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67|回复: 4

歌曲写作基础(十二)——部分地区民歌特点3

  [复制链接]
柴欣 发表于 2017-1-21 01: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江南地区
/ b7 ~/ ^- G4 _8 k9 N

3 y4 X" @- q0 Z5 w+ k    江南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人称“江南水乡”,民歌的特点是优美、委婉、细腻,旋律起伏不大,与北方民歌的粗犷、高亢形成鲜明的对比。
- I7 L" V$ J3 t2 X# J  R3 A( Q2 L# b4 L! N# x, ^, [2 Q9 _
1、江南民歌以徵调式、宫调式居多,羽调式较少运用,几乎不见商调式和角调式。音阶基本以五声正音为主,即使出现偏音也大多作为装饰性的经过音,不加强调。1 P# u* }4 X6 l
例1《孟姜女》是一首徵调式民歌。8 ?* ^7 x/ P3 C4 T
         例1.jpg 4 V  E1 d7 u$ b8 e
例2《无锡景》是一首五声宫调式民歌。8 b9 J2 r! W# y5 Q
         例2.jpg % Z8 E9 U& Y: f/ W  P2 f, i: W8 v/ v
2、旋律以级进为主,由于大多采用五声音阶,大二度和小三度的上行、下行奠定了流畅、自然、平和、圆润的旋律风格。这与江南地区的吴语方言的平和语气有很大关系。- {/ s: g% M- ]# y
     
" s* w: ^6 @5 N: E4 z3、旋律上的级进形式有很多特点,音阶式的级进:连续的三个音或四个音上行或下行,比如:
% V  o+ g6 N" S" [& i例3 例3.jpg
% Z# O7 [( j$ i) D* H9 r环绕式的级进:以某个音为基点,在它的上、下邻音环绕进行,比如:
4 q, P& k. w1 r, a$ r6 o例4* J& s2 ?9 B: g0 X6 y
                例4.jpg
. W# |8 d2 e: s% H: V定点式的级进:以某个音为基点,分别向上级进和向下级进,比如:
* j) Q6 X4 h- x' ~例5$ g( x6 R* k2 e: n( z
                例5.jpg
- [+ k. }+ n8 c" E8 c: V; C' Z% y% N迂回式的级进:由某个音的邻音进入,再从另外的邻音进入,比如:
! v" i1 O2 ~. N/ ^* A) M0 p/ v3 a& m例60 x- \* }0 m! e
                例6.jpg
' l! F8 y2 y% x+ s+ T9 C3 }' C4、旋律中也会偶尔使用四度以上的跳进,但连续的四度以上的跳进几乎没有。另外,在乐句的结束音上常见大二度和小三度的单倚音。辅助性的双倚音也很常见,比如:
% J. L& W4 a# @8 ]例7 例7.jpg ; E2 X! T1 x* ^' j
5 t# a& t. M. x  ~
5、常常在下行的级进中增加同音反复,使旋法更委婉。比如:
, A0 W! b8 H. ^* M8 C例8 例8.jpg
* r. U& k& Y3 w8 a# S$ o( Y( X6 L  _% `: Y  [7 A6 ?
6、乐句节奏以强拍起、方整性为主,偶尔有不规整乐句。乐段结构上以起承转合居多,在此基础上,也常做灵活的处理。
6 y. N" l! f1 ?7 b( j9 ]例9《哭七七》的起句和承句都是不方整的三小节,但由于上下句都是三小节,这种不方整性带来的不平衡感得到了缓解。
* a* ^# m3 a9 T- t# N# O, V         例9.jpg
. N' R  |  G& |3 c! c' n4 ?4 p3 S+ y例10《茉莉花》的转句与合句紧紧相连成一个大乐句,合句缩减为两小节。
3 y' @) g0 a% x1 b  ?  L9 n         例10.jpg
8 L( w$ A) t* V, y' f7 g" c* q6 M  E3 K( C$ P
    江南民歌是较早得到挖掘和运用的,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流行歌曲大多运用江南风格的音调改编或创作,其旋律特点对广义上的中国风格歌曲影响很大。本人也写过江南风格的歌曲,比如下例的《唤一声江南》,因为歌词内容就是描写江南的,所以旋律上采用了江南民歌的旋律特点,使旋律风格与歌词内容能够很好地统一起来。
' M2 `+ R$ U8 D; T) l例11《唤一声江南》(周祥钧词 柴欣曲): d" v0 j: Z$ k" m9 a
         例11.jpg % g6 n3 {! i* E, ]/ }
; s; A9 A3 g7 s3 ]8 z0 H, `% j
七、湖北民歌
4 O4 t9 L9 {8 j. j- T- H
" H, n( j+ x" ?  ?6 d8 X; u- o) s
1、以徵调式居多,宫、商、羽调式比较少,很难见到角调式。
6 u8 _9 K4 ~2 v2 d# _4 E5 m, |; c: Y- R; J) F$ J
2、湖北民歌基本都是五声音阶,偶尔有偏音也大多作为临时性的色彩音处理。“三声腔”音调是湖北民歌最有特点的旋法。以1、3、5三个音为骨架的三声腔最具湖北地区风格。如《催咚催》这首歌,基本都是1 3 5三个音编织而成,虽然出现过两次6和2,但只作为短暂的经过音处理。7 ^2 ~: L, h/ g% d
例12《催咚催》- A9 ?! u7 a, l) F& u# x0 B0 {9 s% z9 H
         例12.jpg
9 A2 f7 e$ @) l- c3、以三声腔扩展的四声腔也很常见。如《喇叭调》中五个乐句的四声腔分别是:
. ]/ Q, h- ~+ h( \* X+ T4 ]7 |8 ^) `例13 例13.jpg
% q- W9 C% [0 j- @7 u# [3 Z例14《喇叭调》7 o) t$ o- i0 d
         例14.jpg
( O% M, f5 m1 k2 S4、三声腔与四声腔的结合在湖北民歌中是常见的:
* @" I: d# D: @. @2 {例15《彩龙船》
0 ?- l' J" K8 ?; {         例15.jpg
3 R( x3 e  o* ?5、节奏较规整,句读较短小,常常是一领一合,很有特点,旋律发展常运用重复手法,但在重复过程中会做出各种微妙的变化。
: }: Q! y  v- S
9 g# d8 v" l( g" F4 n6、湖北民歌整体结构大多不方整,也不规整。最有特点的结构是五句型。
# G( q/ u& w! \0 I6 C: n- N  [2 g* X  y) v6 x8 d" O! P% u
    关于湖北民歌的特点,曲网中大概数张朱论老师最有发言权了,他的很多作品都透着浓浓的“江汉味”。
: f$ t4 i/ f, \% o( W# ^" e) b    《洪湖水浪打浪》(集体词 张敬安 欧阳谦叔曲)是根据湖北民歌《襄河谣》改编的,歌曲以五声音阶的级进为主,旋律优美抒情。
! N% m; t4 [* u3 f2 x7 b例16《襄河谣》2 e5 Z1 w4 c$ X( K! D
         例16.jpg ) k& m7 F" t  ~& s1 h5 W  g' A! \
) W& z) E6 T, ]
八、湖南民歌

6 H3 }' s5 i: A/ ~+ O6 N9 q$ m3 F2 T
1、湖南与湖北相邻,民歌风格有些相近。但湖南民歌主要以羽调式最多,宫、徵调式也有,角调式极少,很难见到商调式。& E8 }4 c& [! L/ d2 o
例17《一根扁担两个箩》是一首羽调式民歌3 r* {+ C6 r0 F7 x( |6 ?& L
         例17.jpg
! c7 M4 {/ o0 f. a4 ]2 W- l例18《采槟榔》是一首宫调式民歌1 C6 r$ i% G) S, h  h+ E# R4 i
         例18.jpg . X5 z9 F  ~4 S0 H
2、旋律中突出羽音,即使在宫调式和徵调式中也较多的强调羽音。
+ e0 ^& E6 b: x! Q0 G0 V) o
8 x5 m& `* p; Y. z9 {8 Z3、突出6(低音)1 3 5四音列的旋律。旋律中基本由这四个音组合而成,基本不突出2音,甚至不用2音。由于突出了这四音列,所以小三度的进行成了湖南民歌的主要旋法。$ z: L$ B' o! q3 Z. _" t. R# Q

) N' a' ^( q, W& ~- ~- [5 V* b4、湖南民歌中,特别是湖南花鼓戏中,经常运用升5这个音(实际是5的略高),有时也运用升2,形成湖南民歌中特有的韵味。升5常常上行到6,或下行到3.在终止式中,由升5解决到到主音6特别有湖南味。, H& x3 n" v) W) [4 q' z

, g7 o2 i/ f& h+ R3 W5、乐句句式大多方整,常用方整乐句构成呼应关系的两句体,然后再这个基础上构成四句体,或者再增加衬腔或再现,构成扩充型的六句体。# T& J+ s: f7 c- u7 s9 t

* U4 e6 ]- p( K. N
九、西南地区
. @& h( }, K4 |8 d* ]/ }
7 C& O6 B8 _. m- q  @
    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民歌的色彩虽有各自的特点,但相互影响,这里只做一个简单的、大体上的共性总结。5 l$ t$ P. k6 @7 x) E
    西南地区民歌代表性调式为羽调式。但与蒙古、湖南民歌的羽调式色彩迥然不同,主要原因是旋律支柱音的使用上有所不同,除了突出主音羽音外,旋律突出的是下属音商音,而不是上属音角音,虽然由的民歌中,角音用的也不少,但旋律总是围绕羽音和商音来进行,商音一般在重要位置上多次出现,或时值很长加以突出。商音一般下行四度进行到羽音上是习惯性的用法,这个特点在终止式中尤其明显。& ]& O$ U( Y6 Y' j3 v: `6 [5 ~
例19《小河淌水》是一首羽调式的云南民歌
4 |. D7 j  o! A0 V2 ]         例19.jpg 0 s4 S. a1 K$ s! H( h6 o- G6 G

: J$ P4 c4 t1 Z8 F# d
星空望月 发表于 2017-1-21 03: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乐理讲得好啊!7 S7 G- X& v- ]( {; y, ?  F, 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龙马 发表于 2017-1-22 00: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到来之际祝福柴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飘雪的周末 发表于 2019-1-23 07: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5-7-14 11:42 , Processed in 0.16539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