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音乐论文☆
“宫角定位”理论和
. n. e; F# k( k$ A, ^: n" [它在五声性民族调式中的应用
浙江省永康市实验学校 贾庭云
【文章主旨】
本文主要通过对“宫角定位”的理论来源、原理,以及它在五声性民族调式的运用通过一些谱例试作一番阐述,旨在让大家在调式判断及演奏实践中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宫角定位 五声性 民族调式
& j6 C1 Q: h+ o' r3 Y应用
【正文】
在我们的艺术实践中,细心的朋友们会发现,有的歌曲虽属同一作品,却在不同音乐书刊中有着不同有记谱样式,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苏武牧羊》了(下面有阐述)。此种情形常见于民歌中。倘若在片断中那就更是举不胜举了。作品中的片断或段落的“严格模仿”和移调等手法皆与宫角定位着边,如彝族音乐《快乐的啰嗦》;而这主要出现在五声性(五声,是指五声民族调式中的五个均可作调式主音的”宫商角徵羽”,即“正音”。五声性是指体现出民族调式的各种音乐,即是运用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进偏音(如4和7)而构成的六声、七声调式的音乐。这里特指符合五声调式“标尺”的调式。在运用“宫角定位”理论判断五声调式上有其独特的妙用。但有时也适用五声性调式或大小调中)的音乐作品(中外皆有)中。器乐作品中也大量存在,如《花好月圆》(黄贻均曲),当作曲家(或记谱者)在记录作品时,为了方便演奏演唱而在当某个段落或片段虽需要转调但仍然用同一调高记录音乐。事实也是如此。但这会令一些人弄不明白它到底属于何种调式调性。我们在分析作品时可能遇到令人难以判断它是什么调式以及调式交替等情况。这就需要有一种理论让人既简便又准确的调式判别方法,既可明白事理又能对我们的音乐审美活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而这个工作在文革时期的音乐家于会咏已给我们作出了科学的理论总结,就是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宫角定位”理论。
一、什么是“宫角定位”?
所谓“宫角定位”理论不过是判别民族调式的一种方法的总结,其理论的形成的确有其科学性。简言之,“宫角定位”就是在排除4和7属于偏音(所处地位不显赫且时值短)的情况下,以4为do和以7为mi的方法去推断和判断调式主音从而确定调式调性的方法理论。为说明此问题,我们以《苏武牧羊》为例:
(谱式1)
若问此曲是什么调式?大意的人兴许会把它认为是G宫调式(落音在主音1上呀)。的确很像,其实不然。它是G徵调式。为什么?这里的4所处的位置在强拍或强位上,位置很重要,显然不属偏音。我们就以前面所讲的以4为do的方法来把它换个样,恢复它真实面目:
(谱式2)
& h, g Y* C3 L7 d5 Q
现在我们看,这时在乐谱中强拍或强位上没有了4(或7)了,调式很鲜明地显露出了以5为主音的徵调式(即G徵调式)的特征。此歌尚有另一种不大常见的记谱如下:
(谱式3)
那么当你看到此谱时,你也就不会认为是商调式了。它就是以7为mi的G徵调式。以上三种谱式虽用1=G 、1=C 、1=F 来标调,把它们在钢琴上试弹一下,感觉却完全一样。它们的调式调性是相同的即都是G徵调式。可见,以“宫角定位”理论来判断调式,其作用和意义就不同一般了。
二、“宫角定位”理论的科学依据(“宫角定位”的理论来源)
“宫角定位”是根据我国民族五声调式体系中音阶结构中特有的大三度音程得出。我们先来看看民族五声调式中的基本音阶:
宫% L; ?$ ?( u/ Y2 E* k5 ?
商% A( c+ j- U6 C, r2 k
角
6 B. a K) V) Q( c! p徵; r, T+ _! T! B( U+ S
羽
( ]0 v6 Z3 @/ E" i- t" ^4 Y* F1 R) K(宫)
7 h% g% [7 {6 w% v/ r$ h
大三度
这个大三度音程即成民族调式中是唯一的,为最具特性的音程。宫角定位就是根据此来定论。
而在自然大调音阶中的这种大三度音程却有三个,如下所示:
- |5 \8 [, k. M) ?在含有4和7的这两个大三度音程即成了宫角之间的特性音程,这也就成了以4这do和以7为mi的“宫角定位” 理论依据的归依。即把456的4定位在123的1(宫)音上,和把567的7定位在123的3(角)音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宫角定位”理论。
三、“宫角定位”理论的实用性
这个理论形成,具有相当在大的实用性。为我们的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
(一) 方便判断调式调性
懂得“宫角定位”就可以在作品中方便地确定调式调性。但首先要懂得4和7在什么情况下属于偏音,在什么情况下不属于偏音,否则仍明确不了它的调性。一般情况下,4及7处在弱拍或弱位且时值较短的即属于偏音。相反,即要考虑大小调体系和其他五声性调式了。
(二) 便于乐器移调演奏
懂得“宫角定位”我们就可以把一些曲调移调演奏,特别适用于某些乐器的合奏中。如口琴(一般是C调口琴),若参加乐队而地其他调上演奏,需要把乐谱变通一下以适合口琴参加乐队的合奏。这样,难度是增加了但可以丰富乐队的音响色彩。因而也有实际使用价值。假如你拥有一支F调的笛子而你又只会用闷5的指法,若要一同参与合奏《苏武牧羊》(1=C)你就必须用(谱例3)的谱去演奏。
(三) 方便创作上的转调
音乐创作,写了一段旋律后,需要变换下色彩时,你就可以选择和运用以3为si或以1为fa的转调的方法去实现。
(四) 便于审美赏析
音乐欣赏是一种赏心悦耳的审美活动,它付诸于听觉、作用于心理的艺术活动。有时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对作品的介绍和赏析,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实现审美目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但能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而且能增强你的自信心,成为一个真正学会审美的人。
四、“宫角定位”理论的实际应用
“宫角定位”理论有着广泛的实践和应用领域
(一)作曲领域
《快乐的啰嗦》的音乐主题是(D羽调式):
那么下面的曲调就是这个主题的移调,它是主题的上移纯四度的一个令音乐色彩发生对比的转调,是同一主题的变化再次陈述,使情绪更高涨而更欢快。
显然,这个曲调是前面曲调的移调,它实际上已经是以4为宫(do)的G羽调式了,调式不变(羽调式)而调高变了(以G为羽了)。这个主题还可以移成下面的曲谱样式:
这又是一次转调(移调)。它却是以7为角(mi)的C羽调式。
从以上的三个谱例上,大家不难发现,它们的调式没有变,都是羽调式,变的只是调高:调式主音由F、G到C。
这首乐曲可以说只用一个简洁的音乐主题,不断的作重复和移调,使乐曲形象灵活舞动情绪轻快活泼,体现彝族人民快乐的感情。那么我们要充分运用宫角定位原理,把一个简洁的主题不断的变化扩展,丰富其情感内涵。使奏乐者快乐,跳舞者尽兴,听赏者愉悦,达到同乐共欢。因此,认识它、运用它,使之有着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二)器乐演奏
“宫角定位”理论在音乐写作(作曲)上,可以看作是宫角定位理论的逆转运用,它可以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显得十分和重要。然而在教学艺术实践上也有广泛的应用领地,尤其是移调演奏以及在乐队的灵活编配上均有着广泛的实用性。
如大家熟知的江浙民歌《茉莉花》(1=F)使教学其乐融融:
学生们使用的口琴大都是C调口琴,若按简谱吹显然不是原调(1=F),倘若按线谱固定位置的音高奏正好是F调的(即C徵调式)。
大家看谱准确吹奏,自然就是F调的《茉莉花》。大家觉得依照此谱吹奏是否另有一番情趣呢?如此,你也可以参加大乐队的演奏了,享受合奏的艺术魅力。祝你开心,永远!! \5 Q# O# f4 w) j; H
结束语:
“宫角定位”理论,是五声性民族调式实验的理论基础。它也只是众多知识海洋中的一点滴而已。笔者也只是道听途说,或因有一小点经验而整理成文,让你见笑了。若问我出处,我说我只是从姜老师那获得的一点知识,于是我把它写成文章而已,我觉得它还有一定用处,于是就花些气力把写出来,也权算作为一篇学术论文吧。关于“宫角定位”理论,因手头无任何相关具体的参考文献资料,故有闭门造车之嫌。有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
《中外名歌222首》
; ~5 k, A, u0 G4 ?8 ?' z- w
/ g- ~( ^% \- q0 j5 C0 y[20060626初稿20080507修改稿]
, h: y( G0 j1 }8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