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16|回复: 6

歌曲写作基础(六)——乐段结构

  [复制链接]
柴欣 发表于 2016-12-26 15: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了解了乐句形态,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乐句;了解了发展手法,可以接着写出其它的乐句。这样,几个乐句就会形成一个乐段。由于乐段内的乐句数量不同,乐段的性质也不同,所以今天交流一下乐段的结构。
9 a. b8 }* [$ a2 ~( Z( X4 ~" X; ]2 L) t0 ]9 G
一、两句型乐段
. D: W: N5 @) s
7 \- l8 D- ?5 m9 @$ n0 e. {+ h
    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可以产生呼应、平衡的作用。因为乐句数量少,所以表达乐意显得单薄。现代歌曲创作中,通常运用复句型的两句型乐段,从而达到增大乐段容量、增强乐意表达的目的,因为即使是运用两重复句,也在乐段内形成四个小乐句。归纳起来,两句型乐段又如下几种类型:8 D* [% k+ j/ c2 P9 S1 i7 ]& k+ u8 q

$ u- Y, h% j. Q2 }8 Y1、对偶式的两句型乐段:乐段中上、下句长度相等,内部节奏大致相同。大多采用变化重复、对应等手法,如同对联一样,使上、下乐句具有对偶的特点。
3 O3 u+ ~) {" s- @* C. }/ B. w例1《挥之不去的记忆》(宋敏学词 黎荣军曲)的A段:这虽然是由两个单句构成的收拢性(即乐段结束在主音上)乐段,但因为速度慢(每分钟45拍),加上节奏叫密集,所以在听觉上乐段显得不是很短。8 ^' ~: w5 D- S
         例1.jpg
0 K/ h0 V. J7 G, s  D    这里顺便说一下个人对这段旋律的意见,因为乐段只有两个单句,而且长度较短,为了让上句结束时在调式上显得稳定些,上句的结束音最好落到属音5上,虽然2在这里也具有属功能,但上句毕竟是歌曲的第一句,在这里用5比用2显得调式稳定些,因为5同时也具有主功能。如果运用复句结构的话,乐句长度增加,2的不稳定性会淡化一些,用2也是可以的。比如下例是一个由两个两重复句构成的收拢性乐段,上句中两个分句还是先分后连的连接,在分裂结构的第一分句中,结束都落在属音5上,第二分句也是上句旋律再落到2音时,整个乐句就没有上面说的那种不稳定感了。5 v" q5 v( _; `+ A+ Q% X
例2《青春中国》(赵宏丽词 柴欣曲)% |" O7 e/ k# z. F
         例2.jpg
) a+ O* J4 i1 G% o- ~
2 ~! Q$ n3 L: K3 E0 v例3《星空情话》(齐丽娜 柴欣词曲)的A段:这是由两个四重复句构成的开放性(即乐段结束在不稳定的音上,通常为具有属功能的音)乐段,因为运用复句结构,从而使乐段容量增大了不少。
: j' N  H' f4 `) i2 {& W         例3.jpg ; @3 N* l% w( B, A, C$ w

0 ]: k$ o2 Q. ]1 R0 Z2、对称式的两句型乐段:上、下乐句长度相等,但内部节奏各不相同,只有长度上的对称,节奏对比较强。下句大多是上句的引申和展开。
/ ]! J3 J/ z( |) j1 j# \例4《红蜻蜓绿蜻蜓》(刘志毅词 张朱论曲)的A段:两个单句构成的乐段,上下句长度相等,都是两小节,但两句内部节奏相差较大,因为上句是分裂结构,下句是连贯结构。下句是引用了上句开始两个音,然后发展而成:
$ c. ]- G5 I/ p1 |         例4.jpg 2 W, [: E1 W0 M/ k
    个人认为这两个乐句在旋律上大体没什么问题,但在词曲结合上有些不足。首先“红”和“绿”的字音没有唱准,可以调整一下,尽可能准一些,另外,旋律从头至尾只体现了主功能和属功能,稍显单调,如果下句在结束前加入下属功能,会使下句和上句的对比更强烈些。比如:
- X% f5 @% [9 x, @% c例57 l2 q) C3 _! b9 ?
               例5.jpg
% O+ m0 B: i2 a6 }0 U, U3 ~" g' N) @' U! z( i) n4 _
3、对比式的两句型乐段。上、下两句长度不相等,既然长度不同,节奏一定会不同,节奏不同导致旋律也不同,所以具有很大的对比性。这样的乐段中,往往是上句短下句长的形式,因为能够形成稳定的终止感。7 Q' A  Q0 w5 m3 k1 n2 H
例6《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曲)中的乐段。上句弱拍起,下句强拍起;上句短,下句长。下句是采用引申方法而形成的:
" E" y- w$ v" L" T' Z1 |3 b, L         例6.jpg & H. K/ s! V/ h
+ L, }+ K3 A6 q: ~1 o
二、四句型

  p9 b/ s. ]5 j3 H! {
4 H( k  i; n7 o7 G, Q* N% h. r    四句型乐段是运用最广泛的乐段,在曲网里的乐谱中有很多这种类型的乐段。四句型乐段有两大类:
, b9 B; ?4 q& O' e, ^6 b$ J* O+ f5 w% j. {5 m. c; g& i  k
1、起承转合式乐段。这是我们民族惯用的一种乐段结构形式。规整的起承转合式乐段是由方整的四个乐句构成:
2 \6 L$ P  [4 T: {- Q- O* B【起句】乐思的呈示,是接下来乐句的发展基础。$ b9 [0 M7 T  m' c: |
【承句】巩固起句的某些特点,大多采用重复、模进、引申等手法。' u: G# ~4 k. G9 ?7 w3 b! J# t
【转句】引进一些新的音乐素材,采用展开、引申等手法形成对比。
9 ^% b9 s2 l. g( g3 }* ~, }【承句】综合前三句特点,然后结束乐段。
7 Q; F. j! m! D    起承转合式乐段需要注意的是第三句“转句”的写作,关于怎样转,会在以后的帖子中详细说。
3 e. D4 C1 g+ Y例7《我知道你是谁》(赵铁民词 南风曲)的A段:
; O8 s3 w: N& V: P; m9 M         例7.jpg
  [+ [' S4 I& K& @* j/ U起句围绕着主音进行,确定及稳定了小调式。
* O' N, w& D- a1 n; t2 V承句在节奏上与起句是对应关系,旋律上采用变化重复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了起句的陈述。- b7 R+ \  f* F6 e2 {5 c
转句在节奏上与前两句有很大对比,结束音的位置也不一样,和声走向也转向了下属功能。4 a2 y7 F9 U5 H6 C# N, s# Y
合句开始的节奏与起句承句一样,开始的旋律也保持着起句与承句同音反复的特征。最后是个完满的终止。
/ _& N" D( ?6 O" r, V' {6 G7 A$ m
5 \1 y7 a$ P! D' D% ]2 W例8《高唱这支歌》(司传和词 南风曲)的A段:这是个不规整的乐段,四个乐句的小节数是2+2+2+3,合句在内部扩充了一小节,但依然表现出起承转合的功能。
* N9 F3 R( A7 j( p         例8.jpg + s5 D- q" b7 _4 B$ d8 k$ T

+ o2 ]# H) t) I2、复乐段性质的乐段:一、三句相同或相似,第二句落在属音或具有属功能的音上构成半终止,第四句落在主音上构成全终止。因为前后两部分的旋律大体相同,好像一个乐段被重复了一下,所以称为复乐段。7 n- D6 E4 }4 a8 X
例9《祖国您听我说》(王健词词 谷建芬曲)的A段:
0 _6 i, r: j/ `" z4 k8 n         例9.jpg 2 n) J0 L; [" w* K9 H

$ t6 Z- n9 T) `    曲网中很多谱子中有这样的乐段:四个乐句,后两句基本是前两句的重复,第二句半终止,第四句全终止,符合复乐段的基本特点,但是第三句尾音落在下属功能的音上,这就具有了“转”意味,所以这样的乐段说它是起承转合式乐段也未尝不可,可以说具有起承转合式乐段和复乐段的双重属性,但由于前后两部分旋律重复的情况居多,所以复乐段的比重还是大一些的。比如:
1 @' a7 G# y/ P1 }7 {例10《我的小阿妹》(孙书林词 南风曲)
/ m7 ?* o6 ]6 B3 i0 E) a5 n         例10.jpg ' q& v( B% @$ a& h5 g
7 k: Z+ t$ U. l8 X% r! \
三、三句型

! u4 M6 C1 ?* `* ]7 g9 \) ~# w' l, O' o8 g
    由于乐句数量是奇数,打破了方整和对称。三句型乐段的产生大多是由两句型乐段扩充而来,或者由四句型乐段紧缩而来。由于三句型乐段在实际中运用较少,这里介绍两种成因。
* i  o5 b8 `7 [8 T9 U" \" [, w$ x0 O6 L. s2 b# A
1、两句型乐段扩充处理成三句型乐段
; Q$ {2 \% v% Z例11《纺织姑娘》(俄罗斯民歌):第二句已经是完满终止了,但把第二句变化重复了一次,形成了三句型乐段。9 s1 x- H" v( {- z4 e, W' M4 q2 K
         例11.jpg ) e2 J2 v! [2 {
, {& _  I1 K) C
例12《歌唱祖国》(王莘词曲)的A段,第二句是两句型乐段的完满终止了。然后用一、二句中部分旋律做素材,又扩充出一句。
1 ?6 C1 B. m- G( h         例12.jpg , |, ?& \* }4 ?6 x! F
4 y6 V" V: [7 X3 [4 `# C
2、四句型乐段紧缩处理成三句型乐段
7 I6 F9 C( h7 F1 d1 [/ A例13《娘子军连连歌》(梁信词 黄准曲)的乐段。这个乐段原是起承转合式乐段,由于起句进行了紧缩处理,然后与承句合并成一句,最后形成了三句型乐段。& I+ L6 u: L* D5 c9 I
         例13.jpg
* a/ J$ J: m- I# u# G6 a. Q, P0 a4 g1 v  d; {: X8 p! A
    这个乐段如果把起句不做紧缩处理,可能会像下面这样形成一个方整性的起承转合式四句型乐段,但起句在语气上就没有紧缩后那么干脆,在情绪上就没有那种用紧张的气势来表现娘子军英姿飒爽的形象了:
/ l1 l  W+ F% a" Z+ R( E' a例14* t- q6 G: s6 c5 ~! L
               例14.jpg
* T  H* q4 M, C+ A- o* i    ; F) T( {5 U0 n- U4 U
        有的三句型乐段是将起承转合式乐段中的承句或转句抽掉,形成起、承、合,或者起、转、合的三句型结构。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正-反-合的结构。
6 d( C) w5 O# J& ]' ^$ k例15《雪花》(刘玉广词 黎荣军曲)的A段。起句是分裂结构,承句是连贯结构,有对比性,呈现一正一反的特点,然后去掉转句直接连合句,构成起、承、合的三句型乐段
1 W& J! |, z& a* u  I: e         例15.jpg 3 x6 O$ m0 ~+ J+ S. H/ _1 y

2 t2 n0 N! w8 F, v% R
四、五句型

: Q/ \8 V7 v, {. s) m" Q) S+ j( x5 g- Z% o8 G! a
    五句型乐段虽然也是由奇数乐句构成,但相对三句型乐段来说很常用。其形成大多是在四句型乐段基础上扩充而来。有的扩充一句,有的扩充半句。
% ~. g: V' P* t4 d" D  |) |$ p7 M+ H* k6 I/ V! d
1、四句型乐段的外部扩充形成的五句型乐段: y1 L; K" C& p
例16《走进河源》(叶连军词 武俊毅曲)的A段。原是四句型乐段,按旋律发展的惯性,本应该在第四句末尾终止,但这里用了属音,然后重复了第四句末尾的词句加衬腔,扩充了一句,形成了五句型结构。* y1 q1 |: N8 `% Z
         例16.jpg 3 _! Q  X) w/ c: H( f* A- r

" L3 \* E6 B. p6 h+ y8 G4 j+ u: [2、四句型乐段的内部扩充形成的五句型乐段9 u, B+ V6 I  g
例17《我的祖国》(乔羽词 刘炽曲)的A段。原是四句型结构,由于歌词是五句,因此在乐段内部扩充了半句,形成了五句型结构。
. e8 R# j: F$ E: U  N         例17.jpg
0 P) ^) B2 e1 [/ C( N5 D) T/ [  @4 w" H; j( h
五、六句型
+ i5 c  @3 X' y$ G$ C

# P4 a8 @0 L( ]) }2 L) X: B    六句型乐段也是常见的乐段结构形式。可以是六句歌词的同步构成,也可以是四句词或五句词,通过重复歌词或增加衬词而构成六句体结构。从旋律形态上看,大多是由四句型结构扩充而来的。
3 R6 n# c4 R2 Y/ z1 n# j4 ^$ z2 x/ y8 d
1、从四句型乐段外部扩充$ H/ T( x# l  B& l
例18《九九艳阳天》(胡石岩 黄宗江词 高如星曲)中的乐段。这个乐段有六句歌词,在起承转合的四句型基础上,再变化重复后两句,形成六句型结构。- w4 B- r, L; V& Q9 J/ Z" ^
         例18.jpg 6 e- Q$ A8 G' \0 _6 G

; F. _! `" E+ |) _2、从四句型乐段内部扩充:大多在起承转合的四句型乐段中,由于歌词增加,从而增加承句、转句的句数,形成六句型结构。
: H; H) I6 e: S例19《枉凝眉》(曹雪芹词 王立平曲)的A段。这个乐段有六句词,以起承转合四句型为基础,扩充承句和转句,形成起、承、承、转、转、合的六句型结构。
' r, K" Z) _" b3 c$ O1 \         例19.jpg * l7 ]3 j* f! ^3 N
) w. W. N! A' A
六、多句型

% N: y; z9 I7 d, t3 W( e. V
7 s; t2 _  g; h$ _  p# m2 m    乐段的乐句数量超过六句属于多句型结构。现在的歌曲创作中,最常见的是这样的情况:当写完一个四句型乐段或复句形式的乐段后,根据歌词和情绪需要再反复唱一遍,而完全反复又觉得单调,因为会有两个完全终止,这时候,会在第一遍结束时形成半终止,反复一遍后再进入完全终止(有时候可能会是开放性的终止),这就使乐段内有了八个乐句。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复乐段。虽然看似形成了两个平行的乐段,但相对于整首作品,只能算一个较大的多句体乐段,因为反复前后的情绪是一样的。
  Y9 T! g0 B, X例20《朋友》(王璐词 王璐 柴欣曲)中的A段。这个乐段按起承转合式乐段曲写作,但在第四句后没有落到主音上,而是形成一个半终止,反复一遍后落在主音上,形成八句型收拢性乐段。  A: j8 w( v5 k0 r
         例20.jpg , y9 q4 Z3 g0 U9 x" n% b

% A5 ]6 H& c$ b  G; M, V2 Y例21《离别你的日子》(冷桂萍词 柴欣曲)的A段。这个乐段同上个例子一样是复乐段性质的多句体乐段,不同的是上例是收拢性乐段,这个乐段是开放性乐段。运用开放性乐段是起到情绪在进入高潮段落前有个积蓄、铺垫的作用,会使旋律自然地、有倾向性地进入下一个乐段。
" A6 p; z$ |/ s, J. _6 f) V       例21.jpg
; v. l" G7 u! \/ P# ~5 B9 D2 L& Q- d! i& x/ x  x! T. D' n
********************************************************************' N7 @1 O+ F; f  u) _! F$ N
        通过上面的一些介绍,我们会发现,两句型乐段和四句型乐段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实际歌词的情况及旋律发展情况以及曲作者的感性理解,就能设计出多样化的乐段结构。
( l! c7 x5 g% J6 `, Z! H# e. s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龙马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黎荣军 发表于 2016-12-26 16: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柴老师,你辛苦了,曲网的朋友们都感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龙马 发表于 2016-12-26 20: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感谢柴老师无私的奉献,为曲网有您这样的老师感到骄傲和自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龙马 发表于 2016-12-26 20: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有据,深入浅出,金玉良言,获益匪浅。感到您是一位教授,可以出教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飘雪的周末 发表于 2019-1-23 07: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夏晖音乐工作室 发表于 2019-1-23 09: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加上一个四句段落进行尾部乐句补充形成的五句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陈家强 发表于 2023-12-3 18: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的分享教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4-5-18 13:59 , Processed in 0.50176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