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成 于 2013-3-19 23:29 编辑
书法 李寿颐
这首歌词的插图,点击一下,看得会更清楚。
歌词创作源于:
新民晚报 2012年08月31日 星期五 B5 版 夜光杯
朱全弟 撰写的一文《军旅书法家李寿颐印象》和 李寿颐 老先生的书法意境。
http://xmwb.xinmin.cn/html/2012-08/31/content_37_6.htm(文章网址)
http://xmwb.xinmin.cn/html/2012-08/31/content_37_7.htm(书法网址)
《一生浸润书画里》
作词/天成
观赏眼前这幅字
我已陶醉在心里
大巧隐藏看似愚拙
笔墨流畅不显拘泥
都说隶书太难写
他却具备深厚功底
从小临摹未间断
八十寿龄仍坚持
默想背后这老师
我已尊敬在心里
追求品位远离铜臭
情怀高尚不图名利
都说好人太难做
他却执着弘扬正气
如今技艺更精湛
一生浸润书画里
附录这篇文章:
军旅书法家李寿颐印象
朱全弟
1949年3月,出身书香门第之家的17岁青年李寿颐参加了四野南下工作团。高中文化,一进去就是排级干部。参军发枪,但是李寿颐还“背”上了一大捆从家里带去的毛笔,有两支好笔,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一支笔,写到今天还没有坏。
7月,走进闸北的一处小区公寓,清癯、儒雅、八十有一的书法家李寿颐安安静静地坐着,进门笔者就看见一幅隶书作品挂在客厅沙发的墙上,那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同去的书道中人朱东奇先生脱口而出:“好字!”他说,隶书很难写,进门容易想精难,越写越难。原来,李寿颐老先生的爷爷是天津晚清写颜体的著名大书法家华士奎的挚友,两家世交。李家四个男孩,父亲让其大哥学楷书,二哥写草书,三哥攻篆书,而最小的李寿颐则领命钻研隶书。他从7岁开始写字,从唐楷到清隶,后来成熟的汉隶他都临摹过。甚至马王堆出土的竹简,他也挑了精华部分在竹片上临字。
李寿颐老先生的隶书,大巧藏于似拙中,流畅而不拘泥,这对写隶书人言,大难。东奇先生对李老的字大加赞赏,认为李老堪称大家,可追张森也。而李老则谦逊地表示,自己非常喜爱张森,还临过他的字,张森写得好。李老的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军事博物馆、上海美术馆、朱屺瞻艺术馆等均展出过,其作品获奖无数。 李寿颐老写了70多年的字,上到将军下至士兵,在师政委任上离休后,街坊邻居到家中保姆,送出去的字不知有多少,但是从来没有收过别人一分钱。甚至,李老的侄女发现有人将其一幅送出去的作品在网上拍卖,认真的老人一直追踪到那位拍卖者“叫停”。李老说了,如果沾上了钱,就不是文化了,它降低了文化的品位和格调。《楚辞》中“渔夫”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于世推移”。我们不能要求别人都像李老那样做,这毕竟有点背时,但是,李老的情怀不在此,随波逐流不为也,在乎浸润书画笔墨中带给他的愉悦。他是军中书法奇葩,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纯艺术麦田里的执着守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