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成 于 2013-5-31 10:11 编辑
这首歌词的插图,点击一下,看得会更清楚。
这首歌词的插图,点击一下,看得会更清楚。
这首歌词的插图,点击一下,看得会更清楚。
《难容挟尸要价》修改稿
作词/天成
良知何时堕落
已经无法考察
为了赚取三万六千元钱
有人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
施展卑鄙手段
向校方挟尸要价
人性变得如此冷漠
想想类似的事多么可怕
只求自己牟取利益
社会公德岂不被践踏
灵魂何时沦丧
更加难以回答
乘着打捞救援死亡学生
有人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
故意放慢速度
让老板从容敲诈
世风变得如此蜕化
想想类似的事多么可怕
要使生活保障安全
惩治腐败力度须加大
-------------------------------------
《难容挟尸要价》初稿
作词/天成
良知何时堕落
我已无法考察
有人为了赚取三万六千元钱
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
施展卑鄙的手段
来向校方挟尸要价
灵魂何时沦丧
我也难以考察
有人乘着打捞三位遇难学生
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
故意放慢了速度
好让老板从容敲诈
人性变得如此
多么可怕
一切都想着自己的利益
社会公德岂能不被践踏
应当深刻反思
严格执法
要使人们生活有安全感
惩治腐败的力度须加大
附《挾尸要价》事情的来龙去脉
金镜头奖组委会明日公布《挟尸要价》调查结果 2010-08-22 03:36:42 来源: 新京报(北京) 跟贴 993 条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获得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的作品《挟尸要价》被质疑造假。21日,照片摄影者发出拍摄的全套照片以回应造假质疑。与此同时,主办方称已展开调查,23日将公布调查结果。“金镜头”奖评委贺延光称,该获奖作品对问题的揭示并没有错。
(照片作者 张轶到达现场后并没有立即投入拍摄。经过观察,在长江大学校方付出4000元后打捞者将第一名遇难学生遗体已经给了学校。实际上在16:41前,第二名遇难学生遗体也已经打捞上来。2009年10月24日16:43,王守海(船上穿白衣服者)坐在船头等着钱到位。图/记者 张轶)>>>高清图集
(2009年10月24日16:47,长江大学派来人员专门协商打捞学生事宜。图/记者 张轶)>>>高清图集
(2009年10月24日16:50:46,看到学校来人了,王守海和其他打捞者开始向学校的人说钱还没到位之类的话。“……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图/记者 张轶)>>>高清图集
(2009年10月24日16:50:51,与上一张图片相差5秒钟。从这个连续的手势看,并不像是在商量如何靠岸。图/记者 张轶)>>>高清图集
if(picResCount>0){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cres").style.display="block"; document.write("
"); }
新京报8月22日报道 获得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的作品《挟尸要价》被质疑造假。昨日,照片摄影者发出拍摄的全套照片以回应造假质疑。与此同时,主办方称已展开调查,明日将公布调查结果。
作者公布全套照片
《挟尸要价》的照片用影像讲述了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15名同学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野炊时见义勇为救两名落水儿童,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而打捞公司打捞尸体时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
摄影者张轶所拍系列照片中以获得今年“金镜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的作品《挟尸要价》最广为人知。然而在该照片获奖第二日,长江大学宣传部发文质疑称该摄影作品与真相不符。
为了回应质疑,昨日,张轶将自己所拍的全套照片发布在网上。张轶告诉记者,除了《挟尸要价》照片所表现的画面,全套照片中还有打捞公司谈价、中途没谈好、等钱等过程。
张轶公布的照片及所配的文字显示,拍摄者的镜头记录了打捞公司在挟尸要价的全过程。
包括“在长江大学校方付出4000元后,打捞者将第一名遇难学生遗体已经给了学校。实际上在16∶41前,第二名遇难学生遗体也已经打捞上来。2009年10月24日16∶43,王守海(船上穿白衣服者)坐在船头等着钱到位、2009年10月24日16∶50,看到学校来人了,王守海和其他打捞者开始向学校的人说钱还没到位之类的话。“……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等场景。
评委称作品揭示问题没有错
对于张轶发全套照片回应造假,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颁奖典礼组委会执行秘书长霍玮告诉记者,已经看到了这系列照片。事实上,主办方在看到有人质疑后便引起高度重视,并成立了调查小组。对此事进行了全方位、细致的调查,“在明日凌晨之前我们会向社会公布结果,将各方面的细节一一呈现给公众。”
而“金镜头”奖评委贺延光则告诉记者,半年前的评奖大家就挺谨慎。即使挟尸要价的不是画面上的白衣者,但打捞公司在挟尸要价,他们也接受老板的旨意,因此该获奖作品对问题的揭示并没有错。而此次全套摄影作品的公布更表明照片应该没有问题。
■ 相关新闻
本报记者曾调查高价捞尸过程
长江大学相关人士证实,为打捞遇难学生遗体支付3.6万元
去年10月24日下午,长江大学15名学生在长江宝塔湾河段为救落水少年,3人溺水。本报记者对此进行采访调查,并于当年11月5日刊发了《“见死不救”背后的捞尸生态》,报道打捞公司索要高额费用捞尸,其过程与张轶所公布的全套照片相互印证。
事发当日,提出高额“捞尸费”、称“只捞尸体不救活人”的,是打捞公司老板陈波,他索要高额打捞费,甚至还提出见钱后才捞尸。
事发时在现场的一名长江大学老师介绍,凑钱凑了1个多小时,其间多名学生跪求陈波救人,但两艘打捞渔船静待陈波命令。后来,凑了4000元钱,交给了陈波。得到陈波允许后,渔船上的王守海开始打捞,此时已是下午3点半,离发现学生溺水已过1个小时。
目击者拍摄的照片时间显示,下午3时30分左右,学生陈及时的遗体被打捞上岸。学生何东旭遗体被打捞出水面时,岸上的陈波还在和长江大学的师生谈判,称收一个人的钱,才会将一具遗体捞上岸。
在师生第二次交出2万元钱后,何东旭的遗体被打捞上岸,此时天色已暗,船主王守海提出渔网破了要修,要歇会儿。
在场的群众和长江大学师生仍在哀求陈波,但陈不为所动,电话告知王守海暂停打捞。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陈波同意最后一具遗体的打捞价格定为1.2万,但需先见钱后捞人。
下午5点半过后,陈波拿到钱。此后,方招的遗体被打捞上岸。
长江大学宣传部部长李玉泉曾向媒体证实,钱分三次给的,第一次给了4000元,第二次2万元,第三次1.2万元,共3.6万元。
新闻回顾: 《挟尸要价》夺摄影最高奖 曾被指不实
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颁奖盛典18日晚在此间隆重上演,共颁出9类40个奖项以及3个年度大奖。《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成为颁奖典礼上的焦点。秦楼的《温家宝总理视察灾区》摘得特别奖。
大学官员撰文呼吁取消《挟尸要价》获奖资格
《挟尸要价》获得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的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撰文称该图片系造假,而事实真相并非图片所展现的。他建议有关部门核实照片的真实性和新闻性,呼吁取消《挟尸要价》获奖资格。
《挟尸要价》照片作者公布全套作品否认作假
18日,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颁出,照片《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最佳新闻照片奖。次日,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李玉泉发文称,《挟尸要价》被误读,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销该照片的获奖资格。作者张轶拿出了当时现场拍摄的近百张图片证明自己并未作假。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李健亚 黄玉浩) 
【已有993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查看。】
[url=]复制网址[/url]闪电邮转发
关于 挟尸要价调查造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