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6|回复: 3

《甜蜜蜜》的时代,随邓丽君而逝

[复制链接]
秦川牛 发表于 2015-2-28 17: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
首页我的订阅退出腾讯网

张冠仁
张冠仁,作家,编剧,曾任大学教师,后留学深造,如今回国,右手写字影视,左手互联网。
《大家》官方微信
《大家》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甜蜜蜜》的时代,随邓丽君而逝

张冠仁 今天 15:17
分享

【殿堂与庙宇中间的陈可辛】
1996年,34岁的陈可辛拍出了《甜蜜蜜》,创下金像奖上华语爱情片获奖纪录,至今难以逾越。他带着创纪录者的意气风发攻打好莱坞。五年后给斯皮尔伯格拍了一部英文版《情书》,不温不火“撞墙”折返港岛。此后他在采访中坦言好莱坞工业等级森严,要改变一个决定都不知道到底要和谁对抗。回港后,他左导演右监制出如《金鸡1,2,3》《三更》等片子,继续等待着机会。
又三两年,他果断北上大陆,2005年拍了《如果爱》,陈可辛几经浮沉后企图借爱情类型片回魂之作。《甜蜜蜜》的英文名字almost a love story,到《如果爱》英文名字 perhaps love,类似的漂泊故事,一样迟疑纠结的爱情三角,但是捆绑在一个笨拙单薄的故事以及零散莫名歌舞形式上,于是我们就看到金城武刻意用打字和潜水来外化其内心世界。这部片子可能只拍出了《甜蜜蜜》七成的功力,厚道地说,可惜了香港张学友、内地周迅、台湾金城武这样一个跨海峡的合作班子。
如果没有《甜蜜蜜》,仅仅凭借后来的《投名状》《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包括此前的《三更》《金枝玉叶2》,大概陈可辛在香港导演历史排行榜上的地位和尔冬升(《新不了情》)、陈德森(《十月围城》)等人相差不会太大。
但是作品列表中横亘着一部《甜蜜蜜》就不一样了。至少刚才提及的两位导演都拿不出一部电影旧作可以说服大陆发行公司和院线方20年后重新上映,并且是在2月14日这个重要的情人节档期。而电影导演的历史地位一般都是由其代表作奠定的。于是乎,陈可辛就卡在了殿堂与庙宇中间的尴尬位置。
当然《甜蜜蜜》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爱情电影,比如杨恭如出现的那一段感情线索,角色的欲望复杂性不如曾志伟。但在张曼玉黎明曾志伟这一段核心三角恋中,它所呈现出来的爱欲交织却已成功超越了道德评判的框架。一段足够经典的爱情关系,往往是挑战或者超越道德范畴的。
在陈可辛自己的理解里,张曼玉一定终生是属于豹哥曾志伟的,但是在不同的年龄会遇到不同的黎明。这是后来他面对媒体说的。虽然电影是从黎明到香港开始叙述的,开场也都是黎明为了落户香港的求生剧情,但是正因为立住了曾志伟的人物特性,黎明张曼玉这一组三角关系中,张曼玉作为一个选择者,她必然成为了绝对主角。
而在另外一组关系中,因为杨恭如角色和演技的问题,拖垮了黎明可以展现其魅力的时刻。以至于电影上映之后,就有关于黎明木讷“面瘫”演技恰到好处之评论。

(电影《甜蜜蜜》剧照)
【邓丽君,华人音乐的最大公约数】
除了爱情之外,《甜蜜蜜》成功之处是它找到了1985年开始到1995年这十年间内地经济腾飞的事实性隐喻,其在结尾处关于中国内地经济彻底崛起的预言在20年之后的今天得到充分验证,内地旅游团二十年如一日的忙不迭问哪里去买Gucci、LV打折包,无论开心还是伐开心反正都是要包包就对了。而陈可辛导演本人从好莱坞又折回内地拍电影的经历,又给这种验证增加了别样的注脚。
这部电影过人之处,是在1996年成功找到了一个巨大的“IP”,套用现在影视界最火的“IP”(这IP不是IP电话卡也不是IP地址,而是Intellectual Property 知识产权)概念。但是如何使用如何挖掘出背后的增量价值,这就是《甜蜜蜜》给一脑门子抢IP的中国电影制片人的启示和意义。如果单纯消费邓丽君,大部分时候粉丝们不会买账。
邓丽君是两岸三地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华人的情感“音乐最大公约数”(甚至辐射更大的东南亚华人区域),她的“靡靡之音”抚平了多少被损害与被侮辱的灵魂。在国门乍开的80年代,成为缝合港台内地两个不同社会形态华人的情感粘合剂,也成为当时内地世界对彼岸世界的一个想象载体。
在《甜蜜蜜》中,两岸三地的对应关系也依然存在,台湾邓丽君,香港曾志伟,代表内地的黎明,和在内地和香港之间游移的张曼玉。这四个关系,好吧再算上莫名其妙的无锡杨恭如。这四个维度把空间感和时代感拉得非常开阔。
但是其中最核心的元素当然还是邓丽君:她构成了一个彼岸世界。
习近平在接受《博客天下》采访时回忆自己年轻时给耿飚当秘书,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磁带惊若天人。不断回放以至于听坏了整盘《小城故事》磁带。而崔健电影处女作《蓝色骨头》里也出现“红二代”听邓丽君的剧情。
在文化辐射广度深度上能和她媲美的也唯有金庸等区区数人而已。因此在这首歌和它所裹挟的大时代冲击下,小人物的爱情故事就能体现出况味感。
1996年,编剧岸西敏锐地捕捉到了国门初开,经济差距巨大,人海浮沉各自咀嚼的社会情绪,在成功找到邓丽君这个能叩开许多国人情感共鸣的音乐外壳之后,裹之以一个内地普通青年在香港打工又远赴纽约的爱情故事。黎明和张曼玉作为内地移民第一代,以个人奋斗填平了内地香港纽约这三重历史造成的“经济台阶”,他们身上凝结了岸西前期大量积累采访素材。他们背后是一代内地青年的奋斗梦想。
简单来说,电影用完整饱满的叙事完成了从歌曲《甜蜜蜜》到电影《甜蜜蜜》的“IP增量生产”。
如今再看《甜蜜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地当作一部经典爱情片的范畴来讨论,而是作为97年回归之后港片普遍命运的一个隐喻来看待。
【文化高地的退却】
20年后,当这种“经济鸿沟”变得越来越浅,历史存量下的故事挖掘就变得珍稀。即在飞速发展的内地经济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香港作为一个中转地的“存量优势”逐步被消耗,因此香港电影的式微,是有时代原因的。
这20年之内,香港作为此前“文化高地”、对内地的流行文化输出地的优势地位逐渐后退,在竞争关系中输给了台湾、日本,乃至现在的韩国。这个流行文化输出的颓势和经济发展的曲线往往有其重合之处。
邓丽君和她逝去的时代,是港台文化对我们这一辈人最亲切也是最熟悉的时代。还记得张曼玉坐在黎明自行车后面的镜头,还有汽车里两人接吻的画面,这些都是青春期里我对爱情的理解和憧憬。20年之后,再次看到他们,心依然会悸动,张曼玉那张脸庞忽远忽近,远若隔世却又近触可及。惊回首萧瑟秋风,香港电影无可辩驳地衰退了。
香港电影,那是我们70后80后审美启蒙中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
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责任编辑:陈小远)
阅读(5136) 评论 1 赞2
分享到: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邮箱
新浪微博
Facebook
Twitter
作者其它文章:

那些只剩下内裤的中年男人吴念真与一座岛屿的参照性什么才是婚姻的本质新一代电影人到底如何选择你认识的并不是真正的姜文
发表评论:


评 论
同步:还能输入140字
精华评论

别让机会从指尖溜走如果有这样一种帮助他人成就自己的创业方式, 能把对自己和家人健康的那份关爱传播给更多的人, 又能实现自己和他人心灵和财务的自由, 您是否愿意来了解?点我昵称 换条跑道 ,开始不一样的精彩
评论52分钟前
首页| 腾讯网| 腾讯微博| 腾讯视频| 全部作者
Copyright © 1998-2014 Tencent.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出品
向上
取消订阅
您已订阅《腾讯 · 大家》,如果不想再接受QQ消息提醒,请取消订阅。
关闭
取消订阅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5-2-28 17: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甜蜜蜜》的时代,随邓丽君而逝.j2pg.jpg 2000《甜蜜蜜》的时代,随邓丽君而逝.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5-2-28 17: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秦川牛 发表于 2018-1-3 17: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9-13 04:07 , Processed in 0.11996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