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3|回复: 0

湖南花鼓戏的代表人物

[复制链接]
听歌唱曲 发表于 2018-6-24 15: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代表人物是歌唱家李谷一。

湖南花鼓戏人才辈出,涌现出了一批歌唱家如、张也、雷佳、王丽达、等。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现有主要艺术家:刘赵黔(一级演员,代表作品《桃花讯》)、李小嘉(一级演员,代表作品《打铜锣》)、凌国康(一级演员,代表作品《打铜锣》)、欧阳觉文(一级作曲,代表作品《喜脉案》、《桃花讯》)、卜再庭(一级作曲,代表作品《天之娇女》、《求诀》)等。叶红、李左(一级演员,代表作有《刘海砍樵》)宋谷(一级演员,《送表妹》)。

张廷玉(1910-1966)艺名雪伢子。衡州花鼓戏演员。衡阳县人。
六岁时,父死母嫁,孤苦无依,九里渡巫师汤成足怜而收为义子。
九岁从邓金生学唱衡州花鼓戏。以演《安安送米》之安安而名噪乡里,甚得其师喜爱,常背负他辗转演出于各地。
稍长,习旦行,因倒嗓,又改学场面(乐师)。民国十九年(1930),廷玉嗓音渐复,得胜班班主王春和劝他从屈荣卿习小生。
首次在《金钏会》中饰张金生,以扮相俊美、眼大有神、表演细腻,获得了满堂彩声。从此“雪伢子”声名风靡衡州花鼓艺坛三十余年。张廷玉擅演穷秀才戏,《杨春龙》、《朱买臣》为其代表作。
他演杨春龙,在“东阁相会”一场中,一段(四川哭皮),唱得缠绵悱恻,催人泪下。
他的唱腔很有特色,喷口有力、字字入耳,腔随字行,婉转动听。杨春龙打渔鼓更精彩,揭露嫌贫爱富的刘洪吉的卑劣行为于嬉笑怒骂中,痛快淋漓,百看不厌。
他饰朱买臣,在“吵嫁”一场中,以憨厚反衬崔氏之刁蛮,把朱买臣穷而不俗、憨而非蠢的性格表演得恰到好处。
演崔氏的周恩兰说:“和张老师演戏,他能把他拉到戏中去,不会演戏也能演好戏”。他剪步走圆场,腰微弓,左手提衣下摆,右手成斜线摆动水袖,身段非常优美,至今犹为小生行所效法。1955年,张廷玉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在折子戏《水漫蓝桥》中饰魏奎元。这是小生独角戏,唱做并重。
他演技精湛,特别是演到水漫桥上时,人物心情、水势层次分明,得到中国戏曲研究院罗合如、郭汉城、胡沙等专家的赞许,获演员一等奖。
他戏路广,饰《追鱼》中披发仗剑之张天师、《刘海砍樵》中幽默诙谐之大姐、《生死牌》中老成持重之黄伯希、《柯山红日》中正气凛然之军政委,皆能传神、各臻其妙。
所创新腔(西湖二流)、(西湖滚皮)、(三川调数板)已成为衡州花鼓戏的保留腔调。
张廷玉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南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衡阳市委员会委员。
从1950年起至逝世,一直任衡阳市花鼓戏剧团团长。

张廷玉(1910-1966)衡州花鼓戏著名小生演员。衡阳县九里渡张新屋人。
六岁父亡母嫁,师公汤成足怜而收为义子。汤有徒邓金生、邓明善兼习花鼓,遂教张。九岁即随师参加得胜班,与同班艺徒演出《磨豆腐》、《过江》等小戏。
在《安安送米》中饰安安,演至“庵堂见母”时情真意真,母子难舍难分,催人泪下。
稍长,工旦,逢倒嗓失音,受人轻视欺凌,又改习场面(乐师),从师王朝喜。
民国十九年(1930),得胜班主王春和(名小生)同情廷玉身世和遭遇,以十爪全薪聘之,并劝改习小生,教以《访友-会文》、《杨春龙写退婚》等小生戏数出。后嗓音恢复,柔和有韵。同年,在衡阳“怡园”演出《金钏会》,饰张金生,因有旦行功底,剧中男扮女装一折,演来驾轻就熟、细腻传神,一时名声大震。他不以为足,再拜荣华班屈荣卿为师,学习《反情》、《蓝桥会》、《大盘洞》、《抢亲失妹》等传统戏中之文武小生,常年演出于衡阳、耒阳、常宁、郴州、衡山等地,功艺日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政府组建衡阳市衡剧工作队,张廷玉担任副队长。
1955年,他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在折子戏《蓝桥会》中饰演魏奎元,受到中国戏曲研究院罗汉如、郭汉城等专家的一至赞许,获演员一等奖。1956年参加中央文化部举办的戏曲演员讲习会学习,受到梅兰芳、程砚秋等艺术大师的教益。
1950年被选为衡阳市花鼓戏剧团团长,虽行政工作繁重,但仍不断参加演出,无论扮演主角或配角,都很认真、一丝不苟。
他先后饰演过《孟丽君》中的元成宗、《刘海戏金蟾》中的狐大姐、《生死牌》中的黄伯希、《金鳞记》中的张天师,生、旦、净、丑,演来性格迥异。
戏路之宽,无论内行、外行均表叹服。扮演现代戏中的角色,也很有成就。
他在《年青一代》中饰退休干部,《红星高照》中饰老农,《血肉相连》中饰董医生,《柯山红日》中饰军政委,无论工、农、商、学、兵都能创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张廷玉文化不高,但善于吸收,勇于创新。五十年代初期,从长沙学来(西湖调),经与乐师研究改进,发展板式,取代了南、北路,结束了花鼓戏夹用湘戏声腔的历史。
排演《生死牌—别女》一折时,有一段长唱词,一时无适用曲牌。他自创(三川调)数板,如泣如诉,很有特色,现已成为衡州花鼓戏保留腔调之一。

张廷玉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南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衡阳市委员会委员。(1950—1966年)衡阳市花鼓戏剧团团长。1966年因病逝世,留下《蓝桥会》一张唱片。(来源: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三)衡州花鼓戏志)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8-14 23:15 , Processed in 0.1124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