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广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戏剧家协会会员、 《诗刊》子曰诗社理事。系全国有影响的词作家,歌词评论家。曾出版《词林漫笔》等四部著作。歌词评论经常发表在《词刊》。
2 I' l- Q3 V8 \. a& t3 X+ }# [ 大诗人乔羽2 [0 ], P4 ]' L* J$ }
吴广川( o+ b; O2 h; j, ?* J
, c) f4 |4 r6 w, d1 J+ ]$ U写下这个题目,可能会有人提出质疑:乔羽是诗人吗?他只是一个词人,大词家。的确,在中国歌词界,音乐界,乔羽被誉为词坛泰斗。对这个称呼,中国的文艺界是无人非议的。但我还是想说,乔羽是一个大诗人。是可以和艾青等大诗人并肩齐名的。理由是乔羽几十年来写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被中国老百姓喜爱认可并传唱不止的歌词,这些歌词就是诗。) g5 I. f7 T) c8 M ~. D/ s6 ^
+ t3 V+ W& F. N# o+ b一直以来,在中国的文学界,歌词这种形式,是被冷漠在新诗之外的,即或像乔羽这样的歌词大家,在诗史上也罕见有评论家专作论述,文学界,新诗界,似乎把乔羽推给了音乐界,认为歌词只是音乐的一部分,说是诗,似乎不硬。诚然,歌词是音乐文学,歌词必须在和音乐结合一起才能展示其魅力和价值,一如乔羽作词的许多歌曲如《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人说山西好风光》《夕阳红》《思念》《说聊斋》《难忘今宵》《牡丹之歌》《爱我中华》等等,这些歌曲,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侨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无人不会唱。在此,我想问,难道这些歌曲的流行仅仅是曲调的优美声音的好听吗?是的,旋律和歌声是歌曲走红的重要因素,但没有歌词的文学内涵能行吗?放弃歌词而单谈一首歌曲显然是不公平的。一首歌曲的飞翔,像一只鸟,歌词是肉体,音乐旋律只是其翅膀,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I9 X! P& h4 |/ J K: l( B
0 h2 c3 b# u+ W7 g) r
对于一个歌词作家,一生可能会写出许多歌词,若能被历史留下一首或几首就是很大的成功,而乔羽呢,留下的不仅仅是一首或几首,而是几十首,他作词的一些歌被几代人传唱了几个时代,这个文化现象是很值得研究的,在此,我说乔羽是大诗人,并不是盲目的故意吹捧他。
# F9 B/ i4 y0 y, @, w$ m! Z
9 ~8 G5 r8 g4 e. i+ d歌词的本质就是诗,也叫歌诗。新诗的创立和发展有百年的历史了。不管新诗发展到哪一步,其母体永远是《诗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但有一点应当看清,传统的诗歌大都是可以和音乐结合的,只是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胡适等人倡导白话文,新诗诞生了,传统的诗歌才发生了裂变,分成几种形式,有的不再受格律的严格制约,成了朗诵诗,但仍然蕴涵音乐节奏,可长可短;有些则不拘泥于音乐节奏,写成散文的分行排列,但却讲究意境美;有的则继承传统,发展成歌词,这种歌词必须要有音乐性,要有节奏感,而文字又不能过长,仅在百字以内或更短些来完成一首歌词的创作。应当说,相比之下,歌词和母体连接的更亲密。因此我说,歌词是名正言顺的新诗,是新诗的一个种类,一种形式,把他冷淡在新诗之外,是不公平的,不合理的。
# R6 [/ ^# k# r H0 ?$ m* [4 A" G & X$ P7 V3 b2 T" d$ g
写到这里,我想到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轰动。《纽约时报》撰文写道,“瑞典文学院选择一位流行音乐人赢得世界文学界最高的荣誉戏剧化地重新定义了文学的边界,引发了对歌词是否与诗歌具有同样艺术价值的讨论”,文章指出,“迪伦获奖被认为是弥合了高雅文学和更具商业气息作品之间的鸿沟”。
0 w9 |( |8 @* @
$ x% B3 l! g% D+ o$ y 美国音乐记者、音乐类脱口秀主持人艾伦•莱特评论,“这个奖项的意义不只是其影响力,更是打破了诺贝尔文学奖长期颁发给那些不被人熟知的小说家”,“迪伦获奖至少让人们意识到文学的界限变宽了,优秀的歌词作品也是文学世界的一部分”。
- j! n7 x% x) R: O
4 F; {5 X* L* ?, N Z 诚然,纵观今天的歌词,有许多是缺乏诗意的,是少了文学色彩的,造成这种原因有两点,一是有些群众性的歌词因为要受音乐的限制,受时代社会的要求,不可能写的太雅,而必须直白,这些词大多铿锵有力,甚至有点口号性,目的是让人易懂,容易普及,如《我是一个兵》,如《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等等;二是有些歌词的直浅白是由作者的文学素质浅陋造成的。乔羽的歌词呢?我看不存在这个问题。即或有些时代性社会性的歌词,也可以写的并不浅白而富有文学色彩,像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就是典型的例子。5 X2 m6 o# u8 o0 i! e c! N& V. R
' m* _6 o( H5 V7 h: T' x; Q
说乔羽是大诗人,是缘于他有着深厚的古诗词的修养,民歌的修养,新诗的修养。这在他的诸多的歌词中均有显露。就以民歌修养而论,他创作的歌剧《刘三姐》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乔羽到广西刘三姐的故乡采风,接触到大量的和刘三姐有关的民歌,这些民歌是丰富的素材,但要形成一部歌剧,成为艺术品,还需要作重新整理改编和创作,多年后我们品味这部歌剧的一些唱段,还能感到歌词的精彩完美,既保持了刘三姐民歌的原生态,在文字上又有新的美的创造。随意选一首《世上哪见树缠藤》:“山中只见藤缠树 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 枉过一春又一春。竹子当收你不收 荀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 空留两手捡忧愁。连就连 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 奈何桥上等三年。哪个九十七岁死 奈何桥上等三年 等三年”。文字朴实无华,水洗一般舒服润贴,没有半点雕琢的痕迹。有位评论家说,文人的笔是写不过民歌的。民歌是诗的根,歌的源。而把民歌整理改编成新的民歌,这非大手笔才能完成。《刘三姐》的歌段很多,举此一首已足见乔羽的文字功力和民歌修养,乔羽不愧是大诗人。
: `# Y% A2 r# D2 s& Q$ c! a; ^; }' E2 u* z3 e
乔羽的许多歌词,细细品味,都具有古诗词的韵味,又融进民歌和新诗的色彩。且看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 V4 N c* w0 G4 _. _1 {
/ p$ U& T% n3 `人说山西好风光
: H- ]; Z! ?# p1 h0 ]地肥水美五谷香8 s# t* M8 ^) {
左手一指太行山
+ {0 z0 ]1 q& H4 L( l. A ^- Q+ l右手一指是吕梁4 d; ?( Y) i7 T& T. z
站在那高处
! n' h. v7 E& c- |6 a望上一望+ N1 r, f2 x+ ]# z4 o: {5 U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 j, P- z0 J- o' |: I M
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8 O$ L3 \8 Q2 u$ W% I
- w; }: E4 K9 x) y杏花村里开杏花' I* Y! ]. b& L$ X, x c! x
儿女正当好年华* S$ ^' i, c( D) L1 u# s
男儿不怕千般苦, P8 `" x8 k3 S. q- |3 Z9 ?0 Z5 l
女儿能绣万种花
$ s! {9 T9 ?! P) X$ {9 u人有那志气永不老
# h5 k/ c; }1 @ A$ c你看那白发的婆婆
+ D: o' @3 b" Z% J1 `2 r" ^1 u挺起那腰板) u% s& A: A2 R4 W. b" q6 z
也象十七八0 B+ z% R8 d' i; ]/ a5 I* Q q
( R- W% I$ Q# N) K) k1 m这首歌词是相当精美的。我们细细品味即能感受出古诗词的韵味。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这种对仗的句子处理,颇像律诗中的联对。而两段开头和结尾的文字,民歌味又极浓,几乎像老百姓的口语,大俗而大雅,非大手笔莫能企及。
8 G' q, Z) X* ?& K+ i T8 |) |: [& B) d
乔羽的歌词,既有诗意的浓缩,更有思想的光芒闪烁。如“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说聊斋》)真是把个大千世界,刻画的入木三分。令人想到文革中的种种现象。如“难割难舍的功名利禄,要死要活的进退荣辱,想上不想下,能赢不能输,嘴里说不在乎,心里却在打鼓,你说这是聪明还是糊涂......”(《小糊涂仙浪漫曲》)把当今一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的心理刻画的入木三分,让人思悟再三。这类哲理歌词在乔羽的歌词中比比皆是,特别是在他的晚年,歌词写的越发深刻了。他的歌词中有筋骨,有血性,有钢铁,有刀刃,更有艳阳春光的温暖。品不尽的乔羽,就在于他的歌词中有哲理可悟。
$ f* I/ n) R# y) [# z
0 N7 D- B& |3 P 艾青是诗界公认的大诗人。不妨举他的两首短诗和乔羽的歌词作以映照:, M& R& O" L3 h, j5 C) Z! A: S4 B
$ h" r4 i4 \6 M4 l- N
1、《礁石》' s% x; h- E. E
一个浪,一个浪7 F: b! D. V, I; N) X2 @% ^' h
无休止地扑过来0 l F/ `- g; A7 z8 v) ]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f* T Q, \+ e6 M8 `0 T
被打成碎沫,散开
4 L0 }7 D( W9 T) x& h# t ……9 v; O3 L7 K. f& ~! U
它的脸上和身上
% t. Q- W! w$ {. _; G 象刀砍过的一样
! |* _" g8 i/ S7 ] L0 b' O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5 F5 ?* Z1 v1 c( y( l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T1 L/ X8 u6 M R/ V7 B3 J
……4 J2 j8 U$ M1 [
, s, H8 J w- |) ]! A( p1 |; [
《梦》" V' O0 C+ e$ H. e+ g
+ ? W' V' b% z 醒着的时候: Y& e0 f) V3 Q: [
只能幻想
3 {) i4 A8 F1 w8 @7 U# S 而梦却在睡着的时候来访2 B+ Q" M5 |3 a/ A# m' S. ]" C# P
或许是童年的青梅竹马9 G& a+ a" E" i+ q! E
或许是有朋友来自远方7 V% x1 l4 t/ f. X
钢丝床上有痛苦
# v0 H6 W7 E) g2 N* j( v2 [# s4 J 稻草堆上有欢晤- F+ Z' r5 X( u/ W$ M4 n# a
匮乏时的赠予
a$ {5 l; o _7 V f& @$ ] 富足时的失窃
- {3 o; t8 J; O8 E/ ]$ I: v! f# Y 不是一场虚惊9 q5 U4 `/ v- E6 O
就是若有所失/ l( x1 \- p( u" f: J3 P, ?$ e
) C/ [ c- j5 D- b读艾青的诗,不由的就会想到乔羽,《礁石》是一首哲理诗,乔羽的《说聊斋》堪和《礁石》比美。《梦》是一首情感诗,也有哲思在里面。“钢丝床上有痛苦,稻草堆上有欢晤”在富和穷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的思考。这种思考,我们在乔羽的许多歌词中亦能看到,悟出。
3 {9 y- v. R2 v s; W$ f- B2 U- e ?& C) Z- m
作家和诗人要靠作品说话。大作家大诗人要靠出类拔萃的作品说话。而作品是不是出类拔萃,要靠群众说,要靠时间定,要受文艺市场检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歌唱祖国的歌词太多了,一如大浪淘沙,能被历史留下的并不多,即或在一些政治风云激荡的年月,乔羽也并不随风摇摆,而依然有他的立场和主见,这种精神必将融在他的歌词中。乔羽的《我的祖国》应是永葆青春的一首。这首电影《上甘岭》的插曲,至今我们唱起来依然是如此的亲切动情,它的诗情画意永远令我们沉醉:“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它的从容坚定永远激励我们,给我们信心和力量。“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种诗句,光芒是永远不会泯灭的。它的青春的风采永远给我们美丽和热情,“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子的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河南的红旗渠,想起南水北调工程。这样的歌词我们永远也唱不够。
. h, G" w) m8 ~, q. w6 Z1 D; g. ^& N5 J7 n$ _
乔羽最令我们敬佩的是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中,众多的文艺工作者丢失了自己,丢弃了信仰乃至人格,随波逐流,文艺界呈现出一种浮躁之气,面对这种浮躁,乔羽不为所动,而以坚定的立场,冷峻的目光,为词界指引方向,他写了众多的创作随感,以身作则,站稳自己,提出“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让人感到他是一个在风云变幻惊涛骇浪中稳如泰山牢把航舵的老人。读他的诗和文,找不到一点浮躁之气。
! Q- ^$ d4 } E+ r/ x Y" l/ K- Y+ |+ L/ E' B; C4 W, V. e
唱乔羽作词的歌,悟乔羽歌词中的哲学思想,感受乔羽营造歌词的精美结构和把词压缩再压缩的精短文字水平(如《夕阳红》《难忘今宵》等),和他遣词造句的巨大功力,以及他的创作观,审美观,信仰观,这的确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所以我由衷地说:乔羽是一部大书!是一个大思想家!是一个大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