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6|回复: 0

[词曲杂谈] 说古道今苏州“茉莉花”

[复制链接]
qyd 发表于 2016-6-19 17: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州民歌“茉莉花”她那清新、优美的旋律,早在清乾隆时期就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深受群众和国内外音乐家的钟爱。为什么这首民歌会那么盛行和风靡呢?在明末清初,在苏州虎丘有过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
关于民歌“茉莉花”是南北方都有,要说最盛名的还是苏州的这首“茉莉花”。首先我们要引用古代唐太宗李世民对茉莉花而咏的诗句:“冰姿素淡广寒女,雪魄轻盈姑射仙”;以及苏东坡的“暗香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这是多么贴切地赞美了这人间尤物呀。原先“茉莉花”是写作“末利花”,后来是文人为了字形美而改变的,不过,“末利”的含义在群众心里却仍然保留着。对于她的流行,其中有其可以值得分析的原因。
    一、“茉莉花”是花草植物,种类很多,花白色,多在夜间开放。开放时香气浓醇馥郁,清雅芬芳。一般与喝茶和妇女相关连。经济价值主要是用于熏制花茶,据说正式投入生产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西南四川等地都有喝花茶的习惯。此外,历来中国文人雅士都盛赞茉莉花纯正的香味:“虽无艳态惊群却有清 香压九秋”,“月桂荔枝树上,人行茉莉香中”,“一卉能令一室香,炎天尤觉玉肌凉”,“香从清梦回觉时,花向美人头上开”,“他年我若修化史,列为人间第一香”,可见调香师对“茉莉花“的偏爱不是偶然的。有句老话“没有茉莉花不成香水”,使用这样香水的女子也会因其花香而给人留得好映象。苏南、苏北的一些女子也有戴在鬓间的,一头青丝里,几朵白嫩娇媚、素雅的茉莉花幽幽涂芳,这人儿也会显得可人些。茉莉花的香气还可安定情绪,除口臭,调节内分泌,润泽肤色,消除精神疲劳,心情紧张等。因此,妇女都十分喜爱她。
二、苏州民歌“茉莉花”是“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因感而作,由情而发”的,是人们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自发地产生的浑朴民歌。人们高兴时要唱;伤感是要唱;求偶时要唱;慰儿时要唱;寂聊时也要唱。在各种劳动和娱乐场面时都要唱。该民歌是无名氏创作,在人们口头流传过程中,才演变成现在的曲调。
三、由于各地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不同,故反映在音调上也有不同的因素,必然又会牵涉到音乐的特色。北方民歌在旋律上分析,旋法进行上多有七声音阶及远音程跳进,江南民歌则多用五声音阶的邻音级进,所以,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都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从而形成自己的特点。
四、从目前流传的这首“茉莉花”来看,只要一听到她的音调,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这是江南民歌,因此,把苏州民歌“茉莉花”作为江南民歌小调的代表作,是恰如其分的,而且现在的闻名度已经上升到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和耐人寻味的意蕴,倾倒了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们,在很多重大的国际性活动中都能听到这首歌曲。她的影响力之大,足以见证她存在的重要性,她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五、该首苏州“茉莉花”民歌,民族风味及地方特色非常浓郁,这与五声调式有很大关系,她的个性表现主要反映在节拍和节奏上,尤其是在旋法上有独到之处,即以级进为主,中间参插三度、四度的小跳,最最绝妙的是“鱼咬尾”的手法运用(也就是通常说的同音相连的旋法),才使得曲调的旋律非常秀丽、朴素和优美,其曲如观其花,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再有还要提到它的歌词又是那么地光彩夺目,我们不妨可以去研究一下,会带给你更多的愈悦和惊喜。
    经过以上阐述说明,不论是古还是今,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一首苏州民歌《茉莉花》,不愧为民间的精品,是一朵绽放于植根民间的艺术绚丽之花,她唱出了中国人的情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4-6-2 09:50 , Processed in 0.1056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