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7|回复: 4

[原创首发] 音画歌词 今生不怕平沙落雁 作词/天成●●●●●●

[复制链接]
天成 发表于 2012-9-13 00:16:53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成 于 2013-3-17 22:30 编辑

定稿 今生不怕平沙落雁.jpg
                                                          这首歌词的插图,点击一下,看得会更清楚。


                                                            傅抱石  国画《平沙落雁图》

歌词原创源于:
新民晚报 2012年09月09日 星期日 B7 版 星期天夜光杯 国学论谭
钟菡 撰写的一文《平沙落雁,乐兮,悲兮?》和 傅抱石创作的一幅国画《平沙落雁图》意境。
http://xmwb.xinmin.cn/html/2012-09/09/content_23_2.htm

《今生不怕平沙落雁》
        作词/天成

寒风萧瑟 吹拂脸
静坐洲渚 仰望天
看两行鸿鹄 往南飞
愁绪 依旧难排遣

烟波笼罩 迷惘眼
倾听江涛 拍击岸
想一腔抱负 向东流
远志 依然未实现

经历岁月 无数磨砺
今生不甘 平沙落雁
只要舔舐伤口 展翅腾起
灿烂秋阳 会暖心田

面对前途 多重拦阻
今生不怕 平沙落雁
只要抖去淤泥 扶摇直上
明媚春景 会伴身边



附录这篇文章:
                                                                         平沙落雁,乐兮,悲兮?》
                                                                                    ◆ 钟菡

  近日,我们虞山琴派要搞一次“华山论剑”,弟子们需各弹一曲,切磋琴艺。我虽习艺不精,却也逃脱不得。无奈本派的四大曲目《梅花》《梧叶》《渔樵》《潇湘》或未习完,或弹不成调,思之再三,最后只得向师父请命,“我就练《平沙》吧。”

  《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最为流行的曲目,易上手,却也难弹出味道来。初听时,我以为这首曲子的曲意取自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尤其是“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几句,总感觉与曲中的意境相合。文人怀才不遇,因而抑郁不平,第五段末尾推音处戛然而止,让人感觉似乎已悲愤得弹不下去,而后曲调稍转平和,像是复又强颜欢笑,自我排解。我曾跟古琴老师表达了这一想法,他却摇头。

  令我吃惊的是,老师说,《平沙落雁》的版本竟然有十多个,我所学的“南平沙”仅仅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北平沙”、“梅庵派平沙”等。“北平沙”、“梅庵派平沙”虽与“南平沙”同名,却几乎已是两种曲子,表达的意境截然相反,不仅曲调欢快,甚至,在“梅庵派平沙”的结尾还加入了雁的鸣叫声、于沙地上的扑翅嬉戏声,颇为热闹。

  有意思的是,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平沙落雁”还是一种剑招,除了《笑傲江湖》里那个令人捧腹的“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外,在《书剑恩仇录》里,来自塞外的霍青桐会连使“大漠孤烟”、“平沙落雁”两招。不仅如此,《书剑恩仇录》里还出现了这首琴曲。第七回写到,乾隆化名东方耳在江南初逢陈家洛,两人因琴声结缘,而陈家洛所弹的曲子正是《平沙落雁》。然而,乾隆听完后,所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兄台是否到过塞外?”

  在这里,若我是陈家洛,此时定然颇感意外。单凭一首曲子便能判断对方到过塞外,这不是乾隆,已经是福尔摩斯了。历史上,乾隆皇帝是真正懂琴的,他的御用古琴如今拍出了天价。不过,在这里,乾隆对《平沙落雁》的一番感悟却似有些“另类”。他道,“兄台琴韵平野壮阔,大漠风光,尽入弦中,闻兄妙奏,真如读辛稼轩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可见陈家洛所奏之《平沙落雁》慷慨激昂,充满杀伐之声,曲里的这只雁,恐怕是一只愤怒的小鸟了。

  鸿雁落于平沙,复又飞起,眼观此景,有人以为喜,有人以为悲,有人则想到金戈铁马,然正所谓子非雁,安知雁之乐?或许只能问下它的作者了,然而对此却也无定论,有人说是唐代的陈子昂,有人说是宋代的毛敏仲,有人说是明代的朱权。不过,目前大多以为《平沙落雁》是明代的曲子,最早见于明末的《古音正宗》,所以,前两人都不太靠谱。

  姑且从朱权入手。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封为宁王。他的哥哥燕王朱棣发动著名的“靖难之役”时,曾要求朱权出兵相助,并许诺日后与他分天下而治。然而当朱棣最终继位为明成祖时,却废弃前言,还尽夺其兵权,把他赶出去做了个有名无实的诸侯王。朱权虽然郁闷,却也看透了权力尘网,决心明哲保身,便整日闭门读书弹琴。他主持编印了现存最早的古琴曲集《神奇秘谱》,在该谱的最后,收录了据说是他本人所作的《秋鸿》。关于此曲,朱权还有一篇同名长赋,谈到,“嗟世途之扰扰,岂混俗乎庸常?因重其志之高远,乃作是操以颉颃。”也就是说,写这个曲子的用意是表达自己高蹈出世的志向。这首曲子各段都有小标题,其中第七段叫做“平沙晚聚”,第十五段叫做“远落平沙”。后世有一种观点以为,《平沙落雁》便是根据《秋鸿》一曲的曲意而创作的。

  然而,“平沙落雁”这个词最早的出处并不是《秋鸿》,而是古画《潇湘八景图》,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里介绍了“潇湘八景”的内容,第一景便是“平沙落雁”。南宋诗人刘过写过一首《题僧屏平沙落雁诗》云:“江南江北八九月,葭芦伐尽洲渚阙。欲下未下风悠扬,影落寒潭三两行。天涯是处有菰米,如何偏爱来潇湘?”刘过是辛弃疾一类的文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所以,这首题画诗里恐怕有不少“味外之旨”。单就诗的结尾看,明显化用了杜牧的《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所谓北雁南飞,至衡阳歇翅停回,潇湘也是指湖南一带。杜牧这首诗实际写的是唐末回鹘可汗率兵南侵时,边民纷纷南下逃亡的情景,以雁群作比,是希望他们能在潇湘一带停歇下来,安顿生活。宋代的朱敦儒也有首与之相类的《卜算子》词,“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靖康之难”后,中原沦陷,朱敦儒不得不背井离乡,加入逃难队伍。“独下寒汀立”的旅雁,也正是他们流离失所、有家难回的写照。

  所以,“平沙落雁”中,最初雁落的地方便在潇湘一带。而《天闻阁琴谱》等琴谱中对《平沙落雁》的解题说,“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尽管并未提及是潇湘之景,但也绝不是写大漠风光,更没有战场杀伐之意。不过,所谓的“逸士心胸”实在是个很清空的词汇,令人难以捉摸,也许是有意呼应《秋鸿》的“因重其志之高远,乃作是操以颉颃。”就“南平沙”而言,曲子里的确是浸透着抑郁之情的。论其意境,若非苏轼笔下“孤鸿”的寂寞,与刘过、杜牧、朱敦儒等人的诗意却也庶几有所共鸣。

  “北平沙”、“梅庵派平沙”中的嬉戏欢乐,也许是抛开了“南平沙”中沉重的文化内涵,纯乎自然写景,更注重于对“雁鸣”逼真、生动地模拟。而既然《平沙落雁》版本这么多,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我们似乎也不能完全抹杀有那么个描写大漠风光的“塞外派”的存在。所谓一曲《阳关》走遍天下,《平沙落雁》却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只雁。曲中所写,究竟是悲是喜,是怨是忧,难寻正解,或许也正是它的动人之处。


平沙落雁图(国画-傅抱石作).jpg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楼主| 天成 发表于 2012-9-13 01:41:10 |
这里的画是一个广泛的含义,可以是绘画(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抽象画)照片,剪纸,雕塑,纪念封,漫画,速写,书法,玻璃艺术等等,凡是可以创作歌词的艺术品,均包含在其中。这些歌词都与“画”有直接关联的,是二合一的歌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彼此推广,相互捧场。是以画作为基础的,没有画,歌词也不存在。没有歌词画也没有机会得到更广泛的宣传。
 楼主| 天成 发表于 2013-3-17 21:49:23 |
今天绘制了这首音画歌词的插图。盼大家浏览和点评。谢谢你们的到来。
邓堪心 发表于 2013-3-18 10:39:20 |
支持天成的音画歌词。
得伊漾漾 发表于 2013-3-18 11:16:39 |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5-13 11:58 , Processed in 0.13320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