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47|回复: 19

歌曲写作基础(四)——乐句形态(三)

  [复制链接]
柴欣 发表于 2016-12-22 15: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柴欣 于 2016-12-22 17:56 编辑 + n( k' _- @' Y! M7 g

: h) H1 k! o5 C) n3 t- N
七、主题乐句
' w2 V: V8 n( A! ]2 C, ?  A

( P! Z: [( k1 B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音乐不同于美术,美术作品整个的面貌能一下子呈现在我们面前,一首音乐作品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直到最后一个音符结束,我们才能感受到整个音乐作品在表达各方面内容的细节情况。& Q1 q- M6 y/ K, Y

" |' o- {4 g4 ^* G    但是,在歌曲演唱完第一句(抛开前奏不谈)的时候,我们至少能感受到整首歌曲是什么风格、什么情绪、什么速度等等一些情况。歌曲的第一句好比是“一斑”,通过它我们窥到了整首歌曲这只“全豹”。所以,通常把歌曲的第一句称为“主题乐句”。主题乐句在各方面的特点是接下来其它乐句的写作基础。' D; g" y  \& H
" a$ }, p1 ^" n. @- U9 T
    我们写一首歌曲,往往都是从主题乐句开始,在动笔之前,先来回忆、巩固一下旋律中有关节奏和旋法方面的知识:
( D9 w3 k0 U8 f+ |* R
! A8 w' V5 u: ~5 O& K/ ?6 h1、各种节奏型的特点。歌曲中的节奏型,大致分为两类:均分节奏和特殊节奏。
  i% \  Z" b; |【均分节奏】在歌曲创作中,最常用的有全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和较少使用的三十二分音符。这些基本音符不管单独存在如何或互相组合,形成的节奏型如果能分成前后时值相等的两部分,就称为均分节奏,歌曲中常用的均分节奏有如下这些(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K' Y( J0 A2 B  w2 j
例10 z& g+ K8 A2 @4 K" V9 {- q: F
          例1.jpg
/ }5 T1 W' I3 g) ^7 s" P      均分节奏的总体特点是平稳协调,是运用最多的节奏种类。
" S% x5 t1 y. y- z/ g; W( Z7 e2 z/ s6 G* _
【特殊节奏】指不能平均分成两部分的节奏型。特殊节奏打破常规性的律动,能增强旋律的活力。歌曲中常用特殊节奏的有附点、切分音、三连音。
+ H' _) w8 {9 `, H* g7 L# s附点:音符后面加个圆点,表示要增加原来时值的一半。常用的有八分附点、四分附点以及它们的转位。由于组合中的两点不均分,节奏感更强烈。! ?* U' l4 F" G0 r, h. z, F& u
例23 C: c, Y8 [( d6 l  @
          例2.jpg 7 Z/ X0 i9 E0 G2 \3 n8 E7 H; x" ^: B0 D
      如果从记谱上看,附点节奏的转位(就是后附点节奏)因为标记了圆点,所以应属于附点节奏,但从律动感觉上看,它们应该属于切分节奏。8 v" G9 s3 J$ A0 V% m

3 B' W1 y" g  {: t9 M  Z切分音:弱位上音的时值长于强位上音的时值。这样的节奏型感觉上是重音位置延后。同附点节奏一样,由于轻重音对比大,增加了力度。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歌曲常用一拍内的切分音(俗称小切分)和两拍内的切分音(俗称大切分):
+ W9 Q& {0 r. W3 L例3
( D1 l5 Y& `8 y0 Z* _1 r          例3.jpg & c; S+ a. d" {* ]1 T0 {
三连音:将一个音符的时值平均分为三等份,歌曲中常见的是把四分音符分成三等份。三连音虽然没有了对称感,但语气上有强调作用,因为三连音中的各个音都是一个力度演唱出来的。如下例的三连音,如果唱成前十六或后十六,语气的凝重感都没有三连音强:8 A' x9 E, i9 R( O# c* v
例4《多情的土地》(任志平词 施光南曲)$ u& d# g" f6 i  [7 ^/ }
       例4.jpg           # B* m% M" d) I5 p" W+ C; X
    通常情况下,歌曲旋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均分节奏,特殊节奏起辅助作用。不同节奏型的实际作用也受歌曲速度的影响。
! g3 {. S0 g3 w1 r# J- d: B% k2 y* w" b" ~3 W3 T) q* f9 Y2 z8 \
2、节奏运动的规律。随着旋律的流动,节奏也是时长时短地、时强时弱地向前延伸。虽然节奏千变万化,但有一定的运动规律:* V6 t: `$ m" X! x- I' A& ]
【趋整规律】节奏型基本按整拍、整小节进行连接。这是节奏运动的自然趋势,节奏趋整的特点给创作、记谱、演唱带来极大的方便。节奏运动如果不按“趋整”规律运动,就将难以演唱,如下例的旋律,每小节里的时值加起来都刚好是两拍,符合拍号,但节奏不趋整,就唱不准:, ~/ Z1 P* L) U
例51 F6 ]( X! u4 X& q. P& |3 e
          例5.jpg
! {& X8 J0 t& `% L! w) w  Q% t      歌曲的拍子一旦确定,每小节也会自然地趋向规定的拍数,所以绝大多数歌曲往往都是从头至尾一种拍号。这也是由于节奏运动趋整规律产生的现象。, [/ F6 z2 `2 P6 O6 N* N& m
3 [* O; \1 K* L# h! n! ?! ^
【惯性规律】如果主题乐句的节奏特点一旦形成,就会按惯性发展下去。
- Z/ H/ K2 n7 `. o/ \9 d例6《找一个理由》)(赵继铨词 黎荣军曲)的A段。首句是强拍起,接下来每个乐句都是强拍起。
) J4 S9 \: v' l  j& a# R       例6.jpg 9 F. L& X2 B5 X: w' m
例7《遇见》(张帅词 南风曲)中的A段。首句是强拍后半拍起,接下来的各个乐句大多都是这样的起始。/ N- l1 P7 a! ?& u, y$ |( `+ f
       例7.jpg # h6 D1 o: |- I* I% n1 P
例8《远方的小山村》(银燕词 南风曲)中的A段。首句是弱拍起,接下来各乐句都是弱拍起:
, G4 n0 R) z: g8 b. f; m; Y       例8.jpg ; a+ q2 u- Y8 P0 t  a( b
    节奏惯性规律是节奏运动的基本规律,尤其是段内歌词各句在长度、词格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更能体现出来这个规律。如果段内各句歌词在长度、词格差别较大时,就不需要必须遵循这个规律。
& m6 k* a+ K9 d( n  l; V/ h- q$ Y' k9 Q% t. ~1 g
【解决规律】节奏运动过程中,相对较短的节奏总是强烈地要求解决到相对较长的节奏上,以期达到相对的稳定,所以乐句结尾的节奏一般较长。时值越长越稳定,除了动感较强的歌曲外,全曲的结束音一般都是最长的,甚至用自由延长记号来表示。
) A( T3 q) }4 z3 g6 w
  b7 P4 h' }* X. H; ^" W1 A8 p3、各种旋法的特点。乐音的连接方法叫旋法。从旋律中相邻的两个音的音程距离来看,有三种旋法形态:
$ N' z6 |0 J& F2 a, {【平进】就是同音反复。因为是同一高度的音连续重复进行,演唱时不可能唱出圆滑的效果,所以平进的特点就是有力度、跳跃、强调。(很好理解,就不举例了): C1 T9 B. Y% q/ S1 |5 H8 a

* `, r7 R+ ^: y; l6 u2 O+ d. A3 j【级进】相邻两个音是大、小二度关系,就像音阶中相邻两个音那样。歌曲中旋律的级进不像器乐练习曲那样,单纯直上直下的级进是不多见的,往往是波浪式的进行,级进容易唱而且柔和,所以善于表现抒情、温柔、和缓的语气。
' k4 ?" I& }- [* w5 A3 @) T$ t例9《离别你的日子》(冷桂萍词 柴欣曲)中开始的旋律片段,相邻的音主要是级进:
0 U& P" M+ g3 @* ~) i' s      例9.jpg
! g! u* I; j8 X. ^/ |( o& K    因为民族调式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所以小三度常常被看做是级进的。
/ r% k5 [* \3 F2 W; p3 Q% ~  y, r  Q# Z% D) Q. b/ H. s
【跳进】相邻两个音的音程关系是三度以上,称为跳进。
) t: ]+ s8 M( A小跳:三度至五度之间的跳进称小跳。小跳常表现为和弦分解式的进行,在快速的旋律中表现活泼、跳跃的情绪。如:# |: J! E! b" \. S: r; |
例10《丰收之歌》(丹麦民歌)
+ K, O- q! n0 t' o3 H7 D      例10.jpg
; _% j+ L! s/ c在慢速的旋律中,小跳也可以表现和缓、抒情的语气:0 g# }$ x" l; P' J
例11《婚誓》(雷振邦曲)
( g% T* j/ T& q  S+ `      例11.jpg
- ^1 v* g0 N9 o% i【大跳】六度以上的进行称为大跳。善于表现宽广、赞颂、壮丽、豪放等起伏较大的情绪。歌曲中常用大、小六度,小七度,纯八度的跳进。9 V: X4 c3 [2 O
例12《共和国之恋》(刘毅然词 刘为光曲)中的B段旋律,几处大跳的运用,把和祖国生死相依那种浓重情感很好地表达了出来:* d( q* B' J0 f
      例12.jpg
, m6 ?9 f. k2 r- l3 O" p* X例13《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铁源 曲)中的八度和小七度跳进。这是一首徵调式歌曲,在民族调式的歌曲旋律中,小七度跳进运用很常见,能让旋律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
) ]' n: s% Z  }1 m      例13.jpg
! a, ^, u' V. w5 D    乐句、乐段内相邻两个音超过八度的情况几乎没有,但在乐段之间偶尔会出现。" F6 R  K6 _- m) f" }5 U5 A6 `. V
$ m+ o3 O6 `9 }) k% v! o
4、调式稳定。现代歌曲创作中,一般都是从头到尾一种调式,而主题乐句作为歌曲的首句,明确、稳定调式是尤为重要的问题。从旋律横向上看,调式主音是最稳定的,从旋律纵向上看,主和弦是最稳定的,所以,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看,稳定调式的最好办法就是用主和弦里的某个音作为主题乐句的起音、结束音、中间重要位置上的音。
& m3 o3 D, D% U; A/ t# }# j' y. O例14《有一句话有一首歌》(银燕词 柴欣曲)中的首句,这是一首大调式的歌曲,在开始、结束和一些重要位置上都是主和弦中的音,主音出现次数较多,很好地确定并稳定了调式。
- l& n: r3 K" A. f: W      例14.jpg
6 }1 v5 F- V+ F9 Z5 @( |& Y8 c例15《总会有一天》(随梦词 南风曲)的首句,这是一首小调式的歌曲,以主和弦的三音开始,主音结束,中间多数音也是主和弦里的音。
' C8 _0 ?$ Z' T8 D, z% J4 Z      例15.jpg + b" |6 l" X: V
5、词曲结合。汉语字音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其音调存在相对上升或下降的现象,这四种读音所表达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汉语歌曲旋律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按字行腔(字指字音,腔指旋律,意思是按照歌词字音来设计旋律走向)。; K& _+ V8 F! ^% e
$ v. B: e4 y6 Q2 J4 ~6 `
    词曲结合时,旋律音调如果弄错了字音,就有可能让听众听错了词意,所以把字正才能准确地表达词意,像下面这个例子,如果不看歌词,听的感觉就是“你是等他”或“你是蹬他”,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当字音的走向与旋律的走向成相反状态时,字音必然会唱倒。
5 G8 d" z( |/ ~+ E* C9 T例16
7 R, S1 }; x. d# y$ {          例16.jpg * D3 T9 _  v  x! s% F$ }
    字正腔圆是衡量歌曲旋律是否流畅的一个标准,但如果只强调字正,旋律就会变成“音乐化的说话”,如果不把它当成朗诵,那就毫无歌曲的音乐美学价值;如果只强调腔圆,很可能会把字音唱倒。所以,字正与腔圆有时是对立的,在实际写作中应该全面考虑,还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任何一首歌曲都不会把每一个字都唱正的。
8 @8 W9 J& P  j! b
* f9 @' ?8 W7 z7 D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可以用感性的方法完成主题乐句的写作,但写完之后,最好根据前面交流的各种乐句形态来重新分析一下你的乐句,感性加理性才能使旋律在最大程度上趋于完美。
3 M. w% i* D! z/ n: M7 r  s
* f: E  T2 ~5 F' ]! _7 M0 j. w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南风老师的作品《冰凌花》(韩传芳词)中的首句:9 j  l( ~7 z5 F1 O' K
例17+ x; j, x2 a( }) z5 F  C* i
          例17.jpg : z* \  m( v2 J+ w
1、从结构上看,这是一个由四小节构成方整性的两重复句。
  u1 j: w3 h1 v( U2、全曲速度较快,又因为选择了三拍子,使歌曲定位在了轻快、跳跃的情绪上。(个人认为,童声后面的速度应该再快些)
* k' v+ r1 Q$ I$ }3、由属音(也是主和弦的五音)开始,属音结束,乐句内部使用主和弦音较多,很好地确定了调式——大调式。乐音连接大多为小跳,有同音连接,充分表现出了轻快、跳跃的情绪。
5 R* p9 M# H$ K+ T( w: ^4、个人认为,第一小节后半部分是5的同音连接并无不妥,但如果是下五度进行到1,不仅能唱正“朵”这个字音,而且由于1和后面的6形成六度大跳,三拍子的摇曳感更强一些。另外,第二小节中的45如果改成46,本身变成大三度,跳跃感更强些,然后6与后面5是级进关系,旋律感更强些。  k9 f7 }/ ]* z( A0 S& ?$ ^
例18
- c  H; H* ]: H- |# i: c- D% h          例18.jpg           0 a% `4 O9 q! O
5、这个乐句最后结束到低音5,个人认为虽然很抒情,但少了些总体上的那种轻快跳跃情绪,从前半句的旋律来看,大体是围绕中音5来进行的,所以我认为这句的结束音还在中音5上为好,如果决定结束音是中音5,那么它前一小节的旋律似乎有必要也改动一下,怎么改呢?看一下前半句中音5之前的旋律特点,从纵向的和声进行上看,第二小节前后两部分是下属到主的进行,根据这个特点把第二小节的旋律变化一下就可以:- A' b1 F9 D% R2 x8 d* b. t  q) {; J
例19& ]) g3 }5 u! V
          例19.jpg 1 [: w7 ^: `) E5 Q0 [& |
    经过这样的改动,从旋律内容上看,后半句更像是前半句的一个“强调说明”。从和声进行上看,后半句是一个临时的转调,是原调下属调的主功能到属功能的进行。
2 V7 L; b$ _* _5 e. S' f5 T
$ ^8 W/ ]. X' d" F, I; R4 h    当然,还有其它地方可再斟酌,比如第一小节前半部分还可以用级进的方式123,这样会容易演唱,但第一个“小”字的字音不准了。* ]/ O: W7 d: t" [$ A; B( A
例20- v/ r2 @1 a' X; t$ Y
          例20.jpg
亻革歌歌 发表于 2016-12-23 10: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不浅,期待下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泃河沿儿 发表于 2016-12-26 13: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常在A小调歌曲中出现D音收尾的乐句,好像不利于稳定调式,歌却很好听,有什么理论解释吗?

点评

也可能是民族调式的商调曲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28 09:47
对于a小调来说,D音是调式中的下属音,用做乐句尾音很常见,但要看这样的乐句所处的位置。这样的乐句多是第三句,因为通常在转句中要体现下属功能。您最好举个例子,能更准确地分析您的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26 15: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柴欣 发表于 2016-12-26 15: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泃河沿儿 发表于 2016-12-26 13:16
( \0 L) O& r; N6 e) m8 k经常在A小调歌曲中出现D音收尾的乐句,好像不利于稳定调式,歌却很好听,有什么理论解释吗?
1 _0 `" u0 r7 A
对于a小调来说,D音是调式中的下属音,用做乐句尾音很常见,但要看这样的乐句所处的位置。这样的乐句多是第三句,因为通常在转句中要体现下属功能。您最好举个例子,能更准确地分析您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章言 发表于 2016-12-26 15: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柴老师教导的知识,专业性很强,受教了!2 x; s8 g: u. {$ _* P, F
4 v" v6 p- V" p: W
我是写词的,了解学习也挺有好处的,谢谢您!
# |5 v1 [/ o: y$ y9 ]  w# Z, s7 y8 l6 C: P- H' U" W- x/ t( H- X# G: V2 K
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龙马 发表于 2016-12-26 20: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敬茶,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杨晓旭 发表于 2016-12-26 21: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呀,受教了,这是好文章呀 ,感谢柴老师无私的奉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泃河沿儿 发表于 2016-12-28 07: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柴欣 发表于 2016-12-26 15:044 s" F( w4 [! i* Y
对于a小调来说,D音是调式中的下属音,用做乐句尾音很常见,但要看这样的乐句所处的位置。这样的乐句多是 ...

4 h" q( l6 n+ K+ V$ x7 n2 i《採蘑菇的小姑娘》第一句有很多D音,但结尾在A音上,感觉有点不合理论。

点评

您说的第一句是这个吧: [attachimg]258021[/attachimg] 这首歌的A段有两个四重复句,上面这个旋律是第一个复句的第一分句。 我们从两方面来看这首歌里的D音。 1、从和声功能角度看。在一个调式中,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28 09: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柴欣 发表于 2016-12-28 09: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柴欣 于 2016-12-28 10:01 编辑 2 ]6 R' E; d* B
泃河沿儿 发表于 2016-12-28 07:542 h7 ^. [' i6 i& N
《採蘑菇的小姑娘》第一句有很多D音,但结尾在A音上,感觉有点不合理论。

+ n+ \5 C8 m9 H$ K8 j) p8 j' s# [* l/ a' }, n4 }  r. R
您说的第一句是这个吧:9 B4 F& A$ b$ w
         2.jpg
' @& R3 q6 X* ~/ M( [这首歌的A段有两个四重复句,上面这个旋律是第一个复句的一、二分句。
3 [, j4 k/ B. g1 ]+ j; R2 c9 @8 y) I4 ?6 Y! m" B
我们从两方面来看这首歌里的D音。
8 c' }* Q+ M* k4 R6 j+ H- U6 J1、从和声功能角度看。在一个调式中,无论是大调式还是小调式,主音是最稳定的。主音之所以稳定,是因为有两个音从不同方向支持它,一个是主音上方的五度音,叫属音,一个是主音下方五度音叫下属音。在a小调中,主音是6,属音是3,下属音是2。属音和下属音都有解决到主音的倾向,所以这里的2(也就是D音)和主音连接时很正常的。' |* Z; R, a7 K1 `* k- o
- m4 X* \1 u2 H" M& c9 g! t+ }9 {
2、从歌曲风格角度看。这首歌不仅在首句中重用了2,而且在以后的旋律中多次出现,这是因为歌曲风格具有西南民歌的特点。西南民歌的特点之一就是重用下属音2,也就是主到下属,或下属到主的进行非常多。您可以参照西南民歌《小河淌水》的谱子来分析。我以后在介绍西南民歌特点的帖子中会说到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夏晖音乐工作室 发表于 2016-12-28 09: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晖音乐工作室 于 2016-12-28 09:48 编辑
4 d+ _6 p4 U. `4 B4 ?/ ~8 |3 J! }' W
泃河沿儿 发表于 2016-12-26 13:161 l- t+ p2 T! j! g! J
经常在A小调歌曲中出现D音收尾的乐句,好像不利于稳定调式,歌却很好听,有什么理论解释吗?
* ~( _& r9 c- w. E) @+ ]
4 i& y3 K9 _6 U7 c5 S9 {
有时候也可能是民族五声调式的商调曲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南风常起 发表于 2016-12-28 12: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老师的讲解,更认识到主题乐句的重要性。谢谢老师对《冰凌花》主题乐句的分析与建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泃河沿儿 发表于 2016-12-28 14: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柴欣 发表于 2016-12-28 09:24
" s9 q# V$ D) M5 Z/ x您说的第一句是这个吧:- o/ b( x# v, v( U4 X
        0 Y2 q% F; _7 u
这首歌的A段有两个四重复句,上面这个旋律是第一个复句的一、二分 ...
" M+ z  S! ?  D
明白了。多谢柴欣老师耐心解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侯雷 发表于 2019-1-11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精华啊,我读了这个获益匪浅,以前也有这种总结,但是不敢确定,现在确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侯雷 发表于 2019-1-11 22: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教程都是精华干货啊,好东西多读读多琢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飘雪的周末 发表于 2019-1-23 07: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何军龙 发表于 2019-4-21 20: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确实很重要,音乐创作要以理论作指导,但最终还是为“听”服务的,最终落实到听觉上来。
9 h2 ^$ v2 G0 G! Q" m+ `4 {1 U完全契合音乐理论,听觉效果不好,不算是好作品。( ~" @6 k* N& f0 h3 _
契合音乐理论,又听觉效果好,就是佳作。
2 u( v2 r; s5 r) _如果理论是指月之手,那么听觉效果就是月亮。$ O1 C2 @+ [" D
个人浅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何军龙 发表于 2019-4-21 20: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何军龙 于 2019-4-21 20:34 编辑 3 D5 T  w3 G' K& p

& j' o2 K6 Y" M3 m* ?% r" B创作了一首歌曲后,还要用理论为指导去修改。
7 f2 ~) H! q& _2 U6 b9 R但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当成听众,用听觉去感受,去修改提高。
: u$ z$ a) J5 V1 R" f$ D7 g从某种意义上讲,感性比理性更重要。
& O1 {6 G& D6 x这是最最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浩寓 发表于 2019-4-21 23: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陈家强 发表于 2024-1-28 14: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的精心课程,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作曲网原创音乐论坛社区 ( 鄂ICP备05006521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750号

GMT+8, 2024-6-15 05:58 , Processed in 0.17296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