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8|回复: 0

[转帖] [文化观察]歌词创作中的俗流

[复制链接]
musicge 发表于 2010-9-10 09:36:14 | |阅读模式

音乐,主要是说一般所称的通俗歌曲,像空气一样覆盖着我们的生活———打开电视、闲逛街头乃至上饭店吃饭,我们都无法躲避音乐对我们的包围。MTV、卡拉OK、通俗歌曲、摇滚歌曲、音乐网站、追星、DJ等等成为了城市人生活的重要内容。然而无处不在的歌曲像城市的空气一样污染得厉害。

歌词创作中最为突出的是享乐主义、杯水爱情、把玩女性。享乐主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宣扬及时行乐:“游戏人间二百年”,“何不潇洒走一回”。这种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早在南北朝时期的《古诗十九首》中就有先例:“人生苦昼短,何不秉烛游。”也早就被文学史家所批判和否定。但今天这种歌词却以“通俗、流行”的方式大肆传播,以至于“潇洒”这个形容中国文化人特立独行的褒义词,都在这类流行歌曲广泛传播中被扭曲本意,堕落成为“吃喝玩乐”的代名词。另一种享乐主义在歌词中的表现就是忘却忧患,歌舞升平,粉饰太平。最“经典”的当数“赶上盛世咱享太平”。如果一个民族忘却了忧患,尤其是权威媒体、“国家一级”艺术家们都去无忧无虑地歌唱“盛世”,流风所及,人们普遍乐而忘忧。那么一旦灾祸袭来,民众的心理准备就会严重失防。春节晚会的欢歌余音未尽,“非典”的袭击就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让我们再一次记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

杯水爱情观,在通俗歌词中表现尤为突出。什么“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什么“让我一次爱个够”,甚至“明天将成为别人的新娘”,也要与昔日的情人“再爱一次”。无论从文明国家的法典,还是从民族文化传统的角度去观照这类歌词所宣扬的爱情现,都是应于批评和否定的。

前些年曾流行一时的《小芳》是一首把玩女性的“代表作”。当初它是作为“知青怀旧歌曲”包装出笼的,但人们并未深究其中的负面效应。作为老知青,我在此歌流行初始便有反感。歌中的主人公是站在“苦尽甘来”的城市新贵的视角,去俯视下放农村的情感经历,“村里的小芳”对他付出过真爱,他对姑娘呢?除了一声“谢谢”之外,更多的是津津乐道的自我玩味。像这样内容不健康的歌曲居然能大行其道,甚至好评如潮,可见歌坛与受众的文化批判意识缺位,几近麻木。

语言病了,这是听了许多歌词给人留下的印象。有些歌词文化含量低,平庸之作泛滥,语言混乱的十分突出,不合语法逻辑的破伤四处可见,有些所谓名家名作也不乏其例。

平庸之作用不着举例赘述了。这里只对“名家名作”来点“高标准严要求”:

《青藏高原》有这样的句子:“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还是那不可改变的庄严。”在现代汉语中,“难道说”这种反问句后面紧接的内容,一般是否定的,否定之否定,才能“负负得正”,归结到肯定。歌中紧接的却是肯定内容“赞美的歌”,此歌正是对青藏高原一首“赞美的歌”,“难道说”还用得着以反问的语气来质询吗?此其一;其二,作者新造了一组选择关系的连词“难道说……还是那……”,通常在选择关系复句中,二者只能选其一,也就是说两项可供选择的内容,只有一项可取。歌中连词后面的两项都是可取的:“赞美的歌”、“不可改变的庄严”,都是对青藏高原的歌颂,这就不能构成选择关系。可见词作者的这个生造词是失败的。

《少年壮志不言愁》的“卒章显志”收尾句:“峥嵘岁月何惧风流”,反复吟唱,意在强调,越强调越错。“风流”应是褒义词,前面却被作者加了个“何惧”,便适得其反了———“峥嵘岁月还怕什么风流?”

歌曲,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歌词又是歌曲的创作根本,它应该起到“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奋进的号角”的作用,至少应该有利于愉悦人们的身心,提高人们的素养。一首歌词,应该是一首诗,一首朗朗上口、便于传唱的诗。我们呼吁真正的诗人,词家来写歌词,提高歌词的文化含量和艺术感染力。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4-6-2 21:00 , Processed in 0.1183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