、开动脑筋、释放创造力,为我们共同家园和共同梦想传神写照、奋力书写、弦歌不辍,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源源不断的磅礴精神动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生存生活与家国紧密相连,因此中国人爱国爱家,家国情怀已经积淀为中华民族深沉的心灵底色。文艺作为照亮国民精神的火炬,张扬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生逢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结合新时代特点,深入认识个人、家庭和整个民族命运的休戚与共,通过有艺术感染力、思想穿透力的作品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传递振奋人心、团结奋进的力量。

  以古今经典传承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之所以成为我们中国人浓烈的精神底色,有赖于长期历史发展的积淀,与文学艺术潜移默化的熏陶滋养分不开。

  五千年悠悠岁月,富于家国情怀的文学经典经久流传。楚辞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边塞诗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慷慨豪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沉痛悲愤,“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生死托付,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袒露着一个个伟大灵魂心系家国的拳拳之心。

  近代以来,面对国家积贫积弱,无数志士仁人苦苦探求民族振兴之路,文艺作品中那些激荡着家国情怀的呐喊和抗争,激发起全体中国人众志成城、保家卫国、艰苦奋斗的伟大力量。无论是郭沫若“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的如泣如诉,还是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真挚眷恋,以及戴望舒“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的无限憧憬,无不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强国富民梦想的最深沉呼唤。

  新中国成立以来,《红旗谱》《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西安事变》《开国大典》《大决战》等作品书写民族革命历史,《乔厂长上任记》《血,总是热的》《新星》等作品呼唤改革振兴进步,《抉择》《英雄时代》《大雪无痕》《人间正道》等作品激荡社会正义旋律,近年来涌现出《战狼Ⅱ》《红海行动》等一批优秀作品,彰显大国担当、讴歌民族自强精神。家国情怀如同强大涌流永不衰竭,不断浇灌着中国人的心灵,为中国人干好自己的事、建设好自己的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以历史文化涵养家国情怀

  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谱,是文艺创作重要源泉,优秀作家艺术家总是能够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精髓,通过创新表达赋予蕴藉其中的有价值的物、事、人、情感、价值以新的生命,并赋能文化艺术传播,引起当代人情感和价值共鸣。

  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里说,“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文艺创作张扬家国意识,一个重要使命是记录民族国家成长的足迹,形象呈现中国历史发展真实状况,艺术讲述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进而鼓舞人们充满希望面向未来。

  文化总能唤起人们对民族共同体最深沉的依恋。闻一多曾说,“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中华文化作为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国乃至当今世界进步与发展持续提供智慧支持,是文艺创作张扬家国意识的深厚底蕴。费孝通曾提出,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在于各自以“君子之风”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华文化“和而不同”思想必将赢得更多认同。作家文艺家表达家国情怀当具有当今时代的“天下”视野。

  再如,现代工业文明在创造富足生活之余,也打破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在世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的今天,中华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亦可为人类修复地球家园送上一剂良药。陆川导演的纪录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选取大熊猫、金丝猴、雪豹等几个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家庭故事,在展示中国美好自然风光、打动人心的同时,形象阐释了“天人合一”“阴阳互生”等中华文化深刻内涵,启示人们从大自然中学习相处之道,反思和调适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五千年中华文明赋予中国人丰富的感受力,悠久深远的文化传统持久激发着作家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力。深入发掘中华民族文化资源,寻找其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文化宝藏,能够赋予我们的家国之思以更新鲜营养、更强生命力和更大艺术魅力。

  以时代精神焕新家国情怀

  一个民族能够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必然有其积极价值取向和道德力量,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时代精神。优秀文艺作品所以能够给人以心灵归属感,就在于它们敏锐发现和艺术表达了时代精神,让人体会到家与国、个人与社会、今天与过去的血肉联系和精神共鸣。

  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要勇于表达中华民族传承至今、富于时代精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化中国人内心的精神追求,书写中国人在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过程中付出的努力,鲜明反映倡导什么、拒斥什么、坚守什么。比如,中国人笃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究自律、行善、勤劳、节制,富于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比如,中国人历来主张“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义利观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再如,中国人历来提倡在社会活动中保持平和谦逊心态,推崇天人和谐、忠贞不渝、知音难遇等。这些价值追求无形中维系着社会健康运转,增强着我们继往开来、走向富强的文化自信,使全体人民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近年来,作家宗璞创作的《北归记》将抗战胜利后两代知识分子的心史与一个民族的新生史熔为一炉;梁晓声《人世间》通过对共和国几代人灵魂蜕变、浴火重生的刻画,讴歌个人与国家荣辱与共,个人理想追求与家国利益相契合,感人至深。

  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要投身伟大时代,深入伟大实践,使家国书写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当代家国故事主题就是中国社会的创造、进步和昂扬,是中国向现代化路途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是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史诗般的成就呼唤史诗般的作品,作家艺术家只有拥有新眼光、新角度、新观念,才能把一个进步的现代的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在新时代讲述家国故事、抒发家国情怀,要善于抓住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变化,要善于塑造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模范人物形象,善于利用具有强大传播能力的新兴媒体和艺术语言,具备面向全人类讲述中国故事的雄心和能力。作家文艺家通过文艺创作,化刻板印象为鲜活形象,使“神秘”中国化为“多彩生动”中国,让世界对中国人伟大追梦精神和爱家爱国爱人类的博大胸襟有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入的了解。

  生于斯长于斯,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五千年文明血脉在我们身上流淌,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将我们紧紧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前方响亮召唤。欣逢新时代,有志气的作家艺术家当放开手脚、开动脑筋、释放创造力,为我们共同家园和共同梦想传神写照、奋力书写、弦歌不辍,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源源不断的磅礴精神动力。

  (作者为文艺报总编辑)

  

  制图:蔡华伟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我要评报  | 关于人民日报社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9-2-8 11: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06版:假日生活    PDF版下载  上一版  下一版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日 报




周 报




杂 志





人民日报 2019年02月08日 星期五




人民网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19)





湖南省博物馆

馆藏珍品介绍(华夏博物之旅)


本报记者 申智林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08日   06 版)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馆藏特色: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

  

  大禾人面纹铜方鼎

  现存商周青铜器中唯一一件以人面纹为饰的方鼎

  商代晚期文物,1959年于宁乡县黄材寨子山出土。该鼎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颜色碧绿。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因此也被称为大禾方鼎。

  商、周青铜鼎以兽面纹作主题纹饰较为常见,人面纹饰较为稀有珍贵。此鼎以四个相同的人面纹装饰器体的主要部位,更加奇特。有专家认为,该人面纹有爪而无身,属于传说中有首无身、贪吃的凶兽饕餮一类怪神。究竟为何采用如此写实的人面纹作主题装饰,仍未可知。

  此器运用反复、对称的装饰手法,布局严密,写实与抽象纹饰结合,给人以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反映出商代晚期青铜制作者已具备较强的写实能力和形象概括能力。

  独幽琴

  古琴界鉴定唐琴的三大标准器之一

  晚唐文物,通长120.4厘米,琴额宽20厘米,琴肩宽21厘米,琴尾宽15厘米。琴面以桐木斫制,琴底以梓木斫制,冠角、岳山、承露皆由硬木所制。翠玉琴轸,琴徽似玉非玉。通体断纹较多,有蛇腹断、牛毛断、流水断、龟背断、梅花断等。栗壳色底间朱红漆。龙池、凤沼为圆形。龙池内刻有“太和丁未”(唐文宗年号)四字。

  此琴曾为元代著名书法家、诗人鲜于枢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所用,后为民国时期湖南琴家李静珍藏。近代著名琴家杨宗稷称之为“鸿宝”,是古琴界鉴定唐琴的三大标准器之一。

  双层九子漆奁

  最早的保存完好的梳妆盒之一

  西汉文物,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高20.8厘米,直径35.2厘米。

  梳妆奁是专门放置梳妆用具的器物。文物器身分上下两层,连同器盖共三部分。盖和器身为夹纻胎,双层底为斫木胎,器表涂黑褐色漆,再在漆上贴金箔。金箔上施油彩绘。上层放置手套三双,丝绵絮巾、组带、绢地“长寿绣”镜衣各一件。下层底板厚5厘米,凿凹槽9个,槽内放置9个小奁,内放化妆品、胭脂、丝绵粉扑、梳、篦、针衣等。

  中国古代男女均蓄发,并各备妆具。双层九子漆奁随葬在马王堆一号墓北边箱,以绢地“信期绣”夹袱包裹。贵为丞相夫人的辛追,生前应该是用此类梳妆奁存放自己的梳妆用具和贴身物品的。

  素纱襌衣

  世界上现存最轻薄的丝织衣服之一

  西汉文物,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此件素纱襌衣为交领,右衽,直裾。面料为素纱,边缘为几何纹绒圈锦。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遣策称其为“素纱襌衣”。《说文解字》载:“襌,衣不重。从衣,单声。”《礼记·玉藻》载:“襌为絅。”郑玄注:“有衣裳而无里。”即没有衬里的衣服。

  此衣制作工艺精良,素纱丝缕极细,重量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是迄今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的丝织品衣服之一。其背后蕴含的是古人从养蚕、缫丝到织造,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代表了汉初相关工艺的最高水平。

  更多展品

  人物御龙帛画:迄今发现的最早在画面中运用金白粉彩的绘画作品。

  青瓷对书俑: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反映古代书籍校对的瓷俑。

  豕尊:商代豕形尊仅此一件,造型独特,弥足珍贵。

  “皿而全”铜方罍:巨大、精美的青铜方罍。

  西汉T形帛画:对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图片均由湖南省博物馆提供

  

  版式设计:张丹峰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我要评报  | 关于人民日报社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9-2-8 11: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川牛 于 2019-2-12 16:50 编辑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 ... b_20190208_1-06.htm

湖南省博物馆
馆藏珍品介绍(华夏博物之旅)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 ... b_20190212_1-01.htm牢记嘱托勇为人先 改革创新砥砺奋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上海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 ... b_20190212_1-03.htm中企在苏丹承建的水利项目生产的电力占该国总装机容量的60%,当地官员表示——

“大坝承载着我们美好的期盼”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 ... b_20190212_2-04.htm
坚决惩腐 巩固发展压倒性胜利(解读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④)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 ... b_20190212_1-18.htm一带一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全球公共产品”(风从东方来——国际人士谈一带一路合作)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 ... b_20190212_1-20.htm重视流行文化美育价值(美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9-8 02:56 , Processed in 0.1255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