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57|回复: 10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复制链接]
柴欣 发表于 2016-12-12 16: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柴欣 于 2016-12-12 16:54 编辑 7 N7 _, d& H+ `% f. |8 S
6 I; h4 h3 U4 i3 v
       上个帖子中,本来说明要一周一发帖,但朋友相邀过段时间要做些费时费力的事,我这个系列帖子既然开了头,不好半途而废,所以食言了,在真正忙起来之前,尽快弄完这个系列。好在很多朋友已经有了创作基础和经验,对于这点简单的知识瞄两眼就能理解。对于零起步的朋友还是希望仔细些。, M$ A' V, g; u5 Y& V& l
- s7 \& o; d0 W5 J
************************************************************************************************************************************, h2 n/ O! E/ b( G
乐句形态(一)

6 O4 K3 a# c% ~+ u6 |1 M3 s- Z& h3 f7 c
    一首歌曲是由若干个乐句组成一个乐段,又由若干个乐段组成的。好比一篇文章由一句句话构成一段话,又由一段段话构成整篇一样。对于大多数非专业作曲者来说,当我们看好一首歌词时,首先是把一句歌词谱成一个乐句,然后再往下进行。在我们这些人眼里,乐句应该是构成一首歌曲的最小单位了。
" _& k) R  [, R6 K; o# }' ~: H( c6 W  t+ u, |- Q7 j  I5 l
    在大多数专业的歌曲创作教材中,讲授歌曲创作往往从“动机”开始,这是音乐的最小构成单位,好比一句话的字和词组。但我觉得还是直接从乐句的各种形态讲起为好,因为这不仅是我们业余作曲者的习惯,而且“动机”的定义中也指出:动机不仅仅是几个音的组合,也可以是一个乐节或一个乐句。所以接下来我会用较大的篇幅说一下关于乐句写作的问题。7 B. F& I" x" S) ~. @' j+ u% K
* Q  u1 N5 k) v3 Z# W
一、乐句的判定
( z6 ]+ r% @% p5 R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乐句。能够完整地表达一个乐思或一种音乐形象的旋律片段叫乐句。乐句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一句话,文学作品中的一句话有长有短,从纸面上看,从第一个字开始,直到我们发现了句号,这才判定一句话结束了。那么,在乐谱中如何判定一个旋律片段是不是一个乐句呢?乐句的判定通常有三个标志:
  z( y0 F- |" \2 Y/ B! ], {: `! G& L5 W' _
1、句末长音。乐句结尾处有较长时值的音。一个乐音被延长后,旋律就没有了上下起伏的状态,旋律线就变成水平了,听觉上就有旋律静止了的感觉。如同我们念完一句话,在句号处要停顿一下。这种情况在大家的曲谱中比比皆是。 " Q2 R1 Q9 Z) W! r7 v
如《蔚蓝的召唤》(丁育政词 张朱论曲)中的前两句:第二、四小节有两个二分音符的长音,说明形成了两个乐句。
- S: ?, O/ W. O例1
# s! M- m( e; \9 G8 k 例1.jpg ' H" u" Z, W2 e7 a
2、句末休止。乐句末尾没有长音,但有较长时值的休止。这种情况在速度较快,动感较强的歌曲里常见。如《快乐老家》(浮克 词曲)中的前两句,在二、四小节中,虽然有伴奏过门,但演唱是停止了的:
1 G6 L6 F- [; H例2
& B$ U: e& G' }( D* k$ r 例2.jpg
- z% W4 C8 b# E* d4 b3、旋律或节奏重复。有时候句末没有长音,也没有休止,但前后的旋律或节奏是重复的形态,也能分清楚乐句。这样的情况通常也是在速度较快、动感较强的歌曲中出现。, Y8 O7 z" o( w
如《解放区的天》(陈志昂 曲)2 U; {2 v1 T- A  d% F8 q3 l  p( i
例3) X# W3 o3 s! Q9 G# K' ~2 b* W7 M
例3.jpg 5 ^3 v+ j; m' H& G! Q" C" A
    实际上,在这个谱例中我们看到,两个句末字“天”和“欢”所对应的音符5是四分音符,相对于它前面的那些旋律音,四分音符是最长的,只不过在习惯上,我们总是把二分音符、全音符等看成是长音,其实,一个音长不长是相对的。
! g2 k; U9 H/ Q7 ?, k- n! f: J+ a3 o/ _9 ^4 f$ D0 G
    多数情况下,歌曲是一句歌词对应一个乐句,这叫做词曲同步,这种情况下,我们参照歌词就能很容易地划分各个乐句,那么,在词曲不同步的情况下,划分乐句有两种情况:+ {, P' L- J: D. u
1、并句。“并”是“合并”的意思,就是把两句以上的歌词摆放在一个乐句中。如《黄河在我家》(庞小林词 武俊毅曲)进入正板的第一乐句,根据乐句划分的三个特征,在第四小节的“大”上有长音,所以这个乐句是四小节,但这个乐句容纳了两句歌词:
& o, }/ B$ D& I- _0 |例4
, g8 _* R. c# N8 o 例4.jpg
4 ^; e. ~+ {; F$ F. e, ^& N2、拆句。一看到这个“拆”字,就联想到城市建筑物的墙上,那个大大的、血红色的字,还带着一个圈儿,凡是房子有了这个标志,它的寿命就到头了。。。。跑题了啊!和并句相反,拆句就是把一句歌词拆分,对应两个以上的乐句。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刘炽 曲)中的片段,歌词是一句:“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对应的这段旋律前三小节和后三小节在节奏上是重复的,所以可以看成是两个小乐句:
8 ]6 P  C' f7 v7 O6 A例5* @, M+ h0 z$ f5 _, g. z# ]
例5.jpg
; j6 q0 B/ O# {- R! a* `- G7 C
二、乐句的长度

. u5 T% u& X' [* q$ Y( ]/ p8 ?    一个乐句通常由两个以上的小节构成,但在词曲密集排列的情况下,也可能由一小节构成,这种情况往往是速度慢、4/4拍子的歌曲中,由于速度慢,加上小节内有四拍,强拍再一次出现的时间比较长,因此乐句虽然只有一小节,但听觉上一个乐句的时间“足够”长了。
+ l+ V1 ?' {$ X; Z3 H2 _. R   
" R5 G( a. c+ n  j1 P$ B    由于小节数不同,就出现了两类不同性质的乐句:
+ j( B7 Y: v: z" i8 v5 h2 N# T1、方整性乐句:由相同拍子的二、四、八小节构成。这类乐句的特点是平稳、匀称。这类乐句的例子太多太多,曲网上随便看一个曲谱,大多都是方整性乐句,这里就不举例了。
# G: m/ v3 V8 }% ]% g" ?" }  z4 ?7 p8 x/ @
3 n5 v/ O1 O! Q( I( q2、不方整乐句:常见的由三、五、六、七小节构成。特点是由一种不稳定的动感。如《松花江上》(张寒晖 曲)的前两句,都是三小节的不方整乐句:6 w: t" }1 @! o; j
例64 T* [) H' s8 E( ^5 O0 V5 y
例6.jpg
( ?9 I8 @1 O/ C& o9 |. e再如《南泥湾》(马可 曲)前两句,都是六小节,也属于不方整乐句:
, B! k2 Z+ Y* k/ h例78 O3 p& A! j5 {* F% }1 _+ ~) M
例7.jpg
  ^$ N3 C7 ~" ?1 _7 v; X) ]! p9 P
' S2 U8 U5 A  z1 c7 P3 H9 ~    有的朋友会问:开始说的一个乐句一小节,那属于方整还是不方整呢?答案是属于方整的。因为只有一小节,从组成单位上就得看拍数了,一小节有四拍,四这个数字是方整的。
+ A: T6 E5 f2 \
7 H* P3 N3 q2 j4 I  d( o    还有的朋友会问:从方整性乐句的小节数上看,似乎是偶数小节构成的就具有方整性,那么,六小节也是偶数,怎么划为不方整呢?嗯。。。。这个问题嘛。。。。。咳咳(清清嗓子)。。。+ ~: `* |  `" Y. k
    平衡对称的美源于2这个基本数字,比如对联只有上联下联两句,这样才有一种平衡对称的美,如果您想出了三句,那就没有对联带来的那种美了,三句话加一横批那叫三句半!古诗一般都是四句或八句吧?读出来那叫一个美!大门口摆石狮子也是一对儿,没看谁家门口放三个一样大的石狮子。人分男女,动物有雌雄,日分昼夜,一年有四季。。。这样,世间万物才有平衡。1 y3 K, ^  K; R1 o: ?
    再联想一下二进制,再比如您家的电脑操作系统,以前可能是32位的,再往前是16位的,现在一般都是64位的,细心的您可能会纳闷儿:怎么从32一下子跳到64了?用最通俗的说法,“方整”这一系列数字就是永远能被2整除下去!所以,8后面的数不是10,而应该是16,再往下32、64、128.。。。。。您看这个2多么。。。。用东北话说,贼尿性!哦,忘了还有南方朋友,“贼尿性”就是非常不一般的意思。5 o- Q" E# Q8 |# G( ?
  f& ^  O& W& k0 h1 M1 C( Z4 a
    现在说的这个方整性和不方整性的数字是指组成乐句的小节数,这个特点也适用于乐段内的乐句数量。不管是构成乐句的小节数,还是构成乐段的乐句数,一般说,旋律设计要以方整性为主,不方整乐句为辅。有时候,太过方整会带来审美疲劳,如果在一首歌曲中能把不同长度、不同形态的乐句相结合,巧妙运用,能获得对比感,能使作品不呆板、更生动。
' m% |8 ?+ P8 N, Y, \8 L
( r- O4 U4 D' L* G
三、乐句的起始

$ T$ t5 j+ f3 l0 r7 I师傅:新来的厂长很有意思,讲话一板一眼的。。。
' a2 ~' j* h" F/ A$ G( _% L徒弟:哦。。。他讲话时一边板着脸,一边瞪着眼?2 o- \% G1 q9 M' ~" x
师傅:小兔崽子!板和眼本来是戏曲中的说法,板是强拍,眼是弱拍,说话一板一眼是形容他讲话有节奏、不着急。。。滚一边干活儿去。。。
   
+ S+ `: U4 j  a; D: _% X' Z; K    5 D$ z; a0 E$ j5 z6 Q0 L1 ~
    乐句的起始形态有三种:4 J  e- k4 `2 Q6 \* S6 x. E
1、顶板句:乐句的第一个字在板头位置唱,就是通常所说的强拍起。强拍起唱的乐句具有平稳的特点。如《青春飞扬》(丁育政词 南梆子曲)的首句:* H% P/ o1 C8 ]1 i) ^- t% {$ Y
例8& ]7 H, E% `% y0 ^
例8.jpg , a& G. Z; H# m9 q. j& B; T
如《为什么伤心的人总那么多》(孙国良词 黄永杰曲)的首句:
2 H0 X+ O; \; u: E3 B, ]例9, L8 K( n) \6 I
例9.jpg 3 d- j- B9 N8 B$ s# R6 O* G
乐句起始的强拍中通常能容纳1-4个字。8 @; H  e7 x. J6 v

* q5 f( j( _  L8 l$ [, c  n) S2、抢板句:乐句第一个字抢在板前唱,就是通常所说的弱拍起。字数不等,有时一个字,有时两个字以上;位置不定,有时在板前的弱位上,有时在板前的强位上。(不管是强拍还是弱拍,前半拍为强位,后半拍为弱位)$ s/ f. a5 j6 r2 S/ q
如《离别你的日子》(冷桂萍词 柴欣曲)的首句:(抢一个字,强位)' k& W4 H. N$ I. n/ n. p
例10. Z6 Q2 Z; A7 J0 L
例10.jpg
3 {# B* z8 W2 g# X如《泪水》(漂流的鱼儿词 柴欣曲)的首句:(抢两个字,弱位)
: Z% G2 K8 f1 e' L5 I5 E例11! C0 B' o5 D5 z6 l' k  l
例11.jpg ; s9 T5 i% w! ^( O
    如果一个人单独站在那里,你说的他的身材高不高?不好确定。如果他旁边有个比他矮的人,那么他的身材高不高就相对确定了。同样的道理,弱拍起唱后马上进入强拍,就形成一种冲力,听觉上就很容易突出强拍上的字。这就是弱拍起唱的特点。9 }. C1 R9 S2 Z5 o+ a: T

" ~' m" v. S) l* d3、闪板句:闪过板头,在强拍的弱位起唱,就是通常所说的强拍后半拍起。具有不稳定的的特点,有一种大家都在齐步走,你却踩了别人脚后跟的感觉。但是,由于是从弱位起唱,时值相对短(不是整拍),所以与后面的词连接后,会让语气加强了连贯性。
4 k) r& {  g$ B0 w- u* ~如《木垒你最美》(刘树棠词 南风曲)的首句:抛开闪板句的节奏是新疆民歌的特点之一这个问题不说,这句第一个字如果顶拍起,那么它的时值是四分音符,相对于后面八分音符相对长了些,那么连起来唱就不如闪板句的语气那么干脆利落:
" @0 j: D9 ^+ _& M1 ^! x; V例12
" F+ h& a& K+ ]5 ? 例12.jpg % I% g7 i/ x9 D. b+ A+ J$ d
    在乐段内每句歌词的格式大体相同的前提下,当确定了歌曲首句的起始状态后,接下来的乐句起始状态也会相同,这是节奏的一种惯性规律(详细内容会在后面的帖子讲到),但是在前后乐句连接时,如果运用不同的乐句起始形态——尤其是每句歌词的词格差别较大时——会使旋律更加生动、不落俗套,也会使歌词的内容表述在情绪上更加贴切。上述三种不同起始形态在歌曲中均能互相连接。) m7 R1 ^" j$ D4 K- C6 }+ i
如《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 聂耳曲)的前三句:% P9 s/ n) X* T- Q6 Z
例13# x4 `& a& _7 m, a8 l8 y0 q
例13.jpg * _% r8 f7 Q. a" c4 L  z# Q# D
第一句是弱拍起,具有冲力,让“起来”更有召唤力。第二句是强拍后半拍起唱,使“把我们的”的语气干脆利落,连贯不拖泥带水。第三句是强拍起,显得稳健,加上连续四个四分音符,很好地强调突出了“中华民族”四个字。) n* `: @+ u' d2 ?
# \3 U! l' r1 m6 ~7 u3 \
四、乐句的收结
- ]7 C; J3 {( x1 S' K
    在乐句的判定中,我们知道乐句的结尾不管是长音还是休止,都带来较长的停顿感。这里说的乐句收结情况,实际是指乐句中歌词最后一、二字的字位形态,分为两种情况:
. ]. A* w$ t% g/ ^; J/ n% l3 W' d- |5 N9 r! o6 z2 t  j0 ?' X" {0 P2 }
1、正格收结:这是传统、常见的收结形式。有两种:; |0 D6 }4 V0 Z- f7 }
单字收结:乐句中最后一个字摆在小节的第一强拍上,在复拍子(含有两个以上强拍的拍子)情况下,也可以摆在次强拍上,如4/4拍的第三拍,6/8拍的第四拍。如《带上美好向前走》(叶连军词 武俊毅曲)的前两句,最后一个字在小节的第一强拍上:
6 N: q/ H6 ~& h! M例14
9 Z- m! R9 C: z& J 例14.jpg - [" [! a8 g" P" v' L3 `
如《岱山之恋》(黎强词 包佳禾曲)的前两句,最后一个字在小节的次强拍上:9 ?- g3 F/ r  [9 m
例155 R) N; x; l; }
例15.jpg % Z* ?6 I0 R) Z1 K) ~
双字收结:乐句中最后两个字,从乐句最后小节强拍的强位开始,向后延续到弱位上或弱拍上。如《月亮都哭了》(天夏词 南风曲)的首句:
! Y! B- y- w; z9 Y: `- |例16& h8 ?& R! i$ ?# o' U6 `
例16.jpg * _2 O3 b5 \/ r: M/ D' J
    以上两种是最主要的乐句正格收结形式。根据乐句判定的第三个标志,有时候因为词曲密集排列,乐句最后一个字也可以放在弱拍上。(详见“乐句的判定”)
) }- u. X6 Q* H- Y4 }  V+ |9 z$ L( x- G
2、变格收结:就是在正格收结的基础上,把乐句最后一个字前提或后移,使强音位置转移,产生不稳定的感觉。- g% R8 h! l9 g( _
前提收结:乐句最后一个字,提前在弱拍的弱位上出现,具有收缩的动感作用。如《秋千》(陈小奇张全复词 解承强曲)
( D" ^/ m! Q( }; X( u例17
+ P5 k: F/ f. F. A3 c' i' p 例17.jpg , \7 w0 Q" W6 v! C! ^7 d0 D- N
后移收结:乐句最后一个字在弱位上出现,使强音的感觉拖延了一下,有软化旋律的作用。如《月亮都哭了》(天夏词 南风曲)中的第二句:
: ?9 H+ H+ ]5 a4 y6 q  e例18  X! A/ C& F$ J! Y4 T3 @$ P* z
例18.jpg
4 P3 U! l& u6 I9 t! s. K前提常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运用,能增强动感;后移常在速度较慢的情况下运用,能增强抒情感。
. F! @6 o# R8 D. C/ |  @: x; F& F$ r. d& M0 T* A
    乐句这两种收结形式,是歌曲创作中常用的句法处理。一般说,乐句应以正格收结为主,变格收结为辅,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运用。正格收结由于稳定的特点,较富静感;变格收结不稳定,所以较富动感,如果两种形式在乐句间交替运用,可产生前后乐句在节奏和功能上的对比。如上例《月亮都哭了》的前两句,前句是正格收结,后句是变格收结的后移。再如《秋天的想念》(赵淑梅词 柴欣曲)中的两句,前句是正格收结,后句是变格收结的前提。3 y; S1 i# p4 u
例19
: f* I% A! ~& r9 |0 w 例19.jpg % N  s2 n; k5 U* S; }, j
    结合今天所交流的内容,下面来看一下我作曲的这首《秋天的想念》:1 d2 u3 o9 [2 W# t9 Z6 [+ S1 m
1、乐句长度都是方整性的。+ t- u" w8 r& x
2、乐句的起始有顶板句、闪板句、抢板句三种形式。/ e" F$ G% |7 A5 ^% a
3、乐句的收结基本都是正格收结,有单字、双字收结,也有变格收结的前提,这首歌曲速度较快,没有后移收结。0 w* K, @: A/ o5 t. K5 \
4、特别说明的是,在第一段结束前两小节的衬词“唔”,原歌词里面没有,在谱曲过程中,加上这两小节衬词后,第一乐段共有16小节,这样就使总体结构显得很方整,律动感觉也平衡了。
0 g9 t" ^" O* Y1 `( s《秋天的想念》小样试听:
& h- Q. g8 P9 ^例20
1 `6 u6 r* e7 `/ T 秋天的想念.jpg
  R5 L" p- ?: g3 @) L
石头_xcVNH 发表于 2016-12-12 16: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涨姿势,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縱橫4海 发表于 2016-12-12 20: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看越迷茫了  x1 F/ W' G% K0 Q8 i8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章言 发表于 2016-12-13 09: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衷心感谢柴欣老师!长知识受教了!
1 O5 B* p6 r0 e1 E) C8 p6 V0 Q
1 [$ S& I, E3 `我是写词的,但觉得了解一下作曲,也有助益的。
8 ~. f2 [- I' {+ c
: H/ x- d# V5 ^( s致敬!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泃河沿儿 发表于 2016-12-16 06: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搞明白为啥一个乐句的小节数必须是2的幂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南风常起 发表于 2016-12-28 11: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句看似简单,却有这么多的形态和原理,而且乐句的设计不仅顾及词的节奏、情感,而且直接影响全曲的风格和演变,所以,在构思时,就要先有个全盘的设想。柴老师充满诙谐的讲解,让大家加深了对乐句的理解,在以后的实践中,将好好加以运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谭洪波 发表于 2018-4-26 20: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0 n, n9 K7 E6 V3 D% s;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飘雪的周末 发表于 2019-1-23 07: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半农 发表于 2022-7-5 18: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农 于 2022-7-5 18:43 编辑
0 t3 [" e1 R* R$ U; a
9 z# o( e5 ]+ a4 R2 T( i很好的理论,学习了。总的说来,要唱的,听的歌多了,才能写出好歌。“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4-6-15 18:05 , Processed in 0.1490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